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人类治疗性克隆技术的的研究和应用,对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具有巨大的潜 在价值,但该项研究和应用也会引发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本文分析了治疗性克隆 技术研究伦理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应态度,探讨了我国该如何面对这 一研究热点问题。在全面描述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严格区分“治疗 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观点,并从辩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治疗性克隆技术的 影响,指出只有“治疗性克隆”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伦理、法律 纳入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框架,促进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进作用。 本文认为,治疗性克隆符合生命伦理,人类需要治疗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 的主要论证是其对治愈多种疾病的巨大潜力,而且人类胚胎的伦理学地位并不妨碍有 控制地利用胚胎于治病救人的人道目的。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指导下,治疗性克隆技 术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都应该 理解和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治疗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 生命伦理 胚胎 ii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cloning, have bigness of latent value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mankind, but this can also cause some eth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analyzed the focus problems of the ethics issue about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so studied how to face this hot poi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ll-round description of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inion of making the strict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and reproductive cloning ,analyz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technology from the angle of the dialectical philosophy, and point out that only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ety, and should put the ethics and law into the developing frame of the therapeutic cloning technolog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human societ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rapeutic cloning matches the life ethics, mankind need treatment of clone. the main argument for therapeutic cloning is a huge potential to cure many kinds of diseases; the moral status of human embryo doesnt impede the controlled use of embryo for the humanitarian aim of curing disease and saving life. guided the certain ethics princip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cloning technology benefits to the health and the longevity of mankind, mak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people of whole society should understand and support the research of therapeutic cloning. key words: therapeutic cloning ;reproductive cloning;life ethics;embryo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引引 言言 当代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迅速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 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产生了正、 负两重效应,关于高新技术的伦理价值的分析与思考,已成为科技伦理的重要课题。 生物技术的刷新,对传统自然生命神圣伦理观提出挑战。美国科学家生物工程转基 因研究第一次获得成功,它预示了人类改变生物物种遗传特性的可能性;1978 年 7 月 25 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出生,它标志着人的生命可以从 试管里开始;1997 年 2 月 23 日,英国科学家宣布,成功地克隆绵羊“多莉” ,它预 示着人类也可以克隆;2000 年 6 月 25 日,国际人类基因研究组宣布,人类基因组草 图绘制完毕,它将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服务。这一切都意味着不仅一般 生物物种遗传神性的解构,而且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其自然生成的神性去魅, 进而在颠覆了传统自然生命神圣伦理观。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伦理学生命伦 理学。生命伦理学的 40 年,几乎每一步每一个问题都有争议。其中,争论最激烈、 影响最大的就是克隆技术之争。