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刘秀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建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刘秀集团是建立了东汉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中国的历史 有着周期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在皇帝官僚体制维持持续稳定的 基础上,诸皇朝交替反复进行。一个朝代,即可看做是个单独的单 位来进行典型的整体研究。本文即试图对刘秀集团的建立、发展、演 变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刘秀集团与东汉政治 的一些内在联系。 本文的第部分,重点在解释刘秀集团的概念和内涵,特别是解 释为什么不用功臣集团这一常用的称呼,而采用刘秀集团这一比较含 糊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刘秀集团的三个分期以及划分的依据。 本文的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小部分。主要是详细分析了刘秀集团 的产生地南阳地区的概况,简要描述了刘秀家族的历史,并分析了刘 秀在起兵前的人生经历以及刘氏集团在反莽起义中的作用和刘绩死 后集团的解体。 本文的第三部分,则主要讨论了刘秀在河北的活动。此一时期对 手刘秀集团极为重要,刘秀集团乘着这一大好时机,平定了河北,取 得了稳固的根据地。并着重分析了河北的地缘优势和刘秀能够平定河 北的原因。 本文的第四部分,研究了刘秀即位和平定天下的过程。刘秀乘着 赤眉与更始相攻的时机,扩充了势力,并适时称帝,接收了刘玄政权 的残余势力,填补了刘玄覆灭之后的政治空白,也扩充了集团内部南 阳人的势力。依靠河北地区的军事、经济和人才优势,刘秀平定了天 下。 本文的第五部分,主要是对刘秀集团进行了几点考察:首先,论 述了刘秀集团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内部的分化和整合,尤其南阳集团 崛起成为核心,与河西的窦融集团成为了东汉皇朝建立后的统治主 体,早期的河北集团则退出了舞台。其次,研究了刘秀“罢用功臣” 的问题,并就刘秀与功臣们的关系展开了讨论。最后,则对刘秀集团 的演变与东汉门阀政治和外戚专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述。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扼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论点。 关键词:刘秀集团东汉南阳集团河北功臣侯门阀外戚 a b s t r a c t t h el i u sh a ss e tu p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i nt h ee c o n o m i c g r o u po fp o l i t i c s a n dm i l i t a r ya f f a i r so f r e g i m e t h e r ei s e x t e r n a lf o r m o fe x p r e s s i o no fp e r i o d i cr e t u r ni n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n a m e l yo nt h eb a s i s o ft h e t h i n g t h a t e m p e r o r sb u r e a u c r a c y i sm a i n t a i n e dc o n t i n u a la n d s t e a d i l y ,a l le m p e r o rt o w a r d sr e p l a c ea n dg oo nr e p e a t e d l y ad y n a s t y , c a nr e g a r da sa ni n d e p e n d e n tu n i ta n dc a r r yo nt y p i c a lw h o l er e s e a r c h t h i st e x t a t t e m p t t of o u n d a t i o no fg r o u pl i u x i u ,d e v e l o p ,d e v e l o p d i f f e r e n tf i e l d sn o tt og oo na n da n a l y s ea n ds t u d yp r o m p t l y , a n dr e v e a l t h el i u sa n ds o m ei n n e rl i n ko fp o l i t i c si n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o n t h i sb a s i s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t e x t ,t h ef o c a lp o i n ti se x p l a i n i n gt h ec o n c e p t a n di n t e n s i o no ft h el i u s ,w h yn o tu s et h ep e r s o nw h oh a sr e n d e r e d o u t s t a n d i n gs e r v i c e t h i s c o m m o n l yu s e dc a l l o ft h e g r o u pe s p e c i a l l y e x p l a i n ,a n da d o p t t h i sm o r ea m b i g u o u sc o n c e p to ft h e l i u s p u t f o l r w a r dt h r e eo ft h el i u 。