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综观有明一朝,官方对戏剧活动特别是民间戏剧活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厉行戏禁 的高压态势为特征,到以政府戏禁政策与士大夫舆论宣扬“戏教论 相结合、以“刚柔并 举 为特点对戏剧进行影响的演变过程。在官方戏剧政策的衍变和影响下,明朝戏剧在创 作、搬演、戏剧理论等方面呈现出了其特有的发展格局;同时,这些戏剧自身因素的发展, 又反作用于政府戏剧政策,促成了明朝官方戏剧政策的不断调整和衍变。 本文即在以对明朝官方戏剧政策的演变轨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官方戏剧政策影响 之下的戏剧创作、搬演、戏剧理论诸戏剧要素所呈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戏剧发展自 身施之于明代政府政策的反作用进行了一定论述,全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有明政府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的影响 这一问题的提出及 立论依据、本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论有明政府戏剧政策的发展演变。依据明朝中央政府戏剧政策在不同时期的 进行调整后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将明代戏剧政策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期,并论述各时期明官 方戏剧政策的走向与特点。 第三章官方政策影响下的戏剧创作。受官方戏剧政策演变的影响,明代的戏剧创作 经历了一个由戏剧创作质量和数量较元朝而大为萎缩,到文人大量参与戏剧创作,并全面 实现戏剧文人化的过程。 第四章官方政策影响下的戏剧搬演。明前期的高压戏禁政策使演剧活动不断受到约 束和压制,这一时期宫廷演剧成为高压戏禁政策的一个直接反映;随着戏剧政策的调整, 明朝中期以降家乐演出兴盛,成为明朝演剧活动的一大特色;民间演出的兴衰在整个明朝 也随戏剧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先较元人演出活动来说为“落潮 ,而后又复兴的态 势。 第五章官方政策影响下的戏剧理论。随着官方戏剧政策先紧后松的变化走向,明朝 的戏剧理论在前期先以符合“正统思想 规范的“教化论主导戏剧创作,后以发端于徐 渭、李贽自由思想的“言情说对之进行自觉反拨,而两种理论实质上是共容于古典戏剧 创作之中的。 馀论:戏剧对明代政府政策及舆论的反作用。明代政府的戏剧政策对明朝戏剧在创作、 扮演、戏剧理论等各方面的的发展演变上,都起到了一定的阻碍或促进作用。同时戏剧本 身的发展也对明朝政府的戏剧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从而影响到了明政府戏剧政策的 走向。而正是在这些作用与反作用的合力之下,取得了比元朝戏剧更为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戏剧政策;明代戏剧;影响;戏剧创作;戏剧搬演;反作用 戏剧理论; a b s t r a c t o b s e r v i n gt h ew h o l e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p o l i c yt od r a m aa c t i v i t ye s p e c i a l l yt h ec i v i lo n e e x p e r i e n c e df r o md r a m ab a n n e dt o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d r a m ab a n n e da n de d u c a t e d 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c h a n g eo f t h ep o l i c y , t h ed r a m a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s h o w si t so w l lf e a t u r e si n w r i t i n g ,p l a y i n g ,t h e o r i e sa n ds o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i f f e r e n tf a c t o r so ft h ed r a m a ,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f e db a c kt ot h ed r a m ap o l i c ya n da c c e l e r a t e dt h ec h a n g i n g ,a d j u s t i n go ft h ed r a m a p o l i c y t h i st h e s i sf i r s ta t t e m p t st od e s c r i b et h en e wf e a t u r e so ft h ed r a m ac r e a t i n gp l a y i n g ,a n d t h e o r i e sb a s e do nt h eg e n e r a lr e v i e wo ft h ec h a n g i n go ft h ed r a m ap o l i c y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nt h es t u d yo nt h er e a c t i o no ft h ed r a m at ot h em i n g sp o l i c yd i s c u s s e sb r i e f l y t h et h e s i si s s t r u c t u r e da sf o l l o w s : c h a p t e r o n ei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nt h es t u d yi s s u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p o l