目前,有关治疗性克隆技术的话题进入了人们的视 野,在舆论界引起了一片呼声。随着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提出了“人 的存在”的内部界限或极限的问题,对传统价值观(包括伦理道德观)提出了严峻 的挑战,并且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重大价值观和伦理问题,诸如生物 性状的改变导致的人的伦理价值的问题、人与自然(物种)的伦理关系问题、人工 新物种的生态伦理问题等等,最后上升至如何合理地界定与把握人的生命,这些问 题成为人们不断追问的热点。长期以来,相当普遍地存在一种理念,那就是认定科 学是价值中立的,属于事实判断;而伦理道德正相反,属于价值判断,两者互不相 关。曾经流行一种颇为形象的说法:科学家如果关心伦理道德问题,就好比“脱下 了科学家的帽子” 。然而,正是科学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曾 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念。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自身发展的 2 内在需要,有其必然性。科技与伦理尽管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是人类不可或缺 的活动,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生命伦理学的必 然性和合理性辩护。正如任何理论体系都出自于某些不证自明的公理一样,生命伦 理学的最高公设就应该是维系人的尊严及其自然地位。基于这一立场,任何将会危 及人的自然存在的手段,比如基因治疗,尤其是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就应该被慎 重对待。归根到底,人不仅仅是生物的人,他还是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人。作为一 个生物的人,他可以不计手段地去追求生物学意义上的效率的最大化;但作为一个 具有文化特质的人,他还必须反思他的所作所为,这就是伦理学的使命。但是,文 化意义上的人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又是统一的。因为,所有的文化习俗,从根本上 来说,都是为了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一种长远的、健康的或者还是体面的生存。 生命伦理学引发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作 为人类的工具,它不是价值中立的,它是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但是,在用它服务于 人的利益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于为善,也可以用于做恶。科学技术 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力量。如果科技成果的应用使许多人受益,而且对他人不造成 损害,对自然环境不造成损害,它就是符合道德的;如果它仅使一些人受益,同时 对他人或自然环境造成了损害,那么就要制定一定的伦理规范对这种行为加以约束。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必然对传统道德规范产生巨大冲击。科学与道德的矛盾冲 突会不断发生,在科学技术成为强势文化的今天,处理好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 上的“应该” ,以及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对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研究,伦理学家也分为赞成和反对的两派,争论异 常激烈。对此,我们只能加以分析比较,择其对者而从之。今天,虽然我们不同意 反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观点,但也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使治疗性 克隆研究更规范,也更易为公众所接受。我们应坚持科学研究的宗旨,为人类的生 存,幸福和发展,坚持行善避恶、趋利避害、公正的原则,促使科学与道德协调发 展。 3 1 治疗性克隆的发展及其意义治疗性克隆的发展及其意义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将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命技术三大支柱技术为其发 展标志,其中尤以生命技术对人体所特有的影响而倍受关注。在基因研究、克隆技 术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锐利武器、展示广阔前景的同时, 也向人类社会现有的道德、伦理、法律、精神生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关于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的可能前景在科学家和公众中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人们把克隆技 术称为“划时代的震撼”或“生物原子弹” 。同样,克隆领域中的一种新生技术 治疗性克隆研究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处于一种道德窘境之中。关于治 疗性克隆技术的伦理价值的分析与思考,已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课题。 1.1 克隆与治疗性克隆克隆与治疗性克隆 “克隆”这个术语在一般意义上用来指用无性生殖产生个体有机体或细胞的遗 传拷贝,涉及一系列技术,包括胚胎分裂;将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卵;以及用细胞 培养建立来源于一个体细胞的细胞系。克隆的类型也可按照所说的有机体和该项技 术用于的目的而加以区分。人的克隆可按照克隆的目的分为生殖性克隆、基础性研 究和治疗性克隆。 治疗性克隆一般是先从需要救治的病人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将该细胞的遗传 物质置入一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之中,该卵细胞开始自行分裂,直至形成一个 早期胚胎,从这早期胚胎中即可提取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 便可发展成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如皮肤、软骨、肝脏、 肾脏等,供提供体细胞的病人移植使用。利用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同种异体 器官移植过程中最难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还使得移植所需的组织或器官有良好 的、充分的来源,从而在临床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的治疗性克隆,要利用人的原胚干细胞或人的胚胎干细胞(hes) 。