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新闻学专业论文)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个人表达传播是个人向外界进行的关于自身思想、感情或生存状态等个人信 息的传播行为,是传播行为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传播分类上的独立性、无意识与 有目的的传播并存以及传播者作用突出等传播个性。 个人表达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平等的发展,“草根阶层”的个人表达和话 语权从古到今都是较为遗憾的现实。但随着媒介的变革和进步,传播者在传播各 个层面上进行个人表达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个人表达传播在媒介变革视角中经历了三次重要的飞跃和一次令人震撼的 解放:语言在传播内容上实现了个人信息传播从有限意义到抽象表达的第一次飞 跃;纸的产生推动了文字的普及、提高了文字传播的能力,实现了个人表达传播 的第二次飞跃;而印刷媒介带来的大众传播方式在传播技术上推动了个人表达的 第三次飞跃:网络传播特别是个人主页的出现标志着对传播者的解放,是个人表 达传播发展历程中最深刻的一次飞跃,并且,依托网络媒介进行的多种个人表达 方式的发展预示着“个人媒介”时代的到来。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随媒介发展的同时,社会对个人言论的控制一直同个人表 达行为相伴存在。在个人表达传播的媒介因素动力圈中,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个人表达意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未来个人表达传播的健康发展除了 媒介之外还需要文明秩序的社会传播环境。 关键词:个人表达;传播;媒介视角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sas o r to fm a n k i n d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w h i c he x p r e s s e so n e st h o u g h t s ,f e e l i n g sa n dl i f ec o n d i t i o n s i ti sa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n dh a su n i q u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u c ha s i n d e p e n d e n c y i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e x i a e n c e o fu n c o n s c i o u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i n t e n t i o n a lo n e sa n d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d i s s e m i n a t o ri n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c o u r s o f o rv a r i o u sr e a s o n s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a nn o td e v e l o pe q u a l l y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p e o p l ei ne a c hp e r i o d c i “l i a n sa r ea l w a y sw e a ki n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a n d h a v el i t t l e 啦h ti nt o p i cc o n t r 0 1 h o w e v e r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 d i at e c h n o l o g y ,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a b i l i t yh a sm a d eg r e a ti m p r o v e m e n t a c c o m p a n i e dw i t h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so fm e d i ai nh i s t o r y ,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h a v e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r e ei m p o r t a n tl e a p sa n dam a r v e l o u sl i b e r a t i o n , t h ef i r s tl e a pw a st h ec h a n g i n go f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r o ml i m i t e d m e a n i n g st oa b s t r a c te x p r e s s i o na r e r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 l a n g u a g e ;t h es e c o n dl e a pw a s e n a b l e d b y p a p e rw h i c hp o p u l a r i z e d l e t t e r sa n de n h a n c e dt h ea b i l i t yo fl k e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l e a pw a sa c h i e v e db y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h i c hw a s b r o u g h tb yp r i n t i n g m e d i a t h ei n v e n t i o no fi n t e r n e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p e r s o n a l h o m e p a g ew a sas i s no fd