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节, x7 1 6 2 9 l 划分苗语三大方言的主要标准是根据2 0 世纪5 0 年代开展苗语的 实地调查和反复论证后确立的,即依据古苗语鼻冠闭塞音声类在现代 方言中反映形式的类型来决定苗语方言的种类和系属。根据这个标 准,语言学家把苗语分为湘西、川黔滇和黔东三大方言,其中又有次 方言和土语的差别。但是,语言学界对苗语鼻冠音的争论一直持续至 今。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苗语中确实存在鼻冠音,即塞音、塞擦音前 有冠首的鼻音;一部分语言学家则认为不是鼻音,而是浊辅音。以前 有语言工作者用简单的仪器和实验方法初步提供了湘西苗语中存在 鼻冠音的证据。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补充,把湘西方言 和川黔滇方言作为语音实验的对象,以此来进一步验证苗语中有鼻冠 音的说法在事实上是站得住脚的,并通过数据、语图等来阐释鼻冠音 的声学特征。 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选取了湘西苗语和川黔滇苗语的若 干词汇,根据鼻冠音7 个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出现的3 种情况,通过对 它们声学特征的分析和语音图谱的识别,最后得出结论: 1 在湘西苗语和川黔滇苗语中,确实存在鼻音+ 相同部位的塞 音塞擦音的音节,也就是说,这两个方言中确有鼻冠复辅 音声母; 2 鼻音与口辅音( 塞音塞擦音) 结合紧密,组成一个音节, 共用一个声调; 3 在两个辅音中,鼻音后的辅音是强势,音值强而长,能量集 中爆发;鼻音是弱势,音值短而弱; 4 鼻冠音缺乏独立性,声母的性质只由其中的闭塞音决定,鼻 冠音不起作用,闭塞音是鼻冠闭塞音声母的主要成分; 5 在“开音节+ 鼻冠音音节”的结构中,鼻音和前一个音节的 元音结合紧密,行成新的音节构成体例。 本文采用的实验语音学( 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 s ) 的分析方法 是借助现代的实验仪器和软件分析语音特征,使语音研究具有物理实 验的依据,拓展了传统语言学“口耳辨音”所未能触及的新领域。特 别是用来分析少数民族语言,为语言工作者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以 及具备可操作性上的重大意义。本文仅针对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 的历史争论作一尝试,由于是初步涉及这个课题,还有很多纰漏和不 足,但这一步的迈出,为以后进一步开展以人的发音生理为主要研究 对象的声学实验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苗族,现代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声学特性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f i e l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p e a t e de x p e r i m e n t si n19 5 0 s ,t h e s t a n d a r do f d i v i d i n gm i a o i n t o3d i a l e c t si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r e f l e c t i n g f o r mo fp r e n a s a l i z e d s t o p i na n c i e n t m i a o ,t h et y p e s a n d f a m i l i e so fm i a od i a l e c t sa r ed e f i n e d t h e3d i a l e c t sa r e x i a n g x i 、 c h u a n q i a n d i a n a n d q i a n d o n g ,a m o n g w h i c h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 s u b - d i a l e c t sa n dl o c a ld i a l e c t se x i s t b u ta r g u m e n t sa b o u tt h ee x i s t a t i o no f p r e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 o f t h em i a o l a n g u a g e h a v eb e e n k e e p i n g t i l ln o w s o m e l i n g u i s t st h i n kt h e r ei sp r e -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i nm i a o ,w h i c hi s n a s a ls o u n dw i t h p r e -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 b e f o r ep l o s i v ea n d a f f r i c a t e ,b u t o t h e r st h i n kt h a ti s n tn a s a ls o u n d b u tv o i c e dc o n s o n a n t w i t ht h eh e l po fs i m p l ei n s t r u m e n t sa n du s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s ,s o m e l i n g u i s t s h a v e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p