sb ys t a g e so nt h i sb a s i sa n dt h eb a s i sd i v i d e d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t e x t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m a l lp a r t s i ti s m a i n l yt h eo v e r v i e wo fa n a l y s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g r o u n dn a n y a n g p r e f e c t u r e o ft h el i u si nd e t a i l ,h a v ed e s c r i b e dh i s t o r yo ft h el i u sb r i e f l y , a n a l y s el i ux i u t og ot h r o u g hl i f eb e f o r er a i s i n gt r o o p sa n dl i ug r o u pi n i n s t e a db i gt or i s ei nr e v o l tf u n c t i o na n d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g r o u pa f t e r d y i n g ,l i ui n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t e x t ,d i s c u s sb e a u t i f u la c t i v i t yi nh e b e il i u m a i n l y t h i sp e r i o di se x t r e m e l yi m p o r t a n tt o t h el i u s ,t h el i u si s r i d i n gt h i sg r e a to p p o r t u n i t y ,h a v ec a l m e dd o w n i nh e b e i ,h a so b t a i n e d t h ef i r mb a s ea r e a a n a l y s eg e o a d v a n t a g eo fh e b e ia n d l i ux i ut oc a n c a l md o w nr e a s o no fh e b e ie m p h a t i c a l l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i st e x t ,s t u d yl i ux i ut oa s c e n dt h et h r o n ea n d c a l md o w nc o u r s eo fw o r l d l i ux i ui sr i d i n g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yt h a tt h er e d e y e b r o wa t t a c k sw i t hm a k i n gan e ws t a r t ,h a se x p a n d e dt h ef o r c e ,a n d p r o c l a i mo n e s e l fe m p e r o r i ng o o dt i m e ,r e c e i v ep r o f o u n dr e l i cf o r c eo f r e g i m el i u f i l l i nl i up r o f o u n dt oc o l l a p s ep o l i t i c a lb l a n ka f t e r ,h a v e e x p a n d e dt h e f o r c eo ft h e p e o p l e i n n a n y a n gi n s i d e t h e g r o u p t o o d e p e n d i n go nm i l i t a r y , e c o n o m ya n dt a l e n t sa d v a n t a g eo fh e b e ia r e a , l i ux i uh a sc a l m e dd o w ni nt h ew o r l d t h ef i f t h p a r to ft h i st e x t ,i s 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ot h et h i n gt h a tw h a tt i m et h el i u sh a sg o n eo n : f i r s to fa l l ,h a v ed e s c r i b e dt h e i n s i d ed i v i s i o na n dm e r g e rd u r i n gt h e p r o c e s so fc a l m i n gd o w ni n t h ew o r l do ft h el i u s ,n a n y a n gg r o u p e m e r g ea sc o r e ,m e l tw i t hr i v e r h o l eo ft h ew e s tg r o u pb e c o m et h e 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e m p e r o rt o w a r d ss e tu pg o v e r n a n c es u b j e c ta f t e r e s p e c i a l l y , t h ee a r l yg r o u p o fh e b e iw i t h d r a w sf r o mt h es t a g e s e c o n d l y l e t s s t u d yx i ul i u ”s p e n dp e r s o nw h o h a sr e n d e r e do u t s t a n d i n gs e r v i c e ”i s s u e ,a n do r g a n i z ed i s c u s s i o no nx i u l i ua n dr e l a t i o n so f p e r s o n sw h o h a sr e n d e r e do u t s t a n d i n gs e r v i c e f i n a l l y ,a n dd o o r v a l v ep o l i t i c sa n dr e l a t i v eo fak i n g0 ra ne m p e r o r o nt h es i d eo fh i sm o t h e ro rw i f ea r r o g a t ea l lp o w e r st oo n e s e l f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g oo na n dd e s c r i b e t e n