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新干“莲化落”是1 日社会盲艺人乞讨时而表演的一种民间说u 吕曲艺。它是江 西“莲花落”的典璎代表,在江西民间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问文化和地方风 俗的历史见证,是南方古老说唱艺术的宝贵遗产,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重点项目。 本文作者采用法国文化人类学家皮埃尔一布尔迪厄所倡导的“参与客化法” 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不仅强调研究者对于所研究文化事象的亲身参 与,而且要求“局外”与“局内”沟通融合,充分对象化,达到高度客观性的认 知。本文作者还结合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环境学等相关 学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借助于民族音乐学所强调的“丰位一客位”观, 运用音像、乐谱、图文等多种文本的手段来揭示新干“莲花落”。 新干“莲花落”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具有寓教 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 ,。大群众的文化! j j 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文化 底蕴的新干“莲花落”,不仅成了新干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和元素,而且是庐陵 文化乃至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俗文化遗产的新干“莲花落”,它 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对它的 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将影响促进江西“莲花落”古文化的发扬,这对研究 宋代至建国初期江西各地域历代社会的民俗、民风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作者作为对新干“莲花落”具有学术性研究的第一人,作者分别从其历史 语境、体裁形式、内容及其唱腔、音乐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传承、现实意义 等方面来加以阐述,充分运用最完整的乐谱文本资料,通过实地采访、考察及相 关资料的研究,力图使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老曲种充分显示其学术价值和独特 魅力。 、 关键词:新干;“莲仡落”;音乐形态;文化形念;研究 a b s t r a c t l i a nh u al a o i nx i n g a nc o u n t yi so n eo ff o l ka r tf o r m sw h e nb l i n da r t i s t s m a d eb e g g i n gi nc h i n e s eo l ds o c i e t y i ti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o r mo f l i a nh u al a o 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a n d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f o l ka r tf o r m s i ti sah i s t o r i c e v i d e n c eo ff o l kc u l t u r e sa n dr e g i o n a lc u s t o m s ,ap r e c i o u sh e r i t a g eo fs o u t h e r n a n c i e n ts i n g i n g t a l k i n gg e n r e s ,a n daw e i g h t yp r o j e c to fp r o t e c t i n gn o n - m a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si n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e t h ea u t h o rh a sg o ti d e a sf r o m p a r t i c i p a n t o b j e c t i v a t i o n m e t h o dp r o p o s e db y f r e n c ha n t h r o p o l o g i s tp i e r r eb o u r d i e ua n dh a sa c c o m p l i s h e dt h i sr e s e a r c h t h e f e a t u r e so ft h i sm e t h o dh a v em a n ya s p e c t s i tn o to n l ye m p h a s i z e s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 p e r s o n a l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i nc u l t u r a le x a c ta f f a i r sh ee x p l o r e s ,a n da l s od e m a n d s i n s i d e a n do u t s i d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m e r g e n c e ,f u l lo b j e c t i v a t i o na n dh i g h l yo b j e c t i v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t h ew r i t e rh a sc o m b i n e dm a n yc o n c e p t sf r o