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 笔记三.doc_第1页
新闻摄影 笔记三.doc_第2页
新闻摄影 笔记三.doc_第3页
新闻摄影 笔记三.doc_第4页
新闻摄影 笔记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视新闻摄影的美学追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挑战时空极限第一现场。所谓第一现场,包含了新闻的特性规律和电视传播形式的根本要求两方面的内涵。于是电视新闻的最高境界就是“关键时刻我在场”,摄影机见证新闻事实、记录新闻事实。(2)自然之美关键的段落与过程。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有声有色有形的世界,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着大量稍纵即逝的精彩片段。(3)画面的个性信息。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这是精神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的根本特征。从观众接受电视画面信息的角度而言,画面的信息量并不是由长的节目时间及全景镜头等来决定的,而是靠富有个性的画面来决定的。因此电视新闻摄影记者要披沙拣金、提炼富有个性的画面,达到较佳的传播效果。(4)表意会说话的摄影机。新闻既是一种事实形态、又存活于报道者的意识当中,自然也是一种意识形式。2.简述电视新闻摄影抓取关键段落和过程的方法。答:(1)追求记录电视新闻的立体信息形态。完整的段落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对于有典型性的段落的记录,包括铺垫、发展过程、高潮和余韵等几个关键的部分。二是它又包括现场的环境背景、人物活动、同期声、效果声等诸多因素,是一个信息的“场”。它是处于特定时空下的特定氛围,这种氛围是由此时此地此景此境的各个因素构成的。电视是可以容纳时空过程的载体,记录过程符合电视的本性。电视新闻摄影理应记录生活的原始形态,而且真实地记录生活的原生态也正是电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作为可以以生活自身形态反映生活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记录一段相对完整、典型的过程是电视新闻摄影必然的追求。电视新闻可以通过摄影镜头来直接向观众展示新闻的过程,观众“置身于”新闻现场,耳闻目睹整个过程,这样传播效果是最佳的。但是这个过程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最精华的,同时它又是形象、声音、环境、氛围一起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传递给观众,这是人类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转折。(2)展现偷拍的魅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摄影机直接面对被摄者时,任何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收敛自己,或因羞怯、紧张而产生不自然的情绪和举动;或有意去掩饰真实内心、夸张表现。难以达到纪录真实的目的。尤其是一些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摄影机面对面采访绝对拍摄不到真实的情节行为。电视隐形采访运用隐藏的摄影机进行偷拍,正是为了不破坏新闻事实的自然过程,摄影机伴随观众旁观新闻发生发展,气魅力就在于真实过程的自然展现。由于摄影机不介入,这个过程呈现出来的信息最自然、最真实的。同时它又是最丰富、最多元化,它包括人物语言符号和形体动作、情绪变化、情态氛围等非语言符号。这些信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内、特定的过程中相互支撑、密不可分,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展现出来。(3)完整过程的时间要素。完整的过程包括新闻发生之前的酝酿于铺垫的过程。当然,这种酝酿与铺垫并不是记者人为地介入或干涉新闻事件的发生,而是有预见性地提前开机,把观众带进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与观众一起等待新闻的出现,从记者开机到新闻发生的这一段时间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产生了一种悬念、一种期待感,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知情欲。3.摄影机如何发挥叙事功能?答:(1)大的环境与小的细节结合。新闻事件和人物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重视对大环境的展示往往能更好地说明新闻事实。细节是最富有个性、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段。好的细节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起着简洁而有力的叙事作用和画龙点睛的效果,往往能将事物的本质属性充分地展示出来,令人经久难忘。(2)“浓妆”与“淡抹”相宜。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获取形象素材时要根据报道要求和意图,该突出的要不惜笔墨重点表现,该忽略的就一笔带过,或采用借代的手法含蓄、间接地表现。(3)“显”与“隐”相辉映。“显”是指“在场”的、“状溢目前”的画面形象;“隐”是指“不在场”的、“情在词外”的、隐蔽的观点和情感。高明的摄影师要学会通过呈现“显”的画面形象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想象,去领悟“隐”在背后的观点倾向,培养观众把“在场”的东西和“不在场”的东西合二为一的能力。4.摄影机如何发挥论证功能?答:摄影机展现活生生的形象,直截了当地澄清事实真相、佐证论点,无疑有着其他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不仅要求论点本身具有真理性,而且要求论据的充分有力以及摄像机创造性的论证方式。(1)证实。所谓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记者自己的观点。摄影机通过宏观展现和微观揭示,有力地取证事实、印证观点。(2)证伪。所谓证伪,即用摄影机展示论据,推翻、否定对方的观点。证实和证伪只是方法上的不同,二者都服务于论点。用证伪的方法使论敌的观点不攻自破,让自己的论点得以更稳固,更有说服力,从而获得好的传播效果。5.简述摄影机的评论功能。答:如果说摄影机的论证是为记者提供合理有力的论据的话,那么摄影机的评论则是摄影机直接站出来说话,以画面自身所蕴含的思想代替记者的话语来表达观点、发表评论。摄影机的评论是电视评论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文字评论和广播评论的重要标志,是电视新闻报道与评论的较高境界。它摆脱了其他类型评论所易流露出的浓重的说教味和宣传味,更客观、更隐蔽、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摄影机的评论很巧妙地把记者的观点隐于画面之中,调动观众的思维,让观众自己做到自己的评判,与传播者在深层次上达到沟通与共鸣。这种传播方式更委婉、更讲究说服艺术,给予了观众较大的主动权,使观众更易于接受。