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成都卫星城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摘要 当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公共设 施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日益严重起来。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无法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城市空间地域的扩张带动郊区的发展,其重要趋势之一 是在大城市周边形成的若干卫星城。 成都卫星城发展起步较晚,但周边许多郊县与成都城区经济联系紧密且发展前 景较好,如评为全国县域百强的双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龙泉、及青白江、郫 县等。但是从理论上选择卫星城的科学标准是什么,实践上究竟哪些郊县真正 适合作为成都的卫星城,发展规模多大,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等问题还缺乏理论 指导。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卫星城理论,总结国内外卫星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为成都卫星城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在研究成都卫星城发展的背景和 发展历程中,纵向分析成都发展卫星城的必要性,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界定成 都卫星城,并分析其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最后根据对各个卫星城的比较优势 作出功能定位,并从整体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星城中心城城市化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l 页 a b s t r a c t w h e nt h eb i gc i t yr u n st oac e r t a i np h a s e ,s o m ep r o b l e m sa p p e a ri n c l u d i n gl a r g e p o p u l a t i o n ,t r a f f i cp r o b l e m ,i n s u f f i c i e n tp u b l i ci n s t r u m e n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p o l l u t i o n a n ds oo n t h eo l dc i t yc a n n o tc a t c hu p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b i g c i t yi n f l u e n c e st h es u b u r b o n eo fi t s 仃e n d si sf o r m a t t i n gs o m es a t e l l i t e c i t i e sa r o u n d t h eb i gc i t y t h o u g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i nc h e n g d ui s al i a l eb i t l a t e ,t h e s a t e l l i t e - c i t ys u c h a ss h u a n g l i u ,l o n g q u a n ,q i n b a i j i a n ga n dp i x i a nc o n t a c tw i t h c h e n g d ut i g h t l y , a n dt h ef u t u r ei sh a p p y b u tw h a ti s t h es t a n d a r dt oc h o o s et h e s a t e l l i t e - c i t y , w h i c hs u b u r bi ss u i t a b l et ob et h es a t e l l i t e - c i t y , h o wa b o u t i t ss c o p ea n d h o wt os e l e c tt h ed e v e l o p i n gp a t t e r n a l it h e s ei s s u e sa r el a c k i n go fi n d i c a t i o nb y t h e o r y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dt h et h e o r yo f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b yt h en u m b e r s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l e c t u r eo fn a t i v ea n df o r e i g n ,t h e np r o v i d e dt h e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e x p e r i e n c e f o r c h e n g d u r e s e a r c h i n g a b o u t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c h e n g d u s 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t h en e c e s s i t yt od e v e l o ps a t e l l i t e - c i t yi nc h e n g d u l e n g t h w a y s ,a s c e r t a i n e dc h e n 【g d u s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b yt h e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 , a n da n a l y z e dr e a l i t ya n dp r o b l e m a tl a s t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f i n e dt h ef u n c t i o no fe a c h 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a n dp u tf o r w a r dp o l i c ya d v i c e k e yw o r d s :s a t e l l i t e c i t y , c e n t e rc o u n t r y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1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导论 城市形成与演变通常是从单中心城向组团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的初 期,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形成单中心城市有利于城市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 的形成,因此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总是首先在条件较好的区位发展起 来,作为增长极核。