t a t i v e l y 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t o b e a u t i f u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g r o u pl i u t h el a s tp a r to ft h i st e x ti st oc o n c l u d et h es p e e c h ,s u m m a r i z et h e m a i na r g u m e n to ft h i st e x tb r i e f l y k e yw o r d s :t h el i u sg r o u p 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t h en a n y a n g g r o u p h e b e it h em i l i t a r ym e r i t o c r a c y 引言 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取得了重大进步成果,但作 为史学主流之一的政治史却收获甚少,单就秦汉史部分而言,现有相 当多的著作仍然停留在重复劳动的阶段,满足于对各项制度的简单类 比、对名词的审慎定义乃至对某件史实的重复描述。在政治史的灵魂 和核心:政治事件、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方面,富有创见与洞察力的 著作风毛麟角,多限于“客观描述”或者翻案文章,这当然很大一部分 原因要归结于政治史架构的陈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们在原地 转了整整一圈之后在框架和深度方面仍然没有能够超越二十世纪三 四十年代的水平。集二十世纪历史研究之大成的自著中国通史的 政治史部分就突出的显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相比之下,许倬云先 生的西周史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的备受推崇无疑可看 作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绝佳注脚。 当然以上问题与历史学所面临的政治生态和现实的工具理性需 要紧密相关。现代政治学体系在中国社科领域长期缺席,当代的政治 史学在工具论上也相应的处于初级阶段。旧有的史学阵地崩溃之后, 简单地借用西方政治学观点和名词来解释完全原生的中国古代社会 成为一种简捷流行而又无可奈何的方法,但它所带来的混乱和误解远 过于它所带来的便捷。然而,要建立一套真正符合中国历史和现状的 政治史学在理论和可行性方面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尤其在入文学科 极不景气的今天,“雄文一出,万众欢腾”的盛况既不可再得,“为往 圣继绝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了,而要在前入的基础上更 进一步,需要的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功底和天赋。 作为中华帝国( 在中国古代史分期上,从政治史的观点来说,最直 观也最客观的分期法也许应该是以第一个真正统一天下的秦王朝作 为此前的“邦国时期”和此后的“帝国时期”的分水岭1 ) 的原生形态, 秦汉帝国( 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 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典章 制度和政治理念,影响了此后长达2 0 0 0 年之久,构成中国帝国时 一一一一 一一一 , 期的所有基本要素在此阶段都已成形并成熟。因此,秦汉的政治史研 究,一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的研究当中,学者往往有重 前( 西汉) 轻后( 东汉) 的倾向,而且西汉的研究又注重于汉武帝之 前。由予理论和框架少有突破,对刘秀集团和东汉皇朝的建立这一论 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论文极少。李开元先生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 团一一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它标明中 国秦汉政治史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定性”和“定量”并重的新时 代。受李先生此书的启发,我在导师冷鹏飞教授的指导下,鼓起勇气选 择了刘秀集团研究作为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试 图对刘秀集团这一创建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集团作一个初步的整 体研究。一般说来,一个王朝的开创过程,就是它的政治制度、文化倾 向、权力分配方式的选择、整合和形成过程( 西汉也许是个例外) , 这一过程的终结就是一个王朝的建立,而这一过程所形成的制度框架 注定了要影响这个王朝的方方面面和生老病死。描述和重构这一历史 过程无疑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然而,要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做到这一 点,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历史记载的天然缺陷,使得 它不可能真正的按照本来面目复述历史;更何况中国的史书有为尊者 讳的传统,再考虑到写后汉书的范晔是一个著名的“文胜于质” 的文人,那么史料上的问题就更多( 例如本文中第一部分所论述到的 春陵子弟“合七八千”人的问题) 。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 问题就是史缺有间,范蔚宗作后汉书时,去汉已久,一些现在必要 但当时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历史细节已完全湮灭,尤其是后汉书无 表的缺失,更增加了本文的史料难度。比如建武十二年四月“功臣增 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 东观汉记作一百八十九人) ,其外戚恩 泽封者四十五人”,这几百人的封侯状却近乎阙如,视之太史公史 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详尽周赅,不免令人扼腕。