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个案记录.doc_第1页
大班个案记录.doc_第2页
大班个案记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高新区金通幼儿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幼儿姓名杨可欣班级中(1)班出生年月 1991.8.4记录时间20156.15地点中(1)班记录人 朱尹蕾观察内容有一次,幼儿园点心吃了小圆子,可能是因为吃了不消化,杨可欣吃完以后肚子就不舒服了,放学后吐了。又有一次,学校又吃了小圆子,杨可欣小朋友吃了以后又肚子疼了,我们就让她别吃了。从那以后,杨可欣小朋友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会说肚子疼,然后我们就会让她别吃了。今天的点心吃的是绿豆粥,我看到杨可欣吃了一点点之后,就不吃了,开始摆弄勺子,和旁边的小朋友说笑,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吃完了,再看看自己的碗里,然后跑过来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我不能吃了,我肚子疼。”如果没有观察到她先前的行为,我又要信以为真,我开玩笑地对她说:“杨可欣,你是不想吃了才说肚子疼的吧?”我说完,杨可欣就不好意思的笑了。分析及措施分析:杨可欣的这种“装病”的行为必然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需求,也就是内在的驱动力,一个后天的行为一定反映了某个内在的需求。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杨可欣的行为,就是想通过装病来达到不吃小圆子的目的。2.偶然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该行为让需求得到了以外的实现。案例中表现在杨可欣第二次吃小圆子肚子疼后,老师同意她不吃。3.多次的成功经验,使行为得到了巩固。在多次尝试装病以达到不吃饭或者点心的目的之后,杨可欣的这个“装病”的行为就被定格下来,成为以后不吃东西的手段。从案例中可见,杨可欣在多次“装病”后,知道了只要说肚子疼,我们就会同意她不把点心或者饭菜吃完。措施:要改善杨可欣的行为,就要让她“装病”的行为发挥不了作用。1. 降低对孩子身体的焦虑,减少对孩子生病时的过渡满足。不要孩子一说肚子疼,就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与不安,让孩子停止进食。2. 善于观察,查清孩子是否真的身体不舒服,总结“真病”与“装病”的区别。3. 注意倾听与观察孩子的真是需求,给以合理的满足和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和好处,改掉挑食的坏习惯,这样,孩子也就不会用“装病”的借口来拒绝吃东西了。实施效果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