大多数情况下的经济增长都发端于增长极,然后辐射 到整个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由于规模经济效益等原因,吸引 着区域内外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经济要素加速向其集中,促使 城市集聚的人口和产业越来越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当单中心城 市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城市空间范围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规模过大,又会产生聚集的不经济,严重影响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例如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公共设施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于是城市空 间开始向组团式发展,其最为典型的形式之一就是在原有单中心城市的基 础上发展卫星城。 2 0 世纪5 0 年代末继英国率先建立起卫星城之后,法国、日本、意大 利、苏联、美国、比利时、荷兰、非律宾、新加坡等国家,都纷纷在大城 市的周边建立起卫星城。我国自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部分大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范围迅速扩张,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由此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 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卫星城建 设在我国开始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北京、上海这类超大城市在全国率先 建立起卫星城,迈出我国探索卫星城的步伐。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在整个 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随着成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 推进,大量人口、物资都向中心城市聚集,虽然中心城市加速了空间扩张, 但不管是从城市发展自身规律来看还是从成都产业分布、缓解城市压力的 需要来看,发展卫星城已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成都市提出规划的时间为依据,成都发展卫星城的过程大致可分 为三个阶段,初期( 1 9 7 9 1 9 9 5 ) 虽提出卫星城战略,但思路较模糊,客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观上也还没有发展卫星城的必要:中期( 1 9 9 6 2 0 0 2 ) 从城市规划角度提 出卫星城,客观条件仍不完全具备;后期( 2 0 0 3 2 0 2 0 ) 卫星城规划与发 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构想,且发展时机也已成熟,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探索。 在1 9 7 9 年成都编制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中1 ,成都与周围地区密切 的发展关系就引起了关注。当时的规划方案中仅就行政辖区选择了七个距 城中心2 0 公里外的远郊小城镇,规划安排为重点发展建设的卫星城镇, 这一安排力图解决过去小城镇发展布点多、力量分散、形成缓慢的问题, 要求集中力量于重点卫星城镇建设,形成规模,增强中间层次的作用。这 一规划只是提出了卫星城思路,并没有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开展规划,主要 是因为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来看,成都当时还不具备发展卫星城 的经济社会条件。 1 9 9 6 年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中又对卫星城建设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提出 三大圈层的总体规划布局: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市圈,第二层次为环城近郊 圈,其范围是以市中心区为中心约2 0 k m 半径内,含新都、新繁、郫县、 温江、双流、华阳、龙泉驿、青白江8 个卫星城镇,面积1 3 0 0 k m 2 ,城镇人 口约4 5 0 万人,这是城市的主体;第三层为综合经济圈,其范围为市域行 政区范围。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成都城市空间扩张由“摊大饼”式的绵 延性圈层推进转向组团式发展,初步形成了七个城镇组团。政府为更好地 发挥区域整体性优势,又把郫筒、柳城、东升、华阳、龙泉驿、新都、大 弯等7 个卫星城镇纳入市区的范围,与城市的中心组团一起构成“大成都” 都市区。这一行政区划的变更,说明成都的卫星城建设已具备区域整体发 展的思路,不再将卫星城作为孤立的城镇,而是注意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在“2 0 0 3 至2 0 2 0 年成都市总体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构建多中心结 构,打造新( 都) 青( 白江) 、郫县、温江、双流东升、双流华阳、龙泉 等六个城市组团。拉开城市架构,重点发展南部新城、东部新城、北部新 城。在政府的这一轮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新城这一完全独立的卫星城模式, 说明卫星城的功能已不再是单纯接受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转移,不再仅仅 作为中心城的“助手”,而应该走向成熟,开始向区域次中心发展。但在 这一规划中,有关卫星城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卫星城判 定的客观依据;各个卫星城各自应当承担和发挥什么功能,即六卫星城的 功能定位;卫星城未来的发展规模;卫星城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 成都市志之成都规划志,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筹,四川辞书出版社,1 9 9 8 堕壹至垄奎兰堡主堡窭竺兰簦笙塞兰! 蔓 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与主体之间如何协调配合等。