i s s e m i n a t o r s l i b e r a t i o n , a n dt h em o s tw o n d e r f u ll e a p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r s eo f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ti n d i c a t e st h a t “t h ee r a o f p e r s o n a lm e d i a i sc o r n i n g w h i l e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q u i c k l yw i t hm e d i a s o c i a l c o n t r o lo np e r s o n a lv o i c ei sa l w a y se x i s t i n g i nt h em e d i a - d r i v e nc i r c l e ,m e d i ap l a y s 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n di st h ee s s e n t i a li m p e t u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b e h a v i o r h o w e v e r , b e s i d e sm e d i a , t h e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nt h ef u t u r es t i l ln e e d sc i v i l i z e d ,w e l l o r d e r e d e o w a - n u n i c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f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m e d i ap e r s p e c t i v e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孩j 毒、 。l 唧占年 f 月3e t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k 叔 日 日 月,趴 石 f 年 年 洲 础 期 期 日 日 叮钿ii 概 毋 彳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个人表达传播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自人成为社会的人伊始,传播就承担起了生命个体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职 能,无论这种职能的发挥是有意识的还是纯粹无意识,生命个体的存在对传播的 依赖都毋庸质疑,如同依赖空气和水。而与此同时,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那一 刻起,也开始了他( 她) 进行个人信息和个人思想情感传播的过程 还未学会使用语言的婴儿能够用笑容传递自己此刻惬意的心情,用甜蜜的拥 抱和亲吻表达对母亲的爱,用号啕大哭控诉对某事的不满,也可以用与某种颜色 物体的接触情绪传达个人的色彩偏爱甚至当他( 她) 还在母亲体内时,个人 表达行为就已经开始了。曾经有科学家拍下了多组婴儿未出生前在母亲子宫中孕 育时的照片,他们都有自己不同与其他人的表情,各具特色,生动可爱,这些表 情是个体进行自我表达最初的形象表现,当然这些表现大多是本能的反应。随着 人的成长,个人对自我表达的需求逐渐增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个人表达传播行 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对父母提出拥有自己房间的要求( 个体要求独立和成 长) 、男孩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写的情书( 个人的感情传达) 、公司职员在部门会议 上发言( 个人对事物见解想法的表达) ,以及艺术家的个人画展( 个人绘画才能 的展示) 、音乐家的个人演奏会( 个人音乐才华的抒发) 和个人的书籍出版( 个 人集中或具体的思想表达) ,等等。这些传播行为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在进 行个人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表现与传递,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个人表达传播行 为”。 所谓的个人表达传播,简单的说就是指个人向外界进行的关于自身思想、感 情或生存状态等个人信息的表达传播活动。 这种传播活动是个漫长而不懈的过程;之所以说漫长,是因为其伴随着一个 人的一生而存在,之所以说不懈,是因为个人表达和所有其他传播行为一样有着 一定的限制和困扰,同时自身的传播特点无法忽视,因此这一传播行为是在当时 当地的客观条件下、在个人表达强烈需求的推动中不懈努力进行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个人表达的描述,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得出:个人表达传播与传 播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下面将详细论述这两者的关系,同时也对个人表 达传播概念在理论研究上做一个更为清楚的定位和阐述。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在共性上看,有几点需要说明: 1 、传播在外延上包含个人表达传播。任何个人表达传播行为都是传播行为 的一种,从属于传播总体。因此关于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研究无法脱离传播学基 础的、整体的研究背景,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类性研究。 2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受传播普遍规律的制约。由于个人表达传播从属于传 播,其传播行为也相应的受到传播普遍规律的制约。例如传播过程中编码与解码 这两个环节产生的传播误差、传播过程中噪音的影响以及传播反馈的重要性等 等,这些传播学基础的理论和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个人表达传播过程。 3 、传播行为的整体发展水平是个人表达传播的基础。