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 中文摘要 本文以威伯恩的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各个时期音乐创作的情况和相关的 音乐分析为切入点以对 20 世纪的社会背景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等流派的起源 及音乐语言的特点为研究基础结合对威伯恩生平及其艺术追求阐明威伯恩风格 转型的过程及其原因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将威伯恩的生平及创作历程分为四个时期进行介绍 第二章阐述了威伯恩音乐创作的特征及风格转型先对其整体创作特征进行研究 再以适当的音乐分析为依据论述威伯恩从表现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转型这一历史事 实第三章站在历史的角度从社会环境配器的发展自身追求等诸多方面找出 威伯恩音乐风格转型的原因在结语中进行总结阐明威伯恩的音乐历经了表现主 义向新古典主义的转型是由他个人的艺术创作理念和音乐史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关键词: 威伯恩 简约凝练 逻辑性 风格转型 新古典主义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2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evolution of webern style combining weberns life and his pursuit of art, which takes weberns music cre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situation of his music creations in various periods and relevant music analysi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ak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20th century, the origin of school of expressionism and school of neoclassicism and etc,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language as the research base. the bod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chapter 1 , introducing weberns life and the progress of his composition in four phases. chapter 2 , elabo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music creation and the shift of sty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tics of his cre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relavant musical analysis, the fact that webern converted from expressionism to neoclassicism is discussed . chapter 3, from the historical prospect of view, reasons for his conversion in threee respcts, includ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ments, and his personal pursuit are being found. at the e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hift of weberns music from expressionism to neoclassicism is determined by his conception of musical cre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s drawn, by summarizing the thesis. key words: webern ,succinctness and conciseness, logic, converison of the style neoclassicism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3 引 言 在 20 世纪新音乐作曲家中奥地利作曲家威伯恩是一位成名虽晚但却影响深远 的关键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以其严密无比的逻辑思维浓缩短小的结构形式轻微 发散的点状织体细腻多变的音响处理以及凝炼集中的主题构造等特点既成为 勋伯格学派在 20 世纪中期最杰出的代表又成为 50 年代以后新音乐创作的先 导 1 威伯恩与其同时代的另两位大师相比既没有勋伯格那种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斗 的热情和魄力也不像贝尔格那样写出了一部广受欢迎的歌剧沃采克他的一生 在当时似乎是有些怀才不遇的在动荡的岁月里音乐上的造诣并未缓解他近乎贫 困的生活 然而在威伯恩过世的几年之后他的音乐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53 年法 国作曲家梅西安布列兹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曾为纪念威伯恩而举行了一场他 的作品专场音乐会其主旨就是将十二音的作曲技术加以发展与创新于是20 世 纪 50 年代音乐中出现的许多新花样差不多都能从威伯恩的作品中找出渊源因此 欧洲音乐中的 50 年代被有些音乐家称为威伯恩时代这种一度沉寂又再度复兴 