本文力图借鉴国内外卫 星城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对成都卫星城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1 2 国内外卫星城的发展及研究现况 卫星城理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 ) 最早的卫 星城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郊区居住的需求,故被称为“卧城”。2 0 世纪 初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分散作用日趋明显,为满足城市空间扩展的需要,便 在与母城联系较为便利的交通线附近设立了部分卫星城,这些卫星城的作 用仅仅在于分散居住人口,。如伦敦西北郊区所建的 h a m p s t e a dg a r d e ns u b u r b ( 虽然称为田园区,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居民区。 法国巴黎也在郊区规划了2 8 个居住区) 。当时,将这种建设在郊区的居住 区称为城郊居住区,也被形象地称为“卧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第一代 卫星城自立性很差,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较差,各类生活设施也不完善, 完全依赖于母城。( 2 ) 继最初发展起来的“卧城”之后,又出现了半独立 性的郊区城镇,被称为第二类卫星城。第二类卫星城除居民区外,还建有 一些工业和服务项目,可使部分居民就地工作。这类卫星城进一步减轻了 母城的居住压力、就业压力和交通压力。但是第二代卫星城仍然存在产业 较单一、规模偏小等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 ( 3 ) 二战之后出现了完全独立的第三代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独立性强,完 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不再依赖母城解决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大大减少了母城与卫星城之间的通勤压力,能较好地起到“反磁力”的作 用。( 4 ) 目前卫星城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多中心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 卫星城与母城连接起来,母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每个城市都成了行政、 工业、社会的中心。 我国的卫星城建设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于1 9 5 8 年根据市 委关于“在上海周围建立卫星城镇,分散一部分工业企业,减少市区人口 过分集中”的决定,第一批卫星城的建设正式启动。2 0 0 1 年又规划了“一 城九镇”的城镇建设方案,重点开发建设松江新城以及朱家角、安亭、高 桥等中心镇。北京在1 9 5 8 年在距离天安门1 0 一1 8 公里的市区周边地带也 设置了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分担城市功能。1 9 9 1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制定了“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做战略转移”、“大力发展远郊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城镇,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等城市建设方针,同时针对卫星城提 出了新的建设原则。首先,规划鉴于以前卫星城数量过多、投资分散、发 展不利的经验教训,将卫星城由原来的近4 0 个减少到1 4 个,并确定了通 州、亦庄、黄村三个重点发展的卫星城。 成都于1 9 6 6 年明确提出了卫星城的规划,许多研究成都城市化和城 郊化的文章也有提及卫星城,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 理论上,我国关于卫星城的研究成果较少,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 1 ) 理论上,部分学者认为新城理论可取代传统的卫星城理论,新 城和卫星城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z ( 2 ) 人口规模上,控制在2 5 5 0 万人比较理想3 : ( 3 )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卫星城与主城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 离都有增大的趋势,卫星城与主城的时间距离只要在1 小时以内即可满足 发展要求。 1 3 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总结国内外卫星城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成 都卫星城发展进行系统研究,针对成都的具体情况而言是否有必要发展卫 星城;如果有必要发展卫星城又该选择哪些城镇,判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这些卫星城的特点和功能定位如何。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引 导卫星城发展的方向,以便区域间协调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本文拟解 决的问题是:( 1 ) 探讨卫星城的理论基础,明确理论上卫星城与新城的关系: ( 2 ) 论证成都发展卫星城的必要性;( 3 ) 客观界定,判断出成都卫星城和将来 有可能成为卫星城的城镇;( 4 ) 对成都卫星城作出功能定位。 1 4 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围绕对成都卫星城发展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 1 ) 导论。概括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 ) 卫星城的理论和实践。通过系统梳理卫星城理论,为后面的研 2 刘健: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一一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m 】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4 3 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m 】新华h 版社2 0 0 4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总结国内外卫星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为成 都卫星城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 3 ) 加快发展成都卫星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介绍成都卫星城发展 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在分析成都城市演变的进程中分析成都卫星城发展的 历程,明确成都卫星城发展的背景;结合大量数据科学的分析成都发展卫 星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4 ) 成都卫星城的界定、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 对成都近郊各个乡镇的相关数据( 空间距离、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产 业比重、与主城的联系程度) 排序后赋予权重,最后综合评出分值界定出 成都卫星城,以次验证规划出的七个卫星城是否适合作为成都卫星城,分 析这些卫星城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为下文做铺垫。 ( 5 ) 功能定位和政策建议。根据各个卫星城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作出功能定位,并从整体上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以现有的卫星城理论研究为基础,融入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 城市生态学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卫星城建设的实践,针对成都卫星城进行 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将理论分析方法与实证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 方法相结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第二章卫星城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卫星城概念的引入 当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公 共设施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日益严重起来。地租昂贵的地段渐 渐被各种商家和企业占据,居民们发现附近郊区无论是在价格还是环境方 面都更适合于居住,现代的交通便利性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伴随着居住的 郊区化,一些工业企业也为了控制成本迁到郊区,最初的卫星城就随之诞 生了。 1 9 1 5 年美国的格拉姆罗迈泰勒第一个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 ( s a t e l l i t ec i t y r ) 这个概念,他提出应在大城市郊区建立类似宇宙中卫星 般的小城市,把工厂从大城市人口稠密地区迁到那里去,以解决大城市囡 人e l 过密而带来的中弊病。 随着卫星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卫星城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疏散人口的 “卧城”逐步发展到第二代半独立卫星城和第三代完全独立的卫星新城。 目前新城理论和新城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甚至有的学者完全用 新城理论替代了卫星城理论,将其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从理论角度 讲,新城只是卫星城发展成熟后期的一个阶段。 我国对卫星城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也不多。部分学者对卫星 城定义如下: 黄文忠主编的上海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化道路中提出卫星城就是地 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 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这一定义突出了设立卫 星城的条件,如位置、人口和与主城的经济联系。 清华大学刘健提出所谓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起来的既有就 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目的在于控制大城市的过 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功能上,卫星城具有一定独立性, 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功能上,卫星城具有一定独立性, 4 、黄文忠主编上海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化道路【m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同它所依托的母城有较密切 的联系;在空间上,卫星城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母城保持一定距离, 且多有农田或绿带隔离,但两者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5 该定义强调了卫 星城转移人口和工业的功能,但卫星城的功能远远不限于此,卫星城虽然 与母城联系紧密但也可以分担母城行政管理、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职 能。 四川师范学院的李传永认为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其 位置如卫星对行星那样,故名。广义的卫星城指犬城市近郊的城市,它位 于大城市周围,分担大城市一部分职能,距离近的多为通勤城市,距离远 的多具有独立性。狭义的卫星城市则指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6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的李嘉岩将卫星城概念定义为大城市体系中的一 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 成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之所以叫卫星城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好比天体 中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7 各位学者基本上都是从卫星城特征和设定卫星城的条件两个方面来 下定义的。各个定义侧重点不同,所下定义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都强调 了主城与卫星城之间紧密的联系( 如一定距离和一定人口规模) 。根据本 文研究成都发展卫星城的需要,主要从卫星城的设定条件将卫星城定义 为:大城市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与中心城市联系较紧密的城镇,其综合水 平( 人1 :3 规模、配套设施、经济实力、产业布局等) 可满足大城市不同程 度地转移部分城市职能的需求。 