摄影机的评论一般有两种针对性:一是对国际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的报道,巧妙利用摄影机作为评论角色,表明政治立场。二是通过镜头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含蓄的批评或批判,它与记者的口头评论相得益彰。6.简述技术的进步给电视摄影记者对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追求带来的影响。答:不断革新的技术手段给电视摄影记者对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追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摄影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拾音效果越来越好,适应低照射度光线条件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使得记者可以较少顾及技术的局限,而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现场构思与选择拍摄上面,随着摄影设备的改善和水下摄影、航空摄影、显微摄影及天文摄影等手段的运用,电视新闻摄影的报道领域将更广阔。同时,这也对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即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让摄影机带领观众遨游宏观领域、审视微观世界,带给他们全新的视听体验,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超越自身极限的梦想。7.电视新闻摄影的本体特性有哪些?答:(1)忠于生活的纪实性。电视新闻摄影首先要遵循新闻的规律。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报道,真实性是它的第一属性。(2)声画一体的真实性。电视新闻摄影通过视听双渠道声画一体的传播携带了语义信息、情感信息、气氛信息和审美信息,同时作用于视听器官,能使观众如置身于新闻现场,让观众现场见证、耳闻目睹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因而其接近和还原生活原始信息的能力最强,真实感最强、可信度最高。(3)现场取材的线性和不可重复性。电视新闻摄影的取材方式是“线”性取材,即遵循客观现实的自然流程,不间断地获取现场的画面形象和声音。 (4)虚拟体验性。电视屏幕是二维平面,但是屏幕呈现出来的影像具有三维的立体感。(5)画面的思想倾向性。电视新闻摄影画面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但是它同样能够承载抽象的、理性的思想内涵。画面不仅展现了“一种具有形象价值的具体现实”,而且是“一种具有含义的感知现实。” (6)画面内涵的丰富性。“尽管画面拥有形象上的准确性,可是在解释上却有着极大地灵活性和含混性。”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电视画面中镜头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现象只能是局部的,这种局部性导致了它的不确定性和多释性。二是画面有着很大的包容力,因为它承载着现实生活的原始信息,而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阵”,蕴含着许多显现的合深层的信息、既存的和偶发的信息。(7)画面的艺术性和创造性。8.电视新闻摄影追求的“第一现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和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构成了新闻的“第一时空”,而此时此地的新闻现场,被称为“第一现场”。所谓第一现场,包括了新闻的特性规律和电视传播形式的根本要求两方面的内涵,电视是靠形象来说话的,没有具体可感的画面,电视将失去生命力。而新闻的规律则要求最快速度、第一时间。于是电视新闻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关键时刻我在场”,摄影机见证新闻事实、记录新闻事实。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第一现场的信息损耗最小,是最真实、最丰富、最鲜活的,观众的转译也就最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感知和理解,因此它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1)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一个内涵式从时间上尽量接近新闻现场、接近信息源。时间越靠近新闻事件的发生,信息的质就越高、信息的量就越大。有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记者发现新闻并作出采访行动离新闻事件的发生总会有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新闻信息的含量就越高、价值就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记者在时间上的竞争就是对第一现场、对第一时空的争夺。来自第一现场的信息的感染力个震撼力是最强的,其传播效果也是最好的。(2)第一空间。对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记者不能亲临新闻现场的情况,想方设法从空间方位上尽可能地靠近第一现场,获取尽可能有效地形象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记者亲临新闻现场体现了“我在场”,那么记者向第一现场的靠近就体现了“我尽可能在场的”的追求。9.摄像机表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摄像机的叙事。(2)摄像机的论证。(3)摄像机的抒情。(4)摄像机的评论。10.摄像机拍摄如何能在叙事的基础上达到抒情的效果?答:(1)注重细节。生活本身是鲜活的,客观世界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因素。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能够及时捕捉情节和细节,展示事实本身的意蕴。细节具有揭示事实本身的力量和丰富的寓意性、象征性,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2)充分利用造型元素。摄像机有着天生的造型能力,可以把光线、形状、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组合成视觉形象来表达创造者的思想感情,电视新闻摄影虽然不以造型为主要目的,但是依然可以适应采用这些艺术语言的造型因素来帮助抒发内心情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3)恰当运用抒情元素。自然界的风、雨、云彩、水的倒影、雾灯自然现象都有很丰富的情感意蕴,有很强的抒情力量。(4)巧妙运用象征元素。人的情感往往投射于自然界之物上,这两者有着相似性,所谓“异质同构”。(5)控制好摄像机的节奏。不同的节奏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内涵。11.简述信息类电视新闻的含义及特点。答:信息类电视新闻是“快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是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体”。