r o v e dt h e r ei s p r e -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i n x i a n g x i d i a l e c t b a s e do ni ta n d t a k i n gx i a n g x i d i a l e c ta n d c h u a n q i a n d i a n d i a l e c ta st h es u b j e c t so f p h o n e t i ce x p e r i m e n t s ,t h i sp a p e r f i a r t h e rp r o v e s p r e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r e a l l ye x i s t si nm i a oa n de x p l a i n s a c o u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p r e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b yt h em e a n so fd a t aa n d s p e t r u m u s i n gt h e m e t h o d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 s ,t h i s p a p e rc h o o s e s s o m ew o r d si nx i a n g x id i a l e c ta n dc h u a n q i a n d i a nd i a l e c t ,a n d ,a c c o r d i n g t o7d i f f e r e n tp h o n e t i cp o s i t i o n sa n d3 a p p e a r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i ra c o u s t i cf e a t u r e sa n d p h o n e t i ca t l a s ,a n d m a k e st h e f o l l o w i n g c o n c l u s i o n s : 1 t h e r ea r es y l l a b l e so fn a s a ls o u n d + p l o s i v e a f f r i c a t ei nt h e s a m ep o s i t i o n ,t h a ti st o s a y , p r e n a s a l i z e d c l u s t e r s r e a l l y e x i s t si nt h et w od i a l e c t s 2 n a s a ls o u n da n d p l o s i v e c o m b i n e c l o s e l y , b e c o m e o n e s y l l a b l ea n d s h a r eo n et o n e 3 i nt h et w oc o n s o n a n t s ,t h ev a l u eo ft h eo n ea f t e rn a s a ls o u n d i sl o n ga n d s t r o n g ;t h eo t h e r o n e sv a l u ei ss h o r ta n dw e a k 4 p r e -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l a c k si n d e p e n d e n c e t h ep r o p e r t yo f 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i sd e t e r m i n e db yi t ss t o p s a n dp r e n a s a l i z e d c o n s o n a n td o e s n t w o r k ,s t o p i st h em a i n p a r t o f p r e n a s a l i z e dc o n s o n a n t 5 i n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o p e ns y l l a b l e + p r e - n a s a l i z e ds y l l a b l e ”, n a s a ls o u n da n dv o w e lo fl a s ts y l l a b l ec o m b i n ec l o s e l ya n d b e c o m en e w s y l l a b l ec o n s t r u c t i n gf o r m t h i sp a p e ru s e sa n a l y t i c a lm e t h o d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 s , w h i c h ,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m o d e r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sa n d s o f t w a r e ,a n a l y z e st h ep h o n e t i cf e a t u r e s ,p r o v i d e sb a s i so fp h ) 7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f o rp h o n e t i cr e s e a r c h ,a n dr e a c h e s an e ww o r l dw h i c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u