2 2 理论基础 卫星城理论由田园城市理论发展而来,但它又不仅仅局限于田园城市 理论,它同时包含了有机疏散理论、新城理论、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 5 、刘健: 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一一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m 】东南大学出版 社2 0 0 4 6 、李传永:我国最早的卫星城市一一论西汉长安诸陵县【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 0 0 3 年1 月 7 李嘉岩:北京卫星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6 期4 3 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论的思想。 1 田园城市理论 英国著名的城市学者和规划师霍华德( e h o w ar d ) 在1 8 9 8 年出版 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 的理想城市模式,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g a r d e nc i t y ) ”。 这种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整体以圈层状从城区向外依次 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供农业生产用的永久性绿地,主要是通过城 市周边的农田和绿地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他提出了田园城市一体 化规划设计的几项原则: ( 1 ) 田园城市选址必须尽量利用不能用于耕地的农业用地; ( 2 ) 成立股份,统一经费,统一规划工业开发; ( 3 ) 人口规模控制在3 2 0 0 0 人左右; ( 4 ) 城市的用地范围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 ( 5 ) 如需扩建,可在附近地区再建一座新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规划的田园城市的人口规模限制在3 万人,总用地面积为6 0 0 0 英亩“,其中城区用地面积为1 0 0 0 英亩。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 市,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快速的交通连线只需几分钟车程,中心城市的人 口规模控制在5 8 0 0 0 人。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 条大道从同 心圆放射出来,中央是一个战地约4 9 英亩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 筑物,外面是一圈占地1 4 0 多英亩的公园,公元外围是一些商店、商品展 览馆,再外圈为住宅,住宅外围是宽1 2 8 米的林荫道,这圈林荫道使之 与另一圈花园住宅相隔离。 田园城市理论公认为卫星城理论发展的前身,它的发展思路成为卫星 城理论的精髓。即合理规划每一城市的发展规模,如有需要扩建可在附近 新建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通过快速交通连线相互联 系。这一理论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而不仅仅是缓解大城市急剧 扩张的手段,遗憾的是,后来的卫星城发展却扭曲了这一思想,缺乏区域 整体性发展的思路。虽然后来的卫星城理论没有并没有严格按照田园城市 理论提出的同心圆方式建设,而是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化,但田园城市理 论中蕴涵的城市应控制在适当的规模并不断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思想却一 直指导着卫星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8 l 英亩6 0 7 亩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2 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是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 e 1 i e ls a a r i n e n ) 针对 大城市过分膨胀带来的各种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结 构的理论。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细胞间有一定的空隙,有机 体会不断地通过细胞繁殖而生长,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向邻近空间扩展,这 种空间是预先留出供细胞繁殖之用,空间有机体的生长具有灵活性,同时 又能保护有机体。沙里宁把城市看作一种有机体,人们应从大自然中寻找 与城市建设相类似的规律来研究城市发展。他认为所有生物的生命力都取 决于个体质量的优劣以及个体之间相互协调的好坏。 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必然存在发展或 衰败两种趋势。为了避免城市的衰败,应该保持城市健康、持续的生长, 从重视城市功能入手,实现城市的有机疏散。而大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疏 散,就是要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在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 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这样原先密集的城 区,将分裂疏散在一个个集镇,集镇之间由绿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将城市比作生物,探询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这 一理论研究目的与卫星城理论相似,都是为了解决大城市过分膨胀的弊 病;该理论中提出的有机疏散,为卫星城发展中的将人口、产业等从中心 城转移、疏散到卫星城提供了理论基础。有机疏散理论强调的是城市这一 有机体之间点与点之间相互协作和共同成长的关系,他把新的城市增长点 看作一种自然过程,这也隐含着有机疏散理论倡导城市自然发展,不应该 人为的加速或抑制城市发展。在发展卫星城过程中,正是继承了中心城适 度发展的思想,政府将卫星城发展纳入规划,以便更好的实现区域均衡发 展。 3 新城理论 新城( n e wt o w n ) 理论源起于英国人阿伯克隆比1 9 4 0 年的大伦敦规 划。这一理论是在田园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正确的城 市发展格局应当像植物长“芽”,“芽”与“芽”之间穿插农业用地,相互 之间有快速交通联系,这些幼芽集中在一个规模较大中心城市周围。这 种理论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了避免城市的无止境蔓延,能够如细胞一样形成 多中心模式。 根据新城理论的思想,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立足于分散人口、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业和就业。