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论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林格伦作为世纪“世界章话三座巍峨的高峰 之一,一生为孩子们写了8 7 部文学 作品。1 9 5 7 年她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 9 5 8 年获“安徒生金质奖章”; 1 9 7 1 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 。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位童话大师,国内关于她 的资料和研究却很有限。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蜚声全球,主人公皮皮被誉为“世纪 儿童 ,成为了新世纪自由儿童的代表。在这些现代童话洛阳纸贵、享誉世界的现象背 后,笔者发现,这些现代童话的审美共同点在于它们内在的狂欢精神。国内关于童话狂 欢的提法尚未见到,关于童话的狂欢性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现代社会,人类对于真、 善、美的渴望,在许多的成年人身上已经渐趋麻木,这时候,被认为是缺乏深度的章话, 以它们独具魅力的内容,曲折的表达了真、善、美这一人类最深沉也是最深刻的呼唤! 这就使得童话具备了成人文学杰作难以企及的深度,也使得童话具备了对人类发展不可 或缺的价值。本文认为,现代社会里狂欢精神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审美趋势,折射到审美 领域罩,乃至儿童文学领域里。而以林格伦章话为代表的作品则具备了现代社会的狂欢 色彩。本文着眼于用狂欢理论对林格伦作品进行审美关照和美学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自 己尝试的这一新的论述角度能对于章话研究、林格伦研究以及对现代儿童文学研究搭建 新的研究平台。 关键j 闻:林格伦狂欢童话顽童超越乐观主义 a b s t r a c t l i n d g r e na st h ec e n t u r y ”f a i 巧t a l ew o r l d ,t h r e et o w e r i n gp e a k ”o fh i sl i f ef o rt h e c h i l d r e nw a s8 7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s h ew a si ns w e d e ni n19 5 7 ,”s e n i o rw r i t e r , l i t e r a r ys t a n d a r d s ” n a t i o n a la w a r d ;i n19 58w a s ”a n d e r s e ng o l dm e d a l ”;i n19 71 b yt h es w e d i s ha c a d e m y , ”g o l dm e d a l l i o n ”h o w e v e r , s u c ha 蜘r yt a l ef o rt h em a s t e r , t h ed o m e s t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h e ri sl i m i t e d l i n d g r e n s ”p i p p il o n g s t o c k i n g ”f a m i l i a rw o r l d ,t h eh e r op i p i k n o w na s ”c e n t u r yc h i l d ”,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n e w c e n t u r y , c h i l d r e nf r e e i nt h e s e m o d e mf a i r yl u o y a n g z h i g u i ,b e h i n dt h ew o r l dr e n o w n e d ,if o u n dt h a tt h e s em o d e mf 撕r y t a l e sh a v ei nc o m l n o ni st h e i ri n h e r e n ta e s t h e t i c s p i r i to fc a r n i v a l c a r n i v a lo nt h e f o r m u l a t i o no fd o m e s t i c 黼巧t a l ey e tt os e et h ec a r n i v a lo nt h ef a i 巧t a l en a t u r eo ft h e r e s e a r c hi sb l a n k 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 , h u m a nb e i n g sf o rt h et r u t h ,g o o d n e s sa n db e a u t yo f d e s i r e ,i nm a n ya d u l t sh a v eb e c o m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n u m b ,a tt h i st i m e ,i sc o n s i d e r e dt ol a c kt h e d e p t ho ft h ef a i r yt a l e ,t o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 i ru n i q u ec h a r m ,at r u ee x p r e s s i o no ft w i s t sa n d t u r n s ,g o o d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t h a tt h ed e e p e s ta n dm o s tp r o f o u n dh u m a nc a l l ! t h i sm a k e st h e a d u l tf a i r yt a