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旱魃为虐善与人同—《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的报道研究.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旱魃为虐善与人同—《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的报道研究.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旱魃为虐善与人同—《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的报道研究.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旱魃为虐善与人同—《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的报道研究.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旱魃为虐善与人同—《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的报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丁戊奇荒”是发生于晚清的一次大旱灾,其所造成损失和影响都是空前的, 这场灾荒因光绪三年( 丁丑年) 、四年( 戊寅年) 间灾情最为严峻,而称为“丁 戊奇荒,同时又因山西、河南两省灾情最为严重,亦称为“晋豫奇荒。申报 是中国近代史上办报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份近代化报纸。由于其为商业 报纸,因而社会新闻成为其最主要的关注点。而申报报馆位于上海租界内, 是由英国人美查投资创办的,较少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和影响,使得申报的报 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丁戊奇荒 作为当时的社会新闻,申报新型 媒体的代表,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申报对“丁戊奇荒的相关报道和 评论为基础,分析“丁戊奇荒 赈济中的成功与不足,探讨申报作为一种新 型媒体在“丁戊奇荒”中所起的作用,以为当今政府救灾以及媒体更好地发挥自 身作用提供借鉴。 全文包括四部分:第一节介绍了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灾情的报道。“丁 戊奇荒 是当时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申报将其作为重点报道对象,除了对 灾情进行相关报道外,对“丁戊奇荒 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很多报道。本 章根据申报的相关报道,从“丁戊奇荒”对生命及人口的影响、对社会生产 的影响、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第二节是申报关于“丁戊奇荒 救济方面的报道,及从申报的报道 看当时社会各界的救灾活动。这一节按照救灾主体分为一下三方面:首先是官方 的救灾,由于官方是救灾的第一主体,本章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官员个 人救灾三方面内容来分析晚清政府在救灾中的效果和作用。其次为民间的救灾活 动,民间也是“丁戊奇荒 中的重要力量,尤其以士绅发起的义赈救灾活动最为 突出,另外普通百姓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参与了救灾,此外远在海外的华人也踊 跃捐款捐物。由于申报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因而保留了大量的记载,尤其 对外国传教士的记载最为丰富,这也是本节分析的重点之一。 第三节申报针对“丁戊奇荒进行的救荒讨论,这也是全文的重点。本 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从“丁戊奇荒 发生的成因进行了讨论,重点从 政治腐败、官吏的贪污受贿、传统赈灾制度的衰败、鸦片种植和战争影响五方面 对其进行了分析。其次探讨救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j 具体从救灾机构存在的隐患 和官员的腐败贪污来进行分析。在放赈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困难,第三点则是主要 探讨了外国传教士和士绅放赈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第四,探讨了申报 所讨论的灾后补救办法。结合各种救灾方式和申报所提出的建议,主要涉及 赈济、调粟、赎田三方面,其中赎田是申报讨论最多一种方式。最后,申 报就如何防灾进行了讨论。申报上的建议主要有植树垦荒和兴修铁路两大 类,其中兴修铁路是我国近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救灾方法,申报探讨最多, 而这也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四节从申报报道灾荒方面所具体的特殊优势、特点、作用等方面,对 申报与“丁戊奇荒 救济的关系进行了具体总结,探讨了申报在“丁戊 奇荒一救济中的作用以及申报在救荒报道中的些许不足。 