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i i i f frl ifffii ij i illfiillf i r l f r l r l l f l l l l l l y 19 0 4 816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m a s t e rd e g r e ei n2 011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0 2 6 9 s t u d e n ti d :5 1 0 8 2 9 0 2 0 1 3 e a tc h i n an o m a l h o uw a l - l u ,ss c h o l a r so ft h eq i n g d y n a s t y r e c o n s i d e r e d d e p a r t m e n t :旦堡p 垒煎堡曼垒! q ! h i 墨! q 碰 m a j o r : s p e c i a l t y : t u t o r :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 h 曼坠g 堡h 曼n gl i 坠 一 一 f i n i s h e di na p r i l ,2 011s h a n g h a i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 东师范大学攻读 交的学位论文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是在华 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 师指导下完成的硕洼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 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 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 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 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 或“涉密学位论文 宰,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们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窭塾五 导师签名 函丛丛 名 矿 签 文 人本 割程程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朱政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席 胡逢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邬国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房鑫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孝迁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论文摘要 侯外庐( 1 9 0 3 1 9 8 7 ) ,山西平遥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2 0 世 纪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新史学五大家之一。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清代学 术史,颇有成就。侯耕耘史学5 0 载,著作等身,在思想史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5 卷本中国思想通史是侯外庐在思想 史乃至整个治学领域的代表作,本文无力涉足侯外庐思想史的全部内容,故仅以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为研究对象,以期可以扪及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 义历史学为自身发展开疆辟土的底蕴。 本文共含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以侯外庐的清代学人研究为题的 缘由以及意义,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梳理。其次,简明的勾勒侯外庐的学术 生平。 第二部分,以侯外庐的船山研究为例,围绕民族矛盾与治学经世的问题,对 侯外庐的清初学人研究进行再评价。同时,就1 9 4 5 、1 9 5 6 年两个版本中,侯外 庐于船山评价的删改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以侯外庐的戴震研究为例,以考据还是致用为焦点,对侯外庐的 清中叶学人研究进行论述。同样涉及对先后两个版本通史的异同的梳理。 第四部分,以侯外庐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从其对于康氏新学伪经考、孔 子改制考以及有关“进化论”的问题的评析,阐述其晚清学人研究内在理路。 关键词:侯外庐、王船山、戴震、康有为、清学研究 a b s t r a c t h o uw a i - l u ( 1 9 0 3 - 1 9 8 7 ) ,b o mi np i n g y a oo f 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 w a sa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m a r x i s th i s t o r i a n i n t h em o d e mc h i n a h ei so n eo ft h ef i v e m a r x i s th i s t o r i a n si n 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m a r x i s mc a m p ,w h os t u d i e st h ea c a d e m i c h i s t o r yo fq i n gd y n a s t y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h i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 f i e l do f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p