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中文摘要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中文摘要 文学巨著水浒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通俗丰富的白话用语能 够比较全面的反映近代汉语的面貌和特点,使其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将 水浒传介词分为时间地点、凭借方式、原因目的、对象范围四大类,每大类中 再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分为不同的小类。全文共统计出介词6 7 个,在具体的介词中 又迸一步讨论了由介词构成的固定结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介词的使用 频率、分布状况、语法功能、宾语成分等方面,利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对水浒传 介词作了比较全面、详尽和系统的分析和探究。旨在全面了解水浒传中介词的 用法及其特点,进而探索近代汉语介词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水浒传 介词计量系统 作者:徐冲 指导老师:曹炜 m e t r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p r e p o s i d o mi ns h u i h u z h u a n a b s 订a c t m e t r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i n s h u 珏地z h u a n a b s t r a c t m o n u m e n t a lw o r k ”t h ew a t e rm a r g i n ”o fl i t e r a t u r eo c c u p i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o u rc o u n t r y sl i t e r a t u r e i t sp o p u l a ra n da b u n d a n tv e r n a c u l a rt e r mc a l l c o m p a r ea p p e a r a n c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o v e r a l lm o d e mc h i n e s eo fr e f l e c t i o na tt h e s a m et i m e , m a k ei th a v ei m p o r t a n tl a n g u a g e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t h i st e x td i v i d e s ”t h ew a t e r m a r g i n ”p r e p o s i t i o ni n t ot i m ei nt h ep l a c e ,a c c o r d i n gt of o u rb i gc l a s s e so fd e b i tt y p e , r e a s o np u r p o s e ,t a r g e tr a n g e ,a n dt h e nd i v i d ei ne v e r yb i gc l a s sf o rd i f f e r e n ts m a l lk i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d i f f e r e n tg r a m m a rm e a n i n g s t h ef u l lt e x tc o u n t s6 7p r e p o s i t i o n st o g e t h e r , d i s c u s s e dt h ef i x e ds t r u c t u r eb e i n gc o m p o s e do fp r e p o s i t i o nf u r t h e ri nc o n c r e t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t h i s t e x ti so nt h eb a s i st h a tf o r e f a t h e r ss t u d y , f r o mr e s p e c t ss u c ha s f r e q u e n c yo fu t i l i z a t i o n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t a t e ,g r a m m a rf u n c t i o n , o b j e c t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 e t c ,u t i l i z i n ga n dm e a s u r i n gt h e m e t h o dt os t u d yw i l lc o m p a r eo v e r a l l , e x h a u s t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p r o b ei n t ot o ”t h ew a t e rm a r g i n ”p r e p o s i t i o n a i ma tu s a g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h a tu n d e r s t a n di n t e r m e d i a r y sw o r do f 。