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教育blog伴我成长”——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 blog 伴我成长” 一位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研 究 生:黄 铮 导 师:陈玉秋副教授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语 文 教 学 论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识深入人心,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 径己在教育界人士中取得共识。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就没有教师专业成长。 在研究中引入教育叙事研究,将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对日 常生活的重视和强调,使得它很容易成为新手教师在研究中驾轻就熟的方法或工具,成 为促进新手教师成长的有利途径。使得教师日常的反思不是仅仅停留在“说”和“想” 上,而是脚踏实地地“写”出来。反思研究得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不是藏在心里, 而可以物化为文字,这样不断积累,更快地使新手教师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最终 内化为自我知识和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实践, 在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以及工作环境中, 都普遍采纳 blog (博客) 工具,在这一背景下,除了传统或正规的教育研究之外,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教 育 blog 这个更负个人意义的写作平台。青年教师是 blog 的主要群体。在 blog 上做研究 使青年新手教师的主体性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是 blog 上的研究者,反思者和实 践者。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来改善教学行 为, 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自身发展。 而仅仅利用 blog为平台做研究并没有能充分挖掘 blog 的优势。我们更要看到 blog 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动研讨的平台,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研 讨氛围,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成为为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主要场地,我们可 以这样说,基于 blog的叙事研究是信息化社会里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采用了叙事研究的研究方法讲述了某重点中学语文女教师 y 的基于 blog 进行叙 事研究的教学故事、专业发展故事和个人成长故事。y 在实践过程中实施了各种办法自主 学习、自主建构并体验成长,不断完善自身。通过关注她的教育 blog,描述并研究了教 师基于 blog 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过程,把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 怎样思考解决和叙述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其中描述的教育叙事,鲜活、生动, 有现场感。本文所致力的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本着尊重个体的生活现 实的理念,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从教师那里了解教师行为的真实过程,以生命经历为 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挖掘教师自我,促进成长,并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 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关键词关键词:新教师 专业成长 blog平台 教育叙事 the educational blog accompanies my grewth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a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bstract the consciousness of a teacher is a researcher is filtering into peoples minds, and its been reached a consensus in educational circles that for teachers, carrying out educational resera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ir growth. it will be significant fo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rofession if 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 is introduced to research. as 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 focuses on and emphasizes daily life, it became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new teachers grewth. this may make teachers think back to their knowledge,experience and method they get during research, instead of hidding them in their hearts, and turn them into words. by continuously accumulation, new teachers will learn what thy dont know before and finally all of these will turns into their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ccompanied by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blog is used as a tool in basic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and working atmosphere, more and more teachers pariticipate into educational blog, a more personal written platform. young teachers are the main groups of blog, they are researchers, contemplators and practicers in blog. however, its impossibl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blog by only using it as a