me t h n o l o g y ,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f o l k l o r e ,s o c i o l o g y ,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t u d i e s ,a n dh eh a sc l e a r l y i l l u s t r a t e d l i a nh u al a o o fx i n g a nc o u n t yf r o mm a c r oa n dm i c r ol e v e l s ,w i t ht h e h e l po ft h e s u b j e c t - o b j e c t i d e ae m p h a s i z e db yn a t i o n a lm u s i c o l o g ya n dw i t hs e v e r a l t e x t u a lm e a n ss u c ha ss o u n d - p i c t u r e ,m u s i c ,d i a g r a m s ,e t c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l i a nh u al a o i nx i n g a nc o u n t ym a i n l yf o c u so na d v i s i n g p e o p l e ,a d v o c a t i n gg o o d n e s s a n da m e r c i n ge v i l s ,a n d g e t t i n gb l e s s i n g s a n d p r o p i t i o u s n e s s i tp l a y sf u n c t i o n so ft e a c h i n g a n dl e a r n i n gf r o mh a p p i n e s s ,a n d p u r i f y i n gf o l k w a y s ,w h i c h i s p o s i t i v ea n db e n e f i c i a l 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n gs o c i a l i s m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s p i r i t u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r i c h e n i n gp e o p l e s c u l t u r a ll i f e l i a nh u al a o i nx i n g a nc o u n t y , f i l l e dw i t hr i c h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 a n dd e e pc u l t u r a lf o u n d a t i o n s ,b e c o m e so n en a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a n d e l e m e n to fx i n g a nc o u n t y ,a n da l s oo n e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l u l i n gc u l t u r ea n d e v e ng a nc u l t u r e a so n ef o l k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l i a nh u al a o o fx i n g a nc o u n t yh a s e n o r m o u sc o n t e n t s ,b a s i cf e a t u r e sa n di t si n h e r i t e dh i s t o r y , w h i c ho c c u p i e sas p e c i a l p o s i t i o n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s r e s c u i n g ,e x c a v a t i n g ,i n h e r i t i n ga n dp r o t e c t i n g l i a nh u al a o o fx i n g a nc o u n t yw i l lp r o m o t e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j i a n g x i l i a nh u a l a o 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s i ti sh i g h l yv a l u a b l ef o rr e s e a r c h i n gr e g i o n a ls o c i a lf o l k l o r e s 1 1 1 a n df o l k w a y sf r o m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e a r l ys t a g eo fl i b e r a t i o no fc h i n a t h ew r i t e r , a st h ef i r s to n ew h os t u d i e s l i a nh u al a o o fx i n g a nc o u n t yf r o m i t sa c a d e m i cl e v e l ,c l e a r l yi l l u s t r a t e si t s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 s ,s t y l e s ,c o n t e n t s ,m u s i cf o r v o i c e s ,m u s i cf e a t u r e s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 ,h i s t o r i c a l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p