的过程证明了威伯恩的音乐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在威伯恩的作品中运用十二音技法作曲是他显著的特征尽管威伯恩是追随 勋伯格于 1923 年以后才步入了十二音技法的领域然而他却将老师的这一作曲方法 继承并予以创新在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如三乐章弦乐四重奏op.28逐渐将这 种格言式的创作方法加以完善在这部作品中看似无规律的旋律被一种内在的严 密逻辑串连成了相互关联的整体这种节制客观有规律可循的创作手法显示 出威伯恩的音乐风格从表现主义转向了新古典主义这种转变看似与表现主义的艺 术追求背道而驰 而事实上 却恰好反映出表现主义的音乐在极度情感宣泄后对 结 构力的需求即运用内在的逻辑性连贯性将乐句加以组织 20 世纪初西方音乐至浪漫主义后期将情感的宣泄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表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4 现主义应运而生它主张将蕴积于心的感受推向外界因此表现主义音乐常表现 为一种极度的宣泄音乐创作仿佛没有任何规律可以说表现主义是浪漫主义音 乐发展到极致的一种产物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的音乐作品常 以不规则的外部形态使人难究其本质它没有 18 世纪交响曲那样富于逻辑性的 整体构思没有 19 世纪歌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印象主义的精美音响表现主 义的音乐常显得怪诞不悦耳然而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音乐现象它仍从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与表现主义相对立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家们主张回到巴赫中去他们反对晚 期浪漫派的狂热和矫饰反对表现主义的怪诞和夸张他们追求艺术整体各方面的 平衡完美和稳定在情感方面追求适度有控制理智和普通的感情他们希望 音乐家应该摆脱包括主观在内的一些影响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用现代的手 法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再现古典形式的规整和均衡 威伯恩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却很明显地看到了新 古典主义的倾向对于这两种创作立场截然不同的流派威伯恩创作风格的演变是 由历史背景和他个人艺术追求所决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过分追求内心情感宣泄的表现主义已经不再符合新兴作曲 家的美学追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着内在严密逻辑的作曲章法随着 1923 年勋伯 格关于十二音作曲法的创立包括威伯恩在内的许多音乐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新 技法进行创作这种逻辑性极强的作曲方法无疑为表现主义的音乐创作寻找到一 种有规可寻的方法这种方法从客观上使得威伯恩的作品具有了新古典主义的特征 就威伯恩本人而言其创作一生都在追求一种简约凝炼的音乐语言 无论 在何种时期 这条原则可说是一直贯穿于他的创作中简约凝炼 顾名思义就是 简 洁概括高度凝炼这种追求显然已与夸张矫饰的表现主义格格不入而与新古 典主义的美学追求不谋而合这种追求作为内因为威伯恩日后向新古典主义风格 的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音乐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音乐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每次变革都是人们寻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5 求思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思想观念在音乐中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 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第一次变革是公元九世纪左右奥尔加农的产生标志 着在单声音乐基础上多声音乐的诞生从此西方音乐不仅有横向的结构规则即 调式同样也有了纵向的结构规则最终发展为复调对位技术第二次变革就是从 巴罗克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以复调织体为主向以主调织体为主的转变第三次转变则 是上个世纪调性体系的解体十二音技术的确立把西方音乐带入一片新的天地 它证明了在传统调性崩溃以后音乐仍然可以有规律地发展 在这第三次转变中勋伯格的历史地位固然是不可磨灭的身为表现主义领头 人物的他并未纵使音乐继续朝着无序的方向走下去而是在沉寂了 7 年之后创 制了为世人所惊叹的十二音作曲法而威伯恩作为勋伯格的得意门生却在继承 了这种作曲法则以后将之发展创新并最终与当时音乐中的主流新古典主义 获得了精神上的共鸣 关于威伯恩的音乐研究就目前知晓的资料看国内对于他的研究多数以重心 集中在技术分析的领域兼有对其经历和创作特征的介绍期刊类如高鸿祥于 1989 年发表在黄钟上的威伯恩的点描技术与我国古琴音乐中的音色性手法郑英 烈于 1990 年发表在中国音乐学上的威伯恩的技法特征兼论其继承性及超 前性姚恒璐于 1993 年发表在中央音乐学报上的威伯恩早期作品中的潜调性关 系及其半音组织设计范哲明于 1999 年发表在乐府新声上的对威伯恩的综合再分析兼谈理性思维在序列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因素钱仁平的 音 级运动的结构功能以威伯恩之四为例教材类有郑英烈的 序列音乐写作基础姚恒璐的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中均有关于威伯恩音乐 