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捅要 新文化运动中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有数十位,创作了独特的女性 作品系列,可谓蔚为大观。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凌叔华以个性 鲜明的创作手法,描摹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在文学史上奠定 了其坚实的地位。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凌叔华的创作跨越了 半个世纪之久。她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小说 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相应的美学追求。本文还试图 对凌叔华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进行文化和文本的探析,对其在艺术七 l 所表现的丰富的因素和鲜明的美学追求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上述三 个研究层面的基本构成是:第一部分是叙述凌叔华的创作历程。将其 历时六十多年之久的文学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短暂的试笔( 1 9 1 9 年一1 9 2 4 年) ,创作的巅峰( 1 9 2 5 一1 9 3 0 ) ,放不下的笔( 1 9 3 l 1 9 8 4 ) 。 这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显示了作家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对文学的 坚持。第二部分是对凌叔华笔下文学世界的解读。将其归结为两大文 学主题:一是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二是对儿童世界的精心描摹。 这两个主题是凌叔华对五四时期女性、儿童生活和命运的细致入微的 观察,总体来看体现了其深切的人道主义思想,核心即人性关怀。第 三部分探讨凌叔华创作的美学追求。将其总结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 凌叔华作品文字美与绘画美的交融。凌叔华本人是一个画家,自觉将 许多绘画技巧运用于文字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优美的画境。这方面的 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美的画面、巧妙的留白、悠远的意境三方面。 二是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凌叔华作品中有着不易察觉的反讽和含而 不露的幽默,冷峻中又隐藏着悲悯、嘲讽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特具 的艺术风格。三是非情节化倾向。凌叔华小说追求淡化情节,她经常 不把一个故事完完整整讲出来,而是适度裁剪篇幅,截取生活的一两 个片段,来表现人物或生活的变化。小说的结局也往往出人意料,有 着一波三折的效果。 总体来说,作为一画家型女作家,凌叔华一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作品中传达的人性关怀,以及独特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都使她的作 品具备了更耐人咀嚼的因素,成就了她在文学史上地位。 关键词:凌叔华,创作历程,文学世晁、美学追求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t h en e w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 , t h e r ea r ed o z e n so ff e m a l e w r i t e r sa c t i v ei nt h e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t h e yh a v em a d eb r i l l i a n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t h r o u g has e r i e so fu n i q u ew o r k s b e i n go n eo f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t h ej i n gf a c t i o n ,l i n gs h u h u ad e s c r i b e da d i s t i n c t i v ea n dc o l o r f u la r t sw o r l dt h r o u g hv i v i dc r e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t h o s ew o r k sh a sl a i dh e ras 0 1i df o u n d a t i o n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 1i t e r a t u r e f r o mt h e1 9 2 0 st ot h e1 9 8 0 s , l i n gs h u h u a sw o r k sw e n t t h r o u g hh a l fac e n t u r y a 1 t h o u g ht h e r ei so n l yas m a l lq u a n t i t y , s h ec r e a t e dh e ro w nn o v e l w o r l d w h i c hp r e s e n t e dd if f e r e n t c o n t e n ta n dp u r s u i to fa e s t h e ti c sd u r i n gd i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s oa t t e m p t e