r a c t i c a l m e a n i n g so f l i a nh u a l a o i nx i n g a nc o u n t y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h a sm a d ef u l lu s eo f t e x t u a lm a t e r i a l so fm o s tc o m p l e t em u s i cs c o r e s ,a n dt r i e dh a r dt om a k et h ea n c i e n t m u s i cf o r m sw i t he s p e c i a l l yr e g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e x h i b i ti t s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sa n ds p e c i a l a t t r a c t i o n sb yt h em e a n so fp e r s o n a li n t e r v i e w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r e s e a r c h i n gr e l e v a n t m a t e r i a l s k e yw o r d s :x i n g a n ;l i a nh u al a o ;m u s i c a lf o r m s ;c u l t u r a lp a t t e r n ;r e s e a r c h i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啄妒 签字日期:。g 年6 月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嘭月伊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pg 年月 1 日 签字日期: 7 阢 、牛m 研降 新干“莲花洛”研究 己l吉 丁i口 新干“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落离莲”,当地老表称之为“瞎子戏”, 新春正月里唱的叫“摇钱树”、“送祥工 。据史料记载,其源于宋朝形成于明朗 而鼎盛于清代,具有7 0 0 多年的历史,是当时乞丐( 基本上都是盲人) 行讨而表 演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我的老家就在与新干县三湖镇接壤的樟树市( 原清江县) 洲上乡牌楼村,甚 至我1 | 、j 两边的阡i 挨着田,地挨着地,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新干地界,哪个是樟树地 界。从我依稀记事开始,便知道每逢节日或有人家里操办寿辰、婚嫁等红白喜事 时,村里便总会请唱瞎子戏的人来大闹一番,少则一两天,多则四五天;一到晚 上,全村男女老少便聚集在村头的空地上听唱瞎子戏。瞎子戏,顾名思义即为盲 人所表演的一种说唱曲艺,曲艺名为“莲花落”。因其用方言土语道白,民谚俗 语插科,借以民间传说或乡间传闻的故事为料,往往令人捧腹大笑,再加上在改 革开放以前,乡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因此,这种演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我们这些儿时伙伴有时为了能听到瞎子戏,晚上跑几里甚至十几里路到临近村庄 听戏的事时有发生,也不失为童年的一段美好回忆! 当然,之所以对新干“莲仡 落”进行文化与本体研究,其原由和史学价值则远远不i 卜于此。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新干人民秉承庐陵文化的精髓,创造并发展了丰 富的民间文化。新干“莲花落”便是众多民间文化形式中的一种,它是江西“莲 花落”的典型代表,在江西民间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干地界乃至周边县市都 曾非常流行过。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老百姓对于观看“莲花落”表演流 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听锣鼓响,两脚就发痒”,足见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和其影响 之深。新干“莲花落”还是民间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历史见证,是南方古老说唱艺 术的宝贵遗产,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的文化现象,一种特定区域的音乐曲种,全国却没有一个 学术专家或民俗文化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梳理过;目自仃,仅在新干县文化馆有一 些简单的形态和文化渊源的记载,作者试图以最完整的乐谱文本资料,通过实地 采访、考察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和梳理,将新干“莲花落”的音乐形念、文化形态 及其历史传承进行独创性的分析,并让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老曲种充分显示出 其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新十“莲仡落”的“落”念“l a o “,又叫莲化乐? ,表喜庆之:j c 。 “ 斩淦县忠卷一,清朝l f i j 治版。 1 硕十学位论文 新干“莲花落”区域分布图 ,p ,4 “ 4 i 缸:,: 彝。t 嚣 2 新干“莲花落”研究 1 新干“莲花落 生存之背景和文化历史渊源 1 1 新干“莲花落 生存之背景 1 1 1 庐陵文化深厚土壤里生长的新干“莲花落 新干县,秦始阜二十六年( 公元前2 2 1 年) 建县,取名新淦,因境内有紫淦 山,淦水自骊岭流经县治淦阳( 今樟树镇) ,故立县取名时取“淦 而得名。秦 时是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郡,东汉末被设为庐陵郡,后市废更迭,唐时属吉州, 宋时又归属于庐陵郡,后庐陵郡于明初改名为吉安府。