创作的技法研究彭志敏著的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的下册中对威伯恩及其创作 有关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尽地分析了威伯恩的帕萨卡利亚(op.1)和小交响 曲(op.21)站在音乐史的角度对威伯恩进行介绍的常见资料包括有美彼得斯 汉森著的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下它对威伯恩的生平及一战前后的音乐创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6 作进行了一定介绍英雷金纳德史密斯布林德尔所著的新音乐1945 年以来 的先锋派一书重点阐述了威伯恩音乐创作对二战以后的音乐发展的影响有关威 伯恩的外文资料有the new grove an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其中对威伯恩的生平音乐创作的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本文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之上将威伯恩的音乐创作放在表现主义淡出历史舞台 新古典主义应时代需求而生的历史背景中站在音乐史的角度对威伯恩的音乐创作 及其特征进行研究试图解释威伯恩的一生的音乐为何如何经历了表现主义向新 古典主义的转型而这种转型证实了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与以勋伯 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第一章 威伯恩生平及音乐创作的历程 第一节 威伯恩早期音乐创作(1899-1908) 安乐威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1945生于维也纳是农业部一名采 矿工程师的儿子属于小贵族家庭威伯恩孩提时代就读于维也纳vienna 18891890格拉茨graz18901894克拉根福klagenfurt18941902 并在那里师从艾德文科莫尔edwin komauer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 2对多种乐 器的学习无疑培养了威伯恩对音乐的敏锐感觉 少年时代的威伯恩常在普雷格尔霍夫preglhof庄园度假在那里威伯恩 与表哥的好友恩斯特迪茨ernst diez相识在他的影响下年幼的威伯恩对 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威伯恩和恩斯特迪茨都很喜欢德国的现代人的作品 除了斯蒂芬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里夏德德莫尔richard dehmel等 作家的诗歌外他们还读尼采nietzsche的作品并且对现代德国的油画及理查 klagenfurt奥地利克恩滕州首府 恩斯特迪茨后来成为一名致力于研究东方及中东艺术的艺术学历史学家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6 作进行了一定介绍英雷金纳德史密斯布林德尔所著的新音乐1945 年以来 的先锋派一书重点阐述了威伯恩音乐创作对二战以后的音乐发展的影响有关威 伯恩的外文资料有the new grove an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其中对威伯恩的生平音乐创作的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本文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之上将威伯恩的音乐创作放在表现主义淡出历史舞台 新古典主义应时代需求而生的历史背景中站在音乐史的角度对威伯恩的音乐创作 及其特征进行研究试图解释威伯恩的一生的音乐为何如何经历了表现主义向新 古典主义的转型而这种转型证实了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与以勋伯 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第一章 威伯恩生平及音乐创作的历程 第一节 威伯恩早期音乐创作(1899-1908) 安乐威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1945生于维也纳是农业部一名采 矿工程师的儿子属于小贵族家庭威伯恩孩提时代就读于维也纳vienna 18891890格拉茨graz18901894克拉根福klagenfurt18941902 并在那里师从艾德文科莫尔edwin komauer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 2对多种乐 器的学习无疑培养了威伯恩对音乐的敏锐感觉 少年时代的威伯恩常在普雷格尔霍夫preglhof庄园度假在那里威伯恩 与表哥的好友恩斯特迪茨ernst diez相识在他的影响下年幼的威伯恩对 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威伯恩和恩斯特迪茨都很喜欢德国的现代人的作品 除了斯蒂芬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里夏德德莫尔richard dehmel等 作家的诗歌外他们还读尼采nietzsche的作品并且对现代德国的油画及理查 klagenfurt奥地利克恩滕州首府 恩斯特迪茨后来成为一名致力于研究东方及中东艺术的艺术学历史学家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7 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音乐滋生了浓厚的兴趣1901 年他们在格拉茨 看了特里斯坦tristan的作品 1902 年威伯恩的父亲奖励他和表哥迪茨一次 去拜罗伊特bayreuth旅游的机会旅途中他们观看了帕斯法尔和漂泊的荷兰 人parsi f al and d er f l i egende h ol l 鋘der还在慕尼黑munich参观了许 多艺术长廊 在那里 威伯恩对阿诺尔德伯克林 arnol d b鯿kl i n克奥瓦尼泽 冈提尼和莫里茨施温德giovanni segantini and moritz von