l e 谢mal i t e r a r ym a s t e r p i e c eo fr e a c ha n dd e p t h ,b u ta l s om a k e st h e f a i r y t a l ew i t ht h ee s s e n t i a lv a l u e so f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a r g u e st h a tm o d e ms o c i e t y , t h es p i r i to fc a r n i v a la sa nu n c o n s c i o u sa e s t h e t i c 仃e n d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a e s t h e t i cf i e l d ,a n de v e n c h i l d r e n sl i t e r a t u r ef i e l d t h ef a i r yt a l eb ya s t r i dl i n d g r e n sw o r k sa r er e p r e s e n t e dw i t l l c a r n i v a lc o l o r s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u s eo fr a v ea e s t h e t i ct h e o r y l i n d g r e nw o r k so fc a r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s ih o p et h a tt h r o u g hh i sa t t e m p tt od i s c u s st h i s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t os t u d yf o rt h ef a i r yt a l e ,l i n d g r e nr e s e a r c h ,a n ds t r u c t u r e so fm o d e m c h i l d r e n s 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an e wr e s e a r c hp l a t f o r m k e yw o r d s :l i n d g r e n b e n d e r f a i r yt a l e u r c h i n b e y o n do p t i m i s m l l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矽细年己其冶b7 _ - o l o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二占:- 思。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刃i o 年 馅 秘加 两北人学硕 :学位论文 绪论 林格伦作为世纪“世界童话三座巍峨的高峰 之一,共为孩子们写了8 7 部文学作 品。几乎尝试过世界上所有的儿章文学的创作手法,作品题材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总能 给人异彩纷呈的惊奇感。1 9 5 7 年她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 9 5 8 年获“安 徒生金质奖章 ;1 9 7 1 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 。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在授奖仪 式上说:“尊敬的夫人,在目前从事文艺活动的瑞典人中,大概除了英格玛伯格曼之外, 没有一个人像您那样蜚声世界。 瑞典政府设立的“纪念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文学奖” 的奖金为5 5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 5 0 万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奖。被 作为目前世界上章话作品的最高奖项。林格伦在瑞典人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知名 的作家,更是一位家喻户晓受人爱戴和尊重的民族英雄。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位童话大 师,国内关于她的资料和研究却很有限。到目前为止,国内研究林格伦的资料有吴海超 “论林格伦童话的游戏性 ,冯海的“从长袜子皮皮到小飞人卡尔松一阿斯特 丽德林格伦章话的两次飞跃 ,代天善的“林格伦章话的创新与变异 ,张媛的“林格 伦儿章文学的经典性与现代性 ,高丽芳“论林格伦童话的补偿原则”多数从儿 童心理学和文艺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吴海超“论林格伦章话的游戏性 ,是一篇在林格伦研究方面相对全面和深入 的论文,他吸取了其他研究的成果和论点,主要是从儿章的游戏心理方向进行的研究, 探讨了林格伦童话游戏性的理论观照。认为林格伦童话强烈的游戏性在于契合了快乐原 则、幻想原则和自由主体原则。并将儿童文学游戏理论与林格伦作品结合起来,深入挖 掘了作家的创作动机。 本文是从美学的角度对林格伦童话进行研究,与以上研究成果有所交叉有所借鉴但 角度绝然不同,本文认为,现代社会里狂欢精神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审美趋势,折射到审 美领域罩,乃至儿童文学领域罩。而以林格伦童话为代表的作品则具备了现代社会的狂 欢色彩。可以用狂欢理论对林格伦作品进行审美关照和美学分析。 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蜚声全球,主人公皮皮被誉为“世纪儿童”,成为了新世 纪自由儿章的代表。罗琳女士的哈利波特在短短几年风靡世界,哈利波特名满天 下,被全世界儿章所钦慕,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神话。