1 9 5 7 年5 月更名为新干, 系江西十八古县之一,迄今已达2 2 0 0 余年的历史,历代被誉为“系源最远,为 邑最大,人杰地灵”的“望县”。 新干县现行政区域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并与之有漫长的历史渊源,而吉安 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之为“庐陵 ,庐陵素有“金庐陵”的美誉,反映了 悠久的“庐陵文化 闪现着夺同的光辉。江西史称“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 地 正是源于庐陵人。那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去世后,宋代朝廷要给他封个谥 号,封什么好呢? 众人电讨论良久,最后,主管的官员说“本朝的几名丞相如刘 沆、欧阳修、乇安石、周必大等;几位忠烈名臣如胡铨、杨邦等都是江两人,他 们忠贞节义,又是文坛骁将,因此,江西真称得上是文章节义之邦,杨力里 与他们同乡同类,就安个文节吧”。上述名人中除王安石外,都属古庐陵郡 籍,因此,不难看出庐陵文化乃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 庐陵文化内涵丰富、博大,而且名人荟萃、文风鼎盛。据考从唐宋至明清, 吉安先后出了一十八位状元、一十六位榜眼、一十四位探花、两千八百二十三位 进士,因而当地享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使,九 子十知州”的美誉。可见,庐陵地区重视教育,科举兴盛,因为在当时,衡量一 个地方的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出众和甚多,声望是否显扬的 重要标志往往就是看该地区的科举考中的进士有多少。另外,全宋词中的作 者有1 3 9 7 人,其中江西人就有1 7 4 人,居全国第二,而吉安人则有5 2 人,占全 圈的3 7 ,占江西的2 9 9 ;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的哲学家5 0 人,其中吉安地区就有l o 余人;庐陵地区还培育了许多史学家、地理学家、农 学家、教育家等,他们博学多识,不但庐陵地区,甚至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先进文 。新十县忠p 6 3 ,1 9 9 0 8 版 4 地p ;妇m 型:i x ! i 螋:q 啦:堕,庐陵风御央江人 3 硕十学位论文 明和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庐陵人民的忠贞节烈的精神和刚正峰毅的高尚品 格也是庐陵文化的深刻内涵;欧阳修、文天祥、胡铨、杨邦义、解缙、李时勉、 刘球等是j 卢陵先贤们的杰出代表,还有不少清官、义士、烈女等都饱读诗书,受 到“忠才= 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熏陶,这些精神也必然影响 到庐陵人的文风、士风,还有民风,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新干“莲花落”曲艺音乐文化正是在庐陵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的土壤罩 发芽、生长的。 1 1 2 赣江流域文化交流对新干“莲花落 的影响 地球上似乎有许多人类的古老文明的发祥地都与河流的历史密不可分。例 如:中国的黄河与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 发拉底 j 和底格罩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同样,被称作汀西“母亲河 的赣江,滋润了江西这块广袤的土地,养育了代代子民,同样也孕育了辉煌的“庐 陵文化”,并且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赣江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考古发现,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赣江中游就有了人类活动。 新干县大洋洲商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伏鸟双尾虎”等和在樟树吴城发现的商代遗 址都证明了三千多年前赣江中游就拥有与中原地带相似的文化。但在远古时期, 赣江中游一带仍被中原人士认为是“荒蛮之地”。秦始争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 秦军开通了通往岭南的山路,从此,赣江成为沟通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东汉 木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空前的社会大动乱时期,为躲避战乱,百姓纷纷向较为 安定的地区迁移,赣江中游丌始吸纳各方的移民。从东晋、中唐罕两宋,来自北 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多次南侵,造成政治动荡,中原的经济和文化遭到了一次又 一次的巨大冲击,从而促使了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向南转移。京杭大运河开通后, 唐玄宗曾于公元7 1 6 年,命张九龄率军民开辟从大庾到南雄的陆路,并沿途设置 了凉亭、客栈。由此,赣江更是成了舟楫穿行、帆樯竞发的黄会水道,物资、 信息、人j 顺赣江南来北往,赣江中游便成为栖息处和聚散中心,沿江两岸兴起 了樟树、新干、峡江、吉水、庐陵、泰和等众多城镇,赣江及其支流旁聚集的人 口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村镇,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的腹部,吉安市( 古庐陵) 的北端,地处赣江的中游,1 0 5 国道中段,京九铁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整个县境东临乐安、崇仁;西靠新余、 峡江;北接樟树、丰城;南倚永丰、吉水,自古至今皆为赣粤交通的要塞。 