胚胎干细 4 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 5 到 7 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 140 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 中心的腔 称囊胚腔,腔内一侧的细胞群,称内细胞群,这些未分化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分化,发 育成个体。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每个胚层将分别分化 形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外胚层将分化为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中胚层将 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内胚层将分化为肝、肺和肠等。这个内细胞群便是具 有全部分化能力的胚胎干细胞集合。如果能将它们取出,做成细胞悬液,在体外进行培 养,就可以通过改变体外培养条件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化,因而这 些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性克隆。 1.2 治疗性克隆发展的现状治疗性克隆发展的现状 在治疗性克隆研究中,科学家们希望利用这种换核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治疗 所需要的细胞,或所需要的组织,当然最理想的是诱导分化成所需要的器官,目的 在于治病救人。1 在进行人体治疗性克隆之前,科学家已经在动物身上成功进行了治疗性克隆实 验。最近,科学家首次自始至终只通过治疗性克隆法来治疗一种疾病。这项实验是 由剑桥大学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的乔治戴利博士和鲁道夫耶尼施博士领导进行的, 有关这项研究的科学报告发表在细胞生物学杂志上。科学家选择了天生具有免 疫系统缺陷的老鼠作为实验对象,老鼠因为体细胞的基因有缺陷,致使它在遭受病 菌入侵时体内不能产生抵抗病菌的抗体。为了修复实验鼠的免疫系统缺陷,科学家 首先通过克隆方法获取了成熟的鼠胚胎干细胞,然后将干细胞中能导致免疫系统缺 陷的基因进行基因修复,再将修复过的干细胞植入成熟的老鼠体内,在实验中科学 家发现这些作过修复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地修复了老鼠的免疫系统缺陷。实验中,科 学家首先从具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的老鼠尾部取下一些皮肤细胞,将这些皮肤细 胞的细胞核取出,放入去除了细胞核的老鼠卵细胞中。接受了“核移植”的老鼠卵 细胞在实验室中发育成了具有 100 个细胞的早期胚泡,包括胚胎干细胞,这类胚胎 5 干细胞就是所谓的万能细胞,能发育成任何组织形式,与成年动物个体内的干细胞 只能发育成一定的组织形式不同。但是这些胚胎干细胞与动物体内的细胞一样,也 携带了能导致免疫系统缺陷的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疗法修复了这个“坏蛋”基因, 然后将修复过的胚胎干细胞放入动物体内。干细胞移植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没有基因 缺陷的干细胞在老鼠体内产生健康的血细胞胞,从而提高老鼠的免疫力。在实验中 科学家发现,干细胞移植发挥了作用:老鼠体内血液中具有抵抗疾病功能的 b 细胞 和 t 细胞含量由原先的零水平上升到了 3, 虽然离 40的正常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但是戴利认为,血液中 3的免疫细胞足以在老鼠体内产生抵抗疾病的抗体。 “这是 治疗性克隆这项极具挑战性技术的总汇,我们将所有的克隆技术一下子都用到一项 疾病治疗当中来了, ”戴利博士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自豪之情,他称, “我们是这样 做的第一批科学家。 ”他认为他们进行的这项研究结果意义重大。纽约大学干细胞生 物学家尼尔泰泽博士也评价说, “这次实验证明了(治疗性克隆的)发展前景,利 用治疗性克隆已经离我们很近了” 。戴利相信,更多的克隆研究将证明他们的这项研 究结果。治疗性克隆一旦用于治疗人类,将治好很多疾病。戴利说, “理论上讲,任 何基因遗传性疾病都能通过治疗性克隆得到克服。但是很明显,每一项具体的基因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治疗性克隆技术具备以下优良特性:第一,消除基 因性疾病的可能性。治疗性克隆中的核移植技术与基因工程相互结合后,可以利用 外源基因的导入、特定基因的缺失和基因的突变为基因治疗提供全新的手段,同时, 也可建立起研究人胚胎发育、分化和遗传等问题的理想模式,从而能从根源上消除 基因性疾病的产生机理,减少基因性疾病的发病率。第二,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可行 性。治疗性克隆最显著的表现在于它能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现状,减少移植后 常易出现的组织配型免疫排斥现象,用以治疗身体免疫性疾病,并且,在修复患者 的组织或器官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再生医疗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实 际医治中,患者已经开始使用成年干细胞进行治疗,例如骨髓移植。第三,通过治 疗性克隆技术获取的胚胎干细胞相比其他途径取得的干细胞具有多种优点。其分化 潜能要比成体干细胞大;免疫原性低,在细胞移植中不易出现免疫排斥;对胚胎干 6 细胞进行转基因操作比较容易;容易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而且其扩增量似乎是无 限。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陈系古教授认为, 不管是从 科学角度出发,还是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都不能放弃治疗性克隆研究, “现在许 多不治之症,诸如心脏疾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肝脏疾病、肌肉疾病和 糖尿病都等待着干细胞组织工程的治疗。现在放弃的话,结果就是我们国家会远远 落后于别国。 ” 1.3 治疗性克隆对生命科学的意义治疗性克隆对生命科学的意义 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克隆技术的兴起在生命科学革命中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 科学家们认为,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体细胞克隆动物的成功,推翻了 传统的细胞分化不可逆转的理论,提供了基础研究的新模型,而克隆技术和最新的人 胚胎干细胞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治疗性克隆更成为人类医疗历史上革命性的技术,是生 命科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关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革命性意义,科学家 们是有共识的。