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l i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杠畚衫 日期:f 1 年5 月乃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非保:薹兰_ :聂i 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三:兰三! 海李 彳 作者娩植艳衲概pl - 1 作者签名:杠东艳 日期: 冲箩月矽日 导师签名: 日期:矽矿囊亍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文康所撰的一部侠义言情小说。其语言兼具方言土语、 俚俗民谚,口语化程度较高。本文主要对( j l 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词进行研究,对 俗语词的演变与发展规律作初步探索。 首先,从文学、民族学、语言学等角度总结前辈们关于儿女英雄传的研究 成果,并论述( j l 女英雄传俗语词的研究价值。 其次,对俗语词进行明确界定,并以此为标准描述儿女英雄传中俗语词的 概况。在理论指导下,分别从词性、音节结构、词义、词群四个方面,对俗语词进 行分门别类的静态描写,并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俗语词进行详细解释和个案研究。 再次,以汉语大词典为标准,整理并解释了儿女英雄传俗语词中的 新词新义。 最后,分析儿女英雄传中俗语词的发展演变情况。儿女英雄传中的俗 语词一部分是继承前代而来的,一部分是新产生的。它同一般词汇一样,也表现出 三种主要特点: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语义分析;新词新义;发展演变 a b s t r a c t 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w r i t t e nb yw e nk a n g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i sac h i v a l r o u sa n d r o m a i l t i cn o v e lf e a t u r e dw i md i a l e c t s ,s l a n ga n ds a y i n g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 m a n yc o l l o q u i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s i nt h i sn o v e lw i l lb e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t h e i r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b ee x p l o r e d f i r s t l y , f r o m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e t h n o l o g y , l i n g u i s t i c sp o i n to fv i e w , r e s e a r c h d o n eb y f o r m e rs c h o l a r sa r es u m m a r i z e dt oe x p o u n dt h ev a l u eo ft h i ss t u d yo n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o f 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 s e c o n d l y ,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w i l lb ec l e a r l yd e f i n e ds oa st og i v eag e n e r a la n a l y s i so f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i n 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 b a s e do nt h e o r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s t a t i c l y i l l u s t r a t e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 ,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i n c l u d i n gt h ep a r to fs p e e c h ,s y l l a b l es t r u c t u r e , s e m a n t i c s ,w o r dg r o u p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n , ,s t a n d a r d i z e db y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 t h em e a n i n g so f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w h i c h h a v en o td i s c u s s e db e f o r ei n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w i l lb es o r t e do u ta n de x p l a i n e d f i n a l l y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 i n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w