(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pdf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pdf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pdf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pdf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摘要 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为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及服务业由 城市内部向郊区的迁移。人口郊区化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区向郊 区迁移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是郊区化开始的典型标志。对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学者对我国部分城 市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比较。本文 是在前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济南六区一市1 9 9 0 年、1 9 9 5 年、2 0 0 0 年和2 0 0 7 年四个年份的人口数据对其人口分布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各地域圈层各阶段的人口 增长幅度、人口年均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变化情况,以及各地域圈层内部乡、镇、街道的人 口变化情况。并根据p e t e rh a l l 的城市变动模型,提出了郊区化发展过程的四阶段理论。 通过分析济南城市人口的时空分布和变动,分析其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 动态、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郊区、郊区化、人口郊区化的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国内外 人口郊区化的一般过程和机制,并对其进行比较。第三部分简述济南区域概况,对所研究 的地域单元进行界定;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对济南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变动情况进行总体和分 阶段的剖析,依据郊区化四阶段理论断定济南人口郊区化所处阶段。第四部分分别从经济 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旧城改造和城市规划、新区开发、交通和通讯, 以及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对济南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第五部分为本文 的研究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研究表明:济南1 9 9 0 - - 1 9 9 5 年间处于郊区化的萌芽阶段,人口以向城市核心区集聚 为主;1 9 9 5 - - 2 0 0 0 年间处于郊区化的初级阶段,城市主核心区人口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人 口开始从主核心区向次核心区迁移;2 0 0 0 - - 2 0 0 7 年间处于郊区化的发展阶段,人口由次核 心区进一步迁往近郊区。在济南人口郊区化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旧城改造和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等 因素对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私家车的逐渐普及,济南城市的离心力将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口将会 迁往更远的郊区。 关键词: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济南 一 一 一 a b s t r a c t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sa ni n e v i t a b l ep r o d u c t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w h e nu r b a n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st 0 锄 m v a n c e ds t a g e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s h o w st h a tp e o p l e ,j o b sa n ds e r v i c ei n d l l s t r i e sm o v e 矗m 廿1 e i n s i d e c i t y t ot h e s u b u r b s 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st h em a i l l m a n i 诧s t a t i o no f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w h i c hi st h ep r o c e s so fp e o p l ei nt h ec i t yc o r em o v i n gt ot h es u b u r b s g e n e r a l l v b e l i e 、,e dt h a tt h et y p i c a ls i g n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st h en u m b e r o fp e o p l ei 1 1 廿1 ec i t y c o r eb e g i n st od e c l i n ea b s o l u t e l y t h es t u d yo f 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h a sa j w a y sb e e nah o t s p o tmu r b a l lg e o g r a p h yi nr e c e n ty e a r s an u m b e ro fs c h o l a r s h a v es t u d i e dt h ed v n a i l l i c m e c n 锄s m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s o m ec i t i e s o fc h i n a , a n dt h e yc o m p a r e dm e d y n a m l cm e c h a n i s mw i t hc i t i e si n f o r e i g nc