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在肯定申报对“丁戊奇荒 言论报道的同 时,指出了在救荒报道中的不足。 关键词:“丁戊奇荒 ;申报 a b s t r a c t s h 舐b a o i sm eg r e a t e s ti n n u e l l c e ,锄dn l el o n g e s tt i m eo fi s s u 觚c eo fan e w s p a p e ri n m o d 锄c h i n a a sac 0 m m 谢a ln e w s p 印盯p o s i t i o i l i i 培,i n f o 眦a t i o nb 硒e ds o c i e t ) ,t 0 d e t 戗m i l l ei t sc o m e l l 晒m 黜w m l et h cs p l e c i a ls t a t 髑o p s h e l 】l b a 0 ,e 啪o w n c fc 觚 a l s om a l ( ear e p c 眦t om eg o v 踟吼t c 0 呲r o l l e dg r e a t e ra l i t o n o m y 觚da u m 既t i c i 够 l8 7 0 r a r ed r o u g h t 舔ab i gs o c i a le v 髓t ,w i n le x 廿t m l e l yd 懿t f l l c t i v et 0e v e r y o n e s 翻删i v a l ,r e s l l l t i n gi nas 们n gs o c i a li m p a c t ,t h l l s “s h e l l b a 0 ”舔m en e wm e d i 岛 e s p e c i a l l yf 觚l i n eg r e a tc o n c 锄c o m m 髓t i i 培o n “s h 朗b a 0 ”t 0a l l a l y z em e s u c c 馅s 懿 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i nt l l e l8 7 0 r a r ed r o u g h t 南rm ec u l l r tg o v e n 峨e n t 锄dt h er o l e o f m em e d i at 0p l a y l e i rr 0 1 ei np r 0 v i 幽唱r e l i e n e 触lt 甑ti l l c l u d i n gf o u rp 锄鹤c h a p t c rld e s c r i b 心s h a l b 酊0 far 印矾o n 舭 18 7 0 r a r ed r o u 曲t 1 l l cc a l a m i t ) rn l en e w sm e d 斌m e 删e fh 弱as p c c i a l s i 班i f i c 觚c e n e r e f o r e ,“s h 醯b a 0 e x c 印t i o n 唧0 n sc a l l i c d 蛐酗ak c y c o n t 眦 n 0 to n l yi i lt h cs c o p eo fm em 旬o r i t yo fc l l i n a sp r 0 n c 燃锄dr e 酉o n si m r o l v e di nm e t y p c so fd i s 私t e 璐a r ev 撕e d ,h lc l l i i l a ,i n c l u d i n g 廿l e 伽l t b r e a ko fv a i i o 啷呻骼o f d i s 嬲t e r s t h er e p 0 叽d o e sn o tf o c 璐o nm ed i s a s t e r w i t l laf o c 璐o nc 0 v e r a g co f d i s a s t 懿啦sc h a p t e ri sb 嬲e do nm er 印0 no f l s h e h b a o ”,硒mi m p a c to fl8 7 0 r a r e d r o u g h t0 nn l el i v 骼o f s o c i a lp r o d u 甜o na n dn l ei i l l p a c to nn l e c i a lo f l 】啪a r e 嬲 柚a l y z e d t h ec h a p t c f2i sa b o u td i s 嬲t e rr e l i e f 删0 n “s h 锄b ”“s h 吼b ,s 删劬mt h c v 撕o u ss e c t o 塔o fs o c i e t yt 0s h o wr c l i e fa c t i v i t i 鹤1 1 l i sc h a p t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 廿l e f o l l o w i n gt l l r 越e a s :i na ( ,c o r d a n c ew i t l lm em a i nr e l i e f i 瑙to 伍c i a lr c l i e m e o f f i c i a li s 地触tm a i nr c l i e i ff b l l d st r a l l s f ;眦dt h r o u 曲。