华裔科学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向中教 授认为,尽管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在技术上是相通的,但后者却在人类的生活实 践特别是医疗实践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解决了医疗实践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 成为“医疗历史上革命性的技术” 。他指出:“治疗性克隆在利用克隆技术为基因功能 定位、遗传疾病诊断与防治、组织和器官修补以及衰老和长寿研究等方面都开拓了 新的途径”,其应用市场前景是无限的。 首先,治疗性克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打开了再生医疗的大门,具 有无限的潜力。我们知道,再生医疗作为一种修复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是人类的一 个伟大而美丽的梦想。如今,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再生医疗不再是一个遥 远的梦,这一天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其次,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 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们可以通过体细胞克隆出人类 7 胚胎,这将使获取干细胞更加容易。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可以培育出所 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这种经克隆技术产生的细胞、器官或组织源于患者 本身,移植到患者体内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从而解决了可供移植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严重不足的难题。科学家还设想以干细胞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癌症 的治疗也可能借助于干细胞,借助于治疗性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实 践中,血细胞、脑细胞、骨骼以及内脏都将可以更换。无疑,这将给那些白血病、 帕金森氏病、心脏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再次,治疗性克隆技术促进了人体发育机制研究。研究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 基因表达的时空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发育中的复杂事件以及基因调控。特 别是近几年来,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细胞芯片等先进技术大量使用, 使研究人员一次就能进行上万个基因筛选,大大加深了对干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之 间关系的了解。此外,对干细胞分化机理的了解,也有助于人类解开细胞癌变、先 天性缺陷成因之谜。 最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社会可 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强调社会公平,其本质是改善人类生活质 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保障人人有受 教育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权的社会环境。在限制生殖性克隆的同时,通过克隆技术 的发展促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将得到改善。 诚然,治疗性克隆技术刚刚兴起,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 认它的革命性意义。正如美国先进细胞公司的科学家在谈到他们的治疗性克隆研究 成果时所说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突破,是走向医学新时代的“蹒跚第一步”,我们应该 相信它的巨大威力。 总之,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领 域,使再生医疗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使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有了新的希望,使生命科学 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8 2 治疗性克隆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所引发的伦理问题 治疗性克隆技术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向,它将会在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 性的变化。然而,在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锐利武器、展 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现有的道德、伦理、精神生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引起争议的环节是治疗性克隆的胚胎干细胞取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伦理 问题主要是人类胚胎是否具有生命意义、如何防止生殖性克隆对人类尊严的侵犯和 人畜异种重构与物种界限的紊乱。 2.1 人类胚胎是否具有生命意义人类胚胎是否具有生命意义 治疗性克隆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胚胎是否是人的问题。因为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源 于早期胚胎,所以这就涉及到有关胚胎的伦理问题,此时伦理争论的焦点在于胚胎 的道德地位。尽管此问题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应该去面对它、正视它, 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 其实,对人类胚胎本身就有很大的争议,总的来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胚胎不具有生命,不是一个个体,虽然它具有潜在的生命力,即胚胎在 一般意义上是人或者是潜在的人,但是,它不是生命,为什么呢?因为胚胎不能自 行发育,而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而持有与此不同观点的人认为,即使胚胎可能在 一般意义上是人,它也不具备现实生活中人的特征。