s i n g e a ra n dm o u t ht od i s c e r ns o u n dn e v e r r e a c h e d t h i sm e t h o di sr a t h e rh e l p f u lf o ra n a l y z i n gl a n g u a g e so f m i n o r i t i e s ,b e c a u s ei tn o to n l yc a np r o v i d em e t h o d o l o g y f o rl i n g u i s t s , b u ti sp r a c t i c a b l e t h i sp a p e rt r i e st od i s c u s sp r e - n a s a l i z e di n i t i a l si n m o d e r nm i a od i a l e c t s ,w h o s ee x i s t a t i o nk e e p sa sh i s t o r i c a la r g u m e n t , i ti su n a v o i d a b l et oh a v es o m em i s t a k e s ,b u ti tl a y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f u r t h e ra c o u s t i ce x p e r i m e n t so ft a k i n gh u m a n sa c u s t i cb i o l o g y a s m a i n s u b j e c t k e yw o r d s :t h em i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m o d e r nd i a l e c t ,n o s ep r e c e d e d s o u n di n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 ,a c o u s t i c se x p e r i m e n t ,a c o u s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4 导论 论文的选题 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西、湖北、海南等省、 区。根据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境内的苗族人口为8 9 4 0 1 1 6 人。 在黔东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带( d a t l 西为主) ,有较大的聚居区。在广西大苗山、 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带和海南也有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则与其他各民族 杂居。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于1 9 5 6 年组织语言文字工作者创制或改 革了4 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现正在部分苗族地区试行推广。 苗族使用苗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由于长达几千年的迁徙,住地分 散,因而苗语逐步分成三大方言,即湘西( 东部) 方言、黔东( 中部) 方言和川黔滇( 西 部) 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湘西、黔东两个方言各自内部差别较小, 只有土语的区别。川黔滇方言l 内部差别较大,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 麻山、罗泊河、重安江等七个次方言,大多数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的区别。 在苗语中,鼻冠音是一个很重要的语音现象。有学者提出,苗瑶共同语来自 原始苗瑶语,而茵瑶共同语是有声调和鼻冠音声母的语言。,这足以证明鼻冠音 在苗语的音节构成中所占的地位和影响。苗语鼻冠音主要分布于湘西方言和川黔 滇方言中,另外,在黔东方言的部分音点有少量的词汇也部分保留了鼻冠音,但 己发生了转化。古苗瑶语的鼻冠闭塞音发展到今天,在现代方言里的读音有了 很大的不同,有的全部保存了鼻音和口音;有的部分变成了鼻音,部分未变;有 的部分变成了口音,部分变成了鼻音;有的全部变成了口音或鼻音。 目前,学术界认同的划分苗语方言的标准,是根据上世纪5 0 年代中国科学 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经过实地调查和反复论证后确立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 因,苗语内部差别较大确是事实,但划分方言时应当尽量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语言学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把苗语划分为三种方言比较恰当,而最重要的一个 标准就是这种方言里是否具有鼻冠闭塞音声母9 。 从当前苗语语音研究取得的成就看,大多偏重于语音的平面描写和古音的构 。吴安其;苗瑶语核心词的词源关系民族语文,2 0 0 2 年第4 期,第1 页。 。闭塞音包括塞音、塞擦音、塞边音和由塞音与连续音构成韵复辅音。本文在谈到“鼻冠 闭塞音”时均指的苗语湘西和川黔滨方言,提及“鼻冠音”时除了上述两个方言外,还包 括黔东方言。 。王辅世:苗语方言划分问题,民族语文,1 9 8 3 年第5 期,第1 2 页。根据调查,曲 语方言共有十八个之多,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使用人口很少的九种地方话作为特殊的地方 话看待,不算方言,剩下的九种苗话应求同存异,不一定全叫做方言,可适当扩大方言的 差别,以次方言的名称命名。 