伍c i a lc h a p t e rg r a i n f o m u l a t i n gp o l i c i 髓锄dm a k i n g 雒西髓t l 批et i m 懿t 0m el a t e ( 她gd y n a 咿粗a l y s i s o fm ee 您t i v e i l 髂s 锄l dt h er o l eo fg o v 舢e n ti nd i s a s t e rr e l i e n e x tf o rf o l kd i s a s t e f r c l i e f0 p e m t i o l l l ef o l ks 仃e n g n li s t l l el a 仕e rq i l l gd y i l 嬲t ) rd i s a s t 贸r e l i e f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蜘l 酏p 枷c i p a t i o ne s p e c i a l l yb yt h cg e n t r yc o 砌白oh e l p t l l ep 0 0 r 铋t e 巾f i n l ed i s 嬲t 钟r d i e fo p e r a t i o nt 0b cm o s tp r o m i n 锄t t h e c i a lo r d i n a 巧 c 0 忉m o np 。0 p l e 五ma l lw a l k so fl i f ca l p a n i c i p a t e di i lm ed i s a s t 盱r e l i e fb y b 0 衄t i 矗】1f o m i i la d d i t i o ni s a l p r e 印觚ti n 廿1 eo 习隅e 勰c h i i l e p c o p l eo v 盯 c t l i n 鹤ea l s om r o u g hw a y s 觚ds oo nt e l e g r a mt 0t l l ed o m e s t i c 凇i l i t t a i l c es a l u t e e ) i p f 器s 鹤l em e i rs 锄t i m e n to f c 0 i l c 锄f i l l a l l yf o r n l eo v e 稻e 觞s 妇l g 饥m a i l l l y i n c l u d 髓t l l em i s s i o n a r y ,t l l ew 融锄g o v e m m 胁ta n dt l l em e r c h a n tt w o p a r ts 心既i g ( h s b e c a u s e “s h 饥b a o ,i si i l t i m a t e 、航mn 玲w b 蜘l0 0 _ l l l l _ 仃yr e l a t i o l l s ,廿1 i sp 矾o f c o n t e n t sh a v e l cm 鹤s i v e 舢r d si n “s h 豇l b a o ”,r c l i e fd i s a s t c rt 0m i s s i o n a r ym e a c t i 啊t yt oh a v ee s p e c i a l l ym eq u i t er i c hd e t a i l e dr e 硎 t h ec h a p t e r3i sp r o v i d 昭缸n i i l er e l i e f 璩i n i t i a t i o nn l ed i 锨l s s i o no f “s h c n b a 0 ”a l i sn l e 如l lt e x tk e y p o i n t d i 啊d e di l i t 0f o u ra s p e c t st 0c a r r yo ne la _ b o 瑚_ :t i o n f i r s t ,m c n a t 啊ea n dn l es o c i a lr - s o nw l l i 6 ho a 跚l r r e dt ot l l ef 抽i n ec a e do n 也ed i s s s i o l l k e yf 珀啦廿l ep o l i t i c a lc m 咧。坞廿l e9 0 、,e n l m e n to f fe i i 】【b e z z l e d ,也et m d i t i o nr e l i e v e s d i s 鹬t e rs y s t e md i s i n t e 耐i n gh 弱眦a l y z c dm er e 筋0 nw i m 也ew a ra n dm ep 1 锄t 盯 0 p i u mf o u r 蚓,e c t s n e x t , h o wd i s c i l s s e d a g a i n s t e dd i s a s t e r s , 黜撕z 鹤 “s h 饥b a o 0 ns u g g e s t i o i l ,n l 锄t oh a v c 印p r o 】【i i n a t e l ys t a 】r t sc 0 i l s _ 觚l c t i o nn l er a i l r o a d , m ea f r o r es t a t i o n ,a t e rc o n s 豇v a t i o n 鹬p e c t sa n ds o o p su pw a s t e l a n d ,s t a r t s c o n s 缸1 l c 矗o n h lw h ic _ hs t 乏吣c o n s h l l c t i o n 廿l er a j h 0 a di so n en e 、vd i s a s t e rl i e l i e f m e t l l o dw l l ic _ h0 u rc o u n n ym o d e n l 惋m e sa p p e a r ,i s 哪r t st l l ed i s c u s s i o nm ek e y p o i i 坞a l s oi s 雠sp a no f k c yp o i n t s 0 i i l c em o r e ,d i s c 吣s e dm ed i s 鹄t e rt or 。