i l lb e s u m m a r i z e d ,f r o mw h i c hp e o p l ec a nd i s c o v e rt h a ts o m eo f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a l ep a s s e do n w h i l eo t h e ra r en e w l yf o u n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g e n e r a lw o r d s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s h o wt h r e e 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e n c o m p a s s i n gc o i n a g e so fn e ww o r d s ,g r a d u a lv a n i s h i n go fo l d w o r d sa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m e a n i n g so fw o r d s k e yw o r d s :t h eh e r o i co f f s p r i n g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 ;s e m a n t i ca n a l y s i s ;n e wm e a n i n g so f t h ew o r d s ;e v o l u t i o n n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1 绪论 1 1 儿女英雄传的内容及流传版本l 1 2 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概况2 1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3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概况 2 1 俗语词的界定5 2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的基本概况6 2 2 1 词性角度7 2 2 2 音节结构角度1 0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语义分析。1 3 3 1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语义分类1 3 3 1 1 表示动作行为的俗语词语义分类1 3 3 1 2 表示名物的俗语词语义分类1 5 3 1 3 表示性状的俗语词语义分类1 8 3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词群分析1 9 3 2 1 表示手的动作的词2 0 3 2 2 表示“马桶”义的词2 2 3 2 3 表示“欺骗”义的词2 3 4 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词和新义2 4 4 1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中的新词2 4 4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反映出的新义项。2 7 4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对大词典收词义的补立2 9 4 3 1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对大词典收词的补立2 9 4 3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对大词典释义的补立3 3 4 3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提前大词典的书证3 5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5 ( j l 女英雄传俗语词的发展3 7 5 1 继承的古语词3 7 5 2 词义的发展3 8 5 2 1 旧词的消亡3 8 5 2 2 词义的变化3 9 参考文献4 3 。矗、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绪论 清代是我国汉语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它既是近代汉语发展的末期,也是 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白话小说著 述繁富,所显现出来的语言词汇基本上和现代汉语接近,但是,其中仍然保存了大 量的古代俗语词。这就为我们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俗语词是汉语词汇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弄清楚这些俗语词的类型和意义是非 常必要的。清代白话小说中保存的俗语词及其相关的释义材料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 的积淀。这对于近代汉语词汇及整个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著的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 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作 者以酣畅的文人笔墨,仿照说书人的口气撰写,运用适合民众口味的中下层人民的 口头语言,兼熟纯到底的方言土语、俚俗民谚。书中的这些俗语词语言材料有很大 的研究价值。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 j l 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词作为一个词语系统, 对这些通俗而又口语化的词汇进行研究总结。