o u n t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i s0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u s i n gt h ep o p u l a t i o nd a t ao ft h es i xd i s t r i c t so f j i n a l li 1 1 f o u ry e a r s19 9 0 ,1 9 9 5 ,2 0 0 0a n d2 0 0 7 ,i ta n a l y z e st h e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d i 嘶b u t i o na n d c h a n g e s o fu r b a np o p u l a t i o ni nt h e s ed i s t r i c t s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p o p u l a t i o ng r o w t h ,t h e 锄u a lr a t eo f p o p u l a t i o ng r o w t ha n dt h ec h a n g e so f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 , a sw e l la s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t o 、 ,n s h i p o te v e 巧g e o g r a p h i c a lc i r c l ei ne a c hp h a s e a n d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 p e t e rh a l l ,sm o d e lo fu r b a i l c n a l l g e ,t 1 1 i st l l e s i sp r o p o s e saf o u r - s t a g et h e o r yo nt h ep r o c e s so f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b ya n a l y z m g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u r b a np o p u l a t i o n ,i ta 1 1 a l y z e sm e d y n a m i cm e c h a n i s mo f 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j i n a n t h i st h e s i s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p a r ti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w h i c hp r i m a r i l yf 0 c u s e so n t h e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t 1 e n d sa th o m e a n da b r o a d ,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sa n dm e t h o d s ,a sw e l la st h ec o n c e p t so fs u b u r b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d e s c r i b e sa n dc o m p a r e st h eg e n e r a lp r o c e s sa 1 1 d d y n a m l cm e c h a n i s m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p a ni i ib r i e f l vd e s c r i b e s t h er e g i o n a lo v e r v i e wo fj i n a na n dd e f i n e st h eg e o g r a p h i cu n i ti nt h i sr e s e a r c h 1 、l l e l lb a s e d o n 蛐s t l 删d a t ao np o p u l a t i o ng r o w t h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j i n a n ,i tg i v e sa l lo v e r a l l a n a l y s i sa n da p h a s e da n a l y s i s f i n a l l yb a s e do n af o u r - s t a g et h e o r yo f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tc o n c l u d e sm a tj i l l a l l i si nw h i c hs t a g e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a r ti vs t u d i e st h e d y n 锄i cm e c h 锄i s mo f p o p u l a t l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j i n a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f r o mt h el e v e l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1 1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o l i t i c a la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r e f o r m ,u r b a n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b a i lp i 删n g ,n e w a r e a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a sw e l la st h ec h a n g e si nt e 肋s o fl i v i n g c o n c e p t si nl i v i n gr e s i d e n t s ,a n ds oo n p a r tv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i st h e s i sa n d 矗m h e rs t u d v p r o s p e c t s t h er e s e a r c hi n d i c a t e st h a t :j i n a ni si nt h ee m b r y o n i c s t a g eo f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19 9 0 19 9 5 2 一 一 p e r i o d ,a n di t sp o p u l a t i o ni sm a i n l yi n c l i n e dt oc o n c