人口的迁移和流入,有力的促进了新干一带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这种历史 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新干“莲花落”自然也离不丌人口迁移和义化交流所带来的影 响。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在一个区域甲活动,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 o 庐陵义化的内涵及特缸,邱峰,习萍兰台世界,2 0 0 7 4 。 论庐陵文化的交流触汇,李梦星,j i i 卅山学院学报2 0 0 2 6 4 新干“莲花落” i j f 歹f 惯,久而久之,在频繁的交流中,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 在一定的环境罩延续,这样,便形成了地域特色。“莲花落”由来已久,全国各 地都有,而新f “莲花落”特有的地域特色却是与新干的地域性活动密不可分的。 首先,江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地方方言的交流,在赣江中游,出现了语 言的融合,跑船的船夫们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南腔北调,也使不同的地方形成了 文化语言的差异性,给当地曲艺音乐文化注入新的色彩。其次,在历经多年的江 河流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民间流传着许多的民f n j 故事和传说,这些民间故事和 传说不断经过人们的流变和艺人们的加工,逐步形成当地各种曲艺音乐文化内容 的源泉。 1 1 3 新干县域自身地理特征和人文坏境对新干“莲花落”的影响 新干县域地形总势由东南向两北倾斜,地处吉泰瓮地向鄱阳湖平原延伸的过 渡地带和武功山隆起的东延部。全境东部南部多为山脉丘陵,西北面多为江河平 地,中部为低冈丘陵:最高点为东北部桃溪乡的玉华山,最低点位于西北部三湖 镇的沿江地带。主要山脉东有黎山山脉,麻岭山脉,盆山山脉,云峰岭山脉,西 有百丈峰。主要河流有赣江河段,沂江河段,袁河河段,湄湘河,溧江河。整个 县境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新 干的地理特征和江河流域造就了新干的土地富饶和物产丰富,使得新干拥有“桔 乡、粮仓、林海、盐田”的美称。其中,“三湖红桔”饮誉【g 海,驰名中外,据 两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三湖红桔的栽培历史有1 7 0 0 年;而“商洲杉 壳”则 在古代就被定为贡品,当今也远销五洲,新干的i 湖古称就是商洲,据宋代赵与 时宾退录记载,商洲枳壳被列为贡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商洲枳壳载入本 草纲目列为正品药物;新干还盛产稻米,素有“粮仓 之称,粮食生产历史悠 久,远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建成的规模宏大的“战国粮仓”,近则曾作为全国 商品粮基地;县城东南一带林海绵延,全县林地面积总量大6 l 万亩;新干县大 洋州盐矿曾富甲一方,县境内矿区面积达1 0 平方公里,平均厚度有5 1 9 米,其 中工程控制面积1 0 3 平方公罩,岩盐总储量2 3 7 亿吨,可供食用和工业用。 富饶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再加上江河流域的交通便利,使得新干一带的经济 富庶,同时由于开放的环境造成的文化交流和引入,也造就了新干一带的文化繁 荣和昌盛。新于“莲花落自然也就有了它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市场。 但是,新干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和温度变化大,往往出现洪涝、干旱、酷热、 冰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从而形成了“春雨夏涝、伏秋r f 早、夏热冬冷、有霜 雨雪”的气候特征。据新于县志大事记址载:宋太宗淳化元年( 9 9 0 年) , 六月,大雨,江水暴涨l 丈3 尺;宁宗嘉泰四年( 1 2 9 5 年) ,春,大饥荒,饿死 者不町胜数;武宗至人元年( 1 3 0 8 年) ,九月,饥荒,瘟疫流行,死者枕籍;明 成 4 i 永乐二年( 1 4 0 4 年) ,大水,饥荒,人相食;据统计,仅在明朝的两百多年 顾十。、彳奇:i 仑文 问就有多达十一次遇到较大灾害年;而自宋朝丌始至建陶以来,总计达三十余次 水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也是新手“莲花落”艺人繁衍的主要原冈,因 为新干“莲花落”的艺人多为盲人和乞丐。在新干三湖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 句谚语:“莲湖朱、梅、李,叫化棍子排三暇”,可见新干一带叫花子之多。也f 是因为新干这种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加卜受庐陵文化熏陶的人文坏境才使得 “莲花落”得以在新干一带生根发芽。 据新干县志大事记记载: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 1 4 8 5 年) ,j i 月,洪水 暴涨,高l o 余丈,平畴泽国,淹毁田地房舍,溺死人畜难以计数。洪流冲决蛇 溪,三湖蒋家以下赣江河段从此改道,不再西折过临江,径直北泄樟树镇与袁河 相会,由此构成新干地界一江两岸的格局和其与樟树地界交融在一起的局面。赣 江与袁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也因此使得新干“莲花落”不仅仅在新干一带流传,而 且使得它广泛流行于新干、樟树( 原清江) 、新余、峡江等地。 新干县文化历史悠久,境内有远在七八千年前石器时代的马脑山和营州遗 址,以及公元前1 4 0 2 年到公元前1 1 2 2 年商代至西周的牛城、瓦城、木梓山、牙 牙山、王毛山遗址。还有距今2 2 0 余年全国舰模最大的战国粮仓遗址和宋代大文 人苏轼题书的惠政桥及岳飞点将台,明代文昌塔,清代何家山塔等胜迹。特别是 1 9 8 9 年对大洋洲商代古墓的发掘,不仅对新干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研究都 产生重大影响。 