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有时是超越当时社会的整体传播发展水平的,但这种先进性只 限于某些群体甚至是个人,同时还有些人的个人表达传播能力落后于社会整体传 播水平,因此,由这点我们明确了两个方向,即:个人表达传播是以社会整体传 播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个人的超前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程度上是极其有限的,例 如在语言还未完全形成的上古时代,我们无法要求一个人能使用电话与他人进行 抽象的思想交流;其次,我们对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研究是以社会整体水平为研 究对象,超前和落后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是研究需涉及的部分但非此次研究的主 体。 另一方面,个人表达传播的个性表现在: 1 、传播分类上的独立性。 个人表达传播之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它在传播类型的 分类上具有独立性,是传播行为新的研究视角。原有的传播行为研究主要有三个 角度,首先是以传播层次分类,传播行为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 大众传播;其次以传播媒介划分,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 传播和数字传播;再次以传播内容分类,有薪闻传播、舆论传播、文艺传播、科 技传播、广告传播和文化传播。各种传播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同时也 存在交叉性。例如人际传播从使用媒介上看可以包括口语传播方式、文字传播方 式,也可以使用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这是传播分类交叉性的体现,也是传搔学 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任何一种传播类型又都不能涵盖其他,这也是传播行 为分类研究的原因和价值所在。 第一章绪论 同样的,个人表达传播也不从属于原有的任何一种单一的传播行为类型。个 人的表达传播行为是以传播者+ 传播内容为制约的新的传播行为研究视角,传播 者是个人,传播内容是关于个人自身的信息,包括意识层面的思想、感情、性格、 情绪、喜好、愿望,包括物质层面上个人的外貌、音色、行为习惯、生活方 式这种传播类型也和其他传播类型有内容上的交叉,但不能归为任何一类传 播行为中。同人际传播行为研究中的“自我表露”o 相比较,个人表达传播与前 者在传播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但本研究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并不局限于人际传播 领域,在传播方式上没有做出限制,也就是说个人表达传播可以通过人际传播方 式进行,也可以经由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方式表达,因此,这里的个人表达传播 是个更广的概念,包含了人际传播行为中的“自我表露”。 2 、无意识与有目的的传播并存。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论述到;“自我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他的生命就 在于能把自己的个性显现到自己的意识和旁人的意识里,就在于能表现自己,使 自己成为现象。因为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在设法实现自己,并且也确实在实 现自己。”回黑格尔在这里虽然是从美学和艺术显现的角度来论述个人的表现欲, 但同时也揭露出了人类在表达自我、使自己的心灵外化方面所具有的原始冲动和 本能,说明了个人表达的无意识传播行为的存在和其不容忽视的作用。 例如,当你在多人的场合演讲,基于自身的表达欲望,你不可避免地向他人 传播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你有目的的进行着自我表达并选择种种适合表达的方 式,如果你希望借此机会展现一下你美妙的歌喉,在叙述中夹上适宜的歌曲也是 不错的选择;而当你独自一人坐在傍晚宁静的海边,也许你此时根本不想与任何 人交流,但身边路过的行人会从你紧锁的眉头看出你心事重重,而在沙滩捡贝壳 的孩子也会因为看见你美丽的长裙而对你羡慕不己。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 种,你都在进行着个人表达传播,不同的是前者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而后者 是无意识的。个人的表达传播之所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 是因为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你的外在形象和肢体语言向他人传达 关于你个人的信息。 个人表达传播这种无意识和有目的并存的传播特点也是它的传播个性所在, 熊源伟、余伟阳人际传播学 m 】广州i 中山大学出版社, 1 9 9 1 9 p 2 8 - - - p 3 9 德】黑格尔朱光潜译荧学( 第一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p s l 3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然而,本次研究并没有对这两者进行刻意区分和特别的说明,并非以个人表达的 传播目的性研究为重点。 3 、个人表达传播是强化了传播者作用的传播行为。 个人表达传播的传播者是一个。个体人”,同时它的传播内容也同样是这一 “个体人”。传播者与传播内容的同一性使得这种传播行为受传播者因素的影响 更大。这也是个人表达传播和其他传播类型相比不同的地方。传播者的表达能力 ( 如叙述和写作水平、多入场合的紧张度) 影响传受顺利进行:传播者对自身能 否正确认识和评价将影响信息真实;传播者的个人性格影响反馈发生;传播者的 地位条件影响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传播者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往往就是一个无形 的传播推动器,等等。因此,研究个人表达传播行为不能不关注传播者,并且要 比其他传播行为研究更关注传播者因素的作用,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节研究背景及意义:个人表达 草根阶层的传播情结 如果说传播是人生存的必须,那么个人表达同样是人生存于社会的必然需 要,而且这种需要无种族之分、无阶层之异,任何人在个人表达的需求上都是均 等的。