虽然熊方、诸 以敦、钱大昭、万斯同诸人作了后汉书补表,但由于不是第一手资料, 参考价值有余而史料价值有限。政治史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又使得本文 无法使用考古的最新资料。另一方面,这一重大课题也的确大大超出 了本人的学识和能力的范围。因此本文仅仅试图从有限的史料中勾勒 出刘秀集团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大致轮廓,进而揭示出一部分东汉 王朝初期的政治风貌形成的原因。对一个政治事件、一个政治集团的 研究,当然不能脱离当初的时代,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我们必须先有 “理解之同情”,而在方法论上,我倾向于使用陈寅恪先生的“小处着 手,大处着眼”之法。至于统计法和举例法,在本文中也会谨慎的使用。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研究这些二千年前 的历史,亲近早已逝去的古人,于我本人来说,无疑也是一次深化和净 化自己的过程。 课题研究动态 对于刘秀本人和“光武中兴”,古代的学者如叶适、陈亮、王夫 之、赵翼都曾给予过高度评价,或称誉“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川“, 或认为“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阻1 ,推崇备至。但近代以来,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研究刘秀的论文寥寥无几,有真知灼见 的更加风毛麟角。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研究刘秀的论文和专著 才增多,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个人品格等各个方面口1 。 对于东汉的光武中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臧云浦、刘修明、张 志哲、李永田诸位先生在这一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刘秀的用 人政策研究的人比较多,如艾森的试论光武帝用人与治国( 探索 1 9 8 8 年笫3 期) ,赵忠文的论刘秀的用人( 辽宁师院学报1 9 8 1 年第6 期) ,王俊峰的刘秀君臣“儒者气象试探”( 中国史研究 1 9 8 7 年第4 期) 。研究刘秀在河北的活动则有丁春文的刘秀经营河 北述论( 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三秦出版社,2 0 0 1 ) 以集团来研究政治还是近年来政治史和社会学所结合的产物。因此刘 秀集团的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鲜的命题。对刘秀集团进行全面考察的 有朱绍侯先生的刘秀与他的功臣( 中国史研究第4 期) 和赵庆 伟的刘秀人才集团的群体考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 9 9 2 第4 期) ,这些文章都给了本文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对于刘秀本人和刘秀的“光武中兴”,前人已经做出了 很大的成果,但相对而言比较零散,尚缺乏将二者结合起来,把刘秀集 团与“光武中兴”以及东汉政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 对于刘秀集团内部的变化、发展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基于这一 状况,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刘秀集团的兴起、发展和演变进行 初步研究,深入分析刘秀集团内部的分化和融合,以及刘秀“罢用功 臣”的来龙去脉,并试图揭示出刘秀集团与东汉政治的内在联系。 1 、几个前提 1 1 刘秀集团释名 凡一个王朝初起,从龙之臣往往风起云合,以攻则取,以战则克, 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实体,并随着“天下”的取得而由 地方割据政权转变为中央政权。这一实体便是一个以政治为主导的利 益集团,它主要由辅佐开国帝王的豪杰英俊之士组成,并由于军功而 获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一般说来在王朝前期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 地位,特殊条件下( 开国之君早逝、嗣君年幼或皇权根基不牢靠) 甚 至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这种集团习惯上称之为功臣集团,而 雅释诂下云“功,成也”,说文解字则释“功”为“以劳定国 也川“,表面上看来倒是比较名实相符。但功臣集团一说尚不足以涵盖 建立东汉的政治军事集团的众多方面:刘秀“罢用功臣”的功臣主要 指有军功的“云台二十八将”之属,功臣即“军功之臣”1 ,为了明确分 别,本文概称之为功臣侯,以与刘秀集团中的外戚、儒臣相区别:当时 以复兴刘氏为号召,刘姓宗室“诸刘”乘时而起,是反莽灭新的重要力 量,如刘缄、刘秀初起时,“自发舂陵子弟”,“合族起兵”哺1 。刘秀以 后的发展也得“诸刘”之力不少,而阴、郭、樊、邓、来等外戚在刘 秀平定天下时卓有功勋,在东汉初年刘秀“罢用功臣”后的政治舞台 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能简单的当作功臣来看待:另外卓茂、宋 弘、伏湛等儒臣并无军功,但在东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的功劳也不可 抹杀。由此看来,仅仅用军功集团或者功臣集团来定义是不太合适的, 为了能够涵盖以上诸多形态,我选用了“刘秀集团”这一较为宽泛的 名称来称呼建立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集团,庶几反而可以使定义更精 确。由于本文所论及的是刘秀集团与东汉王朝的建立之间的关系,因 此会以较大篇幅来讨论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功臣侯。 