i c yo nt h ed r a m a 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b e s i d e s ,i t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st h et h e o r y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 c h a p t e rt w oi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d r a m ap o l i c yi nt h em i n g sd y n a s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h et h e s i sd i v i d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l i c yi n t ot h r e e p e r i o d s c h a p t e rt h r e ec o n c e r n st h ed r a m ac r e a t i n g 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l i c y , t h e w r i t i n go ft h ed r a m ae x p e r i e n c e df r o ml o wq u a n t i t ya n ds m a l lq u a n t i t yt oa h u m a n i s mb o o m p e r i o d c h a p t e rf o u rd i s c u s s e sb r i e f l yt h ep l a y i n g d u r i n gt h ep r o p h a s eo ft h em i n g ,t h ed r a m a a c t i v i t yw a sc o n s t r a i n e de v e nb a n n e db yt h eg o v e m m e n t f r o mt h em i d d l ep e r i o do fm i n go n , 、i t l l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o l i c y , t h ed r a m ap l a y e da th o m eb e c o m ep o p u l a r t h ec i v i lp l a y i n g a l s oc h a n g e d 、析t 1 1t h ep o l i c y c h a p t e rf i v em a k e sa l l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r a m at h e o r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 t h e o r yd e v e l o p sw i t ht h ep o l i c y n om a t t e rt r a d i t i o n a lp e r s u a s i o no rt h ee m o t i o n a lt h e o r yp u t f o r w a r db yx uw e ia n dl iz h ia r eb o t hr e f l e c t e di nd r a m a w r i t i n g c h a p t e rs i xd i s c u s s e st h ed r a m a sr e a c t i o nt ot h ep o l i c y t h ew r i t i n g ,p l a y i n ga n dd r a m a t h e o r ya r ea c c e l e r a t e do rb l o c k e db yt h ep o l i c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d r a m a , t os o m ed e g r e e , a l s oi n f l u e n c e dt h ep o l i c y d u et os u c he f f e c ta n d r e a c t i o n , t h ed r a m aa c h i e v e dm o r ei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d r a m ap o l i c y ;t h em i n g sd r a m a ;i n f l u e n c e ;d r a m aw r i t i n g ;d r a m a p l a y i n g ;r e a c t i o n ;d r a m at h e o r y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团论文论有明政 府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的影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 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团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 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躲易季式 日期:汐缪勿翻r 国 ,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4 ) 论有明政府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的影响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 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团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 囱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 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 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 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乡俄日期d 蹭节刀矽留 刷磁锄i 毒破亥 醐叼明匀尊 论有明政府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的影响 一绪论- _ hr u 明代戏剧在作品数量和质量、戏剧理论、文人化程度、剧种发展情况等方面都超越了 元代戏剧所取得的成就,甚至还出现了“家班 这一新的演出群体。 