在理想的传播状况下,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同等的进行个人 表达传播的权利:平等的交流中。话语自由多样、个性显露张扬。在现实的传播 交往中,我们也看到,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传达到想要它去的地方,而不 是被埋没,人们期待用自己发出的声音证明自我的存在,而不是被忽视,这些是 社会人在社会交换空间中生存的本能要求,哪怕你再无力,哪怕你有多卑微,进 行个人表达的需要和追求都不会改变,如同埋在泥土中的“草根”,坚韧的生命 力、丰富的生命信息并不输于任何人。 与美丽的理想对立的永远是无奈的现实。由于传播资源的限制、传播控制的 存在以及种种传播要素的要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自由的个人表达。“在 任何时代,都别去梦想最贫穷的阶层也有发言权。”o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草 根阶层”的话语权从古到今都是较为遗憾的现实。相对社会的“精英阶层”,“草 童川失地者的队伍和乡愁 皿0 1 ,h t t p :n e w s s o lu c o m 2 0 0 4 1 2 0 2 n 2 2 3 3 1 5 8 6 7 s h t m l 2 0 0 4 1 2 - 3 4 第一章绪论 根阶层”是社会中处于下层的阶层群体,按照一些现代学者的划分,将社会阶层 划分为五类,即:上层社会阶级、白领阶级、劳工阶级、贫困阶级和最贫困阶 级。o 而后三类“劳工阶级、贫困阶级和最贫困阶级”应当大部分都可以归入“草 根阶层”,他们普遍的状况是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低或无经济收入、 受教育水平低下、为主流经济消费所排除等等。结合我国的社会历史,“草根阶 层”进行个人表达的困难主要体现在: 1 、长期以来封建制度对民间声音的压制。 中国长达2 0 0 0 年的封建历史,使得社会长期在专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政权 的控制管理下。封建制度统治的特点在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与 民主制度重视个人力量不同,封建制度则是要在专制统治下限制个人的声音,在 统一主流的思想传播环境中稳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在这种状况下,个人的表达传 播行为是不被允许,也是冒险的。各个朝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压 制个人言论的政策,例如秦代的“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 代三令五声“禁止擅镌”以至清代残酷的“文字狱”,在这种制度压制下,民间 思想为官方思想所排挤,个人表达更是谨慎又小心。 2 、有限的传播资源为精英阶层掌握 除了封建专制统治对民间个人思想的压制外,影响“草根阶层”进行自由表 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传播资源的有限性。可以使用并进行有效传播的媒介并 不是一天出现的,媒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传播媒介不 发达的情况下,个人进行大范围的自我表达是很困难的事情。而每一种新媒介、 新技术出现后,处于弱势的“草根阶层”由于自身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力 使用先进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例如文字产生以后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为社会中 的巫史和贵族所掌握,而用于书写的竹简、绢帛都不是当时每个普通人可以消费 的,印刷书籍产生后个人想刻书也是花费不菲,直至大众媒介出现后,“草根” 的声音仍然很难打破社会精英在媒介使用中的主导地位,始终不能站在同一个起 跑线上进行。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网络传播阶段才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3 、普遍低下的教育水平越不过媒介使用的高门槛 张华葆社会阶层 m 】台北l 三民书局,l 驰7 p 1 4 9 5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孳羧貔层”懿睾圭会缝盈嚣疑济获嚣决定了稳稻孛夔大郝分久赘疆难羧受较 高的教育,因此普遍的知识水平较低。这样一来,媒介使用所需的知识水平和技 能首先将他们拒之门外:不识字的人无法通过书麓记录传达思想,没有经i 立正规 学校教蠢蠡毫天不懂褥怎樽使磊霹搽终毫瑟,因魏炙法使蘑霜终豢分透露令入表达 传播。教育水平的差躐远比经济水平的差距可怕的多,因为知识是进行有效的个 人表达传播的重要条件,并且知识的积累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 改变魏。 4 、嫩存压力使个人表达交得瓣侈 如暴每天你需要聪对的最大的阏题都是“如何生存下去? ”,那么你还肖多 少时闻靼登阚去考虑稼爱通过铮么途径敲怎榉豹令久表达? 瓣蘸社会串浚隧王 为代表的“草根阶层”每天为了生计忙碌奔波予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当生存成为 他们生落中最重要豹阏题时,大多数人的个人表达传搔行为仪仅蜀限于无意识的 或入际传播领域懿表辫,有番鹣、祷专门内容的广泛的令入表i 鑫传播不会戒必建 们想去思考并赴诸行动的事。( 但就这个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同样是生存压力 激发了“孽掇阶层”对自身生存状况约关注以及j c 雩社会现象抟綮些不满,使他们 更需要囱其他人群、囱社会表这个入的生存状糯帮想法。) 虽然“革根阶层”本身的存在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做个人表达传播时将袋面对 匏嚣难联限割,毽同瓣我稍氇看到,“革掇阶臻”的声音从来没有从社会巾消失 过。例如,我国吉代束朝时期亥书禁令很多,锻那些明令焚毁的禁书不但潞时没 有绝迹,有些甚至还直流传至今。广大民众真正需要的图粥是禁绝不了的,当 苏袭竣、黉出各鹃潦文被禁对,“猿一贵藏家刻教印焉,率黄念厅,易坡文十, 盖书禁愈急、其文愈赍也。”。_ 在中豳近现代史上,“草根表达”更是发挥麓重要 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就是以工农武装为基础的,代表着工人和农 民魏声巍。嚣憩,“孳缀除层”豹爨惩往往会藏必主流思想,聪粥年代安徽夺岗 农民率先提出的“包产到户”就成为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先驱。 “蕈根阶层”进行个人表达的传播情结是在社会发展和传播变革的互劝过程 孛逐激澎裁戆,蘧饕拣会豹进步嚣媒夯豹交摹,糕会弱势器髂鹣簧援毅剩秘使趸 媒介的能力也逐渐增强,特别是附络媒介出现盾,媒介的平民化、媒介使用的简 蓦末发。孛鏊图书出藏鞠捌史论【羽 悲裘 l 京夫学出凝拣,2 0 0 1 - 4 。p 1 9 0 6 第一章绪论 易性和低成本、媒介广泛的传播效果都给“草裉阶层”的个人表达带来了新的发 展契机和传播面貌。事实上,无论是“草根阶层”还是“精英阶层”或其他阶层 群体都有着进行个人表达的需要,只不过是“草根阶层”由于一些限制对传达个 人声音的愿望显得更为突出。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回溯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历史 发展过程、对不同时代“个人表达”的发展过程有个全息摄影式的了解,可以较 清楚的认识到社会整体的个人表达传播能力怎样随媒介变革而得到提高,对传播 者的限制怎样一步步得到解放,同时也可以对现阶段的个人表达特点和趋势有一 个较全面的认识和判断。 第三节文献综述 由于在此前“个人表达传播”作为一个传播概念未被提出,因而也缺少关于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专项研究,但关于个人表达、个人表露行为的相关论述和研 究也可见于传播学的部分著作和学术文章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人际传播领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过和“个人表达传播”类似的 概念。如美国学者迈克尔e 罗洛夫在他的著作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中提出了“自我披露”的传播概念,并综合之前学者的观点,认为“自我披露” 是“某人对本身以往强化事例经历的描述”o ,而作为一种行为,“自我披露”将 受到操作条件律的制约,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出发只要能够带来回报,人们就会 作自我披露。另外,人际传播学在人际传播的过程和环节的研究中提到“自 我表露”的概念,即“自我表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 他人的行为,它所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的”o ,并且认为人 际传播活动首先是以自我意识与自我表露开始的。作者在人际传播的范围内分析 了自我表露的评价尺度、价值和几种解释自我表露何以发生的理论。 2 、大众传播研究中涉及个人表达的理论。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德国社 会学家诺利一纽曼的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述及人们在表达自己意见和 想法时所受到的大众舆论的影响力;“若自己的意见和优势意见是一致的话,避 免孤立会勇于发表意见,使优势意见越来越高。若自己的意见和优势意见是不一 【美】迈克尔e 罗洛夫王江龙译人际传 卜社会交换论 m 】上海t 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1 6 p 6 9 熊源伟余明阳人际传撂学n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 9 9 1 9 。p 2 8 7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致的话,避免孤立,他会保持沉默,不敢发表意见。” 3 、对个人表达关注的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对个人自由表达 状况进行论述的文章多是以个人言论自由权利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在传 播意义上的论述较少。如孙冉和李径宇在个体叙事时代一文中认为“随着 公众表达平台向普通公众降低了姿态,社会的集体叙事已经分解成越来越多的个 体叙事,并渗透进我们的时代,影响到了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文中还简要梳 理了中国社会中个人表达在自由度上的发展脉络,认为在中国传统专制时代,大 家基本生活在传统观念之中,就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在文化价值方面谈不上什么 自我表达,个性意识很弱,丽发展至9 0 年代到现在的“后全权社会”,人们在文 化娱乐、文化消费方面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多的曾经封闭的公共 空间开放了,很多公共问题可以讨论。 4 、网络传播研究中对个人表达和个人主体意识的论述。学者们普遍认为网 络的传播特性为发布个人信息、表达个人观点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匡文波在浅 析网络条件下的舆论引导一文中说,“电子论坛、个人网页的特性为用户开辟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言论空间和自我表达空间”o 。赵雪波在互联网对个人角色 的重塑一文中提出,互联网大众式和交互式的传播特性对个人角色的重塑产生 了重要影响,促进个人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由于拥有了这样特殊的传播工 具,开始在信息传播系统中发布独家拥有的信息,开始对他关注的事情发表自己 的意见和观点”,“b b s 、个人主页、e m a i l 等方式给许多人创造了自由发表意 见的机会,使无数个人主体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回。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是一种随时可见的传播现象,但由于其本身的系统性和复 杂性的特点,尚未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论著述和文章。在梳理文献资料过程中笔者 发现学术界对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个人表达传播行为在传播学概念上未做较完整的定义。