t h ew a t e r m a r g i n ”i na na l l r o u n dw a y , a n d t h e ne x p l o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 s 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p r e p o s i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h u i h u z h u a np r e p o s i t i o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y s t e m w r i t t e nb y x u c h o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c a o w e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金生日期:型! z :堡了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绽蕴日期:! ! ! z :垒兰j 导师签名:耍硅日期:丝2 :垒,三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引言 引言 一、介词的研究发展 介词作为标志语言结构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语言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的一 类虚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语法作用。汉语介词的定名是以马氏文通的问世为 标志的,马氏最初建立的介词定义是:“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义者,日介字。介 字云者,犹为实字之介绍耳。”【l 】随即介词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命名、界定、体系框架 建立的过程,确立了独立为一类词的理论体系。 早期由于介词体系尚未发育成熟,介词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有限的介词不得不依 靠一词多能、身兼多职的办法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汉语中一些常用介词几乎都经历 了多功能阶段。在历史语法描写的深厚积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成就,国外新 理论的迅速引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介词的研究方法也随之一再完善,从对单个介 词进行具体的描写发展到对整体或一类介词的全面考察、从孤立地仅就介词进行研究 发展到结合介词短语和相关特殊句式的综合研究、从静态共时平面的分析发展到共时 和历时相结合的相互印证式的探索,呈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介词在汉语 语法体系中的特殊性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重视,诸多学者对介词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 深入地研究。 本文欲以水浒传为语料,对介词进行初步的探讨,属于近代汉语介词研究的 范畴,以往对此进行研究的专著文章为数并不是很多。马贝加先生的近代汉语介词 是一部对介词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实、具体研究的专著,作者对其十多年近代汉语介词 研究的心得进行总汇。书中提出运用义素分析、语义结构分析、次类比较三种方法来 区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动词和介词,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际意义。另外,在一些关于 汉语的论著里个别章节也介绍和分析了汉语介词。如俞光中先生和植田均( 日本) 先 生所著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介绍和分析了具有代表性介词( 和、共、同、向、 去、从、在) 的发展及其用法分类。在江蓝生先生的近代汉语探源中也提到了对 个别介词的探索与研究,如表示被动的介词“吃”在国内近代汉语研究的领域,袁 宾的近代汉语概论,蒋冀骋、吴福祥的近代汉语纲要、冯春田的近代汉语语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 9 8 3 第2 4 6 页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引言 法研究都辟专章对介词进行研究。 二、水浒传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及前人研究概况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 事加工编成话本,后经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 说水浒传,在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的 白话文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水浒传是世界小说史上罕有的倾向鲜明、规模巨大 的描写人民群众的抗暴斗争的长篇小说,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这 部书是以白话为写作用语,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近代汉语的面貌和特点,具有重要的 语言研究价值。 对专书介词的研究在语言学界已经逐步受到大家的重视。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不 同时期典型的语料进行详尽性的调查研究,是发掘和归纳汉语不同时期语法特点和规 律的必要手段,是构建完整汉语语法史著作所必需的材料基础。综观以前的研究成果, 除在一些关于语法、虚词的论著中稍有涉及外,对水浒传介词进行专门系统研究 的文章几乎没有。香坂顺一( 日本) 所著的( 水浒) 词汇研究对水浒传的介 词加以了整理和分析,对其用法、历史发展及特点进行了探讨。