该规划把伦敦分为4 层:核心层、内层、郊区、农业区。在农 业区建立8 个分散的新城,旨在吸收内城分离出来的人口和工业。 新城理论是针对卫星城发展成熟阶段提出的,新城做为第三代卫星 城,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独立,对中心城的依赖性减小,自身的聚集能力增 强。从第一代卧城到第三代卫星新城,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 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其目的也从最初的疏散人 口演变为实现城市重新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4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包括克里斯塔勒理论和廖什理论两大组成部分。克里斯塔 勒理论的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 ( 1 ) 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就越齐全,而低 等级中心地仅限于供应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少数商品和服务( 点) 。( 2 ) 两 个相领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问的距离 就越短。( 3 ) 各等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 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网络( 网) 。( 4 ) 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应按 k = 3 、4 、7 的原则,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 廖什理论的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 1 ) 单一市场区以正六边形形状环 绕每一生产中心或消费中心:( 2 ) 每一类商品都可以找出这些市场区的网 络组织i ( 3 ) 这些网络组织的配置出现了一定的体系,即“经济景观”。 克氏理论和廖氏理论都是关于三角形经济中心和六边形市场区的网 络体系。 中心地理论的思想等级化与网络化的思想与发展卫星城的实质是相 似的,卫星城中的母城可看作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卫星城则城市体系中 的次级城市。中心地理论中主张不同等级的市场之间应保持严格的比例关 系,我们可运用这一思想来合理规划中心城周围卫星城的数量。 5 依赖理论 依赖理论认为,在放任自由主义下,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寄生地利用其 周围地区。不少学者在研究早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 家之间的贸易现象时指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之间存 在着一种依赖关系。前者利用其资金、技术和贸易过程中占主动权等方面 的优势对后者产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后者由于在经济交往 中处于被动地位,形成对前者的依赖。 在随后发展起来的相互依赖理论又进一步提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家实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相互依赖就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 而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这种双向传递的依赖关系也被广泛适用于两个区 域的研究。因此,依赖理论也适用于发达区域和相对落后区域的研究。而 卫星城与中心城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卫 星城依赖中心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如资金、技术、信息等;而中心城也依 赖卫星城分担部分功能以求自身的持续发展。 6 可持续发展理论 1 9 8 7 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领导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 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第次科学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可 持续发展的概念归纳为:满足当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应不以损害、不掠夺 后代的发展需要作为前提。 这一理论韵实质也是卫星城理论的本质,中心城之所以有发展卫星城 的必要,就是为了转移部分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城市职能,保持城市自身的 可持续发展。放在区域的角度来说,卫星城具有协调作用也有助于区域协 调发展,而不是中心城的单极发展。 2 3 卫星城发展的一般规律 虽然卫星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发展背景,但他们的特征、 功能等方面还是存在内在规律性。研究卫星城的这些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 更清楚的认识卫星城的内涵,更准确的把握研究方向。 2 3 1 卫星城发展历程 1 9 世纪中叶英国的城镇化率就已达到5 0 的水平,城市开始出现过分 拥挤的现象,人口和工业布局出现郊区化趋势。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 英国城镇化率已超过7 0 ,郊区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在e h o w a r d 的“田园城市”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伦敦开始了积极的郊区化的尝 试。从英国创建卫星城以来,各国卫星城的建设可大体分为以人口郊区化 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卫星城、以产业郊区化为特征的第二代卫星城和完全 独立的卫星新城三个阶段。 1 人口郊区化一一卧城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一般说来,当城镇化率达到5 0 的时候,城市的分散作用开始超过集 聚作用,从而会出现城市的人口向城外净流出的现象。当然,这种城市人 口的外迁,主要是流向离城市中心地区不太远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郊 区,即大都市地区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 2 0 世纪初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分散作用日趋明显,为满足城市空间扩展 的需要,便在与母城联系较为便利的交通线附近设立了部分卫星城。