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骆驼草》周刊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骆驼草》周刊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骆驼草》周刊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骆驼草》周刊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骆驼草》周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与2 0 世纪3 0 年代初上海层出不穷的带有左翼倾向的文学期刊相对,骆驼 草在北平的出现自有其独特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语境、作家的思想体 验,以及骆驼草本身的文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当时历史语境下属于骆驼 草个体的独特性,发掘骆驼草所引领的文学、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文学史 启示。 骆驼草周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继语丝之后又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综 合类文学期刊。骆驼草的创刊及其文学立场的确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北平传统文化氛围的浸润,文化中心南移之后北平文坛的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 平静超然的生存空间,革命文学兴起的刺激等等。 骆驼草的创刊标志着1 9 2 6 年以后在周作人身边形成的文学集体在3 0 年代初文坛的第一次公开露面,与革命文学相对,他们鲜明地表现出了一种自由 主义文学倾向:反对把文学当作批判政治的工具,主张文学“言志论”,极力维 护文学的纯粹与独立,同时以其创作实践支持这一理论呼声。周作人的小品文在 冲淡闲适的背后寄寓着一种探寻最适合于自然人性的文化方式的努力;废名的小 说将力求表达与现实对立的内心世界的真实,以及人类对幻想、永恒与美的思索; 梁遇春的散文于种种矛盾之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处处闪烁着思 辨的睿智的光彩;徐祖正的理论文章为革命文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批评,同时 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文学主张:文学只能是文学,这是不可更改的信仰。 骆驼草同人的文学创作具有明显的“向内转”的倾向,其核心都是回归 到文学本身,并从中寄寓超越时代现实的文学理想与文化理想。这并非完全遁世 的,而是以自己独立的存在超然于“革命”与“不革命 的二元对立之外,建立 自我文学趣味、文化建构的“言说平台”,试图以一种文化的和审美的方式来介 入文学,于政治化、商业化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出路做出一次新的探索。骆 驼草并非完全自觉地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京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学思 潮。这种文学现象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文学受到政治等外力干涉和挤压时所出 现的必然反应,虽然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当时乃至以后近半个世纪都一直受到压 抑和批判,但是它所坚守的“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 都一直作为一股潜流始 终伴随着文学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自由主义文学思潮;骆驼草;周作人;废名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l e f t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p e r i o d i c a l sw h i c he m e r g e di na l le n d l e s s s t r e a ma ts h a n g h a ii nt h e19 3 0 s ,i th a ss p e c i a lm e a n i n g st h a t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 d e s e r tw e e k l ye m e r g e da tp e k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t r yt od i s c o v e r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h i c hb e l o n gt o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d e s e r tw e e k l y ,a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h a tt h ew e e k l ys h o w su s ,f r o mt h e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t h e w r i t e r s m i n d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t h ew e e k l y sl i t e r a t u r ep r a c t i c e 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d e s e r tw e e k l yi sa n o t h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p e r i o d i c a lw h i c hp u b l i s h e dp r o s ec r e a t i o np r i m a r i l ya f t e ry us i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 