首先谈到什么是介词, 介词的职能分化,从动词到介词以及文言介词的继承,最后以现代汉语介词作为参考, 把水浒传中的介词分为十一类后,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但总体说来关于水浒传 介词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成果相对不多。从这些已有的介词研究成果来看,尚 未从用法上对每个介词进行归类,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水 浒传的介词进行详尽性的调查、分析和阐释。本文是在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的 基础上,对其中的每个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上连上中古,下 系现代,概括近代汉语介词系统的特点,从而推测汉语介词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介词的判定 介词的判定标准问题,实际上主要就是介词和动词、连词之间的区别问题。 1 、动词和介词的区分标准 从理论上讲,动词属于实词,是开放的类,主要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而介词属 于虚词,是封闭的类,在旬中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起到标志语法成分之间语法关 系和语法意义的作用。在动词与介词的划分上,以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形式和 意义,一般认为有四条标准:【l l 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2 0 0 2 ,第4 页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引言 ( 1 ) “体”标志的有无。介词一般不带“体”标志,不能跟动态助词。 ( 2 ) 句法位置。介词一般处于“v 1 + n + v 2 ”格式的v l 位置上或处于“v i + ( n ) + v 2 + n ”格式的v 2 位置上,v 表示动词,n 表示名词。 ( 3 ) 介词不能重叠。 ( 4 ) 介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我们认为:介词的范围应该从严,只有动作意义己经虚化,不单独作谓语,或者 作介词和作谓语动词时,意义有明显区别的才算作介词。出现歧义时,我们把在水 浒传之前己经成为介词的,一般视为介词。有些在水浒传之前用作介词,但在 水浒传中其介词用例很少见,而看作动词更为合理的,就从严判定为动词。如“给” 在近现代汉语中是引进对象的介词,但在水浒传中却不具有介词的性质,基本都 用作动词,因而论文也不作介词处理。水浒传的例句统计从严,能判定为动词的 不作介词统计。 2 、介词与连词的区分标准 。 介词与连词的划分主要以语法功能为标准。介词在句中不能做独立成份,其必须 修饰谓语动词,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连词也不能作句子成分,但在句中并不起修饰 作用。它只是一种连接成分,其前后的成分可以独立作句子成分。另外,在介词和连 词的判定中,如果是介词,其后一定要有宾语。除个别情况外,若其后没有宾语而直 接修饰动词的,我们一般判定为连词。 本文关于水浒传中“与”、“和”、“以”等兼有介词和连词用法的虚词的划分, 基本上采用语法功能标准进行判定,如果其不可以独立作为句子成分,而要用来修饰 谓语动词,作状语或补语的,我们就判定为介词。 3 、介词及固定结构的判定 ( 1 ) 形式不同的词语,我们一般作不同的介词处理。但如“朝”、 “朝着”我们 则作一个介词的两种形式看待,在介词“朝”中讨论“朝着”,同时“朝着”的用例 也都统- n 介词“朝”当中。水浒传中类似的还有“乘”和“乘着”,“靠”和“靠 着”,“除”和“除了” ( 2 ) 水浒传中由介词组成的固定结构多为双音节,我们根据其在水浒传 中出现的次数,来判定其是双音节介词还是一般的固定结构。我们以第二个音节的介 词为基准,进行讨论。如介词“在”和“于”构成的“在于”,介词“到”和“于” 构成的“到于”,我们都放在介词“于”中讨论,并且,这些固定结构以及双音节介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引言 词的用例都统一计算在介词“于”的用例中。 四、水浒传介词分析的范围及材料的选定 由于介词与动词,连词存在着判定标准不同的问题,在具体归类的过程中,难免 在所属类别和每类介词的数量上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差异。本文将以水浒传介 词系统作为考察对象,将按照专书研究的方法,以计量研究为基础,对其中的介词系 统进行详尽性的描写和分析。在近代汉语和水浒传中,数量用法极为丰富、有特 色、典型的介词则是本论文论析的重点。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介词的诸多种类进行 了综合,首先分为四大类:时问地点介词、原因目的介词、凭借方式介词、对象范围 介词。在每一大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功能分为不同的小类,以达到具体详尽的论述 分析。 另外水浒传有多种版本,大致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我们选择了人民 文学出版社百回本,属于繁本。初版于1 9 7 5 年,1 9 8 1 年修订重印。选择百回本是因 为它是“水浒故事成型最早的本子”“1 ,相对于其他版本,其语言更为纯正,更能反 映当时的语言风貌。在统计之前,我们先选择了电子版水浒传,然后参照人民文 学出版社的百回本作了多次对校。最终以对校之后的电子本作为材料进行计量分析。 统计出的水浒传介词有“于、自、从、就、在、去、向、把、及、至、到、望、 往、当、朝、照、奔、冲、经、沿、随、顺、趁、乘、赶、方、值、l 临、离、为、因、 缘、被、以、用、凭、据、仗、靠、依、按、论、将、拿、与、和、问、共、同、跟、 对、替、吃、着、教、捉、连、带除、抵、比、由、打、让、借、劈、拦”,共计 6 7 个。