在理论指导下对俗语词进行分类分 析、引用体例分析、语言形式分析,力图总结清代俗语词的特点以管窥当时的社会 风貌。对俗语词从词性、词义、词群、音节结构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试图为近代 汉语的俗语、词汇系统研究提供一些鲜活丰富的语言材料。 语料及其他说明: 本论文正常引用i j i , 女英雄传中的事例有1 9 0 句,例句后面的数字代表了从 文章中摘录词汇例句的回数。正常引用其它文献中的事例1 0 5 句。本文所使用的数 据均由本人人工统计。 1 1 儿女英雄传的内容及流传版本 j i , 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清代小说家,字铁仙,一字悔庵,姓费莫氏,号 燕北闲人,满洲镶红旗人。生卒年限至今没有明确的考祥。对于著者文康的生平, 一般在诗词赠答和序跋中提到。儿女英雄传序跋题识有z - 光绪四年( 1 8 7 8 ) 初 印本中的“马从善的序( 以下简称“马序 ) ;原载序文假托“雍正年观鉴我斋序”; “乾隆甲寅东海吾了翁题识”。“马从善的序 是迄今所见最早为l j l 女英雄传做 的序,学术界大多以马从善的序为准,本文从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c j l 女英雄传( 又名金玉缘) 是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著名的满族长篇 白话小说。原书5 3 回,今存4 1 回。虽然作品在思想上维护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道 德风范,显现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但是,它在艺术技巧和语言学方面的价值是值 得肯定的。胡适先生曾赞叹它为“绝好的京语教科书”。可见,c j l , 女英雄传具有 极高的语料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儿女英雄传开始以抄本流行,最早的版本是光绪四年( 1 8 7 8 ) 北京聚珍堂 本,光绪六年( 1 8 8 0 ) 刊印了还读我书室主人评儿女英雄传活字本,光绪十四年 ( 1 8 8 8 ) 上海蜚英馆以石印本刊行。这些原本现己很难找到。本文以1 9 9 4 年花山文 艺出版社出版的“清代世情系列”儿女英雄传为基本语言材料,引文出处都以 此版本为准。在此基础上参照“钱氏藏书”网站上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 9 8 6 年1 2 月第1 版,经齐鲁书社校点的1 9 9 5 年3 月版制作而成的电子版本。其中浙江 文艺出版社是根据光绪庚辰( 1 8 8 0 年) 蜚英馆本重印出版的,齐鲁书社的校点本以光 绪四年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为底本。 1 2 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概况 近百年来,有关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也颇有成果。主要表现 在文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清朝董恂的光绪六年还读我书室主人评儿女英 雄传是第一部对儿女英雄传进行评点的著作。弥松颐用数十年的心血对( j h 女英雄传进行了点校,使儿女英雄传有了最早的点校本。鲁迅把儿女英雄 传和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了比较。 民族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日本学者太田辰夫从民族性角度探讨了儿女 英雄传的主题思想、美学价值和民族特色。滕绍箴的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指 出了儿女英雄传中满汉文化交流的特点。荆学义的文康小说中的旗文化从 旗人的礼俗、服饰、语言及旗人形象等方面,简单地阐述了作品蕴含的旗文化内容。 历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旧考证派对儿女英雄传的写序作跋,序跋 的历史考证奠定了后人对c j l 女英雄传研究的基础。新考证派以胡适、蒋瑞藻等 为代表,对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家世、故事人物及版本情况进行了考证整理。 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的条目注释( 弥松颐,人民文 学出版社,1 9 8 3 年) 、儿女英雄传虚词词汇( 龚千炎,语文出版社,1 9 9 4 年) 。他 们分别从实词和虚词两个方面解释了( j h 女英雄传的词汇。 的语 言( 日本太田辰夫,1 9 9 1 年) 考释了书中的方言口语及一些满族语,对书中的成 2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8t h e s l s 语、俗谚和有关婚礼科举的语汇也作了探讨。主要论文有: 中的北 京方言词语研究( 高纯,南京师范大学,2 0 0 7 年硕士论文) 、 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考察( 刘佳,河北大学,2 0 0 8 年硕士论文) 、 选择问句研究( 傅惠钧,北京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1 期) 、 动态助 词研究( 李守江,山东师范大学,2 0 0 8 年硕士论文) 、 动词重叠研究 ( 李爽,山东大学,2 0 0 8 年硕士论文) 、 指示代词研究( 施顺玉,山 东大学,2 0 0 8 年硕士论文) 、 中的把字句研究( 温志国,陕西师范 大学,2 0 0 8 年硕士论文) 、 介词框架考察( 张志连,上海师范大学, 2 0 0 0 年硕士论文) 、 连词计量研究( 张秋梅,苏州大学,2 0 0 9 年硕 士论文) 、 中的副词”才”( 钱毓敏,四川师范大学,2 0 0 5 年硕士论 文) 、 的满语语汇特色( 赵志忠,民族文学研究,1 9 8 5 年第3 期) 、 复音虚词的特点( 陈卫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 、 中俗语的运用( 李汝珍,现代语文,2 0 0 9 年5 期) 。