而作为综合性艺术的戏剧,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整个发展过程势必要受到社会 各系统中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基础性因素外,各朝政府的戏剧政 策也是对我国古代戏剧影响显著的重要因素。历代封建王朝大都以儒家思想为正统,重视 道德文章、人伦教化,不断要求戏剧承载一定的社会道德功能,因而会出台各种政策,制 定若干措施,以有效地利用戏剧这一载体,这在客观上对戏剧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 用。同时随着戏剧发展的日臻成熟、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社会经济的日趋繁荣,形成了 民间戏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官方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对立,当对立激化时,封建统 治者就会做出相应对策,或加强对民间戏剧演出、演员人身自由和剧本撰写等各方面的监 管力度,通过约束演出行为和限制演出内容,来达到抑制民间特别是市民阶层价值观念传 播的目的;或颁布政令禁毁戏剧、废止演出活动,直接以官方极端手段压制民间话语的传 播。而无论是鼓励还是限制、禁毁,在中央集权制下的古代中国,当道者的这些政策都对 古代戏剧的成长过程起着不可低估的、有时甚至是左右发展趋向的决定作用。 因此全面考察明代政府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的影响,无疑对深化对明朝戏剧发展环境 的研究、深入探寻明朝戏剧取得超越元代戏剧的原因等方面,有着推动作用。 1 问题的提出及立论依据 在隋唐两宋,相继出现了散乐杂戏、优戏、院本、杂剧等形式,随着表演形式的增多, 各朝为加强管理,便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戏剧政策或多或少地通过对演剧活动和其参与群体 的鼓励与抑制,从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戏剧发展进程。 如隋文帝于开皇初就命人审定乐舞、备七部伎,以文康伎为歌舞、滑稽、杂技等 伎艺的综合演出;其后,治书侍御使柳或以民间倡优杂技“以秽谩为欢娱,用鄙亵为笑 乐 、观看百戏时“无间贵贱,男女混杂 而奏请禁演,并最终获文帝诏准口1 ;炀帝又增至 九部伎,并设置博士子弟、太常乐人口1 ,在制度上为戏剧发展提供土壤。唐代虽设立梨园、 成立专门机构教坊,对戏剧音乐和音韵的成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历代皇帝也从维护 封建教化的角度出发,多次下诏禁废散乐杂戏、限制女乐演出、罢黜弄孔子戏装演,从而 直接影响了从宫廷到民间的戏剧演出大环境。随着勾栏瓦肆中的戏剧演出日益繁盛,两宋 宫廷的戏剧演出较之唐代更加活跃,促进了戏剧撰演活动,同时北宋嘉佑年问起以太常寺 管辖教坊,给予乐工、倡优一定的政府官员待遇h 1 ,也推进了戏剧演出的职业化。而到了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六月癸丑,罢教坊,并敕命所归刑部 喳1 ,教坊优伶除部分人继续留 驻宫廷外,其馀则进入民间演出,这对宫廷演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但原宫廷 演员与民间演员的合流,又客观上促进了南宋戏剧的发展。 当古代戏剧经由元代的繁荣期进入明代后,明代戏剧较之元代戏剧,出现了作家群体 进一步文人化、音乐和语言的普遍雅化、戏剧功能理论由教化论到传情论再到娱乐论的多 重发展、元代盛极一时的杂剧在明代逐渐式微等多种新的格局;而在明剧本身的创作概貌 上,明朝前期以伦理教化剧为主,并没有承接元人戏剧创作中常见的世情、婚恋等题材套 路,直至中后期方才出现以汤显祖牡丹亭等为代表的世情剧、婚恋剧创作高峰。而在 中央政府的戏剧政策方面,笔者注意到明代前期,自洪武至正德年间,自明太祖起制定的 各类以禁演戏剧为主的高压政策在不断完善并影响着从宫廷到民间的戏剧搬演;自嘉靖开 始,在高压禁演手段之外,又多次应用怀柔政策希图以“因势利导”的方式将民间戏剧演 出规范在道德教化的框架之内。 这些不能不令人思考:是什么影响着明人戏剧创作格局出现了与元人格局之间如此巨 大的差异? 是谁在明前期倡导用教化剧来一统剧坛? 又是什么因素在明代中后期使剧坛 产生了世情剧、婚恋剧的创作高峰? 明代政府的戏剧政策与这些明代戏剧特有的现象之间 有着怎样的联系? 因此,笔者从对明代政府戏剧政策的考察出发,与明代戏剧的发展脉络相对照,研究 明代政府戏剧政策对包括戏剧作者、作品文本、戏剧演出、戏剧理论等构成整个戏剧环境 各因素的正负两面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明代政府的戏剧政策的反作用,从而对明代政府 戏剧政策对明代戏剧发展和传播的影响进行宏观观照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论述。 2 本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该课题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研究集成式的专著罕见,但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散 见于各类学术刊物。在对明代戏剧政策的相关历史资料整理方面,有王利器出版于1 9 8 1 年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与陆林发表于1 9 9 7 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上 的宋元明清家训禁毁戏曲小说辑补,可以提供某些有关明代戏剧禁毁方面的资料。