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中文提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 、“也 、“都 的研究 中文提要 通过对“h s 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外国学生在使用“就”、“也 、“都 这三个甲级虚词时偏误较多。经分析认为,有必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这三个 虚词进行进一步考察与辨析。本文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三个虚词的意义、词性和用法进行了全面梳理;进 而针对目前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有关这三个虚词的各个义项的分布方面存在的问 题,从科学性、系统性、分层次教学的角度对这三个虚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说明与 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的结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对对外 汉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就也都认知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郁梅 指导教师:陆庆和教授 a s t u d yo n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j i u ”y b d o u ”i n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 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a b s t r a c t a s t u d yo nf u n c t i o n r d s j i u d o n i n 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 a sa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 a b s t r a c t t h ea u t h o rf o u n dt h en e c e s s a r yf o r t h ef u r t h e r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o nt h e t h r e eg r a d ea f u n c i t o nw o r d s j i u y e d o u a f t e ra n a l y z i n g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 a c q u i s i t i o n t h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eh s kd y n a i l l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c o r p o r a b a s e do nt h e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t h e o r ya n dt h et h e o r yo f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 e x i s t i n gw o r k i n gp a p e r , t h i sp a p e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l i s t e d t h et h r e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m e a n i n g ,s p e e c ha n du s a g e ,p u tf o r w a r dv i e w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o n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o ft h e c o n t e n to f t e a c h i n g 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a n d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f r o mt h e a n g l e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n e s s ,s y s t e m a t i c n e s sa n dm u l i t - - l e v e lt e a c h i n g ,a i m i n ga tt h e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t h a te a c hs e m a n t i ci t e mo ft h et h r e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d i s t r i b u t e di nu n i v e r s a lt c f l t e x t b o o