c h i n e s e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b i r t ho f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d e s e r tw e e k l ya n d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i t s s t a n d p o i n tw a si n f l u e n c e db ym a n yf a c t o r s :p e k i n g s r i c h c o l l e c t i o ni nt r a d i t i o n ,t h es p e c i a ld e s e r t - l i k ee n v i r o n m e n ti nc u l t u r ei n19 3 0 s ,a n dt h e s t i m u l a t i o nb yt h er i s eo f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b i r t ho f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d e s e r tw e e k l ys y m b o l i z e dt h ef i r s ta p p e a r a n c e 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g r o u pt h a th a df o r m e da r o u n dz h o uz u o r e na f t e r19 2 6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y s h o w e dat e n d e n c yo fl i b e r a l i s ml i t e r a t u r e o b v i o u s l y :o p p o s e dt r e a t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sat o o lo fp o l i t i c a lp r o p a g a n d a ,b e l i e v e di n t h a tl i t e r a t u r ee x p r e s s e si n d i v i d u a le m o t i o n s ,t r i e dt oe m p h a s i z et h ep u r e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s u p p o r tt h et h e o r yw i t h t h e i rc r e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t h ee s s a y sc r e a t e db yz h o u z u o r e n ,l i a n gy u c h u n ,t h en o v e l sc r e a t e db yf e i m i n g ,a n dt h ea r t i c l e sc r e a t e db yx u z u z h e n g ,a l lo fw h i c he x p r e s s e dt h e i rv i e w s o nl i t e r a t u r eo b v i o u s l y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sb y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d e s e r tw e e k l ys h o w e da t e n d a n c yo ft u r n i n gt op e s o n a le m o t i o n s ,a n de x p r e s s e dt h ed r e a ma b o u t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c u l t u r ew h i c hs u r p a s s e st h ew o r l do fm o r t a l sb yt h e i rc r e a t i o n s t h eg r a s sg r o w ni n d e s e r tw e e k l yl e d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o fl i b e r a l i s m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 c h i n e s e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w h i c hi st h en e c e s s a r yr e f l e c t i o nw h e nl i t e r a t u r ew a s i n t e r f e r e dw i t hb yp o l i t i c s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c h i e s em o r d e m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o fl i b e r a l i s ml i t e r a t u r e ; 。desert w e e k l y ;z h o uz u o r e n ;f e i m i n g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么筮盘 日期: 彳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j l j m 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_ _ - _ - _ _ _ _ _ _ - _ _ 一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生l i盎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ji口 骆驼草周刊是1 9 3 0 年周作人、废名等人编辑的一份小型同入刊物,它 是2 0 世纪3 0 年代北平文坛上第一份重要的纯文学刊物。