此外还有 一些期刊论文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个别词进行补释。如:对儿女英雄传中“很”、 “最”、“太”等程度副词的详细考察。 由这些主要的文献资料来看,从语言学角度对儿女英雄传进行研究的论文 包含了词汇、语法、方言等几个方面。目前对于k j l 女英雄传中俗语词的研究, 笔者考查了一定的背景,发现有一些期刊论文从训诂学角度对其中零星的词语做了 训释,很少有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归纳整理的。因此本文首次尝试对儿女英 雄传中的俗语词做一个系统而明确的归纳总结。 1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宁希元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序中说:“从汉语史分期来说, 宋元明清四代,正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变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通俗小 说和戏曲,由于是用口语写成的,本来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惟小说向来不 登大雅之堂,为传统文士所排斥,故长期以来,几无系统研究俗语语词之论著。 k j b 女英雄传是一部以口头评书形式写成的白话小说,其中有着大量具有特色的俗词、 方言词,因此对其俗语词的系统研究将为近代汉语的俗语、词汇研究提供鲜活丰富 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完善现代汉语词语的发展,更清晰的理解汉语词汇发展的轨迹 和规律,也有利于研究普通话和方言的共性和个性。 分析研究书中的俗语词,有利于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清代的社会生 硕士学位论文 l v l -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活及市井风俗。儿女英雄传中所描绘的场景,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和丰富多 彩的,京畿远镇、市井山林、贡院科场、庙市风尘、以及出入喧闻其中的达官显要、 贩夫走卒、游民强盗、小姐村姑形形类类、五色斑斓。通过研究这些人物的言谈对 话可略知当时代的风俗民情。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俗语词还有利于近代口语文献的 阅读,1 7 1 , 女英雄传中方俗语词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同一时期的白话小说特别是那 些流行当时口语的白话小说的阅读。 此外,目前的一些大型工具辞书对于近代方言词、俗语词或者应收而未收或 者当释而未释。解释错误、义项缺漏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对白话小说中俗方言 词的研究有利于辞书的编纂,还可以为编写断代语言词典打下一定的基础。汉语 大词典( 文中简称大词典)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是 目前最具权威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它收录了很多儿女英雄传中的词语,为辞书 的编撰提供了宝贵的语料,但同时儿女英雄传中还有些比较活跃的俗语词没有 被收录。文章对这些阙失的词语和语义予以补正。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概况 2 1 俗语词的界定 “俗语词 又叫“口语词 、“白话词”。张相诗词曲语释汇释中,俗语词 叫做“特殊语词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俗语词叫做“口语”。汉语大 词典给“俗语 所下的定义是:民间流传的说法;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方言土语。曲彦斌先生民俗语言学第八章中国俗语学中指出:“俗语词, 一般指古籍文献记录、流传下来的古代口语语汇、方言语汇之类。 黄征在试论 汉语俗语词的几个问题中认为:“俗语词 的概念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古 人从未使用过“俗语词”这个名称,在古语里表示“俗语词这个概念的词有“通 俗文 、“俗文”、“俗语 、“俗人语”、“流俗语 、“俗言 、“俗名”、“常语”、“常谈”、 “恒言 、“俚言”、“乡言 、“市语”、“直语”、“迩言 、“里语”等等,古代人在使 用这些概念时指的大致上是俗语词,但有的学者则兼指一些俗字、成语、谚语。严 格的“俗语词 的概念应该是现代语言学的概念。 笔者视野所见的有关讨论俗语词的各家论点汇集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况中提到关于俗语词的界定: 一近代汉语词汇和近代汉语口语词汇都是现代使用的术语,在二十 世纪以前,人们经常使用的术语是俗语、俚语等。这些概念大致和口 语词相当。但是以前因为没有词的概念,所以俗语、俚语有时指 的不仅是口语中的词和词组,而且包括一些谚语之类的句子。这些术语的使用 由来已久,人们比较熟悉,所以今天的研究者有时还沿用这些术语。但为了把 句子排除在外,在谈及口语词汇时,一般已不再使用俗语这一名称,而称 之为俗语词唐代到明清时期的俗语词,就是近代汉语的口语词。”。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蒋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俗语词就是口语词,并且俗 语词就是口语词中减去了常用词的那部分。 