新干名人辈出,晋代有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陶母湛氏,宋代有江晤新干状元 郎何昌言、神章何臣,文学家谢民师,明朝有宰相会幼孜、忠良名臣练子宁及名 将军练国事、博学才子胡俨、医学家聂尚陋、“明清天”大理寺正卿 目叔廉和尚 书陈寿,清代有名医洪金鼎,“天下清官第一 总监王言,民国有献身于教育的 教育家周尔璧、杰出的中共江西早期青年领袖邹努等。 新干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对新干“莲化落”的流传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尤其是其名人辈出,让新干“莲花落”的故事内容多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1 2 新干“莲花落 的起源文化及其生存语境 1 2 1 关于新干“莲花落”的起源文化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据史料记载,新干自古以来便是文化发 达之县治,民问艺术活动较为盛行。掘让载:“云摩飞出水东去,梅花又落江皋 路。年年赛社不愁贫,典衣又办荒f 同赋。”( 见新干县志卷一、i 司治版) 。其 中的“赛社”又称“扬社符”或“扬社火”,是流行于新干境内的一种祭祀活动, 场而浩大,连续数同。每逢“赛社”,“中元南市试灯初,兽鼓声槌向疾除,大家 拼费会三皿,聘请村优学说书。”“竹龙又倚水龙船,斗巧争夺色色鲜,笑煞城 新十“莲花落”研究 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 见新l ? 县志卷一、同治版) 其中的“落 离莲”指的就是曲艺“莲花落”。可见“说书”、“莲花落”这些说唱艺 术( 曲艺) 早存新干流行。 据当地民f h j 相传,新干“莲花落”可能起源于宋代,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新干“莲花落”其“莲花”取义于佛教的教义为证,太阳经中有云:“观音 老母坐莲台,救苦救难下凡来;普渡众生慈为本,劝人向善莲花开。”其中的“莲 花”正是佛教的象征,其教义就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而新干“莲花落” 也正是以劝人为善为主旨,乞丐艺人可能不断从佛教的僧尼化缘、吟颂经文、偈 语的形式中学习演借过来,逐渐形成一种乞丐、盲人专有的演出形式。而在后来 的丐帮行会中,也定立了以“八仙”为祖师的行会制度,其中的何仙姑便是手持 “莲花”,而“莲花”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超凡脱俗,因此,而喻示佛主观世 音的圣洁和救苦牧难的菩萨心肠,也体现出新干“莲花落”与佛教的渊源。 新干的佛教于东晋时传入,是新干最早传入的宗教。在历朝历代中,新干以 佛教的寺庵、庙宇最多,佛教影响也是最深。如:新干佛教华光禅院创建于东晋, 后改名为永寿禅院、东山寺院,是全县最早的寺院;县城的大佛寺为新干最大的 佛教寺院;宋代佛寺则已经有了普吉禅师、大慧果禅师和应真禅师;另据清同治 九年( 1 8 7 0 年) 新干县志记载,全县已有佛教寺庙5 8 座。 可见,新干县乃至周边的人们受到佛教的影响极深,也让当地老百姓的民风 向善,这也就直接使得“莲花落”的思想有了更深的渊源。 当然,新十“莲花落”肯定不完全是士生土长的,首先,江河流域的文化交 流促进了各地力戏曲音乐的交融,如:新十“莲花落”吸收各地采茶戏音乐等; 其次,当时新干的经济繁荣导致的人口的迁徙也会引起民俗风情的形成与演变, 如:新干“莲花落明显带有了中原文化的痕迹,因为据史料记载,“莲花落” 最早可能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源于唐扛代的“散花乐”,相信经过多年的 流传以及文化的迁移,已经与全国各地的说唱艺术相融合。 清光绪年间( 1 8 7 5 - 1 9 0 8 ) ,林祖焘的闽中岁时杂咏中写到:“买得树枝 花饼无,花枝满手唱于途;许多吉语常前赞,只博官人一五铢。”还有书云: “每值新年正月,沿街乞讨,摘折花枝,缀以铜钱,向人家唱莲花吉语,称之为 摇钱树。可见到了这个时候,新干“莲花落”经过数百年的形成和发展,将 传统的讨饭用腔已经变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三种体裁形式一一一种为颂吉板口, 新干一带称其为“摇钱树”;一种是后来经过与当地山歌、采茶戏等民间音乐形 式的结合,当地“莲花落”艺人又用“莲花落 音乐的唱腔衍化出的唱小调的体 裁形式;还有一种就是艺人们充分发挥“莲花落”的说唱特长一主要有善于叙 述较长的民i 旬故事和传说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为大家聚在一起时说唱故事的 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演出后来被归结为 兑课子的体裁形式。 7 硕十学何论文 1 2 。2 关于新干“莲花落 之生存语境 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文教政策以来,历代的封建 王朝,都把儒学当作正统大力提侣和推广。这种以孔孟学说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主 流,随着赣江流域的兴盛和多次的北方人南迁活动,平安富裕的庐陵一带f i 断继 承和发展着中原儒学精神。庐陵传播教化儒学的功臣首推要算唐代忠烈名臣、大 书法家颜真卿,唐永泰元年( 公元7 6 5 年) ,颜真卿任吉州司马始,就在庐陵广 置学堂,传播儒家文化。元朝周巽曾在鲁公祠序中称赞他的功德:“以兴起 斯文为己任,益广学舍,聘贤士以淑我吉人,自此庐陵声名文物卓为江表冠”。 到了宋朝,“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文章之盛,士相继起,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 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敢谏为忠,家诵诗书,人怀慷慨 ( 光绪吉安府志) 。 宋代以后,称为新儒学的理学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并大行于天下,庐陵儒士深 受其影响,他们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态度,把舍生取义视为最高境 界。