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 景,使得这份“不谈国事的小刊物备受冷落,只出了2 6 期便停刊了,也很少 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今天当我们反观历史的时候,却发现小小的骆驼草 在左翼革命文学兴盛、文学出版业纷纷追逐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同时,却能如 此严肃的捍卫文学的纯净,不懈地探索着中国新文学的出路,不禁让人对他们的 坚忍肃然起敬。 目前,以骆驼革周刊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文章并不多见,主要有高恒文的 专著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中的第一章沙漠中的“骆驼草”、王健( 骆 驼草) 周刊的文学一文化阐释、赵海彦( 语丝 、( 骆驼草) 、( 论语) :现代纯 文学轻松化写作观念之流变等。此外,就是一些从京派散文、京派刊物的角度 对骆驼草零散的研究。 高恒文的文章以骆驼草为中心,描述了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京派文 人集体的形成,并对他们当时的的思想倾向、文学观念做了很好了分析,认为 2 0 年代后期的主要特征,正是他们早期思想和创作上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发展, 厘清了历来研究者夸大他们思想上和创作上变化的一面、将其“消极”归结为时 代变化的不准确认识。另外,文章以周作人在骆驼草上发表介绍西班牙作家 阿左林的文章为例,通过很多史料的考察,发掘了骆驼草对后来京派的年轻 作家如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等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源远流长的, 让我们看到骆驼草虽然只有短短的2 6 期,但对京派的形成甚至对后来的中 国文学的发展却意义重大。 王健的文章以骆驼草周刊为研究原点,立足于骆驼草的文化生态环 境,并对语丝与骆驼草之间的传承与变异、骆驼草本身对其文学立 场、办刊理念、编辑主体进行了考察,可以说,这篇论文是对骆驼草周刊比 较全面的研究。 目前,对于骆驼草的关注主要倾向于“外部研究 。本论文试图将对于 骆驼草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结合起来,从历史文化语境,从作家 的思想体验,尤其是从骆驼草本身的文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属于当时历史 语境下骆驼草个体的独特性,发掘骆驼草所引领的文学、文化现象给予 我们的文学史启示。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骆驼草诞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本期刊的诞生,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是密不可分的。骆驼草创刊 于1 9 3 0 年5 月的北京,北京城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是骆驼草得以生长 的土壤,而2 0 世纪2 0 年代末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则是促使骆驼草破土萌芽 的契机。1 9 2 6 年“三一八惨案,无辜的群众学生惨遭屠戮;张作霖进驻北京, 实行对知识分子的高压政策;1 9 2 7 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宣告失败,国民党 “清党运动”大肆屠杀爱国青年时代的巨大变动给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 以沉重的撞击。从1 9 2 6 年到1 9 2 8 年,北平文人纷纷南下,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由 北平转移到上海,一时间,北平文坛由五四时期人才济济、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 冷落至几近沙漠化的状态,“北平的空气真是沉浊闷人 。而以周作人、废名为 代表的选择留在北平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历经一系列政治巨变以后,其思想 上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与此同时,创造社发起的“革命文学 运动正开始登陆 上海文坛,面对革命文学对其他文化群体的强烈挤压,远在北平的周作人、废名 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其相同的文化观念、文学趣味而聚集在一起,表现出鲜 明的自由主义立场。 一、北京城中国知识者的“精神故乡” 学者赵园曾这样说过,“如果说有哪一个城市,由于深厚的历史原因,本身 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然而重大的影响于居住、一度居住以至过 往的人们的,这就是北京。它亲切地鼓励审美创造,不但经由自身的文化蕴 蓄塑造出富于美感的心灵,而且自身俨若有着心灵,对于创造者以其心灵 来感应和召唤;它永远古老而又恒久新鲜,同时是历史又是现实,有无穷的历史 容量且不乏生机,诱使人们探究,却又永远无望穷尽”圆 北京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曾是辽、金、元、明、清五 朝的帝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将自己最辉煌最富有智慧的创造,连同他们的性格、 他们的生活方式都融入这座城市之中,层层积淀形成了北京城独特的文化品格, 使北京城具有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北京城几乎所有的主要建筑都挟带着 历史、承载着文化,矗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大到金碧辉煌的皇朝宫 殿,小到方正严整的平民四合院,皆是结构对称、四平八稳,向人们传达 着规范浑融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历代帝都,中央机构的设置和科举制度 函冯至骆驼草周刊影印本序【m 】上海:上海书店,1 9 8 5 1 。赵园北京:城与人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3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这里汇聚了众多学者文人,随之而来的便是书籍的汇聚,琉璃厂书肆得 以发展起来。