郭在贻先生对俗语词作了初步的界定,他说: 所谓“俗语词”,指的是古代文献中所记录下来的古代的口语词和方音词之 类( 二者有时难以截然划清界限) ,比如:世说新语中所保存的六朝口语词,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2 2 3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敦煌变文中的唐五代口语词,元曲中的大量口语词和方言词之类。口 又在俗语词研究概述第八章“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之四“误解俗语词 中作了如下界定: 所谓俗语词,一般是指魏晋六朝以后出现于典籍中的一些古代1 3 头语词,这 些词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义训,用张相先生的话说,就是“字面普通而义别”。 他在训诂学中说:“训诂学作为一种古代文献语言学,他应该而且必须冲 破为经学服务的藩篱,去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主 要指的是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又说:“这里所说的俗语词,包括方言词 和口头语词( 方言词有时也就是口头语词,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 郭先生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俗语词包括口语词和方言词两种类型。俗语词的词 义具有特殊的义训,也就是非普通意义,俗语词在魏晋六朝以后出现。 黄征专门探讨了汉语俗语词的定义、时代、俗语词与方言词及俗语词的判断等 问题。作者在总结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对什么是俗语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汉语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1 3 语中的新产生的词语和虽旱 有其词但意义已有变化的词语。 关于“俗语词 的概念虽然各家众说不一,但是所指却完全是较为严格的“俗 语词 。笔者综合了以上学者的观点认为:俗语词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使用于 口语中的非常用词,包括某个时代新产生的口语词、方言词以及产生于前代而仍在 口语中使用却被赋予了时代意义的词。 2 2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的基本概况 本文经过初步统计,共统计出儿女英雄传中俗语词条7 1 0 个。文章对这些 俗语词分别从词性的角度、词结构的角度、词义的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 上,对每一个俗语词的意义和发展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和个案研究。在释义 的同时,查阅了同时代的其它文学作品中的用例,以印证清代小说中俗语词及释义 。郭在贻:俗语词研究概述,语文导报,1 9 8 5 年,第9 、1 0 期。 圆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材料的可靠程度,并且利用大型辞书发掘每一个词的源头,找到它们的起点,参考 现代活的方言口语材料,揭示其在现代汉语里的使用情况。 2 2 1 词性角度 词可以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邢福义现代汉语中,根据 词的语法特征,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音词等五类。 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词从词性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 类: 1 、名词共2 2 0 个。例如: 【岔儿】事故,差错。 老师的脸面竟还好,只是怎生碰出这等一个岔儿来? ( 1 3 回) 今日之事,虽说是上头制台的意思,然而统领实在亦是想拿我们的岔儿。( 官 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还在使用。如:咱不找他的麻烦,他还找咱的岔儿吗? ( 创 业史第一部第四章) 【过节儿】人情交往的礼节。 这人既是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送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 2 回) 无奈她此时是宁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了过节儿。( 2 4 回) 今许多方言中还保留着“礼节之意,如:他这个人挺重视过节儿。现代汉语 中“过节儿 的语义扩大了,有了“旧怨 之意。如: 咱俩人的过节儿,从此一笔勾消。 2 、动词共2 9 0 个。例如: 【排揎】数说责备。 长姐儿听了这话,就排揎起花铃儿、柳条儿来了,说:“你们俩瞧说罢,你们 又该着抱怨姑姑的嘴碎了。大凡主儿贴身儿的东西,全靠咱们当丫头的经心;要都像 你们俩这么当差使,不用说了,明儿个各人把各人的主子认岔了还不知道呢! ”( 3 8 回) 这一词语在清朝比较活跃,同时代其他著作常见。如: 那袭人待他也罢了。你妈妈再要认真排揎他,可见老背晦了。( 红楼梦第二 十回) 有时和尚进来参灵,或是念经念的短了,或是声音不好听了,这些姨太太还排 揎他们一顿。( 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 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如: 他们的幺姑娘方皱起眉头,把两个人一齐排揎道:“哪个叫你们多事? ( 李劫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 【漏了兜】露马脚、泄露真相。 只看何小姐这等一个精细人,当那得意的时候,合个性情相投的张姑娘说到热 闹场中,一个忘神,也就漏了兜! ( 2 9 回) 现代北京方言中仍然在使用这个词语。