近 年来又有华东师范大学2 0 0 6 届古代文学博士丁淑梅在其学位毕业论文中国古代禁毁戏 剧史论中以第五章明代:戏教、戏祸与戏剧撰演之分化专门论述了明代政府在戏 剧禁毁方面的政策演变情况,并在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年表附录资料说明中提供了比 较详细的明代官方和私人禁毁戏剧的相关政策、言论、事件之年表。 学界关于明代政府戏剧政策与整个戏剧环境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一些学 者以发表于学术期刊的论文或专著中部分专章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家探究封 建政府戏剧政策与戏剧环境问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王利器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 说戏曲史料的前言部分,指出官方对戏剧的态度具有两面性,既利用其娱乐功能进行感 2 官享乐,又同时采用禁毁手段限制、打压戏剧活动,目的在于“杜绝政治集合的发生 ; 而在实际上,戏剧成为代表民间的情感、道德、政治等各方面诉求的载体和工具,是“扑 不灭的火焰 ,禁毁与反禁毁的斗争有着代表封建文化霸权与民间价值取向之间斗争的意 味,这种斗争在封建社会中从未停止嘲。吕舜龄关于禁戏的历史文化考察以宋代禁戏 情况为例证,认为历代统治者禁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共性,多是“为尊者讳 、戏剧内容 “诲淫诲盗 、“演剧废业闹事 、防止倡优乱政等;而且从宋到清,一直保持以高压手段 对待戏剧的态势,通过禁毁等手段达到了政治目的的同时,也对戏剧的流传和发展造成了 重大损失口3 。周宁在想象与权利:戏剧意识形态研究中专门论述了戏剧被定位为民间 文化形态时,作为官方文化形态的对立面所面临的命运:统治者从政治秩序、社会经济、 道德风化的角度出发,会以戏禁的方式处理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的冲突,也会采用戏教的 形式向民间输出官方文化理念,达到调和对立、演变民间文化的目的哺1 。赵义山的明永 乐与成化间散曲文学衰微原因探微嘲、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曲之盛行与曲文学创作之 复兴n 0 1 两篇文章,探讨了明朝戏禁政策从明代开国到弘治年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对戏剧搬 演、文人写剧等方面的影响,认为明前期一百多年间的戏禁政策导致文人戏剧创作进入低 潮期,直到成化、弘治期间文人创作才出现了繁荣的趋向,成弘时期追求享乐的奢华世风、 文人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文坛“以曲化世 的创作理念的影响,都是促成该时期南曲兴 盛、文人创作走向繁荣的原因。丁淑梅在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中重点考察了从先秦 到清代整个中国古代戏禁政策的产生与演变,对明代戏禁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概貌进行了梳 理n ;并在发表于晋阳学刊2 0 0 4 年第6 期上的明清禁毁戏曲对戏曲发展生态的影响 一文中指出,戏禁行为一方面对演出活动、剧本流传、观众和演员、戏剧评论等方面都产 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由于戏禁行为本身又有着统治者“在禁毁中沉迷,在沉迷中禁毁 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因而戏禁行为的效果只能是“屡禁不止 ,并且从客观上看有的情 况下戏禁还促进了一些戏曲生态因素的发展,所以应当认识到戏禁不完全是扮演了一个文 化专制的不光彩角色,戏禁过程中消失的只是封建末世统治者标榜的天下之“本即农业 文化田园理想,而非来自民间的戏剧艺术n 羽。在刊载于戏剧2 0 0 6 年第4 期的明廷文 化政策与明代后期戏曲传播一文中,作者刘建明对明初实行的戏禁政策与明中后期以来 在戏剧撰写和演出中僭越明廷禁令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戏禁条令遭致破坏的原由进行 分析,认为是明朝多位帝王痴迷戏剧、商业利益驱使戏剧涉业人员大胆犯禁、吏治腐化、 朝廷政令在传达和执行过程中走样、明后期政府管理机构缺员现象严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1 3 1 。 在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上,现在的成果主要是以发掘明代戏剧政策史料和戏剧撰写、 搬演、传播、戏剧理论等诸史料,与对剧目内容、作家生平和思想的分析研究相互结合, 通过对明政府戏剧政策和明代戏剧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定事件的考察,进一步揭示明朝不 同时期政府戏剧政策与戏剧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官方戏剧政策对戏剧活动各环节的具 体影响,政府对戏剧活动进行管制、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戏剧活动进行管制的具体形式、管 制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戏剧从业人员、包括从乡民市民到文人士绅在内的戏剧观众对官方 戏剧政策的态度,戏剧活动对明代政府戏剧政策的反作用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 进一步深化。 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要讨论的是明代政府的戏剧政策对戏剧的影响。