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水浒传导凄,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第2 页 4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一、处所介词 1 1 1 起始处( 于、自、从、就、在、去、向、把) 这类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起点,几乎都相当于“从”,它们往往和后面的名 词性成分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 t k 浒传中共有4 5 4 例,占处所类介词的5 6 5 。 1 1 1 1 于 “于”在商代文献中兼属动词和介词,介词用法仅限于时、地、对象等,其他用 法都是周代后才逐渐演变出来的。到了先秦及汉代,它已经成为汉语中高度发达的介 词,身兼数职。1 1 1 “于”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处所介词,但在水浒传 中其表示处所起始的用例并不多见,在百回中只见8 例,仅占其介词用例的2 。 ( 1 ) 只见那两个大虫于黑影里直立起来。( 2 3 ) ( 2 ) 当时从人于库内取至文册,蔡九知府亲自检看,见后面果有于今五月间新配 到囚徒一名,郓城县宋江。( 3 9 ) ( 3 ) 正是天赐机会,于路直至寻阳江上,又遭际许多豪杰。( 4 1 ) ( 4 ) 杨林便道:“我自打扮了解魔的法师去,身边藏了短刀,手里擎着法环,于路 摇将入去。你只听我法环响,不要离了我前后。”( 4 7 ) ( 5 ) 听得背后法环响得渐近,石秀看时,却见杨林头带一个破笠子,身穿一领旧 法衣,手里擎着法环,于路摇将进来。( 4 7 ) ( 6 ) 却于坎地上掘下陷坑,直逼此三人到于那里,两边埋伏下挠钩手,准备捉将。 ( 6 0 ) ( 7 ) 陈太尉于诏书匣内取出诏书,度与萧让。( 7 5 ) ( 8 ) 宋江自令人于馆驿内搬出酒肉,赏劳三军,都教进前。( 8 3 ) 这8 例无一例外,都是后接名词性成分作状语。 1 1 i 2 自 “自”在古代汉语中的介词用法十分常见,可在水浒传中表示处所起始的用 l l 周芍,邵敬敏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 语文研究h2 0 0 6 年,第l 期,第2 4 页 5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牵处所、时问类介词 例很少,只有1 2 例,占其介词用例的4 5 。 ( 1 ) 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 培) 介词“自”从东汉开始发展,可以表示官位或地位的起点。水浒传中见一例, 如例( 1 ) ( 2 ) 宋江道:“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泊,方圆八百馀里,中闻宛子 城、蓼儿洼。( 3 5 ) ( 3 ) 可教宋江等众,俱以临敌披挂,本身戎装服色,休带大队人马,只将三五百 步军马军进城,自东过西,寡人亲要观看。( 8 2 ) ( 4 ) 宋江众将在阵前,望见对阵右军七门或开或闭,军中雷响,阵势团团,那引 军旗在阵内自东转北,北转西,西投南。( 8 8 ) 水浒传中的介词“自”多与方位名词起傲状语,如例( 2 ) 一( 4 ) 。 ( 5 ) 黄信答道:“既然恩官在彼,黄信安敢不从。只是不曾听得说有宋公明在山 上。今次却说及时雨宋公明,自何而来在山寨? ”( 3 4 ) ( 6 ) 当下宋江问道;“二位仙童,自何而来? ”( 4 2 ) ( 7 ) 今次自何而来? ( 5 6 ) ( 8 ) 宋江便问:“童子自何而来? ”( 8 8 ) 介词“自”表示处所起点时,疑问代词作其宾语的用例更为突出,例( 5 ) 一( 8 ) 均为“自何而来”。 1 1 1 3 从 介词。从”既可以是表示时间的介词,也可以是表示处所的介词。在水浒传 中,“从”是表示处所起始用例最多的介词,共2 9 5 例,占处所介词的3 6 7 ,占其 介词用例的5 4 2 。由它构成的短语都作状语。 ( 1 ) 周通看了道:“这秃驴到是个老贼,这般险峻山冈,从这里滚了下去。”( 5 ) ( 2 ) 杜兴入去不多时。只见李应从里面出来。( 4 7 ) ( 3 ) 只见一个人从外面抢将入来,揪住公孙胜道:“你好大胆! 却才商议的事, 我都知了也。”( 1 6 ) “从”表示处所起点时,多与方位名词一起作状语。如例( 1 ) 一( 3 ) 中的“这 里、里面、外面”。 ( 4 ) 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 1 0 ) 6 i 水辫传介词计量研究第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 5 ) 周通道:。哥哥也说得是。”就写了一封书,差两个了事的小喽哆,从后山踅 将下去,取路投二龙山来。( 5 7 ) 介词“从”也可以接一般名词作状语,见例( 4 ) 、( 5 ) 。 ( 6 ) 手拿长枪上马,从厅后跑将出来。( 1 2 ) ( 7 ) 将索子头只一拽,铜铃一声响,宋江从地窨子里钻将出来。( 2 2 ) ( 8 ) 当下张青叫火家便从剥人凳上搀起两个公人来,。( 2 8 ) ( 9 ) 宋江昕的莺声燕语,不是男子之音,便从椅子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 青衣女童,侍立在此床边。( 4 2 ) ( 1 0 )石子从肋罗里飞将过去。( 7 0 ) 水浒传中介词“从+ 名词+ 方位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比较多见。如例( 6 ) 一 ( 1 0 ) 与介词“从”用法相似的“打从”。在( 水浒传中表示处所起点的用例仅有 l 例,作状语。 ( 1 ) 穆太公道:“你等如何却打从那条路上来? ”( 4 1 ) 1 1 1 4 就 介词“就”是从表示“趋至、靠近”之义的动词“就”演变而来的。到唐五代时, “就”的介词用法逐渐增多,至宋代,尤其是南宋,“就”的介词用法开始丰富。“就” 表示始发处,最早见于晋、南北朝时期。“1 在近代汉语中也比较多见,但在现代汉语 中,这一用法已经消失。在水浒传中表示处所起始共有3 2 例,虽然占水浒传 所有介词用例的比例并不高,但对“就”介词用法本身而言,其比重是比较高的,占 1 0 1 。 ( 1 ) 不如就此间滚将下去。( 5 ) ( 2 ) 杨志就弓袋内取出那张弓来,扣得端正,擎了弓,跳上马,跑到厅前,( 1 3 ) ( 3 ) 阎婆就床上拖起女儿来,( 2 1 ) ( 4 ) 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 出鲜血来。( 3 0 ) ( 5 ) 开了锁,就香帛袋中取出那御赐金铃吊挂来,叫推官看。