k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s t u d i e di nt h i sp a p e rh a dc e r t a i nr e f e r e n c ev a l u ei nt e a c h i n g c h i n e s ea sa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b o t hi nt h e o r ya n di n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j i u y ed o u c o g n i t i v eg r a m m a r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w r i t t e n b y y um e i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l uq i n g h e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研亮生签名: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 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 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硇至妈日 导师签名:缝幺筮 e l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引言 引言 与外语相较,汉语的虚词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个词类。不仅词语较多,而且就一些 高频常用虚词来讲,用法相当复杂,因而一直以来都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现 代汉语学界一直把汉语虚词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成果颇丰。但是笔者发现,如从对 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考察,还有很多尚待研究的地方。 本文将“就 、“也”、“都 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呢? 首先,这三个虚词都是外 国学生初级班就学习的甲级词。其次,中介语语料库的语料说明,外国学生对这三个 词掌握得并不好。 我们在h s 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这三个词的使用频率和出现问题的次数进行了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表1 ( 按“词”检索的,不是按“字”) 词 出现次数出现问题次数偏误率 就 1 0 8 7 8 7 5 66 9 5 也 2 0 9 4 26 4 73 0 9 都 1 4 3 3 5 3 6 52 5 5 从上表看,这三个词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该语料库中的语料均是参加高级h s k 的考生的作文语料,参加者的汉语水平起码已达到了中级水平,但即使如此,这三个 虚词出现的偏误率并不低。这充分说明,初级班学过的这三个虚词,不仅对初级水平 的学生甚至对中级、高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因此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教授这 三个词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拟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对这三个虚词的意义、词性和用法进行梳理;结合外国学生的习得情况,进一 步对这三个虚词进行考察、辨析;对目前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这三个虚词的各个义 项的分布进行全面考察;从科学性、系统性、分层次教学的角度对目前的教学大纲与 教材的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对外汉语虚词教学有所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第一章“就 、“也、“都 的义项分类 第一节本文对三词义项的划分原则 学术界对词的义项划分一般呈两种趋势:趋合、趋分。“趋合”即从一个词的多 个义项中寻找这些义项之间的语义内部联系,注重意义整合,从词的基本义出发。“趋 分”就是将词的各个义项细致梳理,详细说明各种用法的特点和条件。细致的分类是 与语境紧密结合的。 “就”、“也”、“都”三个虚词的义项繁多,虽各义项之间有内在联系,但为了便 于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它们的全部用法。我们遵循“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把大的、 复杂的语法点切分开来教学”( 吕文华) 的原则,对它们的分类采取“趋分 的方法, 主要参照吕叔湘先生、朱景松先生和陆庆和先生的分类。 第二节“就”的义项划分 我们依据现代汉语虚词“就的三个词性( 副词、介词、连词) ,将虚词“就 的义项分类如下1 : 一、副词“就 ( 一) 评价时间( “就”表示的时间差距不同) 以某一时间为参照点,表述者认为事情发生得快( 时间差距微量义) 、早( 时间 差距大量义) 或晚( 时间差距大量义) 。 