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1页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2页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3页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4页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海外上市,也称境外上市,是指资金需求者在境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得以向境外投资者直接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它是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一般有四大步骤,首先是上市规划,其次是引进策略投资者,第三步是申请上市,最后是招股挂牌。目前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11种方式,包括:境外直接上市、境外间接上市、境外买壳上市、A股发行H股、H股、S股、ADR/GDR发行A股、红筹股发行A股、多重上市(多地上市)、存托凭证(DR)和可转换债券(CB)。境外上市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等地。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现状 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最早要从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算起。十多年来,海外上市发展迅速,上市地点扩大到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地,上市公司涉及能源、电力、金融、运输、机械制造、原材料、钢铁、汽车及网络、科技、电信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目前中国最为重要、成长性最好的行业和对国家利润贡献最大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来自伦敦、新加坡、东京、多伦多等国外交易所的高层人士频频造访中国,不断开展宣传攻势,以期能够吸引国内优质企业前去上市。近年来,大型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开始加速。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4年12月,中国国航在香港、伦敦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06. 4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规模都呈现升级趋势,大型国企现身于其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很高。如前几年上市的中电信、中石化、中联通,2005年上市的中建行,2006年上市的中行、工行等,都是国家创利的骨干企业或各行各业的领头雁;二是融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融资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9%, 2005年比2004年几乎增长一倍;三是上市地点相对集中,美国、香港两地是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尤其香港已成国企境外上市的主要舞台;四是海外上市越来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专门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等法律、法规。 海外上市的原因和目的 国有企业选择海外、境外上市的原因和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扩大融资规模和推动国企改革。 (一)扩大融资规模 企业上市的目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资,而海外上市就是融集国外资金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首先,国内证券市场融资容量有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境内资本市场在融资规模上与纽约、香港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381家,总市值31095.16亿元,流通市值10135.70亿元,我国企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相当于美国2005年11月30日的1/100,仅纽约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约为76亿美元,我国国内上市企业的平均流通市值只有0.91亿美元,是纽约上市公司平均流通市值的近1/90。从IPO融资规模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建行分别达到42.2亿美元、56.5亿美元和90亿美元。而国内规模较大的三次IPO上海宝钢、中石化和联通A股的规模分别只有9.4亿美元、14亿美元和13.9亿美元。从国内外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募集情况分析,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元,而香港联交所2004年新上市公司60家,融资额达到1014亿港元,是上交所募集资金总额的近3倍,纽约证交所2004年的融资额更是超过数千亿美元。境外资本市场资金规模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强劲的资金实力能够保证境外市场在应对巨额融资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其次,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率也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主要因素。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费用,比国内上市高2倍以上。海外上市融资有其特有的优点:1、时间短,效率高。海外上市一般采取备案制度,从申请发行到发股上市所需时间大大短于国内。这一时间,在香港为612个月,在新加坡为69个月,在美国的纽约证交所最短为3个月,在NASDAQ市场为36个月。但在境内这一时间短的要2年以上,长的则需要34年,并时常受到一些政策因素影响。2、政策导向。长期以来,监管部门认为,海外上市的筹资数额较大而境内发股难以达到这种筹资规模,因此,将海外上市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发股上市的首选方案。如果再将国际接轨、完善治理结构等因素考虑在内,则海外上市几乎成为大型国企的主要选择。政府为促进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近几年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 (二)推进国企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大型企业特有的体制和经营特点,和其过于依赖财政的支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1990年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悄然开始,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国企改革。中国加入WTO之后,大型国企改制的任务更加艰巨,与国际接轨迫在眉睫,而海外上市的严格要求,正好可以促进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规范其财务及经营活动。 国有大型企业的内部长期存在很多问题,如:产权不清、资产结构不合理、机构臃肿、企业冗员等,导致国有企业运作效率低下,许多企业连年亏损,这样的企业是无法与国外同行业企业进行竞争的。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的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实际上是完全融入国际经济竞争中,这就要求按照国际规则进行竞争,进行改制与重组,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参加国际竞争打下基础。比如:中国石油从1998年初开始进行整合到2000年4月在纽约、中国香港上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从资产重组到员工人数缩减2/3的改革。同样,中国石化、中海油的海外上市,也使这两家企业和中国石油一样完成了耳目一新的改革。同时,海外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和分析师也会对未来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中国企业只能把改制与重组变得更加完善。从1999年10月中海油在纽约上市失败,到2001年2月在纽约成功上市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海外上市还可以促进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增强国内企业的知名度,加强国有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了扩大融资和深入企业改革,国有大型企业会继续加快海外融资的步伐。相信以后会有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