信息类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迅速和简单,在信息铺天盖地的今天,信息类电视新闻应该是诸多电视新闻体裁中最接近事件发生时间的一类了。同时它也常常成为其他方式的报道的重要线索来源之一。由于,信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成为播出次数第一、信息总量第一而篇幅又最短的新闻节目。一条信息的时间通常就在一分钟左右,单条的信息内容或许不多,但多条信息的综合体却是电视新闻各类体裁中时效性最强、报道面最广、耗时最短而信息量最大的节目样式,可以用几个常用的词语来形容它:“短、平、快、精”。短:信息类新闻通常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平:信息类新闻主要是提供给观众一个信息、一个事件的状态,告诉观众是“这一个”,它基本上不传达观点性的东西。快:这是它与其他体裁电视新闻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由于容量相对小,所以制作起来在时间上可以占很大的优势。精:短小并不代表不精致,单条的信息类新闻固然时间不长 ,但是它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却十分到位,五个“W”要素通常在短暂的时间中交代得一清二楚。12.简述连续性报道及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的含义及特点。答:电视新闻的连续性报道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它是电视新闻对重要事态作深入或者追踪报道的一种方式。而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报道的一种方式。连续报道的基本特点在于讲究时效性和连续性,报道的层次性,报道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之所以称为连续报道,因为它在报道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连续的,都是遵循时间线进行的。而报道的广博性指的是连续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每天及时地对事态变化的报道上,同时还要融入与事件相关的各方面的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连续报道不能就事论事,它需要从局部的视角来看待事件,同时又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给人以信息的同时给人以启迪。同时,它所关注的往往是从事件开始直到事件的终结,此间所有的相关问题都可以成为报道的内容。连续报道的不可预知性特点是其魅力来源之一,在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将随事态的变化不断发现新的新闻点,直到事件大体告一段落,有了个结论,连续报道才算是结束了。连续报道每天花一定篇幅对事件进行报道,而且选题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重大性,其累计效应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影响力通常是很大的。与连续报道对重大事件及时、连续的追踪式报道相比,系列报道则更多倾向于同主题的新闻题材的组合,是一个多条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和趋势的报道体系。系列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而且通常是主旋律题材的报道方式。如果说连续报道注重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线性的话,系列报道则更注重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而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系列报道中的个体即单条新闻都是独立的,它不像连续报道中的个体只是整个报道链条中的一环,断了一环便在整体上受损,单条的系列报道内容完整,它与其他单条报道的共通点在于反映同一主题,虽然连续报道是以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为主题而系列报道是以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为题材,但就总体上而言,二者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报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13.简述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的含义及特点。答: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利用电视独有的视听语言系统,全面深入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探索和揭示问题实质,追踪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深”和“长”。“深”首先指的是新闻传达的思想深,站在相当的高度看问题;其次是对新闻事件的挖掘深,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地透视问题的本质。这是深度报道区别与其他体裁的显著特征。“长”首先指的是它的节目时间上的意义,即由于深度报道囊括的内容很多,因此在时间上它比其他体裁要长。而从拍摄的内容方面来看,它的时间跨度也很长。从过去的背景交代到现状及现状中流露出的未来趋势,是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段。此外,表现手段多元化,新闻事件故事化、情节化也是深度报道区别于其他方式的特点。多元化的表现手段如采用字幕、图表、动画等方式,由于深度报道的复杂性,在其中用得相对多。报道故事化则是深度报道十分讲究的一个特点。由于报道往往涉及一个庞大的体系,深度报道对于过去背景、现实状况的梳理往往注重故事性的开掘,以使线索庞而不杂,脉络清晰。这对于理清事实、吸引观众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14.简述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含义和特点。答:电视新闻评论是“直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反映电视台或记者,主持人的观点、主张,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电视新闻评论超越了信息类、专题类新闻只停留在事实层面报道的局限,它在阐明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见解和主张,“藉以影响和引导舆论”。它从“叙事”的层面上升到了“议事”。而电视作为一种对社会影响巨大的媒体,它的言论立场方向对于舆论的引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评论节目时整个电视宣传中起旗帜和灵魂作用的一类。它与其他相比最大的特点如下:(1)述评结合。