r o m i n e n t 5 - v o l u m eh i s t o r y o f 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i st h em o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n e ,b o t h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o u g h ta n dt h ee n t i r e f i e l do fs c h o l a r l yr e s e a r c h ih a v en oa b i l i t yt od oa w d l - r o u n d e de x a m i n a t i o nt oa l lh i st h o u g h t ,o n l yt a k ev o l u m e5f o re x a m p l e , e x c e p t i n g t og e t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i s p a p e ri s m a d eu p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t h e m ea n dd r a w st h eo u t l i n eo fh o uw a i l u sb i o g r a p h y , b y r e v i e w i n gh i sl e a r n i n ga n dl i f e c h a p t e rt w oi st h er e - e v a l u a t i o no n t h eh o u w a i l u s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o ft h e 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 i nt h ec a s eo fw a n g c h u a n - s h a n ) ,a n dc o m p a r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v e r s i o no ft h e19 4 5a n d19 5 6 c h a p t e rt h r e ed i s c u s sa n da n a l y z et h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o ft h em i d q i n gd y n a s t y ( i n t h ec a s eo fd a i - z h e n ) ,f o c u s i n go nt e x t u a lo rn o t ,a n da l s oc o n t a i n sc o m p a r a t i v e t h e l a s tc h a p t e rd e s c r i b e sh i ss t u d ya b o u tt h e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o ft h e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i nt h ec a s eo fk a n gy o u - w e i a n dh i sw r i t i n g s k e yw o r d s :h o uw a i l u ,w a n gc h u a n s h a n ,d a iz h e n ,k a n gy o u - w e i ,t h e a c a d e m i ch i s t o r yo fq i n gd y n a s t y l l 目录 论文摘要i 绪论1 一研究意义与现状 二学术生平 第一章民族矛盾与治学经世一清初学人研究( 以王船山为例) 8 第一节“夷夏大防 与“爱国主义 8 第二节从旧、新版 ,页1 3 4 重视的。看当今对侯氏治学的研究,对他苦读资本论的关注十分有限,原因 或许在于侯氏资本论研究最终仅停留在两本未完成的译本而少有研究资本 论的专业成果。这和他从事史学研究的进展和成绩相比( 曾用两星期写出一本 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半年完成一部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一年写一部中 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两年写一部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 差距悬殊。但实际上, 恰恰是这段苦读构成了他“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镇南关的真正支柱 ,是对 他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的宝贵而不可或缺的训练。“译读资本论 十年,是侯外庐整个史学生涯特殊理论准备阶段,尽管他此后一生都没有放弃过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如4 0 年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5 0 年 代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理论研究等,但决定他一生治学和治史特点的无疑是译读 资本论的十年。 资本论是凝结了马克思4 0 年心血的一部煌煌科学巨 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臻于成熟。所有的对于资本论的翻译所尝, 对于侯氏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奠下了厚重的基石。同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深邃而严密,此种科学的严谨深 刻的思考表述,也不能不对侯产生重要的方法论启迪。侯在进行中国思想通史 研究中,常常闪烁出哲学的智慧与光芒,这种作法,即来源于侯的深思熟虑,也 与侯曾经花大力苦读研读资本论不无关系。正如他晚年所言:“回想几十年 的治史工作,自信不致迷失方向,坠入烟海,确是与学习和翻译资本论分不 开的。我不敢自诩我这条路子为史学工作者所必由,但确信掌握马克思主义,尤 其是他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及其科学方法,对于驾驭浩瀚的中国史料,则有及其 重要意义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李大钊被杀害。