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doc_第1页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doc_第2页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doc_第3页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doc_第4页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题库A.点燃式发动机主要内容: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一、填空题1、双怠速法排放气体测试仪器测量CO、HC和CO2的原理是 法,O2的测量原理是 法。答案:非分散红外(NDIR) 电化学电池2、点燃式发动机汽车采用三元催化转化器时的空燃比应精确地保持在 _ 附近较狭窄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催化转化器的综合效率就 。答案:理论空燃比(或化学当量空燃比) 衰减(或降低)3、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中的怠速与高怠速工况是指:发动机处于 _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 P”挡位)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阻风门应处于 位置,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 %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答案:无负载 全开 504、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中,将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 )r/min,重型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 )r/min。答案:2500100 18001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中规定的双怠速测量程序为: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加速到 _ %额定转速,运转30s后降至高怠速状态。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于 mm,并固定在排气管上;维持15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态 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 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若为多排气管时,取各排气管测量结果的_ 作为测量结果。答案:70 400 15 算术平均值 6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规定:2000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一类在用轻型汽油车(6人座)的高怠速HC排放限值为_ 10-6 (体积分数),2001年10月1日起生产的第二类在用轻型汽车的怠速HC排放限值为 10-6 (体积分数),1995年7月1日起生产的在用重型汽车的高怠速CO排放限值为 (体积分数),2004年9月1日起生产的在用重型汽车的低怠速CO排放限值为 (体积分数)。 答案:100 200 3.0 1.5 二、判断题 1在汽车发动机中,使燃料燃烧的方法有两种,即采用高压电火花点燃或通过压缩空气产生高温使燃料自燃。用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料进行燃烧的发动机称为点燃式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 ) 答案:正确 2在用机动车的定义是: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的汽车。( ) 答案:正确 3汽车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是形成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前体污染物。( ) 答案:正确 4点燃式发动机在局部缺氧和低温条件下,烃不完全燃烧易形成CO,CO是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 ) 答案:正确 5对于点燃式发动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越高,高温持续的时间越长,且为富氧燃烧时,NO的生成量越少。(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NO的生成量越多。 6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是指燃烧l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之质量比。( ) 答案:正确 7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中,第一类轻型汽车的概念是指设计乘员数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 kg的M1类车。(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第一类轻型汽车的概念是指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 8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中规定,应在发动机上安装转速计、点火正时仪、冷却液和润滑油测温计等测量仪器。测量时,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应不低于80,或者达到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热车状态。( )答案:正确9双怠速测量时,应保证被检测车辆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正常状态,发动机进气系统应装有空气滤清器,排气系统应装有排气消声器,并不得有泄漏。(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1对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在机动车低压缩比的发动机上使用高标号的汽油,会使污染物排放 。( )A增加 B减少 C没关系答案:A 2对于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空燃比与排气污染物成分发生量之间的关系是: 。 ( ) A供给浓混合气时,NOx减少,CO和HC增加 B供给稍稀混合气时,NOx、CO和HC同时增加 C供给稀混合气时,NOx、CO和HC同时减少答案:A 3对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实现机动车 的稳定燃烧可达到排气净化的目的。 ( ) A浓混合气 B稀薄混合气答案;B 4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理想的空燃比是 。( ) A15.6 B12.3 C14.7 D10.9答案;C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是将窜入曲轴箱的气体混合后,经PCV阀吸入 进入气缸再进行燃烧的装置。( ) A空气滤清器 B化油器 C排气管 D进气管答案:D 6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废气再循环(EGR)主要用于控制的污染物是 。( ) ACO和HC BHC和NOx CHC DNOx答案:D 7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点火,是在接近 结尾时由火花塞提供高压火花。( ) A进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答案;B 8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中规定:对于使用 和 技术的汽车进行过量空气系数()的测定,发动机转速为高怠速转速时,应在1.000.03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 ) A:PCV阀,三元催化转化器 B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三元催化转化器 C空气滤清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 答案;B 四、问答题 1何为机动车的“机内”和“机外”净化技术? 答案:机内净化技术通常是指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性能,以达到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机外净化技术通常是指对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污染物进行“排气后处理”,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2为什么限制采用以化油器为供油方式的车辆在怠速工况下CO和HC的排放浓度? 