最初 的卫星城功能很单一,仅仅在于分散居住人口,将居民区建设在郊区,使 得日常的基本生活在郊区,而工作和文化活动则要回城里去。如伦敦西北 郊区所建的h a m p s t e a dg a r d e ns u b u r b ( 虽然称为田园区,但实际上只是一 个居民区。法国巴黎也在郊区规划了2 8 个居住区) 。当时,将这种建设在 郊区的居住区称为城郊居住区,也被形象地称为“卧城”。以居住功能为 主的第一代卫星城自立性很差,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较差,各类生活设施 也不完善,完全依赖于母城。但由于城郊之间的极差地租使得打工者只能 选择这类卫星城居住。 2 产业郊区化一一半独立的卫星城 早期的“卧城”虽然可缓解中心城居住压力,但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分 离又增加了城市的通勤压力,因此半独立的卫星城增加了居住的配套设施 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芬兰建筑师e s a a r i n e n 的有机疏散理论影响下的半 独立性郊区城镇,被称为第二类卫星城。这类城镇除居民区外,还建有一 些工业和服务项目,可使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其他居民则依然进城上班。 当时在赫尔辛基市附近建起了一些半独立的卫星城,在十公里处建了威林 比卫星城,城内有工业、商业、学校、邮局等服务设施。这类卫星城进一 步减轻了母城的居住压力、就业压力和交通压力。 3 郊区城市化一一新城 虽然第二代卫星城可解决卫星城内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但是仍然 存在产业较单一、规模偏小等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过度膨胀带 来的问题。 二次大战之后,出现了完全独立的第三代卫星城。这类卫星城功能较 完整,自立性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不再依赖母城解决基本 生活和工作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母城与卫星城之间的通勤压力,能较好地 起到“反磁力”的作用。它与母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般的产品和服务的相 互交换上,其功能也不在局限于为母城服务,而是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的 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进入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第三代卫星城发展比较成熟,出现了人口 在2 5 万一4 0 万之间的大规模第三代卫星城。这种卫星城镇的功能更加完 善,进一步提高了卫星城吸引母城人口和产业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居住其 间的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城市服务,为城镇的未来发展保留了更多 的空间。大规模第三代卫星城的典型代表是m i h o n k e y n e s 城和 n o r t ha m p t o n 城。 以上三个阶段比较列表如下: 表2 1 卫星城发展阶段特征对比表 卫星城发城市化特人口规模( 万与母城距功能特点 展阶段征人)离( 公里) 卧城人口郊区6 91 0居住为主依赖性强;被 化动承担单一 的居住功能: 半独立的产业郊区 6 1 0 2 0 5 0居住、部分就工业新城居 卫星城化业、生活服务多;半独立 性: l 新城 郊区城市 2 5 4 06 0 一1 2 0产业功能、居功能完善;成 化住等各项城市为区域经济 功能均较完备增长的中心 卫星城从建设之初经历了以上三种主要阶段,但近代开始的卫星城已 经不再按照这一轨迹逐一发展,政府通常以卫星新城直接作为规划目标, 建立卫星城时不只看中其人口聚集功能,同时也很注重其产业功能等。 当卫星城经过三个阶段的成熟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增长中 心后,它与中心城联系更加紧密,但是这种联系己从依附性、服务性的联 系转变为合作性的联系,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群中的一极或与原中心城融为 一体,并会衍生出自己的卫星城,周而复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 3 2 卫星城特征 从前文所分析的卫星城定义可以看出几点卫星城固有的特征,这写特 征是卫星城理论思想精髓的现实反应,研究这些特征将为我们更好的判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和研究卫星城提供依据。 ( 1 ) 依附于母城( 或主城) ,卫星城不是一个孤立性、独立性的城镇, 是依附于母城的一个附属性的城镇。卫星城不同于一般的的小城镇,他服 务于主城,成为主城功能的完善和延伸,因此卫星城从依赖主城到相对独 立的过程中,一直与主城联系紧密。这种联系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交通 方面的。因此,这种经济联系度可以通过通勤率表现,亦可直接计算出主 城与卫星城的经济联系程度: s x y = s y x = 2 ( f x y + f y x ) ( e x + e y ) + ( i x + l y ) 9 式中,s x y 一一x 主城对y 卫星城的经济联系度 s y x 一一y 卫星城对x 主城的经济联系度 风y 一一x 主城输入到y 卫星城的商品( 或人力、资本等) 流量 f y x 一一y 卫星城输入至ux 主城的商品( 或人力、资本等) 流量 e x ,e y 一分别为x 主城和y 卫星城输出商品( 或人力、资本等) 总量 i x ,i y 一一分别为x 主城和y 卫星成输入商品( 或人力、资本等) 总和 ( 2 ) 与主城相邻,并有便捷的交通相连。为了便于分担主城的城市 职能,卫星城通常都与主城相邻,目前尚未见有飞地式卫星城。现代通讯 工具与交通工具使得卫星城与中心城在沟通方面限制大大减小,这种便捷 拉长了卫星城与主城之间的距离,国外卫星城与中心城距离从1 0 公里左 右延长至上百公里,人口规模也从6 万人增长到如今的上百万人。 ( 3 ) 通常不具备完整的功能。一般而言,卫星城主要分担主城的部 分城市功能。不同阶段的卫星城分担不同功能,如第一代卫星城分带居住 功能,第二代卫星城分带产业职能,到第三代卫星城则会再以上两个阶段 的基础上分担一些商业或行政职能。此外,不同地理位置的卫星城也会分 担部分城市功能,如物流、教育、工业等。但卫星城作为依附性城镇,几 乎不可能具备完整的功能。 ( 4 ) 卫星城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地处芝加哥中心城区西 北部边远郊区的沙姆贝格( s c h a u m b e r g ) ,原本是芝加哥远郊的一个小镇, 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到2 0 世纪9 0 年代初已经具有购物、休闲、居 住和各类金融商业服务功能,特别是它的产业规模具有强劲的发展能量一 一有1 0 8 0 0 多家公司聚集于此,其中包括近1 0 0 0 家公司的总部。