research platform. we also have to know that blog has built up an interactive research platform for teachers, and become a main space for companion cooperation and professional pilot, so we can say that, narr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lo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new teachers grewth in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is essay, an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story of a female language teacher y in a key middle school who carrys out narrative research based on blog will be told. during practise, y carrys out various ways to learn ,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make herself to perfection. this essay focuse mainly on finding out truth process of teachers activities, tapping teachers selfhood, promoting teacherss growth and tapping (or revealing) educational ideas and educational ideologies that hide behind all of these lives, events,experience and activities through some stories related to experience. key words new teachers prfessional growth blog platform educational narrat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 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 师范大学学位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 1 - 一、引言 (一)论题的缘起 一、引言 (一)论题的缘起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1 新手教师要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推进新手教师专业化的重要 因素。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识己在教育界人士中取得共识。 “反思”这个字眼也已经 不再陌生,人们津津乐道地加以运用,甚至不厌其烦直到泛化。但是在这些词语已经深 入人心的今天,还是有不少需要认真思考的现象。比如:有的学校研究课题多达数十个, 几乎“人人有课题” ,但是这些研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却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有的教师写 的和做的不一样,大多数教师都报告自己的革新试验取得了成功,很少有人检讨自己的 问题;有的学校把教育科研当成“花瓶” 摆设,存在着追求形式主义的做法;有的老师 认为教好书就可以了,教育科研是可要可无的负担;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非常高深, 是专家们做的事情,自己不知该如何操作。教师的科研论文也往往大同小异,都在谈大 道理,没有教师个性化“问题解决”以及相关的“经验事实”,其“反思”的效果也令 人质疑。可以说, “教师作为研究者” 、 “反思”已经成为一种学术时尚,虽然流行,但却 缺少深刻的实践合理性与方式合理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急切找到一种面向教师实践 的教育理论建构方式,一种适合教师日常研究反思的研究方式。 “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 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 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2基于 blog 叙事之上的教育反思,为 我们提供了另一条研究反思的路径;而指向“教师本身”的反思,恰恰是教育反思的最 终旨归。blog 的到来为教育叙事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教师在自己的 blog 上撰写自己的 教学日志,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参考别人的教学反思,这个开放的平台 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不在局限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而是开放的、活跃的。 可以在所有其他阅读者的回复中得到启示,可以在其他人的 blog 上找到更加有效、简便、 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到成长为一名业务上崭露头角的教师 ,一般要 经历探索期、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的阶段。教师是不能自然而然成为教师的, 有一个由入行到出行的内化过程,教师的成长要靠教学实效和教师水准的提升作为前提。 而提升的最有效途径是以叙述的形式留下反思教学的过程、疑难的剖析和思维的闪现等。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有关教育研究的论文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做研 究”的问题上,而研究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际如何做研究”的论文 1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 d.西北师范大学,2003:1 2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2004,2(19):8 - 2 - 却不多。比起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我更愿意采取走进教师教育生活,本着尊重 个体的生活现实的理念,通过现场观察教师如何做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应的 blog 文 章,一起感受教师反思、叙事行为的真实过程,以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 界、挖掘自我,促进成长。提供可供读者感悟的的教育叙事个案和鲜活、生动的现场感, 供读者感悟,引起共鸣。并留下了我的这些思考:教师在 blog 上做研究的实际感触如何; 教师研究的问题从何而来;教育科研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何种支持;教师的教育研 究追求什么;教师如何将研究设想变成研究方案等等。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1.质的研究质的研究 一直以来,我对质的研究方法着迷,并以此作为我学士和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与理论的思辨相比我对事件的描述及意义的解释更感兴趣。