一方面是讲故事,另外一个鲜明的地方便是它的评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人们一个故事,还要告诉人们媒体或主持人的观点,并以此启迪观众,产生影响。(2)观点鲜明。评论是新闻节目中一面鲜明的旗帜,它的鲜明首先就在于它的观点鲜明,它不能含糊其辞,必须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是赞成还是反对。(3)论证充分。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评论类节目评述一个新闻事件往往需要进行全面的采访,包括当事人、群众、专家学者等,这样才能保持观点的客观和论证的充分。(4)导向性强。中国是一个正在强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而舆论环境是保证国泰民安的重要一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的评论节目在导向性这点上体现得最为鲜明。15.试述将电视新闻体裁划分为信息类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合理性。答:电视新闻的体裁是指一个新闻事件以何种合适的报道形式来承载和表现,这一报道形式决定其新闻内容的多寡、主次、深浅及表现风格等。不同体裁的电视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任何体裁的电视新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摄影的内容和形式休戚相关。各种体裁之间主要以表现手法、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相互区别。倘若从记叙和论说的角度以及表现手法、结构和语言这几个方面考虑,电视新闻体裁划分为信息类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4种体裁似乎更为合适。(1)在这种分类中,我们将传统体裁分类中的专题类新闻去掉。尽管专题类新闻一直是我国电视新闻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而其下又可以分为专题新闻、专题新闻等多项复杂类别。但以实际情况来看,它的表现方式上的特色并不鲜明,更多的是因为题材的“专”而成就的一种新闻类型。它的表现形式其实走不出连续(系列)报道和深度报道这几种表现形式的大圈,将专题类型为一种体裁容易导致各个体裁之间表现形式混淆,难以从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找到信息等体裁的区别点。(2)这4种体裁既能从记叙和论说的角度有所区分,更能从表现手法、结构和镜头语言这些方面清晰分别开来。而且关键在于,无论何种新闻事件,它们都可以相应地采用以上4种体裁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报道。这种划分清楚考虑到了它们在结构特点、容量和镜头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考虑到镜头语言,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们各自在摄影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因而也就更容易从摄影角度思考各类体裁的拍摄。这4种新闻体裁在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历史上的演变轨迹是清楚的,这是电视新闻由浅入深,由以“短、平、快”为核心特点的报道逐步转入成熟的“深刻、丰富、厚重”的报道,从对新闻事件的简单叙述上升到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理性论说的高度的过程。16.电视新闻题材主要有哪几种?答:电视新闻体裁主要有:消息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17.消息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有哪些?答:特点:(1)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作为消息类电视新闻播出的新闻往往是各种电视新闻体裁中时效性最强的,其拍摄时间有限不可能重拍。(2)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新闻事件通常相对一致,其主题定位也是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因而其拍摄的地点和环境也常常单一不大可能出现到处奔波拍摄的情形。(3)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当今部分的消息类新闻中,往往是记者先期联络好了采访事宜或者已经收到采访邀请等,从而有时间进行新闻踩点和拍摄设想,到时候便可一蹴而就。而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则完全靠临场发挥。要求:(1)快。具体而言,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快速抵达新闻现场: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消息类新闻尤其如此。准时是一个记者的素质高低和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第二、快速融入新闻事件:如果只是风风火火准时到达新闻现场也是不够的,在驱车奔驰的过程中摄影师就应该对拍摄有些大致的想法。(2)大。镜头的信息量最大化。消息类新闻时间短,而它的信息又必须争取最大程度的丰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量的最大化并不等于景别的最大或者镜头运动的最复杂。细节画面最能震撼心灵,而固定画面能让观众冷静,仔细看清楚画面中所呈现的内容。从而组成一条新闻的所有镜头来看,丢弃重复,意义相同的镜头是从整体意义上将信息量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3)全。消息类新闻的时间通常不长,它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件交代清楚,因此需要强调的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5 个W组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消息。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简洁的方式把事件说明白。(4)短。不要浪费镜头时间。消息类新闻的镜头可以短就不宜长,只要保证短时间中镜头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即可。(5)把握变与不变。消息类新闻简洁明快,不需要复杂的拍摄方式和表现手段。另外,为了再节目中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景别必须有适当的变化。18.拍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点和要求有哪些?答:连续报道是用摄像机跟出来的一个故事。这里说的跟,并不是摄像机在运动方式中的跟镜头,而是就连续报道的特点来说的。因为连续报道得内容总是时刻在变化,需要我们的摄像机不断地跟随事件发展而进行拍摄报道。从连续报道的特点出发,连续报道的摄影需要做到:(1)它特别需要讲究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2)它需要摄像机捕捉关键画面,精确实现事件的连续性。