( 5 9 ) ( 6 ) 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 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7 5 ) 介词“就”表示处所起始时其宾语经常是“名词+ 方位名词”。见例( 2 ) “弓袋 ”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 中华书局,2 0 0 2 ,第2 9 页 7 永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问类介词 + 内”,例( 3 ) “床+ 上”,例( 4 ) “地+ 下”,例( 5 ) “香帛袋+ 中”,例( 6 ) “萧 让+ 手+ 里”。介词“就”与这些名词性结构一起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 1 1 1 5 在 介词“在”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用例都是十分多见的,但其表 示处所起始的介词用法并不十分多见,这与“在”的本意及其演变历程有关。在水 浒传中,我们只看到了1 1 例,在“在”所有的介词用例中所占比例很小,仅占0 5 。 ( 1 ) 那道人不知智深在后面跟来,只顾走入方丈后墙里去。( 6 ) ( 2 ) 若是只在这里寻路上去时,惟恐有失。( 3 4 ) ( 3 ) 水军头领护持赵枢密,在后而来,应有军马尽到幽州。( 8 7 ) 介词“在”表示行为动作起点时,其宾语有方位名词,见例( 1 ) 一( 3 ) “后面、 这里、后” ( 4 ) 蔡九知府正待要问缘故时,黄文炳早在屏风背后转将出来,( 3 9 ) ( 5 ) 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 ( 5 6 ) ( 6 ) 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 7 8 ) ( 7 ) 见哥哥张横在大江里来,借哥哥身壳,飞奔上岸,跟到五云山脚下,杀了 这贼,一径奔来见哥哥。( 9 5 ) 水浒传中介词“在”表示处所起点,其宾语多是“名词+ 方位名词”,例 ( 4 ) “屏风+ 背后”,例( 5 ) “梁+ 上”,例( 6 ) “绿林丛+ 中”,例( 7 ) “大江+ 里”。 ( 8 ) 赃物正在你箱子里搜出来,如何赖得过! ( 3 0 ) 另外也可以见到“代词+ 名词+ 方位名词”的宾语,见例( 8 ) “你+ 箱子+ 里”。 水浒传中,这u 例表示处所起点介词“在”都是和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 短语作谓语的状语。 1 1 1 6 去 “去”在水浒传中表示处所起始的用法比较多,共7 4 例。其宾语几乎都是 “名词+ 方位名词”,但其中的名词可以是表示物的名词,也可以是表示人或人体某 个部分的名词。这些宾语与介诃“去”构成介词短语作谓语的状语。 ( 1 ) 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捧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 2 ) ( 2 ) 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 1 3 )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 3 ) 阮小七便去船内取将一桶小鱼上来,约有五七斤,自去灶上安排,盛做三 盘,把来放在桌上。( 1 5 ) ( 4 ) 三杯酒罢,石勇便去包裹内取出家书,慌忙迟与宋江。( 3 5 ) ( 5 ) 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了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 7 5 ) 介词“去”的宾语是“物名词+ 方位名词”,见例( 1 ) “枪架+ 上”,例( 2 ) “壶 + 中”,例( 3 ) “船+ 内”,例( 4 ) “包裹+ 内”,例( 5 ) “担+ 中”。 ( 6 ) 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 拨。( 1 0 ) ( 7 ) 西门庆笑将起来,去身边摸出一两来银子递与王婆,( 2 4 ) ( 8 ) 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 3 1 ) 介词“去”的宾语是人或是人的某部分加方位名词,见例( 6 ) 一( 8 ) 。 1 1 1 7 向 在现代汉语中,“向”与“从”所表示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在水浒传中,“向” 也有和“从”表示相同方向的用法。“向”表示始发处或由来,义同“自、从”,大 约始于唐代。“1 这一用法在水浒传中共见1 5 例,其都与后面的名词成分构成介 词短语作状语。其宾语与其他表示处所起始介词的宾语相似,几乎都是“名词+ 方位 名词”,见以下5 例。 ( 1 ) 武行者见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3 :) ( 2 ) 李逵向那柳树根头拾起布衫,搭在胳膊上,跟了宋江、戴宗便走。( 3 8 ) ( 3 ) 张清把左手虚提长枪,右手便向锦袋中摸出石子,( 7 0 ) ( 4 ) 便向身边取出假公文,劈脸丢将去道:“你看这是开封府公文不 是? ”( 8 1 ) ( 5 ) 戴宗便向袖内取出一锭大银,放在桌子上,( 8 1 ) 1 1 1 8 把 介词“把”表示处所起始的用法在近代汉语中十分罕见,我们在水浒传中仅 发现1 例,与名词一起作状语。 ( 1 ) 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 看。”( 1 z ) 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中华书局,2 0 0 2 ,第2 8 页 9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问类介词 小结:在水浒传表示处所起始类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表达最为丰富的是 介词“从”。