在刘秀大集团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集团的不断扩大,渐渐形成了 以地域、文化、同学等各种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小团体,特别是南阳、 河北、河西等以地域为纽带的集团,它们之间的分化和整合以及利益 分配影响到了东汉政权建立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何详细 阐述和看待这些小集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所在。 - 郑兴传载兴上琉云“道路威云朝廷欲用功臣,用功臣则人位谬矣”,其义亦以功臣为军功之臣,这应该是当时的 共识。 5 1 2 刘秀集团的分期 刘秀集团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刘皱时期、河北时期、发展时期三个 阶段。( 赵庆伟先生在研究刘秀人才集团时,将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从王莽地皇三年到建武二年刘秀定都洛阳,第二阶段则从刘秀即 位到建武十六年统一全国,这是因为他研究的范围和划分标准不同的 缘故哺3 ) 。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刘绩时期是刘秀集团的最初阶段, 当时集团的领袖是刘皱,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新莽,底定天下还并不在 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而经过小长安、育阳、昆阳、宛等战役,刘秀兄 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也因此与刘玄的矛盾激化,导致了刘皱的被 杀,雏形中的集团解体;但刘秀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实力,拉拢 到了许多地方势力和优秀人才,赢得了较高的声望,为以后的发展做 了充分准备。河北时期是刘秀集团死而复生的阶段,刘秀孤身渡河,得 上谷、渔阳突骑之力,破灭王郎、降铜马等起义军,在河北站定了脚跟, 并且开始有天下之志;成熟时期:更始的灭亡,天下骤失重心,刘秀适 时称帝,得到了原本依附于刘玄的南阳集团拥戴,接收了更始政权的 班底,整合成一个有朝气蓬勃的刘秀集团。建武六年,刘秀集团灭掉南 方刘永、东方张步诸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大部,东汉政权的性质从一 个地方政权上升为一个中央政权,接着刘秀集团诱降了河西窦融集团, 灭陇右隗嚣集团,最后于建武十二年灭巴蜀公孙述集团,完成了统一 大业。 限于篇幅和学识水平,本文只能初略的研究刘秀集团的形成过程 及其与东汉王朝建立之间的关系,并概括的说明其集团的地域构成、 文化倾向。至于东汉王朝实现统一之后,刘秀集团的经济利益再分配、 政治格局重组和演变,则不是本文的重点,基本上不包含在本文的叙 述和研究的范围之内。事实上,东汉统一了之后,刘秀集团已经有了质 的转变,成为了东汉统治集团。 2 、刘缤时代的刘秀集团 2 1 南阳与南阳刘氏家族的历史 南阳是刘秀集团起家之地,是刘秀集团最初的社会、经济支持的 来源,也是一条联结刘秀集团的重要地域纽带。可以说,刘秀集团就是 以南阳地方豪族集团为核心、融合了其它地方集团的一个政治团体。 初始阶段的刘秀集团,完全是由南阳人构成的:而刘秀北循河北时,也 是以地域因素而得到了同为南阳人的信都太守任光、渔阳太守彭宠的 支持;在刘秀集团功勋最卓著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1 1 人是南阳 人,以至于后世有“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 为准”1 之谣。基于刘秀集团的地域性特别强这一点,先对南阳以及南 阳的“诸刘”一一西汉刘氏宗室作一个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南阳早在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军事重镇。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将从 魏新得的南阳、从韩新得的上庸一部分地方合为南阳郡随1 ,这是南阳置 郡之始。置郡之前,秦王朝“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呻3 。由于地近京师, 是长安的东南屏障,因此为西汉初期天子自领的十五个郡之一( “汉独 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n 们) ,从文献记载来看,西汉时人眼中的 南阳有三大“地方特色”:1 、本为韩地,其地多出法家酷吏,张释之、 杜周、宁成等俱出于其地,史记货殖列传谓“士有申子、韩非,刻 害余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1 :2 、商品经济发 达,“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n “,西汉前期的大商人孔仅 就是南阳人,史载“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3 、大概是由于迁 入了“罪人”的缘故,南阳也和三辅陵县一样,人多“任侠”,史记、 汉书提到的就有赵调、彭伟、杜公子等多人。据周天游先生研究, 南阳是当时“复仇”之风最盛的几个四个地区之一u “,两汉书和袁宏 后汉纪提到南阳地区两汉之际的“复仇”者,有刘玄、赵熹、原 涉、杜诗、祭遵等人。以上三大特色,在南阳人为核心的刘秀集团的 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域因素。从某些方面来说,光 武帝的“外宽内忌”、明帝以察察为明的性格都有着鲜明的南阳人标 记。南阳地区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刘秀集团得以兴起的经济基础,而“任 侠”好勇的民风又使得刘秀集团在群雄逐鹿时代有较强的战斗力。 南阳的诸刘家族,是以“舂陵”、“安众”、“复阳”三个都是汉景 帝的后裔的刘姓列侯家庭为核心的庞大地方豪族,刘秀就出自于春陵 侯家。舂陵侯第一代刘买是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领地原本在 零陵郡泠道县舂陵乡,到了元帝初元四年( 公元前四十五年) ,刘买之 孙刘仁以“卑湿”为由,请求变更封地,提出即使减少一些封土也在所 不惜,元帝同意了,于是舂陵侯家除了刘仁的一个儿子留在当地守墓 外,全部迁移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的白水乡,并将白水乡改名为舂陵乡1 。 