1 拟,声学方面的实验分析还不曾有入做过。因此,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对现 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进行验证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对苗语鼻冠音声 母进行实验分析,从声学实验的角度观察鼻冠音的构成形式、组合规律等语音特 征,并对鼻冠音声母中鼻冠音与其后声母的声学关系以及对某些方言中音节构成 究竟是鼻冠复辅音还是浊辅音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语言比较和方言比较中可以看到,凡有鼻冠声母的语言或方言,大多是鼻 冠声母与鼻冠声母对应,非鼻冠声母与非鼻冠声母对应,特别是苗语内部不同方 言的对应比较整齐,而且这类对应的词大多是方言中最基本的词。据此,我们可 以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来源,只是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发展过程不一致, 到现代方言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苗语方言调查,把苗语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 和滇东北四个方言,但一直存在争议。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语言学家最终认同 应该根据苗语语音的差别来进行重新划分。本着大的原则不变,根据古苗语一系 列鼻冠闭塞音在现代方言中的不同读音,把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在这三大方言 中,湘西方言只有阴类调( 即单数调) 的音节有带鼻冠音的声母,阳类调的浊闭 塞音声类丢失闭塞音,仅读作浊鼻音:川黔滇苗语全部声调的音节都有鼻冠音声 母;而黔东苗语几乎不保留鼻冠音,在小部分地区还发生了读音的转化。 有语言学家坚持认为不存在鼻冠音,而是读作浊辅音。这场争论旷日持久, 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本文正是把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方 法,对多数语言学家认为存在鼻冠音的湘西、川黔滇方言进行声学验证,探讨在 塞音、塞擦音前是否确有鼻冠成分存在,并用数据、语图加以说明和体现,试图 解决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节的历史争议和遗留问题,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宗旨。 通过本文的语音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古苗语发展到现代方言确实保存了鼻 冠音,而不是演变成了浊辅音。而且在湘西和川黔滇方言中,鼻冠音节所占的比 例还相当大。在有鼻冠辅音韵音节中,两个辅音中鼻音后的辅音是强势,音值强 而长,鼻音是弱势,音值短而弱,不对整个音节构成影响。在做语音分析时,笔 者发现,在多音节词中。鼻音与前一个音节韵腹中的元音结合形成新的音节的构 词形式。这也算本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三、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同自然科学相结合产生的语言学新分支,是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方 面,也是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将电脑应用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使 这项研究进入了精密化、程式化、系统化的新阶段,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广阔新 天地,大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在我国,统计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应用于汉语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应用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历史很短,只能说是刚刚起步。不过,现有的研究 成果已经证明,二者应用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大有可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放、 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语言文字使用的情况十分复杂,语言文字的研究任务十 分繁重,因而,运用现代化手段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势在必行。这样做, 不仅能加速民族语文研究的进程,而且其研究成果还能为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 增添新的内容。 本文采用的实验语音学( e x p e r i m e n t a lp h o n e t i c s ) 的分析方法就是借助现代 的实验仪器和软件分析语音特征,使语音研究具有物理实验的依据,拓展了传统 的语言研究“口耳辨音”所未能触及的新领域。 四、文献综述 关于苗语鼻冠音的研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苗语调查以来,通过语言工 作者的不懈努力,已有了不少的成果,包括一些语言学家的专著和散见于各类期 刊的学术论文。 ( 一) 专著 王辅世先生主编的苗语简志和他与毛宗武合著的苗瑶语古音构拟是 研究苗语的语言工作者必读的两本书。苗语简志分为语音、词汇、语法、方 言、文字等5 个部分,内容丰富翔实,阅毕可以对苗语全貌有个大概的了解。在 语音一章中,对苗语鼻冠音声母做了说明,简要概括了其出现的条件和语音特征, 特别是词汇附录中的例词,这些词语都是苗语中的基本词和固有词,方便对苗语 进行本体研究和进行不同方言的归类和比照时参考。 苗瑶语古音构拟是王辅世、毛宗武两位先生在苗瑶语族诸语言研究方面 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从中可以看出:苗瑶语族究竟包含哪些语言,确定其语言地 位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这些语言内部方言土语的划分以及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又 是怎样的。当然是从语音的角度来说话的,有相当丰实经过认真对比分析的词汇 材料。足供为进一步开展语族间的比较研究以及最终解决这个语族的地位提供坚 实可靠的科学资料。本书对苗语鼻冠音的介绍应该说是比较全面详尽的,包括苗 语三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详细概述了古苗语鼻冠音在现代方言中的反映形式,分 布状况等,并统一了学术界对鼻冠音书写符号,以鼻冠音作为划分苗语方言的标 准等以前尚存争议的一些问题。书后的“声母比较表”搜集了2 3 个方言点的词 汇,这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能5 顿利完成,还得益于北大林焘、王理嘉先生合著的语音学教程。 本教材是一部介绍语音学基础知识的书,从传统语音学入手,吸收了近年来国内 外的一些现代语音学研究成果。先从传统语音学角度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重 点分析普通话语音,最后介绍实验语音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研究成果。 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上面两部专著词汇表中的例词,还有三大方言的分布、 使用状况,采用实验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鼻冠音例词进行声学数据的采集,以及 后面对鼻冠音的声学分析所得出的区别特征进行对比验证等都受益于以上三本 著作。 ( 二) 论文 关于苗语研究特别是鼻冠音的研究,反映在学术论文的数量上不算太多,但 无一不是具有相当分量和价值的。比如,王辅世先生著的苗语方言划分问题 明确了以鼻冠音作为划分苗语方言的标准。苗语内部差别较大,语音现象非常复 杂,这个标准的提出,为界定方言系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王先生的另。一篇 论文苗语的声类和韵类,在所选9 个代表点的基础上,构拟出古苗语声类1 2 1 个,韵类3 2 个,为复原古苗语语音系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就是到现在,语言学 工作者在研究苗语时也会从这寻找切入点;另外,1 9 8 7 年他和同事在对贵州苗 语做了补充调查后,发现了古苗语鼻冠闭塞音声类反映形式的新类型,即完全丢 失鼻冠音的现象。同时,王先生指出,划分苗语方言不应只根据语音特点,还应 兼顾词汇的异同。陈其光先生在其古苗瑶语鼻冠闭塞音声母在现代方言中反 映形式的类型一文中较为详尽的列举了现代苗语十六个方言的鼻冠音类型,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鼻冠音演变雏形的假想;王春德先生另辟蹊径,通过对菌语中 几乎不保留鼻冠音的黔东方言的探究,他认为,苗语三大方言中,发展变化最快 的是黔东方言,除少数音点还保存着古苗语声母* m b r 的变体以外,其余的复辅 音声母均已消失喀1 。孔江平的苗语浊送气的声学研究的论文采用实验语音声 学分析法,从发声类型( p h o n a t i o nt y p e ) 的角度,对苗语石门坎话中的辅音浊 送气进行声学分析。这篇论文给笔者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特别是在 对不同方言之间对立特征的分析上得到很大的启发。 五、论文结构 论文的主要结构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导论:包括论文的选题、内容、采用的理论与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等。 。王辅世:苗语补充调查中的新收获,民族语文,1 9 8 9 年第2 期,第1 0 1 4 页。 。王春德:古苗瑶语声母* m b r 在黔东方言的演变,民族语文,1 9 9 2 年第1 期,第4 9 页。 4 j f 文: 第一章:苗语鼻冠音基本概况。从“鼻冠音”的认识、基本结构、别义功能、 语音特点及地域分布等几个方面来揭示苗语鼻冠音的基本全貌,并阐述几乎不保 留鼻冠音的黔东方言中+ m b r n z n ;z 的特殊演变。 第二章:声学实验分析的一些原则和前期准备。 第三章:湘西和川黔滇苗语鼻冠音节实验分析。运用第二章提到的原则和方 法对从两地方言中挑选出来的代表词汇进行分析,获取数据,通过识别语图,验 证鼻冠音的声学特征,并试图发现新的语音配合体例。 第四章:结论。根据第三章的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苗语鼻冠音在现代方言中 的新变化及语音特点。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作者声明 第一章苗语鼻冠音基本概况 1 1 对“鼻冠音”的基本认识 1 1 1 关于“鼻冠音”的解释 目前,关于“鼻冠音”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自上世纪中叶开展苗语调查以 及学术研究以来,已有语占学家提出了相关的阐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罗安源教授认为,“鼻冠音”是复辅音中位置在前的鼻音。