schwind的绘画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见现代艺术对年幼的威伯恩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它们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 威伯恩的思想里这为他成年以后的音乐创作中的不含浪漫主义的无调性埋下 了伏笔威伯恩在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中总是更多的展望于未来这与他年少时代 受到过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1902 年 威伯恩被维也纳大学录取 在那里 他师从圭多阿德勒 guido adler 学习音乐学 师从赫尔曼格兰登讷 hermann graedener 修习和声学 师从卡尔讷 夫拉梯尔karl navr til学习对位法等作曲课程除此以外威伯恩在这些年里 仍坚持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同时为一些小型的管弦乐团写作一些短小的钢琴片段 还为一个大的管弦乐团创作了田园诗歌这一时期内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 实践必然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最初的技能基础 威伯恩于 1906 年离开了大学并成功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关 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音乐家伊萨克heinrich isaak的音乐研究此外威伯 恩还曾在 1906 年编辑了伊萨克最著名的作品君士坦丁的圣咏合唱choralis constantinus的第 2 部分并于 1909 年出版深厚的哲学底蕴无疑为威伯恩日后格 言式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维也纳大学进修期间威伯恩一度计划转向作曲当时他来到柏林向生于 莫斯科的德国作曲家汉斯普菲茨纳hans pfitzner咨询跟他学习作曲的可能性 有多大尽管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终并没有让威伯恩下定最后的决心直到 1904 bayreuth德国拜恩州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8 年威伯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勋伯格schoenberg anold相识并拜其为师之 后威伯恩才正式走了音乐创作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到勋伯格工 作组的开始也确定了他将在那个领域中度过余生勋伯格工作组的成员卡 尔霍维茨karl horwitz海因里希亚罗温茨heinrich jalowetz埃尔 温施泰因 erwin stein 埃贡韦勒茨 egon wellesz 和阿尔本贝尔格 alban berg一起组成了一个派系威伯恩在此处的学习一直持续到 1908 年年底在四 年多的学习过程中勋伯格的教学思想艺术理念内容及方法不仅全面提升了 威伯恩的作曲技术水平更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威伯恩的艺术追求使威伯恩的音 乐创作从此走上了一条大胆而全新的探索之路 1899 到 1908 年是威伯恩进行早期音乐创作的时期 这时的创作仍然根植于理查 德瓦格纳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r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等晚期浪漫派的土壤之中 留存至今的威伯恩最早的作品写于 1889 年那年威伯恩 16 岁其作品包括几 首大提琴曲和钢琴曲以及一首用阿万纳里乌斯avenarius所作的诗为歌词由 钢琴伴奏的歌曲在这段时间内威伯恩创作的作品长度都在 21 到 24 小节之间 音乐语言常常是不和谐的 主题则大部分是关于自然 的抒情描绘 速度均十分缓慢 3 自从 1902 年开始学习和声和对位法等作曲课程之后威伯恩的视野变得开阔起 来作曲技巧的日益熟练为他创作更多的音乐作品创造了可能1903 至 1904 年流 传下来的威伯恩的手稿包括 13 首歌曲 24 首钢琴独奏曲一首钢琴五重奏9 首 弦乐四重奏和 7 首管弦乐曲而这些创作作为一种实践更提高了威伯恩的作曲水 平 1903 年之后威伯恩在创作一些歌曲的时候开始放弃使用传统的调号不仅如 此这些音乐作品里还很少有传统意义上和声连接音乐的不和谐程度相当高这 卡尔霍维茨和海因里希亚罗温茨是威伯恩大学时期的朋友 例如云朵星星月亮花山鸟之类等等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9 些抑扬顿挫的和声运动几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且声音质地厚重音区跨度也很大 不过旋律中最基本的和声语言仍然运用了三和弦并常用三和弦作为分句和作品 的结尾 4 在 1903 年到 1904 年的音乐节里威伯恩在听了勋伯格的弦乐六重奏净化 之夜以后致信给勋伯格说你的音乐带给我极深的印象是我所经历过的最 为伟大的音乐创作之一 5威伯恩对勋伯格作品的熟知表现在多方面 不过他对音乐 创作的灵感却不仅仅只来源于勋伯格在 1905 年的弦乐四重奏的梗概中威伯 恩写到创作受到艺术家克奥瓦尼泽冈提尼giovanni segantini的三幅相联 的作品 werdenseinvergehen渐变形成逝去的启发作品中开篇的几个 小节和各种过度很明显是以贝多芬的f 大调弦乐四重奏op.135的主题为模型 的就在几个月前1904 年的 11 月 6 日威伯恩还把泽冈提尼的作品同贝多芬的 进行了对比在听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之后他在日记中写到贝多芬的天 赋我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我渴望见到一位在音乐方面如同泽冈提尼在绘画领域 一样出名的音乐家那个人就该是贝多芬 6很显然 威伯恩在这些听过的作品寻找 