1 快 a 以说话的时间为参照点,事情很快就会发生,或结果很快会出现。 “就 指向将来。时间间隔较小 ( 1 ) 他们明天就要去泰山了( a = 说话时,b = 去泰山的时间) ( 2 ) a :张先生,您的电话 1 本文例句主要源于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陆庆和,2 0 0 6 )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朱景松主编,2 0 0 7 ) 和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主编,2 0 0 5 ) 、新实用汉语课本( 刘殉主编,2 0 0 8 ) 、发展汉语( 荣继华等编著, 2 0 0 6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b :好,我就来 ( at 说话时,b 。我来的时间) j l 说话时:a 事情发生结果出现时间:b t ab b 以前一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点,后一动作行为很快就发生了,或结果很快就 出现了。 “就”既可以指向将来、也可以指向过去。 时间间隔0 用在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表示前后相接的两个动作、行为。 ( 3 ) 我到了北京就给你打电话( a ;到北京的时间,b = 打电话的时间,时间差距0 ) 指 向将来 ( 4 ) 昨天她下了课就去买花了( a = 下课的时间,b t 去买花的时间,时间差距加) 指向过去 ( 5 ) 老天说下雨就下雨,咱们赶快去商店里躲躲雨去( a = 出现下雨预兆的时间,b = 下雨 的时间,时间差距哟) 指向将来 用在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之间,表示前一动作很快就引起后面的结果。 ( 6 ) 我觉得很容易,我看了一遍就懂了( a ;看了一遍,b - 懂,时间差距加) ( 7 ) 一听就明白了( a t 听,b = 明白,时间差距踟) 表示时间快的“就”,意在说明行为能很快引起另一行为或结果,强调瞬时性。 与强调关联的“就相区别,关联只强调关系( 前因后果、先后等) 不表示瞬时性。 ji 前一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a 后一动作行为结果出现时间 :b t a b 2 早 以某一特定时间( 表述者心理常规预设时间) 为参照点,事情发生得很早,或结 果出现得很早。表示时间的词语用在“就 前,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在“就 后。时间 间隔较大。 3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8 ) 大为昨天晚上就坐火车去南方了( a 。表述者认为应该今天或更晚的时间去南方,b 一昨天) ( 9 ) 刚七点他就来了( a = 表述者认为他该八九点或更晚的时间来,b = 七点钟) jl l t ba 某一特定时间:a ( 表述者心理常规预设时间) 事情发生结果出现时间:b 3 晚 以某一特定时间( 表述者心理常规预设时间) 为参照点,事情发生得很晚,或结 果出现得很晚。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在“就 前、表示时点的词语在“就”后。 时间间隔较大 ( 1 0 ) 他到这里就六点了( a = 表述者认为“他”应该五点或更早到这里,b 一六点) ( 1 1 ) 爸爸下班回到家,就9 点多了( a = 表述者认为爸爸应该八点或更早到家,b ;9 点) j l t a b 某一特定时间:a ( 表述者心理常规预设时间) 事情发生结果出现时间:b ( 二) 限定范围 1 用在名词、代词、动词等词语及句子前面,对人或事物进行排他性限制。 ( 1 2 ) 她不喜欢打扮,就爱看书 ( 1 3 ) 绣花睡衣都卖完了,就这几件了 ( 1 4 ) 昨天就他没来,别的人都来了 2 用在表原因、目的、范围的词语或小句前边,对“就”后内容进行限定。 ( 1 5 ) 就因为个子矮,他一直没找到女朋友 4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1 6 ) 就为了省一顿饭钱,她每天中午都骑半个多小时的车回家吃 ( 1 7 )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想的不同 ( 三) 评价数量 表示对数量的评价,被修饰的成分是数量词语,或数量词语作定语的名词短语。 就”对数目进行评价时,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就”可以表示主观小量,也可以 表示主观大量。 ( 1 8 ) 就这么几个小问题,还不好办吗? ( 主观小量) ( 1 9 ) 就几个外文单词,老是记不住( 主观小量) ( 2 0 ) 光去就三天时间,你怎么可能在四天之内赶回来? ( 主观大量) ( 2 1 ) 一个月来,仅立山大队、铁东大队两个大队就做好事1 8 3 件,收到群众表扬信5 0 多 封( 主观大量) “就 前后都有数量词时,易产生歧义。对于这一情况,已有不少讨论,我们发 现各家观点大概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现在将各家观点罗列如下: 朱景松先生的观点2 : 朱景松先生认为“就”对数目的评价往往有主观性,以“一天就3 0 块钱”为例 分析,认为此句“在某些人看来,或在某种情况下,这可能是多的,这时一天或 3 0 块可以重读( 我们理解为就轻读) ;在另一些人看来,或在另一种情况下, 可能觉得太少,这时就重读。”我们对他的观点归纳如下t “就”轻读:主观大量; “就 重读:主观小量。 