当然,也不能忽略了介词“就”,其在水浒传中表处所起始的用例 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在“就”所有的介词用例中,所占的比重很高,而且,“就”的 这一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多见,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也就是说,仅仅活跃在近 代汉语中。在这一用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这些介词都是和后面的名词性成分 构成介词短语,在动词前作状语。综上所述,水浒传中表示起始处的介词用例数 介词 于 自从就 在去 向 把 用例数 81 2 2 9 53 21 77 41 5 1 类比例 0 1 o 1 5 3 6 7 0 4 0 2 1 0 9 2 0 1 9 0 0 1 自身比 2 4 5 5 4 2 1 0 1 0 5 2 9 6 4 踹0 0 6 1 1 2 所在处( 于、自、从、在、就、去、向) 这类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场所。几乎都相当于“在”它们往往和后 面表示地点的名词、方位名词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水浒传中共有4 1 6 8 例,占 处所类介词的5 1 8 7 。 1 1 2 1 于 “于”的这种用法在意义上相当于“在”,但其使用的范围和用法比较灵活多变, 其在 水浒传中这一用法共出现了3 1 7 次,占其介词用例的8 0 3 ,远远高于其表 示处所起始的用法,可见,这一用法,是介词“于”在近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 ( 1 ) 右阵上青面兽杨志,拈手中枪,勒坐下马,立于阵前。( 1 3 ) ( 2 ) 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 1 4 ) ( 3 ) 黄信与众好汉讲礼罢,坐于花荣肩下。( 3 5 ) ( 4 ) 此一节牢记于心。( 3 6 ) 介词“于”在这一用法中有“于+ 宾语”在动词后作补语的情况,如例( 1 ) 一( 4 ) , 还有介词“于+ 宾语”在动词前作状语的情况,如例( 5 ) 一( 9 ) 。 ( 5 ) 于路不投寺院去歇,只是客店内打火安身,白日间酒肆里买吃。( 5 ) ( 6 ) 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收。 【i i 。用例数”指介词在此用法中出现的次数。“类比例”指一个介词在其所属的类别里其用例数量占此大类所 有介词用例数鼋的比重,由于数目较大我们将处所时问类、凭借方式类,对象范围类t 分为处所、时问、凭 借、方式,对象,范闱六类,再加上原闻目的类,共七个类别。“自身比”指一个介词在某类中的用例数量占其 自身在水浒传中所有介词用例数量的比重。 1 0 水辩传介词计量研究第一章处所、时问类介词 ( 1 2 ) ( 7 ) 宋江道:“可于城中买些肴馔之物将去。( 3 8 ) ( 8 ) 如不要活的,恐妨路途走失,就于本处斩首号令,以除大害,万民称快。 ( 3 9 ) ( 9 ) 随唤赵谭与宋江等相见,俱于桐庐县驻扎。饮宴管待已了。( 9 7 ) 以上这两种情况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的。另外,介词“在”和介词“于”连用,“在 于”在水浒传中表示所在处的用法共有两例。一个与名词在动词后作补语,一个 与名词在动词前作状语,也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见例( 1 0 ) 、( 1 1 ) 。 ( 1 0 ) 话说当时周谨、杨志两个勒马在于旗下,( 1 3 ) ( 1 1 ) 有探细人来报道:“东京新差一个炮手,唤做轰天雷凌振,即目在于水边 竖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炮,攻打寨栅。”( 5 5 ) 1 1 2 2 自 介词“自”的主要用法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起始,但在水浒传中也可以看到 其表示所在处的用法,共3 1 例,占其介词用例的1 1 8 。 ( 1 ) 却说戴宗、杨林白酒店里看见那伙做公的入来寻访石秀,闹哄里两个自走 了,回到城外客店中歇了。( 4 4 ) ( 2 ) 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4 5 ) 表示所在处的介词“自”的宾语多是“名词+ 方位名词”,见例( 1 ) 、( 2 ) 。 ( 3 ) 看官听说,宋江自丹徒分兵,共是九十九人,已自不满百数。( 9 2 ) ( 4 ) 且不说两路军马起程,再说柴进同燕青,自秀州携李亭别了宋先锋,行至 海盐县前,( 9 6 ) 介词“自”的宾语也有地点名词,如例( 3 ) 、( 4 ) 。在这一用法中,介词“自 + 宾语”都是在动词前作状语。 1 1 2 3 从 介词“从”表示所在处的用法不太常见,而且介词“从”的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 中已经完全消失。水浒传中,这一用法共见1 5 例。 ( 1 ) 直使囚从冰上立,尽教人向镜中行。( 8 ) ( 2 ) 但见:月光影里,纷纷红雨喷人腥;杀气丛中,一颗人头从地滚。( 3 1 ) ( 3 ) 欲识真仙高隐处,便从林下觅形踪。( 5 3 ) 水浒传中表示所在处的介词“从”经常会出现在诗句或对仗语句中,如例( 1 )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问类介词 一( 3 ) 。 ( 4 ) 只从大朴树转弯,投东大路,一直望百丈村去,便是董店东。( 4 3 ) ( 5 ) 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 5 6 ) ( 6 ) 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问藏踪蹑迹,直到寨边,。( 6 4 ) 这一用法中的介词“从”都与后面的名词成分构成介词短语,在谓语前做状语。 1 1 2 4 在 介词“在”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介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于介词“在”的 研究和讨论。