这里广集天下书画古玩,成为“京都雅游之所 、典藏传统文 化的大“文化圈”。北京城普通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浸润着贵族化的底色,融 入这座城市巨大的传统文化呼吸之内。他们乐天朴实,心满意足,对生活 的要求并不高,生活节奏总是不紧不慢,娱乐方式种类颇多,逛茶馆、听 京戏、品餐馆,还有天桥杂耍、玩烟壶、斗蛐蛐、遛鸟他们追求的是 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恬淡的生活,而平凡自足之中又蕴含着一种雍容、精 致的品味。 只有用几个词来概括北京城的难以言传的精神品质与迷人魅力:雍容、恬淡、 和谐、精致,她以其文化上的巨大感召力吸引着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文人,纵然有 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对她产生了一种“故乡般的依恋。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 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 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 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 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毋 所以在北京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京 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但是一年半载, 谁也会得重想起北京,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京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 盘 但北平是个例外,凡在那里住过的人,不管他怎样厌倦了北京人同 他们灰土很深的街道,不管他日后离开它多远,他总觉得他们中阐有根 细丝维系着,隔的时间愈久,它愈明显。甚至有一天,他会感到有这种 必要,在临死之前,必须找机会再去一趟,否则他要不能安心合上眼了。 o 中国文人对北京城这种“精神故乡 般的依恋,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北京城所代表的是中国式的文化,而文人亦是中国式的文人,“这里有入与城间 的文化同构,人与城间文化气质的契合。 固周作人、废名、俞平伯、冯至等骆 驼草文入都曾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虽然也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但其 自身的精神品质、文化品味更接近中国传统文人,骨子里追求的恰是北京城这样 雍容、恬淡、和谐、精致的品味,他们与北京城在文化气质上更为契合,“在我, 也许可以说在我们这一些人吧,北京实在是意想中中国唯一的好地方”。 北京城 。老舍想北平册字富风。1 9 3 6 ( 1 9 ) :3 2 0 ,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刀宇宙风,1 9 3 6 ( 2 0 ) :4 2 3 留师陀马兰小引 m 广州:花城出版社,1 9 8 2 1 固赵同北京:城与人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7 谚玄玄。南行通信( 一) 册骆驼草,1 9 3 0 ( 1 2 ) :7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浸润着他们的性情,激发着他们的审美创造,一切都是那么 和谐、自然。冯至称2 0 年代的北平是自己终身难忘的“年华磨灭地;废名说 “我大约是一个北平的情人 ;周作人在对北京的茶食的精细品味中、从最 俗常的生活中来表达人与文化的自然契合。他们感受着北京城的宽大、深广、悠 然不迫,恰恰是这样的文化土壤滋养了骆驼草,塑造了骆驼草雍容恬淡 的文化品格。 二、文化中心的南移与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以1 9 2 5 年的五卅运动为起点,中国社会再度掀起了民族主义革命的热潮。 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受到了激发,他们发挥着宣传动员的 作用积极参与着民族革命,导致了北洋政权对知识分子文化高压政策的升级。 1 9 2 6 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下令通缉逮捕一些参与社会政治活 动的进步文人。张作霖的奉系军阀进驻北京后,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更是肆无 忌惮,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各报馆等,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搜捕进步 人士。邵飘萍、李大钊等进步人士相继遇害,徐谦、鲁迅、朱家骅、蒋梦 麟等人被迫转移。京报被封,京报副刊停刊,语丝、现代评论 等新文学重要刊物也被迫停刊,相继迁往上海。政治自由的丧失,物质生 活的每况愈下,促使北方文人纷纷逃离南下。 1 9 2 7 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宣告失败,国共分裂,国民党定都南京, 这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文化中心的南移不可逆转。同时,上海正以其政 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势成为南下人士的首选之地。本时期的上海 正处于都市化的高峰,其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便利的生 活,定都南京后政治地位的加强同时也强化了其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同时, 上海租界环境的存在也为进步文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言说空间。一时 间,全国各地的文人齐聚于此,上海取代了北京而成为3 0 年代新文学的主 战场。同时,也正是在这个新的文化空间中,3 0 年代文学与政治、商业发 生了错综复杂的纠葛,形成了不同于2 0 年代新文学的基本品格。固 1 9 2 8 年初开始,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开始登陆上海文坛。