个人表达传播 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 0 0 3 - 7 p 2 9 1 孙冉、李径宇个体叙事时代 e b o t h t t p :刑c h i n 乱o r g c n c h i n e s e f e a t u r e 1 0 4 1 4 0 6 h t 皿2 0 0 5 - 1 1 - 2 4 匡文波浅析网络条件下的舆论引导 e b 0 1 h t t p :w w z j 0 1 c 明c n g b n o d e 2 n o d e 2 6 1 0 8 n o d e 2 7 3 2 5 n o d e 2 1 0 6 5 2 u s e r o b j e c t l 5 a i l 9 5 6 9 9 7 h t m 2 0 0 4 - 3 - 1 9 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蝴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1 7 p 3 2 6 8 第一章绪论 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行为在传播学上需要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定义,而现有的相关 概念不论是“自我披露”还是“自我表露”还只是局限于人际传播的领域内对个 人表达行为的概括。 二、已有的个人表达研究较多关注其发展状况和表征,但未有进一步的专项 研究,对个人表达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也缺少细致的分阶段考察。 三、对个人表达传播的研究视角主要在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范围内,将个人 表达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对其背后的媒介因素做深入探讨的系统研究基本没 有。 第四节个人表达传播的媒介视角及研究方法 个人表达传播行为是突出了传播者作用的传播行为( 如本章第一节所述) , 传播者的特点是影响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特别是传播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中我 们发现随着传播媒介的变革进步,传播者在传播层面上的种种限制被一一解放, 正如麦克卢汉的著名论断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反观个人表达传播的发展 历程正是一个逐步解放传播者的过程:语言延伸了个体思维、书写解放了人体有 限的脑力记忆、印刷和机器复制从更大程度上将人从大范围传播的体力劳动中解 放出来,而大众媒介中网络的发展则进一步解放了传播者;媒介的发展同时也在 逐渐消除由传播者自身特点所造成的分化现象,“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传播媒介进 行有效的个人表达传播”是媒介发展可以预见的趋势,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目标, 即在媒介发展变革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总体自我表达能力。基于以上认识,试图 对个人表达传播行为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梳理和研究,使用“媒介视角”即以媒 介和媒介技术变迁为线索研究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变化,就成为必然也是最适宜 的选择。 个人表达传播是一个独立的传播概念,因此也是一个系统性的传播研究领 域。除了用“媒介视角”研究个人表达传播之外,还有许多影响该传播行为的重 要因素和研究领域值得我们去考察,例如,个人表达的传播的内在动机和目的性 研究、个人表达与个人形象塑造的关系、个人表达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个人 表达中的互动传播作用,个人表达使用的多种传播类型,等等。关于个人表达传 9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播行为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扩展,本文也仅能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 1 、自然观察法。通过对现有的个人传播行为和传播媒介的观察以及亲身参 与其中的体验性活动,获得对本次研究对象的最直接的观察性了解。可以说,本 次研究灵感的来源也正是源于对现有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例如,对网络中 博客传播现象进行的观察,包括博客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反馈方式 以及涉及博客传播的影响较大的传播事件,并通过参与博客传播获取对数字化时 代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的第一手主观性感受材料。除此之外,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 任何个人表达传播方式都将纳入观察研究的范围,如交谈、演讲、书信、传阅或 发表的文章、个人书籍出版、个人的原刨性音乐及影像作品、原创性手机短信、 网络b b s 发言以及博客建设和个人主页等等。使用自然观察法主要用于对当今 现有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状况的研究,并辅以相关的文献分析研究。 2 、历史分析法。历史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再通过观察法得到当时的传播发 展资料,而访谈法也具有时间跨度的局限性。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分析起点 则建立在对古代的个人表达传播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梳理,其次,为研究媒介变 革与个人表达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历史回溯时期就更为久远。因此主要的研究 方法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和进一步的总结推 理。历史文献资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古时人所著的资料性著作,如论语孟 子战国策史记等著作中所记载的古代的游说传播和个人传播活动;另一 类是今人所著的对古代传播状况的总结性著作,如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中 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中国传播史等。( 本文研究是以中国的传播发展线索和 传播活动为基础,关于国外部分的资料主要做补充说明作用。) 3 、访谈法。就本研究所涉及的传播行为和问题咨询访问在该研究领域有较 高理论水平和理论建树的学者和专家,了解理论界和业界对该研究问题的主要观 点和有代表性的创建性研究,从而扩展此次研究的理论维度和基础。 