c o v e r 廿l e m e a 璐1 1 摇u i l i o n 觚咄协nd i s 弱t 既r e l i e fw a y 勰w e l l 弱“s h 铋b ”p r o p o s c dn e 、) l , s u g g e s t i o n m a i l l l yi n v o l v e dh 够b e r d i e fa d j u s t st l l em i l l 吒r e d m st l l ef i e l d , 豫n o v 懿h 锄龟lm i l l g s ,s a v e s ,p 假y st l l ed a y 甜l ds 0o ns i xa s p c c t s ,i i lw i l ic _ hr e d e e m s “s h e 曲”t od i s c u s sm 锄y 伽ew a y s ,i ta 1 w 蠲廿l i sp a no f k e y p o i n t s f i i l a l l 弘廿坞 q u e s t i o nw h i 6 h e x i s t e dt od i s 姗r e l i e fi 1 1h 勰c 硎e do nm ee x p o s i 矗o n t h ec h a p t e r4i s 触1t e x tw o r kc o n c l l l s i o l l ,a l s oi st 0m e 劬n tf o l l rc h a p t e r so f q u a l 埘 s y n m 嘶ce v a l u a t i o n s m a i n l yh 弱训c d 0 nm ec 0 n c r e t es 啪a r y“s h e n b a 0 ”w i 廿l m el a t t e rq i n gd ) ,l l a 卿缸n 沁r e l i e fr e l a t i o i l s ,1 1 1 ec h a r a c t 嘶s t i cm e 觚c t i o n r 印o r t e d w h i c h 缸 m “s h 饥b a 0 ”a n d 0 nv 撕。啪唧e c t sc 牡哆0 ne l a b o r a 【t i o l l i nw l l i c hb y “s h e n b a o ”w i m l cr e l a t i o r l a lc 够ew h i c hc o n t r i b u t eh e l p 廿l ep 0 0 r ,ai n o r cp r o f - 0 u | 】i d p e 幅p i c u i 锣枷均d u c e db o t l ld i r e c tr c l a t i o 璐 k e yw o r d s :18 7 0 r a r ed r 0 1 i l g h t ;“s hc i l _ b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睦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删葛翩签名:当 日期: 。 db 石 日期: 二 1 n 前言 一、选题意义 1 8 7 6 年,华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这场旱灾一直持续到1 8 7 9 年 上半年,除打击了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外,还波及了苏北、皖北、 陇东和川北等地区,死亡人数虽然缺乏精确的统计,但无论是最高估计的2 0 0 0 万还是最低估计的9 5 0 万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场灾荒因光绪三年( 丁丑年) 、 四年( 戊寅年) 间灾情最为严峻,而称为“丁戊奇荒”,同时又因山西、河南两 省灾情最为严重,亦称为“晋豫奇荒。当今学术界利用报刊资料研究近现代史 已成为一股热潮,申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其办报时间 之长、资料之丰富广泛非其他报纸所能比拟。而本人协助导师课题期间,翻阅申 报的过程中,即发现申报对“丁戊奇荒”的报道非常丰富,虽然学界对“丁 戊奇荒”的研究不少,但从申报这一近代报刊的角度来看待“丁戊奇荒”还 比较少。本文即通过申报的记录来观察并评论“丁戊奇荒 发生的原因及官 方、民间、西方救灾的行动及效果,从而揭示出以申报为代表的近代媒体在 救荒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由于申报定位于商业报纸,因而其收入就完全取决于广告和销售量,没 有读者,报纸就卖不出去,报业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广告和销售量堪忧,报 纸就难以维持。所以,报纸要办下去,不是要靠官府,而是靠吸引读者,因此普 通读者在办报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草民了,而是成为报纸服务的主要 对象。而申报报馆位于租界,是由英国人美查投资创办的外商独资企业,因 而较少的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和影响。这两方面的的条件决定了申报的报道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近代的整体风貌。“丁戊奇荒 作为当时的社会新闻之一,在申报的记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其新 闻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申报与“丁戊奇荒 的关系,不仅因为其关系到灾 区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申报这一媒介的传播,一方面可以推 进救灾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人们的防灾意识,为日后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很 大的便利。