(3)将就画面的对比性和相关性。(4)摄影师的预见性。系列报道的特点:(1)系列报道讲究镜头语言的统一风格。系列报道通常是把一组反映相同或近似性质但又彼此独立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来形成整体报道,它有共同的主题。这样,他的摄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摄影风格。(2)突出各自的特点。寻求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典型画面。(3)它需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的艺术性和造型美感。系列报道在时效性方面远远弱于其他体裁对这方面的要求。而且由于其通常是非事件性的、主旋律的作品,有充足的时间也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策划构思,所以它在拍摄时往往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采访地点和环境,采访人物往往都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因此,他便有条件有条不紊的进行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应该特别注意画面美感的创造。19.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摄影的特点及要求有哪些?答:(1)强烈的细节意识。细节是最能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捕捉事件发展、体现细微情境的。(2)充分发挥两极镜头的探索性由于深度报道通常涉及比较有争议或曝光丑恶的问题,(3)最大程度的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深度报道涉及内容广泛深刻,它常常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而长长的一个故事当中,画面主角就是故事主角,画面形象必须时刻与故事相关。(4)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对象,也包括采访者本身。这一点是由深度报道得一些特点决定的,它的选题通常比较敏感和具有争议性,需要进行全面、细致、深刻的剖析和理性思辨。这样在采访过程中难免涉及一些不合适以清晰原貌出现的人,或者有一些受访者不愿意一真是面貌接受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记者和采访记者应该全面考虑,采取遮掩,拍摄背影等各种方法,尊重和保护被采访对象。在当前新闻采访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国民法律意识有待加强的情况下,在一些深度报道中的批评报道中,拍摄记者要注意在镜头中不暴露采访记者,以免个记者增加可能的麻烦。20.电视新闻评论摄影的特点及要求有哪些?答:(1)镜头叙事全面、客观、真实。电视新闻评论是要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电视新闻是以真实性为最本质特点的节目样式,然而在摄像师那里,拍摄下来的东西其实已经是经过拍摄师眼睛和心选择出来的,并非有形必录。(2)适度发挥摄像机的情感表达力量。摄像机可以抒情,可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3)镜头内容的深刻和简练。评论节目中,必须抓取细节,抓取关键镜头,才能集深刻和简练于一体,为评论提供清晰地事实根据。21.简述电视访谈的景别运用。答:(1)电视访谈的景别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画面为辅,远景和全景较少。(2)在电视访谈的拍摄中,为了便于后期制作时的剪辑,应该随着话题的转换或者时间的推移相应的变换画面景别,使中景,近景,特写,全景都有一定的比例。(3)如果在现场采访当中记者不出镜头,一般不能采用全景或者更大的景别拍摄,由于被采访者会很自然的和镜头外的记者交流,所以在画面上就会出现被采访对象一直和镜头外交流,视线方向也是一直对着镜头外某处,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在电视访谈中,只有在交代交谈者的相互关系及空间环境时才会采用全景或者更大的景别。(4)在电视节目中拍摄访谈,在拍摄反打镜头时,拍摄记者所用的镜头焦距,画面景别要和拍摄被采访者时所用的镜头焦距,画面景别一致。22.简述电视访谈的拍摄角度的选择。答:(1)以斜侧面角度为主,基本上属于3/4人面像,这个角度既可以表现人物的面部主要特征、主要神态,又可以显得灵活多变,还可以利用斜侧面角度的造型特点矫正人物面部缺陷、突出或弱化人物的某些部分。(2)还要注意人物的视线方向,一般情况下被访谈者应是与记者交流,视线应向着记者所在方向,一般不要求人物正视镜头,也要注意防止人物左顾右盼,视线游移。(3)人物谈话有时也可以采用正面角度拍摄,这时候大都是谈话者对观众讲话,其所讲的内容是针对广大观众而不是针对某位记者而言。乳领导节目致辞,郑重声明,告广大人民书等。23.拍摄演播室谈话节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演播室谈话节目一般都在两人或两人以上,其中一人为主持人。演播室谈话节目又可以分为有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和无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有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在拍摄时随机性更强,无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拍摄起来则相对比较简单。 (2)在演播室谈话节目的拍摄当中,除了机位设置要合理之外,还要注意呗拍摄对象的视线处理,大家要保持一种自然地交流感,保持一种正常的实现关系,一般不能要求观众或者嘉宾随着镜头的切换转移视线看摄像机镜头。(3)演播室的谈话节目,要注意通过置景和机位运动来丰富画面变化,因为在演播室谈话节目中,一切都处在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控制之中,人们又可能主动控制所有节目构成元素带来理想的画面效果。永远都要相信有可能做得更好。24.如何根据谈话内容拍摄画面?答:电视访谈节目相对来说场景固定,对象动作幅度小,画面变化较少,但是摄像师绝不应该一个景别拍摄到底,而是应该注意倾听,分析谈话者的谈话内容,根据谈话内容在必要时进行镜头拍摄,该推得推,该摇的摇,电视访谈的拍摄仍然存在着镜头画面语言的运用问题。在电视访谈的拍摄当中,镜头变化可能不大,但是表现主题上却能产生很大的差别。25.在拍摄中,如何更好的保护特殊采访对象?答:在种情况下,电视访谈拍摄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比如拍摄那些不宜于展现在电视镜头上的被采访对象,在画面上都要进行处理。比如,在后期制作时做马赛克,遮盖其清楚的面容,然而,为了切实保护这些人的肖像,避免后期制作不佳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应该在前期拍摄时就完成对他们的保护,以求最大限度的为他们保守秘密和保护他们的肖像,比如从这些被采访对象的背后拍摄或者从正面拍摄时,只拍摄他们的面部以下部分,或者在用光时,讲被采访者的面部处理在阴影之中。26.在拍摄出境记者的固定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光线。