吕叔湘先生的观点3 : 吕叔湘先生认为副词“就”可以强调数量的多寡,并分成三种情况进行讨论:a ) 就+ 动+ 数量;b ) 就+ 动+ 数量:c ) 一+ 动+ 就+ 数量。因为在分析后两种情况时,吕叔湘 先生涉及了“就”前后都有数量词的例句,故而我们将详细罗列后两种情况: b ) 就十动+ 数量。“就 轻读,前面的词语重读,指说话人认为数量多。动词有时 可省。 ( 2 2 ) 一,天就( 跑) 两趟车站,够累的 ( 2 3 ) 咱俩才抬一百斤,人家7 一个人就( 挑) 一百二十斤 2 引自朱景松先生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2 0 0 7 ) 3 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2 0 0 5 ) 5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c ) 一十动十就+ 数量。“就”轻读,动词重读,指说话人认为数量多。 ( 2 4 ) 一,干就半天 ( 2 5 ) 一7 讲就一大篇 ( 2 6 ) 一7 买就好些 对吕叔湘先生的观点我们归纳如下: “就 轻读( 前面的词语重读) :主观大量。 ( 2 2 ) 、( 2 3 ) 例均通过前后分句给出了具体语境,限定了“就”的意义,减少了 歧义,但并未考虑其他语境,比如:“一天就( 跑) 7 两趟车站,有什么累的”,此句 中“就”轻读,表示主观小量。 朱景松先生和吕叔湘先生都认为“就”轻读时表示量多。史锡尧先生( 1 9 9 1 ) 与 吕叔湘先生的观点一样,在讲“物量+ 就+ 活动”这一类型句子时,举了两个“就 前后都有数量词的例旬4 ,认为这两例均表示量多义,但他未指明这里的“就是重 读还是轻读。 吕叔湘先生在此处未提及“就 前后都有数量词时,“就重读的情形。 陈小荷先生的观点6 : 他举了三个“就”的前后都有数量词的例句: ( 2 7 ) 他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 ( 2 8 ) 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 2 9 ) ,五岁的孩子就能认两百多字 他认为这三句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说,“就 在这几例中是前指的,前 指的“就 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边的数量词是主观小量,至少它后边的数量词言多, 那是由于前后对比而显示出来的,不是“就 直接确定的。 我们将他的观点归纳为:“就”轻读:主观小量。 岳春娴的观点6 : 她指出“数量或时间+ 主语( 可省) + 就+ 动词+ 数量或者时间”为歧义结构, 认为:“就”轻读,说话人主观认为“就”前的量小,“就”后的量大。“就”重读, 说话人主观认为“就”前的量大,“就”后的量小。 4 二斤芹菜就卖三毛钱。- n 人就分一问房。 5 引自陈小荷先生的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 1 9 9 4 ) 6 岳春娴浅谈关于副词“就的主观量问题( 2 0 0 7 ) 6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以上各家( 除史锡尧先生) 均是通过轻重音来判断“就”前后的数量是大量还 是小量的,对于“就 轻读时所表示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各家意见不一。 笔者同意朱景松先生的观点,“就 重读时确实表示主观小量,但“就 轻读时 表示的主观量大d , n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数量a + 就+ 数量b ”表示的 是一种分配,是对每个单位的分配额大小的主观论述,对于同一分配,不同的人在期 待量上可能会有不同,故而产生对主观量大小的不同理解。以“我十天就写了 两行字。”为例,此句“就”轻读,说话人( 假设为普通的正常人) 主观认为“就” 前的量大,“就”后的量小;说话人若是个手臂残疾儿童( 我们认为此种情况超出常 规理解状况) ,刚开始学习用脚写字时十天只能写一行字,现在他十天写了两行字, 对于他来说“两行字”在“十天内完成是个较大的量,“就”前的量小,“就”后 的量大7 。 而“数量a + 就+ 数量b + 了”则是表示一种量变的结果,该结构表示的是主观大量 还是主观小量与量变方向有关。8 ( 四) 表示态度 1 表示容忍、认可。用在两个相同的词语之间,构成“x 就x ”格式,“就” 轻读。 ( 3 0 ) a :你敢不敢跟我比? b :比就比,我才不怕你呢 ( 3 1 ) 危害健康就危害健康,吸烟者照样一支接一支地抽 以上两例中的“就 均表示主动地接受或认可,是不能省略的。但当“就 在句 中表示的是一种勉强、无奈地接受或认可时,“就 往往可以省略,第一个“x 后要 停顿,如: ( 3 2 ) 张名高沮丧地:“算算,拿掉( 就) 拿掉吧,我不说什么了” 7 数量词也有轻重音,“就”轻读,则必然有数量词重读( 因为轻重音是相对而言的) : 一个数量词重读: 我7 十天就写了两行字。 我十天就写了7 两行字。 两个数量词重读: 我十天就写了两行字。 一般我们听到这三种不同重音的句子,都只会认为“就”前的量大。“就”后的量小,因为我们以大脑中提取的 常规语境作为理解背景。可见语境还是决定主观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数量词的轻重音不能改变主观量大小 。如陈小荷先生所说:“如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该类 句型中的动词有助于帮我们确定量变方向,但是省略动词时,我们就难以把握量变方向,导致歧义。只有借助上 下文和语境补出省略的动词。才有助于理解。 7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3 3 ) 你要走( 就) 走吧,我不勉强你 2 表示强调、肯定,“就”重读。 ( 3 4 ) 这就是北京 ( 3 5 ) a :那儿的植物园特别好,学植物的没有一个不爱去 b :我就不喜欢去 ( 3 6 ) a :你买这件蓝色的,巴,你穿蓝色的比较好看 b :才不呢,我喜欢红色的,我就买这件红的 ( 五) 表示关联9 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的结果。常连接复句,用在后面分句里,表示结果;前面 的分旬表示充分条件,可以用“只要”引进,也可以用“如果”等引进。有时把表示 条件和结果的词语压缩成一个短语,作单旬的谓语,或作分句。 ( 3 7 ) 我们觉得有点儿累,林娜也累了,咱们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 3 8 ) 如果明天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了 ( 3 9 ) 同学们只要每天都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 4 0 ) 要是你生活在中国人的家里,就会发现丈夫每天也要下厨房 ( 4 1 ) 想喝就再喝一杯吧 二、介词“就 ( 一) 引进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表示对象或话题的词语在“就”后面,介 词结构只作状语。 ( 4 2 ) 美国找来了国内的专家,就桑兰受伤的问题进行研究,诊断后确定了手术方案 ( 4 3 ) 咱们别就事论事,多动动脑子,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 ( 4 4 ) 就英语口语能力来说,这个学校的学生显然还有差距 ( 4 5 ) 这个学校就地理位置、校园环境、专业设置来看,都好于其他学校 ( 二) 趁着,借着;引进做事的条件。常须带“着”。 ( 4 6 ) 他就着大家都在这里,把工作布置了一下 ( 4 7 ) 今天就着这个机会,我想谈谈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 4 8 ) 为了招待远来的客人,女主人纷纷捧出热腾腾的奶茶,请你就小点心喝上一碗 ( 4 9 ) 夏日我在青岛,喜欢早起,在薄明的天色中,就着熹微的晨光,听着波涛的絮语,去 逛海鲜纷呈的早市 9 朱景松先生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两个分旬的主语相同时,“就”多用在主语的后面;主语不同时,“就” 多用在主语的前面。而我们在c c l 中调查了9 0 0 例( 只要就3 0 0 例,如果就3 0 0 例,既然 就3 0 0 例) ,发现所有的主语不同的例句,“就”都是用在主语后面的 8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三、连词“就 ( 类似“就算 ) 表示让步,或引出假设的条件。用在转折复旬的前一个分句里,有让步意义;后 面的分旬表示转折,分句里常用“也”等副词。用“就的分旬还可以表示假设和夸 张的意义。 ( 5 0 ) 你就把我劈成两半,也忙不过来啊! ( 5 1 ) 我就三天不吃饭,不睡觉,也做不完这些事情啊 ( 5 2 ) 青年志愿者把我的生活问题考虑得这么周到,凭着他们这份爱心,就有再大的困难, 我也要为油田建设发挥余热 第三节“也 的义项划分 我们将现代汉语中的“也 定性为副词,其义项分类如下: 一、类同 “也 的基本功能是表示后面所说事物与前面说的( 或字面上没有明说而隐含在 说话环境中的) 事物在类别上、类型上相同。这个“类 可以是很小的类,甚至是个 体,即两个( 或多个) 事物完全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程度上概括的类,表示两个( 或 多个) 事物在某种意义上相同。 ( 一) “也 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示几个动作或情况同时存在,罗列项2 。 1 主语相同,谓语不同( 同属不同类) 。 ( 5 3 ) 我们也划船,也游泳 ( 5 4 ) 老师也讲课,也提问题 突出强调的是b 与c 的相似处,b 、c 属于同一大类: ( 5 3 ) 中b “划船”、c “游泳”同属于运动; ( 5 4 ) 中b “讲课”、c “提问题”同属于教学行为。 ( 类同的可以是多项,我们图示只出示两项,下同) 2 主语不同( 同属不同类) ,谓语相同或同义。 9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5 5 ) 你喜欢足球,我也喜欢足球 ( 5 6 ) 大人也好,孩子也好,没有不夸她的 突出强调的是a 与c 具有相似处( b 、b ) ,a 、c 属于同一类: ( 5 5 ) 喜欢足球的人;( 5 6 ) b = b ( 夸她的人) 3 主语不同( 同属不同类) ,谓语不同( 同属不同类) 。 ( 5 7 )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化了,山也绿了,花也开了 ( 5 8 ) 他的个儿也高,力气也大 i 突出强调的是a b 所表述的内容与c d 所表述的内容同 ;类,这里的“也用来列举一个类属里的各个小类, ;如( 5 7 ) 用“也列举春天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 5 8 ) 用“也 列举“他”的特征。 4 主语、动词相同,宾语不同( 同属不同类) 。有时宾语可作受事主语前置。 施事、动作相同,受事不同( 同属不同类) 。 ( 5 9 ) 他学习汉语,也学习英语 ( 6 0 ) 馒头我也吃,米饭我也吃 1 0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宾语前置作为受事主语 突出强调的是b 与c 的相似处,b 、c 属于同一大类:( 5 9 ) b “汉语 和c “英语 同属于语言;( 6 0 ) b “馒头 和c “米饭 同属于食物。 