侯外庐也离开北平,毅然踏上了 赴法国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征程,以期填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一大 空白。侯外庐从未以谋求学位文凭为目的,故到达巴黎后,只去听布格莱讲授的 唯物史观课程。他始终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为避免转译过程中的错误,他选择 了恩格斯亲自审定过的资本论德文版第四版作为翻译的版本,同时参照英、 法、日几种译本。他1 9 2 8 年起步试译,德文亦从字母开始学起。为尽可能准确 地诠释原著,他还“自学法文、西方古典哲学、哲学史、政治经济学、经济史、 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诗、数学、机械学等等精读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 侯外庐:韧的追求,页6 7 史学史研究室编:新史学五大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6 年版,页3 2 5 晋阳学刊编辑部编: ,摘自书林 ,1 9 8 1 年版,第一期 侯外庐1 韧的追求,页1 9 侯外庐:饱尝甘苦的十年,摘自书林 ,1 9 8 1 年版,第一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编: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 上,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 页2 2 6 上转到思想史方面来了。 侯外庐史学生涯的又一重要阶段,是他为中国思想通史奋斗的近3 0 载。 1 9 4 5 年,抗日战争胜利,生活书店提出发行一套新中国大学丛书,旨在清理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术阵地,创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5 卷本中国思想 通史应运而生。1 9 4 6 年春,侯外庐与杜国痒、赵纪彬、陈家康等人决定编写 一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思想通史。在侯氏的学术著作 中,中国思想通史卷帙最大,凡五卷六册,二百六十万言。其中,第五卷中 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又在全部卷帙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第五卷( 1 7 章5 0 万 字) 是根据他自己的旧著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裁定而成,此书1 9 4 5 年6 月出版时,仅一年就再版三次。1 9 4 7 年春该书被列入新中国大学丛书,更名 为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其上册( 即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前的那段思想史) 则改编成为第五卷,紧随第一卷之后于1 9 5 6 年先行出版。 侯氏的研究由先秦诸子急转至近世思想研究,首先为应形势的需要。他接受 周恩来的建议,率先研究与当时革命运动更加密切关联的近代思想部分;另一方 面,他认为先秦诸子思想与明清之际的思想史可以分别同希腊文化与欧洲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后的文化媲美。所以要将这两个历史巨变时代惊心动魄的文化遗产 先行整理出来;此外,从学术研究发展的状况看,五四以来,先后出版了梁、钱 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都是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治学术思想史的,在学术界产 生了相当的影响。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这一段思想文化的研究还非常薄 弱,学术交锋的需求使得侯氏在撰写过程中更是感到了强大的推动力。 谈及侯氏学派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葛兆光有一个评价。他认为:中国思 想史学科成立不过区区数十年,而“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就几乎笼罩 了半个世纪 。圆 侯外庐:回忆史学研究五十年 ,吴泽主编:中国史学集刊第1 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页6 7 第一章民族矛盾与治学经世侯外庐清初学人研究( 以王船 山为例) 第一节“夷夏大防刀与搿爱国主义乃 在侯外庐的清代学人研究中,王夫之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王夫之,又船 山先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侯外庐先生不同于以往梁启超( 顾) 、钱 穆( 黄) 等人著近代学术史之编排顺序,与众不同地将船山先生列为近三百年史 学思潮之开篇人物,且着墨甚多,其对王氏思想的重视可见一斑。 侯外庐先生将船山作为开山鼻祖,称其为启蒙思想家,是有据可依的。“船 山作为一个逐迹荒陬、身居瑶洞的乡间老儒,启瓮偏,秉孤灯 ,而玩索研究, 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甘沉沦,亟欲撰文以鸣世。正如钱基博在近 百年湖南学风中所评说:“夫之荒山蔽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充物之仁,经 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悔,虽未为万世丌太 平,以措施见诸行事,而蒙难艰贞以遁世无闷,因为生民立极,其茹苦含辛,守 己以贞,坚强志节,历劫勿渝。 王夫之身当思想言论极不自由的时代,他“以 六经责问开生面”的气魄,在重大理论上做出了不少新突破和新贡献。但这些突 破与贡献在一定时段内与当时社会倾向是相悖的,故王夫之身前曾叮嘱子孙藏其 书,言“二百年后乃可出 。所以,其著述二百年来几乎无人知道,直至道光、 咸丰间邓湘皋( 显鹤) 才搜集起来,编成一张书目。同治年间曾沅圃( 国荃) 才 刻成船山遗书,自此船山之思想大放异彩。船山著作可按经、史、子、集分 为四部,其中:经部有周易内转( 6 卷) 周易外传( 7 卷) 春秋家说( 3 卷) 等二十七种;史部有读通鉴论( 3 0 卷) 宋论( 1 5 卷) 等6 种;子部有 黄书( 1 卷) 噩梦( 1 卷) 张子正蒙注( 9 卷) 等二十种;集部有穿山 经义( 1 卷) 楚辞通释( 1 4 卷) 等四十二种。