e n t r a t ei nt h ec i t yc o r e ;i ti si nt h ei n i t i a l s t a g e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19 9 5 2 0 0 0p e r i o d ,a n dt h en u m b e ro fp o p u l a t i o ni nt h e m a i nc o r ea r e ab e g i n st od e c l i n e ,a l s ot h ep o p u l a t i o nb e g i nt om o v ef r o mt h em a i nc o r ea r e at o t h es e c o n dc o r ea r e a ;i ti si n t h e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i n2 0 0 0 - 2 0 0 7p e r i o d ,a n dp e o p l eb e g i nt om o v e f r o mt h es e c o n dc o r ea r e at ot h ep c r i - u r b a na r e a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 j i n a n , t h er i s ei nt h el e v e l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r e f o r mo fl a n ds y s t e m , h o u s i n gs y s t e ma n dh o u s e h o l dr e g i s t r a t i o ns y s t e m ,u r b a n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r b a np l a n n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r a n s p o r ta n d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a n do t h e rf a c t o r sa l lm a k ea ni m p r o v i n gr o l ei n t h ep r o c e s so f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st h eg r a d u a lr i s ei nt h el e v e lo f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a n dt h ei n c r e a s i n gp o p u l a r i t yo fp r i v a t ec a r s ,t h ec e n t r i f u g a lf o r c e i nj i n a nc i t yw i l lf u r t h e rs t r e n g t h e n ,a n dt h eu r b a np o p u l a t i o nw i l lb er e l o c a t e dt om o r ed i s t a n t s u b u r b s k e yw o r d s :p o p u l a t i o n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d y n a m i cm e c h a n i s m ;j i n a n 3 一 一 一 目录 1 导言1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 1 1 研究背景1 1 1 2 研究意义2 1 2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动态2 1 2 1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相关概念2 1 2 2 国外城市人口郊区化研究动态4 1 2 3 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研究动态5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9 1 3 1 研究内容9 1 3 2 研究方法9 2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和机制9 2 1 国外城市人口郊区化9 2 1 1 国外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1 0 2 1 2 国外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机制1 3 2 2 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1 4 2 2 1 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1 4 2 2 2 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影响因素1 5 2 3 国内外城市人口郊区化的比较1 7 2 3 1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发展阶段差异1 7 2 3 2 人口郊区化的形成原因差异1 7 2 3 3 人口郊区化特点差异1 7 3 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发展过程1 8 3 1 济南区域概况1 8 3 2 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2 0 3 2 1 郊区化的总体发展趋势2 0 3 2 2 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的阶段性分析2 2 3 2 3 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定2 5 4 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2 6 4 1 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郊区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 6 4 1 1 经济发展水平与郊区化2 6 4 1 2 城市化水平与郊区化2 7 4 2 政策与制度的改革推动了人口郊区化进程2 8 一 4 2 1 户籍制度的改革与人口郊区化2 8 4 2 2 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人口郊区化2 9 4 2 3 住房制度的改革与人口郊区化2 9 4 3 旧城改造、城市规划拉动了人口郊区化进程3 0 4 4 行政区划调整带动了人口郊区化进程3 1 4 5 新区开发是郊区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3 1 4 6 交通通讯设施的改进为郊区化提供了保障3 2 4 7 居民居住观念的变化促进了人口郊区化3 3 5 结论与展望3 3 5 1 主要结论3 3 5 2 展望3 4 参考文献:3 5 附件3 8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 2 致谢4 3 2 一 一 一 一 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 以济南为例 1 导言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西方国家城市郊区化经历了1 5 0 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在1 9 世纪中叶,英国、欧洲南 部和美国大城市的近郊,城市因素不断增加,农村因素逐渐衰减,郊区化开始出现。