“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介词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它就已经出现了介词 的用法。先秦时已用作介词表示主语的动作行为或某种状态所在的处所。但在上吉时 期,“在”的主要语法功能仍然是作动词,作介词的占少数。到了中古时期,“在”作 为介词的用例大大增加了,汉代以后,开始成为介词“于”的主要替代者。介词“在” 表示所在处是其介词用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用法,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 还是在现代汉语中。水浒传中表示所在处的介词“在”共出现了3 3 3 9 例,占处所 类介词的4 1 6 ,占其介词用例的9 3 5 。介词“在”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介词短语既 可以作补语也可以作状语,而且两者的比例基本相当,补语成分略占优势,占5 2 。 ( 1 ) 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1 00g a ( 1 ) ( 2 ) 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 1 7 ) ( 3 ) 悬悬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愿。( 5 1 ) ( 4 ) 这周昂坐在马上,亭亭威猛,领着右队人马,来到城边。 ( 8 0 ) 例( 1 ) 一( 4 ) 是“v + 在”,介词“在”与名词性成分直截在谓语后作补语。 ( 5 ) 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此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 ( 4 ) ( 6 ) 李逵拔两把板斧在手,叫人将火把远远照着。( 7 3 ) ( 7 ) 且说宋江等众将,屯驻军马在于陈桥驿,听候宣诏入朝。 ( 9 0 ) 例( 5 ) 一( 7 ) 是“v + n + 在”,介词“在”也是在谓语后作补语。 ( 8 ) 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自在桃花山打劫。( 5 ) ( 9 ) 张顺却在水底拦腰抱住,又钻过对岸上来,抢了朴刀。( 6 2 ) ( 1 0 ) 韩存保却大宽转来抄呼延灼后路,两个却好在溪边相迎着。( 7 9 ) ( 1 1 ) 那冠将军在镇远做了半世番官,死于孙立之手,尸骸落于马前。( 8 7 ) 水浒传中4 8 表示所在处的介词“在”作状语成分,见例( 8 ) 一( i i ) 介 词“在”与名词性成分在谓语前作状语。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第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1 1 2 5 就 前面已经说过了,介词“就”是从表示“趋至、靠近”之义的动词“就”演变而 来的。介词“就“先发展成表示终到点的介词,然后才发展为表示所在处的介词。表 示所在处是介词“就”最主要的用法。在水浒传中共见2 4 9 例,占其介词用例的 7 8 8 。而且在水浒传中各回的分布都很平均,法基本回回可见,下面看看介词 “就”在前十回中表示所在处的例子。 ( 1 ) 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 1 ) ( 2 ) 你就庙里歇了等我。( 2 ) ( 3 ) 且说史进就中堂又放起火来,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 3 ) ( 4 ) 长老选了吉日良时,教鸣鸿钟,击动法鼓,就法堂内会集大众。( 4 ) ( 5 ) 再说这鲁智深就客店里住了几日,等得两件家生都己完备,。( 5 ) ( 6 ) 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 6 ) ( 7 ) 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 7 ) ( 8 ) 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8 ) ( 9 ) 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 ”( 9 ) ( 1 0 )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1 0 ) 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介词“就”在表示所在处时,基本上都是后接名词性成 分,而且多为地点名词和方位名词,构成介词短语,在动词前作状语。 1 1 2 6 去 介词“去”是近代汉语中所特有的,现代汉语中“去”的这一用法已经消失。在 水浒传中,介词“去”表示所在处的例子是比较丰富的。共1 5 9 例,占其介词用 例的1 9 2 。 ( 1 ) 便去腰里摸时,搭膊和书都不见了。( 2 ) ( 2 ) 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 1 0 ) ( 3 ) 这婆子乘着酒兴,叉开五指,去那唐牛儿脸上连打两掌,直搬出帘子外去。 ( 2 1 ) ( 4 ) 再说那归人归到家中,去塥子前面设个灵牌,上写:“亡夫武大郎之位”。 ( 2 6 ) ( 5 ) 戴宗取四个甲马,去李逵两只腿上也缚了,分付道;“你前面酒食店里等 我。”( 5 3 ) 承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水浒传中介词“去”的用法其实多多少少还是带有一些趋向动词“去”的味 道的。这些“去”几乎等同于介词“在”的同时,还带有一些方向感。介词“去”表 示所在处时,一般都是与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短语在动词前作状语。如例( 1 ) 一( 5 ) 。 但也有稍复杂的情况,动宾结构+ 去+ 名词性成分,一起作状语,如例( 6 ) 。 ( 6 ) 各用枪去石灰桶里蘸了石灰,再各上马,出到阵前。