受到来自俄国、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中的 机械论、庸俗社会学的影响,以及本国“左倾政治路线的影响,唧它以一 种冲动幼稚的左倾姿态对几乎整个文学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关于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一文中提 出要“重新来定义文学,在他看来,“一切的文学,都是宣传。普遍地, 。冯至立斜阳集引言 m 北京:工人出版社,1 9 8 9 2 。废名废名集第三卷北平通信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9 1 3 3 1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 0 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间【j 】北京大学学报,2 0 0 0 ,3 7 ( 6 ) :8 3 回参见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3 2 4 0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且不可逃避地是宣传”;“文学,与其说它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毋宁说它 是反映阶级的实践的意欲 ;“文学,有它的组织机能一个阶级的武器。 这种观点把文学等同于政治宣传的工具与阶级斗争的武器,过当地强化了 文学的阶级性与宣传作用。在关于革命文学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他们认 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必须以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否有用为标准,形式 上则倾向于通俗化、标语化、口号化。这种理论必然会导致其创作上主体 意识、艺术个性的丧失,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 与文学的重新定义相关联,创造社、太阳社还提出了文学队伍的重新 划分。他们把五四以来的大部分作家划入了小资产阶级的行列,认为他们 是没有任何革命性的,同时又以一种简单化了的阶级分析方法来清查所谓 “旧作家、“旧文学 ,以政治第一的标准来检视作家作品。 他们在理论的生吞活剥,艺术上的粗糙幼稚,对不同立场的文人盛气 凌人的挤压,这一切都引起了精英知识分子的强烈反感, 鲁迅、茅盾等人 与他们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文学论争,周作人等人也对之表示强烈的不满。 直到1 9 3 0 年“左联 的成立,鲁迅等人通过理论的学习以及左翼文化阵营 政策的调整,最终与革命文化阵营联合;而周作人等人由于左翼文学的刺 激,更加坚定地维护“纯文学 观,坚守自由主义的文学立场,以其对艺 术的专注来反拨革命文学在艺术上的粗糙幼稚。 从北平方面来说,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丧失、大批知识精英的出走, 以及许多新文学重要刊物的停刊和迁移,使北平文坛进入了一个历史上灰 暗的时期。仅从文学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来看,有学者统计,“1 9 3 0 年在上 海刊行的文学期刊有语丝、北新、真善美、现代小说、新月、 开明、大众文艺等2 5 种,而同时期在北京只有未名、戏剧与文 艺和骆驼草在出版发行。其中,未名已于骆驼草创刊前的4 月3 0 日终刊,戏剧与文艺也只是一份提倡戏剧的刊物,因此,有资格 称得上综合性文学期刊的只有骆驼草一份。 由此可见北平文坛的沉 闷与灰暗,对于身处其中,心怀文学理想的骆驼草同人来说,不啻为一片 “文化沙漠”。 另一方面,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迁移带走了北平的繁华,同时也给 北平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留下了一片宁静、超然的生存空间。 著名学者谭 其骧曾以亲历者的口吻谈到这一时期的北平生活: o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转引自刘增杰、赵福生、杜运通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m 】开封; 河南犬学出版社,1 9 9 6 1 6 0 刘增杰、赵福生、杜运通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6 1 6 2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 m 】上海:三联书店,2 0 0 2 7 王健骆驼草周刊的文学一文化阐释 d :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青岛大学文学院,2 0 0 4 7 o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 0 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闫【j 】北京大学学报,2 0 0 0 ,3 7 ( 6 ) :8 6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首都时代的富贵荣华,已烟消云散。因而全市成为一个 彻底的买方市场,不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供过于求, 商店店员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态度之好,无以复加。作为一个中 等偏高收入的市民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确实令人处处满意。 1 9 2 9 年鲁迅因母亲生病回到北平,在其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为安闲 计,住北平是不坏的,但因为和南方太不同了,所以几乎有世外桃源 之感,我来虽此已十天,却毫不感到什么刺戟,略不小心,却有落伍 之惧的。上海虽烦扰,但也别有生气。”圆 社会生活的巨变促使每一个知识分子在“象牙之塔 与“十字街头 做出艰难而痛苦的抉择,可以说,周作人、废名以及其他骆驼草同人此时 选择留在北平,固守边缘,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姿态。