许多 学者对郊区化进行了研究,特别是2 0 世纪以来,随着郊区化现象的愈加普遍,学者们对 郊区化的研究更加深入。有学者依据郊区化产生时的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 把郊区化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孙群郎在研究美国的郊区化时以1 9 2 0 年为界把美国郊区化 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早期的城市郊区化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进步,如蒸汽渡船、 蒸汽火车和公共马车的出现,特别是有轨电车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由于当时城市发展非 常缓慢,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落后,从中心区迁出的一般是富裕阶层,且迁出人口只占很 小比例。2 0 世纪初期,在霍华德“田园城市 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城市郊区化现象 比较明显,特别是英国和美国。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波及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日本、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地n 1 。英国大城市人口郊区化是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 0 年代以来大城市 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6 0 年代以后,英国许多大城市人口数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新城运 动和市场作用拉1 。同样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日本出现郊区化现象,依次是人口郊区化、产 业郊区化、商业和服务业郊区化。日本的郊区化主要是在交通发达和地价上涨的基础上被 迫外迁,就业岗位外迁少,向城市中心区通勤者较多口1 。美国是世界上郊区化最明显的国 家,但其早期的郊区化进展较慢,主要是一些富裕阶层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在通勤线上 出现“卧城 和“乡村别墅区”。2 0 世纪以来其郊区化现象明显。1 9 2 0 年美国城市人口首 次超过乡村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城市郊区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郊区化的内涵 也发生很大变化,除人口大规模向郊区迁移外,零售业、服务业和一些工业企业也开始迁 往郊区。2 0 世纪8 0 年代后,高科技产业纷纷在郊区兴起,郊区吸引了更多中心区人口。 到2 0 世纪9 0 年代郊区人口占美国人口的比例达到5 0 以上,即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居住 在城市郊区。主要动因可归纳为收入的增长、交通技术变革而导致的通勤成本的降低、市 中心犯罪率上升等诸多社会问题、向往郊区生活、工业企业外迁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 高,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出现了人口郊区化现象,如北 京、上海、沈阳、大连、广州、杭州和西安等城市。北京在1 9 8 2 一1 9 9 0 年间,内城各区 的人口均转为负增长,8 年间城区人口减少了3 2 8 ,即8 2 2 2 6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下降9 4 4 人。而近郊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超过4 ,远高于前一时期1 5 2 的水平n 1 。远郊 一 区县人口的增长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区人口下降主要是人口郊迁造成的( 周一星, 1 9 9 6 ;宁越敏,邓永成,1 9 9 6 ;陈文娟,蔡人群嫡1 ,1 9 9 6 ;周一星,孟延春哺1 ,1 9 9 7 ;张 越,1 9 9 8 盯1 ;高向东,江取珍,2 0 0 2 曲1 ;冯健,周一星,2 0 0 2 嘲;谢守红,宁越敏,2 0 0 3 : 韩薇,张阳生,2 0 0 6 n 们。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城市郊区化在发展特征、动力机制等方面 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城市郊区化主要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 高、政策和制度的改变、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影响下产生的被动郊区化,郊区化速 度快,且工业郊区化早于居住郊区化。( 周一星,1 9 9 6 ;吴国兵,刘均宇,2 0 0 0 ;刘秉 缣,郑立波n 幻,2 0 0 4 ;杨忠伟,范凌云n 引,郑皓,2 0 0 5 ) 。同时我国各城市人口郊区化产 生的机制也不尽相同。如北京人口郊区化与城市道路的大量修建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密切相 关( 周一星,1 9 9 6 ) 。沈阳人口郊区化与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8 0 年代以来郊区住宅的建 设、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居民需求行为的双重影响联系密切( 周一星,孟延春,1 9 9 7 ) , 大连人口郊区化则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小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曹光忠,柴彦威, 1 9 9 8 ) 。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较高,2 0 0 8 年人均g d p 为 4 5 7 2 4 元,城市化水平为6 3 4 2 。本文通过对济南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分析我国城市 郊区化的发展过程,探讨城市人口郊区化的一般动力机制。 