百年前的申报不仅通过报道“丁戊奇荒”赢得了社会声誉,同时 也满足了读者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新闻媒介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报道, 对政府及有关方面的救灾与防灾工作产生了监督与促进作用,推动了救灾方式的 进步。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希望通过申报的记录来观察并评论“丁戊奇荒 发生的原因及官方、民间、西方救灾的行动及效果,从而揭示出申报在“丁 戊奇荒 救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学术史综述 “丁戊奇荒”作为晚清最为严重的一次旱灾,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这 些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对“丁戊奇荒 灾因,灾情研究。如赵矢元“丁戊奇荒 述略1 , 夏明方:也谈“丁戊奇荒 2 ,满志敏光绪三年( 1 8 7 7 ) 北方大旱灾气候背景 研究3 。赵文发表于1 9 8 1 年,大致描绘了“丁戊奇荒的概况,对“丁戊奇荒 的灾因也作了一定的探讨,但其观点明显带有阶级斗争的观点,除把原因归结为 自然因素外,更以这次灾荒抨击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有很大 的局限性。夏文具体分析了这次旱灾发生的原因,指出除自然原因之外,近代以 来国内封建主义日益腐败的政治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国外资本主义日趋加深 的经济侵略,是形成这次灾荒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观点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满 文专门对丁戊奇荒的气候背景作了分析,指出e n s o ( 厄尔尼诺) 事件在其中的 作用。 第二,灾情发生后,对灾区的赈济措施的研究。如夏明方清季“丁戊奇 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4 ,杨剑利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 戊奇荒 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5 。夏文论述了“丁戊奇荒 的救济活动中,除 官赈( 荒政) 以外,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绅商组织的民捐民办的义赈。他 认为在中国救荒史上,新出现的救济形式,较之以往的官赈,义赈的救济效率更 高。此外,虽然义赈需要官府的援助和保护,但并非完全摆脱官府的支配。杨文 认为晚清政府的荒政功能减弱,社会的剧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新型商人开 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由他们发起组织的义赈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 要的灾荒救济形式,这是历史进步的表现,而由政府主导的官赈到民间的义赈, 展示了近代灾荒救治功能发展演变。 第三,对某一灾区的具体研究。由于这次旱灾中山西和河南的受灾情况最为 严重,因此研究主要集中于这两个地区。山西灾区的研究有:王金香山西“丁 戊奇荒”略探6 ,刘仁团,鬈丁戊奇荒对山西人口的影响7 ,郝平山西“丁 戊奇荒”的人口失亡情况8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并发灾害述略9 ,郝平山 赵矢元:丁戊奇荒述略。载学术月刊 1 9 8 1 年第2 期。 夏明方:也谈“丁戊奇荒,:,载清史研究1 9 9 2 年第4 期。 满志敏:光绪三年( 1 8 7 7 ) 北方大旱灾气候背景研究,载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 ;版社2 0 0 1 年版。 夏明方:清季“丁戊奇荒”的赈济及善后问题初探,载 近代史研究1 9 9 3 年第2 期。 5 杨剑利: 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一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载清史研究2 0 0 0 年第l l 期。 王金香:山西“丁戊奇荒”略探,载中国农史1 9 8 8 年第3 期。 7 刘仁团:r 丁戊奇荒”对山西人口的影响,载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3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的人口失亡情况,载山西大学学报: 2 1 年第1 2 期 2 西“丁戊奇荒 的时限和地域1 0 ,刘静山西“丁戊奇荒 的应对措施u 。 