在这些现代童话洛阳纸贵、享誉世 界的现象背后,笔者发现,这些现代童话的审美共同点在于它们内在的狂欢精神。国内 关于童话狂欢的提法尚未见到,关于童话的狂欢性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笔者希望通过 绪论 自己尝试的这一新的论述角度能对于童话研究、林格伦研究以及对现代儿童文学研究搭 建新的研究平台。 狂欢精神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到很多的文学现象和艺术作品之中有其重要理由。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人的现实感和功利感在与同俱增,人的痛楚感也与同俱增。 现代人为了摆脱孤独自闭的现代性处境,本能的寻找刺激的狂欢形式,去追求一种群体 共鸣形态,去发泄被压抑的生命能量。 于是在各个艺术领域,都呈现着众声喧哗的狂欢精神:疯狂的竞争使得人们对一切 细腻的,优雅的感受都视而不见,现代社会里,人的精神支离破碎,灵魂无所皈依,狂 欢成了人们最后的避难所。现代人如何从痛楚里得到超越呢? 如何消解现代性带来的孤 独感、乡愁感、隔膜感、厌倦感、虚无感呢? 尼采说的好“因为有了审美,这个生活才 值得一过。朱光潜也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离开艺术也无所谓人生”。 于是,我们都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我们都向往“生活在别处 ,我们都渴望“诗意 的栖居 。人们沉浸在周星驰的狂欢化电影里乐不思蜀,在王小波狂欢化语言里流连忘 返,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狂欢化感触里若有所思相应的精神需求 折射到儿章文学领域,便产生了对具有狂欢精神的章话的需求和欢迎。人类对于真、善、 美的渴望,在许多的成年人身上已经渐趋麻木,这时候,被认为是缺乏深度的童话,以 它们独具魅力的内容,曲折的表达了真、善、美这一人类最深沉也是最深刻的呼唤! 这 就使得童话具备了成人文学杰作难以企及的深度,也使得章话具备了对人类发展不可或 缺的价值。林格伦张扬的童心童趣呈现给我们一片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把天真与诙谐, 想象与现实,幻想的力量与轻盈的乐趣揉和一体,使得我们的精神空间无限丌放、延展, 使得我们的心灵自由傲翔。 本文对童话罩饱含的许多的狂欢化元素:宴席、广场、戏仿、诙谐、讽拟、上下易 位、正反同体等进行了分析,从人物的狂欢性、情节的狂欢性、语言的狂欢性方方面面 进行了剖析,并与古典童话作纵向对比,与东方章话做横向对比,从童话包含的狂欢精 神方面与拉伯雷小说做对比。明确了林格伦童话的狂欢精神。笔者认为狂欢精神本质上 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乐观主义精神,处于现代压力下的儿童更需要灵魂的启迪,需要舒缓 心理压力。中世纪的狂欢节精神到了现代具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狂欢是人们的避 难所,是人们的另一种生活,相应的精神需求折射n j l 章文学领域,便产生了对具有狂 欢精神的童话的欢迎,这是后现代主义在儿章文学领域的必然。 林格伦1 9 0 7 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罩。2 0 世纪2 0 年代到斯德哥尔摩 2 两北人学硕 :学位论文 求学。1 9 4 6 年至1 9 7 0 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因为她创作了大量 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创了瑞典儿童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她多年来为弱小者、边缘 人、儿童甚至小动物伸张权益的人道主义精神,林格伦在瑞典人们心中家喻户晓,她已 经不仅仅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更是一位受人爱戴和尊重的民族英雄。 林格伦作为世纪“世界童话三座巍峨的高峰 之一,在生前就被载入世界上主要语 种的大百科全书或文学词典,这样的例子迄今还不多见。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有长袜 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埃米尔、米欧,我的米欧、狮心兄弟、绿林 女儿等,她共为孩子们写了8 7 部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约8 0 种语言在全世 界广为发行,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1 9 5 7 年她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 国家奖;1 9 5 8 年获“安徒生金质奖章 ;1 9 7 1 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在瑞典, 有两个以林格伦名字设立的奖项。一个是在林格伦6 0 岁生同的时候,1 9 6 7 年,由拉本 和舍格伦出版社设立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奖 。2 0 0 2 在林格伦去世之后,瑞典政 府为了纪念林格伦为儿章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决定要设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文学 奖。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并且以此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分享儿童 文学的价值。“纪念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文学奖”的奖金为5 5 力- 欧元,折合人民币4 5 0 万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奖。