因此,首先需要对明代政府的 戏剧政策进行大致梳理,从中探察出从1 4 世纪下半叶明朝开国直至1 7 世纪中前期明政权 灭亡近3 0 0 年间,明朝历代帝王执政时期的官方戏剧政策发展概貌,这包括3 0 0 年间官方 戏剧政策是否出现过较大调整、不同帝王执政期间政策导向是否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对中 央政府戏剧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其次,需要对明朝戏剧的发展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这包括明朝戏剧的创作情况、 演出情况、戏剧理论发展情况,以及影响着明朝戏剧发展的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等外部环 境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探察出不同时期戏剧发展的不同特点。 再次,在以上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横向地将同一时间段的政府戏剧政策与戏剧发展 状况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探究该时期戏剧政策制定、执行各个环节对构成戏剧活动的创 作、演出、戏剧理论等因素的反正两面影响,以及戏剧活动本身的发展对明政府戏剧政策 的反作用力,从而揭示出戏剧政策与戏剧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将社会学史料、戏剧史料相互结合,从明代信史、中央诏令和地 方文告、文人笔记和文集、戏剧戏文、作家生平等资料入手,将官方戏剧政策与构成戏剧 发展的各因素置于横向的社会大环境和纵向的戏剧政策演变过程、戏剧发展过程进行考 察,以期对发展宏观上对明代戏剧史的研究、在客观层面上入手把握各戏剧因素在明代出 现新特点的原因有所裨益。 4 二论有明政府戏剧政策的发展演变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族政权,也是集权专制使整个社会出现极端 停滞的时代。这种停滞,在社会意识方面集中表现为统治集团自明初以来所坚持的文化守 成态势:独尊儒术,高扬理学,希图实现从物资世界中政治的大一统到精神层面上文化的 大一统的全面专制。这种文化专制势必带来官方与民间的话语矛盾与冲突,而首当其冲的 就是戏剧等民间俗文学。在矛盾和冲突中,明政府不断调整政策方针、禁令法规的制定和 实施,影响着明代戏剧的发展演变。 1 洪武至宣德:戏禁为代表的高压政策 在明政权尚未统一全国时,太祖朱元璋就表示要大力宣扬儒学,重新使孔孟之道回归 统治地位,他指出:“建国之初,当先纪纲。元氏昏乱,纪纲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 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乱。今将相大臣辅助于我,当鉴其失,宜协心为治, 以成功业,毋苟且因循,取充位而已。 n 铂可见,这不仅是以此表示明王朝继承的是中原 汉族政权的正统、从而笼络人心、维护政权稳定的政治需要,也是他对元代政治教训的总 结。 洪武元年,在国子学内,朱元璋以太牢奉祀孔子,并派人赴山东曲阜致祭,臣子临行 前,他告诫道:“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 惰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国学,仍遣尔俺祀事于 阙里,尔其敬之。川惦1 次年,又向中书省下谕令:“朕恒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 学校为本。今京师先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礼延师儒,教授生 徒,以讲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一n 耵 两年之间,不仅亲自祭孔,还诏令全国广建学校,足见明初对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之迫切。 而在科举方面,洪武前期政府就规定儒家经典及程朱注解为各级学校生员必学科目, 同时也是必考科目,还由宋濂等亲自设定了答卷格式“八股文:内容上任何人不得有程 朱之外的新观点,格式上不能逾八股的一定之规。加之之前全国范围的广开县学,于是明 朝自国初就出现了“无地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 的盛况n 7 1 ,这不仅意味着思想专制 的形成,也是官方文化对民间文化倾轧结果。 作为这种倾轧的一部分,推行戏禁政策、打压以戏剧代表的民间俗文学也就是自然而 然的了。 这种打压,是从从钦定稚乐、古乐今乐之争中逐步推行开来的。还在王朝草创之际, 朱元璋就在确立官方雅乐体系的同时,已经将所谓“自古亡国之音 女乐屏除在宫廷用乐 之外:吴元年“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吴元年命自今朝 5 贺不用女乐。 n 射。洪武四年六月:“谓侍臣日:礼以道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 为制治? 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又使胡虏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帝 王祀典神抵,饰为乐队,谐戏殿廷,殊非所以道中和崇治体也。m 钉为了配合雅化政策的 推行,还由官方出面进行音韵方面的“大一统 工作:洪武八年三月,洪武正韵编写 完成,“初上以旧韵起于江左,多失正音,乃命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与廷臣以中原雅音校 正之。至是书成,赐名洪武正韵,诏刊行之。”啪1 “朕思古人之乐,所以防民之欲。后世之乐,所以纵民欲。其何故也? 古乐之诗章, 和而正。后世之歌词,淫而夸。古之律吕,协天地自然之气。后世之律吕,出入为智巧之 私。天时与地气不审,人声与乐声不比,故虽以古之诗章,用故之器数,亦乖决而不合, 陵犯而不伦矣。口订这一段厚古薄今、雅俗分野的议论,将后世之乐笼统地置于古乐的对 立面,推赏自然、中正、和谐的古乐;排斥浮夸、淫巧的后世歌词,防止其带来的对民欲 无节、尊卑无序、人伦失范等影响。这一古今雅俗之辨,明确重申了明代官方崇雅黜俗的 雅文化意识和伦理至上的观念,也为厉行戏禁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对于戏剧问题,“太祖谓詹同日:声色乃伐性之斧斤,易以溺人,一有溺焉,则祸败 随之,故其为害,甚于鸩毒。m 啪10 这里虽然从整顿朝纲的角度讲论声色之害,虽然针对 的可能也只是朝廷臣工,但与太祖一贯贬斥俗乐的态度相联系,所谓的声色之乐,无非宫 廷游艺、歌舞戏娱,明显也包括一些戏剧演出活动。