经过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经营,到了刘秀这一代时,舂陵侯家在南阳 地方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 当时侯家拥有的土地是以人户数来衡量的,据后汉书注引东 观汉记,舂陵侯家的民户为四百七十六,虽然当初刘仁“上书求减邑 内徙”,但汉书和后汉书都没有减邑的记载。后来在王莽时 又因为“助祭明堂,以例益户二百”n “,如果依据司马迁所言“封者食 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n “,那么春 陵侯家仅仅以户记的年收入就有1 3 5 2 0 0 钱,而文帝时期的“中人之家”, 总资产不过1 0 0 0 0 0 钱,所以“衣食租税”的舂陵侯家是名副其实的大 土地所有者。而且,据宇都宫清吉先生研究2 ,舂陵侯家若以4 7 6 户算, 定垦田约有2 6 3 3 2 8 公顷,当时的侯国盛行在领地内的定垦田之外开 垦私有田( 可垦田) ,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记,可垦田约为定垦的3 9 倍,如果这一数字也适用于南阳地区,那么春陵侯家的可垦田就有 1 8 5 6 4 公顷之巨。刘秀曾在公元2 0 年左右,“为季父故春陵侯诣大司 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藁钱若干万”。3 ,这 二万六千斛若是刘敞失侯后到地皇元年约十年问的田租总额,按每顷 交8 1 0 斛计,舂陵侯家的私有土地就在2 6 0 3 1 3 顷左右,失侯后,仍 然是一个相当大的土地所有者。 有了巨大的财产所支撑的经济地位和刘氏皇族的政治地位,舂陵 侯家在南阳是数一数二的豪强地主。由于豪族间的互相通婚,从婚姻 关系来看,舂陵侯家与南阳诸豪族樊、邓、来、李之间的关系就极为 复杂。仅从已知史料看,舂陵侯家与南阳名族樊氏有着三重的婚姻关 系:刘秀的母亲娴都,是樊重之女;而娴都之妹,又嫁给了舂陵侯家又 一支属、刘秀族叔刘弘“;樊重之子樊宏的夫人,则是刘秀族兄刘赐 的妹妹“”。新野名族邓氏“世吏二千石”,刘秀的姐姐刘元嫁与邓晨, 刘秀后来的皇后阴丽华的母亲,也出身于邓氏。而刘秀的“祖姑”,则 嫁与来氏“。至于李氏,在刘秀起兵之后,李通便迎娶了刘秀的妹妹伯 姬。与这几个大族的婚姻关系,成为联结它们的纽带,刘秀起兵过程中, 据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及该卷注引东观汉记 2 本节的有关部分主要参考了宇都富清吉刘秀与南阳一文(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三卷,商务印书馆3 4 2 ) 3 后汉书卷一光武本纪注引东删记,今吴庆峰点校卒东和投记不见此文 8 得到了它们的很大帮助;后来刘秀集团中的一些重要文臣武将,如樊 宏、来歙、邓晨、李通,都出自这几个豪族。因此,舂陵刘氏,在失侯 之后,仍然是当时南阳地区最为重要的地方豪强之一。 2 2 刘秀的早期生活:太学生、小豪强 刘绩、刘秀兄弟,是舂陵刘氏的支属,从“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 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鲥 这一记载来看,虽然官爵由侯而太守而都尉而县令,呈一条渐次下降 的曲线,但依然属于宫宦世家,考虑到舂陵侯刘敞也仅仅作过“庐江都 尉”瞳“,那么刘绩和刘秀这一支在舂陵刘氏大家族中的地位可能并不 低,刘绩能够“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2 1 y 显然有相 当的经济基础。从刘敞以“讼谷租”的事情委托刘秀,以及南阳起兵 时春陵子弟以刘绩为首这两件事看,固然刘敞之子刘祉“行淳厚”,刘 绩刘秀两兄弟能力出众,但也和他们本身是当地有名的“豪强”有关。 他们在南阳地区的个人影响力恐怕还在免了侯的刘敞之上。 后汉书在谈到刘秀早期的时候说他“勤于稼穑”,王莽末年 “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乜“,说明刘秀擅长农业,也可以从一个侧面 说明刘秀家是产业地主。作为诸刘之一,刘秀家族能够世代官宦,除了 宗室的身份外,可能也以明经为业。刘秀十五、六左右,“王莽天风中, 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此前,刘皱和族兄刘嘉“俱学 长安,习尚书、春秋”阻“。东观汉记日秀:“受尚书于中大夫 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阻“。这似乎并不能说明刘秀的家境不宽裕,只能解释为他和其兄长刘 绩一样,在“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因为下文提到刘秀“大义略 举,因学世事。朝政每下,具必先闻知,具为同舍解说。高才好学,然亦 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间里奸邪、吏治得失。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 里面,南阳大人贤者往来长安,为之邸,蔺稽疑义”阻“。由此可见,刘秀 在长安所学的并不仅仅是尚书经义,而是借机扩大眼界,广交豪杰, 他的宿舍竟然成了当时“南阳大人贤者往来长安”的据点,这无疑大 大扩展了刘氏兄弟在南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后汉书可考见的 刘秀游历太学时的同学的有以下六人: 来歙,“与帝常来往长安”。( 后汉书本传) 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历长安”。( 后汉 书本传) 张堪,“年十六,受业长安。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后 汉书本传) 朱岑,“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后汉书朱晖传) 庄光( 本姓严,避明帝讳改)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后 汉书本传) 强华,“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 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 其中,来歙和邓禹都是刘秀的外戚,也是刘秀集团中出将入相的 重要人物,张堪、朱岑都是南阳著名豪强,庄光则是有名的隐士,强华 在紧要时奉“赤伏符”尊刘秀为帝。