今天,在瑞典,林格伦的书仍然是最受家 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格伦作品改编的电视、电影和广播节目、戏剧作品,还会经常播 出并且经久不衰。 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在授奖仪式上说:“尊敬的夫人,在目前从事文艺活动的瑞典 人中,大概除了英格玛伯格曼之外,没有一个人像您那样蜚声世界。 1 1 】多年以来,林 格伦的主要作品陆续译成了中文,受到无数孩子的喜爱,成为许多成年人难忘的阅读记 忆。林格伦章话的魅力用瑞典文学院院士阿托尔隆德克维斯特在授奖仪式上的话是: “你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了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他们是我们当中的天外 来客,而您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惊异的方法认识他们和了解他们。瑞典文学院表 彰您在一个困难的文学领域里所做的贡献,您赋予这个领域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心理学、 幽默和叙事情趣。 2 1 林格伦笔下的故事时而紧张惊险,时而悲伤感人,而且伴随着机 智和幽默,她创作的人物无论是“吵闹村的孩子们 ,“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 艾米尔”,还是“疯丫头马迪根”,总是能够深入孩子的心中。最著名的人物形象“长 【l 】小飞人卡尔松林格伦作品选【瑞典】阿斯特咐德林格伦著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章f f j 版社2 0 0 6 6 第7 页 1 2 】小飞人卡尔松林格伦作品选【瑞典】阿斯特附德林格伦著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j j j 版 i :2 0 0 6 6 第7 页 绪论 袜子皮皮”,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 让林格伦蜚声世界的长袜子皮皮写作的缘起是:她给患病的7 岁女儿卡琳讲故 事。皮皮的名字是卡琳顺口说出来的,这个力大无穷、火红头发、喜欢恶作剧、热爱冒 险的小女孩有一个奇怪嗜好:一只脚穿黑袜子、一只脚穿棕袜子,且有一个奇怪冗长的 全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1 9 4 4 年,林格 伦在女儿l o 岁的时候把皮皮的故事写出来作为生同礼物赠送给她。之后,她把所有送给 女儿的小故事编撰成了一本手稿,配上插图,投给了斯德哥尔摩的伯尼尔出版社,出版 社表示他们非常感谢林格伦的投稿,但是皮皮这个形象完全违背了当时有关教育孩子的 基本原则。1 9 4 5 年林格伦收回了手稿,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之后将手稿寄给了拉本和 舍格伦出版,在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举办的儿童书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拉本与舍 格伦出版社刚刚成立,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出版公司。长袜子皮皮的出版,不仅让 林格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让这家出版社快速地发展壮大。书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 这本书以众多不同的形式被出版。头几本书出来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一本精选集。之后 又出现了绘本图书和系列丛书,并且以儿童节专辑、电影、戏剧、广播节目和周报特刊 等众多形式出现。在短短的七年或更短的一段时间内,皮皮的受欢迎度极速升温,成了 超级明星。关于皮皮的书成为瑞典有史以来儿奄书籍中最畅销的读本。目前该书已被译 成3 0 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 0 0 0 万册。 林格伦是个非常有责任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林格伦的章话作品饱含着对 孩子的人文关爱,林格伦一直在为孩子写作,为孩子说话,为孩子争取权益。林格伦的 作品虽然是以语言幽默诙谐见长的章话故事、但是内涵深刻而又丰富,也包涵有人生的 悲苦和死亡,却都是以孩子理解的方式写出来的。她曾经说,哪怕只能照亮了一个忧郁 的童年,我也满足了。在柳德米拉勃拉乌苔“反顾你的童年时代一林格伦访问感得录 罩林格伦对记者说“如果人自甘堕落,那么许多残暴的、肮脏的勾当都是人干的。我总 要告诉孩子们,应当满心真诚地对待周围的人们,应当做一个具有人道精神的人,应当 热爱人们。林格伦的写作目标很明确,她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她的写作影响孩 子们的情怀,使他们成为精神自由的人。她说:“现在的孩子将来都要掌握世界的命运。 未来的战争与和平将由他们来决定。 t q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动乱不安,因此,我作为一个母亲常常想,亿万个摇篮边现在 站着他们的父母,可等着这些孩子的又将是什么呢?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身上寄 【1 1 柳得米拉勃拉鸟苔:“反顾你的童年一林格伦访问感得录”浙江师人学报,1 9 9 0 年第4 期。 4 两北人学硕t :学位论文 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成年人的天职就是保卫他们的未来,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世界, 一个没有恐怖和仇恶的世界 。