北宋理学的丌山鼻祖周敦颐曾多次到庐陵一带讲学,他高洁的品格受到庐陵 人的敬重,特别是他所颂扬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贵品性,给当地的文人 墨客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程颢、程颐也曾到庐陵地域的白鹭洲书院( 此书院在 宋代被誉为江南三大书院之一) 讲学,传播理学思想。可见庐陵文人儒士云集, 理学思想传播深广,使得庐陵成为江南乃至全国文化的交流中心。固然,新干一 带文化始终是庐陵文化的内涵和延伸,新干“莲花落 的形成和发展自然也就离 不_ 歹l :庐陵文化的儒家思想的根源。在新干“莲花落”的故事内容里面,无1 渗透 着其忠义观、节操观等积极进步的因素。 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创作主要来源于文人或群体所为,它大都是以诗歌为基 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经讲过:“古人必先有诗而后以乐和之,舞命夔教 曹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是以登歌在上,而堂上堂下之器应之, 是以谓以乐从诗。”新干“莲花落”的创作者们也正是和中国古代诗与歌的发展 轨道一致,他们深受庐陵文人们的影响,运用了诗歌的韵律和形式来创造和发展 着这么一种曲艺形式。唐代初期,杜审言任吉州司户参军,他是河南人,精于五 言律诗,是初唐有些名气的诗人,杜甫是他的孙子。他喜欢结交儒士,崇尚文雅, 于是,便和一些志同道合之士在庐陵结诗社,煮酒品茗,作诗论诗,参与者甚众, 一时n i j 吉州诗风大兴,他播下的文学之种于是开始在四处散播。四百多年后的南 宋庆元六年( 公元1 1 9 5 年) ,时任丞相的周必大退休归乡,在原来庐陵诗社的旧 址上兴建诗人掌,每年的春花明媚秋月圆的时节,都要举行诗会,各地文人雅士 齐聚一常。庐陵诗存序云:“自杜司户创诗社而诗学兴,自宋建诗人章而时学 盛。”写涛作诗便成为自唐宋以来庐陵人们的一种时尚,这种风气自然也被些 落魄文人和市井艺人所推崇,他们对诗歌形式的推崇直接导致了对民i b j 文化的影 。论j 广i f ;壶文化的交流融 l ,李梦星, 冈i lj 学院学报,2 0 0 2 6 8 斩l 。莲花落”研究 响。新干“莲花落”的格律形式便卣接或问接借用了当时盛行的诗歌的形式,并 存这种文化背景中生存和发展的。 9 形 十学位论文 2 新千“莲花落”的内容与形式 2 1 新干“莲花落”概述 新干“莲花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 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江西传统曲艺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江西流传下来 较完整的曲艺形式之一。它还具有较强的说教性、娱乐性和一定的文学性,是江 西地方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活化石,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赣文 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新干“莲花落”其渊源可上溯至宋朝,其形成于明代而盛行于清朝,据新 干县志中记载的“听人齐唱落离莲便是佐证,“落离莲”即“莲花落”, 当时为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戏文。从清末开始广为流传,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 多样,有精短的颂吉板口、精彩曲折的说课子、还有抒情的小曲小调。它的内容 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故事,民间真实故事的改编,还有史料记载等,这些内容多 为宣扬佛教,劝人为善,扬善贬恶,浏果报应,砰求施舍,吉祥口彩等。 新干“莲花落”的演唱者均为自人,是他们在谋生行乞时所唱的一种说唱曲 艺形式。起初一般为两人一伍,一人主唱、一人帮腔,演唱时手持花棍,拍击胸、 肚、臂、腿。清术,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叙事性“莲花落”的职业盲艺人, 演唱民间故事,其形式也在原来单曲清唱或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变走唱为坐唱, 由“耍花棍”发展成有胡琴,板鼓伴奏,兼容“说书”的一种“莲花落”形式。 后来,新干“莲花落”随着社会的沉浮而几经波折,直到解放后,“莲花落” 才又开始恢复了它的生机,曾经繁盛一时,新干县和周边各地的一些村庄争相邀 请“莲花落”艺人前去演唱“莲花落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慢慢开始消失 在老百姓的视线当中。 2 2 新干“莲花落 的体裁分类 2 2 1 颂吉板口( 摇钱树) 颂吉板口是新干“莲花溶”的体裁之一,顾名思义,它通常是用吉庆的语句 加上说唱的形式来讨彩头的种力式,演唱时用竹板击拍而唱,故称之为“颂吉 1 0 新t “莲花落”训究 板口”。 在平常时候,盲人在乞讨时总是h j 简短的吉祥语来挨家挨户行讨,这个时候 所用的一种方式就是颂吉板l j ,这种形式以说为主,在说唱时配以竹板嗦子简明 欢快的节拍。盲人出门时一般由二人组成,且多为夫妻,在说唱时一人主唱、一 人帮腔;也有一人独唱的,加用一些浅叹式的唱腔;而在新春正月里,演唱者常 常为了突出节日的喜庆,通常则将竹板改为手执一根木棍,木棍上缠绕许多红纸 做的花条,此棍谓之为“花棍”,或手执一常青树枝,上面也缀以许多红色纸花, 为“莲花”状,枝丫间用线串明钱,用于摇动,“嗦,嗦”作响,并用手拍击身 体部位,以助打节拍,因其取莲花之意,故名“莲花落”,又因为盲人们正是通 过这种形式而谋生,讨得一些生活的费用,因其借以树枝的形式,故又称之为“摇 钱树”,当地老百姓的农历通书上称之为“送祥工”。 “摇钱树”是当地老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莲花落 形式。特别是在正月里, 盲人走村串户行讨,一边摇树枝,一边唱道,为东家讨个好口彩,大吉大利,东 家便笑脸出迎,当场施舍。