dt ot a k em o r ei n d e p t hc u l t u r a l a n dlit e r a ls t u die st ot h et w o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h e m e so f l i n g s h u h u a sn o v e l s ,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r i c he l e m e n t sa n db r i g h t p u s u i to fa e s t h e t i c s t h eb a s i cs t u d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i n c l u d e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d e s c r i b e st h ec r e a t i v ep r o c e s so fl i n gs h u h u a h e r6 0y e a r s p r o c e s so f1i t e r a t u r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h a s e s :s h o r t t e r m a t t e m p t i o n ( 1 9 1 9 1 9 2 4 ) ,t h ep i n n a c l eo fc r e a t i o n ( 1 9 2 5 1 9 3 0 ) , c o n t i n u e dh a r dw o r k( 1 9 3 l 1 9 8 4 ) t h i si sa1 0 n gp r o c e s so f c r e a t i o n , w h i c hs h o w st h ea u t h o r si n s i s t e n c et o1 i t e r a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a g eo ft u r b u l e n c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e s c r i b e sl i n g s h u h u a su n d e r s t a n do ft h ew o r l d1i t e r a t u r e i tc o m e sd o w nt o t w om a j o rt h e m e so fli t e r a t u r e :t h ed e e pc o n c e r no fw o m e n sf a t e , a n dt h ec h i l dw o r l d sw e l l 一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t w ot h e m e s ,b u i l t u p o nt h eo b s e r v a ti o no fw o m e n , c h il d r e na n dt h eli f ed u ri n gt h e m a yf o u r t hp e r i o d ,r e f l e c tt h ed e e ph u m a n i t a r i a nt h o u g h t ,t h a t i st h ec o n c e r no fh u m a n i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t a l k sa b o u tt h e 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o fc r e a t i o no fl i n g s h u h u a t ob ec o n c l u d e di n t ot h r e eb a s i ca s p e c t s : f i r s t l y ,l i n g s h u h u at e x tw o r k sw i t ht h eb l e n do fp a i n t i n g l i n gs h u h u a , h e r s e l fb e i n gap a i n t e r , c o n s c i o u s l yu s e dt h et e c h n i q u eo ft h e p a i n ti n g si nt h et e x ts ot h a ti t sw o r k ss h o wt h es a m eb e a u t y 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i sa r e ai s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 e x q u i s i t ei m a g e s , c l e v e rb l a n k ,d i s t a n tm o o d s e c o n d l y , t h e o b j e c t i v ea n dc a l ma t t i t u d eo ft h en a r r a t i v e l i n gs h u h u a s w o r k sf o r mt h e i ro w ns p e c i a l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w h i c ha r e u n c o n s c i o u si r o n ya n dh i d d e nh u m o r , a n d t h ec 0 1 dc o m p a s s i o n h i d d e nw i t h s o r r i n e s sa n d s n e e r t h i r d l y , u n s c e n a r i o t e n d e n c i e s l i n gs h u h u as e e k st op l a yd o w n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o ft h en o v e l ,s h eo f t e nd on o tt e llt h ew h o l es t o r y ,b u ta m o d e r a t ele n g t hc