0 1 林格伦懂孩子,爱孩子,也懂得怎样爱孩子,她用她的神 来之笔描绘出种种美妙画卷,为孩子们设立了一个个“狂欢乐园”,让孩子们现实与幻 想之中穿梭。孩子们沉浸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狂欢中,感受着游戏的乐趣,享受着爱的温 馨,在游戏中体味着轻松和自由,在紧张中逐渐懂得了奉献与责任。 享誉世界的瑞典儿章文学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2 0 0 2 年1 月2 8 同在斯德哥尔摩的 家中去世,享年9 4 岁,被誉为“童话外婆 。 【l 】柳得米拉勃拉鸟苔:“反顾你的童年一林格伦访问感得录”浙江师火学报,1 9 9 0 年第4 期。 第一章狂炊和章话 第一章狂欢和童话 1 1 狂欢节使大人变成“顽童刀 狂欢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们在节同罩变得与平同截然不同。同常生活里的人是有 社会坐标的、戴身份标签的,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身份地位,需要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 务,要有很多的承受和担当。是有压力有负担的社会人。被各种坐标定位,被各种角色 所捆绑,举手投足都要循规蹈矩,不能跨越雷池难以超过界限。而狂欢节被欧洲人认为 是人的第二种生活。一个与日常循规蹈矩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人们开始在狂欢广场上、 宴席上、街头巷尾,变成狂野任性的“顽童 ,“在生活本身里表演,表演又变成生活本 身【1 1 成人们在这段时间( 狂欢节) ,这个空间( 狂欢广场) ,举止、思维、行动都回到人 类的童年时代,通过民间的诙谐、戏仿、游戏等等狂欢元素,可以任情任性,无忧无虑 的纵情玩乐。宣泄旺盛的精力,发泄被压抑的情绪。 在平常的生活罩,人们被阶级、等级、财产、家庭等背景分隔丌来,而狂欢节使人 的相互关系变得平等。“入仿佛为了新型的、纯粹的人类关系而再生。【2 】 人们的状态都像儿童一样没有戒备、没有功利、没有隔阂,只有共同参与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人们之间不拘行迹的自由接触,像儿章一样透明,像顽童一样放 肆,像伙伴一般的亲呢。大家彼此之间在这个狂欢节的游戏里,可以放下身份,忘却地 位,不计财产,毫无功利的交往,就像儿童之间的关系:新鲜健康、亲密无间。而成年 人自己,平同罩装腔作势、道貌岸然,在这期间任何可笑的举止、怪诞的装饰都是合法 的,都会像顽童一样被原谅被许可甚至被纵容。狂欢节上的游戏规则就是通过上下易位, 降格、滑稽、插科打诨式的加冕脱冕,尽量的颠覆一切虚伪的、陈旧的清规戒律。焕发 出新鲜的真实的自己。 现实是功利的,现实里的成年人的人生多数是暗淡乏味的,因为要进行生存竞争, 要进入各种名利场去角逐,要承担各种社会义务,扮演很多社会角色,在利益最大化的 功利场上进行比拼,无异于进入了丛林去弱肉强食。尤其在现代社会,有一句话说:“现 代社会把所有的动物都要变成狮子,结果,除了狮子,所有的动物都疯了。莫特尔公 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洛夫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里认为,当f j i 激烈的全球化竟 【l 】【前苏联】巴赫金拉们雷研究,河北教育i i 版社,1 9 9 8 年版第9 6 页 【2 】【前苏联】巴赫金拉们雷研究,河北教育 | j 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2 页 6 两北人学硕l :学位论文 争,成功、失败、破产,一切的一切都在以“l o 倍速 进行,而且侥幸成为赢家的“只 有2 0 的机会 。为此,他声称“我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句格言。做个现代 人实在太凶险了,如同面对一群出手越来越快的1 0 倍速的剑客。明知自己出手只有2 成生还的希望,还得拼命搏杀。随着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偏执 成了一种不依人意志 而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优胜劣汰的过程是苦闷压抑的,当苦闷到极点时,成年人便渴 望插上天使的翅膀,跳脱繁冗的世俗,变成无忧无虑的孩子。儿童的人生,是个大大的 游乐场,是以游戏玩乐为目的的生活,没有精打细算,没有明争暗斗。许多成年人向往 像儿童一样轻松、了无责任、没有牵挂、任情任性。成年人渴望暂时回到童年,就像战 士在激烈的战斗间歇渴望退出战场休息一番。人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自然天性的 一面。人性的内在要求有自我完善的一面,也有保存天性的一面。成年人因为竞争和生 计的需要,要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提升眼界,但同样需要新陈代谢,及时 “归零,从头开始,将自身的陈年积垢清理掉,回归一个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新的 自我。 尼采指出:文化创造中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对“凝固化、永久化的渴望,对存在 的渴望”,另一种是对“破坏、变化、更新、未来、生成的渴望。成年人的人生是格式 化的人生,“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规则、纪律,孩子们的人生是自然的、流动的,发 展的,个性化的人生,强调游戏,快乐。他们吐故纳新、生生不息,蓬蓬勃勃。他们凭 着年幼的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无知无畏,争强好胜、自尊自强、盲目冲动,难以屈服。 人的精神本性里需要一个纯朴而具有生命力的领域,从中获得力量,需要暂时远离 理智带来的矫揉做作,回归纯朴真纯的本性,需要暂时远离社会关系的狭隘和虚伪,回 到生机勃勃的自我中去。当成年人渴望回归儿章时,他是在进行内存整理,儿章的内存干 净简单,运转速度快,成年人过多的内存负荷使得他们思维上迟滞,行动上暮气,缺乏活力、 灵性和创新。成年人多理性,儿童多感性。