到了洪武四年春,“严内城门禁之法, 官一日一代,士卒三日一代。凡内官内使,出入皆用号牌。有以兵器杂乐到门者,论如律。” 乜3 1 这条内城门禁之法,将兵器和杂乐相提并论,是知内城已经不容杂乐。 不仅京城内城限制杂乐,整个京城的戏剧演出也颇受到限制: 俗传淮清桥北有逍遥楼,太祖所建,以处游情子弟者。按陈太史维祯录记, 太祖恶游手博赛之民,凡有不务本,逐末、博奕、局戏者,皆捕之,禁铜于其所,名“逍 遥牢 2 4 3 元明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明太祖于中街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有弦歌饮博 者,即缚至倒悬楼上,饮水三日而死。啪。 由此可见当时京城戏禁之严酷。与之相配合的是,禁扮禁演禁观赏的强制性戏剧文化 政策也在全国不断蔓延开来。 , 洪武六年二月壬午,诏礼部申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圣贤帝王、忠臣义士为 优戏,违者罪之。先是,胡元之俗,往往以先圣贤衣冠为伶人笑侮之饰,以佑燕乐,甚为 涣慢,故命禁之。嗍 这项诏令不但禁止天下乐人演出渎漫圣贤的优戏,对违犯者申以罪罚,而且强调颁诏 的理由就是为了禁绝蒙元时期笑侮先圣的旧俗。作为明代禁戏第一令,这项诏令被载入大 明律,并在洪武二十二年、三十年、永乐九年等年间,分别以榜文谕令、条文律法等形 式一再重申。其中,洪武二十二年更定大明律时云:“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 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与同罪;其 6 神仙道扮义及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啪1 。这样,就把禁演的场合、惩处 方式、观剧者和演出者的责任等进一步细化下来,范围已经扩大到日常演出之中,如有亵 渎情况,观众与演员同罪。可见禁限的权力范围在逐步扩大,惩处的强制力度在不断提高。 永乐时期又颁布命令:“永乐九年七月初一日,该刑科署给事中曹润等乞敕下法司, 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 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送印卖,一时 拿送法司究知。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 收藏的,全家杀了。一啪1 从内容上看,除了重申洪武一朝的禁戏令之外,惩治的戏剧形式 由优戏、戏文而集中到词曲杂剧上。不但规范职业优伶的演出,连一般民众自搬自演、自 娱自乐的戏剧娱乐活动也明确禁限。禁毁的装扮行为由“先圣衣冠”集中到“帝王驾头”。 禁限的时间也做了“五日都要干净 的限令。禁毁的对象,除了参与戏剧观演活动的人之 外,也对戏曲剧本作出了“赴官烧毁 的规定对于撰作者来说,凡是有亵渎帝王圣贤的 言词都得问罪。惩治的手段更由杖责体罚而严酷到违法乱秩、全家株连、一律问斩的地步。 对于明初立法,赵翼廿二史札记归纳其特点在于“以重典为整顿之术 ,从实际 中看,这个观点即使专门用以评价明初戏禁诏令与立法,也不为过。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记载,洪武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因为“府军左卫军士告千户 虞让子端不习武事,惟以歌曲饮酒为务 ,所以“上怒命逮治之。因诏武臣子弟嘈酒博弈 歌唱词曲,不习武,市肆与民争利者皆坐以罪。 而究“坐以罪 的结果,是“府军卫千 户虞让男虞端,故违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了。 并紧接着于三月二十五日下发圣旨, 规定“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墩圆的卸脚,做买卖的发 边远充军。啪1 如此重典,几乎令后人不敢相信,清人董含的三冈识略中引遁园赘 语云:“明初立法之酷,何以至此,几于桀纣矣。”啪1 在洪武三十年修订的大明律中,以立法限制、歧视伶人乐工的条款,亦比比皆是: “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及娶为妻妾,或乞养为子女者,杖一百,“若乐工私买良 家子女为娼者,不分买卖、媒合人等,亦问罪,俱于院门首枷号一个月口。如果说这其 中尚包含统治者禁止逼良为娼、为优的人道考虑的话,那么永乐靖难之役后处理抵抗派大 臣家属的做法就为大明律的伪善做了最好的注脚:罪臣妻女“发象房、配象奴,”“胡 闰妻女发教坊为娼:此亘古所无之事也。 引 此外,为防止娼优与官员结合、出现娼优成为朝廷命妇之类不合封建伦理的情况,大 明律明文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其子孙娶者罪以如之 3 3 3 。 对女性乐人尚且防范如此,男性乐人的“待遇亦不言自明:早在洪武二年,就为防乐工 参与科举、取得士人身份,明太祖诏令在科举中“原系倡优隶卒之家及曾经犯罪问革变易 姓名侥幸出身”的,要“访出拿问泓1 ,从而断绝了优人应举之路。 明初朝廷不仅在可能出现的优人晋身成为朝廷命妇、命官问题上颁行禁令,甚至在优 人服饰方面也进行了严格限制,使之能与平民、士人区分开来。祝允明九朝野记卷一 7 载洪武三年太祖“命制四方平定巾,颁行天下。以士民所服四带巾未尽善,复制此,令士 人吏民服之。皂隶伶人如初所定,以异其式。而所谓“如初所定 ,则是洪武元年十一月 太祖诏书中的“其乐妓不许与庶民妻同、乐工服冠屯青字顶,系红绿帛带 嘲;洪武十二 年又对全身装束做了详细规定:教坊“伶人常戴绿头巾腰系红搭膊足穿布毛猪皮靴,不容 街中走止于道旁左右行。乐妇布皂冠不许金银首饰。身穿皂背子不许锦绣衣服 汹3 ;之所 以要乐工穿绿色,谢肇涮五杂俎卷八云意在“绿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 囚犯衣服) 之意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申明靴禁人民许穿牛皮直靴,校尉力士遇上直、乐工当 承应许穿,出外不许 阱1 ,歧视意味更加明显。 作为对明太祖所立“祖宗之法的延续,成祖朱棣不独如上文所述严禁“有亵渎帝王 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流传,而且重申了服饰之禁,对“教坊司乐人靴帽衣服违式等事 严加勘管啪1 。