u t ,t h a tist op e r f o r mt h ec h a n g eo fs o m e p e o p l ea n dt h e i r1i f ej u s tu s e do n eo rt w os e g m e n t s ,w h i c ho f t e n r e s u l ti nas u r p r i s ee n d i n g ,w i t ht w i s t sa n dt u r n s t os u mu p ,a sap a i n t e r w r i t e r , l i n gs h u h u a ss u c c e s si n 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o w e st oh e rl i f ef o rt h ep u r s u i to f lit e r a t u r e ,w o r k st oc o n v e yt h ec o n c e r no fh u m a nn a t u r e ,a sw ell a st h e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m e a n s k e y w o r d s : l i n gs h u h u a ,p r o c e s so fc r e a ti o n , 1i t e r a t u r e w o r l d ,a e s t h e ti cp u r s u i t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入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莉飞辛彬年7 j 月衫瓷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蓬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王、保密口,在年解密詹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丧遗穆基絮:m 穆年 1 月“ 鏊 锄撕:撕日年f 砂月c 朋 凌毅牮勃佟论 绪论 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的文坛上,呈现出一片喧嚣与繁盛的景象。不 同的流派风起云涌,风格各异的作家前卜后继。活跃的女作家不下数十 位,冰心、庐隐、苏雪林、林徽因等均用各自的作品在各自的领域取得 了不同的成就。在这样的文学队伍中,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凌叔 华当年仅以薄薄一册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引人瞩冈,赢得“闺秀派” 美誉。三十年代她又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女人、小哥儿俩,亦 薄薄两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研究者称她是“新月派作家 中的小说圣手”,当时亦公认她是京派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外 文学史家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甚至不无偏激地论断:“整 个说来,她的成就高于冰心 ,“在创作才能上,这些人都比不上凌叔华 。这自然是夏先生的一家之言,但不难看出他对凌叔华才华的赏识。 与同时期的其他的女作家相比,凌淑华出生富有家庭,父亲在朝为 官,她在北京接受大学教育,卷进过五四运动的浪潮,是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文坛的活跃作家,同时也是素养良好的画家。受家庭环境、生活道 路的影响,加之她个人性格气质,她的作品便呈现出与他人迥异的风貌。 冰心温柔敦厚,含蓄蕴藉;庐隐真切率真,如泣如诉;苏雪林感性另类, 诗意盎然;凌叔华则既具有古典大家闺秀的风度,也具有现代知识女性 的气质。她沉稳内敛,没有“众入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孤傲,没有“一 语惊四座”的狂放不羁,也没有“如投枪如匕首”的锐利锋芒,但她有 。朱寿榈新月派的绅士风情f 嘲渡苏文艺出版社,1 9 9 5 口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m 】复照大学出版社,2 0 0 5 :6 l l 高校教师在职硕学位论文 一颗悲悯众生、细腻的、体贼人性人情的心。她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 和细致的语言,以一个女子的眼光看世事,以一个画家的触角感受生活, 兢兢业业地构筑着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夏志清还说:“和冰心一样, 凌叔华写的也是妇女和儿童的故事。和冰心不一样的是,她一开始就显 示出一种较成熟的感性和敏锐的心理观察,潜力也比冰心大,可惜的是 她在三十年代的作品很少,无法证实这一份潜力。秽 这自然是事实。凌叔华一生只出过五本书,除上述三本外,后来有 一本散文集爱由庐梦影,还有一本用英文写成的带写自传色彩的小 说古韵。 凌叔华小说引起文坛瞩目起初是在于鲁迅指出的:“她恰和冯沅君 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 的女性。即使问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 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 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 精魂。 圆不过,鲁迅是就一九二七年前的小说晃而言,对凌叔华,是就 酒后、绣枕等作品而言,若因此过于看重这类作品在凌叔华整个 小说创作上的意义,视其成就仅在于此丽忽略其余作品的丰富内容,则 未免以偏概全,势必影响对她小说成就的充分评价。凌叔华笔下的世态 何止“高门巨族的精魂,更多的当是已经走出高门的女性,不论已婚 的太太,或是待字闺中的少女,还有天真未凿的儿童,都表现出全新的 面貌。她以秀逸的的笔致,朴素的风格,用绘画的素描和工笔的方法, 。