成年人的感知是粗砾的,儿童是敏感丰富的, 成年人过多的理性阻塞了对世界敏锐的感知,需要感性的触角去感受世界的美妙,需要 张开毛孔去接触世界的冷暖,而多数成年人成熟长大的过程就是磨砺损耗自己感性的过 程,坚强的同时也不免变的坚硬。他们逐渐丧失了儿童般的感性触角,虽然不像儿童般 脆弱敏感,但也不像儿童一样有能力充分的张开毛孔,去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妙。成人 的人生是庸俗的社会化的人生。儿章的人生是艺术的人生。刘再复说:“童心和机心是 势不两立的两种心态,呈现在一个人身上是此消彼长的,一个人机心多了,章心势必就 少了。一个八面玲珑、心机霞重的人,不可能怀有一颗懵懂混沌的童心。人生的很多细 7 第一章狂欢和章话 微的乐趣和幸福都被他无趣厮麻木的心灵屏蔽掉了。,【l j 有人说:儿童和艺术家的区别 是,天真未琢的儿童都是没有死过的艺术家,艺术家都是死而复生的儿奄。成年人通过 狂欢手段放松自我回到童年的心理基础,也出于人本能的对童真美的一种向往和追忆。 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有人说,儿童是天使,章心未泯的成年人是堕落的天使。就说的是儿童的超越性和 旁观性。禅语里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 水还是水。 这三个阶段正是人对世界认识的眼光和过程:儿童时候的人是纯净的,眼 里的一切也都是欣欣然初醒的样子,成年后人逐渐对人对事有了挑剔和看法,有了愤慨, 有了不平,有了分别心,而老年人看的多了,有容乃大,海水的澄澈不是因为干净,而 是因为包容和沉淀。三句话都说的是山水,其实是三种人生境界,山水还是从前的山水, 可是眼光和心态大不一样了,映照出的山水就不一样了。第一种境界和第三重境界的相 同之处都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一种超越的境界,当然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三种是 由于看透。可是,不论是无知还是看透,都是一种置身局外的超越感,都形成一种“旁 观者 的清醒的目光去看世界。成年人渴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的那个童年,当然已经不 是时空概念上的无知无识,无欲无求,也无忧无虑的童年状态。只是一种童年无功利性 “旁观者 心态。从这样的无功利无目的的角度上去看世界,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 的清醒超脱的境界。 而成年人与“他者 的关系,也渴望一种“人生若只如初现”的清洁干净。没有功 利,没有交换,没有社会标记,没有负担,纯感情的交往。犹如儿童之间的关系:纯净 天然。因为现代人普遍有着强烈的“他人即地狱”的孤独感。每个人在竞争的社会罩备 感挤压,在资本积累和资源掠夺的残酷竞争里深深的感到被奴役被压制的痛楚,人与人 的关系不得不变得戒备紧张,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会有个体差异,差异造成了心的 鸿沟,现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存在又加剧着这种差异和鸿沟。人们都像怕冷的刺猬一样 渴望相互温暖又不由得会彼此被扎疼。所以现代人尤为渴望一种心心相印的关系,一种 新鲜健康如儿童般的关系。不再有疏离和戒备,不再同床异梦,没有“柜子里的骷髅 般不可告人的秘密。像儿章般澄明敞亮,形成足以相互慰籍相互理解相互温暖的关系。 成年人需要在竞争的间歇里充分放松,需要用章真美来愉悦自己清洗自己,需要像 儿童一样清醒而超越,需要彼此有儿童一样干净亲呢的关系。需要辞旧迎新,轻装上阵, 更新一个新的自我。这也是狂欢精神的指向:扬弃陈旧,焕发新生。所以,成年人需要 【1 】刘再复红楼梦悟,陕两师范大学i f 版社,第2 0 7 页 8 两北人学硕l :学位论文 狂欢,需要用狂欢精神唤醒内心潜伏的活力,需要用狂欢去超越现实的困境,需要找一 个时空把自己变回儿童,用儿童一样干净清醒的仿佛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 童一样敏感锐利的感知去触摸世界,用儿童一样热情澎湃的感情去拥抱世界。 1 2 儿童希望通过随心所欲的狂欢变成“大人刀 很少有人关注到作为独立意识的儿章的现实的生存状况:若是以官方民间,有权 无权,上层下层这样的区分来理解社会结构,那么,儿童处于无权无势的社会下层, 属于远离“中心 的“边缘”人,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多方面权威的压力。饱受种种的 限制,他们的处境往往是处罚性的,任何一个成人都可以对他们发号施令。儿章从身体 和心理上都是弱者,他们害怕黑暗、害怕怪物、怕父母把自己抛弃、担忧自己的安危 他们时时会有来自大人世界罩的禁锢:大人是权威,代表着严肃的强制文化,大人用严 厉的语调、严肃的表情,强迫孩子们接受大人世界的规矩,明白大人规定的界限。淘 气包埃米尔中的埃米尔就不断的淘气被父亲惩罚关进木工房,有时一天就连关三次。 长袜子皮皮里拒绝上学,对教育不屑一顾的长袜子皮皮就被警察上下追捕要将其送 n j l 章之家去。马克吐温塑造的经典顽童形象汤姆索亚历险记罩的汤姆索亚就经 常犯错误被姨妈处罚。 成年人爱孩子,却过分的关注了儿童的幼稚性,忽视了其作为一个新生力量的潜能 和创造力。儿童的生活以成人为轴心,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不断地接受文化塑形, 儿童身上的原发性生命冲动时时受到来自成人社会的制约,儿章早晚要告别可贵的天 真、本能的顽皮、强烈的好奇心、自由烂漫的快乐,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变得粗糙,索 然无趣、老谋深算、一本j 下经。 很少有人关注n j i , 童的生存状况,更少有人关注到作为独立意识的儿童的心理欲 求: 1 2 1 儿童强烈的独立意识的萌发 进入童年阶段,儿童已经摆脱了幼儿期完全依赖成人的生存状态,自主的独立意识 萌发,儿童逐渐开始认识自身价值,他们越来越喜欢独自呆在某处或独立进行某事。对于 9 岁的皮皮而言,独自一人生活。没有爸爸和妈妈很自在,玩得正开心时,不会有人催她说 “该睡觉啦! 想吃点心时,也不会有人对她说“把鱼肝油吃了! 。