河南灾区的研究有:张九洲光绪初年的河南大旱及其影响1 z ,苏全有、闫喜 琴光绪年间河南灾荒社会原因探析1 3 ,苏全有、闰喜琴论光绪年间河南的 民间救济1 4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显示了丁戊奇荒期间山诬和河南的受灾情况, 同时还探讨了旱灾所造成了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地区的应对灾荒的救济措施。 第四,对人物在丁戊奇荒中的赈灾行为的研究。如王雪丽曾国荃抚晋赈灾 述略( 山西大学2 0 0 3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此文以曾国荃1 8 7 7 1 8 8 0 年期 间出任山西巡抚赈灾活动为主要研究内容,就其进行赈灾的社会行为和活动进行 研究,探讨了曾国荃抚晋赈灾不同于传统荒政救治范畴的特点,客观地评价了其 赈灾功绩及对后世的影响。张艳丽“丁戊奇荒之际晋南方官员的善后措施一 以解州知州马丕瑶为例1 5 ,此文论述了解州知州马丕瑶把丁戊奇荒的善后工作 的重点放在清丈土地、均减差徭、整顿仓廒、鼓励民众参与生产、进行社会教化 等方面,而这些都是备荒建设的重要措施,一定程度上利于恢复和提高地方防灾防 害的能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也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 第五,关于传教士的赈灾活动。夏明方论1 8 7 6 至1 8 7 9 年问西方新教传教 士的对华赈济事业1 6 ,高鹏程、池子华李提摩太在“丁戊奇荒 时期的赈灾 活动1 7 ,赵英霞“丁戊奇荒 与教会救灾一以山西为中心堪。夏文主要探讨 了以基督教新教为主体的西方对华赈灾事业,介绍其赈灾的始末、动因和社会影 响。文章指出1 8 7 6 年,华北各地灾情出现后,李提摩太便积极行动起来,他使 用多种手段进行救灾。如在外国侨民中积极募集资金,通过上海的北华捷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新闻媒体,呼吁捐款救灾,在其推动下,成立了山东赈 灾委员会,由慕维廉主持。除其之外,参与赈灾的传教士还有倪维思、明恩溥等 人,并且他们都亲临灾区,亲自放赈。而这种形式的赈灾活动也给江南士绅的义 赈起了引导作用。但西方传教士的动机还是向中国宣传基督教教义,只是由以前 直接布道,转向救济民生,以获得普通民众的好感,而事实上普通民众也在一定 程度上接受了基督教,排斥心里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博得了 官员的好感,同时文章也认为传教士们的赈灾行动也依赖于近代交通和近代通讯 9 郝平;山两“丁戊奇荒”并发灾害述略,载晋阳学刊2 0 0 3 年l 期。 1 0 郝平:山西“丁戊奇荒”的时限和地域,载中国农史2 0 0 3 年2 期。 刘静: 。载晋阳学刊2 0 0 5 年 第6 期。 佑夏明方,论1 8 7 6 至1 8 7 9 年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对华赈济事业,载清史研究1 9 9 7 年第2 期。 ”高鹏程,池子华:李提摩太在“丁戊奇荒”时期的赈灾活动,载 ,载历史档案2 0 0 5 年第3 期 3 的进步。而高鹏程和池子华的文章则具体阐述了李提摩太的赈灾活动,文章认为 李提摩太的赈灾行为只是其传教的手段,而李提摩太提出的根除灾荒的开矿、修 路等理念实质上是在传播西方文明,他的赈灾行为,直接使灾民受益,赢得了灾 民的尊敬,他亲临实地的灾情报道,也被陆续登在申报中,而他救灾的善举 得到了清朝官员的承认与支持,增加了他的社会声望,为其涉足中国政治提供了 人际基础。赵文也具体叙述了“丁戊奇荒”期间,李提摩太在山西的赈灾行动及 其救荒思想,指出这次传教士的救灾活动为新教扎根山西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同 时传教士们的救灾活动在中国引进了一种具有近代色彩的救灾运行机制,而这种 新机制相对于清政府的救济方式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 第六,关于地方士绅们赈灾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朱浒的文章江 南人在华北一从晚清义赈的兴起看地方史路径的空间局限1 9 。朱浒的文章通过 分析江南士绅主持义赈的兴起状况来指出丁戊奇荒中的义赈行动是江南社会自 发动员起来并深入华北灾区开展社会救助,这种行动态势是一种“跨地方的地方 性实践,从而对原有的仅仅着眼于某一地区研究的地方观提出了挑战,改变了 以往将地方空间作为孤立实体的做法,更加重视了不同地方空间的互动关系。 第七,研究专著。迄今对丁戊奇荒进行研究的专著是何汉威光绪初年( 1 8 7 6 1 8 7 9 ) 华北的大旱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 9 8 0 ) 。此书利用了各种中外文 献,如官书、实录、政书、方志、当时的督抚奏议及时人的记载、报刊和近代中 外学人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的勾画出“丁戊奇荒 中华北五省( 山西、河南、 陕西、河北、山东) 旱灾情况,灾区当局、清廷及其他省份对灾区的实行了多种 赈济措施,但这些赈济措施的成效却不大,最后作者分析了这次旱灾所造成的影 响,以及其在中国赈灾史上的重要意义。该书作为研究“丁戊奇荒 的第一本专 著,具有开创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虽然该书运用了报纸资料,如申 报和万国公报,但并未对其详加分析,而把笔墨放在了官方赈济方面,对 报纸中所体现出时人救荒观念以及报纸在丁戊奇荒中的作用没有涉及,而这正是 笔者可以继续探讨之处。 