在白天的室外场景,大部分情况下太阳光是唯一的光源,所以尽量避免大反差的逆光,侧光,斜测光,顶光,否则容易出现浓重,生硬的阴影,如果有反光板或者照明灯具都可以辅助调整光比,控制反差,则可以较少受到光线的限制。(2)背景。同一个采访现场,即使相同背景,每一个摄影师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3)记者位置。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有助于最终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4)角度。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对出境记者的拍摄一般采用平角度,而且这种平角度是跟出境记者的眼睛相平,出镜记者在看向镜头时要注意微收下额,这样可以使眼睛充分展开,显得有神,而且使整个报道状态显得谦虚,积极。(5)景深。对画面景深的控制也是必须考虑的,如果强调出境现场,则要注意形成较大的景深,使得背景景物成像清晰,如果属于总结性、概括性串场,则可以采用长焦距,大光圈,形成小景深,使得背景景物虚化。27.简述采用广播级摄像机利用长焦距镜头偷拍的优缺点。答:(1)这种偷拍方式充分发挥长焦距镜头的特点,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在被拍摄对象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在采用这种拍摄方式时,除非有超强指向性话筒,一般难以录像被摄对象的声音,而只能拍摄其画面。采用这种拍摄方式,一般要事先进行实地勘察,选择好有利的拍摄位置,并且事先对被拍摄对象的活动范围有充分的估计。(2)采用长焦距镜头偷拍,除了难以录下被拍摄对象的声音外,还容易造成被拍摄对象被遮挡的现象,有时由于镜头焦距的限制,难以拍摄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此外,用长焦距镜头偷拍,往往拍摄点比较固定,难以灵活的随着被拍摄对象的变化进行变化。28.如何运用广播级摄像机结合无线话筒偷拍?答:在实际拍摄当中,人们一般讲无线话筒与长焦距镜头结合运用,由于摄像机上装有声音接收装置,所以摄像师可以再较远的地方,在不引起被拍摄者注意的情况下用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而采访记者可以身带无线话筒进入被拍摄区域与被拍摄对象进行交流,这样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活动就可以被记录下来。在偷拍中使用的无线话筒一般都有一定的伪装附件,可以讲话筒头隐藏起来。29.简述眼镜式偷拍机的优缺点。答:(1)在日常生活当中,戴眼镜的人是很多的,将眼睛和偷拍机结合起来更不容易引人注意。眼睛式偷拍机是更为先进的偷拍设备,眼睛的两个镜片就是镜头,眼睛腿儿的前方有一个小孔,就是话筒收留声音的入口,眼睛的两条腿儿各连接一条线,一条是视频线,一条是音频线,两条连线的另一端连接着小摄像机。这种拍摄方法拍摄的画面更加符合人们的正常视点,更容易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被发现,即使被拍摄对象将眼睛戴在自己的眼睛上也不会有任何异样的感觉。(2)但是,由于眼睛式偷拍机不能摆脱链接在眼睛腿后的两条连线,并且必须随身携带一台小摄像机录制信号,所以在冬天人们穿上厚衣服时还比较容易伪装,遮盖,但是在气候较暖和人们穿着比较单薄时,就不容易隐藏,也难以用其进行拍摄。30.简述利用各种偷拍机偷拍的共同特点。答:(1)在技术上,各种偷拍机都采用广角镜头偷拍,因为广角镜头视角大,视野宽,不用非常精确是控制画面范围,还能增强画面的稳定性,而且深景范围大,不用进行非常精确的调焦,就能保证被拍摄物体的清晰。(2)各种偷拍机都是采用自动光圈,自动增益拍摄,光线较亮,摄像机可以自动收缩光圈进行调节。(3)各种偷拍机都是采用随机话筒和自动电平控制录音声音,随机话筒属于非强指向性话筒,在保证主要对象声音的同时,也会录下主要对象周围的声音场,因此要避免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拍摄录音。(4)各种偷拍机对于白平衡的调整都是自动的,所以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在色光过于混杂、光源色温相差过大的环境中拍摄,否则会出现过于离奇的色彩,也会影响到人们对所拍摄画面的真实性接受。31.简述双机(或多机)的好处和主要方式。答:(1)双机(或多机)拍摄新闻场面、新闻事件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增大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同时可以丰富视点和画面的变化,可以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场面和细节相结合,对被摄影对象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报道。(2)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拍摄过程中,另一种是异地同时的双机(或多机)拍摄。同一场景的双机(或多机)拍摄方式是常规意义上的双机(或多机)拍摄方式,即在同一地点、对同意拍摄对象惊喜双机(或多机)拍摄。这种拍摄方式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拍摄,可以捕捉同一主题的相关画面,可以把被摄像对象 表现得更完整、更细致。异地同时拍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多点单机组合拍摄,即针对同一主题,在不同地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在同一时间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式,可以形成平行蒙太奇的效果,形成强烈的类比效果,往往对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形成和戏剧效果有很好的作用。32.简述高清技术对电视新闻摄制人员提出的新的素质、能力要求。答:高清摄像机在电视新闻领域的使用,对摄影师提出看更改的要求,他必须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摄像机菜单调整操作,其对于摄像机的认识,岁不必达到真正的工程师的水平,也至少有一个“准工程师”的能力,对于摄像机的菜单更应该是“了如指掌”。除了对摄像机菜单的调控之外,高清断电视新闻摄影师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用光”能力,他必须清楚地知道拍摄现场的光线在哪些方面不能充分发挥高清摄像机的优势们甚至其最终画面效果会劣于用标清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高清电视新闻摄影师虽不必是一名艺术家,但至少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33.实属在电视访谈中,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录音需要注意的问题。答: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现场录音,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了解麦克风的种类。A、非指向性的麦克风。通常使用在声音来源比较分散的现场,比较适合在户外使用B、指向性的麦克风。这种麦克风可以尽量避免录制到不需要的环境杂音。