虽然没人关心但 9 第一章狂欢和童话 也无人管束,对于皮皮这样独立性强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她自己缝衣服做饭,她 乐于过的自由自在,没有谁对她发号施令,其次,可以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皮皮可以像个 狂欢节小丑一样一只脚棕色袜子,一只脚黑色袜子,皮皮做饼时可以随便把鸡蛋往头上 扔,做姜汁饼干时把面铺在地板上:皮皮的这种随心所欲的仿佛天天置身于狂欢节生存 状态,正是童年期儿童首要的一个愿望。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独立的自由空间,他可 以自己做主自由选择,可以像大人一样有尊严,可以不动辄出错,动辄被指责呵斥。 1 2 2 孩子们向往游戏冒险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儿童以快乐为原则,以游戏为生活,玩耍对于儿童来说,就是生活 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章的玩耍逐渐地更具有冒险的意味。疯丫头马迪根里的 马迪根打着一把普通的伞从屋脊上跳落下来,宁可摔伤也要体会飞翔的感觉。马迪根为 了看幽灵半夜三更跑到酿造室体验冒险心跳的感觉,心甘情愿把自己吓的半死。汤姆 索亚历险记里汤姆索亚和小女孩蓓姬在山洞的迷宫里冒险,迷了路被困七天马 克吐温的这段描写是世界儿章文学史里关于历险的描写里最为惊险刺激动人心魄的部 分,也是整个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核心,也成就了马克吐温“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的美誉。 皮皮带领着两个伙伴到孤岛上去历险,她把小偷强盗玩弄于股掌之间,她能在高楼 大厦的熊熊烈火里救人,救出人后还在钢丝绳上载歌载舞,她能从断崖上“飞 下去而 安然无恙。诸如此类的冒险经历,让童年期的孩子们热血沸腾。处于章年阶段的这些生 命力旺盛的孩子们,他们弱小的肉体,是走向成熟的不能抑制的希望,他们持有所有一切 还未有拥有的东西。快乐地玩耍和冒险,正是他们奔向未来的资本。 1 2 3 儿童对渴望强大力量的向往 在这个成人主宰的世界上,儿童生下来注定要从属于社会中的某些成人。而被人欺 负又是童年期痛苦的必经之路。所以,渴望自己强大起来,能够无所畏惧地打败他人成为 章年期儿童一个十分重要的愿望。皮皮完美地实现了童年的这个愿望并把它发挥得淋漓 尽致。她和一只猴子住在一栋房子里,力大无比,经常举着一匹马走来走去,可以教训 凶狠的强盗,还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鲨鱼抛到远处,皮皮从来不会被入欺负,皮皮是儿童 里少有的独立有尊严的人,所以成为孩子们的偶像,在世界各地的小读者中拥有众多粉 丝。儿章们好胜心强,却因为身体的弱小,只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假装强大,来弥补生 理未成熟面对这个世界的无所适从感。卡尔松用任情率性来对抗自以为是的成年入,他 1 0 两北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嘟着嘴说“我不想玩了 就从窗户里飞出去了。皮皮用超人的神力使权威的成人世界为 之侧目,埃米尔调皮捣蛋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他们的表现将孩子心底的渴望全部激发出 来,儿童在阅读时往往能从上面发现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心灵的慰冀和补偿,松弛了总 是绷紧的神经。 1 2 4 儿童很想吹牛说谎的愿望 瑞士著名的儿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具有同构对应关系,因而 儿童思维具有泛灵论( 万物有灵) 和非逻辑性。在他们眼罩,世界是完整的,一切都是 有生命的。皮皮把自己的猴子当成形影不离的伙伴,给他起名叫纳尔逊,当她把猴子纳 尔逊先生隆重介绍给自己的朋友的时候,朋友们对猴子纳尔逊先生不由得肃然起敬,对 拥有猴子伙伴的皮皮羡慕不已。当小偷光临,皮皮严肃的介绍说“纳尔逊先生住在这里” 的时候,小偷误以为纳尔逊是屋子的主人。在皮皮和小伙伴们的心目中,纳尔逊并不是 一只小猴,它完全是皮皮一个形影不离并且颇受尊重的朋友,这就是章年意识。 儿童期几乎无法分辨事实与想象、可能性与真实性、真实的记忆与幻觉的记忆之间 的种种边界,他们在离开独自一人的幻想世界与成人对话时,会说着说着就不由得进入 到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去,或者有时干脆就是有意在吹牛,甚至说谎。吹牛有时候是孩子 们面对无力掌控的现实的一种幻想,说谎是孩子面对无法挽救的错误的一种逃避,吹牛、 说谎不仅给他们以新鲜刺激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童年期儿童强烈的自尊心,因 为弱小,所以才分外想证明自己的强大。皮皮满足了章年期儿章吹牛说谎愿望,她公开 宣称自己要“说谎把舌头说得发黑为止 ,她吹牛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她吹牛说, 危地马拉人们都像她那样脚放在枕头上,头用被蒙着睡觉,巴西人人用鸡蛋擦头发,埃 及人倒着走,而她每次明目张胆的说谎都不会受到惩罚,童年吹牛说谎的愿望在皮皮身上 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 1 2 5 孩子们渴望与小动物为伴的心理 儿童们都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动物伙伴,也是本能的对成人的角色的效仿。这里有两 个原因,一个是平等意识,一个是关怀意识。儿章渴望与成人平等,儿章的游戏是对成人 的预演。女孩子喜欢布娃娃,充当妈妈去照顾保护她,男孩子喜欢舞刀弄枪,去演绎征 服世界的梦想。他们渴望拥有小动物,把小动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想象为成人,可以感受 着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平等。另外小动物处于从属地位,受儿童支配,使儿童在心理上逃 避了那些令他们畏惧的来自成人世界的危险和威胁。