复辅音的构成方 式多种多样,“鼻音+ 其他辅音”是复辅音构成的方式之一,可以称之为“鼻冠 复辅音”。由于“鼻冠复辅音”中鼻音成分的发音有时候有别于独立的鼻音,所 以“鼻冠音”成了学者们很关注的一个对象。在不同的语言里,甚至在同一种语 言或方言中,“鼻冠”成分延续的时间可能会有不同。 陈其光教授认为,现代苗瑶语的一些方言里,有一套鼻音加1 :3 音的声母m d 、 m p h 、n t 、n t h 、r j k 、n d l 等,这套声母称为鼻冠闭塞音声母,其中的鼻音可称为 鼻冠音。 此外,戴庆厦教授在一篇关于彝缅语鼻冠音声母的论文里也对“鼻冠音”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所谓鼻冠声母,就是在塞音、塞擦音前冠以鼻音,组成复辅 音声母,与不冠鼻音的单辅音声母形成对立,女l l m b 、n d 、n c k 、r 1 d a 、r j g 等”。 综合来看,这和上面两位先生对苗语鼻冠音声母的定义是一致的,其共同点可以 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也就是鼻冠音节的构成形式: 鼻音+ 相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 鼻冠复辅音声母 其中的鼻音就称为“鼻冠音”。鼻冠音表示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所有鼻 冠音都用n 表示,如波尔内尔在他的原始苗瑶语古音构拟一书中就是用n 表 示鼻冠音的。,早期的语言工作者设计苗语文字方案时,也用n 表示所有鼻冠音。 另一种方法照顾到鼻冠音的发音部位,所谓照顾鼻冠音的发音部位,也只能是相 对的,因为国际音标表上有些发音部位没有设计出鼻音符号,因此不方便添加附 加符号,且加附加符号既不好排版,看起来又不干净利落。鉴于此,以王辅世先 。罗安源:发音语音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5 月,第1 1 1 页。 。陈其光:古苗瑶语鼻冠闭塞音声母在现代方言中反映形式的类型,民族语文,1 9 8 4 年第5 期, 。戴庆厦:彝缅语鼻冠声母的来源及发展,民族语文,1 9 9 2 年第l 期,第4 2 页。 。波尔内尔 美 :原始苗瑶语构拟,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尔大学微缩公司出版,1 9 8 0 。 6 生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用m 、n 、小队nd 、n 等7 个形式来表示鼻冠音 m 表示唇鼻冠音,n 表示舌尖前、舌尖中鼻冠音,r 1 表示舌尖后、混合舌叶鼻冠 音,阽表示舌面前鼻冠音,1 表示舌面后鼻冠音,q 表示舌根鼻冠音,n 表示小舌 鼻冠音。 1 1 2 苗语鼻冠音的基本结构及语音特征 ( 一) 苗语鼻冠音的基本结构 苗语不同方言里鼻冠音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在苗语湘西方言,只有阴类调 ( 即单数调) 的音节有带鼻冠音的声母,阳类调的浊闭塞音声类丢失闭塞音,仅 读作浊鼻音;川黔滇苗语全部声调的音节都有鼻冠音声母;黔东苗语下文会作描 写,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苗语鼻音后加口辅音的情形,大部分的语言学家认同的有三种,即鼻音加塞 音( 如n p 、n t ) 、鼻音加塞擦音( 如n 肇、n t s ) ,个别方言、次方言有鼻音加塞边 音( 如n t l 、n t l h ) 的情况,如果再加上黔东方言部分音点出现在少量音节中的n z 、 m ;,就应该有四种情况。下面举例说明: 湘谣苗语川黔滇苗语 ,塞音 o k a 3 5 药q 0 3 5 m p o “镰刀 n t o u 4 3 布m u a l 3 n t e u 5 5 字 i 1 鼻音+ 清不送气塞擦音n 审山“盐n , t b a r 3 3 3 b i 3 3 常常阽肇e 3 1 柱子s o ”r l t s a r j ”板壁 l 塞边音 ,塞音m p h u 3 5 翻到r j k h u “i j i ”牛轭m p h o r j “撒r 3 k h o u ”弯 l 2 鼻音+ 清送气气塞擦音喁肇h i 3 5 干净堆i “r k t l ;h o “发抖。i t b h a 0 5 5 震动“t s h a i 3 3 k “孙女 。塞边音一 3 鼻音+ 浊送气不送气的情况,目前只在石门坎苗语里发现。 r 塞音m b a 鱼忡鼓“d 8 麻 鼻音+ 浊不送气塞擦音n d z f i i e 编( 鞭子)唯d s a u 伴娘 l 塞边音 。陈其光:古苗瑶语鼻冠闭塞音声母在现代方言中反映形式的类型中石门坎苗语古全浊倒 词。民族语文,1 9 8 4 年第5 期,第1 2 页。 7 r 塞音n 6 f i a i 窄r j g f i l u 懒 i 鼻音+ 浊送气 塞擦音r l d z f i a u 隐蔽 l 塞边音n d i a u 叶子一 4 m b r n z 、1 3 , z ( 包括少量的演变为浊连续音z ) 的情况,属黔东苗语特殊 音变现象,因为较为复杂,语音样本较少,本文中暂不作具体的声学层面的分析, 在下文1 2 2 节会对这一特殊的语音现象进行说明。 ( 二) 苗语鼻冠音的语音特征 苗语鼻冠闭塞音声母与口闭塞音声母成对出现,就是说,音位系统里有一个 塞音、塞擦音、塞边音声母,就有一个同部位的鼻冠闭塞音声母,不成对出现的 情况是极个别的。而且每一个鼻冠音的发音部位与它后面的口闭塞音完全相同, 鼻冠音的数目比较多,如p 前面是m ,p f 前面是r 0 ,t s 前面是d ,t 前面是n ,t 前而 是r l ,事前面是1 3 , ,c 前面是_ n ,k 前面是r j ,q 前面是n 。