除不知卷数者外,尚有3 8 0 卷 之多,据不完全统计保存至今仍有五百万字,实为众人之所不能及也。侯外庐在 船山之子王敌:姜斋公行述 记载( 转引自饶建国试论王夫之理欲观的启蒙性质,载于武汉大学 学报,1 9 8 2 年第5 期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 ,岳麓书社1 9 8 5 年舨,页3 4 8 近三百年的学术思想史研究中,对王船山的研究可谓下了大工夫的。他将船山比 作费尔巴哈,认为梁启超及其后继者,“不论罗列观点与轮廓要旨,都不能表达 船山的学问所在弦,两百年来船山的学术价值没有被全部解读。所以侯外庐先生 对王夫之的溢美之词从来都是毫不吝啬的,为了其卓然而自立感动之余,更为激 赏之处实为其“反清复明”的“爱国情怀,称这“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历史认识 。 圆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侯氏实际上是将“爱国主义 与反清复明的“夷夏 大防两个概念混淆了。中国自古有“夷夏之辩 ,公羊学说的“内诸夏而外夷 狄一 ,历来被汉族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反抗异族入侵的思想武器。孔子的“夷夏 之防中的“夷”“夏”除地理位置之异外,还涉及文明程度和伦理道德方面的 分野。唐代孔颖达在注释左转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句时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回韩愈在原道一文中 也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 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 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狄也。” 船山“夷夏大防 思想在其晚年著作读通鉴 论与宋论中最突出,他以九州内外不同的地理环境、以礼教为中心的文明 程度以及义利之分的道德范畴,作为划分夷、夏之分的主要标准。“夷狄之于华 夏,所生异地其地异,其气异矣;气异而习异,习异而所知所行蔑不异焉。 “彼我无侵,我无彼虞,各安其纪而不相渎”o “特地界分、天气殊,而不可乱; 乱则人极毁,华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防之于早,所以定人极而保人之生, 因乎天也。 据船山之说,礼制是维系统治的支柱,那么,是否少数民族也来推行诗书礼 乐之化,学习汉民族的先进制度,就可以逾越夷夏之鸿沟? 他甚至否定了少数民 族的君主顺应时代要求所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特别是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试行 汉化改革措施,加以讥笑。“视宏之所为,沐猴之冠、优俳之戏而已矣。备纪宏 之伪于史策,所以示无本而效汉儒附托之文具,则亦索虏欺人之术也,可以鉴矣。一 侯外庐:船山学案,岳麓书社1 9 8 2 年版,第一节,页2 4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 9 5 6 年版,页1 2 3 ( 汉) 何休注( 唐) 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 8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页3 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页2 1 4 8 马通们校注:韩吕黎文集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页l o 王船山:读通鉴论卷十四,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页2 王船山:宋论卷六,中华书局1 9 6 4 年版,页1 3 2 王船山:读通鉴论卷十四,页3 l 9 船山将以后天来弥补先天之不足的可能性也封杀了。说:“若夫百王不易,千 圣同原者,其大纲,则明伦也,察物也:其实政,则敷教也,施仁也;其精意, 则祗台也,跻敬也,不显之临,无射之保也;此则圣人之道统,非可窃者也。一。 夷永远只能是夷,道统是不可窃,而且也无法窃的。这明显是影射清朝政府制礼 作乐、开特科、举遗民的一系列措施。他对于“鬻道统于夷狄 的汉族儒生的 怒骂,则显然是谴责那些投靠清廷的士大夫们。“非我类者不入我伦,入到息矣斗 的确,“明清之际的大师都是热切的爱国者,他们的爱国主义自然是旧式 的,其民族思想停留在传统的“夷夏大防 的种族观念之内 。 “今族类之不 能自固,而何地仁义之云云。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并没有形成,所以, 侯氏将“民族主义 加诸王夫之身上是不恰当的,至于“爱国主义 的标签更是 无稽之谈了。明清之际诸大师阐扬民族主义当然有“爱国 的一面,因此也有正 义性的一面,但同时更有可争议之处。侯外庐看到了清初爱国者的正义性,而对 该争议的地方争议得却不够。对于清初如王夫之辈“夷夏大防”中的狭隘民族主 义几未置一喙,这是有失偏颇的。人的确不可能超越时代来的局限来认识,要求 先人既爱国又不“大汉族主义”,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船山生活在天崩地解的 时代,有“汉”等于“国”的局限,我们尚可以同情之理解之。但侯氏上世纪四 五十年代间仍对“夷夏大防”的言论不加说明地褒奖,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是存在 缺陷的。 “明清之际是一个“海徙山移 ( 王夫之语) 、“天崩地解”( 黄宗羲语) 、“已 具于不得不变( 顾炎武语) 的特殊历史时期,满清由原来被汉族士大夫视为鄙夷 的少数民族,转眼之间成为统治者。在政权更迭过程中,满清人采取了卑劣的手 段,利用明朝政治的腐败堕落,采取了恩威并重并以屠杀反抗清朝统治者的严酷 手段。因而在清朝初年,反清复明的确代表着正义性的爱国主义举动。然而清朝 统治者一方面是政权更迭的主导者,另一方面又是中华文明的吸收者。