在研究现场收集了许多资料, 但是它们都是如此的琐碎和平凡,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似乎不值得以之为硕士论 文的素材,觉得应该有宏大理论的逻辑与叙事。在迷茫与困惑中,曾多次想回到理论探 究的老路。但理论之途艰难晦涩,时常劳苦而无功且那样做却难免有抄来抄去之嫌。在 书上偶得一句话: “除了在借助理论方式构建的经验事例中思考,并通过这种事例来思 考,人们不可能有别的好的思考方式”1这无疑增加了我进行质的研究的底气。我相信在 日常例行化了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背后藏匿着一个教育的本真状态,然而受到诸多因 素的影响,现实中的教育往往会发生偏离、扭曲。 因为本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是现实中的一个具体个案。教师是教育活动 中的人,关注他们的所思所做,关注他们自我理解,自我激发的成长过程,这些用冷冰 冰抽象的数据是无法表达的。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既不能拆开单独描述,也不是把局 部相加就能获得真实的理解。鉴于此,本文采用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质的研究方 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 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质的研究关注人的情感世界、思维方式和 行为习惯。它非常重视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内心。这种研究方法给每个参与的 “人”以极大的尊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所以我认为如果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 对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作具体的分析、探询,会更有意义。 1法皮埃尔 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1998: 211.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 - 3 - 2.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论的表现形式之一。 “叙事研究”被作为教育的研究方法 运用于教育领域,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事情。当时几位加拿大学者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 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在教学生 活中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反思,研究,进而形成研究结论,并将研究结果记录成叙事报告 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 “教育这门学科和哲学、文学不同,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 须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寻找符合教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方式, 也许教育叙事是更为合适的方式。 ”2就叙述方式而言, “叙事研究”的叙述者既可以是中 小学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研究者。就本文而言,我和 y 采用的叙事研究是不同的两种方 式。y 采用的是“叙事的行动研究”3 即在她自己的“叙事研究”中,主要由自己实施。 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她在 blog 上所叙述的内容涉及自己的 教育实践反思以及某些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她既是“叙说者”又是“记叙者” ,这时她 的“叙事研究”就成为“行动研究” 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叙事的行动研究” 。而我做的“叙 事研究”中, “叙说者”是 y 教师, “记叙者”是校外研究的我,是我在倾听了中学教 师的“叙说”之后对教师的“叙说”所做的整理和“记叙” 。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进行科研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使教师洞察到日常生活中庸常 的事件的意义,并把自已碰到的困惑和怎样解决这个困惑的过程叙述出来。这就促使教 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 都意想不到的想法,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无疑打破了以往教育研究脱离 教育实践的尴尬境地,进入一种极富人文关怀的领域。它在从教师那里了解教师行为的 真实过程的同时也促使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参与者的 兴趣和共鸣,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条极具前景的新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写作与讲一般的 叙事讲故事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以一种故事的方式来陈述我们的报告还是有好处的,而 且利大于弊。虽然叙事研究的结果不如在传统形式的研究报告中那样明确清晰。但是它 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它易于理解,接近日常思维形式,更能吸引阅读,以一种人文的方 式亲近读者,以创造性的方式运用故事的习俗,读者会对文本充满直觉和想象。在我看 来只要更能吸引人去阅读这一个理由足够让我们去尝试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了。 1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j,2003(9) :11 一 13. 2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2004,2(19):8 3 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 j.全球教育展望,2003(4):16 一 20. - 4 -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三)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我选择了熟悉的教师 y 1。她作为刚从师范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两年的新手教 师,原来多数时间是在大学里接受相对割裂的文科教育,接受脱离直接实践背景的教育 学知识,而在这初为人师的生涯中,她在 blog 上写了两百多篇 2有关教育日常生活的文 章。其中,不少是以叙述的形式留下反思教学过程的足迹,有着对教学的回忆、过程的 梳理、疑难的剖析和思维的闪现,它蕴含着为了学生发展,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 效发展自我的渴望和思索。我和 y 在研究之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交情,对于熟悉的研 究对象,我们共同经历过一些生活事件,彼此了解个性脾气,所以在对有关事情进行解 释时会有比较丰富的背景知识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我们双方是“熟人” ,被研究者可能会 因为尴尬不愿将自己的心里想法或隐私告诉我,还有可能因为关系友好,难以采取一种 严肃的研究态度来对待研究,或者大多看到优点,无意中忽略了不足,这是本文不足的 地方。 (四)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四)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对质的研究来说,第一手资料的获取是关键的。我进入教育现场的研究时间从 2006 年 7 月到 2007 年 2月,中间除掉放寒暑假的时间,因为 b 中学在我的家乡,我只要回家, 就会进入 y 的课堂,观察她、分析她的博客日志、和她聊天,详细记录她的生活和经历。 而搜集 y 的 blog 资料从 2003 年她开始写 blog 开始,一直到现在。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 内容: 1.y 教科研实践活动现场记录。课堂记录主要包括这些教师的课前设想、教学过程 和教学日记(这些材料有的 y也记在 blog上) 。 2.对 y 的访谈。包括面对面的和在 qq 上两种形式。与她交谈是我了解她的一种主要 方式。谈话的内容研究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探讨和她对教育教学、教师职业价值认识及 对家庭、生活的认识等。 3.对其他人的访谈。对其他老师的访谈和对部分他们的学生的访谈。 4.实物收集。她 blog 上的文章,还有她的教案、资料、研究论文、工作总结、教后 日记、学生学习成果等资料的收集。 1 为遵循研究的伦理,我会隐去研究对象的真实名字,而以字母代替这些中学语文语教师和中学校名, 在论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均以化名代之。y 是我本文的研究对象化名,下文的 b 中学是 y 所任教的 中学。 2 blog 是一个动态的平台,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文章诞生,所以对 y 的文章数量,只能用一个概数来 表述。y 的文章有长有短,有的就是一句话,其中内容除了本文所介绍的,还有不少 y 的心情抒写或 不满的牢骚。 - 5 - (五)几点说明(五)几点说明 我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了观察者的角色,尽量“平等”地与之交流,我 认为那是有效合作的基础, “但正如有些研究(whitney,1996)所揭示的那样,大学学者 不可避免地会将他们学术上的优越地位带到合作中来,而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也会接受大 学学者的这种优越感;实质上的不平等使得合作中的最后决策权通常落到大学学者手 中。 ”1 y 把我当作能给予帮助的“专业人员” , (y 时常以这样的称谓来和我交流) ,这种 “专业人员”身份把我和她区分了出来。另一方面 y 让我进入她的教学现场,观察研究 她,也意味着对业已熟悉的专业常规、日常教学受到冲击,因为她需要分摊时间和精力 来参与许多课堂之外的事情,尽管从责任来讲,我的参与让她觉得会共同致力于某些问 题的解决。如果 y 存在俯首听从我这个“专家”指导的心态和姿态,可能会使我的研究 失去许多内在的价值。我不想使自己显得高高在上,远望或俯视我研究对象,并在一种 “苦苦思索”中“闭门造车”出引以为傲的“产品” 。这种产品必然与实际的现实相差很 远,如同“那些研究美国学校体制的社会学家对学校的用法与那些要为自己的子女 找个好学校的父亲的用法迥然不同”2一样。 在学科知识方面,我或许略胜一筹,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带入学校,而且能将 反思、探究的精神带入,带动 y 审视自己。但是在课堂教学层面,y 比我更游刃有余。 所以这一研究的过程给我们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教育本身就是 一个充满互动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我并没有以强硬的手段来干预 y。也没有担当学科 理论的传授者,更没有做课堂教学的指导者,而是在她无助迷茫的时候,给与支持,帮 助她在遇到教学问题时,能更为主动积极地关注并反思,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思考。 尽管 y 已经明白了反思的意义所在,并努力在以各种形式反思和研究,但是 y 对日常的 教育现象大有“顺乎自然”的倾向,不习惯于反思或难以自觉反思,而我作为旁观者, 会对她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好奇、产生强烈的探求兴趣。所以有时候我便作为教学 反思的启动者,带动 y 反思。这篇论文可以说是我在教育实践中、与教师、与学生对话 互动而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双方知识和意义的共振与“视界融合”的结果。所以在这次 研究中,获得的成长是彼此的。 “真理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辩证的思想的产物。因此,如果 不通过人们在相互的提问与回答中不断地合作,真理就不可能获得。 ”3 为了能获得真切地了解与体验,我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以“局内人”的身份 参与到研究中来,深入到研究的现场,体验教师作研究的感觉。这样可以使我这样一个 一直未摆脱学生身份并缺少实践的研究者丰富有关教育实践的体验,同时得到一种实践 1 whitney,linda clark.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teracting,teaching,and learning. ph. d. thesis of the 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published by umi, 1996. 2 法皮埃尔 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02. 3 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8. - 6 - 的成就感。同时,作为 y 的好友,我的加入让 y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找我帮忙,让我 和她一起解决。所以“局内人”和“局外人”成为我研究当中反复揣思和饱受折磨的一 个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渐渐融入了她的研究中。但是教育领域实际上是“行动者对自 己的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出乎意料的结果最缺少批判性(审视)距离的领域之一” ,1所以我 又不得不暂且抽身“现场”之外,成为“局外人”与研究对象保持必要的距离,才能在 研究过程中排除主观情感因素的介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确,与“局内人” 相比, “局外人” ,由于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往往比“局内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整体 结构和发展脉络,更容易应对一些。在这里, “人们更多地假设结果与计划彼此保持剔透 的一致性是不言而喻的” 。2 “距离成了一把双刃剑,一个铜板不可分割的两面。它既给 研究者带来一定的便利和轻松感,但同时又给他(她)带来一些理解上的障碍。 ”3由此, “需 要采取一种参与反思与远距离审视相结合的眼光,客观地评估最丰富的教育现象” 。4或者 说,怀揣一种“内里的局外人意识” ,从“反思着的参与者”的身份出发,以有所介入 (engaged)为前提,亦以有所抽离来保持学问上的批判空间的开展。5我在这样独特的身 份中,展开了我的思考与探索。 尽管我在研究写作的时候力求做到“局外人”的冷静与客观。但是任何一种教育研 究都是“我的”教育研究的呈现,研究者提出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个 人体检、不同的研究品质,建立的假设理论基础、对教育材料的选取和分析等等都会导 致即使同样的教育事实也会呈现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研究结果。 