1 1 2 研究意义 通过对济南城市郊区化的系统研究,可以全面认识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化 的发展进程,一般规律及形成机制。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 平提高迅速,城市内部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周围这种扩展现象更为明显,甚至形成了无序蔓延。尽管国 内许多学者已对我国部分城市的郊区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新时期城市人口空间构成 更为复杂,城市人口变动更加频繁,这些研究还不足以确定目前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普遍特 征和规律。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因此对济南人口郊区化的研 究不但可以丰富我国郊区化研究内容,充实郊区化研究理论,同时可以对济南未来的发展 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以微地域( 乡镇、街道办事处) 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可以探索济南城市郊区化的微 观规律。乡镇、街道是组成城市地域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其人口分布变动研究,可以从微 观上把握人口迁移原因、迁移特征。这些微观因素与宏观动力机制相结合,更有利于从整 体上判定济南郊区化的发展阶段、认识其郊区化特征和规律。 1 2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动态 1 2 1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相关概念 ( 1 ) 郊区 郊区( s u b u r b s ) 指城市中心区的外围、边缘区域。西方大城市中心市区的行政辖区一般 小于城市建成区,城市中心区即行政上的中心市( c e n t r a lc i t y ) ,郊区即中心市以外的建成 2 一 一 区或都市区。我国有些城市的中心区与行政区界相一致,比较明确,易区分出郊区,如北 京;而有些城市的中心区与区界并不一致,如济南,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在研究郊区化的 过程中对其郊区进行界定。因此对郊区的界定是研究郊区化的基础。 ( 2 ) 郊区化 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过程。这是对郊区 化的一般定义,国内外理论界对郊区化的理解并不一致,一般有广义郊区化与狭义郊区化 之分。 日本地志研究所编写的地理学词典中对郊区化的定义是:郊区化是指城市周围的 农村地域,受到城市膨胀的影响,向城市性因素和农村性因素相互混合的近郊地域变化的 过程n 引。市中心部和建成区的住宅、工厂、学校、办公楼等城市设施外迁,向中心市的通 勤者增加,并且购物地发生变化等。此概念并未涉及到中心市是否停滞或者衰退的问题, 把郊区化看作为广义城市化的一部分,故称其为“广义的郊区化”。 狭义郊区化概念认为:中心市的人口和城市功能外迁引起的郊区化,并且这种郊区化 导致了中心市的停滞或衰退,才能是真正严密的郊区化,因此也可称为离心郊区化。这种 郊区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城市中极为显著。我国的郊区化却出现了与之相反 的现象中心区更加繁荣。 国内学者对郊区化的理解也不尽统一。周一星教授认为,只有市中心的人口、就业岗 位和服务业向郊区迁移、中心市的人口增长相对低于郊区后才能算是真正的郊区化n5 j 。也 有学者认为我国城市还未真正进入像西方国家那样的郊区化阶段。张鸿雁教授认为,郊区 化既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他区分了两种不同层面的郊 区化,认为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和地区的郊区化,是城市化“外 部化”的一种形式;发达国家的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极化 形式,其实质是在两个不 同阶段上的城市化范畴,是两种不同意义上的郊区化现象n 6 1 。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郊区化都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伴随着城市性因 素向农村地域的扩展。一般来说,人们所认为的郊区化是指城市郊区范围的不断扩大,郊 区所具有的城市性功能不断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城市郊区化”等同于“郊区城市化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s u b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的准确翻译是“郊区化,“郊区”是城市的郊区而不是乡村的 郊区。城市郊区化是以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人口和经济 要素的离心扩散导致城市郊区的发展。而“郊区城镇化( s u b u r b a n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则可以 是来自向心的、离心的以及本乡本土的各种力量导致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n 引, 即是郊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包括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化,纯农户向兼农户的转化,农 村经济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 化u8 。它主要是城市向心增长的结果n 钔,是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郊区开始进入城市 一 一 一 化过程的起步阶段。 ( 3 ) 人口郊区化 人口郊区化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及其周边地区迁移的过程。其标志是城市 中心区的人口数量出现相对或绝对的下降,郊区人口数量显著上升。人口郊区化是反映郊 区化最明显的指标。高向东教授根据广义郊区化和狭义郊区化的概念把人口郊区化也分为 广义和狭义。广义人口郊区化认为只要城市中心人口向其周边地区和郊区迁移,它不涉及 城市中心是否停滞或衰退:而狭义人口郊区化认为只有中心城人口外迁导致了中心城区的 停滞或衰退瞳u ,才能称为人口郊区化。我国学者是在1 9 9 0 年代把“郊区化 作为一种城 市发展现象与我国城市挂钩并开展相应研究的。1 9 9 2 年7 月,在初步分析北京市第四次人 口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周一星在北京市科协组织的与市长的“季谈会 上,最早指出北京 已经开始了中心区人口外迁的郊区化现象瞳羽。此后,关于人口郊区化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展 开。本文在研究中采用广义人口郊区化的概念。 