夏志清蒋中国现代小说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5 7 圆鲁迅 小说二集导宦【m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0 :1 1 2 凌教华韵佟论 把生活中的所见忠实地写在纸上。她运用支画家的笔,描绘了一个独 特的艺术世界。 现在学术界对凌叔华研究成果亦颇丰,不乏精采的分析阐述。自有 凌叔华研究开始,大多在其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方面有成就,尤 其对她短篇小说的结构和绘蓟艺术在文章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很多。但 凌叔华作品的意义远非与此。过去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凌叔华的单篇作品, 或评论她小说中结构,或论说她文中的画意,或归纳她作品的主题。影 响较大的有学者陈学勇所作论凌叔华小说创作,从人物形象、叙事 手法、艺术特征各方面来评论其作品。还有张衍芸所作写出女性的心 灵凌叔华小说艺术论,重点评说凌叔华小说的艺术特色。总体看 来,研究者多偏重于她早期的作品而忽略其后期作品,偏重于她的小说 研究而忽略了她的散文作品。尤其凌叔华古韵出版之后,研究者甚 少。本文试图在对凌叔华的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其创彳乍历 程、笔下的文学世界和美学追求,从而对凌叔华的创作及文本特征进行 一个相对全酉的梳理和把握,以填补霉前研究方面的空自。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凌叔华的刽作历程 凌叔华,从1 9 1 9 年开始在校报上发表文章,1 9 2 4 年发表处女作小 说女儿身世太凄凉,1 9 2 5 年以小说酒后一举成名,1 9 8 4 年发表 最后一篇小说一个惊心动魄的早晨,其文学创作历程持续了六十多 年。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阶段中,凌叔华发表的作品总数并不很多,她 在写作上表现为成熟比较快,经历一个短暂的试笔期后就展现出了非常 成熟的风貌,但后继作品不多。本部分试图对她创作历程的发展变化作 简要的描述。 第一节短暂的试笔( 1 9 1 9 1 9 2 4 ) 凌叔华出生于一个旧式文人的大家庭,其童年经历对日后创作潜移 默化的影响很大。她的父亲凌福彭是典型的旧式文人,清光绪年间,曾 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同榜中进士,并点翰林,家中一时是盛友如云。不 少社会名流如齐白石、辜鸿铭、陈寅恪等常来家里聊天。她常围着他们 打转,耳濡目染学了很多东西。齐白石、陈半丁教她画画,辜鸿铭教她 学诗和英文,为她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凌叔华的母亲是她父 亲的三太太,生了四个女儿。姐妹们为了不让母亲总受其他姨太太欺负, 就立志要强。聪慧、好幻想的凌叔华自幼便有一份诗人的多愁善感,她 曾梦想像镜花缘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女扮男装,进京赶考中状元, 为母亲争光。 1 9 1 9 年凌叔华就读于天津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时,便开始展露其 凌教华截嚣论 写作才华,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奇后入燕京大学,曾编英文短剧并演 出。因肖比较扎实的古典文学的底子,她对文字翡驾驭熊力耋然比较强。 对当时许多事物和思想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1 9 2 3 年8 月2 5 日,她在 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读了纯阳性熬讨论的感想。这篇颇为犀剩的 杂感全然是她女性自我独立人格的昭示,显示了她欲与须眉一争高下的 女性意识:耔我还要诚恳的告诉薪文忧躲领袖,或先进者,请您稍千万 不要把女子看作秃心前进的,可以作诗就算好的,或与文无缘的路人, 更祈求您钠取旁溉懿态度,时时提携她们煦发展,以您们所长的,枣卜她 们所短的。不受栽培,加以忠告;忠告秃效,不妨开心见诫地指摘,可 是千万不要说:她们又回到梳头裹脚、擦脂弄粉的时期,女子们是没盼 望的了l 同年9 胄董基,她叉在写给爝作入熬信里感慨:群中国女作家 也太少了,所以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从来没有叫世界知道的。“我立定 主意徽个将来的女作家。 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1 9 2 4 年1 月1 3 日,凌叔华的小说处女作女 儿身世太凄凉发表予晨报副刊,蜃又陆续创作了资本家之圣诞、 我那件事对不起他和散文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我的理想及实 现豁泰戈尔先生等,一一在晨掇副铡上发表6 有入曾说:“凌叔华的创作,看不出怎样分明的自幼稚到成熟的 过程尝她一下笔就写褥很熟练,像是老于此道。其实这是误解。这 两篇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和资本家之圣诞称得上“幼稚,均 发表在凌叔华成名之前。它们如陈西瀵所批评:“文字技术还没有怎样 。赵园“五四”小说简论f a 】鬣中胬文化研究2 0 0 0 :2 7 5 高校教师在职矮士学佼论文 精炼”,所以弃在花之寺集之外。然丽这两篇小说对于考察凌叔华 创作道路不无意义。蓠一篇攒写嚣个不幸女子所遭受封建礼教的残害, 一个丧命于众人的流言蜚语之中,一个在彻底绝望中度过悲惨生;后 一篇剃揭露了暴发户的奢侈及虚伪。这嚣篇小说笔锋直刺当时嚣恶社 会,文笔虽不免叛露、生硬,不够自然,但字里行间的激情颇有震撼 人心之效。它们表骥凌叔华小说艺本确有过成熟发展的过程,丽盈表踢 最初的凌叔华,也曾涉身时代激流,其战斗风貌与后来淡雅秀逸的闺秀 身姿何其悬殊! 从i 9 1 9 年到1 9 2 4 年短短数年时问,凌叔华发表的作品不多,在文 坛上亦没有弓| 起很大昀关注,可以看作是她酶个短誉的试笔期奋 第二节创作的巅峰( 19 2 5 19 3 0 ) 小试笔锋之后,凌叔华开始了她文学创作过程的巅峰时期尊1 9 2 5 年1 月1 0 日,她的成名作酒后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一卷第5 期, 同年3 鼹2 量习,小说绣撬发表予现代评论第一卷第至5 期。