这就是所谓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的缘故。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着不同的研究旨趣,我特别关注的不是别人对教师的观点,而 是教师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作研究的感觉如何,他们怎样反思,怎样解释他们的行为、 实践。并在研究过程中,使专业活动适切于实践,调整自己的研究重点,从而使自己的 研究成果更能与实践相关,也更贴近教育的实情。我习惯了对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和理论 上的诠释;而相对的,y 更倾向于获得解决的方法或应用方案,不寻求扎实的概念基础。 中学教师可能会因为实施了某些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案而获得报酬,但他们参与学校 本位的研究,却很少为此获得时间或资源上的报酬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很好 地解决这一差异,在两者中间建立关联,消除困难,以取得更好的交流。 1 玛丽 杜里 伯拉、阿涅斯 冯 让丹著,汪凌译.学校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5 2 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编译.学科 知识 权利m.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 社.1999:11. 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7 4 玛丽 杜里 伯拉、阿涅斯 冯 让丹著,汪凌译.学校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5 5 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编译.学科 知识 权利m.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 社.1999:11. - 7 - 二、概念的界定及有关理论前提 (一) 二、概念的界定及有关理论前提 (一)blog 的定义的定义 blog,常被意译为“网志音译常为“博客” 。blogger 则指写博客的人。blogging 指 写网志的过程和行为。blog 的页面形态很像个人 web 网站,可以免费申请,页面容易生 成,能够不断地保持更新,不需要专门网站维护。简单、快捷、容易操作。 blog是新生事物,100个人眼中有 100种不同的定义。 查阅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 blog 这个单词。 该词来源于 “web log (网络日志) ” 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 网络翻译家 的解释是: “一个 blog就是一个网页, 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 post 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 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 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 文、学术论文、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 blogs 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 其它 blogs 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1 市场术语的解释是: “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 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2 我国学者孙坚华很早就关注博客现象,自 1998 年以来发表了不少有关文章,流传颇 广。孙坚华这么解释博客:“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 为个性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 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3 bolg 是一种全球化、个性化、数字化的网络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个人可以完成知 识的过滤、积累和管理,可以自由表达和出版自己的思想,可以与群体进行深度的交流。 bolg 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 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 命历程共享。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中国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 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中国 ;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客(blogger)的出现,使得 许多思想者的思想火花在闪耀的瞬间被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对博客的描述。因此说: 博客(blog)是互联网时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加速器,思想的积蓄罐。blog 是继 email、bbs、 icq、qq之后出现的第五种网络交流方式。 在应用上,博客(blog)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民们通过互联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 1 网络翻译家 (http:/www.cybertranslator.idv.tw/) 2 市场术语 ( 3 孙坚华.博客论. 出处:博客中国 2002-12-12 - 8 - 场所,是个人信息发布与管理的平台。提供这种场所或者平台的网站称为博客网站。中 文的博客网站现在已经有很多,比如:博客中国、中国博客、博客动力、中国人博客、 新浪博客、tom 博客等等,其中的内容通常五花八门,从新闻内幕到个人思想、诗歌、 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其中,有关教育的博客也层出不穷,我们把它称之为教 育博客。 (二)基于(二)基于 blog 的教育叙事的教育叙事 1.基于基于 blog 的教育叙事的内涵的教育叙事的内涵 基于 bolg 的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把教育叙事研究架构在 bolg 平台上,在 bolg 上进 行教育叙事研究。bolg 作为一种开放的交流平台,将传统的以印刷品为载体的叙事研究 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增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力,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 发展,为每一个普通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基于基于 bolg 的教育叙事的特点的教育叙事的特点:一是 bolg 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 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二、 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 化。