1 2 2 国外城市人口郊区化研究动态 ( 1 ) 郊区化过程研究 西方学者从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即开始对郊区化开展了长达数十年的大量研究,如 s j o b e r g ,t a e u b e r ,h a l l 和c h a m p i o n 等 2 3 o 他们对郊区化的探讨是围绕都市区内部、都市 区与非都市区间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而展开的。如范登博格等人( v a n d e n b e r g e t a l ) 、彼得霍 尔( p e t e rh a l l ,1 9 8 4 ) 、s t e e d 、s c o t t 和s t a n b a c k 等。根据西方城市化的发展规律,范登博 格等人( v a n d e n b e r ge t a l ,1 9 8 2 ) 把整个城市化过程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 市化等4 个阶段。1 9 8 4 年彼得霍尔( p e t e rh a l l ) 提出了著名的城市演变模型,在这个模型 中,他把城市演变分为6 个阶段,依次是“流失中的集中、“绝对集中”、“相对集中 、“相 对分散 、“绝对分散”和“流失中的分散”。 ( 2 ) 郊区化机制研究 国外郊区化机制的研究主要以经济、政治、交通、文化等因素为主。相关学者有 o ,s u l l v i n 、p a l e n 、s t a n b a c k 和k n i g h t 等。o ,s u l l v i n 认为郊区化的动力机制为居民收入的 增长、通勤费用相对降低、城市中心区问题、工业企业外迁和公共政策等( 吴文钰,2 0 0 5 啪1 ) 。 p a l e n 认为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治安混乱和黑人少数民族涌入城市还不足以解释郊区化, 特别是2 0 世纪5 0 年代和6 0 年代的普遍郊区化过程,他认为二战后郊区化的动力机制为 城市和郊区的定义、政府对郊区化的补贴、郊区化的土地开发成本、战后婴儿激增以及美 国人对郊区独户住宅的偏好。s t a n b a c k 和k n i g h t 把郊区化的动力机制解释为高速公路系统、 航空运输系统和工业园、办公园、购物中心的促进作用乜5 1 。 ( 3 ) 相关模型研究 西方的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进化乃至争论之中,总体上可分为单 核心和多核心模型两大类。常见的单核心模型包括对数模型、c l a r k 模型嘲3 、s m e e d 乜踟模 型和n e w l i n g 啪1 模型等。2 0 世纪5 0 年代初期c l a r k 通过对2 0 多个城市的统计分析提出: 4 一 一 一 随着从城市中心区( c b d ) 向外围距离的增加,城市人口密度趋向于指数式衰减,即人口 密度与距离之间是负指数关系。c l a r k 模型提出之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 0 世纪6 0 年代 初期,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两种新的城市人口密度模型;s h e r r a :t t 和t a n n e r 提出的正态人口 密度模型,s m e e d 提出的负幂指数模型。2 0 世纪6 0 年代末期,n e w l m g 等用二次曲线代替 了c l a r k 模型的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式模型。而多核心模型是2 0 世纪8 0 年代末期 以后发展起来的( s m a l l & s o n g ,1 9 9 4 啪1 ) 。现实中往往存在多个城市中心。1 9 9 4 年m c d o n a l d 和p r a t h e r 结合芝加哥就业人口分布的实例,对多核心结构的人口密度分布进行了初步探 讨;同年,s m a l l 和s o n g 给出一种比较完善的人口密度多核心模型,并以芝加哥的人口和 就业人口的密度为实证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1 2 3 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研究动态 ( 1 ) 郊区化现象的研究 我国的郊区化研究始于2 0 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最早主要是介绍西方郊区化现象、总 结其研究方法( 周一星,1 9 9 5 口;柴彦威,1 9 9 5 口甜;石忆邵、张翔,1 9 9 7 口3 1 ) 。由于中国 城市化的独特背景与特征,最初对郊区化的研究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主题是“我国是否 存在郊区化现象”。截止到目前,学者们通过对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大连、杭州、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西安等城市的实证研究,已证明了我国郊区化现象的存在,并 且由工业郊区化发展到人口郊区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郊区化的研究也进入到 更深的领域,逐渐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曹广忠、柴彦威1 9 9 8 m 1 ;宗跃光等,2 0 0 2 口5 1 ; 冯健、周一星,2 0 0 3 汹1 ) ;谢守红、宁越敏,2 0 0 3 ) ,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变动( 仵宗 卿、柴彦威,1 9 9 9 ) ,郊区化中人口再分布特点、规律( 高向东、张善余,2 0 0 2 ) ,城市内 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 冯健、周一星,2 0 0 4 ) ,城市人口、工业、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 构等的时空演化( 冯健,2 0 0 2 ;冯健,2 0 0 3 ) ,旧城改造中的中产阶层化现象( 孟延春,2 0 0 0 ) 等方面。 ( 2 ) 人口郊区化的实证研究 1 9 9 4 年7 月周一星起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地理学重点项目“沿海城镇密集地区 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扩散的机制和调控研究 的建议书中,郊区化的问题作为大中城市集聚 与扩散的核心问题被提了出来,该课题可以被视为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启动的标志。周一 星利用第二、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开创了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先河。其后,人口郊 区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表1 - 1 列举了部分学者对我国城市人口郊区化实证研究案例。 一 一 一 一 表1 - 1我国部分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状况 资料来源:王馨颜,尹祖杏,何大明等中国城市郊区化问题研究综述 j 2 0 0 7 ,1 9 ( 4 ) :7 8 8 2 ( 3 ) 人口郊区化机制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口郊区化的触发因素主要是制度改革、城市建设和资金来源。