同 年l1 月7 日,小说花之寺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4 8 期。1 9 2 8 年,凌叔华第一部小说集甍之寺毒上海薪胃书店出舨。王9 3 年莲 月,小说集女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6 月,小说集小孩 ( 后易名为小哥凡锈) 由商务霹书馆出版。这一段时期,是凌叔华 发表作品最集中最多的时段;此时的作品,亦集中了她文字的精粹,最 能体现她的创作个性和特别风貌,可看作她创作的巅峰期。 。陈西滢 编者小言【a 】 鑫 凌叔华创作论 凌叔华的小说人物不多,大都情节简单,结构纤巧,比较远离时代。 她的文字清秀俊逸而又朴实无华,哀感隽永而又浪漫生情,清朗明快而 又雅淡细腻,独具“闺秀派”之姿。她本人也是娴静温婉的大家闺秀, 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她的作品也是百分之百的女性的,正所谓“文如 其人”。徐志摩曾赞美说:“花之寺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说,不是虚 伪情感的泛滥,也不是草率尝试的作品。 张秀亚也曾说:“多年前偶 读凌叔华女士的花之寺,书中叙写委婉含蓄,如同隔了春潮薄雾, 看绰约花枝;又像是一株幽兰,淡香氤氲,使人在若醉若醒之间读 者心灵完全沉酣于那种新丽的造句里,读罢掩卷,不仅心仪其人。”这 些都可看出凌叔华的短篇小说在当时和后来的一部分文人眼里,是深具 艺术的魅力的。 这一时期凌叔华笔下的主人公,大多为女子和儿童。有高门巨族的 女子,她们偶受了文酒之风的吹拂,有些新的思想,新的言行,但大多 回复旧道了,如采苕。也有个别坚定地走出家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不被世人所理解,最后不免孤独终老,如绮霞。还有一些介于“新、 “旧”两者之间,处境尴尬的女子如绣枕的小姐和不懂外国规矩的芳影。 此外还有一群庸俗浅薄的太太,如迷信的敬仁太太和整天沉湎于打牌的 某太太。这一群人面貌各异,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资产阶级太太小姐们的 生活和各种不同的心理。 凌淑华写儿童则极尽细致之能事,她极力描写出儿童的天真未凿、 纯洁可爱,以及儿童眼里的复杂虚伪的成人世界。如小哥儿俩里可 。徐志摩( 花之寺 序【 】 。傅光明古韵精魂呻】大象出版社,2 0 0 4 :4 7 高校教师在职硕学彼论文 爱的大乖和二乖,要寻找美丽凤凰而被“好朋友欺骗的枝儿,网睹三 姑妈出嫁却不明自姑妈为什么要哭的小英,在大家庭里的姨太太们的争 斗中默默旁观的凤儿一, 可以说,这一时期,凌叔华是震一支明慧能笔,在自己熟悉的世雾 里发现一切。她细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到身边的人和事无时无 地不在发生纠纷。她宁静地观察,平淡地写去,作品中没有眼泪,没有 血,但有着“心灵的悲剧 和“心灵的战争。她看到的悲剧,是人生 琐碎的纠葛,是平凡现象中的动静,这悲剧不喊珏堪,不呻吟,却只是“沉 默片。也有人说,凌叔华是有闲阶级的太太。其作品的选材和描写都流 于平庸,而没有力量。自然,作家本人处于比较安适的环境,人生的悲 哀,人间的冷酷,都没有怎么尝到。反映在文字中的作风当然是平和的, 没有什么偏激的狂热。但作家还是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的, 她表现的人生,有丑恶、冷酷和垂死,也有善良、热情和积极,可见凌 叔华本人对人生从不曾失望。她只是希望笔中的人和事能如实地反映人 生,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审美,提供各种形式不同“生活发现捧供入嚣】长 久地玩味。这也是京派作家共同的文学思想特征和审美旨趣。 第三节放不下的笔( 1 9 3 卜19 8 4 ) 圭9 3 l 以后,凌叔华作品渐少,只是偶一为之。她似乎回到了她画 家的本职工作上。 1 9 3 8 年3 月,因抗战随武汉大学内迂到乐山的凌叔华,在战事流 离,心境不好的情形下,写信给一位英国友人伍尔芙,在这位朋友的鼓 凌叔华剖像论 励下,凌叔华决定把自己的心思集中在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上面,即写 作。她逐章写来,中间经历一些波折,到写完全稿,已是董9 5 2 年。直 至1 9 5 3 年,在另位外国友人诗人韦斯特的帮助下,她出版了这部英 文自传体小说古韵。这本书文字极其隽永有味,书中插图,也是她 亲笔所画,古朴童稚,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此书 在英国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为法、德、俄、瑞典多国文字。 当时英国多家主要报刊刊登了书评。时与潮周刊评论说:“书中洋溢 着作者对生活的好奇、热爱和孩子般的纯真幻想,有幽默,智慧、不同 寻常的容忍以及对生灵的深切同情。无论新旧,只要是好的,叔华都接 受,从不感情用事。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论说:“叔华平静轻松 的将我们带进那座隐藏着古老文明的院落。她向英国读者展示了 一个中国人情感的新鲜世界。这部小说,形式是英文,内容和意蕴则 是完全彻底的贴近中国。她不厌其烦的描写中国化的生活,中国的家具、 房子,以及大家庭里姨太太的争风吃醋,也写到自己的成长。这本书, 取鑫一个同时代人真实的回忆,她回忆过去大家庭里零零总总的事情, 文笔自然,毫无矫饰,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股淡淡的惆怅,毕竟那段生 活已经如黄鹤一般杳然而遥远,丽写作此书时凌叔华已去国多年,漂泊 之感是难免的。 吉韵是可以当作凌叔华的自传和回忆录来读的,她也确是写了 许多她自己的生平经历,书中有许多真实的细节。但它终归是一部小说, 是凌叔华在战乱期间排遣心绪,调节生活,转移注意力的一项工作。尽 。傅光明古韵精魂【m 】大象出版社,2 0 0 4 :6 4 9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管如此p 这部书仍不失为管窥凌叔华的家庭背景及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 扇小窗。 