如: 你这一手耍的不巧呀! 漏兜啦! ( 韩旭扩社的时候) 【歪派】不正当的指责、错怪。专讲歪理缠人。 眼角含情,似喜似怒的向张金风道:“我看你才不过作了一年的新娘子,怎么 就学得这样皮赖歪派! ( 2 6 回) 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 红 楼梦第三十回) 【央及】请求、恳求。 那穿红的女子点了点头儿,说:“这话我都明白了。既然如此,少时我见了那 大师傅,央及央及他,叫他放你一家儿逃生如何? ( 7 回) 现在北京方言仍在使用。如:你央及央及大爷,他就把糖给你啦。 3 、形容词共1 2 0 个。例如: 【岗尖】形容东西装得满,高出容器口呈圆锥状。 街北是座红货铺,那园子门口儿总摆那么俩大筐,筐里堆着岗尖的瓜子儿。( 3 2 回) 无法,揭开盖儿,见那茶叶泡的岗尖的,待好宣腾到碗外头来了。( 3 7 回) 现代北方方言中使用的这一词语,既有极满的意思,还有超出一般的、极好的 意思。如: 手里端着岗尖的一碗米饭。 这是一批岗尖儿的大苹果。 【溜扫】利索、动作轻捷麻利。 要不亏我躲的溜扫,一把抓住你,不是叫他敬我一乖乖,准是我自己闹个嘴吃 屎! 你还说呢! ( 3 8 回) 【皮子】顽皮耍赖。 只看这位姑娘,才在北京城住了几天儿,不是他从前那“丁是丁卯是卯”的行 径了,已经学会了皮子了。岂知眼前这桩事他只顾一闹皮子,可只怕安老爷就难免 收窄。( 2 5 回) 这个词现在仍然流行在北方一些地区方言中,如:这个孩子太皮了,一刻也不 让人省心。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4 、副词共4 9 个。例如: 【归齐】总共、到底。 归齐不到一个月,你还转着弯儿到底照市价还了我了。( 2 7 回)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词义扩大,出现了结果,结局的意思。例如: 他盼了很久,归齐还是没有去成。 好,闹了归齐,你在这儿!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将将】刚刚,刚好 那女子眼明手快,连忙丢下杠子,拿出那把刀来,往上一架,棍沉刀软,将将 的抵一个住。( 6 回) 今山东方言中亦习用。如:我将将坐下他就来了。 5 、助词4 个。例如: 【别价】不要、别。价,语助词。 张太太道:“别价睡了,完了那纂咧! ”( 2 7 回) 今北方一些地区方言仍保留,如:别价,有话慢慢说。 【不咱】不然、要不。 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吧? ( 1 2 回) 亦作“不则”。置于动词后的语气助词。 真个的,我也撒一泡不咱。( 9 回) 是姐姐吗? 大爷没在屋里,你进来坐坐儿不则? ( 3 3 回) 6 、数量词2 3 个。例如: 【半拉】半个、一半。 一个是个高身量儿的胖子,白净脸儿,小胡子儿,嘴唇外头露着半拉包牙;又 一个近视眼,拱着肩儿,是个瘦子。( 3 2 回) 现在流行在北方方言中,还有“半边 之义。如: 但是我们从电灯的疏密和高低,仍然可以看出来那一溜是炼钢厂,这半拉是炼 铁厂。( 草明乘风破浪第十八章) 【一起子】一帮,一伙。 就拿老爷的衣裳帽子讲,向来是不准女人们合那一起子小丫头子们着手的。( 4 0 回) 7 、介词4 个。例如: 【仗】凭借,依靠。 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疆臣恐其有后患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 9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使才。( 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讲到我邓老九,一个无名白出身,俩肩膀扛张嘴,仗老天的可怜,众亲友们的 台爱,弄得家成业就,名利双收,我还那些儿不足? ( 3 2 回) 论他的祖上,也曾跟着太汗老佛爷征过高丽,平过察哈尔,仗着汗马功劳上头 挣了一个世职,进关以后,累代相传,京官、外任都作过。( 1 回) “仗 已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如:八载睽离望关陕,五年风雨仗延安。( 陈 毅送沈张诸君赴延安) 【起】犹言“从。放在处所词前面,表示经由的地点。 欣然答应了一声,便接过公子的考具,送出东栅栏。又说道:“大兄弟,你瞧, 起脚底下到北边儿,不差甚么里多地呢。我瞧你了不了,这儿现成的水火夫,咱 们破俩钱儿雇个人就行了。( 3 4 回) 今有的北方方言仍在使用,如:看见一个人起窗户外面走过去。 2 2 2 音节结构角度 根据构成音节的多少,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有一个音节构成的 词叫单音节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叫多音节词。儿女英雄传中既 有单音节俗语词,也包括多音节俗语词。 1 、单音节俗语词共8 3 个。例如: 【踹】选择、整治。 这地原是安家的老圈地,到了安老爷的老太爷手里,就在这地里踹了一块吉地, 作了坟园,盖了阴阳两宅。( 1 回) 【搦】捏、减。 原来姑娘纫的忙了,手指头肚儿上些微使了点儿劲,就把个大针搦两截儿了, 自己看了,也不觉大笑。( 2 4 回) 那时候,要论我的家当儿,再有几个五百也拿出来了,只是我想大丈夫仗本事 干功名,一下脚就讲究花钱,搦了锐气了。( 1 5 回) 2 、双音节俗语词共4 1 1 个。例如: 【拍花】旧称用迷药拐骗儿童。 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任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 清 李虹若朝市丛载人事拍花) 大姐,你说这年头还有拍花的吗? ( 艳阳天第一一三章) 这爷儿三个,老的老,少的少,男的男,女的女,露头露脑,走到大路上,算 l o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一群逃难的还是算群拍花的呢? ( 9 回) 【硐碜】兼词,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形容词。做动词是讽刺、羞辱,使人丢 脸的意思。如: 他因此怀恨,前来报仇。