新的灵感并将这些音乐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1904 年里威伯恩创作了大量的赞美诗乐曲以作为对作曲法则的练习此外 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梗概但是很少有完成的1905 年后威伯恩开始创 作弦乐四重奏曲和管弦乐曲其中1905 年 6 月到 8 月间所作的两篇弦乐四重奏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这些作品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作曲家他的作品中的精致和复 杂比一年前的自己高出了许多这时的作品和早期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统领它们的 一致性和逻辑性包括结构上和和声上的早期作品里频繁的出乎意料的和声切换 似乎是漫无目的的而在弦乐四重奏中音乐的行进力图在掌控之中它风格上是 勃拉姆斯的质地上充满奢华的乐声然而结构却是简单而稳定的 7 威伯恩为管弦乐队创作的帕萨卡利亚op.1坚定的 d 小调使作品在形式 上具有逻辑性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的影响看起来是明显的这一时期的创作 从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他后来音乐创作的特点如对贝多芬作品的赞赏之情身为古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0 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是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性的这为威伯恩后 来创作中的新古典主义倾向追求简约凝练的音乐语言埋下了伏笔可以说 此时的威伯恩在晚期浪漫派的土壤中寻觅古典主义的音乐精髓 在 1899 到 1908 这 9 年中威伯恩创作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曲夏日的风这 首作品有鲜明的描绘因素标题交响诗的特点十分明显 81908 年的管弦乐曲 帕萨 卡利亚(op1)和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op2)则是他在勋伯格指导下完成的最后两 部作品也是最后两部有调性的音乐轻舟飞逝完全用卡农手法写成在这部作 品中既看到了威伯恩研究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又有瓦格纳式极度半音化的旋 律及大量不谐和音的连续帕萨卡利亚(op.1)采用大型乐队的编制细腻精致的 音响和大幅度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具有显著的后浪漫主义的风格其中 威伯恩个人的创作理念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如对变奏形式和复杂对位织体的偏爱 一些小的语汇如小 2 度小 3 度的连续进行以及某些动机之间存在的联系均 是他音乐创作中惯用的技法这些作品充分表明了威伯恩虽然比勋伯格年轻 10 岁 同样也是从晚期浪漫主义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的 第二节 早期的格言主义19091914 威伯恩在跟随勋伯格学习持续到 1908 年以后开始同贝尔格一起忙于替勋伯格 的私生活做众多安排包括赚钱他们的忠诚度非常高在 1911 年的秋天勋伯格 搬到柏林 威伯恩在一周内便跟随他到那儿 并于同年和表妹威廉明妮 wilhelmine 结婚相继生下 4 个孩子 在离开勋伯格的创作小组后威伯恩开始尝试创作歌曲从 1906 年到 1908 年 他用里夏德德莫尔richard dehme诗歌为歌词创作了五首歌曲同年威伯恩 又把注意力投向了斯蒂芬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的诗歌1908 年到 1909 年间 他著作了 14 首格奥尔格的诗歌其中的 10 首在后来的 op3 和 op4 中发表在器乐 创作上威伯恩在 1909 年写了五个乐章的弦乐四重奏op.5和管弦乐曲六首 op.6这些是为了纪念对他 1906 年去世的母亲而作的1911 年威伯恩创作了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1 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六首小品曲op.9和为小乐队而作的五首小品op.10 所有威伯恩 1909 年到 1911 年间发表的声乐作品均被两个合唱团所演唱这些作 品日益上演在社会的各个地方却又转瞬即逝 威伯恩在他早期的音乐作品里就试图创作长度 20 小节到 30 小节的短小音乐作 品但或许是因为技法的局限而未能实现从 1909 年开始威伯恩开始尝试创作短 小的音乐作品试图运用这种方式来解决无调性音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于是 1909 到 1914 年威伯恩对短小的格言式的创作方式进行探索威伯恩这一时期内极为 凝练的音乐语言在许多作品中都得以体现那些最极端的方式和动态差异被压缩到 了一些很激烈的姿势中那些急促而活跃的部分被精简在几秒里乐器常使用拨奏 颤音震奏加弱音器等被运用在各个部分从而形成一种奇异的音响效果 威伯恩后来在谈到他当时的创作经验的时候说我有感觉当无调性的旋律试 图连接起来的时候十二音的定向循环对它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短而美 妙的曲子看起来有很强的主题性但他们都没有经过精加工 9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有 表一 作品编号 曲名 创作时间 op.3 格奥尔格歌曲五首 1908 年 op.4 格奥尔格歌曲五首 1909 年 op.5 五个乐章的弦乐四重奏 1909 年 op.6 管弦乐曲六首 1909 年 op.7 为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四首小品 1910 年 op.8 为里尔克诗歌而作的八首歌曲 1910 年 op.9 