这些研究都把“丁戊奇荒 作为考察中国近代社会的视角,对“丁戊奇荒 发生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灾荒的政治经济后果、在各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地位和 影响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申报的研究多属于报刊史范围,相关论著有戈 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1 9 2 7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胡道静的新闻史上的新时 代( 1 9 4 6 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 ,宋军的 的兴衰( 1 9 9 6 年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等,多数著作是从中国新闻史角度来研究申报的,而真 正把申报作为史料研究或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还较少。早期有徐忍寒的 七十七年史料( 1 9 6 2 年出版,出版者不详) 对 ,2 0 0 4 年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 论文。 笠朱浒著: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年版 5 第一节搿丁戊奇荒一的灾情报道 一、对华北旱情的跟踪报道 申报是我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于1 8 7 2 年由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与他的三位友人合股创办于上海,1 8 7 6 年,“丁戊奇 荒爆发时,申报已有了4 年的发展,成为在全国发行量最大、流传最广、最 为著名的中文报纸。到创刊五年后的1 8 7 7 年时,其每日销售量已达八九千份。邵 该报还在全国各大城镇设立了销售点,到1 8 7 9 年时,在各地正式设立的销售点 已达1 6 地共1 8 处2 4 ,可见该报销售之广,已成为广为人知、受人们欢迎的中文 报纸。人们借助报纸这种方便快捷的新式大众传播媒介,了解信息,交流看法, 表达思想,相互发生着影响。特别是那些执笔的文士,他们所写的这些诗文,既 是他们自己思想的表达,也是民间舆论、社会观念的反映,同时其中表达的思想 观念,也对社会舆论,对其他民众产生着影响。作为一份最早“中国化的报纸, 社会救济问题一直是申报报道和讨论的重要主题,对于晚清灾荒史上最严重 的“丁戊奇荒 ,申报进行了连续四年( 1 8 7 6 1 8 7 9 ) 的报道,每一旱灾发生 之处,灾民皆“鹄面鸠形、弃妻鬻子,枵腹待毙、残喘余生 巧,申报从“丁 戊奇荒”的灾情描述、救灾赈济等方面对这场灾荒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真实展 现了这场浩劫的所带来的沉痛打击。出于对社会现象观察的敏锐性,在华北旱灾 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对于京津及苏北地区的旱情进行了关注,如出现了京师 雨少( 1 8 7 5 年6 月2 日) 、天津消息( 1 8 7 5 年6 月1 4 日) 等多篇文章进行了 灾情的报道。旱灾延伸到山东等华北地区,申报也随之将报道重点转移到山 东的灾情上来。从申报记载可以看出到1 8 7 6 年时山东灾情已极为严重,冀 中又以青莱二州县为最。申报从社会上对山东、苏北等地灾情的反应和官方 实施的各类措施等方面全方位反映灾情,更广泛全面的沟通灾区与非灾区之间的 联系。报道出现如再劝赈济说( 1 8 7 6 年7 月1 0 日_ ) 、状元赈饥( 1 8 7 6 年7 月1 0 日) 、筹捐济困( 1 8 7 6 年7 月1 8 日) 、书本报北省苦饥苏垣近事二则 ( 1 8 7 6 年1 1 月1 6 同) 、书本报留养灾民后( 1 8 7 6 年1 1 月2 0 日) 、拨发私谷以 恤饥民论( 1 8 7 6 年1 1 月2 7 日) 、论山东办灾事( 1 8 7 6 年1 2 月1 3 日) 等多篇 文章,唤起了广大读者对灾情的关注和同情心,为近代的义赈事业的开端做了舆 论准备。而对山东的灾情首先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各界人士,尤其是引发了传教士 的极大关注,居住在山东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较早地利用媒体宣传灾情,在他的一 篇致申报请赈文章中描写到:“现在饥民之困苦较前数年灾区为更甚,该处 2 3 本馆告自,申报1 8 7 7 年6 月2 0 日。 2 本馆告白,申报1 8 7 9 年1 1 月2 9 。 2 5 拟设法续捐赈济山东饥民管见,申报,1 8 7 7 年6 月4 日 6 一带高粱都已罄尽,民所食者麸皮及番茹皮并可食之树皮、高粱根、草子等项。 各户所住之房屋拆毁卖外并将屋顶所盖之高粱根、树叶均取下充饥,大半皆霉烂 不堪。所衣之衣均变卖,不能御寒,至挖掘穴居群聚于中稍避冷冻。平时所种地 亩亦变卖尽绝,平常此地值百两者,今卖出只十五两。假如五百家之村落饿死病 死者约有三百人,而别处谋食毙于外者尚不在此数。各处开设粥厂领食者初皆是 壮健中年男丁,而此壮健男丁者身体亦渐软弱,其他老幼妇女更不待言矣。死亡 相继无以为棺,往往挖穴,裸口口葬遗十道路者,率皆鸟啄狗残,不堪卒视。 z o 幸运的是由于山东靠近沿海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江浙等东南富庶省区的富商巨绅 在申报的宣传动员下,在大灾之初就给予山东有力得援助。