在他们夺 得政权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举措,满族文化也迅 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清易代的问 王船山:读通鉴论,卷十四,页5 4 6 王船山:读通鉴论,页4 1 0 王船山:成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页9 2 7 王夫之:春秋家说,王夫之:船山全书卷三,岳麓书社1 9 9 6 年版,页1 9 陈铁军:中西历史的人文精神上册,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 0 0 9 年版,页1 3 5 王船山:读通鉴论,页7 9 l o 题,既应该肯定反清复明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爱国主义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 满清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在近2 7 0 年的政治统治中,清 本身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过程,等到甲午战争以后,特别是到了辛亥革 命前夕,清朝统治者已经丧失了作为中华民族政治代表的资格。于是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新的政权,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辛亥革命前后的反清运动同样具有爱 国主义的性质与色彩。换言之,在二十世纪初叶,以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大汉民族 主义的思想和政治行为符合着推翻腐败统治历史潮流,因而有正当性、合法性。 而船山此种正义之呼唤,的确在两百多年后引起了不少共鸣与追随。钱玄同在谈 到晚明学者对革命派思想的影响时,说:“自庚子以后,爱国志士愤清廷之辱国, 汉族之无权,而南朝巨儒黄梨洲先生抵排君主之论,王船山先生攘斥异族之文, 蕴埋已二百年,至是复活。爱国志士读之,大受刺激。故颠覆清廷以建立民国之 运动,实为彼时代最重要之时代思潮。 然而,回顾历史,无论是明清之交的反清复明,还是二十世纪之交的反清排 满都带有大汉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弊端。考虑到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实际 状况,少数民族夺得政权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史实不胜枚举。从春秋战国,历 魏晋五胡十六国,下至于元朝、清朝,每一次政权更迭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溶解 吸收外族文明的重要契机。倘若摒弃“夷夏大防”的传统理念,应当承认中国传 统文化中非汉族的其他文明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存在与补充。旧式的爱国主义和民 族主义,作为反抗异族入侵、维护本民族的生存权利和文化传统的精神武器,自 有其正义性。而近代中国人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临更加深重的民族灾 难,理所当然地与明清之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发生共鸣。侯外庐秉持从辛亥 革命以来反清排满思潮的陈说,突显明清之交汉族士大夫反清复明爱国主义的一 面,当然不能说此种观点完全站不住。但作为最先进阶级的思想家史学家,看不 到满清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对于明清之交反清复明论中狭隘民族主义 情绪不作分析与批判,这是侯外庐学术中的不足。如果说侯外庐成书于抗日战争 使他想借此以突显反清复明的爱国主义,为抗日的现实作政治上的宣传,那么必 须看到反清复明中的爱国主义与抗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毕竟不是一回事。因为在 明清之交具有现代性的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日本 已经成为两个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考虑到这一点,侯外庐用反清复明来鼓吹爱 国主义,带有一种“影射史学 的牵强性。 钱玄同: 序,钱玄同:钱玄同文集卷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页3 2 1 1 1 侯外庐以史学研究为抗日的工具,那种急切爱国心情让他对船山产生了一些 误解。如船山言:“秦桧之称臣贿赂而忘仇也,畏岳飞之胜而夺宋也。飞亦未决 其能灭金耳。飞而灭金,因以伐宋,其视囚父俘兄之怨奚若? 而视皋亭潮落、硐 门飓发、块肉无依者,又奚若也? 舍夷夏之大防,置君父之大怨,徒为疑忌, 以沮丧成功,庸主具臣之为天下修,晋、宋如合一辄,亦古今之通憾已! 在读 船山之论以后,侯外庐继而得到以下论断:“夫之有一点是前人不敢说的,既他 在 ,东方出版社2 0 0 6 年版,页9 l 1 2 国起就已经确立了各民族和平相处互助的事实,而侯氏仍然大倡3 0 0 年前明清之 际的“夷夏大防一之观念,与其始终宣扬并信仰的“未来社会一岂不捍格难容? 在这一点上,侯氏显然反倒不如。古人 看得透彻明白。船山早年的著书黄书 强调三极三维之“夷夏大防 说,而晚年定论的 读通鉴论则允许种族有条件 的同化。船山也曾在晚年允许他的儿子王敌参加满清的科举考试。 随着满清统 治日渐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王夫之晚年的反满态度实际上也是有变化的。 可见船山的夷夏大防思想并非等同于极端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而更是像从人民的 角度出发的“爱国 。船山激烈地喝斥腐朽的统治,闪现出不少民主的颗粒:“以 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盔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天 下者,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又说“不 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这皆与侯氏的所谓“反清复明”即为“爱国一, 不可同同而语。 最后,侯氏没有满足于通常的看法,他列举典籍出示史料让船山作为王充思 想的接班人,颠覆性地将船山改造成了明末清初“唯物主义者”的代表。就此而 止,王船山已经彻底符合了侯外庐的各项要求,合情合理地成为了其清学研究的 第一人。侯外庐从王夫之的“六经责我歼生面”出发,在继续承认夫之思想直接 继承张载的同时,又将夫之思想与汉代最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王充相联系,认 为“从王充到夫之似乎有思想上的一条红线贯穿着“王充比王夫之所尊许的张 载,在夫之的思想镇南关有更多的脉络可循。” 侯外庐多倡导“学贵自得 ,唯以“朴实”二字为原则。