当时的刘秀在长安见“执金吾车 从甚盛,因叹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当得阴丽华”2 ”。张萌麟先生 据此说刘秀“是一个没有多大抱负的人”口“,似乎不确。从以上论述 可以看出,刘秀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只不过他比较内敛而已。 后汉书的帝纪将游历太学看做是刘秀早期主要的大事,是很有见 地的,因为刘秀在游历长安的时候,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结交了 南阳和全国的士族豪强,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对他以后的事业大有 助益。 刘秀在长安饱读诗书,回到家中后,“在家慎重畏事”乜们似乎是一 个相当温文尔雅的人,起兵时宗族称他为“谨厚者”,平定天下后“诸 母”回忆说“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b “。但这似乎只 能理解为刘秀为人性格较内向,沉静厚重,颇具儒者气质,并不能说明 他就不是一个“武断乡曲”的豪强,他的姐姐湖阳公主说“文叔为白 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b “,则庶几近于真实。不过刘秀也曾遭 受牢狱之灾,“世祖微时,系南鸣市”,差点饿死,幸好“狱市吏以一笥 饭与之”“,但原因不详。 总之,刘秀的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和所得的经验都无一不在为 他日后成就大业作准备。当农民战争的烽火烧毁了新莽王朝的支柱时, 刘秀兄弟就乘时而起,准备逐鹿天下了。 2 3 举宗起义与刘绩之死 王莽地皇三年( 公元2 2 年) ,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伯 升宾客劫人”,大概是牵连到了刘秀,他“避吏于新野,因卖谷于宛”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刘秀是地主豪强。当时王莽的统治摇摇 欲坠,各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下江、新市兵起,“州郡不能制”,震动 了南阳及附近地区。在“南阳骚动”的情况下,平素就相信“刘氏复 兴,李氏为辅”的李通和从弟李轶计议说:“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 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b “。他们和 刘秀化解了杀弟之仇( 司马彪续汉书日:先是李通同母弟申徒臣 能为医,难使,伯升杀之”) ,并不顾尚在王莽朝廷任宗亲师的父亲,决 定起兵。 刘秀的哥哥刘绩成了这次起兵的领导人,他“分遣亲客,使邓晨起 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子宛。伯升自发春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 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b “,正式打出了灭新复刘的旗号。关于春陵子 弟有“七八千人”,有人认为仅封有五百户的春陵侯宗族不可能有如 此之多的人口,刘氏兄弟的财力也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因而以为“舂 陵子弟”和“江东子弟”一样,是舂陵地区的子弟兵口“。其实,东观 汉记记载得很明白,刘缄“劳飨新市、平林兵王匡、王风等。因帅 舂陵子弟随之,兵合七八千人”船“,即此七八千人其实是包括了新市、 平林兵的,而且舂陵子弟只占少数,因而袁宏后汉纪指出当时“汉 兵以新市、平林为本”旧“。 这次起兵,综合了刘、邓、李三个南阳地方豪强的势力,“举宗起 义”,因此激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联合了新市、平林起义军的王匡、 陈牧等,声势浩大,但存在着军纪不严、缺乏作战经验和物资、非战斗 人口冗杂等缺点。起初,他们顺利攻下了新野、湖阳,但王莽的前队 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在南阳以南的小长安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这支乌 合之众。“时天密雾,汉军大败,( 光武帝) 姊元、弟仲皆遇害,宗从死 者数十人”h “,死者中还包括了叔父刘良的“妻及二子”,族兄刘祉的 “母弟妻子”,族兄刘嘉的“妻子”。危急之下,刘绩找到了下江兵,说 服了其领袖王常,和他们联合起来,于四年正月大破甄阜、梁丘赐,并 斩杀了他们。紧接着,起义军又在育阳击败了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 宗将军陈茂,包围了宛城。刘皱自称“柱天大将军”,极大的提高了声 望。在取得了这一连串的胜利后,“百姓日有降者,众至十余万”,王 莽“索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 中宫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在这大好形势下, 起义军决定推举领袖,由于王莽末年以来,“刘氏复兴”这种政治预言 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推举诸刘是毫无疑问的h 。但在具体的人 选上,“南阳豪杰”归心于刘绩,但“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伯升 ( 刘绩) 威明而贪圣公( 刘玄) 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召来刘绩, 逼迫他接受了既成事实。在此前,刘绩集团已经初具雏形,不但是舂陵 刘氏的首领,还依靠亲缘关系,取得了新野邓氏和宛李氏家族的支持。 但刘玄却轻松的将刘绩集团瓦解了,因为刘玄为“光武族兄”h “,宗法 地位并不低于刘皱,从他早年结客杀人的作为来看,也并不是一个后 汉书所说的“懦弱”者。更重要的是他是平林军的安集掾,“因下 江、平林之势”,如前文所述,下江、平林兵是当时起义军的主体,刘 氏“舂陵子弟”只占少数。击败严尤,陈茂时,“伯升自号柱天将军, 圣公称更始将军”h “,足见当时二人地位相侔。因此刘玄的即位,并没 有引起太多的异议。势不如人的刘缄只好接受现实,屈居了大司马的 军职。