一 1 9 4 6 年之后,因陈西滢任驻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 凌叔华夫妇定居英国,她游历世赛各地,多次举办个入画展。董9 6 0 年3 月,她将历年来积累的一些散文编辑成册,由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出版。 这便是她唯一一部散文集爱l b 庐梦影。凌叔华既是文学家又是匦家, 如果说她绘画的眼光和手腕影响了她的文学作风,在小说中仅仅是轻描 淡写,嶷不能恣意纵横,那这本散文集中几乎全是一幅幅用文字描绘的 十 图画。她写到日本的富士山的美景,移步换景,一路行来,景致万千, 让人匿不暇给;藤那篇爱山庐梦影,就是一个爱出之人所抒写的胸 中逸气,读之油然而生的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 感慨。 她写的散文,嗣小说一样其有隽永的趣味。有诗词般的玲珑清丽, 画笔般的俊健飘逸,使人心中顿生万壑烟云、飘然出世之感。一个画家 蒹作家的感觉毕竟是不同凡响的,在常入眼中所见的普通景物,只要通 过她的慧眼神思和截角取材,所写出来的东西,便如深谷幽兰、悬崖倒 树、冰峰长河,成为了一幅美画,一首好诗。这样的意境,加上作者的 渲染裁剪,读后既感“画中有诗 ,又觉“文中有画 ,真的是诗情画意, 情文并茂,飘飘洒洒,逸气满怀了。 此后长久一段时间,凌叔华旅居国外。作品甚少,偶有散文发表。 1 9 7 8 年,她的散文敦煌礼赞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在这篇文章中, 凌叔华写道:“我们现在的敦煌已不是干百年前春风不度玉门关的 l o 凌叔华创作论 敦煌了。我到敦煌后,天天在艳丽的桃花、李花、苹果花、海棠花下走 过,青青的柳色,亦溶化我的离愁,翠绿的水田,使我幻想的江南居然 移到沙漠来。”常年在外,回到故乡,这里的一切,自然风光、文化遗 产、风土人情,包括熟悉的乡音,都使她感到亲切和兴奋,都让她回到 青春的时代,亦溶化了她的离愁。远在伦敦寓所中的行文,表达着回到 故国欢快的心情。直到1 9 8 4 年“月1 日,她在台湾联合文学创刊 号上发表了最后一篇小说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以此结束了她一生 的创作历程。 总体来看,凌叔华的创作历程呈现了一个抛物线状的运行轨迹,她 的文字由不成熟到成熟距离非常短暂,这显示了她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写 作功底。她的作品集中在1 9 2 5 年至1 9 3 0 年这短短的五年之间,在当时 她或许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赏识,却得到了些欣赏力较高的读者的偏 爱。到了三十年代,她不多的作品立刻被那些更为重要并紧跟时代的作 家的大量作品所掩盖,于是她以一种半隐身的方式退出了文坛,写作只 是爱好和生活的情趣。但是作为个敏锐的观察者,对于一个过渡时期 中中国各方面尤其是女性心理变化的细心体察,凌叔华是不亚于同时期 任何一位作家的。 离技教;摹在职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凌叔华笔下的文学世界 当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新女性一们,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高喊着 我是我鸯己的 ,冲破封建家庭牢笼,汇入时代洪流中时,凌叔华则 撩开“闭锁在深闺、隐居在高宅”的旧式女性和“解放了的女性的绣 搂帷幕的一角,透过她们安逸的生活,深刻地呈现了女性深层意识的陈 旧落后,道出她们生命的停滞。人性的枯竭,精神的窒息和个性的泯灭。 对于封建大家庭里的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凌叔华是用最公正的态度来 处理的,本着一片同情心,用小说家的至高无上的艺术去书写。凌叔华 的敏感与独特之处,就在于她选择了这样商个敞向大家庭深宅大院的 “窗舀:女性和凡童。以对阜琐平凡的舀常生活的客观写实,挖掘出 高门巨族女性枯寂的心灵世界:以人类卑微弱小者一儿童的眼光和心 灵,来窜视和感受传统宗法制季主会韵荒谬与冷酷。凌叔华也因此成为女 性文学女性意识由对外索取和认同,转向对自身意识本体进行注目和审 视的最早的女作家之一。 第一节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确实如此。即使像凌叔华这样掌握了较高小说 叙事技巧的女作家,其小说的题搴砉,仍不外是婚姻、家庭和爱情;其小 说中的主要人物,也仍不过是小姐、太太和母亲。当然,题材范围的狭 窄,人物类型的有限,并不意味着艺术档次的低下。榴反,从古典小说 向现代小说的发展,就是从展示宏大历史萄卷向开掘人类心灵深处的演 凌敖华翎终论 进。凌叔华的小说,正是在女性狭小的世界中,勘测着她们心灵与情感 的深处。 新文化运动中,女性问题一直是文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凌叔华的作 品里,可以看到她从三个方面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一、处于新旧转型社会中部分女性在婚姻选择方面的尴尬处境。 不像冰心那样,在预设的理想框架内,使小说成为其理想的“传声 筒 ;也不像庐隐那样,在坚信理想与面对现实的焦虑中,把文本当作 其纷乱情感的宣泻爨。凌叔华是着意要留心细瞧这过渡时代的半“新” 半“旧,也着意要在文本中全部保留这过渡时代的半“新半“旧”。 在凌叔华的小说世界中,不再有“新与“旧”对立的惨烈悲剧,而是 半“新半崧1 日 闻的尴尬与难堪;不再是肯定“新和否定“旧 的 简单处理,而是在对“旧的颠覆中伴随对“新”的嘲弄。正是在对世 相人情的细致观察与客观描绘中,也正是在对“新 与“l 墨的既理解 又嘲弄中,凌叔华笔下的爱情,成了半新半旧的闺秀们焦灼而无奈的等 待。 绣枕中的大小姐,年复一年在闺中刺绣,青春易逝,韶华渐褪, 她耗尽心血绣成的对绣枕,被当作联姻的信物送去自总长家后杳无音 信。然后,凌叔华以“一晃便是两年 让笔锋一转,那对“好看极了 的绣枕突然从天丽降,但却是面目全非,污迹斑斑。原来,这对寄托着 大小姐爱情希望的绣枕,在送去的当天就被白总长家的酒醉客人吐脏, 下降为脚垫。行文至此,小说对大小姐“闺怨式的爱情期待的描写就 显出了其“戏剧性 的真相:“闺怨的时代早已过去,大小姐和绣枕, 高技教萍在职硕学链论文 已是爱情市场上的过期商品,只能面对被弃置的命运尊这样,凌叔华书 写了她澍过渡时代行将就本的闺阉传统酶同情与暗讽。 