而到了仁宗宣德时期,一方面为防官员耽于享乐,朝纲不振;同时也是进一 步加强对乐户伶人的监管,防止违反封建纲常的事件发生,面对“大小官私家饮酒辄命妓 歌唱,沉酣终日怠废政事,甚者留宿”的风气,仁宗严令“礼部揭榜禁约,再犯周必罪之 , 而这也就成了明朝“革官妓之始 嘲。 在这样的政策下,乐人地位之卑可想而知,甚至管理明初负责管理南北两京乐户的 教坊司官员,虽则“御前供役亦得用幞头公服,俨然朝士 m 1 ,“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 刑杖签牌之类,有冠带,一形式上雷同朝廷命官,但因为所操实属贱役,既不属士人官绅, 更不能行官礼,所以“见客则不敢拱揖耳 h 。 2 正统至正德:官方戏禁与民间反戏禁间的胶着 明初从洪武到宣德各朝统治者厉行的戏禁政策,在明初“以重典为整顿之术”的政治 氛围下,并没有引起民间的强烈抵制。只是上节所述的宣德时期“大小官私家饮酒辄命妓 歌唱,沉酣终日怠废政事,甚者留宿”,传达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些信息:之所以出现大量 官员公然违背朝廷禁令、携妓饮宴甚至留宿的情况,必然是朝廷约束不力、政策执行走样 的结果,甚至与作为“整顿之术 的“重典”丧失效用有关。而当戏禁政策约束不住官员 时,也很可能在平头百姓中间降低甚而失去效用,因为戏禁归根结底来说是以维护朱家皇 朝统治秩序为目的的,戏禁的对象是除皇帝本人之外的所有人。 从实际上看,从仁宗之后的英宗统治时期起,戏禁政策对民间的约束力下降,已是不 争的事实。明人徐充的暖姝由笔记载,英宗正统年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 曲,有旨命五城兵马司禁捕,不止 。妻上夫坟这种被统治者视做有伤风化的民间 小调,竟然能在短时期达到“满城忽唱”的地步,而且朝廷动用五城兵马司进行弹压尚不 能制止其流传,足见当时民间反戏禁倾向的“严重 程度。在正统十四年,刑部奏议“各 处生员若犯受赃奸盗、冒籍科举、挟妓饮酒、居丧娶妻妾等罪者,南北直隶发充两京国子 监膳夫,各布政司发充邻近儒学斋夫膳夫,满日原籍为民 蚴,这条奏议里把“祖宗之法 里严禁挟妓饮酒的范围从官员扩大到整个举子士人阶层,无疑是对戏禁政策的进一步强 8 化;但这条禁令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挟妓饮酒 这一严重违反朝廷戏禁政策精神的现 象在“各地生员 中有普及的趋势,否则不会惊动朝廷专门对其立法设限。 到了英宗复辟之后的天顺四年,重申查处优伶乐人服饰僭越问题又摆上了诏令,明 英宗实录卷- k 零记载,金吾右卫正千户白琦上奏“教坊司裕如工乐妇僭用服饰,正统 年间己尝禁革而犹不遵法度,依然僭服,异色花样纱罗绞缎等衣,内衬大红织金及戴金玉 宝石首饰珠环之类。街市往来坐轿乘马,多端僭礼不可胜计。请饬所司出榜禁革。如仍不 悛故违礼法,令五城兵马擒送法司惩治其罪,庶使贵贱有别服饰有等。 结果是英宗“从 之”。从这段记载看,当时服饰僭越已经是从正统到代宗的景泰再到天顺三届政府2 0 多年 间的跨度中“尝禁革而犹不遵法度 ,可谓持续时间长;而且僭越表现是“多端僭礼不可 胜计 ,可谓僭越范围广;这些都反映出民间对戏禁政令的违反情况已经在政府执行能力 和约束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存在多年,并且在表现上呈多样化趋势。白琦甚至还怕“所司出 榜禁革 无效,建议在榜文制约的同时启动司法机构对违规人员进行严查这更是反映 了民间反戏禁来势之猛,必须使用国家暴力机器才可能抑制的住。 即使如此,五城兵马司也只能管束京畿地区的优伶乐工,当时各省民间观戏演剧成风 在下面这些禁令中可以窥见一二:在继英宗之后登极的宪宗成化十五年,广东新会知县丁 积通令全县禁戏,因为这时的新会县“乡俗子弟多不守长业,唯事戏剧度日 ,甚至发展 到了葬礼上“用鼓吹杂剧送殡 的地步h 钔。类似的地方性禁令在宪宗之后的武宗正德年间 也多次出现。如正德年间唐侃在江西永丰知县任上力易当地民风,“永丰俗刁讼,尚鬼, 尤好徘优,侃禁止之 1 4 5 ;正德十年广东揭阳籍进士薛侃立乡约,号召乡民“家中又 不得搬演乡谭杂戏, 因为他认为这是“荡情败俗,莫此为甚,俱宜痛革 ,足证民间 演剧风习之烈。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虽则民间违反戏禁之势日炽,但从朝廷到地方,仍旧多次重 申洪武以来各种相关诏书、律令的规定,力图通过严格限制优伶乐工活动,扭转戏禁难申 的局面。例如天顺末年,“吴优有为南戏于京师者,锦衣门达奏其以男装女惑乱风俗。英 宗亲逮问之“扪,可见当时对有可能“惑乱风俗 的民间戏剧搬演,朝廷是十分重视的, 甚至皇帝会亲自审问。弘治元年,“帝耕籍田,教坊司以杂剧承应,问出狎语。都御史马 文升厉色斥去 m 1 ,对于在宫廷演出中出现表现男女爱情的“狎语之杂剧实行了禁演。 又如“弘治时郎中顾谧在校尉张通家饮酒,领优人女装为乐,事觉即令冠带闲住旧1 ,亦 是严格遵循了“祖宗之法 中不许官员挟妓女饮酒的规定。 对于新出现的丧葬场合搬演戏剧、优伶着貂皮等或不合礼法、或有僭越之嫌的现象, 朝廷也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 正德元年六月辛酉) 先是,有旨民间男女服饰并诸奢僭事禁未尽者,礼部仍会都察 院备查议处以闻。于是,尚书张升、都察院御史张敖华上十三事:近年京城军民之家 丧事甚违礼制,初丧扮戏唱词,名为伴丧及出殡,剪制纱罗、人物、幅幢之类排列塞途, 兼用鼓乐,戏舞导送,及墓陈设荤酒饮啖至醉,宜并禁革,违者,丧主、亲宾、僧道人等 9 各治其罪。娼优皆不许辄服貂裘。上日:“近来风俗奢僭,渐不可长,其即出榜申禁,仍 有故违者,所司缉捕究治。刚 正德十六年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刑按擦司副使魏校的谕民公文,则很典型地反映 了地方政府这一时期的厉行戏禁情况。公文里规定,重兴民间社学后,“倡优隶卒之家, 子弟不许妄送社学 ,从身份界定上再次防止倡优出现僭越情况;“为父兄者,有宴会,如 元宵俗节,皆不许用淫乐琵琶、三弦、喉管、番笛等音,以导子弟未萌之欲,致乖正教刀, “不许造唱淫曲,搬演历代帝王,讪谤古今,违者拿问 ,对民间宴会、节日弄曲演剧作 出了限制,并重申了明初以来关于“造唱淫曲 、“搬演历代帝王”之禁;“书铺当禁之书 二日曲本,诲人以淫( 书商) 如再发卖,重治以罪 ,且“不许从外省贩卖前项书籍 私入广东境内”,该条可谓是永乐时期对禁藏“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 榜文的 翻版,不同的是永乐时期把收藏者作为治罪的重点,而这里是从流通源头上进行封堵,把 书商作为禁令的主要对象,似比永乐榜文考虑的更“周到 。 