“夫之不囿家国之殇, 以智者的胸襟与理性,雍容沉静的梳理辨析,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数百万字之 遗产,这才是船山精神的最见朴实之处。对于夫之,以至于所及的前人学者,将 气力更多地的专注在他们的学术造诣,而不是以理论宣传为所宗旨去强行拉古人 作说客,这也许是对包括船山在内的古人最好的慰藉。 第二节从旧、新版l :中国思想通史之不同见思想的变化 侯外庐:船山学案,岳麓书社1 9 8 2 年版,页3 6 0 潘宗洛g 船山先生传,收入船山全书第十六册,页2 王夫之g 读通鉴论卷末 绪论一) ,页9 5 0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一,页4 1 6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页6 5 3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二,页8 5 1 侯外庐g 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 9 5 6 年版,页5 3 1 3 在介绍侯外庐生平行谊时已经提到,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即中国早期 启蒙思想史(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部分) 是由侯氏旧著近代中国思 想学说史改写而成,这也是第五卷较之于前四卷的不同之处。与其他四卷相比, 1 9 5 6 年出版的第五卷在内容上曾经做过一些修改。这其中,除了一些细微末节 的修改外,也包含着侯外庐先生对同一时代、同一批清代学人的学术思想在短短 十年中看法的前后转变。虽然只是部分的变动,有的只是做些删改甚至只是表达 方式的变化,却仍旧能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领域的影 响。 首先要说的是侯先生为清代学人研究的命名的问题。中国思想通史的前 身比较复杂,细细说来,历经3 此更名:1 9 4 5 年的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1 9 4 7 年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以及1 9 5 6 年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即中国 思想通史第五卷) 。从改易名称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说 二字渐渐退去了, 而更多的则是成为“思想史 ,甚至后期衍生版有径名为“哲学史者( 如1 9 7 8 年人民出版社侯外庐主编中国近代哲学史) 。“明显的越来越偏重于接近哲 学一线的思想,而原著则较注重的学说反倒淡化了( 这或许是受到前 苏联学术倾向的影响) 。 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侯外庐在清初、中叶及晚清三编分别增加了 对此三个阶段的社会史情况的介绍,并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特点进行了整体概 括。此处就先对王夫之一章进行对比。 一、王夫之的历史性理解 侯外庐对思想通史的修改是十分谨慎的。两个版本的通史,侯外庐对王夫之 部分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细微处。在第八小节结尾处,侯外庐在1 9 5 6 年版的中 国思想通史卷5 中,对王夫之增加了如下一段评价: “夫之的阶级意识是很明显的。他从一般的中古异端的代表性方面,继承了 地主阶级反对派的优良传统,而更进一步发展而为中等阶级反对派的理论。在十 七世纪的时代精神方面,他是相当于恩格斯所指的城市中等阶级反对派。教会 道学这是城市中等阶级反对派的要求,也是一切反对派的公共要求。王夫之 在这一点上也是和其他学者相似的。一 又说:“在王夫之的时代,农民大暴动曾 章太炎、刘师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页1 4 1 1 4 遍及全国,作为中等阶级反对派的夫之,看到了封建制的解体现象。至于资本主 义前途的问题,他也发出一些“大贾富民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憧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1 9 4 5 年侯氏旧本 上,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 自序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页4 0 1 7 地解释。这是老一辈学者虚心听取意见并努力改进完善的体现。 在4 5 年版本中,侯氏指出夫之是尽其能事地痛斥佛老二氏的世界观,虽然只 是一句话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关于二氏的问题,无论钱穆还是梁启超在他们 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5 6 年的版本中,侯氏新 增加了船山“吸收了二氏的方法论 的新语,这是侯氏的洞见。按照梁启超的 说法,顾炎武一辈人都在是阳明这位母亲的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而宋明理学 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吸收了二氏的方法论和形上思辨的思想素材,将其与传统儒 学中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相嫁接,从而使得传统儒学哲学化、形而上学化。换言 之,深受着晚明王学思想影响的清初学人,包括船山在内,虽然严厉批判晚明王 学的援佛、援道入儒,但是他们并未能彻底摆脱佛、道二氏的方法论方面的影响, 因此如果不从辟二氏入手探讨明代学术向清学的演变,也就缺少了论证中应有的 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钱、梁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缺,正在于此。而侯 氏之论船山,能够注意到船山的辟二氏,同时指出船山对二氏之袭用,这是侯氏 高明于钱、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处。 例如,侯氏引用船山的话,写到“船山批判老庄释的唯心论,斥之为愚昧: 呜呼! 夫人将以求尽天下之物理,而七尺之躯自有之。而自知之者,何其鲜也! 老氏日:吾有大患,惟吾有身。庄生日:形可使如槁木,心可使如死狄。释氏日: 色见声音,求是人行邪道,夫且雠之以为六贼,夫且憎之以为不净,夫且葫之以 为臭皮囊。 