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六首小品曲 1911 年 op.10 为小乐队而作的五首小品 1913 年 op.11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小品 1914 年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2 第三节 新的抒情主义19151926 1913 年 7 月威伯恩接受了维也纳心理学家艾尔博特阿德勒albert adler 的心理治疗两个月以后他对外宣称痊愈了随后威伯恩又于 1914 年 4 月和施 但大剧院stettin签署了一份合同该合同原定于同年 8 月 20 日正式生效而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serbia宣战后施但大剧院不得不在 8 月 20 日之 前被迫关闭原本可以开始新的工作继续音乐创作的威伯恩因为局势的动乱不得 不面临生活的窘境1915 年 2 月威伯恩开始服役不过一年以后却由于视力弱而 退伍 1917 年 12 月勋伯格搬家到莫德林m 鰀l i ng威伯恩立刻离开布拉格也搬到 了莫德林 可能是受到了勋伯格的鼓舞 威伯恩于 1920 年第三次回到了布拉格剧院 当时奥地利的经济一片萧条于是他在几周后又一次的离开这是他最后一次尝试 在剧院里做导演 1918 年一个短暂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协会私人音乐演奏协会the verein fr musikalische privatauffhrungen成立了它一般不对大众开放主要是给 热心支持他们的听众表演当代音乐同时作为音乐鉴赏和评论所用学会会长由勋 伯格担任威伯恩则是该协会三个原创作曲家之一协会宣言于 1919 年 2 月出版 在 1919 到 1921 年的三年中该协会一共举办了 117 场音乐会其中包括很多威伯 恩的作品后来协会于 1922 年解散尽管私人音乐演奏协会只维持了 4 年 然而威伯恩在却在这不长的时间内进行了大量的音乐实践这样的经历从客观上促 进了他创作手法的进步 从历史上看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残酷的社 会现实无疑给音乐家们的创作带来了种种困难而这似乎并未削弱威伯恩对于音乐 创作的热情为了继续寻求无调性音乐组织方式 1915 到 1926 年之间威伯恩开 始转向了对声乐体裁的创作试图用文字来组织规模较大的乐曲 在这 11 年期间, 威伯恩的主要作品都是独唱艺术歌曲 在 1917 至 1922 年威伯恩构思并完成了大量的歌曲创作包括歌曲四首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3 op.13女高音独唱歌曲六首(op.14)五首宗教歌曲(op.15)其中op.13 的歌曲的来源十分广泛它用到了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的作品两篇贝特格 bethge诗集里的诗以及格奥尔格特拉克georg trakl的作品事实上威伯 恩在这些年经常用特拉克的作品进行创作其中1921 年完成的女高音独唱歌曲 六首op.14中纷繁的乐器效果和富有技巧的演唱受到了广泛认可歌手每次都需 要演唱越过两个以上的八度音阶此外旋律的构成也较为复杂常常是快速的音 阶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威伯恩这样描述特拉克的歌它在 这声乐这一领域中是最复杂的 10 超的演唱技巧总是和精湛的作曲技法相得益彰 由此可以从侧面证明威伯恩作曲手法的进步 接下来的歌集五首宗教歌曲op.151921-1922 年歌词用的是德国宗 教文字其中有一首来源于男孩的神奇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威伯恩 在第四首歌的头六页的梗概中写道现在我的生涯结束了并在旋律中用了一个十 二音序列在第五首歌里威伯恩将创作主题转向教义其歌名为永别了灵魂 fahr hin, o seel这似乎成为他晚年生活的先照 在 1923 年二月勋伯格对外宣布了他最新的作曲技术十二音作曲法则当 然威伯恩在 1922 年夏天甚至更早就已经知道了勋伯格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对 这件事情的回忆也是矛盾的在一个场合他宣称对威伯恩保守他的秘密直到 1923 年而在另一个时候他却说他在 1914 年就在试验十二音作曲法并在那时饶有兴 趣地与威伯恩在这个领域中共同研究过勋伯格的第一首十二音作品是他在 1923 年 完成的 钢琴五重奏op.23 ,另外还有 钢琴组曲op.25木管五重奏op.26 等都是对这一新的技法的实践而就在勋伯格对十二音技法进行探索最初的几年 里威伯恩正在创作他的 opp14-16 三部声乐作品而 op.15 中出现的十二音序列 至少可以看出威伯恩是在勋伯格对外公布十二音技法以前就已经或多或少的进入 了这一最新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勋伯格在 1923 年创制了十二音作曲法之后威伯 早在 1911 年 威伯恩可能就已经在思考并且运用十二音作曲法 1914 年 4 月 威伯恩在斯蒂芬格奥尔格的 未 来的日子kunfttag iii的一个歌集的草稿里用到了十二音的一个列表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4 恩也跟着采用他对这种方法的被公认的第一次尝试是在 1924 年写的三首宗教民 歌op17而在 1927 年所作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op20中 威伯恩完全运用了十二音作曲法进行创作 opp17-19 的八首歌作曲于 1924-1926 年表现的是十二音作曲法的各方面的集 成 这一时期威伯恩的音乐作品有: 表二 作品编号 曲名 创作时间 op.12 歌曲四首 19151917 年 op.13 歌曲四首 19141918 年 op.14 女高音独唱歌曲六首 19171921 年 op.15 五首宗教歌曲 19171922 年 op.16 五首人声 单簧管和低音单簧 管卡农曲 1924 年 op.17 三首宗教民歌 19241925 年 op.18 女高音独唱歌曲三首 1925 年 op.19 两首合唱歌曲 1926 年 若从音乐体裁上进行归类 1915 到 1925 这十几年可以说是威伯恩的声乐创作的 时期也恰好是勋伯格不断探索酝酿并最终创制了十二音作曲法的时期在这段 