尤其是在胚胎的早期阶段,它 不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它只不过是没有独立伦理学地位的一团细胞。 事实上,反对认为胚胎具有道德地位的人来说,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认为 胚胎的道德地位可以放弃。常见的一个例子:孕妇由于妊娠而使她的生命受到严重 威胁时,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我们采取的的原则是:母亲第一,胎儿第二。因此, 在研究过程中胚胎的来源如果没有使母亲与胎儿之间的利益直接发生冲突,且胚胎 9 干细胞研究的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伤害,同时,研究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时,利 用胚胎获取干细胞的研究是利大于弊的,无疑是符合伦理道德的。 人们对高科技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功劳心怀感激,然而涉及到生命本原的时候, 却免不了惶惑与不安。因为,克隆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强烈冲 击,同时也涉及到我们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看法。这就是:人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 如何定义生命?人可以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支配自己的躯体?人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 的生与死?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些问题不仅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关,还涉 及到科技、法律、医学,甚至经济、政治等更深层面。 2.2 如何防止生殖性克隆对人类尊严的侵犯如何防止生殖性克隆对人类尊严的侵犯 人们更担心的是治疗性克隆技术的使用会导致生殖性克隆即克隆人。一些人认 为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在技术路线上是一致的,仅“一步之遥”或“一纸之隔” , 如果放开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可能会滑向生殖性克隆。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 犯,一方面在于它推翻了迄今为止社会科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在哲学家看来人的 尊严在于人的自由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 “自由意志就是作为统计学上的不可预测性, ” 2 神学家认为人应该是“有着自己灵魂的肉体或有着自己肉体的灵魂。 ”3 在反对者看来,允许不允许治疗性克隆,关系到防止克隆人诞生的最后一道闸 门。引起这种担忧的一个原因是胚胎干细胞的来源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体细胞核移 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到人或动物的去核卵细胞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 这一技术不管如何受到限制,但毕竟是向生殖性克隆(克隆人)迈出了第一步,其 行为本身在伦理上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原因之二是人们担心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有 人不在一定时限内销毁人类克隆胚胎或嵌合体胚胎,而是将它植入子宫,那么将会 娩出无性生殖的克隆婴儿,发展为生殖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作为未知新事物应用于科技领域,人们对其充满了强烈的恐惧。克 隆羊“多利”来到世间曾引起世界一片哗然,人们惊呼,人类已经取代上帝,可以 创造生命了。克隆人将要出世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全世界的震惊,伦理学家指出克隆 10 人的出现将毫无疑问对现有的社会伦理形成巨大的冲击,从对克隆人的认识以及所引 起的反响和争论中,隐藏着许多社会伦理问题。 第一,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人的生殖方式,从人工授精、试管胚 胎到遗传工程和无性繁殖,人的繁衍越来越像工业化的复制,人的亲缘关系简化, 代际关系打乱,个体成为孤绝个体,社会网络可能更彻底地摆脱自然血缘关系的影 响,成为高效率的社会机器,科技理性的统治更可能贯彻其逻辑的彻底性。人类再 生产中的情感与人性因素不断冲淡,传统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人类自身再生产 和养育、教化的第一场所的地位与功能逐渐削弱,生育与婚姻的分离使社会结构进 一步松散化,人类的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及机制改变,这些都对以传统的自然人伦 关系为基础的伦理观念、道德规范、政治制度等形成强烈冲击。 第二,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 关系。从医学伦理角度审视,可以发现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都是不完全的父亲和母 亲。无名或匿名体细胞核的大量应用加上卵子库的开放,弄得不好有可能孕育出一 批批同父同母群、同父异母群和同母异父群,甚而近亲配偶群,这种荒唐的人伦关 系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在这种组合的家庭中,伦理的模糊、混乱和颠倒很容易导致心理上和感 情上的扭曲,播下家庭悲剧的种子。克隆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产生心理缺 陷,从而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第四,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人的生殖性克隆致使 人的生命状态从自然进化走向人工安排,若将其推而广之地用于克隆人群,不仅会 出现人为选择性别,造成性别比例的失调,还会人为选择基因类型,使人的遗传失 去多样性和变异性,而且可能诱发新型致病基因,新产生的某一种病毒很可能使全 人类遭到灭顶之灾,从而导致大规模侵犯人类生存权利。 2.3 人畜异种重构与物种界限的紊乱人畜异种重构与物种界限的紊乱 使用人畜异种重构胚胎是治疗性克隆技术取得胚胎的其中一种方法。专家认为, 11 将人的细胞核移植到动物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以克隆出“人类胚胎”, 既不需要破坏 人受精卵的胚胎,也不需要从人体内取卵的过程,从而避免来自生命伦理的讨伐。这项 研究从表面上看是绕过了精卵结合的生命初始阶段,避开了目前关于“用有生命的受 精卵进行研究是否等于扼杀生命”的争议,但用人和动物杂交克隆出来的“人类胚胎” 所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克隆出来的各种人类组织器官,最终将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移 植到人体。