趁着我家有事,要在众人面前石可碜我一场! ( 1 5 回) 做形容词有寒碜,难堪之意。如: 这一栽,他觉得比当日在人轮子里栽在海马周三跟前还露着石可碜! ( 2 5 回) 叫的好妹妹,亲妹妹,燕语莺声,听着也甚嫌石可碜。( 醒世姻缘传) 今东北方言仍在使用。如: 这个人长得也太硐碜了。 3 、三音节及多音节俗语词共2 1 6 个。例如: 【打游飞】闲逛四处游荡,没有着落处。 这经济害怕,就不大敢进庙来,又没脸儿见杏庵王老,白日里到处里打油飞, 夜晚间还钻入冷铺中存身。( 金瓶梅词话第九六回) 那些散了的长随,还有几个没找着饭主满处里打游飞的,听见少爷来了,又带 了若干银子给老爷完交官项,老爷指日就要开复原官,都赶了来,借着道喜,要想 喝这碗旧锅的粥。( 1 3 回) 【恶歹子】谓怪气味呛鼻难闻。 亲家太太那根烟袋,实在又辣又臭,恶歹子难抽。( 2 5 回) 今保留在一些方言中。如:今天这个是掏大粪的,身上老有恶歹子怪味,呛鼻 的,臭得恶拉扒心。 【地窨子】北方农村冬天用来储藏食物或者是活动的地窖,地下室。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们冬天活动渐渐的不再使用这种建筑,这种称呼也即将成为历史。 首见于元代,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上:“却说孙子天晚出地窨来凭探,便行 向屏风上,见和诗一首。 亦称“地窨子。元王祯农书卷二二:“拣一色白芋 麻,水润,分成缕以发过稀糊稠细豆麴,刷过,更用油水刷之,于天气湿润时, 不透风处或地窨子中,洒地令湿,经织为佳。 清朝沿用下来并继续发挥作用。 板底下有条索头。将索子头只一拽,铜铃一声响,宋江从地窨子里钻将出来。 ( 水浒传第二二回) 这地窨子很简单一就着崖坡,挖了个土洞。这土洞,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 上边用树枝和茅草搭了个顶子。(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五)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原来外间穷山僻壤,有等惯劫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规的庙宇,多有在那卧床 后边、供桌底下设着地窨子,或是安着地道。( 7 回) 内中又有几个乍着胆子闯将进去,里外屋里甚至地窨子里搜了个遍,那有个凶 手的影儿? ( 1 l 回) 以上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俗语词归纳整理,分别从音节角度、词性角度对儿 女英雄传中俗语词的构造进行分类,其数据及基本特征如下: 表一 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 数量( 7 1 0 ) 8 34 1l 2 1 6 百分比 1 1 6 9 5 7 8 9 3 0 4 2 从音节结构上来看,儿女英雄传俗语词中双音节、多音节词大大超过单音 节词;多音节词中,双音节占多数,三音节的词数量也不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词已经是以双音节为主了,改变了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 为主的形式,单音节词慢慢变成了双音节词,三音节和多音节词汇为数不少,在音 节结构上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大致趋势。 表二 实词虚词 数量( 7 1 0 ) 6 5 3 5 7 百分比 9 1 9 7 8 0 3 表三 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量词介词 数量 2 2 02 9 01 2 04 942 34 ( 7 1 0 ) 百分比 3 0 9 9 4 0 8 5 1 6 9 0 6 9 0 0 5 6 3 2 4 0 5 6 从词性角度可以看出,实词以压倒性多数,占到了总分析词量的9 1 9 7 ( 见 表二) ,虚词的数量相当少( 见表三) 。实词中以动词数量最多,名词次之,形容词 又次之,副词、量词数量较少,介词和助词的数量最少。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l i e r s r t te s i s 3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语义分析 语义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邢福义先生在现代汉语中 把词语的意义分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这里我们讨论词义主要讨论语言意义中的 语汇意义。下面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儿女英雄传中的部分俗语词进行进一步分 类分析。 3 1 儿女英雄传俗语词语义分类 俗语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比较特殊的形式表示常见的意义,在 分类上要受词汇理论的指导。张能甫在旧唐书词汇研究中从俗语词所涉及的范 围来说把其分为两大类,即名物语词和动作行为词语。为了系统分析,本文从语义 角度对儿女英雄传俗语词中表动作行为的词、表名物的词和表性状的词进行分 类。 3 1 1 表示动作行为的俗语词语义分类 进行初步统计的( j h 女英雄传俗语词中表示动作行为的俗语词有2 9 0 个,对 其进行归类如下: ( 1 ) 与身体动作有关的词 与脸部器官有关的动词如: 【瓜搭】括搭脸往下沉。 往日那脸一沉,就绷住了,此刻只管往下瓜搭,那两个孤拐他自己会往上逗。 ( 2 7 回) 【搭撒】眼皮向下而不合拢。 说着,只见他退了两步,果然照褚大娘子前番说的那光景,把小眼皮儿一搭撒, 小脸儿一括搭,小腮帮子儿一鼓,抄着两只手在桌儿边一靠,凭你是谁,凭你是怎 样合他说着,再也休想他开一开口。( 2 5 回) 与手有关的动词如: 【划拉】用手乱写乱画。 内中只有霍士道认识几个字,又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脸,也不知他给划拉了 些甚么,( 3 2 回) 【泖】用水浸东西。 