如前所述,他们本 身的性情气质与北京城的雍容恬淡更为契合,而与喧闹嘈杂的现代大都会 格格不入,与其南下,莫不如隐遁于安静平和的北平,在宽松而自由的校 园环境中,既远离了政治的漩涡和文坛的争斗,又不必面对充满功利主义 的商业气息以及严峻的生存竞争。一边缘地位和优裕的生活环境,为他 们酿造了从容的心境,也给他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安全的距离,使他 们能够超然于俗尘之上。 由此,他们得以以一种与“革命文学 决 然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取向来关照人生、关照文学。 三、从语丝到骆驼草2 0 世纪2 0 年代中后期周作人 的思想转向 可以说,在历史过渡的大动荡时代氛围中,周作人等知识分子一直都没有停 止过在“绅士鬼”与“流氓鬼之间的徘徊,不断的处在“今是而昨非”的自我 否定之中,寻找着心灵的归宿。下面就从语丝创刊开始简要勾勒2 0 世纪 2 0 年代中后期周作人思想转向的脉络,这是我们认识骆驼草创刊的思想背 景。 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从1 9 2 4 年底创刊至1 9 3 0 年初停刊,前后历时五年,共计出版2 6 0 期,规模较大。孙伏 园负责编辑,而其灵魂人物则是鲁迅。语丝侧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对中 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建设意义非同一般。骆驼草的主要撰稿人俞平伯、废名等 都曾是语丝的长期撰稿人。 周作人所代写的语丝发刊辞集中代表了语丝同人的基本态度和主 。谭其骧文化古城旧事代序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4 2 鲁迅鲁迅拿集:第十一卷 m 北京:人民文学池版社,2 0 0 5 3 0 2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 0 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间【j 】北京大学学报,2 0 0 0 ,3 7 ( 6 ) :8 7 钱理群周作人传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2 0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我们并没有什么主义要宣传,对于政治经济问题也没有什么兴趣,我们原 想做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 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 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语丝重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从一 开始就有着对文学社会功能明显的强调,但同时发刊词也鲜明地流露出周作人在 此一时期的思想倾向:有意和政治拉开距离,关注平凡的、现世的人生,提倡人 应该拥有“美”的生活,即贯穿周作人思想始终的“人 的研究圆,他在语丝 第一期上发表的生活之艺术一文便如同一面旗帜彰显着这一倾向。 但是,身处在民族主义的革命热潮中,并没有完全忘记自身社会责任的知识 分子,必然会卷入这时代的漩涡之中。固 1 9 2 5 年的女师大学潮就对周作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他的思想轨迹。1 9 2 5 年初,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发起了反对校长杨荫 榆的风潮,到当年3 月,杨荫榆不准学生参加悼念孙中山的活动,学潮便明显地 带上了政治斗争的性质。女师大学生代表拜访周作人,要求他代为周旋。周作人 对此持调解态度,并不想推波助澜。然而,当章士钊、杨荫榆派出军警,用武力 驱逐殴打学生时,周作人再也忍无可忍,挺身而出,公开谴责章杨“丧心病狂 ,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成为学生风潮的推动者。周作人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表 述当时的思想:“我现在对于学问艺术没有什么野心,目下的工作是想对于思想 的专制与性道德的残酷加以反抗,明知这未必有效,更不足以救中国之亡,亦不 过行其心之所安而已”。 紧随其后的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反目更让周作人痛心疾首。这场著名的论 战让双方都看到了彼此人格和思想上的不健全,甚至是丑陋、卑鄙的。“五四 所进行的思想启蒙工作一个基本的方面就是觉醒者对民众的启蒙,批判国民性的 弱点。但是,同是现代文化精英、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竞也如此丑陋,又何谈 对民众的启蒙呢? 固 还未来得及喘息,三一八惨案便发生了。惨遭不幸的张静淑、刘和珍都是周 作人熟识的学生,看到她们如今并排的睡着,在女同学的哭泣声中,他感到如此 的纷乱与沉重:年轻的生命未完成便被破坏了,她们的亲人之哀痛与损失又如何 来衡量“他想,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一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 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却是人功。人功的毁坏青春并不一定最可叹惜,只要 。周作人语丝发刊辞 j 】语丝,1 9 2 4 ,1 ( 1 ) :1 o 钱理群周作人传【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0 7 以下2 0 世纪2 0 年代末社会巨大变动对岗作人思想的冲击以及周作人此一时期巨大的思想矛盾参见:钱 理群周作人传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1 3 - 3 4 2 园周作人答张岱年先生书【n 】京报副刊,1 9 2 5 8 2 1 转引自钱理群周作人传 m 】北京:北京十月文 艺出版社,1 9 9 0 3 1 8 商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1 4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主者自己愿意抛弃,而且去用以求更大的东西,无论是恋爱或是自由。而这回 的数十青年以有用可贵的生命不自主地被毁于无聊的请愿里,这是太可惜 了 周作人无法掩饰、无法忘却内心如铅般的沉重。 1 9 2 7 年,哀痛以更强大的势头袭来。