因此鼻冠闭塞音声母在声 母系统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贵州威宁石门坎苗话旱就有三十六个 表1 1贵州威宁石门坎苗话鼻冠音辅音 p 一一m dp h m p h b 一一m bb 一一m b t s 一一n t s t - - n tt s h 一一n t s h出一一n 出 一一n c k t h - - n t h d - - n dd f i - - n d f i t 卜一n q t l h n t h d l 一一n d i t n t d l f i - - n d l f i t h 一一n i h斯一r l c c - 一r t c t t 拿一一毗拿d z 。f i 一一r r d 乙 d 乙一一r i d 乙堆一一n 韬堆h 一一阽审h 由一一唯由k 一一o kq n qk h r j k hg 一一0 9 g h 。0 9 h d 唔 一一n 。d 罩 q h n q h g 一一n gg 一一n g m 陈其光:古苗瑶语鼻冠闭塞音声母在现代方言中反映形式的类型,民族语文,1 9 8 4 年 第5 期,第1 2 页。 8 1 1 3 鼻冠音在苗语中的别义功能 存在鼻冠音声母的语言,鼻冠音声母与非鼻冠音声母对立主要起区别词汇意 义的作用。在彝缅语中,鼻冠音还能区别自动、使动的语法意义。在湘西苗语 和川黔滇苗语中,鼻冠音音节在韵腹、声调相同的情况下,与不同的鼻冠音声母 组合,构成具有不同指向、词汇意义的音节形式,但不同于彝语的是,苗语鼻冠 音音节只具有词汇意义而不具备语法意义的区别功能。举例如下: 表1 2湘西苗语与川黔滇苗语鼻冠音音节例词 湘西苗语j i f 黔滇苗语 td a 5 3百 t o “ 新 m p m p a ” 猪 n t n t o “吐 t a “ 掉 o u 4 4蹄 吡 q t a “睁( 睁眼) 吡 r l t o u 4 4 外面 q a “借 t l s u a l 3老鼠 n q n q a “ 剪巾 r t t e s u a l 3 竹笋 拓u j “酒 船o u 3 1球 噜谁 唯肇山“盐 阽怡 噜审o u ”嘴 k u “斗笠k o u 2 1 芽 d k r ) k h u “ 弯 口k r j k o u 2 麂子 t s a “看见也i 5 5 果子 n t s n t s a “洗 n t s n t s i ”补 1 2 鼻冠音是划分苗语方言的重要依据 1 2 1 苗语三大方言划分的标准 古苗语语音系统究竟是个什么模样我们不确知,但据实地调查,已可确信现 代苗语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还保存着一些古苗语语音特征。王辅世先生依据荫 语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的7 个次方言共9 个代表点的语音构拟的古 苗语的声类和韵类,是目前构拟得较为完整的古茁语语音系统。这里涉及到一个 问题,就是现代苗语方言的划分,过去划分现代苗语方言,主要依据古苗语鼻冠 。戴庆厦:彝缅语鼻冠声母的来源及发展,民族语文,1 9 9 2 年第l 期,第4 2 页。 o 彝缅语鼻冠音区别语法意义的这种用法,是与清音构成对立,大多是平气的,也有送气的 举例如下: 自动词使动词 n d 产悬挂ti“使悬挂 n d u 5 5燃烧t u 6 6使燃烧 m b 0 3 3滚p 0 3 1使滚 n d 0 3 3喝t 0 3 1使喝 n c l t i 晒脱落船h 产使脱落 闭塞音声类反映形式的类型,我们把现代苗语完全保存鼻冠闭塞音声母的叫做 川黔滇方言,即在阴、阳类调的音节中都有鼻冠闭塞音声母;把现代苗语部分保 留鼻冠闭塞音声母的叫做湘西方言,即阴类调的音节有鼻冠闭塞音声母,在阳类 调的音节丢失了闭塞音成分,只保留鼻音做声母;把大部分丢失鼻冠闭塞音声母 的叫做黔东方言。 1 2 2 三大方言的明确划分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知道古苗语有m p 、m p h 、m b 、n t s 、n t s h 、n d z 、n t 、 n d r i k 、r i k h 、q g 、n q 、n q h 、n g 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 闭塞成分包括塞音 和塞擦音) 声类。这些声类在现代各地苗语的读音不同,根据这些声类的读音, 我们可以把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个方言。 1 在湘西方言,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 包括不送气的和送气的) 的声类m d 、 m p h 、n t s 、n t s h 、n t 、n t h q k 、r k h 、n q 、n q h 等仍读作带鼻冠音的清闭塞 音,出现在阴类调( 亦称单数调) 的音节;带鼻冠音的浊闭塞音声类m b 、n d z 、 n d q 9 、n g 等的浊闭塞音部分b 、d z 、d 9 、g 丢失,读作浊鼻音m 、n 0 ,在阳上( 包括阳入) 、阳去调音节有浊送气成分,出现在阳类调( 亦称双数 调) 的音节。 2 在黔东方言,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类,鼻冠音m 、n q 、n 丢失, 读作清塞音( 包括送气的和不送气的) p 、p h 、t 、t h 船、堆h 、q 、q h 和清 擦音s 、s h 、岱、9 h ,出现在阴类调的音节;带鼻冠音的浊闭塞音声类的读音方 式略同湘西方言,即丢失浊闭塞音成分,读作浊鼻音( 只有古苗语的m b r 声类在 。声类:据辞海1 9 7 9 年版解释为:音韵学术语( 1 ) 即“声母”。等韵书里通称字母。清 钱大昕、陈澧等以字母之名袭取梵文,用在非拼音文字的汉字上很不适合,故陈澧作切 韵考改称声类;( 2 ) 指韵而言。如清孔广森诗声类、严可均说文声类,都是研究古 韵的书。韵书。魏李登著,已失传。 。王春德先生在苗语方言划分问题中认为,黔东方言完全丢失了鼻冠音,但在注解王 春德先生的文中提到的,黔东方言南部土语和北部土语的少数语言点还保存着古苗语声母 * m b r 演变后的复辅音声母n z ,以及南部土语部分语言点保存着复辅音,经过语言上作者 对母语人的核实,这两个音确实存在。因此在这里,我们倾向于认同王春德先生的提法, 认为黔东方言是“大部分”丢失鼻冠音。 。关于苗语的声类、韵类,参阅王辅世苗语的声类河韵类,载民族语文1 9 8 0 年第2 期。 