它的敏感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在室外常常需要加防风罩,这样可以提到录音的质量。(2)掌握录音技巧 A、事先了解所使用的麦克风的指向性特征。B音量控制。C对杂音的处理。D录音环境额影响。34.试述如何较好拍摄出镜记者的运动镜头。答: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光线和焦距。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记者走位必须配合文稿的长短,否则可能还没有走到预定位置串词就结束了。(2)走位的路线一定要确定,不能每次都不一样,这样设想才能掌握正确的构图。(3)记者走位时脸上的光线是否有变化,亮度是否能够达到拍摄要求。(4)采用运动画面拍摄出镜记者,会涉及镜头或者是画面主体的运动变化,因此在其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及时准确地调整构图和焦点,这是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与记者的现场解说在时间上的配合。 对于原地不动的出镜记者进行推诿拍摄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1)推镜头的使用一般是为了让观众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所要呈现的画面重点。(2)拉镜头主要是为了展示主体所处的环境,经常用于节目的结尾处,往往是在介绍完主体的情况后,拉出全景,由记者进行总结式解说。(3)所要展现的新闻场景范围实在太大,就采用摇镜头。可以从出镜记者摇到环境,也可以从环境摇到出镜记者,这样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35.试述在电视新闻摄影中,运用偷拍应注意的问题。答:虽然偷拍在电视新闻摄影当中运用很多,偷拍为观众提供了许多正面公开拍摄难以拍到的画面,但是对于偷拍还是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偷拍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拍摄方式,而不 应该滥用。偷拍也对摄影师提出了一些不同于正常公开拍摄的要求:(1)偷拍对记者和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摄影师具有一定得胆魄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摄影师的社会阅历也有较高的要求。偷拍还要求摄影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保密法规,对法律法规的了解还包括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偷拍应该是不得与而采用的拍摄方法,所以在偷拍之前或者偷拍之后,应该对被拍摄对象进行公开的采访拍摄,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片面报道的可能卖给被偷拍的对象一个解释说明自己行为的机会,而且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与偷拍结果完全不同的素材,有利于在后期编辑时进行对比运用,更加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3)从操作角度来讲,偷拍由于具有不公开性,拍摄的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好磁带和电池,并且做好充分的伪装。36.试述现场直播中机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答:(1)在现场直播中,对于同一场景中的摄影机机位的设置需要遵循“三角形机位“的设置重复原理,各摄像机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事件现场,各负其责,互有分 工,又互相辅助,保留一定的灵活调动的空间。如果事件发生的空间区域较大,那么就要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将其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进行机位设置。(2)在进行机位设置时,首先要考虑机位的必要性,不是说摄像机机位越多越好,过多的机位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会增加导播切换的难度;其次是考虑技术上实现的可行性。争取在有限的设备、资金、时间等条件进行最合理的资源配置,获得最佳的现场直播效果。(3)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持摄影师和现场导播之间的内部通讯联络畅通。(4)现场直播的摄像机机位可以分为固定机位和游动机位两种。固定机位主要负责时间的特定部分的展示,拍摄持续时间较长的事件过程,表现事件发生发展的重点部分,通过各个固定机位的信号基本可以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基本表现。游动机位的摄像机一般由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摄影师控制,其主要任务是深入时间的内部,捕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机出现的经常瞬间。游动机位和固定机位是“点”和“面”的关系,游动机位的拍摄相对更加灵活,所拍摄的镜头内容往往是现场直播中的“点睛之笔”。37.试述DV的现状和未来。答:(1)就目前中国的DV作品来看,绝大多数是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DV纪录片,其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浮躁、浅薄、随意、粗糙的气息,在各级电视台盲目追求简述投入和追求高额利润回报的利益驱动下,在畸形“唯收视率”价值评价体系中,专业媒体的DV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沾染上原只属于业余DV作品的一些诟病。(2)DV所体现出的自由、自主、宽泛、多元、流动,打破了过去比较窄的传媒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该说是革命性的进步。(3)在以电视为代表的专业传媒领域,DV将逐渐在以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为代表的“易碎”电视节目设置中占据主流地位,这些节目的拍摄注意追求“新”、“快”,而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重播价值。另外DV摄像机和数字高清摄像机将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设备的“两极”。(4)DV之于民间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记录大众最真实的生活,提高大众对俞影视拍摄的兴趣和了解,表达人们的个性和思想,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发现影视人才、挖掘生活深度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不应把它的发展和主流意识联系起来。保持DV作为个性化传播工具的最大自由度,才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38.