类似于侯氏论船山的辟二氏,我们在钱、梁之中国近三百年学 术史中是看不到的。侯氏又指出“在唯心论和唯物论战线上,夫之是站在唯物 论方面 、“夫之采用了佛家的能所的术语,首先把这二术语的规定扶 正起来。他引用船山的话说:“天下无定所也,吾之于天下,无定所也。 立一界以为所,前未之问,自释氏防也。境之俟用者为所,用之加乎境而 有功者日能。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惟诬也。乃 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实有 其用。体俟用,则固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体用 一依其实,不背其故,而名实各相据矣。乃释氏以有为幻,以无为实, 侯外庐: 第五卷,页3 7 2 0 了,依据庸俗的生物进化说来胡扯夫之的学说,以为:道为天演之现象,善则 天演淘汰中继续生存之适应,而性则仅是生物于适应中所得之几种生理也一。 新稿中侯氏将“钱穆先生这一点解释错了 改成了“从前有一个反动的唯心论者一。 侯氏没有像定位胡适一样,直接地并且多次以“反动的大资产阶级胡适 为称呼, 而是委婉地称“从前有一个反动的唯心论者一,并没有具体指出钱穆之名。这不 难让人感觉到学术阵地之争夺已经超越了纯学术领域是非论断的探讨价值,也因 此导致了“反动 、“唯心等词在新出版时额外增加,随处可见。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1 9 4 5 年时的侯在基本观点上,的确与钱穆存在差异。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侯外庐信奉马克思主义,钱穆不信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根本学 术理念的差异以外,侯氏的许多学术论断仍然具有着学理上的根据。所以侯、钱 的学术矛盾不完全受制于意识形态。但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尤其是1 9 4 6 年8 月,毛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猛烈抨击资产阶级御用文人。尤其点了胡适、傅 斯年和钱穆三个人的名后,毛的这种决定性影响便完全支配了侯外庐的学术头 脑。所以在1 9 5 6 年版中,侯氏大骂钱穆是资产阶级反动唯心者,其论调与毛如 出一辙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实际上,侯氏仍沿用了钱穆的许多观点。 侯氏对梁启超的近三百年学术史办颇不以为然。早在4 5 年版中,对于梁 启超认为夫之的学说是“理学之一大反动”,又将清学与文艺复兴相对比,侯氏 认为梁启超的说法“颇有语病”圆。n 5 6 年,更对梁启超所说下了一个“这论断 是极其粗疏的”断语,并认为“梁氏一点也不知道夫之的理论体系。” 平心而 论,船山身处时代大裂变的风口浪尖加以其深厚的学养与犀利的思想,故其所论 多为石破惊天之说。梁启超为此对船山大加赞扬,又将其论与文艺复兴相比拟, 这也是梁启超的一家之言,并不能据此便认为梁对船山的理论体系“一点也不知 道一。在对于包括船山在内的清代学人的梳理上,梁启超毕竟有筚路蓝缕之功, 侯对于梁的激评,终使人感到侯有欠厚道。 侯外庐: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重庆三联书店1 9 4 5 年版,页9 2 侯外庐: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页1 1 2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页5 7 2 1 第二章考据还是致用清中叶学人研究( 以戴震为例) 第一节对戴震学术地位的再判断 晚近谈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每以吴、皖分派立论。究其所自,则章太炎先 生当属首倡。章太炎在馗书中论清儒学术有云:“其成学著系统者,自乾隆 朝始。一自吴、一自皖。吴始惠栋,其学好博而尊闻;皖南始戴震,综形名,任 裁断。此其所异也。 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再 加进一步探究,遂成“惠、戴两家中分乾嘉学派”圆之说。钱穆从章、梁之忽略 处入手,提出了“吴皖非分帜 的主张,重点探讨了惠栋于戴震治学的影响。 侯外庐跳出了吴、皖分立的传统框架,认为汉学的发展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发 展的过程:乾嘉汉学肇始于惠栋,经戴震加以发展,至焦循、阮元进行总结,方 才走完其历史道路。首先,侯氏在钱穆的“吴皖非分帜的基础上,提出“汉学 是始于惠栋,而发展于戴震”。其次,他认为阮元是“扮演了总结十八世纪汉 学思想的角色的 。他还说“如果说焦循是在学说体系上清算乾嘉汉学的思想, 阮元则在汇刻编纂上结束乾嘉汉学的成绩,他是一个戴学的继承者,并且是一个 在最后倡导汉学学风的人”。 侯外庐的两个见解突破吴、皖分派的旧有格局,为 把乾嘉学派和乾嘉学术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进行研究开了先河。 戴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是侯氏分析的重点。他将戴震哲学分为自然 哲学、人性论、知识论三个层面进行剖析。从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论述角度不 难看出,其所言尤其是戴氏的哲学部分,多针对胡适的戴东原的哲学而发。 如,胡适所议的戴震之“性善论 、“知重于行 等都是侯氏做戴震思想评价的重 点。侯外庐曾经说过“研究戴东原者,则应是历史地去了解,而不是带有号召色 彩地去宣扬了。以著者所知,提出了与适之任公相反的评价者,是钱穆氏,钱先 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研究东原,似针对了适之的东原哲学,故 一方面是宣扬,而他方面是低抑,适成对立 ,o 侯氏看到了钱穆与胡适的针锋相 章太炎: ,页3 8 7 2 2 对,这何尝又不是侯氏自己的一面镜子呢? 清代学者中,胡适对戴震的评价是最高的,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 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说是新理学的建设哲学的中兴。一 而戴震在侯外庐这儿似乎没有得到这么高的礼遇,且由始至终,伴随着与王船山 哲学世界的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也始终以厚船山而薄东原的态度存在。如关于戴 震的“知先于行一之说,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戴震语:“圣贤之言无非使人求 其至当以见之行。