正因如 此,沙姆贝格城已经闭口不提自己是芝加哥的郊区或者卫星城,而声称自 9 转载自黄文忠主编,上海卫星域与中国城市化道路,2 0 0 3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 8 3 页 原文引自j h p a t e r s o n :n o r t ha m e r i c a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8 9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己就是一个大城市,还拥有从属于自己的郊区。”由此可见,卫星城不会 永远依附于中心城,它会被不断扩张的城市所淹没,发展成为大城市,然 后派生出自己的卫星城。 2 3 3 卫星城功能 卫星城的功能是我们建设卫星城目的的现实体现,卫星城的功能可能 会随着发展而增加或改变,因此我们研究卫星城功能定位有一定时效性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本小节综合归纳卫星城功能。 一是分担主城城市职能的功能。即原来完全由主城承担的功能现在由 卫星城来分担一部分,主城的原有功能并不完全消失。包括居住功能、教 育功能、集散功能、商贸功能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居住功能,卫星城建 设的初衷便是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疏散大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 减轻住房、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以保证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法国巴黎郊区建设的5 座卫星新城,到2 0 0 0 年底就疏散了巴黎中心区人 口1 5 0 多万。主城的聚集效应带来越来越多的资金、信息、技术和人口等 要素,这些要素的过度聚集会造成主城的规模不经济,而且从比较利益原 则来看主城应该向高收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卫星城来承担部 分城市职能。 二是成为城市的一个主要功能区。即主城原有功能逐步退化转由卫星 城来承担。如在主城区的工业逐步迁移到卫星城,形成新一轮聚集,主城 在这方面的功能逐步弱化。在伦敦1o o 人以上的工厂约有7 0 迁移到了卫 星城。再如成都东郊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过 度集中的工业企业,使东郊的“三废”突出、“热岛”效应明显,城市功 能难以配套完善,企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截止到2 0 0 2 年,共有4 批、 累计5 9 户企业启动搬迁改造,占东郊应搬迁企业总数的5 2 。将这些工 业企业搬至卫星城,对城市中心区而言,既盘滔了土地资产,促进了城市 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也改善了城市功能;对卫星城来说实现产业的梯 度转移有利于带动周边临近地域的发展。 三是联结城乡的功能。针对城乡差距大的现象,卫星城在整个城镇体 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它上为大城市分担不堪重负的过于饱和的 加转引自陈友华、赵民生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8 6 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 页 集聚功能,成为大城市的“反磁力中心”,下为广大的小城镇提供进一步聚 集的桥梁和渠道,成为小城镇的“磁力中心”,在整个城镇体系中起着不可 替代的平衡和稳定的作用。作为“中间人”的卫星城对相邻地域的带动作 用尤其突出。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周遍现有四个镇( 亦庄镇、瀛海镇、马 驹桥镇、次渠镇) ,他们在亦庄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带动下,经济增长迅速,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紧邻开发区的亦庄镇,更始实现了质的飞 跃,产业结构由集市贸易、低层次的乡镇加工为主转向高层次配套加工业 主导,第三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2 4 国内外卫星城发展实践 2 4 1 伦敦卫星城 1 9 4 4 年伦敦市政府制订了大伦敦规划( t h eg r e a t e rl o n d o np l a n ) ,该 规划将半径、约5 0 公里的大伦敦地域分为内城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 圈四个环带,在离伦敦市中心4 0 5 0 公里的半径规划了8 座卫星城,又 称伦敦圈新城。从卫星城的作用来看,这八座卫星城对疏散伦敦市内人口 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卫星城对于截留外来人口流入伦敦市区,缓解大 城市的居住困难,分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减少大城市的各种压力还是起 了一定的作用的。 进入1 9 5 0 年代以后,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早期的卫星城 由于密度太低,人口规模偏小,无法提供足够的文化娱乐和其他服务设施, 导致卫星城缺乏活力,这种状况直到1 9 6 0 年才开始出现变化。至1 9 7 4 年, 英国先后设立了3 3 个卫星城( 建成2 8 个) 。1 1 七十年代前半叶,由于英国对大城市采取控制和疏散政策,导致伦敦 市中心区的相对萎缩与衰落。英国政府于1 9 7 6 年9 月正式宣布改变控制 与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 9 7 8 年通过了“内城法”,停止了 新城建设转向旧城改建和保护。 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2 0 0 4 ,新华出版社第5 0 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7 页 2 4 2 巴黎卫星城 2 0 世纪6 0 年代末7 0 年代初,巴黎地区的5 座卫星新城陆续开工建设, 从1 9 7 5 年到1 9 9 0 年,卫星新城一直是巴黎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 5 年间人口总量从2 7 5 万增加到6 5 4 万,几乎占同期地区新增人口的一半。 ”巴黎这些新城的规模一般比其他国家的卫星城规模大。每个新城的人口 规模平均达到3 0 万人,利于形成完善的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和各种就业机 会,更富生命力和吸引力。巴黎的卫星新城极力寻求就业、住宅和人口之 间的平衡,不搞卧城和单一的工业城市,强调新城既有工业,又有办公楼、 事务所和其他公共设旌,以便为居民创造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情报、通 讯、行政管理、文化、商业和娱乐等设施被安排在了新城的中心区,使得 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方面享有与巴黎老城同等的水平。同 时,由于新城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营造了优美的环境,较之老 城,更具魅力。 巴黎与伦敦卫星城相比较:伦敦早期建设的卫星城缺乏产业依托,规 模过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