答案:因为化油器车辆处于怠速运行状态时,其燃烧条件是最恶劣的,CO和HC的排放也较大,因此,控制化油器车辆怠速状况下的排放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如何保证双怠速法排气测试仪器的测量精度? 答案:(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 (2)仪器每次开机后都应进行泄漏检查,并保证仪器经过了足够时间的预热; (3)经常检查和及时更换仪器所使用的各种滤件; (4)测量过程中应经常对采样探头及采样管进行清洗以保证仪器的采样流量符合要求; (5)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对同一车辆检测结果出现显著差异时,应立即检查采样系统是否出现泄漏或堵塞或仪器是否出现故障。 4怎样使用“转换系数”对汽油车排气分析仪进行校准? 答案:对于不能自动进行丙烷和正己烷转换操作的仪器,校准时应首先将丙烷值乘以仪器铭牌标注的该仪器“转换系数”值,按仪器校准步骤输入仪器进行校准即可。对于目前新生产的仪器则直接输入丙烷值进行校准即可。 5双怠速法相对于怠速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案:(1)对于电喷车辆能够进行简单、较有效的监控; (2)增加了高怠速工况点的监测; (3)增加了对闭环车辆值的控制。B 压燃式发动机主要内容: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一、填空题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附录I规定,进行自由加速烟度测量前,发动机应充分预热,例如:发动机机油标尺孔位置的测量温度不应小于 ;无法进行温度测量时,也应使发动机处于 温度。答案:80 正常运转2烟度卡的标定周期为 ,如其表面涂层被污染或有 应报废。答案:一年 划痕3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附录I规定,在进行自由加速烟度测量过程中,采用至少 次自由加速过程或其他等效方法对排气系统进行吹拂,以清除排气系统的 。答案:3 积存物4使用不透光烟度法对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进行排放污染物监测时,计算结果取 自由加速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在计算均值时可以忽略与测量均值相差很大的测量值。答案:最后3次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附录K中规定,使用滤纸烟度法对车辆进行监测时,测量循环由抽气泵抽气、滤纸走位、 、 和指示器读数组成。答案:抽气泵回位 滤纸夹紧6进行滤纸式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时,当测定发动机出现黑烟冒出排气管的时间和 的时间不同步的现象时,应取 烟度值。答案:抽气泵开始抽气 最大7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规定:1995年6月30日前生产的柴油车排放限值为 Rb,2002年10月1日起生产的带涡轮增压式的柴油车排放限值为 m-1。答案:5.0 3.0二、判断题1在汽车发动机中,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高温使燃料进行燃烧的发动机称为压燃式发动机,如柴油机。( ) 答案:正确 2柴油机中采用高十六烷值的柴油,并增加芳香烃及含硫量的成分,将使烟度降低。(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并减少芳香烃及含硫量的成分,将使烟度降低。3降低机动车混合气的空燃比,柴油机的CO和碳烟浓度就会降低。(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增加机动车混合气的空燃比,因有充分的氧气,柴油机的CO和碳烟浓度就会降低。 4柴油车在启动阶段排出的白烟是由未完全燃烧的燃油和润滑油的微粒形成的。 (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是由凝结的水蒸气和液体燃油的微粒形成的。 5柴油车排放的CO、HC和颗粒物浓度都比汽油车高。(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柴油车排放的CO、HC浓度比汽油车低,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比汽油车高。 6机动车排气管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烟度的测量值。(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机动车烟度的测量值不受排气管直径大小的直接影响。 7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中规定,在进行自由加速测量时,必须在1 min内将油门踏板快速、连续地完全踩到底,使喷油泵在最短时间内供给最大油量。 (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在1 s内将油门踏板快速。 8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方法是提高柴油机反应温度。(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方法是降低柴油机反应温度。 9柴油车燃油挥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没有汽油车大。( ) 答案:正确 10柴油车应首先控制排烟,然后再控制其他有害排放物。( ) 答案:正确 11柴油车排放的废气中不含有CO和HC成分。(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柴油车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CO和HC成分。 12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中规定:在进行自由加速试验前,试验车辆不应长时间怠速,以免燃烧室温度升高或积污。(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试验前不应长时间怠速,以免燃烧室温度降低或积污。 13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中规定:滤纸式自由加速烟度应连续进行4次测量取样,取后3次读数中的最大值作为所测烟度值。(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连续进行4次测量取样,取后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所测烟度值。 三、选择题 1在柴油车喷油泵调整方法中,如适当限制最大供油量,可使柴油机的 。( ) A最大功率上升,排烟大幅降低,燃料经济性改善 B最大功率下降,排烟浓度升高,燃料经济性改善 C最大功率下降,排烟大幅降低,燃料经济性改善 答案:C 2对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十六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发火性能,但柴油的十六烷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排烟增加,不利于控制排放,所以,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 范围之内。( ) A2040 B4060 C6080 答案:B 3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要求标定烟度计用烟度卡,按量程均匀分布不得少于 张。 ( ) A3 B4 C6 答案;C 4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附录I试验方法中,发动机包括所有装有废气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在每个自由加速循环的起点均处于 状态。对重型发动机:将油门踏板放开后至少等待10 s。( ) A怠速 B急加速 C高怠速 答案;A 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适用于装有柴油发动机、最大总质量大于400 kg、最大设计车速等于或大于kmh的汽车。( ) A40 B50 C60 答案:B 四、问答题 1在对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进行自由加速测量前,为什么要空踩3次? 答案:空踩3次的目的是清空柴油车排气系统中的积存物。2在进行在用汽车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应保证车辆达到正常工作热状态,车辆排气管无泄漏,车辆不应长期处于怠速状况,以免燃烧室温度降低或产生积碳; (2)如3次自由加速过程没能清空排气管上的沉积物,应继续进行清空操作; (3)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