迁 居行为是人口郊区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周春山( 1 9 9 6 ) 研究了广州市人口的迁居及机制问 题,周一星、冯健等( 2 0 0 0 ) 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的郊区化,实际上也比较宏观地反应了城 市人口的迁居问题,并对其发展机制及对策等做了总结,柴彦威等( 2 0 0 0 ,2 0 0 2 ) 则试图 从微观的层面上研究大连、天津等城市内部居民的迁居问题,对迁居者的属性、迁居的特 征与机制做了探讨。周一星和孟延春( 2 0 0 0 ) 、陈文娟和蔡人群( 1 9 9 6 ) 、周敏( 1 9 9 7 ) 、陈 浮( 1 9 9 7 ) 等认为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推动城市人口郊区化的主要因素。周一星、孟延春 ( 1 9 9 7 ) 认为,1 9 7 8 年以后沈阳的城市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工业与 人口外迁。周一星、孟延春( 2 0 0 0 ) 指出,北京总体规划推动了北京工业的郊区化。高向东、 江取珍( 2 0 0 2 ) 指出1 9 9 0 年以来,上海城市交通投资的增长,对上海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 空间转移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冯健( 2 0 0 4 ) 认为城市郊区化的动力和综合机制包括: 政府层次上、经济层次上、社会层次上和个人层次上的因素。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外城市人 口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做了比较研究( 吴国兵、刘均余,2 0 0 0 ;刘秉缣、郑立波,2 0 0 4 ) , 认为政策和制度改革在我国郊区化过程中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对各个城市郊区化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涉及到郊区化的发展机制问题。周一星等给出 了一个综合描述早期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的机制模式( 图卜1 ) 。 6 一 一 一 图1 - 1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机制模型 资料来源: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 j 城市规划汇刊,1 9 9 8 ,( 3 ) :2 2 2 7 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又有了新的发展。针对这一阶段的郊 区化,冯健等提出一种新的机制模式( 图1 - 2 ) ,提供了分析新时期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理论 框架。 7 一 一 l _ j 经济层次的机制k 溺幽测社会层次的机制o - _ , _ 图1 - 2 新的模式: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机制 资料来源: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阳1 9 9 0 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j 城 市规划,2 0 0 4 ,2 8 ( 3 ) :1 3 2 9 ( 4 ) 郊区化特点及影响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我国郊区化的特点和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相应对策。在特点方面, 学者一般认为我国城市郊区化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快、郊区扩展与中心区繁荣 并进、被动郊迁的特点( 江莹,龚岚,2 0 0 3 ;刘秉缣、郑立波,2 0 0 4 ) 。而在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的中国郊区化实际上是被动式和主动式并存。无论是从许多企业处于自身发展需 求而主动要求搬迁b 7 1 ,还是从迁居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存在相当的主动迁居者来看( 冯健、 周一星,2 0 0 4 ) ,主动郊区化将成为郊迁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影响方面,周一星认为利处有四汹1 :郊区化疏散了大城市中心过密的人口、改善 了人居环境;分散了那些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缓解了环境污染;有利于 发挥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获得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带动了郊区乡村的发展。不利 处有三:近域迁移结果造成了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规划中的城郊隔离绿带易被蚕食; 8 外迁的主要是低收入工薪阶层,导致不合理的通勤流,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 城市中心区大规模更新改造,对保护城市传统历史风貌的努力形成严峻挑战。基于以上特 点和利弊,周一星指出:政府要对郊区化采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方针;城市规划和管 理要从适应城市以向心集聚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到当前的郊区化发展模式。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3 1 研究内容 ( 1 ) 城市人口郊区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主要对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郊区化与 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进行比较研究。 ( 2 ) 济南人口郊区化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济南各区统计年鉴( 1 9 9 0 - 2 0 0 8 ) 中历 年人口数据分析济南不同地域圈层人口的时空变化过程。 ( 3 ) 济南人口郊区化的动力因子。影响济南市人口郊区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新区开发、交通和通讯设施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