动物的卵细胞虽然去掉了细胞核,但还有细胞质,这些遗传物质发生相互作 用,是否会把动物的某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人体?是否会在人体的后代中造成 畸形或代谢异常?诸如兔子是否携带类似“爱滋病”的病毒?兔子去核卵细胞中少许 的兔线粒体是否会带来“线粒体病”等?这一系列问题,现在谁也无法预料,完全有可 能产生不堪设想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一部分科学家指出,异体核移植中,一种动物的细 胞核与另一种动物的卵子在开始或许可以成功结合,但由这种实验得到的胚胎,可能 会在许多地方出现基因错配,重因编程的细胞 dna 甲基化与原先细胞的甲基化不同, 并不能完全重演细胞的发育过程,由此分化出来的干细胞当然也存在问题,所以这种 克隆器官不能贸然用于人类。 使用人畜异种重构胚胎引起的另外一个伦理问题是容易导致物种界限的混乱。 伦理学家指出,把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也不可避免地会招致争议。一些过 分简化的说法常常会把“治疗性克隆”变成“克隆” ,然后就是“克隆人” ,再加上 人畜的细胞融合,于是就有可能使一些人产生“半人半畜”的恐慌。最近,一则 相关的科研消息在人们的生活舆论圈中荡起了层层涟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 大学癌症干细胞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把“人脑老鼠”列入了今年的试验计划, 他们将从人类胚胎中提取出来的干细胞移植到老鼠大脑中, 培养一只拥有 100%人类 脑细胞的老鼠。该项目的主管艾弗韦斯曼表示,通过观察人类干细胞如何发育,如 何与一个活生物体相互作用,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在利用 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痴呆)或者帕金森症等大脑疾病方面取得突破。魏 斯曼的实验计划已经引发了众多争议。 美国媒体指责, 这些科学家正在制造类似 “凯 米拉” (chimera,希腊语意思是“山羊” ,但拥有羊头、狮头和蛇尾)的半人半兽杂 交生物,混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界线。我们可以想像,当人的器官在动物的体内生 12 长,拥有人类细胞的老鼠,是不是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却和动物一样行事?如果这 项技术被泛滥使用,不但每个人都不免有被克隆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处于紧张与 害怕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丧失,整个社会也就离崩溃不远了。由于 dna 分子重 组技术的出现,使得不同种族生物之间的基因漂移成为可能,会有大量的非人非马 的新的生物物种出现,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人将不人”的局面。它们所带给人类 社会的恐惧,早已超越了人类认知的界限和人类对科学成果的接纳空间。古代传说 在现代文明中的复活,以及未来科幻在现代的提前上演,会给今天的社会造成了巨 大的伦理问题: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才可以制造出这样的生物?什么样的新组合是可 以制造的?超越了哪一点,这种生物就应该被视为“人类”?如果这种生物应该拥 有自己权利的话,这种权利的范围如何界定?但这些问题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是 空白。因此,在人类伦理与科技进步之间,能否找到一个规范,这个命题的重要性 已超过了科技进步本身。科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并不是毁灭自然的帮 凶;科学不是上帝,不应成为代替自然进行生物选择的主宰;即便是基因改造和生 命个体重组,也不能完全以人类的功利主义为基本目的,它必须适应生命发展的自 然规律。 13 3 对治疗性克隆的正反论证对治疗性克隆的正反论证 2005 年 2 月 18 日,第 59 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通过一项联合国关于人的 克隆宣言 : 要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 该宣言的表决结果是:71 票赞成、35 票反对、43 票弃权,投赞成票的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而 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赞成治疗性克隆的国家对这个宣言表 示反对和遗憾,同时强调他们将不受上述宣言约束,将继续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 3.1 各国政府对治疗性克隆的态度各国政府对治疗性克隆的态度 关于治疗性克隆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争论很大,阻力也很大。美国社会 由于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认为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研究,难免要受 到宗教势力的影响。美国代表说,如果不禁止治疗克隆的话,那么以科研试验为借 口而制造和毁坏人类胚胎的做法将被合法化,新生命将变成一种可以利用的自然资 源;而一旦克隆胚胎大规模出现,将不可能得到控制,这将使生殖性克隆人的禁令 名存实亡。同样,德国对治疗性克隆也是持反对态度。根据德国胚胎保护法和生殖 医学法,德国禁止克隆人类胚胎,联邦教研部长布尔曼女士坚决反对进行人类胚胎 的克隆研究。 反对者的种种阻力主要来自宗教、动物保护组织和反堕胎组织等。一些宗教团 体和反堕胎组织认为无论是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还是从体细胞克隆形成的胚胎中 取出干细胞的做法“从道德角度来讲都是错误的、不道德的,它无异于谋杀,尽管 它可能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但却毁坏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并担 心为获得更多的细胞系会引起以胚胎为商品进行买卖等不法行为的泛滥。在他们看 来,对胚胎的人工操作如注射基因、核移植等是“非自然” 、 “违反上帝意志”的,使用 早期胚胎的治疗性克隆更被一些团体认为是一种“谋杀”行为。 反对者认为,早期胚胎是发育为人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是人的生物学生命的基础, 14 同样具有一种系于人类关系的价值,将其纯粹做为达到种种目的的手段,势必会引起 对生命神圣性和人类尊严的践踏。虽然现在对人类生命究竟从何时开始存在种种分 歧,但是,胚胎是“潜在的人” 。它所具有的人类特征和发展为人的潜能,虽然不能使它 拥有绝对的价值和权利,但在涉及到胚胎的道德决定中,我们也不能只考虑后果论的 论证,即仅仅通过结果(如解除病痛的巨大利益)来判断行动的价值。