( 1 3 )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介词“去”前面的动宾结构都是动词“把”+ 名词, 如例( 8 ) 一( 1 0 ) ( 7 ) 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 2 6 ) ( 8 ) 那妇人拿起一盏茶来,把帕子去茶锺口边抹一抹,双手递与和尚。( 4 5 ) ( 9 ) 退后一步,把衣袖去李逵腿上只一拂,喝声:“住! ”( 5 3 ) 1 1 2 7 向 介词“向”表示所在处的情况比较少见,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看不到了, 水浒传中共见4 3 例,占处所类介词的0 5 4 。 ( 1 ) 车辆人马都到山寨,向聚义厅上相会。( 3 5 ) ( 2 ) 那妇人向厨中烧起火来,便去溪边淘了米,将来做饭。( 4 3 ) ( 3 ) 和尚便抱住这妇人,向床前卸衣解带,共枕欢娱。( 4 5 ) ( 4 ) 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6 4 ) ( 5 ) 日期已近,向那忠义堂前,挂起长幡四首。( 7 1 ) 水浒传中,介词“向”表示所在处时,一般都是在动词前作状语。 1 1 2 8 把 介词“把”表示所在处的用法是比较少见的,水浒传中共出现了1 0 次,仅占 其介词用例的0 6 4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看不到了。 ( 1 ) 便跳过右边台基上,把那金刚脚上打两下,。( 4 ) ( 2 ) 智深赶下桥去,把崔道成后身一禅杖。( 6 ) ( 3 ) 宋江把袖子里摸时,手里枣核三个,袖里帕子包着天书。( 4 2 ) ( 4 ) 燕青赶上,把后面带毡笠几的后心一拳,扑地打倒。( 6 2 ) 表示所在处的介词“把”与名词性成分构成的介词短语郝在谓语前作状语。 小结:水浒传中表示所在处的介词共1 1 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在” 字。高达3 3 3 9 次,占处所类介词的4 1 哦,占其介词用例的9 3 5 。其用法相对于其 他几个介词也是比较丰富的,已经基本接近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而表示所在处 4 水浒传,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的介词“去”、“向”、“就”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向”、“就”意义和用法完全 不同,它们今天已趋于消失,只在某个方言中留存。1 1 另外介词“从、就、去”都达 到了百例以上。介词“于”表示所在处的用法也是比较丰富的,但在水浒传中已 经大大被介词“在”所代替了。综上所述,水浒传中表示所在处的介词用例数量 及其分布情况详见下表。1 2 1 介词 于 自从在就 去 向把及 乘 趁 用例数 3 1 73 11 53 3 3 9 2 4 91 5 94 31 0l22 类比例 3 9 4 0 3 9 0 1 9 4 1 6 3 1 2 o 5 4 0 1 2 0 0 1 0 0 2 0 0 2 自身比 7 8 9 9 61 1 8 2 8 9 3 5 7 8 8 6 3 6 1 3 麟o 6 4 2 3 2 5 9 1 1 3 终到处( 于、及、到、至、在、就、向、往) 这类介词主要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也就是动作行为的终点,表示终到处 的介词共2 3 5 1 例,占处所类介词的2 9 3 。 1 1 3 1 于 表示终到处并不是介词“于”的主要用法。在水浒传中共有3 7 例,仅占其 介词用例的9 3 7 。 ( 1 ) 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 3 6 ) ( 2 ) 彭圮来战一丈青未定,第五拨病尉迟孙立军马早到,勒马于阵前摆着,看 这扈三娘去战彭圮。( 5 5 ) ( 3 ) 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 ( 1 ) ( 4 ) 这曹明济急待要走,史进赶上,一刀也砍于马下。( 8 4 ) 介词“于”表示终到处时,基本都在动词后,作补语,如例( 1 ) 一( 4 ) 。 ( 5 ) 到于阵前,走出一员大将,争先出马,乃是圣水将军。( 6 7 ) ( 6 ) 到于衙前,打听得果然史进陷在牢中,方知吴用智亮如神。 ( 6 9 ) ( 7 ) 须臾,合寺众僧都披袈裟坐具,到于法堂中坐下。( 9 0 ) 介词“于”常常和介词“到”组成介词结构“到于”表示终到处。如例( 5 ) 一 ( 7 ) 。在这一结构里由于“到”作动词时有表示“到达”的意思,所以此处的介词 “于”表示终到处主要是因为与“到”字连用。 【i l 刘镜美水浒传) 中一组同义介词,。暨南学报( 哲学杜会科学) ,1 9 9 1 ,第2 期,第l1 8 页 2 1 在这犟我们主要讨论和分析用例比较多用法比较丰富,典犁的介词。对于用例数最不太多,或用法比较单 一的介词,我们不做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但会在每一类小结后的表格及附录中体现出其用例数量和分布情况。 在以后的章节中亦是如此。 水浒传 介词计量研究 第一章处所、时间类介词 1 1 j 3 2 及 “及”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砌体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别让眼睛受伤害》教学设计
- 2025标准版车位租赁合同
- 葡萄酒试酒知识培训
- 叉车证考试判断题技巧及答案
- 2025短期用工劳动合同协议书
- 现象类题目的模板及答案
- 2025餐饮联盟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餐饮服务员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按摩师劳动合同范本参考
- GB/T 29245-2012信息安全技术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姜黄素合成路线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安全教育:不私自离开幼儿园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