另外,在“媒介视角”的范畴中,对媒介的定义本文使用比较宽泛的一个概 念,即:“媒介是一种声音、符号、画面、语言、形象、器物、光影能够表 达意义、透过传播方式以达到传播之功能者。”o 同时,主要的媒介和媒介技术 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m 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 9 8 8 一i p 8 1 0 第一章绪论 都将纳入“媒介视角”的研究范围,并注意前后媒介形态变化的关联性。“今同 的传播媒介,并不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遂成大众所注目的传播媒介,而是历经 人类的先祖投下无尽的心血、集合多人的智慧,一点一滴、一分一存地创新发明、 改良拓展,终而灿然大备”回,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必然带着对推动媒介变革 的前人的无限敬意看媒介的每一次发展、看人类个人表达传播的每一次进步。 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1 i 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 9 8 8 - 1 p 9 1 1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第二章语言:从有限意义到抽象表达 第一节口语出现前上古的传播方式和个人表达 现在我们形容一个人表达能力较强,常常说他是“能说会道”,这表明语言 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当我们为提高说话技巧而接受 专门训练、为坚守自己的意见与人争的“口沫横飞”的今天,也许难以体会没有 语言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语言我们该怎样表达内心想法,我们的传播行为又要 怎样进行? 事实上,人类有语言的历史相对人类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人类经历 了漫长的无语言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能描绘人类传播活动的真实情 景,但我们可以知道与生命相连的人的本能表达在当时的生存活动中一定存在。 在没有形成口语即具有人类自身特点的传播符号体系之前,人类主要依靠自 身的声音和体态以及借助外物表达信息、进行传播。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生存 的需要必然要利用自身的发声条件和动作表情与他人交流,从而完成集体劳动。 鲁迅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 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 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杭育杭育”的叫声正是原始时代人类未有语言时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淮 南子道应u i i 中引述吕氏春秋淫辞篇道:“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o 这里以今推古,描述了原始人在抬木头的时 候用号叫声传达“步伐一致、齐心协力”的信息。无论是“杭育杭育”还是“邪 许”,都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符号,这些为多人所理解的号叫声同人 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表达共同构成了以人为载体的传播媒介。此外,口语产生之前, 借助外物传达信息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例如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忆和沟通,用 亥契计量备忘等等,这些体外传播媒介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也是传播 符号产生之前的原始形态。 从原始媒介的使用,我们可以归纳出语言产生前人类传播行为和个人表达传 播的一些特点: 首先,原始的声音体态传播和记号传播决定了个人表达内容的局限性。简单 鲁迅且介亭杂文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3 p 7 6 赵宗乙。淮南子译洼 m 哈尔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3 一l ,p 5 7 7 1 2 第二章语言:从有限意义到抽象表达 的叫声可以提醒或告知简单的具体信息,却无法进行事物的描述和表达;再多样 的体态信息传达的也只是几种可以显而易见的情绪,却无法表达人类复杂的思想 情感状态;结绳或刻契最早仅限于发挥记数的作用,抽象意义的传递是不能实现 的。因此这一时期的个人表达传播的内容由于媒介的限制只限于简单的个人感受 的表达。如白虎通号所载:“古之时,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复 前而不能复后。卧之怯怯,起之吁吁,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这里 所讲的就是原始人在有了初步文明但没有语言的时代,只会“卧之怯怯,起之吁 吁”,即卧则发出很响的鼻鼾声,起则“吁吁”叫唤,“起之吁吁”可以告知同 伴自己已经醒来,并且表达了睡醒后心满意足的心情感受。 其次,集体劳作和传播的功利性使得个人传播行为围绕集体生存活动而进 行。一方面,由于原始社会人的生存能力比较低下,人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他们通过集体合作采集食物、捕食猎物、防御猛兽侵袭, 发挥集体的整体力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因此,个人的活动从总体上来 说是被包含在集体劳作之中的,在社会分工产生之前,人类对自身的主体意识都 较为薄弱,基于自身信息所进行的个人表达也相应较少。另一方面,处于穴居时 代的人,在传播过程中既是信息传播者,又是信息接收者,同时本身还是信息的 载体,“由于人在传播中这样的兼职,因而为了减省人的负担,传播的信息尤为 突出功利、实用为了生存,生存的来源是采集、狩猎。