于是,我们经常在春节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昌段: “摇钱树,聚宝盆,婶婶妈妈请拜年;摇钱树,进你家,恭喜发财又发家:摇 钱树,进你屋,贺喜添寿又添福;摇钱树,摇得上,做官做府状元郎;摇钱树, 摇得下,铜钱花边簸箕扒;摇钱树,转个身,四季平安万事兴,万事兴! 人们 常把这一段讨彩谣也称为“摇钱树”,因此,“摇钱树既是一种体裁形式,又 是春节时所用的一段讨彩谣的标题。 2 2 2 唱小调 唱小调则是新干“莲花落”的义一体裁,因为它类似人们平时常说的唱小曲、 唱小调,因此,盲艺人们把它称之为“唱小调”。 虽然在唱小调时腔调平缓抒情,语调平和,像是在娓娓道来,但因为它只是 盲艺人为抒发感情时所演唱或在说课子前加唱一种小曲的演唱形式。又因为它的 内容多为歌唱花草树木,或借物咏情等来表达自己或旁人的某种感受,因此,唱 小调并不被普通老百姓所普遍接受,导致这种体裁形式受众面也并不是很广。 唱小调多采用抒情乐句,并常常采用曲艺“本调或采茶戏的想郎、一枝 花之类的曲牌。唱小调时,常有二胡伴奏,演唱时既可以一人伴奏一人演唱, 也可以白拉自唱。如:美貌娇容 i = d 吾热闹愉快 、,、,、,、,、,、 世照i 迫丑i 也盟i2 一l 地吐l9 一l 美貌娇容桃花儿脸,十指尖一尖, 读哥麻妈,地办俗称,指人们的妻r 。 硕_ f 学1 奇:沦文 ,一_ 、厂 、 、,一、,一、,、,、,一一、 56132 l 5613 2 l 1 12 53 l2 55l1 235i2 一l 三才念莲 尖 又尖,哎嘿进 花园, 、,、 53 51 i6153l2 3 21 好呀一朵莲花坐金 l9 一i 生丛继i5 一l 莲,咿哟咯嘀嘟咿, m 盟ld 韭i6 一l ( 业墨互墨墨l 出山l 坐金莲咯呵哩 丛盟i 一1 6 5i 虹业i5 一) i l 2 2 3 说课子 说课子其实在当地老百姓认为就是唱大戏,因为其内容长,说唱的时l 日j 也长, 且每次的听众又多,感觉像在说课,因此,被当地盲艺人们称之为“说课子”。 说课子是指在有人家罩办红白喜事或村中有事庆祝时邀请盲艺人表演的一 种体裁形式。到了晚上,全村男女老少便围坐到村里的一块空地上,被邀请的盲 艺人便坐在中间的高台上开始他的演出。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红白喜事,盲艺人 安排不同的课子唱段。通常说课子的内容最短的也要唱一个晚上,最长的一般可 以唱三到 i q 个晚匕。说课子演唱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经过加工和 改编成“莲花落”的脚本,再加上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使得老再姓对这种曲艺 形式特别喜欢。在说课子时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伴以用竹板嗦子击拍,在一些 表达情感或语重心长的时候加入衬腔,多为叙述性的语气。一般为一人主唱,一 人帮腔,帮腔者击拍,主唱者手执二胡,自拉自唱。说课子常用当地的曲艺“哭 调”曲牌演昌。如:说课子常用的曲牌之一哭调二: 1 与主 ( 556 i56 i 主壹i6l53 56 i 一) l 叫i l 一6 35i l :通亚l 选6 叫迢迢l 母亲娘年老人,你在福建不知音,不知孩儿 厂、- ,、。 厂、 厂、 5 61 65l53 561 i 主j6i5 3 56ii 垒 656 路上 受? 奇辛。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 5 一l6 空l 墨i65l l :6 壶 垒li 6 56 l6 垒 垒i 、,、,、,、 哎 母亲娘年老人,你在福建1 i知音,不知孩儿 1 2 新t “莲绝藩”研究 丝鱼鱼ln 1 一i6 656 5 :i l 221l 12 i:i l 一:= = = = = = = = = := = -” 路上受苦辛。哎哎哎 从社会价值和“莲花落”其本体上来讲,笔者认为:新干“莲花落”的这一 体裁形式才真正是需要发扬光大的部分,只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经济生活水平 增长迅速,导致这一表演形式已濒临失传。 2 3 新干“莲花落”的表现内容及传统表演曲目 2 3 1 主要传统曲目及其反映的内容 新干“莲花落”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反映了历史、 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流传和创作的传统曲目就多达5 0 多个。 ( 1 ) 反映民问故事和传说的传统大剧目有:拆亲记、白扇记、罗帕宝、 丝带记、卖花记、天宝图、莲塘记、南瓜记、借布记、借米记、 救客汜、玉堂春、秦香莲等。 ( 2 ) 反映人物情感和抒发山水情怀的剧目有:美貌娇容、骂情调、四 季相思、手扶栏杆、扬州打倒贴、绣麒麟、照花台、顽有歌等。 ( 3 ) 表达吉祥与祝福的剧目有:摇钱树、其方歌、说唱新干美家乡、 喜唱新千处处新等。 ( 4 ) 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用爆炸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研究生课件
- 大家保险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核心问题解析
- 民族风漫画人物课件
- 医护患位置关系静态区
- 新质生产力与颠覆性创新
- 安全法基本原则讲解
-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层次
- 学校一班级班主任工作方案其次学期
- 2025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2014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 教务处作业检查记录表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堂PPT)
- 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33页PPT课件
- 物业管理费用成本测算(模板)
-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移民安置独立评估细则-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表格教案全册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