渴望拥有小动物这一童年的愿望是 第一章狂欢和章话 几乎所有年代的儿章的共同愿望,另外,儿童希望拥有小动物是出于人性爱的萌发。在 拥有小动物时,小动物对儿童毫无保留的信任以及它们毛茸茸温暖的小身体给了孩子们 一种独特的爱和关怀的感觉,爱与被爱是人性永恒的需要。在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儿 童从以往被关怀的角色变成了施予别人关怀的角色。满足了他们扮演成人的角色置换, 满足了他们对爱与被爱的心理欲求,儿童通过对小动物的拥有和照顾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感到了自身的力量,完成了成长壮大向成年人的过度。小弟想要一只小狗想的哭,皮皮 在童话中拥有一个让孩子们羡慕不已的动物伙伴小猴子纳尔逊先生。的斯尼几乎所 有的动画罩都有一只精灵般可爱的小动物伴随着主角左右,儿童们会因为这样的小动物 形象而分外欢喜。 1 3 阅读童话是孩子们的狂欢节 如果说狂欢节是中世纪人们的“第二生活,那么,幻想世界和章话世界是儿章的 第二生活。在狂欢节上,各种身份、等级、地位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狂欢节广场上, 化妆游行、滑稽表演、吃喝玩乐、尽兴狂欢,进行着一系列与日常伦理生活格格不入的 节庆活动。狂欢节期间一切狂欢的游戏、怪诞的装扮和反常的举止都是合法的。孩子们 是弱势群体,平同的现实生活是被禁锢的,很多的欲望和需求都被遏制而无法满足,阅 读童话是孩子们的狂欢节。跌宕起伏的章话情节是孩子们的狂欢广场,孩子们尽情的在 天马行空的想象,异想天开的幻想情节里游弋,孩子们通过童话里的人物成全自己对自 由的幻想飞跃,对成人世界陈规陋习清规戒律的抗争,对拥有神秘力量和强大能量的渴 望。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里营造的欢乐气氛,怪诞形象,超人力量消解弱势的自己和强 势的大人之间的差异,超越弱小者和权威性之间的鸿沟。儿章通过阅读想象自己变的像 大人样强大有力、独立坚强、无所畏惧。在皮皮等林格伦塑造的顽章们身上,孩子们心 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了疏导和释放,最孤独的部分得到了舒缓和安顿,最脆弱的部分得 到了安慰和鼓励,最隐秘的地方得到了支持和确认。儿童处于童年期种种不可能实现的 愿望在奇思妙想的童话幻想世界里得到了满足,梦想得以实现,幻想得到了张扬。 在林格伦童话小飞人卡尔松罩,对于寂寞而自卑的孩子小弟来说,身体瘦弱的 小孩子分外的期盼强大,内心分外的渴望一种叛逆。卡尔松成了孩子们的“叛逆偶像 : 他所做的一切都与成人的要求格格不入,但是他很会开玩笑找乐子,在小弟最孤单落寞 沮嵌的时候,卡尔松总是能够及时的出现给小弟带来欢笑。如果说包克小姐是小弟生命 中的“巫婆 ,那么卡尔松就是为小弟度身定做的“神仙教母 。小弟被保姆包克小姐打 1 2 两北人学硕1 j 学位论文 了一巴掌被锁在房间里后,卡尔松从窗户悄然而至,小弟愣愣的看着他,“啊,没有人 像卡尔松那样妙不可言 ,故事让卡尔松带小弟飞出禁闭室并且成功的捉弄了“长角甲 虫 包克小姐。 卡尔松其实是小弟寂寞童年的一个精神幻想,是小弟作为一个弱小孩子的灵魂的一 种渴望:渴望强大,渴望自信、渴望敢于说不,渴望心灵的自由飞翔卡尔松的形 象满足了孩子们内心里向往又隐秘,想说又说不出的许多愿望。这样的好朋友是每个孩 子渴望的心灵伙伴。笔者的童话作品小鸡毛三儿里的主人公妙妙是一个自卑胆怯的 小女孩,心中充满了旖旎美好幻想,但在成年人设定的标准化竞争中成绩平平,但是终 于有了一个欣赏她的小伙伴,是一只奇妙的会说话的小公鸡叫毛三儿,无论妙妙做什么, 毛三都真诚的对她赞不绝口:“你是独一无二的妙妙,你有独一无二的聪明。 每个人的 心中都希望有这样一位朋友,“和他在一起,心里会每天开出一朵花,最好是共同浇灌 的一朵花。”i i 】。卡尔松j 下是小弟的这样的朋友,是为小弟度身定做的,卡尔松粗犷滑 稽的形象和文静瘦弱的小弟是个互补,卡尔松自信的性格也是小弟求之而不得的,所以, 尽管卡尔松信口开河,狡黠放肆,他不止一次的骗走了小弟的肉丸子,打碎了小弟家精 美的瓷器,弄坏了小弟的玩具,每次出现都把小弟家搞的肮脏混乱狼藉,然而小弟却格 外的依恋卡尔松,就像喜欢一个截然不同的另外的自己。 皮皮是孩子们的“幻想超人:她有超人的神力,狂放的个性,打抱不平的游侠精 神。她看到五个小孩欺负一个孩子的时候,“用强有力的双手把一个高高举起,横挂在 附近的一棵桦树上,把第二个男孩举起来放到另一根树枝上,把第三个男孩子放到这栋 房子外面的门柱上,把第四个男孩子从围栏上扔过去,丢在i i 边一座院子的花坛罩,最 后一名打架能手也被皮皮扔进了一辆停在路上的儿章游戏车里。 1 2 皮皮可以举起大力 士,还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鲨鱼抛到远处,满足了弱小儿童对力量的渴望,使儿章心中最 原始的部分得到了疏导和释放,使童年期弱小的儿童从皮皮这个“幻想超人 身上找回 了属于自己的尊严。 皮皮公开说谎吹牛的行为使得章年期孩子最隐秘的地方得到了支持和确认。长袜 子皮皮单有一段皮皮对强盗伯克吹牛说道: “我爷爷太喜欢他的假腿了。他说在外边和别人打架,假腿太有用了。 “你爷爷绝不会和人打架,他是个老年人。 【l 】奄话小鸡毛三儿,肖遥少年文艺,第2 0 1 0 年第1 期,第2 6 页 【2 】 - k 袜子皮皮林格伦作品选【瑞典】阿斯特瞄德林格伦著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章出版社2 0 0 6 6 第1 5 页 第一章狂炊和奄话 “他要是不想打就好了,皮皮尖声说,“他是最爱生气的老头儿,有时候他用一 条假腿去打对方的头。他不和别人从早打到晚,他就感到非常不舒服。没人跟他打,他 就发疯似的咬自己的鼻子。 “他不可能咬到自己的鼻子。 “当然可以 ,皮皮肯定的说,“他趴在一把椅子上咬。 “我还要告诉你们,”皮皮说,“我爷爷有世界上最长的鼻子。他养了五只鹦鹉, 这五只鹦鹉可以一齐落在他的鼻子上。 “喂,你这个倒霉的红毛丫头,你是我遇到的最能说谎的孩子。你不害羞吗? 你真 想让我相信,五只鹦鹉一齐落在你爷爷鼻子上吗? 你倒说说看,这是不是谎话! “对”皮皮悲伤地说,“对,这是谎话。 “你看,伯克说,“我说对了吧! “这是令人害怕的谎话。”皮皮更加悲伤的说。 “对呀,我一下就听出来了。伯克说。 “第五只鹦鹉,”皮皮一边说,一边伤心的大哭起来,“第五只鹦鹉没有地方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