尤其是在治疗性 克隆的情况下,胚胎不仅仅用于前期的临床前研究,一旦成功,克隆自身的胚胎抽取干 细胞用于治疗疾病就会成为日常的临床实践。这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胚胎 的看法,使人们忽视这种系于人类关系的价值。通常在人工流产的情况下,可辩护的伦 理理由往往是,继续妊娠会给母亲造成生命危险。那么,是否为了治疗糖尿病就可以克 隆并毁坏一个胚胎来提取干细胞呢?在此情境下,我们还应考虑义务论的绝对至上命 令。此时我们的道德判断应直接源自符合伦理的思考和行动的意愿,而不应被各种错 综复杂的利益所引导。 然而,人的治疗性克隆无论是应用于优生优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是应用 于组织器官的移植,对于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促进医学科 技的进步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人的治疗性克隆采取 了比较宽容的态度;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也指出,研究利用 克隆技术产生出特定细胞和组织(如皮肤、神经或肌肉)用于治疗性移植应该得到 支持。 迄今,英国是欧洲唯一允许进行治疗性克隆,即允许克隆人类胚胎的国家。因 克隆“多莉”羊而闻名于世的英国科学家 lan wilmut 主张用人类胚胎进行实验,实 现治疗性克隆,以根治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白血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炎,这些病 症都与细胞的不能再生有关,今天人类尚无根治这些疾病的有效疗法,治疗性克隆 技术的诞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从培养人类胚胎中提取有用的干细胞,再 从干细胞中培养出治疗疾病所需的各种细胞组织。一个一周大的胚胎由大约 50 个细 胞组成,这些细胞将发育成人类的各个组织器官。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在不专门 培养胚胎的情况下,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身上取到健康的血液细胞,从中培育出 健康的神经细胞用来代替受损的脑组织,为此,现在需要进行胚胎实验,以研究遗 15 传信息是如何控制胚胎发展的。 比利时政府一向主张严格禁止生殖性克隆,立法保护治疗性克隆研究,这一立 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持。比利时政府强调治疗性克隆研究有利于保护人类健 康,该国将继续支持科研人员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比利时外交部声明,治疗性克 隆研究为人类战胜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不治之症带来 希望。比利时外交部副发言人弗郎索瓦迪蒙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多年来,比利时 政府一直努力促使在联合国范围内就克隆人研究达成共识,严格区分生殖性克隆和 治疗性克隆。从 2003 年开始,比利时政府曾提议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严格禁止进行 生殖性克隆研究的国际公约,但在进行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希望联合国鼓励各成 员国自主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确保克隆研究绝不损害人类尊严,并完全用于治疗目 的。这位发言人说,联合国一些成员国出于各种考虑,主张完全禁止所有形式的克 隆研究,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他表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将认 识到治疗性克隆研究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国际社会最终将在制止生殖性克隆及保护 治疗性克隆研究方面达成共识。 日本再生医疗学会伦理委员会委员长、歧阜大学冢田敬义教授认为,治疗性克隆 对医学研究有很大贡献,可以挽救无数病人的生命,不应该被禁止,而应该得到全社会 的理解和支持。日本再生医疗学会会长、京都大学再生医疗研究所井上一知教授也 认为,大量病人需要救治,我们必须争取时间,加强治疗性克隆研究,再生医疗学会准备 为此独自拿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对于克隆技术的立场是: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其理由是, 人的生殖性克隆违反人类繁衍的自然法则,损害人类作为自然人的尊严,引起严重 的道德、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但治疗性克隆不会像生殖性克隆那样产生严重的 道德、伦理、社会或法律问题,而且在严格监管下进行的治疗性克隆研究对挽救人 类生命和增进人类健康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认为,“支持治 疗性克隆决不是对人权的违背,治疗性克隆的两种不同认知来源于两种不同的人权 观点。 治疗性克隆”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胚胎与病人利益的冲突问题,首先必须弄 清人的定义问题。”何祚庥认为,“一个单个的受精卵没有感觉功能,也没有神 16 经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为了保护一个不是人的人权,而不顾千千 万万通过治疗性克隆可以治愈的患者的权利,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的。”4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翟晓梅表示,“目前,世界各国的分歧主要在于是 否区分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中国、英国等国家认为,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 隆复制人不同,其是为了利用胚胎干细胞的独特功能为患者寻找可能的医学治疗方 法。目的性是伦理学判断的重要指标。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正是从目的角度进 行区分。英国首席医学官唐纳森曾表示,治疗性克隆拥有巨大的医学潜力,如果加 以适当控制与监督,就不存在根本性的伦理问题,应当予以支持。与拯救千万患者 的生命相比,克隆技术带来的风险无疑应排在后面。”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所长卢光琇教授表示: 在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同时,我们应当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 “治疗性克隆”目的是建 立个体化胚胎干细胞库。