三、正式出版的叙事研究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过滤,对于一般的教师 而言,投稿和发表的门槛很高。bolg 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只要你愿意,你 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叙事故事,同时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你的研究成 果。四、基于 bolg 的教育叙事研究突破了研究者个人的小圈子,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读 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六、基于 bolg 的 教育叙事是传统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研 究水平。 与传统的教育叙事、教学日志相比,基于与传统的教育叙事、教学日志相比,基于 blog 的教育叙事有它独特的魅力的教育叙事有它独特的魅力:传统的 教学叙事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不注重与人分享、交流。即使交流也是小范围 内熟悉的人之间的。而基于 blog 的教育叙事是教育叙事研究与 blog 完美的相结合。一个 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 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 blog 上的教育叙事不仅为他人提供丰富的一线的实 践素材,而且可以通过发表在自己的 blog 上,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 助引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教师在 blog 上写教育叙事,虽然不是博士, “但 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 献的外延。如同当年麦哲伦的航海日志一样,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 过博客日志(blog 或 weblog) ,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并发布,萃取并联接全球最 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 - 9 - 汲取这些最鲜活的思想。 ”1 2.blog 是教育叙事的最佳平台是教育叙事的最佳平台 blog 是零起点的网络平台,只要会上网、会打字就会 blog。博客和其他交流工具软 件如 bbs,qq,email,个人网页等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第一,博客更简单。博客可以利用各大服务商提供的现成模板,不需要自己设计, 一般都有几种风格的模板可供选用。也不要考虑操作系统、底层数据库等设置等等问题。 而一般的个人主页需要复杂的网页制作技术,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懂得 html 语言、图 形处理、网页制作、网页发布等相关技术,而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拥有,但是博客网站的 低门槛,则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blog 还具有个人主页所缺乏的公共性。既然博客网 站的低进入成本特点,吸引了难以计数的博客参与,那么,它的读者号召力、内容包容 度、网络点击率也就绝非“独门独院”的个人网站所能比拟。 第二,博客更便宜,基本上可以说是零成本。服务商都免费提供博客空间,博客不 需要注册域名也不需要花钱租赁空间。 第三,每个博客的每篇文章都提供了让读者发表评论回复的功能,这样就实现了知 识的交互性和更加微观的知识聚类。 第四,相比其他网络平台,blog 比 bbs 多了搜索功能,自己所写的内容和关注的话 题不会像 bbs 那样很快就淹没在数量庞大又杂乱的 bbs 中的信息海洋中,blog 文本是集 原创文章、链接评价、链接、网友跟进文章于一体的,比起 bbs 那种口无遮拦、随心所 欲、良莠不齐的情绪化发言来,blog 制作的日志更加审慎、仔细和周详,其单个文本的 丰富性、讨论脉络的清晰度、论题的拓展空间都超过了 bbs的网友发言帖子;blog比 qq 多了共享功能和公开的特点,qq 更多的应用于个人对个人的信息交流中,其信息内容不 能被他人所共享,也具有隐秘性;blog 比 email 多了交际管理功能,email 主要用来进行 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没有直接构建人的社会关系和难以实现个人知识管理。 所以,blog 是网络上简单而方便的教育叙事平台,教师可通过博客反思自己的教育 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时时反思和 对教育新理念的内化,日后的整理和利用,更能够使自己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实现与他人 交流,分享。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师专业成长(三)教师专业成长 成长是一种复杂渐进的过程。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各各种规律和力量的制约。时 间在流逝,事物也会变化,这是普遍真理,所以人是不会停止不动的。成长是一种自我 1方兴东. 博客宣言.出自 - 10 - 更新、自我补充、自我扩展的过程,并且每天都在发生着。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生 产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世界,从而也不断塑造自己的新的形象,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 人的进化发展过程,也是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 各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都有了很大突破, 目前,从研究内容来看,教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即教师专业发展经历 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研究。1 1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主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要经历哪些 阶段、经历哪些职业生命周期。这方面研究成果很多,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研究的 基础和重要依据。 2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为教师 提供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环境、条件和机制,如何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 意识,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则显得比较薄弱。 在专业的概念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专业的不同标准,但所 提出的专业标准都强调这样几个方面:严格的资质标准;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的专业组织;其服务的不可替代性;需要长期、持续的专门训练;高度的知 识和专业技术;专业服务的自主权。