4 月2 8 日,李大钊等二十余人在奉系 军阀的屠刀下英勇就义。然而,这仅是一个信号。5 月,国民党开始实行“清党 运动”,大批优秀青年被杀害的消息连续不断地飞向语丝编辑部。然而,更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这样的民族大屠杀中,自己一向敬重的五四先驱者蔡元培、 吴稚晖、胡适等人竟然或推波助澜,或熟视无睹,周作人感到了一种深刻的沉痛 与恐怖: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那整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几天后报 上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天津清党时,上万人围观两名女革命者就刑,甲问, 您老不是也上权仙去看出红差吗? 乙答,是呀,听说还有两个大娘们啦, 看他们光着膀子挨刀真有意思呀 至此,周作人已对五四启蒙产生了深 深的怨恨、怀疑,他感到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徒劳,和一种彻底的幻灭感, 这样的绝望让他几乎说不出话来。 对于周作人,此刻发生的悲剧性的幻灭( 与清醒) 是三重的:不仅 是对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政党政治”的幻灭( 与清醒) ,对五四先驱 者一直寄以希望的“民众政治”的幻灭( 与清醒) ,更是对知识分子自 我的幻灭( 与清醒) 。 。 周作人正是看到了文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如此有限,自己施予历史、群体 的影响如此微弱,在历经重重困惑与犹豫之后终于做出了痛苦的决断:“闭户读 书 。周作人在1 9 2 9 年2 月7 日给其弟子江绍原的信中说道:“我觉得现在各 事无可批评,有理说不清,我们只可闭户读书,做一点学艺上的工作,此不 佞民国十八年的新觉悟也。我觉得现在世界上是反动时代的起头,低文化的各国 多趋于专制,中国恐亦难免,且封建思想更深且重,所以社会现象亦更不佳,既 无反抗之志与力,我想且稍取隐逸态度为宜。” 言语之间颇有几分讽刺、痛心与 无奈。在其同年1 1 月所作的麻醉礼赞中亦有相同的感慨:“我们的生活恐怕 还是醉生梦死最好吧。所苦者我只会喝几口酒,而又不能麻醉,还是清醒地 都看见听见,又无力高声大喊,此乃是凡人之悲哀,实为无可如何者耳。” 从 2 0 年代末、3 0 年代初开始,周作人不满现实却不再揭露现实,关心政治却不再 钱理群周作人传【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2 6 圆钱理群周作人传【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4 0 钱理群周作人传【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4 9 周作人永日集闭户读书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1 3 “除非你是在做官,你对于现 时的中国一定会有好些不满或是小平。这些不满和不平积在你的心里,正如噎隔患者肚里的痞块一样, 你如没有法子把他除掉,总有一天会断送你的性命。我想了一天才算想到了一个方法,这就是闭户 读书。” 张挺、江小蕙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 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 9 9 2 1 4 5 周作人看云集麻醉礼赞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2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批判政治,而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草木鱼虫、风俗文化、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 等“我所喜欢( 周作人语) 的领域,在其最根本处,则是要“建设起自己所信的 新的道德来”。如有学者所说:“提倡美的生活可以说是周作人对语丝 的最大期望和主要理想。在五四的思想改造已经转变为周作人所不熟悉的实 际的政治操作后,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是:偏离知识者的启蒙立场,退守主 流文化以外的民间,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继续他在五四时期被暂时搁置 的事业。”圆 废名、俞平伯等骆驼草同人在2 0 年代中后期都经历过相似的思想斗争 和痛苦抉择,最终,相同的文化心态、文学观念让他们聚集到了一起,选择退居 子时代风潮的边缘,以隐逸的姿态来耕种“自己的园地”。他们的思想转向,受 到了时代的影响,但同时这又是他们自身思想文化趣味的进一步发展。 早在 1 9 2 5 年周作人为废名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作序时,便有“我不知怎地总是有 点隐逸的”这样的夫子自道,而当他真的闭户隐逸时,更毫不掩饰“对于隐 者的同情” : 明朝的名士的文艺诚然是多有隐遁的色彩,但根本却是反抗 的,现在中国情形又似乎正是明季的样子,手拿不动竹竿的丈人 只好避难到艺术世界里去,这原是无足怪的。文学是不革命,然 而原来是反抗的:这在明朝小品文是如此,在现代的新散文亦是如此。 回 古代文人中我最喜诸葛孔明与陶渊明,孔明的出师表是早已 读烂了的古文,也是要表彰他的忠武的材料,我却取其表现不可为而 为之的精神,是两篇诚实的文章,知其不可而为之确是儒家的精神, 但也何尝不即是现代生活的艺术呢? 渊明的诗所谓“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似乎与孔明的同时一种很好的生活法。 桀溺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最能说出自家的态度。 晨门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最能说出孔子的态度。说到底二者还 是一个源流,因为都知道不可,不过一个还要为,一个不想再为罢了。 o 在周作人看来,无论是孔子还是桀溺,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陶渊明,皆是面 对乱世空怀理想之人,孔子与诸葛孔明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周作人所敬佩 。