5 主语、动词相同,动词的附加成分不同( 同属不同类) 。 ( 6 1 ) 他【前天】也来了,【昨天】也来了。 ( 6 2 ) 这里的气候我也【】喜欢,也【不】喜欢。看怎么说。 突出强调的是【】中b 与c 的相似处,b 、c 应属 于同一类,( 6 1 ) b “前天”和c “昨天 同属 时间,( 6 2 ) b 和c 的肯定和否定形式作为类 同项 ( 二) “也 用于“谁、“什么 等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之后,表示在某个集合 内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相似的属性,后面的意思总是否定的。用于单句,罗列项为一个 集合,类同义演变出统括义。 ( 6 3 ) 我哪儿也没去 ( 5 4 ) 他什么球也不玩儿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要是”等,后 一分句表示在前一分句的情况下,事实、结论与相反情况下的事实、结论“类同”, 此时也要用“也 与之呼应。有时可以不用连词。罗列项为一项。 ( 6 5 ) 不管你有多忙,家里的事情也该关心关心( 隐含“不忙”的情况) ( 6 6 ) ( 虽然) 我知道他是无心的,但我也不能原谅他( 隐含“他是有心的”的情况) ( 6 7 ) ( 要是) 你想跟我一起住也可以。( 隐含“你不想跟我一起住”的情况) ( 6 7突出强调的是b 与b 的相似处,b 、b 相同: b _ - b ( 家里的事情应该关心关心) ;b = b 7 ( 我不能原谅他) ;b = b ( 可以) ij ( 6 6 ) 他是有心的;。; ( 6 7 ) 你不想跟我一起住 二、极限 这类“也 是说话者主观上把极限情况与一般情况看作是类同的。 “极限”其实也是表示“类同”,但与“类同 有一定的区别: “类同”义的类同项之间是平等关系, “极限”义的极端项与其他项是不平等关系。 二者意象图式该如下: 1 2 砘 一 d广 一 r 卜i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类同意象图式: 情况1 1 情况n - 1 情况x 情况2 情况1 极限意象图式: 最大情况n 情况1 1 1 情况x 情况2 最小情况1 情况 1 3 上限 一;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最大情况n 情况1 1 1 情况x 情况2 最小情况1 ;_ 叶 ( 一) 对比句,“也”后谓语肯定、否定都可以,以否定居多。 在对比句中,“也 用来表示强调,与极端项共现,也可再和“甚至 、“连 共 现,对比项必须同时出现。“也”后的谓语多是否定形式,肯定形式多用“都 。 ( 6 8 ) 他甚至连上课也惠了,还能记着做别的吗? ( 6 9 ) 他连报也不看,怎么会看这种理论书呢? ( - - ) 非对比句,“也”后谓语肯定、否定都可以,以否定居多。 1 “( 甚至) + ( 连) + 极端项+ 也”。这里的“也”后多为动词的否定形 式,有时也可以是肯定形式。 ( 7 0 ) 他( 甚至) ( 连) 水也没喝就走了( 否定) ( 7 1 ) 这个人真没礼貌,见了人( 甚至) ( 连) 招呼也不打( 否定) ( 7 2 ) 他激动得( 甚至) ( 连) 声音也发抖了( 肯定) 极端项为表数量义的词语: 极端项以数量词的形式出现时,数量词所表示的量一般在说话人预计的最低限度 之下,是主观小量。此时“也 后一般跟否定形式。 ( 7 3 ) 做完整个练习,( 甚至) ( 连) 一个小时也不到( 否定) ( 7 4 ) 学了半年,( 甚至) ( 连) 六篇课文也没学习完( 否定) 1 4 一;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数量词极端项为“一+ 量词” a “也”后为动词时,可以用来强调动作量为零,此时“也 后一般跟否定形式。 ( 7 5 ) 他( 甚至) ( 连) 一句话也不说( 否定) ( 7 6 ) 听写时,那个学生( 甚至) ( 连) 一个字也没写( 否定) ( 7 7 ) 树叶( 一) 动也不动( 动量词和动词同形时,“一”可省) b “也”后为形容词时,可以表示最大程度,此时“也”后一般跟否定形式。 ( 7 8 ) 他说得一点也不错( 否定) 表示数量义的极端项可以为不定数量词“一点儿、一会儿或者表示数量极少的 词语如“丝毫 等,也可以为这些表示微量义的词所修饰的短语。 ( 7 9 ) 他花钱像流水似的,一千块钱只用了一个月,现在一点儿也没有了 ( 8 0 ) 现在是关键时期啊,丝毫也不能松懈。 ( 8 1 ) 请你帮个忙怎么就这么难啊,一点面子也不给? 2 “也”前后重复同一动词( 前一肯定,后一否定) a “( 甚至) + ( 连) + 动+ 也+ 不没+ 动,该格式后面要有动词短语,该动词 短语所表示的动作与格式中的动作是前后相接的。 a “也”后是对动作的否定,动作量为零,该动作朱发生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是说话者认为最低限度应该做的。 ( 8 2 ) 警察看见我们,( 甚至) ( 连) 问也不问,就让我们走了 b “也”后面的动词为动结式,“也 后是对动作结果的否定。 ( 8 3 ) 听也没听进去几句 b “( 甚至) + ( 连) + 动+ 也+ 动+ 不 ,“也后面的动词常为动结式、 动趋式或有附带成分。这种句式说明动作达到极限,但不能达到期待中的效果,该格 式表示的是一种可能,所以进入该格式的否定词只能是“不 。 ( 8 4 ) 洗也洗不干净了 ( 8 5 ) 说也说不完 3 在复旬中,“也”与“即使 、“就是 、“哪怕 等表示让步假设的连词呼应使 用。“也 所在的分句肯定、否定都可以。表示让步的“即使”、“就是”、“哪怕 等 连词引出的分句一般是表示极端的或现实中较少见的情况,“也”所在分句则表示上 述情况下的结果与非极端或常见情况的结果类同。 ( 8 6 ) 即使犯一点小错误,他也会唠叨半天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8 7 ) 在他饿得快死的时候,哪怕是一块面包,也能救他一条命啊 三、委婉语气 多用于批评、建议或表示主观看法的场合。 ( 8 8 ) 他说话也太不注意了 ( 8 9 ) 他也不是小孩子了,别老管着他 ( 9 0 ) 大家都说甲队能赢,我看也不一定 第四节“都 的义项划分 我们将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都”的义项分类如下: 一、表示总括。 “都 表示的意义是“总括同一”,总括的多是它前面的词语所表示的内容( 如 例9 1 ) ,也可以不明确说出( 如例9 2 ) 。 ( 9 1 ) 现代人的服装、居室、日用品等都用颜色进行美化 ( 9 2 ) 都卖光了,就剩这个( 手表) 了 ( 一) 总括对象为表示任指的疑问指示代词。 ( 9 3 ) 我什么都不要 ( 9 4 ) 谁都不喜欢他 ( - - ) 总括对象前可以用连词“不论、无论、不管。 ( 9 5 ) 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非常认真 ( 9 6 )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我都坚持练习游泳。 ( 三) 疑问句中总括对象的位置 1 总括对象为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问话时总括的对象( 疑问代词) 放在都后”。而 朱景松先生( 2 0 0 7 ) 认为“疑问旬中总括的对象有时放在都的后面,这样用时口语 色彩较浓 。 我们考察发现问话时确有总括对象( 疑问代词) 放在“都 前的情况,如: ( 9 7 ) 什么都能用钱买到吗? ( 9 8 ) 这个舞会谁都可以参加吗? 在这两旬中,总括的对象( 疑问代词) 表示任指,与( 一) 类总括对象为表示任 指的疑问指示代词类同,只是句型不同,( 一) 类为陈述旬,这里为疑问句。 1 6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气“也气“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9 9 ) 你这次去云南都去了哪些地方? ( 1 0 0 ) 老王刚才都说了些什么? 以上两句,总括的对象( 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则放在“都”后。 因此我们认为:在疑问句中,总括对象为表示疑问的疑问代词时,总括对象在“都” 后;总括对象为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时,总括对象在“都”前。 2 一般疑问旬中的总括对象则在“都”前 ( 1 0 1 ) 他们都是学生吗? ( 1 0 2 ) 大伙儿都同意吗? 二、跟“是”字合用,指明原因。这种用法其实还是总括用法的延伸,是把具体 事态的原因归结到普遍原因里去。只在口语里使用,有责备的意思。 ( 1 0 3 ) 都是你闯的祸,看你还敢再骂我吗? 【具体事态:眼前这件事,其原因:你闯祸;普 遍原因( 即其他隐含未说出来的一系列事情的原因,比如:得罪了老板、得罪了客户等等) :你 闯祸】 ( 1 0 4 ) 他那火爆脾气都是你这当妈的把他惯的。【具体事态:他那火爆脾气( 此次发作的) , 其原因:你这当妈的把他惯的;普遍原因( 他那火爆脾气是多次发作了) :你这当妈的把他惯的】 三、表示意思更进一层,相当于“甚至”。 “都 指出同类情况中的一个极端事项,句子的意思是,连这个极端也可以归纳 进此类,别的就更应这样归类了。所以,这样用的“都 仍然是总括用法的延伸。与 “甚至”、“连 字同用,有强调语气的作用。“都 要轻读。 ( 10 5 ) 打人,还打个连苍蝇都不敢得罪的人,要造反吗? ( 一) “都 字前后重复同一动词( 前肯定,后一否定) 。 1 “( 甚至) + ( 连) + 动+ 都+ 不没+ 动”,该格式后面要有动词短语,该动作 与格式中的动作是前后相接的。 a “都 后是对动作的否定,动作量为零,该动作未发生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是说话者认为最低限度应该做的。 ( 1 0 6 ) 警察看见我们,( 甚至) ( 连) 问都不问,就让我们走了 b “都 后的动词为动结式,该动作发生过,“都 后是对动作结果的否定。 ( 1 0 7 ) 我此刻的心绪要怎么向旁人倾诉呢,想都没想明白,如何能说得清楚呢 2 “( 甚至) + ( 连) + 动+ 都+ 动+ 不 ,“都”后面的动词常为动结式、动趋式 或有附带成分。这种句式说明动作达到极限,但不能达到期待中的效果,该格式表示 1 7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的是一种可能,所以进入该格式的否定词只能是“不 。 ( 1 0 8 ) 洗都洗不干净了 ( 1 0 9 ) 我拉都拉不住他 ( 二) “( 甚至) + ( 连) + 极端项+ 都 。这里的“都 后多为动词的否定形式, 有时也可以是肯定形式。 ( 1 1 0 ) 他( 甚至) ( 连) 水都没喝就走了( 否定) ( 1 1 1 ) 这个人真没礼貌,见了人( 甚至) ( 连) 招呼都不打( 否定) ( 1 1 2 ) 他激动得( 甚至) ( 连) 声音都发抖了。( 肯定) 极端项为表数量义的词语: 极端项以数量词的形式出现时,数量词所表示的量一般在说话人预计的最低限度 之下,是主观小量。此时“都后一般跟否定形式。 ( 1 1 3 ) 做完整个练习,( 甚至) ( 连) 一个小时都不到 ( 1 1 4 ) 学了半年,( 甚至) ( 连) 六篇课文都没学习完 数量词极端项为“一+ 量词 1 “都”后为动词时,可以用来强调动作量为零,此时“都后一般跟否定形式。 ( 1 1 5 ) 他( 甚至) ( 连) 一句话都不说 ( 1 1 6 ) 听写时,那个学生( 甚至) ( 连) 一个字都没写 ( 1 1 7 ) 树叶( 一) 动都不动( 动量词和动词同形时,“一”可省) 2 “都 后跟形容词的否定形式。“都 隐含所涵盖的范围“毫无例外”地属于 形容词所表示的状态。以“一点( 儿) + 都+ 形容词否定式”的结构最为常见: ( 1 1 8 ) 他说得一点儿都不错。( 否定) ( 1 1 9 ) 外婆,你一点儿都不老( 否定) ( 1 2 0 ) 其实这次到北京我一,蕞都不高兴( 否定) ( 1 2 1 ) 这孩子一点都不笨,就是有些懒。( 否定) ( 三) 在复句中,“都 与“即使 、“就是”、“哪怕 等表示让步假设的连词呼 应使用。“都”所在的分旬肯定、否定都可以。表示让步的“即使”、“就是 、“哪怕 等连词举出的是极端的情况 或在现实中比较少见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极端的 情况) 。“都”所在句表示极端情况下的结果与非极端情况下( 或常见情况) 的结果同 一。罗列项为一项,此项表示极限。 ( 1 2 2 ) 这里夏天很凉快,( 即使) 再热,都不过2 8 度左右 ( 1 2 3 ) 就是地上的一根麻绳,他都要捡起来收好 “i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一章“就”、“也”、“都”的义项分类 ( 1 2 4 ) 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够灵光显现,哪怕就那么一点点,都是值得 称道的 四、表示“已经”。 ( 1 2 5 ) 好了,你看都到家了,我希望你唱着歌上楼 ( 1 2 6 ) 都十二点了,还不睡! “都 后往往是说话人希望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情况,句末常用“了。 ( 1 2 7 ) 外面都结冰了,可要多穿点啊 ( 1 2 8 ) 都十一点了,你还不起来 这类“都 出现在状态补语前,强调程度之高。有时带有夸张语气。 ( 1 2 9 ) 听说她累得都晕过去了 ( 1 3 0 ) 他气得都快发疯了 1 9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第二章高频偏误义项详析 第二章高频偏误义项详析 第一节偏误类型统计 我们依次对h s 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就 、“也”、“都 的偏误类型和典型错词 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为以后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我们将统计情况制成表格,如下所示: 就( 共有7 5 6 个偏误,详见表2 ) 表2 :偏误类型及比例 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缺词 3 8 85 1 3 2 错词 1 9 22 5 4 0 多词 1 7 62 3 2 8 就( 错词偏误1 9 2 个,详见表3 ) 表3 :典型错词及比例( 仅列前四个高频错词) 错词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与“都”混淆 3 1 1 6 1 5 与“关于”混淆 1 99 9 0 与“才”混淆 1 99 9 0 与“也”混淆 1 78 8 5 也( 共有6 4 7 个偏误,详见表4 ) 表4 :偏误类型及比例 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缺词 1 1 41 7 6 2 错词 2 8 4 4 3 8 9 多词 2 4 93 8 4 9 第二章高频偏误义项详析 也( 错词偏误2 8 4 个,详见表5 ) 表5 :典型错词及比例 错词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与“都”混淆 1 2 74 4 7 2 与“还”混淆 4 0 1 4 0 8 与“就”混淆 2 5 8 8 0 与“才”混淆 93 1 7 都( 共有3 7 0 个偏误,详见表6 ) 表6 :偏误类型及比例 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缺词 1 9 85 3 5 1 错词 1 0 32 7 8 4 多词 6 9 1 8 6 5 都( 错词偏误1 0 3 个,详见表7 ) 表7 :典型错词及比例 错词偏误类型出现问题次数所占偏误比例 与“就”混淆 3 2 3 1 0 7 与“也”混淆 1 41 3 5 9 与“互相”混淆 5 4 8 5 与“多”混淆 65 8 3 从以上各表可知:在使用“就和“都 的时候,学生最易出现的偏误是缺词, 二者分别高达5 1 3 2 、5 3 5 1 。在错词偏误类型中,“就 和“都”互相混淆的偏误 是最高的:该用“都 误用为“就”的有3 1 例,该用“就 误用为“都”的有3 2 例。而在使用“也 时,学生最易出现的偏误是错词,高达4 3 8 9 。在错词偏误类 型中,“都 误用为“也 的偏误最高,有1 2 7 例。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 “都”缺词情况,“都”和“就”、“都 和“也”的异同。 在分析讨论中,笔者主要以从h s k 动态作文语料库获得的上述偏误用例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就”缺词偏误分析 在“就的偏误类型中,缺漏现象是最严重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仅看到一 2 l 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 第二章高频偏误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