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早期胚胎细胞形似的形态特征和很强 的分化能力,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成为全身 200 多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进一步形 成机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以此来维护人体各个器官,并杀死其他损害人体的坏细 胞。这种克隆技术对再生医学有更大的帮助。这样,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 都将可以更换,这给患白血病、帕金森氏病、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带来生的 希望。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段恩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疗性克隆符合保护 人的生命原则。对于治疗性克隆,我国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保护人 的生命为本。当然,这当中也有严格的伦理原则限制和相关的法规约束。 3.2 反对治疗性克隆的伦理论证反对治疗性克隆的伦理论证 反对人的治疗性克隆的伦理论证主要也是从后果论和道义论的视角提出的。具 体的有以下观点:第一,治疗性克隆的效益在科学上不确定。 一些学者指出,采用治疗性 克隆办法来解决疾病问题,是否有优势现在还看不出来。这种进路与治疗疾病的其他 进路相比,究竟孰优孰劣,似乎并不清楚。我们现在知道有些东西我们不知道 17 (knownunknown),不但如此,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些东西我们不知道(unknownunknown)。 所谓的治疗性克隆的效益不是现实,只是遥远的希望。现在的研究是为一种具体的疗 法提供新机会的初期工作。如果因为听说有益于人类就匆忙支持,就会发生人道主义 谬误(humanitaristicfallacy)。然而,科学上的不确定不能成为反对或禁止治疗性克隆的 理由。当我们确有把握,治疗性克隆会给人类带来伤害而不是益处时,我们才应反对和 禁止它。治疗性克隆在科学上确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将干细胞成功地应用于治疗种 种疾病过程中还有许多障碍和困难有待克服。但任何一种创新疗法都存在这种不确 定性。当一种新药经历实验室研究和动物研究,被证明对动物安全并对某种疾病有效 时,并不能够确定对人也一样安全有效。因此必须进行临床药理试验。在临床试验前, 这种新药与目前最佳疗法处于均势的地位(equipoise),如果新药更佳,也只有通过临床 试验才能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5后果确定坏可使我们做出该行动决不可做的判断; 后果确定好则做出该行动应该做的判断;而后果不确定往往使我们做出这个行动是 可被允许的判断。 第二,治疗性克隆的目的在伦理学上是好的,但目前产生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涉及 创造和随后毁掉胚胎;在治疗性克隆方面的技术进步,将会削弱对生殖性克隆的禁止, 形成滑向克隆人的斜坡。于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能为手段辩护吗?6这个论证的 意思是说,由于目前治疗性克隆要毁掉胚胎和形成滑向生殖性克隆的斜坡,因此这个 手段是不好的,不能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的,即使目的好,也不能为这种手段辩护。 但是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对于人类胚胎的伦理地位应该怎么看?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 之间是否有一个滑坡存在?胚胎地位问题将在下面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滑坡呢? 在逻辑上有两种情况会出现滑坡。一是,如果两个行动在概念上非常接近,二者之间就 会出现滑坡。例如为了生殖的目的而克隆人与为了研究或提供器官而克隆人在概念 上非常接近,因为二者都需要将克隆出的胚胎植入子宫。二是,二者概念上相距较远, 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中介”而形成滑坡。 7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应该说二者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中介”,但这些中介并不是那么坚固的,我们 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切断这些中介。 第三,反对治疗性克隆最强烈的理由是来自对人类胚胎的伦理学地位的一种理 18 解。这种理解认为人类胚胎就是人,治疗性克隆涉及毁掉胚胎,毁掉胚胎就是杀人;或 者认为人类胚胎是没有等价(noequivalent)的实体,是人类生命的来源和象征,不能作为 研究工具。同样,从胚胎中搜集胚胎干细胞也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胚胎也是生命 的一种形式,无论目的如何高尚,破坏胚胎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克隆技术产生出 的是一个人类的胚胎、一个“潜在的人”,把他们作为备用器官的工具箱,像成批制造 产品一样获取器官、组织是不合理的。 另外,关怀伦理学是伦理学新近的理论方法,以关怀为基础的伦理论述强调人类 生命的社会和情感方面。关怀理论学家的伦理分析把人类存在的社会情境和关系的 本质做为核心,并且分析可能破坏或提升这种社会性和关系性存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乡村建筑摄影构图方案设计
- 1.2.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硅片研磨工基础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酯薄膜拉幅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酒店复工安全管理八大重点
- 羽绒羽毛充填处理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乐山酒店方通施工方案
- 公司满减活动策划方案
- 降低口腔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 职称评聘工作管理制度
- 三腔空肠营养管构造及护理
- 2025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DB31/T 1367-2022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与评价规范
- 电费代付款协议书
- 2025年(第一季度)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加密)
- 贵金属废料提炼合同协议
-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课件
-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内容
- 淋巴瘤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