同时以李提摩太 为首的诸多外国传教士也做了大量的救援抗灾工作,从而使山东的灾情较早消 减。 然而旱灾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向西北扩展,申报的报道范围也跟 随灾情转移而逐渐扩大,尤其是集中跟随义赈善士的足迹转战华北数省。进入 1 8 7 7 年后,河南、陕西、山西等省相继旱情持续扩大,而以山西的灾荒最为严 重。申报报道到“早魃为虐,赤野不止千里 2 1 ,且“今( 1 8 7 7 年9 月) 山右三 载以来,禾麦歉登、民生困苦,加以本年天时亢旱、地面荒芜,甘霖久不沾濡, 阖省竞难耕种,盖以凶年偶值犹易张罗,无如灾岁频仍,致艰糊口。始则剥榆庄 榆皮而代食,枵腹不充,煮石粉以为粮,饥肠欲裂,继而人则相食,抛残白骨数 堆,民不聊生,惨望赤地千里以致转十沟壑、散之四方者,已难悉数矣,其饥疲 不能他往者哆口呼! 天命难延旦暮,析骸易子,人鬼只判须臾嗟乎! 一蠲再加之山 西不通水路,又地处内地山区,地广人稀,在货物运载等方面有很多限制和不便, 致使“晋省被灾之区计七十余州县之多,饥民约有四五百万之众”四,“每口死 者约有数千人”3 0 ,给赈灾工作带来了很多阻力。而此时的河南省也有办赈人员 发来信函描述到“豫省之灾亦不减于山右。 3 1 由于临近几省先后爆发旱灾,陕 西也被波及,1 8 7 7 年1 0 月3 日的申报也曾描述到: “秦中自去年立夏节后,数月不雨,秋苗颗粒无收。至今岁五月,为收割夏 粮之期,又仅十成之一。至六七月又旱,赤地千里,几不知禾稼为何物矣。 饥民相率抢粮,甚而至于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 字。粮价又陡至十倍以上。”3 2 由于从山东开始,就有办赈人员从一线灾区发来的信函,陆续在申报上 2 6 详述青州教士书致西字报论饥民情形,申报,1 8 7 7 年3 月9 日 2 7 晋饥惨状,申报,1 8 7 7 年l o 月2 6 日 弱山西施赈劝捐启,申报,1 8 7 7 年9 月1 8 日 嚣晋灾劝捐,申报,1 8 7 7 年1 1 月1 9 日。 加山西荒象,申报,1 8 7 7 年l o 月1 6 日。 引豫省荒歉情形,申报,1 8 7 7 年1 2 月7 日。 弛秦饥,申报 ,1 8 7 7 年l o 月3 日 7 登载以供读者了解灾区情况。引起了官方、民间及外国等各方人士的关注,直到 1 8 7 9 年底随着办赈人员放赈工作的结束,申报也基本完成了对“丁戊奇荒” 的报道,据作者统计自1 8 7 6 年至1 8 7 9 年四年中,申报几乎每天都有对此次 灾荒的报道,前后共有六百多篇文章进行了针对性的介绍或评论( 具体篇目见附 录) ,申报用了大幅的版面对此次灾荒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报道,使申 报成为了一份研究“丁戊奇荒”规模最为恢宏,角度最为广泛的文献资料。 二、对灾荒后果的报道 ( 一) 对生命及人口的影响 l 、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不能立,民无食不能生,此故人人所共知者 也 ,3 3 每一次灾荒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对人的伤害,人口死亡数字的统计也成 为衡量灾害影响的一项重要指标。“丁戊奇荒 的发生被称之为有清以来“二百 余年未有之灾”,3 4 蔓延北方地区,其中以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北 方五省最为严重,各省几乎没有任何收成,受灾人口达到2 亿之多,饿死1 3 0 0 万人以上”。申报也看到了在灾难来临时对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对“丁戊 奇荒 所造成的人口死亡进行了报道。当时在山东传教的英国教士李提摩太亲眼 目睹了山东遭遇旱灾的苦况,尤其在灾情最为严重的青莱二州,其在放赈时曾在 申报上发表劝捐书中描述的灾情如下:一 “于今查明益都、临朐两县东乡开列于左,最苦之庄其名张家台有二十家, 饿死者二十人,卖出者十名,逃外者十名,拆屋一半。又庄名李家山有五十家, 统计饿死卖出逃外者一百零二人。姜家楼有二四十家,饿死者四十七名。最轻之 处饿死逃出者,各庄皆有。惟卖人口拆屋容或无之不轻不重之处,饿死者二三 十不等,卖人丁、拆屋者十家或八家。按村庄之大小以上各处情形俱是实数,并 非耳闻。 3 6 倪维斯教士也亲自来到青州目睹了灾民情形,估算损失情况为:“大 率一村内死者十分之一二,逃者十分之五六,病者十分之一二,其苟延残喘不 至病且死者仅十分之一二。卯 夏秋之际还可勉强度日,进入冬季以后,北方气候严寒,一般习惯烧炕取暖, 由于大量拆毁房屋变卖衣物,许多饥民背井离乡出去乞食,多数只能露宿街头。 3 3 记英人论去岁灾事,申报,1 8 7 7 年5 月2 日 3 4 曾国荃著:请饬拨西征军饷疏, 曾忠襄公奏议卷五,第3 3 页 3 5 转引自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一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 ,清史 研究,1 9 9 8 年第l 期。 3 6 西教十劝捐书, 申报,1 8 7 7 年4 月3 日。 3 7 莱阳宋星垣名蒙德为山东饥民求赈启,申报,1 8 7 7 年4 月1 6 日 8 天津等北方地区的饥民“甚至因饥寒交迫无以为生,自缢投井、投河、服毒者, 种种情形笔述难尽 3 8 。遇到晴天还可以靠日光取暖,然而如果是风雪交加的天 气,一夜之间街头上可以看到“贫民因之冻毙者,不知凡几 ”。 山西是此次旱灾中最为严重的地区,仅山西一省1 6 0 0 万居民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