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二【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2 窜颜浩北京的舆论环境与文人团体:1 9 2 0 1 9 2 8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 9 2 国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 m 】上海:上海教育f l :版社,2 0 0 0 1 6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竹林的故事序【m 】。石家庄:河北教育甘 版社,2 0 0 2 1 0 1 周作人苦茶随笔论语小记【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8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燕知草跋【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2 4 o 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苦茶随笔小引【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6 8 周作人。苦茶随笔论语小记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1 8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处,他们的“为 暗藏隐逸之思,而桀溺、陶渊明、“明朝名士 、包括周作人 自己的“不为”却也是隐含着反抗之意。周作人从古人那里学得了一种处于政治 重压之下的生活态度:返回自我的内心,坚守心灵的自由。 对于周作人、废名等人来说,他们并非意识不到社会革命的意义,但是作为 知识分子,他们都明白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社会的重大意义,并且,他们所能贡献 于社会的,正是尽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在新旧文明过渡的时代,为中国现代文 化尤其是文学的再造做出自己的努力。与革命文学作家把小说当做宣传政治、 革命的工具不同,他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承载和表达的则是一种文化理想和文化 观念:“察明同类之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 积极的人可以当一种重大的工作,在消极的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消遣,虚空尽由 他虚空,知道他是虚空,而又偏去追踪,去察明,那么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实在 可以当得起说是伟大的捕风。”l 尽管这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与鲁迅的“绝望中抗战 有着相通之处,但是与鲁迅不同的是,周作人不 再想有任何干预社会、历史、政治的意图,而是要从个体的角度,出于自我生命 的完整与充实的需要,去寻找一种丰富、完整、健全的生命形态,固同时于自己 的文学创作中寄寓一种超越时代现实的具有永恒性、普遍性的文学理想与文化理 想,并试图从传统与西方文化结合的角度来探索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出路。这 是他们独特的“反抗 。以周作人为中心的骆驼草同人这一时期的文化心态、 文学趣味决定了骆驼草的创刊理念与文学立场:“文学的自由与红尘的超脱 田,维护文学的纯正与自由,执着于文化理想的编织与建构。经过困惑和犹豫过 后的骆驼草必将呈现出新的风格和面貌。 。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 m 】上海:上海教育h j 版社,2 0 0 0 7 1 7 2 。周作人看云集伟大的捕风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4 9 钱理群周作) v f g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9 0 3 5 1 陈啸京派散文流变论 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 0 0 8 ,3 4 ( 3 ) :2 5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骆驼草的创刊与整体风貌 1 9 2 6 年到1 9 2 8 年,北平文人纷纷南下,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由北平转移到上 海,一时间,北平文坛由五四时期人才济济、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冷落至几近沙 漠化的状态。但是,文化的传承与继续并没有中断,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们才 会加倍的向往光明,只有呼吸着感受着这沉闷空气的寂寞文人才会急于找一个出 口,呼吸一下知识、理性、文学、趣味所带来的新鲜空气。由此,选择留在北平 的周作人和他身边的一批年轻文人意图继承语丝排旧促新、任意而谈的批判 传统,创办了骆驼草周刊,以期冲破这“沉闷的空气”,发出自己的关于文 学、文化的声音。但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骆驼草同人的心理 上的转变,注定了骆驼草必将呈现出不同于语丝往日的风貌。 一、骆驼草的仓i j t i j 1 9 3 0 年的春天,坎坎坷坷的语丝出完第五卷之后自动停刊了,尽管废 名自从鲁迅编完了第四卷就不再向语丝投稿了,然而这毕竟是他为之付出心 血和热情的刊物,语丝的停刊在废名心中好像引起了一种告别故人的惋惜与 遗憾。他决定自己重办一个刊物,重新开辟一条语丝的路,他的想法很快得 到了周作人、冯至等人的支持。 早在1 9 2 4 年,周作人就和好友张凤举、徐祖正筹办了骆驼杂志,由于 种种原因,直到1 9 2 6 年只出了一期,但他们仍然戏称“驼群同人。取名“骆驼” 意在弘扬一种如骆驼般雍容、坚忍的文化精神,以规避当时文坛盛行的轻噪浮薄 之气。1 9 3 0 年5 月1 2 日,骆驼草周刊正式出版刊行,标志着1 9 2 6 年以后在 周作人身边形成的文学集体在3 0 年代初文坛的第一次公开露面。骆驼草是 一份小型同人刊物,由废名、冯至编辑,幕后指导者是周作人,主要撰稿人有周 作人、废名、俞平伯、梁遇春、冯至、徐祖正、徐玉诺等人 ,每周一期,每期 万余字,自己编辑,自费印刷。 据冯至回忆,“骆驼草这名字是废名提议的,刊名的涵义是:“骆驼在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