从历史经验看,每一个集团的开始阶段,并不一定有一个必然的 领导入,在取得了重大胜利或重大失败的情况下,领导人完全有可能 因形势的改变而变更。刘皱领袖地位的失去和被杀,显然是比较正常 的现象。起义初期,曾发生过“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 n 鲥的事情,加之小长安一战的惨败,都削弱了刘皱在舂阳刘氏集团中 的领导地位,当然,更合理的解释是当时起义军的领袖本来就不是刘 缄,当时的领导权其实是掌握在新市、平林等农民起义军手中的。 刘玄称更始帝后,“悉拜置诸将,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 上公,王风成国上公,朱鲔大司马,伯升大司徒,陈牧大司空,余皆九 卿、将军”h 。实权位置差不多为下江、平林军领袖所占据,这也证 明了当时的实力是下江、平林军占优势。 六月,“更始入都宛城,尽封宗室及诸将,为列侯者百余人。”“ 以封侯的权力进一步分化瓦解了刘绩的势力。不久,刘秀指挥昆阳大 战获胜,加深了更始对刘绩的猜忌,便找借口杀害了刘绩,试图从根本 上瓦解刘氏集团。刘绩的死,结束了刘绩时期的刘秀集团。从此南阳 舂陵侯刘氏宗族和李通、王常等重要将领都依附于刘玄。 与骄傲大意的刘绩相比,刘秀则谦恭小心,行事低调。刘绩死后 刘秀“不敢显其悲戚川4 “,从颖川奔刘绩之丧时,“司徒官属迎吊光武, 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 饮食言笑如平常”。刘秀的谨慎保存了自己,打消了更始的疑心,被 拜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前期的战斗中,刘秀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 和军事才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得到了冯异、丁觯、吕晏等 南阳、颡川的人才,为他以后重建集团、接收刘绩乃至刘玄的政治遗 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 、河北时期:集团的重建与初步发展 更始元年( 公元2 3 年) 9 月,长安破,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刘玄入 长安,似乎全面接收了西汉的政治遗产,成为全国名正言顺的新统治 者了。但刘玄同时面临着非常不利的政治军事形势:更始政权的政令 尚局限于长安附近及颖川、南阳等少数几个郡,其它郡大多在观望,还 不足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王莽政权的消灭,天下骤然失去重心, 又为一些地方豪强和野心家提供了机会,“于时怀玺者十余,建旗者数 百,高才者居南面,疾足者为王公”随”,刘永、公孙述、李宪、秦丰、 张步、董宪、延岑、田戎、隗嚣、刘芳、窦融、卢芳、彭宠都投机冒 险,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旬月之间,天下皆遍”随“:王莽末年的苛政 造成了大量的农民起义,除了赤眉、绿林等实力较大的外,还有“诸贼 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太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 、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 寇掠”曲“。对于羽翼未丰的更始政权来说,这些腹心之患都随时有可 能转化为膏肓之疾。刘玄却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能力。从客观 方面来说,更始政权所依靠的起义军素质不高,缺乏有战略眼光的领 袖人才,将领们拥兵自重,争权夺利,甚至上演了“三王反叛”的活剧; 从主观方面说,刘玄进入破坏不严重的长安,就沉湎于酒色,丧失了斗 志。这些,都决定了更始政权不可能真正统一全国,建立起一个强有力 的中央集权政府,终将被历史无情抛弃。在这种形势下,刘秀抓住了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略河北。 3 1 持节北渡河:重建刘秀集团的开始 更始入长安之前,拜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不久,在刘 赐、邓禹、曹诩等的帮助下1 ,刘秀被委以经略河北的重任。十月,刘秀 持节北渡河,开始开创河北根据地。 刘秀北渡河,带领了多少军队,史无明文,可能并不会多,因为当 时更始政权实力有限,所以刘秀才能得到持节和“专封拜”的特权。后 汉书傅俊传记载:“世祖使( 傅俊) 将颍川i 兵,常从征伐”,则刘 秀带领的应该是自己起义和略地颖川i 时候招募的“宾客”和私人武装, 人数不可能很多,否则也不会在王郎之乱初起时那么狼狈。南阳集团 中有眼光和谋略的人则坚定地和刘秀一起渡河北上,有据可查的有: 邓禹,“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后汉书本 传) 朱浮,“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 后汉书 本传) 冯异,为秀主簿,“与铫期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 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后汉书本传) 铫期,“从徇蓟”。( 后汉书本传) 朱祜、贾复、陈俊,秀叔父刘嘉所荐,嘉“使贾复、陈俊与祜俱北, 及世祖于柏人”。叩 王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 后汉书本传) 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 后汉书本传) 杜茂,“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 后汉书本 传) 马成,“世祖讨河北,成即弃官步负,追及于蒲阳,以成为期门,从 征伐”。( 后汉书本传) 刘隆“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 后汉书 本传) 傅俊“及世祖讨河北,俊与宾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郸,上谒,世祖 使将颍川兵,常从征伐”。( 后汉书本传) 坚镡“世祖讨河北,或荐镡者,因得召见。以其吏能,署主簿”。 ( 后汉书本传) 丁刍抹“将兵先度河,移檄郡国,攻营略地,下河南、陈留、颍川i 二 十一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