吃茶中待字闺中的芳影,成天对镜自怜,感叹自己的“如此年 华如此貔,为谁修饰为谁容挣。不过,黠代的变迂也使芳影一只脚踏出 了闺房,她毕竟能出外看电影、吃茶、听音乐了,她也因此结识了对她 十分体赋瘸到的理想男子王斌。露绣撬相仿,个细节也使情节完 全逆转:一张婚帖粉碎了芳影的美梦。原来,理想的男子原来早属于别 久,多情憋举止也只不过是“外国规矩,一切都是一场误会母小说中 的叙述完全限制在芳影的视域中,正是这样,不懂“外国规矩 的芳影 的皇说睡话和一厢情愿,才使误会得以形成,丽随着误会的揭开,女性 在这种裔特氛围中的处境也更为尴尬。这里的尴尬,比起绣枕来涵 义更为丰富:一方蕊,芳影这样的半新半暇的闺秀,在对新与旧的错位 理解中,显得可笑、可怜也不失可爱;另一方面,对王斌这样鹣薪式男 子,作者既不反对他的文明开放。也微讽了他的左右逢源。 凌叔华对矗阕怨静模式的蔫攒写,既是对闺阕传统不无双惋的告 别,也是对新型交往方式步履迟疑的接近。这样的爱隋书写,一方面显 示出五四时追求婚姻塞主、爱情鸯由的越爱情神话 将爱情困境虚设为 新旧对立的简单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五四“爱情神话与当时女性普 遍的生存状态的遥远距离。正如夏志清所说:“( 凌教华) 穰巧妙地探巍 了在社会习俗变幻的时期中,比较保守的女孩子们的忧虑和恐惧。这些 女孩子在传统的礼教之中长大,在爱情上没有足够虼勇气和技巧来跟那 1 4 凌毅华创作谂 些比较洋化的敌手竞争。因此,只好暗暗地受苦。” 二、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中如何选择。事业与家庭就女性丽言比 男性更加难以处理,但却是无法回避的。 在庐隐、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女作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 刚刚浮出历史地表之时心灵的焦灼,听到了寻找自我的痛苦的绝叫。时 过境迁,作为历史进程中的女性的群体,我们理解她们,然而她们毕竟 与我们有些隔膜。尽管如此,在凌叔华描写知识女性的作品中,我们依 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读凌叔华的这篇写于2 0 年代的小说绮霞,我们恍惚觉得它所描 写的就是当代女性的生活。绮霞的误区,绮霞的彷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 中并没有消失,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依然像双刃剑一样切割着当代女性的 身心,绮霞式的两难选择也时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 在绮霞这篇短篇小说中,绮霞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女子,与彼 此相爱的卓群结了婚,为了爱卓群,绮霞完全失去了自我。每日操持 家务,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做卓群的好主妇。这时的绮霞,丈夫是自 己的天,家庭是自己的地,绮霞在新婚的初期完全关闭了自己向外的大 门。绮霞自觉地让自己服从予她的家庭利益,甚至修正、压抑自己的正 当爱好。她放弃了朋友、音乐,忘却了少女时期的梦想与志向。有一天, 绮霞突然发现她少女时期心爱的小提琴竟被虫蛀坏了,她的心被触动 了。但她随之便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如采练琴便不能做心爱丈夫的好主 妇,如果要做好主妇,便不得不放弃练琴。在一番激烈的权衡斗争之后, 西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m 】复盟大学出版社,2 0 0 5 :5 7 1 5 高校教师在职矮学位论文 绮霞最终离家出走去学习音乐。然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卓群又再 次结了婚。绮霞只有在琴声的陪伴下终老一生。 在爱的名义下,家庭的名义下,女人总在放弃自己。这是绮霞的误 区,也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招当长段时闻中的女性的误区。2 3 年 代的凌叔华已经敏感地触及到了至今依然困扰着当代女性的事业与家 庭的矛盾。 历史上的女人,结婚是她们真正的“成年礼,家庭是她们惟一的 栖息地。家庭是她的根,男人是她蛉命尊拥有了一个男人一份爱情一次 婚姻个家庭,女入便认为拥有了整个世界。即如绮霞,她也毫不例外。 这个生活在现代接受了现代思想洗礼的女性与古代传统女性的精季孛境 界并无二致。我们当代女性也对她有一种精神的熟稔。也许女性都有过 这样一段昏天黑地为了爱情、家庭而放弃自己的时期。等到绮霞见到她 往日的朋友,才使褥她得以从淹没她靛家庭中探出头来,接通了她往蜀 的情怀,这时“她忽觉到自己性灵堕落,以前自己对男女平等问题,自 己曾经如何的唱高调,讥诮闺阁女子之易予满足,故学艺不能与男子比 并,现在自己怎样呢? 自己为了卓群竞至如此,她们安知不是为她们的 爱人昵? 打绮霞终于悟到了闯题的症结。从此自我发展与为爱情家庭献 身的矛盾像拉锯般地撕扯着她的心,使她感到灵魂的痛苦,交战的结果 使绮霞最终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去学琴奄因为绮霞抉择的痛苦在作品中 没有被展开描写,优裕的生活、新婚的幸福与优美的音乐、自我的发展 之问的冲突似乎也不是那么剑拔弩张,这是在2 0 年代,女性还刚刚被 裹挟在“入的发现的潮流中浮出历史的地表,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还刚 1 6 凌叔华创作论 刚露出端倪。所以凌叔华在绮霞这篇小说中只是温和地提出了一个 现代女性可能遇到的问题。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家庭 之间的矛盾与犹疑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可以说绮霞的彷徨矛盾的心理 是当代女性彷徨矛盾心理的一个模糊的雏形。 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这样纠缠不清,凌叔华在作品中快刀斩乱麻地为 绮霞作出了抉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所以虽然研 究妇女问题的专家们提出了种种的建议,然而情形并没有多少的好转, 是凌叔华的绮霞为我们引出了这样多的女性话题。 