时间里勋伯格和威伯恩都面临着音乐创作中无调性带来的结构问题于是他们运 用各自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威伯恩进行的大量的声乐创作实际上是将歌词作为 统一作品的一种手段 事实上当失去调性功能而无其他替代方式统一作品的时候写作一些简短的 小曲和写带歌词的声乐作品便是最好的解途径如此看来则不难看出威伯恩的作 品大多凝练短小又热衷于声乐创作的原因了他进行任何探索的时候最终的追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5 求都是为了给音乐寻求一种内在逻辑性这种追求从客观上使威伯恩的音乐具有了 新古典主义的特质 第四节 十二音时期的音乐创作19271943 在整个 20 年代威伯恩对教学一直感到很矛盾1920 年他拒绝了布拉格学院给 他提供的教师职务却承担起了勋伯格在维也纳的教务工作在随后的几年内他一 直都在努力试图得到音乐学院musikwissenschaftliches维也纳的音乐表演艺术 学院akademie f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以及柏林的某些音乐类院校教书 的机会但结果都没有成功1925 年他受聘于维也纳的伊斯兰莉丝盲人学院 israelisches blindeninstitut这是他所从事的唯一一份教学工作 并且坚持了 6 年 此外威伯恩分别担任过舒伯特协会schubertbund莫德林男子合唱协会 mdlinger mnnergesangverein达维德约瑟夫巴赫合唱协会david josef bachs singverein奥地利国际电台ravag等多个乐团的指挥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贝尔格在观看了他所指挥的马勒 第三交响曲 以后写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说到毫 不夸张地说威伯恩在各个方面都是马勒以来最伟大的乐队指挥 11 在勋伯格的引荐下威伯恩于 1929 年受到南美音乐戏剧类专科学院 austro-american conservatory的邀请请他设立专门分析十二音作曲法的课程 并拟 1931 年夏天开设但到最后该计划却不了了之尽管如此威伯恩却并没有放 弃为这种新技法的传播而努力1932 年 1 月在威伯恩的朋友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他所准备的十二音作曲法的课程终于在鲁道夫库尔茨曼博士dr rudolph kurzmann家中开设成功可见在音乐流派百花齐放的 20 世纪初初露头角的十 二音技法在当时并未引起轰动它仅仅只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创作需求在一定范 围内占据着一席之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技法的独特魅力才广受人们 的青睐继而迅速蔓延开来这恰好证实了这一作曲法则的潜在魅力它最终经 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社会的动荡不安致使作曲家的创作进入了窘困的境地威伯恩在 30 年代几乎生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6 活在郁闷之中他被撤消了广播电台乐队指挥的职务被迫停止了和两个工人团体 的联系甚至连教学也只能在暗地里进行他的作品被纳粹认为是文化上的布尔 什维克不仅被禁止演出而且还对他的作品加以焚毁这时威伯恩不光在精神 上受到极大的打击生活上也陷入极大的困苦之中随着埃米尔赫茨卡emil hertzka的去世威伯恩的未来和他的作品一样变得不确定起来1934 年奥地 利社会民主党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化组织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其中包括歌唱协会 及工人交响曲音乐会1935 年贝尔格又因为败血病突然病世在种种外界因素的影 响之下威伯恩不得不暂停了他的作曲生涯1935 年 7 月他最后在维也纳为奥地利 国际电台演出1936 年 5 月的两场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音乐会是威伯恩在其 他地方做的最后的演出 1938 年以后 威伯恩完成了他生前的最后 4 部作品 即 1938 年的 弦乐四重奏 op.81939 年的第一大合唱op.91940 年的乐队变奏曲op.0和 1943 年的第二大合唱op.1在这段时间里威伯恩的出版物在德国和奥地利都被禁 止了 在他最后的四部作品中 只有 弦乐四重奏op.8 在他生前由博斯 boosey 和哈维科斯hawkes在伦敦出版他曾试图通过乐队变奏曲op30来吸引外 部出版商的兴趣但最终未能成功1943 年乐队变奏曲在温特图尔演出成功 这是威伯恩最后一次听到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1945 年 3 月威伯恩和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们在莫德林的家来到了他们三个女 儿住的地方米特斯尔mittersil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的山区以 求远离维也纳的战火最后颇有戏剧性的是战争结束 4 个月后当饭后的威伯恩 在他女儿克里斯蒂讷christine家的阳台上抽烟的时候被人误杀成为了他那活 跃在黑市女婿的间接受害者这一悲剧性的偶然事件结束了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 曲家的一生 在这 16 年的岁月里威伯恩一共创作了 12 部器乐声乐作品如下 在威伯恩陷入困境后埃米尔赫茨卡出于同情承担起了出版他的作品的责任还为威伯恩增加了一些稳定的收 入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7 表三 作品编号 曲名 创作时间 op.20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重奏 1927 年 op.21 小型管弦乐队交响曲 1928 年 op.22 小提琴单簧管萨克管钢琴四重奏 1930 年 op.23 三首歌曲 1934 年 op.24 九件乐器协奏曲 1934 年 op.25 