他接来,把肉也倒在饭碗里,又泖了半碗白汤,拿筷子拌了岗尖的碗,就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着辣咸菜,唿噜噜、噶吱吱,不上半刻,吃了个罄净。( 1 6 回) 【湃】用冰或冷水镇物使冷。 有梅汤送一壶来,放在这冰盘里湃着。(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 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 红楼梦第六四回) 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胡子,放在凉水里,湃了一湃,汕了又汕。( 1 6 回) 与腿脚有关的动词如: 【撒丫子】谓快步而跑。 我怕什么? 撒开鸭子就到咧! ( 2 1 回) 中央军撒丫子一跑,这一带丢下的武器可多呢! (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 2 ) 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动词如: 【怵】心里害怕、胆颤。 将乍往而未半,怵悼傈而怂兢。( 文选张衡( 西京赋) ) 薛综注:“怵,恐也。 雕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晋陆机文赋) 大概是个由工人提拔上来的干部,看上去很厉害,工人们都有点怵他。( 蒋子 龙血往心里流) 戴嬷嬷也自着急,待要进去,又怵着不敢进去。( 3 6 回) 【热窝】因受窘或受责而惭恨。 老爷受这场热窝,心下里也不让那长姐儿给程师老爷点那袋烟的窝心! ( 3 8 回) ( 3 ) 与言语活动有关的动词如: 【哈】用言语或势力挟制、压服。 张金凤笑道:“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说。我为甚么说是姐姐自己惹出来 的呢? ( 2 6 回) 【叨叨】话多,哕嗦。 姑娘还着礼,暗道:“他可叨叨完了! 弹弓儿是留下了,这大概就没甚么累赘 了。我索性等他出去我再起来。( 1 7 回) ( 4 ) 一般动词如: 【短】缺、缺少。 吕氏春秋观世:“此治世( 有道之士) 之所以短,而乱世之所以长也。 高诱注:“短,少;畏,多也。 道长苦智短,责重困才轻。( 晋张华答何劭) 今年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柬。( 红楼梦第六一回) 有的说,买车票钱短了两毛。(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白脸儿狼说:“你老可要我作甚么呀? 有跑堂儿的呢,店里还怕短人使吗? ( 4 回) 【逼扣】逼迫。 这个当儿,张太太又吵吵起来了,说:“姑奶奶,越说叫你好好儿的合他说, 别逼扣他,说结了,咱好给他张罗事情。”( 2 7 回) 【怄腻】故意使人着急。 太太听老爷这等说,更是欢喜,便笑道:“你快说罢,不用文诌诌的尽着怄腻 人了。”( 3 7 回) 【窝憋】因地方狭小而受憋。 一问,说都有人占下了,只得在顺着戏台那间倒座儿楼上窝憋下。( 3 2 回) 【填还】犹偿还、报偿;归属、补贴。 傻狗先下了牲口,拢住那个骡子骂道:“不填还人的东西,等着今儿晚上宰了 你吃肉! ( 5 回) 这是唐朝开始出现,清朝时期比较活跃的一个俗语词,除了儿女英雄传, 同时代其他作品中也常见。如: 盐商利归于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其 便。(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 麻从吾坐完监,考中了通判。丁利国管顾得有了功劳,拼了性命,把那数十年 积攒的东西,差不多都填还了他。( 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 他们两个为甚么苦呢? 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不如拘了来,p f l f j 乐。( 红 楼梦第四三回) 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如: 婆婆得知后对儿子说:“你们该知足了,别太黑厌了,恁爹填还你们还不够吗? 3 1 2 表示名物的俗语词语义分类 名物语词是对人、物、事的称呼用语。一些人、事、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 些特殊的称谓。随着历史的发展生命力顽强的称呼语被社会所接受,逐渐融入共同 语流传下来。还有一些称呼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被淘汰。儿女英雄传中的 名物类俗语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l 、表示人的俗语词 ( 1 ) 表亲属、称谓的有: 【老家儿】父母或者公婆。 小子,在你吃这一场苦,送这银子来,可算你父亲没白养你,只是你叫我们作 老家儿的心里怎么受啊! ( 1 2 回) 1 5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褚一官道:“我不怕别的,他老人家是个老家儿,咱们作儿女的,顺者为孝, 怎么说怎么好。一 ( 1 4 回) 【干老儿】干爹之意。 当下便先合他女儿说道:“你干老儿现在因他家老大出口,有点子不放心,他 心里在这儿受着窄呢。”( 4 0 回) 老弟,你瞧愚兄是个糙人,也不懂得如今那些拜老师收门生的规矩,率真了说 罢,剪直的我就叫这俩孩子认你作个干老儿,他俩就算你的干儿子,你将来多疼顾 他们点儿。( 3 9 回) 该词未见于大词典,现代北方方言仍有此称呼。 ( 2 ) 表身体部位名称的有: 【孤拐】亦称“孤踝”,脚腕两旁突起的部分。 你每说到几时,早不是腊月里,不冻下我孤拐来。(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 一折) 元时开始出现,流传至今。清朝时词义扩大出现颧骨之意,如: 高高儿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海爽利的。( 红楼梦第六一回) 往日那脸一沉,就绷住了,此刻只管往下瓜搭,那两个孤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