三、如何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感。这虽然是个家庭问题,但也是女 性彻底解放的社会问题。 凌叔华对婚姻主题的书写,主要是以透视新式婚姻中男女情感深处 的奥秘为着眼点。与传统包办婚姻相比,新式婚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基于男女情感的自由选择。凌叔华正是抓住了新式婚姻的这一本 质,并进一步质疑:既然新式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双方情感自由选择的基 础之上的,那么,这一情感选择的自由在婚后是否应继续存在? 如果存 在,又是否应有一个限度? 又应是怎样的限度? 这样的质疑,已经使凌 叔华的婚姻书写直接切入了现代婚姻的根本性问题。这涉及一个悖谬: 现代婚姻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正是它瓦解的隐患。 从来的爱情故事总在“良缘之后戛然而止,将婚姻之后“幸福” 的家庭生活想当然地与爱情连为一体。然而浪漫的爱情之后真的就是理 所当然的幸福的家庭吗? 好像不是。要不为什么那么多自由恋爱而结婚 的男女又屡屡上演离婚的悲剧呢? 人类的情爱、婚姻本是一种非常复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杂、微妙的现象,这其中“时问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简直是一个可 怕的魔术师,它既可以冲淡一切仇恨与缺憾,也可以冲淡一切浓情与蜜 意。在鲁迅先生的伤逝中就已经揭示出了婚姻家庭存在的潜在危机, 那就是靠爱情因成熟丽失去激情,爱情因转化成生活两交味 ,在饬 逝中,热恋中的涓生调动起自己所有感官去感觉恋人去追随恋人,子 ? 君的一颦一笑都会使他一喜一慌,然丽在同居之后,不过三星期,涡生 就“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 ,感到“我似乎于她已经 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丽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 膜了。所以,即使不发生涓生失业的事件,他们的爱情也是没有牢固 根基而令人忧伤的。 也许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婚姻就是热恋之后爱情成熟的标志, 然而不幸的是,爱情的成熟就意味着爱情的最美好时光和体验都无可奈 何地逝去了,并且隧着爱的成熟而来的不仅是爱的激情的逐渐消褪,而 且先前的因为爱而掩盖起来的隔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真切昭彰,、 最终使爱的双方成为怨偶。当爱情转化为家庭生活之后,恋爱的激情消 融于平淡的生活,在这个过程里,爱情也就慢慢淡化以至消逝。 婚姻家庭时时存在潜在的危枫,如何保持婚姻生活的新鲜感,是现 代婚姻家庭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凌叔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这一问题的 探讨。 在花之寺中,诗人幽泉和他的爱妻燕倩过着宁静而和谐的生活, 然藤正如鲁迅先生在伤逝中所说的“那是怎样的宁静丽幸福的夜呵! 然而崧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幽泉和燕 凌毅华截 睾论 倩的安宁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已经到了“凝固的状态,也即麻木的状态, 这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危祝,郾我们上文所说的搿爱情因成熟丽失去激情, 爱情因转化成生活而变味”。果然,在令入骨酥神疲四月的大好春光之 里,鸯着崧美、“爱气鸯由黪而生煎诗入幽泉有了种身心的不满: “这年头真没过头,一个年青青的人,简直拘束成件机器似的,定时 候起来,一定时候吃饭,又定时候工作;这还不算,还得你天天见不 相干的入,听不爱听的话。哼,有时你遂得死板板的坐下陪不相识的入 吃饭奄哎呀,真个把入闷死了! 难怪我近来一首诗都写不出来呢! 正 在这时候,幽泉收到了一封怪信,是一个女读者给他写来的风光绮蘼的 信函,她称他是给了她美丽灵魂的园丁,邀请他到薅郊花之寺的碧桃树 下,“盼望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ZARA快时尚供应链响应速度2025年国际化布局与本土化应对策略报告
- 成人失禁患者皮肤护理规范及神经源性膀胱训练技术指导考试题(附答案)
- 低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
- 家园粘土课件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vte题库及答案
- 医药电商考核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RRT相关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承包方是否可以要求变更合同3篇
- 脱硫脱销工程方案(3篇)
- 2025中交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T/CACEM 22.6-2022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6部分:评价与改进
- 购物中心行业研究报告2024-2025商业洞察
- AI智能体的感知与理解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高频真题含答案2025年
-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全册)
- 《工程制图》课件
- 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 广东工业设计城规划方案(9.2终版)图文
- 廉政协议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