三首歌曲 1935 年 op.26 眼神大合唱 1935 年 op.27 钢琴变奏曲 1936 年 op.28 弦乐四重奏 1938 年 op.29 第一大合唱 1939 年 op.30 乐队变奏曲 1940 年 op.31 第二大合唱 1943 年 不管是勋伯格还是贝尔格放弃调性都导致音乐结构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无力 支撑下去十二音音乐的技巧替这个难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随着它的不断的 成熟威伯恩有能力第一个用它来影响先前的两个世纪的德国音乐尽管新方法总 是很难一开始被接受的 12 如果说 十二音作曲法对勋伯格来说这是旧的形态的一个 回归对威伯恩来说则是一个开始十二音的技巧为他作品中的逻辑性原则寻求到 了出路 从 op.20 开始 威伯恩的音乐创作都参考了古典时期的音乐的形态 奏鸣曲 回旋曲变奏曲等 威伯恩在这个时期的声乐作品大都采用了奥地利女诗人希尔德加德琼 hildegarde jone的诗歌为唱词琼的诗歌奇怪且神秘在威伯恩小的时候就非 常喜欢琼的一首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诗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光亮有黑暗 有春天等等一切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景象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人类的各种心情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8 和对上帝的幻想 同时这位女诗人也非常了解威伯恩的音乐思想熟悉威伯恩的创作方法爱 好和习惯因此常常把威伯恩的音乐思想和形式特点贯穿在了歌词之中譬如在诗 歌中使用含有 12 个音节的句子以次和 12 个音高相应而在每个又使用不同的字 母不同的元音以此和音色音响的变化相应 自 1926 年他们的会面后威伯恩就把琼的诗当作自己的必读书威伯恩深感和 琼已经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而威伯恩的十二音时期的声乐作品成为他和诗人希尔 德加德琼友谊永久的纪念 他的第一首关于琼的乐曲是三首歌曲op.23该作品和九件乐器协奏曲 op.24极其相近无论是结构还是风格上都几乎表达了对原文的一种答复 这首 大合唱被毫无疑问地看作是威伯恩的综合作品他们把标准技巧的精确使用和他的 12 音调的器乐作品与歌曲结合起来 从音乐创作上看如果将 19151926 年看作威伯恩的声乐创作期他用歌词作 为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原则那么19271943 则是他声乐器乐并肩发展的时期 亦可将之视为威伯恩音乐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时的他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十二音 作曲法于是无论是他所喜好的声乐作品或者器乐作品威伯恩都能游刃有余 地运用这种新的作曲方法进行创作 第二章 威伯音乐创作的特征及风格转型 第一节 威伯恩音乐创作的总体特征 单从作品的数量来看威伯恩显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仅有 31 首 在他过世以后这些作品被录制成四张慢转唱片威伯恩的音乐十分简练以发展 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简约凝炼可说是他创作的主导原 则正如他所认为的主题一旦开始就表现了它所要说的东西接着就必须出现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8 和对上帝的幻想 同时这位女诗人也非常了解威伯恩的音乐思想熟悉威伯恩的创作方法爱 好和习惯因此常常把威伯恩的音乐思想和形式特点贯穿在了歌词之中譬如在诗 歌中使用含有 12 个音节的句子以次和 12 个音高相应而在每个又使用不同的字 母不同的元音以此和音色音响的变化相应 自 1926 年他们的会面后威伯恩就把琼的诗当作自己的必读书威伯恩深感和 琼已经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而威伯恩的十二音时期的声乐作品成为他和诗人希尔 德加德琼友谊永久的纪念 他的第一首关于琼的乐曲是三首歌曲op.23该作品和九件乐器协奏曲 op.24极其相近无论是结构还是风格上都几乎表达了对原文的一种答复 这首 大合唱被毫无疑问地看作是威伯恩的综合作品他们把标准技巧的精确使用和他的 12 音调的器乐作品与歌曲结合起来 从音乐创作上看如果将 19151926 年看作威伯恩的声乐创作期他用歌词作 为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原则那么19271943 则是他声乐器乐并肩发展的时期 亦可将之视为威伯恩音乐创作的成熟时期此时的他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十二音 作曲法于是无论是他所喜好的声乐作品或者器乐作品威伯恩都能游刃有余 地运用这种新的作曲方法进行创作 第二章 威伯音乐创作的特征及风格转型 第一节 威伯恩音乐创作的总体特征 单从作品的数量来看威伯恩显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仅有 31 首 在他过世以后这些作品被录制成四张慢转唱片威伯恩的音乐十分简练以发展 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简约凝炼可说是他创作的主导原 则正如他所认为的主题一旦开始就表现了它所要说的东西接着就必须出现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钱琦论威伯恩的风格转型从表现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9 某些新的东西 13 采用如此凝炼的风格写作的乐曲自然不会是长篇大论的即使一 次将他的 31 首作品全部演奏完也只需 3 个小时左右 与贝尔格代表着勋伯格学派中潜在的浪漫主义因素不同威伯恩代表了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