由上所列的种种事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这一时期,朝廷仍旧力推明 代开国以来的各项戏禁政策,并根据民间戏剧搬演、优伶僭越礼法问题的新现象推行出了 相关法令;但同时民间的演剧活动与倡优的僭越问题却是相比前一阶段而言越演越烈,甚 至屡禁难止。于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禁令屡出,与民间以演剧活动屡屡犯 禁、倡优僭越礼法规范为代表的反戏禁倾向之间,相互胶着的状态。 3 嘉靖至明末:政府戏禁政策与士人阶层“戏教论 的“刚柔并举 从上节的分析可以看到,面对民间反禁戏倾向的抬头,经过正统到正德时期的不断重 申“祖宗之法 、甚至添加新的戏禁内容,仍然无法有效控制民间演剧活动,以至出现朝 廷禁令屡出却难抑止民间演剧犯禁的胶着状态。随着这一情况的加剧,明朝政府从世宗嘉 靖时期开始,在戏禁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嘉靖以降整个明朝后期的,后期官方的诏 令、律令相对减少,而以文人参议、宫箴俗训等舆论方面的所起到的作用却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明代朝廷曾在戏禁问题上有过几次大动作,但都以无效或朝廷修改原来规定 的妥协而告终。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节假”条记载,穆宗隆庆时,御史葛守礼建 议朝廷再度颁令禁止官员饮宴中挟娼优唱曲演剧,但结果却是“穆宗允行,而终不能革 ; 万历时期,礼部尚书沈鲤“立议禁奢崇俭 ,“奉旨颁示天下,至欲并禁娼优,则以议者不 同而止。可见当时官僚士绅不仅饮宴中听曲观剧蔚然成风,到了朝廷难禁的程度;甚至 还出现了支持保留娟优的声音,敢于在朝堂上与沈鲤所代表的戏禁观念进行争论。 嘉靖四十四年,针对诸封王中出现的“广置女乐,淫纵宴乐,因而私娶者 的严重悖 礼现象,世宗“诏革诸王乐户 ,并规定诸王府“其朝贺宴享当用乐者,假鼓吹于有司川5 羽, 全面禁革了王府乐户。但过了还不到2 0 年,万历十年神宗就因“有司 所提供的乐人实 在不能满足封王们的仪礼与享乐需求,只好诏准“复许乐工旧额,以存王国之礼 ,同时 警告诸王“不得狎近女乐 ,以免再度出现女乐被封王们私娶为妾的逾礼问题羽。这无疑 1 0 是戏禁政策与禁已难行的现实之间,一次较为明显的妥协。 不过,这种妥协在明朝很少出现。由于戏禁政策是出于维护王朝统治的根本需要,因 此即使在戏禁法令难于奏效的明朝中后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仍旧颁发了一些诏 书、文告,以期对戏剧活动形成一定的约管。如嘉靖四十一年,时任浙江淳安县令的海瑞 文谕县民“各地方凡有赶唱到,图里总人等即时锁拿送县,以凭递解回籍”嘲1 ,对过境优 伶采取遣回原籍的办法,意在限制戏剧搬演和传播。吕坤实政录记载了自己在万历元 年到万历十年山西巡抚任上连续多次下发的榜文内容,包括将辖内各“州县乐户,造一簿 籍 、“祈报祭赛,敬事鬼神,祭奠丧门,哀痛死者,俱不许招集倡优,淫言亵语以乱大礼 、 “乐户但有与老户良民互骂同殴者,加倍问罪,情重者枷号 、“不许与良家一样装束、“乐 工之家擅用铜锣响器、送字号、轴帐及用围裙座褥者枷号重责、“小唱戏子绝迹公庭 、“士 民沿习奢靡之俗,不遵宪乐,或用倡优戏子( 在各种场合进行娱乐) 许诸人禀告( 官 府) 、“流来水户戏子娼优,诱财坏俗,见今作何驱逐 等,几乎是自洪武以来朝廷 各项戏禁规定的集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戏剧的蓬勃发展、在所难禁是大势所趋,在禁令已经不能奏效的情 况下,通过士人舆论将戏剧纳于伦理教化的范围之内就成为这一时期戏剧政策的一个新特 点。 明初以来官方推尊儒学、在礼乐上去“俗 就“雅、以及实行禁撰禁演禁观赏的戏 禁政策,三者结合,产生了一种强大的道德人心钳束力。当戏剧的演出形式、搬演内容等 已经对封建纲常伦理形成了一定冲击时,在这种钳束力的影响下,文人们必然以卫道士的 姿态站出来对戏剧进行抨击和抵制。以万历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科研助理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贵阳贵安统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5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公开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威海职业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京市延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第一批招聘医务人员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广西西林县委员会社会工作部招聘专职化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管理员)编外聘用人员8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扶余市博物馆公开选调解说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贵州瓮安县瓮水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招聘实名编制人员(高级职称)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员工招聘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中医高血压糖尿病课件
- 美容科规章制度
-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钢卷储存及装卸安全管理办法
- 患者发生静脉炎应急演练方案
- 共享充电宝解决方案
- 2024年4月自考财务报表分析试题后附答案
- 垫江好保风光课件
- 天津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24.1.1《圆》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注塑成型技术培训之工艺理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