。王辅世:苗语方言划分问题,民族语文,1 9 8 3 年第5 期,第1 2 页。 lo 个别地区读作z 或者r l z 。) ,出现在阳类调的音节,在阳上调音节有轻微的浊送气 成分,在阳去调有较重的浊送气成分。 根据王辅世先生苗语方言声韵母比较所列的湘西方言的词汇来看,古苗 语声母* m b r 在川黔滇方言有的语言点保存着鼻冠音和闭塞音,消失了浊连续音 r ,有的保存着鼻冠音、闭塞音和浊连续音,但浊连续音读作l 或乙或使闭塞音 腭化。在湘西方言西部土语保存了鼻冠音和浊连续音,但浊连续音读作乙消失 了闭塞音。在黔东方言区,* m b r 在各语言点的演变情况不一致,有的保存着占 苗语的鼻冠音和浊连续音,但双唇鼻冠音变为舌尖鼻音,浊连续音变为z ,消失 了闭塞音。下面举两组例词,来说明这两种演变情况。 (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振民乡振民村,贵州省丹寨县扬武乡的羊 排村、雷山县农场乡的岩寨村中属于* m b r 演变的: 振民羊排岩寨 鼻子 1 3 z e 2 2r l z e i 2 4 n z g 2 1 耳朵 n z e s 3r z c i 5 5 囱 扇子 寡( 妇) n z e 2 1 n z e 2 1 3 n z e i 2 2 n z g 2 2 n z e ;4 2 d z e l 2 4 n z g 5 5 n z g l l n z e p 2 n z 0 2 i ( 2 ) 贵州省凯里市挂丁镇的养蒿村、台江县排羊乡的岩寨、番省乡的展福村等 语言点消失了鼻冠音和闭塞音,只保留了浊连续音,但读作z : 养蒿岩寨展福 鼻子 z e :1 3z e l 3z e l 3 耳朵 囟 z 8 5 5 z 1 1 z e l 5 4 z g l , z g 5 3 z ( 1 1 。材料来自王春德:古苗语声母* m b r 在黔东方言的演变,文中所列这两种语音现象分别 为:读作z 的有贵州省丹寨县扬武乡羊排村、雷山县农场乡岩寨村等;读作n z 的有贵州 凯里市挂丁镇养蒿村、台江县排羊乡岩寨、番省乡展福村等地。 1 1 笋 扇子 辣 寡妇 呻吟 有少数语言点的古苗语声母* m b r 的演变不是那么有规律,而是有的保存了 鼻冠音,有的词则保存了浊连续音。例如贵州省台江县交密乡的皆洼村和汪江村 作“鼻子”讲的词读作r e 伸,作“鱼辣”讲的词却分别读作z e l l l 、z g 3 1 。 3 在川黔滇方言,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类的读音方式在大多数地区同湘 西方言,即仍读作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出现在阴类调的音节。 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说明这三个方言在语音上的一种重要区别: 在湘西方言,只有阴类调的音节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在黔东方言,几 乎不保留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在川黔滇方言,全部声调的音节都有带鼻冠音 的闭塞音声母。 1 3 苗语鼻冠音在现代方言中的表现形式及地域分布 上文提到,除黔东方言外,湘西和川黔滇都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现 代苗语方言中,有鼻冠音节的词汇均来源于古苗语带鼻冠音的清浊闭塞音( 送 气不送气) 音节。根据王辅世、毛宗武先生在苗瑶语古音构拟中设想的, 现代苗语方言清( 单数调) 浊( 双数调) 闭关塞音声母分别与勉语单数调和双数 调的浊塞音声母有规律地对应,它们分别来自苗瑶共同语带鼻冠音的清浊塞音 。 在现代方言中,它们的表现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 1 3 1 湘西方言 一、表现形式: 1 古苗语带鼻冠音的不送气清闭塞音声类在大部分地区的反映形式是带鼻 冠音的浊闭塞音( 我们标音时,鼻冠音后面的浊闭塞音仍标作清闭塞音,只是说 明鼻冠音后面的清闭塞音读作浊闭塞音) 。古苗语带鼻冠音的送气清闭塞音声类 。本节所列苗语分布状况来自王辅世、毛宗武苗瑶语古音构拟,中国社会科学山版社, 1 9 9 5 年5 月第1 版,第4 一l o 页。 。参阅吴安其:苗瑶语核心词的词源关系,民族语文,2 0 0 2 年第4 期,第t 页,引注。 1 2 矿 舻 妒 酽 州 吣 州 吨 吣 峙 z z z z 酣 3 ; , 3 f ; 1 7 3 1 】 耐 猢 砰 耐 在大部分地区的反映形式仍为带鼻冠音的送气清闭塞音。只是在个别地方如湖南 省泸溪县小章( 属东部土语) ,古苗语带鼻冠音的不送气清闭塞音声类的反映形 式为浊闭塞音。这些来源于古苗语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类的声母只出现在阴类 调的字。 2 古苗语带鼻冠音的浊闭塞音声类的反映形式是浊鼻音或由浊鼻音与浊连 续音构成的复辅音。这些来源于古苗语带鼻冠音的浊闭塞音声类的鼻音声母或含 有鼻音的复辅音声母只出现在阳类调的字。 二、分布状况: 有鼻冠音的音节在湘西东部、西部两个土语区均有体现。操东部土语的苗族 约计有八万人,分布在湖南省泸溪、古丈、龙山等县的部分地区。说西部土语的 苗族居住在湖南省花垣、凤凰、保靖、吉首、古丈、龙山、新晃侗族自治县、麻 阳等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铜仁等县,湖北省宣恩县,四川省秀山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她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约 计有八十二万人。 1 3 2 川黔滇方言 一、表现形式 在川黔滇方言,鼻冠音的读音比较统一,没有复杂的音变形式,带鼻冠音的 清闭塞音声类的读音方式在大多数地区同湘西方言,即仍读作带鼻冠音的清闭塞 音,出现在阴、阳两类声调的字。 二、分布状况: 川黔滇方言分川黔滇、滇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