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 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 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 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 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 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 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专业化的含义在不同的领域有其特定的解释。在 教育领域中,如用在教学, 称为 “教学专业化” ;用在师资培育中, 称之为 “教师专业化” ; 用在教育行政体系中,称之为“教育行政专业化” 。就教师专业化的含义而言,我们想找 到一个大家完全认同一致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是不存在的。3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持 1 刘明远.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构想m,人民教育.2003(19) :2627 2 怀柔区教科研中心.97 年以来国内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出自: 3 刘捷.专业化:挑战 2 1 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90. - 11 - 续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何时出现,持续多少时间,主要特征是什么,这 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较有影响的是:60 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 卷 。它揭开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的序幕。富勒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分四 阶段: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师范生仍扮演着学生角色。没有教 学经验。第二阶段为早期求生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他们最 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如对课堂控制的情况是否能被学生和同事肯定和接纳,上级 的评价如何等,处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压力是相当大的。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师关注的焦点是教学和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 的学习。第四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能适应教学的角色和负荷之后,进入 真正地关怀学生阶段。 70 年代末,伯顿(burden)提出了教师教学生涯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首先是求生存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对于所面对的各种事物 都在适应之中。其次是调整阶段。在教师生涯的第 2 年至第 4 年之间的时间段,教师的知 识已较丰富,教师开始更多地关心学生。第三是成熟阶段。教师在进入第 5 年或 5 年以上 的教学时期后,其经验更加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会发现自己已逐渐获得专业 见解,并能处理大多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 80 年代末颇具影响的是伯林纳(berliner)和司德菲(steffy)等人的研究。伯林纳等人提 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说。一是新手阶段。新手水平的教师是师范生或刚进入教学 领域的教师。教师的任务是学习,并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二是 高级新手阶段,许多具有 2 年和 3 年教龄的教师大致处于这一阶段,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 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是胜任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能按个人想法自由 处理事件。第四是熟练阶段。一般到第 5 年,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便进入了熟练水平的 发展阶段,成为熟练教师。这个阶段教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事件。第五是专家阶段。教 师进一步发展到专家阶段的教师就为数不多了。 另外还有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理论等。 在国内,北京钟祖荣等人的研究是国内有影响的研究。他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 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 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 1准备期。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 2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 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其周期大体上为 13年。 3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 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程度的时期。成长速度较快的大约需要 37 年,也 就是工作以后的 4一 10年。有些教师则一生都在这个阶段中度过。 - 12 - 4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 期。是教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从走上工作岗位,到对教育问题有 比较系统的见解,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大约需要 1625年时间。 北京教育学院邵宝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研究中 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他们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第一,适应阶段。从教的 12 年内,初为人师,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育实 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际的初步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