试述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答:(1)焦点控制。高清摄像机的焦点难以控制或不易对准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清摄像机的使用者,经过分析发现,这是高清摄像机自身特性造成的。在实际使用中,关于高清摄像机如何聚焦,目前有多种方法。 A设备辅助调焦发。B借助监视器调焦发。 C常规调焦发。对于高清电视新闻节目摄制来讲,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是常规调焦法,就是先对准拍摄物,推近画面同时开大光孔,然后拉开画面重新构图,恢复正常曝光光孔。(2)曝光控制。曝光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成像质量。与曝光控制紧密相关的是用光问题,要想拍出高质量的画面,调整拍摄现场的光线来平衡光比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时,如果拍摄场景的照度不足或光比过大,都难以获得良好的画面效果,需要调整摄像机菜单或者调整现场光线以求有效地控制画面的层次和反差。(3)画面构图。高清16:9的构图更贴近电影的画面构图,加上高清画面清晰度的提高,高清画面更适宜气势宏大的场景。我们可以将实际拍摄中的高清画面划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景观、风景类,二是人物类。(4)运动拍摄。 由于高清摄像机自身的缘故,用其进行高速运动拍摄,画面往往会出现“拖尾”、“虚焦”、“闪烁”等症状,因此在运动画面的拍摄上要尽量控制好画面的运动节奏。39.试述高清技术对电视新闻摄制方式、观念的影响。答:(1)标清时期,我们拍摄电视新闻很少有人使用监视器,而在数字高清时期,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会首选使用高清彩色监视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好地把握画面的焦点和色彩,也才有可能对高清摄像机的菜单进行有效的调整。(2)标清时期我们很少需要调整菜单,但是使用高清设备,可能就要学会菜单调整,否则别人拍出来的画面就比你拍的“好看”。(3)过去画面照度不足可以将就着拍摄的场景,到了使用高清设备时,可能必须要加上适当的灯光来补足照明,否则画面不仅灰暗没有层次,暗部也会缺少细节。(4)以往对于化妆、服饰、构图、焦点以及推拉摇移等可以随便一点的事情,在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时,可能都要格外小心,因为你的一点点“不经意”,可能会使拍摄前功尽弃,或者让你原本美好的期盼留下深深的遗憾。(5)过去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一个画面,在利用高清设备的拍摄时,你可能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还需要经过一番经营。这就是高清和标清在操作层面上的最大区别。表面上看,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其实更是观念问题,因为电视拍摄都是团队作业,团队间的工作氛围直接影响到创作结果。在高清电视节目的拍摄上,要改变以往“随随便便”拍电视的不严谨的习惯,同时也要给拍摄工作尽可能地留有时间、空间,让摄影师可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也要给摄影师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氛围。40. 电视访谈中拍摄过肩镜头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前景中的人物一般不需要保留得十分完整。为了保证主体人物的突出程度,前景中的人物一般只保留1/3左右。在过肩镜头当中,画面最主要的表现对象是正对镜头的被拍摄者,前景中对谈者的头肩只是用于交代访谈双方的关系,不需要保留的非常完整。(2)拍摄过肩镜头所用的镜头焦距一般不可过短,应采用标准镜头焦距段或长焦镜头焦距段拍摄,主要是为了防止产生前景人物和主体人物较大的变形和大小差异,造成视觉上的不适。(3)过肩镜头的拍摄一般应注意从个子较矮或位置较低的人背后拍摄,应回避从个子较高或位置较高的人物背后拍摄,因为如果从个子或位置较高的人物背后拍摄,就会造成前景显得过分高大而主体人物成像过于渺小,不利于主体突出,有碍于人们对主题的关注。41.电视访谈拍摄中,背景环境处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在电视访谈的拍摄中,对于背景环境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背景环境简化。 这是大多数电视访谈拍摄时所采用的背景处理方法。(2)背景环境保留。 如果访谈环境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可以增强气氛、交代人物身份、有利于主题表现时,我们往往有意识地保留背景环境。(3)背景布。在拍摄历时话题、文化类话题、抽象话题、理性话题的访谈时,由于被采访者背景环境不宜过实,背景环境应该更多地契合主题气氛。(4)背景的摆设。拍摄电视访谈,常常需要记者提前达到拍摄地点,并对拍摄环境中的相关物品进行一定的人为摆设,对拍摄现场的光线进行调整和布置,其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使访谈背景景物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5)背景中线条的处理。背景线条主要是指在主体后方的有线条的物体,例如窗台、书架、梁柱、有明显颜色分别的墙壁等,如果这些物体没有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角度上,不但没有装饰背景的作用,反而还会造成影响视觉的效果。哪种对受访者的头部、身体形成横向、纵向分割的线条都应特别留意,尽量避免。42.常用电视新闻偷拍方法有哪些?答:(1)广播级摄像机利用广角镜头偷拍。(2)广播级摄像机利用长焦距镜头偷拍。(3)广播级摄像机结合无线话筒偷拍。(4)手包式偷拍机偷拍。(5)眼镜式偷拍机偷拍。(6)钢笔式偷拍机偷拍。(7)手机式偷拍机偷拍。(8)道具伪装偷拍。43.双机(或多机)拍摄需要主意哪些问题?答:(1)主机与副机分工。一般来说主机负责主干段落的拍摄,负责记录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负责主要被摄对象的声音录制任务;副机则负责细节的捕捉和相关反应镜头、细节画面的拍摄,副机拍摄的“量”不一定大,但是“质”一定要优,要力求“有的放矢”,谋求精彩。(2)双机(或多机)拍摄画面的技术要求。 双机(或多机)拍摄时,一定要保证每台摄像机所摄的画面在技术指标上一致,主要是色彩、亮度、声音质量等。 A对于双机(或多机)拍摄的白平衡调整,要保证各台摄像机在调整白平衡时所依据的白色基准物统一,并且各台摄像机的调白设定基准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拍摄出的画面色彩一致,不会出现画面之间色彩差异明显的情况。 B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外景双机(或多机)拍摄,要保证对同一场景拍摄的画面亮度一致,避免出现节目画面影调的亮暗差异。 C双机(或多机)拍摄时,如果各台摄像机拍摄的是不同的对象,最好将各台摄像机的录音任务分工,但是要将各摄像机的声音录制电平调整统一,保证音质、音量的一致;如果各台摄像机拍摄的是同一对象,就可以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