于是传递的一切信息 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o 集体劳作和传播的功利性特点使得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传播行为都围绕 集体的生存活动而进行,而个人表达传播行为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在语言产 生前的传播阶段中也呈现出不明显的发展特点,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局限性,也体 现在个人表达意识的蒙昧状态中。但即便如此,个人表达传播的本能性始终发挥 着作用,个人的自我表达哪怕是心满意足的“哈欠”、被激怒时的叫喊也随时随 处会发生,并完成其简单的传播过程。然而,更复杂抽象的思想和情感传递以及 个人表达意识的觉醒期待着一种重要媒介的出现和推动。 李敬一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 9 9 6 - 1 2 p 1 8 孙旭培华夏传播论叫 人民出版社,1 9 9 7 1 0 p 1 3 一p 1 4 1 3 媒介视角下的个人表达传播行为研究 第二节语言的产生及个人表达传播方式的发展 由于语言产生的年代久远再加上几经传承变化,我们己无法考证人类的第一 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唯一可理解的是语言产生的背景。因为人类拥有 天生的发声能力,如上节所述,原始人在语言产生之前就通过叫喊呼号等简单的 声音与他人交流信息,随着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变,在分工合作中,信息交流的需 要也随之增加,原本简单的声音和有限的体态表达包括使用自然物进行的传播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抽象事物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可以设想他 在群居生活中必然有与他人、与群体交换看法、表达意念的需要,同时个人的不 同经历和经验也需要和其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慢慢地将自己的声 音,加以组合变化,彼此交换体认、共识,就成了所谓的语言,最早的语言,并 没有许多文法和规则,而只是最简单的声音高低和音调长短的组合,构成了一个 对另一个表现思想和感情的媒介,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方也能彻底明白你的语言 是什么意义”。”就是这样一套套群体共识的语言符号系统经过漫长的演进发展 成为直至今天都是人类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在语言产生之后,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个人表达的传播活动活跃起来,随着社 会的发展、媒介的变革进步,在文字和更先进的传播技术出现后乃至传播媒介较 为发达的今天,语言传播都仍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是个人进行自 我表达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从古代的几种语言传播方式的传播情况,我们便可以 看出语言传播的特点和个人表达传播的发展: l 、谣谚传播。同纯粹的口语传播不同,谣谚是上古时期出现的“口耳相传 的一种通俗的、便于记忆的歌谣、俗语”o 。由于先有语言后有文字,上古时代 的信息主要靠口耳相传,为了帮助记忆,便形成有韵易传的谣谚,而谣谚也成为 个人传达自身经历和表达意志的传播方式。例如相传黄帝时代有一首歌谣名为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穴。” 意思是,我们砍断了竹竿,把它续 接成弓箭,用来射杀野物;我们投掷石头,奋力追打飞禽走兽。这是人们打猎时 呼喊出来的,或是打猎者打猎回来后向人们传播打猎时的讯息和狩猎的经验。再 如体现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生活情况的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 吴东权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 m 】台湾:中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 9 8 8 1 p 9 1 李敬一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 1 2 p 2 3 李敬一中固传播史先秦两汉卷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 1 2 p 2 4 1 4 第二章语言:从有限意义到抽象表达 井而饮,耕田而食,尧等何力? ”相传这是尧时一位8 0 岁老人执“壤”( 古代 一种游戏器具,或是一块一头宽一头尖的小木板,后演变为一种传播工具) 在大 路上边敲边唱,有学者认为,“击壤于道”,也就是以“击壤”的形式沿途宣传 自己的生活观念。 以谣谚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个人表达传播的 传播范围,经由口耳相传可传到异地,也能传至后代。 2 、诗歌传播。诗歌是后于谣谚而出现的依乐来传播的语言传播方式,“诗 歌的胚胎就是谣谚,诗三百篇,也就是古代流行歌谚、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医疗趋势分析报告:精准医疗与大数据融合应用
- 2025年基因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新趋势分析:市场前景与产业布局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切片技术在智慧工厂生产安全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及启示报告
- 日照航海考试题及答案
- 癌症耐药凋亡机制-洞察及研究
- 设备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装修材料保证合同范本
- 酒店供货付款合同范本
- 风场道路维修合同范本
- 支付终端管理办法
- 公共艺术-音乐篇(中职公共艺术)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MES运行管理办法
- 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集团招商引资管理办法
- 2025年天文地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园区工作薪酬管理办法
- 劳动仲裁流程课件培训
- 睑腺炎的护理与治疗
- 2025至2030中国空气制水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融资报告
- 公司礼仪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