求其至当,即先务于知也。凡去私不求取弊,重行不先重知, 非圣学也 。 侯外庐将戴震此说概括为“知重于行 ,认为戴震是关照论者,不 是实践的变革者,其关照论是与“由词以通道 的形式主义相为联系的。实际上 侯外庐误解了戴震,正如胡适所说,戴震所明确主张的是“重行须先重知 。“重 行须先重知 与“知重于行 的千差万别就在于这个“先”字,意思全然不同, 二者纯属先后关系,而非孰轻孰重的比较关系。“从知识学问入手,每事必求其 豁然使无余蕴,逐渐养成一个能审查事情而准的智慧,然后一切行为自 能不惑于所行。这就是戴氏所指的关系的真实表达,而非侯氏所说的“知 重于行。侯外庐将戴震作为“专门汉学一代表的不二人选,由戴氏的“由字以 通词,由词以通道”出发,将戴震归入了只懂埋头于古字古义的死守古圣贤的纯 考据之列,实在是冤枉了那个大胆喊出“以理杀人”的戴东原。 若仔细阅读戴震所谓性论,就不难发现,戴震所说的性善,所举之例只是 人的智慧远胜于禽兽,其性善也只是相对于禽兽而言。疏证二十七言“性善 者,论人之性也。人以有礼义于禽兽,实人是知觉大远乎物侯氏因 袭传统的盖棺定论,将戴震的人性论也说成性善论,当然不能全部理解戴震之意。 其实正如胡适所说,“丢开性善的套话,戴震把情、欲、知三者一律平等看作血 气心知之自然”,正是对于那些排斥情欲,主静,主无欲的道学先师门的抗议。 侯氏对船山尤其是其哲学思想的评价甚高,以至于钱穆将戴震与船山的论性时都 以“禽兽 做过类比,引来了侯氏的不满,他说“要知道古人学术中,糟粕是 不免的,而提萃取精,是后人研究之事。夫之庶民与禽兽之比正是被其阶级所限 制的说法。我们现在怎能一句他的庶民= 禽兽的认识来蔑弃他的理论的精粹部分 呢? 夫之当日饱尝民族压迫的忧患,却不能同情于李自成之农民起义,这是由于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版,页6 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下,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页4 2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页6 l 戴震:孟子字义琉证,页2 7 2 3 他的阶级地位的限制使然。一同样道理,我们怎么不能同样也用一句阶级局限来 理解原谅戴震学说中的不足,而用更多精力去研究他并不少于夫之的理论的精粹 部分呢? 王夫之、颜元都可以因阶级的局限而不容抹杀,唯有于戴震处,这 种局限突然间说不通了,不适用了。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他的局限,全部理解、 部分理解或完全不理解都是可以自由作出选择的。问题是一旦确立了评价的标 准,我们是不是应该贯穿始终而不该厚此薄彼呢? 两个孩子都是亲生的,考了并 列第二名,一个有糖吃,而另一个要因为没有得第一而被批评,委屈总是难免的。 与戴氏同命相连的还有老庄,蔡尚思在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也提出过 类似的评价标准时常波动的问题:“侯外庐为王充的绝对定命论辩护,理由是自 然科学发达的水平也对王充有所限制,这是历史的局限,我们不能超过了古 人的时代局限,而非历史主义地苛责古人。这实在大可不必! 试问远在王充之 前的墨子,为什么会提倡非命,认为人异于动物在努力生产,难道他已打破 时代局限性了吗? 而对老庄的定命论,无一不适用了。 戴震不能在侯氏处博得更多喜爱之情大抵是有原因的。胡适把清代哲学大 本营元帅的头衔扣在了戴震的头上,认为清初学者是破坏者,仅在建设方面表现 一些趋势,到了戴震才有了一种“新哲学”。胡适的这一结论与侯外庐视船山为 清代哲学第一大师的理念大相径庭,故侯外庐无法容忍胡适对戴震的高评。清代 哲学元帅的头衔拱手让位于资产阶级学者所推崇之戴氏,想必这也是侯氏刻意与 胡适立壁垒的又一原因。当然,对于戴震的评价关系到侯外庐架构的整个清学研 究思想体系的根基,如果对此无所作为,侯氏的整个清学系统就面临全面崩盘, “启蒙之说 重要的现实鼓舞意义也将为之削减。所以清代哲学的建设之功不能 产生于清中叶的乾嘉年代,只能是暴风骤雨的明未清初;所以清代哲学的元帅不 能是戴震,而只能是王船山。此正是戴氏遭遇侯氏超高标准要求的必然。引五四 运动以来,梁启超和钱穆以其丰厚的著述、独到的见解,在当时清代学术史研究 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这一阶段学术史的研究还非 常薄弱。开拓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宣城市广德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人民政府招聘代理服务记账中心编外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管国有企业引才17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春季福建农信招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兰州中核五〇四医院招聘护理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市镇海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面谈笔试及核减招聘指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人民政府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招募见习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市南川区惠农投资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斌顺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二次抵押贷款合同
- 健康指南绝经与乳腺癌的关联性
- 《家蚕小蚕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规程》
- 《税费计算与申报》第四版 教案全套 王荃 项目1-7 涉税工作基础知识-其他税种的计算与申报
-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关系研究进展
- 无仓储危化品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 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GB/T 33881-2017罐车用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 安全阀校验委托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