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240万t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240万t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240万t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240万t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城郊矿240万t新井通风安全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设 计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姓 名: 学 号: : 学 院: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 业: 安全工程 设计题目: 城郊矿 240 万 t 新井通风安全设计 专 题: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教 授授 2007 年 6 月 徐州 学院 能源学院 专业年级 安全工程 2003 学生姓名 任任务务下下达达日日期期: 2007 年年 3 月月 1 日日 毕业设计日期:毕业设计日期: 2007 年年 3 月月 12 日至日至 2007 年年 6 月月 24 日日 毕业设计题目:城郊矿毕业设计题目:城郊矿 240 万万 t 新井通风安全设计新井通风安全设计 毕业设计专题题目: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及适用性分析毕业设计专题题目: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包括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为城郊煤矿 240 万吨新井设计。要求简要说明矿区概况、井 田地质特征、煤层特征和井田境界,计算矿井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确定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确定井田开拓方案和矿井基本 巷道;进行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矿井通风方式和 通风方法,确定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和掘进通风方式;计算矿井总需风量; 确定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分别计算两个时期的矿井通风阻力及主要 通风机风压;进行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绘制风机特性曲线并注明风机工 况点、选择风机配套电动机、说明风机附属装置;计算矿井总风阻及等积 孔,进行矿井通风评价;提出防治矿井主要灾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专题部分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适合煤 矿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具体分析。要求科学严谨。 翻译部分:要求翻译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中文字数在 3000 字 符以上,译文应准确通顺。 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 答辩等): 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 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 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 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 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 答 辩 情 况 回 答 问 题 提 出 问 题 正 确 基本 正确 有一 般性 错误 有原 则性 错误 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 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 摘摘 要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城郊煤矿 2.4Mt/a 新井设计。城郊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 井田南北长约 8.9km,东西宽约 6.6km,勘探面积约 41km2。此井田中只有 3 煤层厚 4.18m,2 煤层厚 2.95m,这两层煤从厚度和赋存条件是可采煤层。 井田工业储量为 41152.539 万 t ,矿井可采储量 27956.813 万 t,矿井服务 年限为 83.2a。井田开拓采用立井两水平开拓,暗斜井延伸。采煤方法采用 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布置为带区式布置。大巷布置为轨道 大巷进风兼辅助运输,皮带大巷运煤兼回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掘进头采用局扇通风。 矿井总需风量为 4730.4m3/min,通风阻力容易时期为 956.5Pa,困难时 期为 1617.5Pa。矿井巷道等积孔容易时期为 3.08m2,困难时期为 2.38m2。 通过计算决定选用 FBDCZ(B)-12-No28 轴流式通风机,其能满足矿井对风 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城郊矿通风系统简单,合理,稳定,满足通风要求,抗灾 能力强。 专题部分题目是煤矿安全评价及其适用性分析,主要是研究如何将各 安全评价方法应用到煤矿这一高危行业,从而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翻译部分主要内容为被动系统安全评价的量化性分析。 英文题目为:A new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of passive systems 关键词:城郊矿; 新井通风设计; 安全评价; 量化性分析 ABSTRACT This desig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the special part and the translation part.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is 2.4 million tons per year. The Cheng Jiao minefield lies in the special area of Yong Cheng city, Henan province. Total area of the mine is 41 km2. The boundary of the minefield runs 6.86 km on north south and 5.28 km on west east on average. There are two main seamsthe third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4.18 meters and the second one with thickness of 2.95 meters. According to the thickness and deposit, the two coal layers are able seams. The industrial storage of the mine field is 411.52539 million ton, the reserves exploitable in the whole mine field is 279.56813 million ton,and its service life is 83 years, with only one working faces is used in the mine. Two standards development are used in the Mine shaft pioneering,with subinclined shaft extension.The Coal mining use a high-wide integrated mechanized mining,with face layout of the belt-type layout.The track roadway with the airflow into are mainly used to transported the coal while the belt roadway are used to the auxiliary transport with the return of airflow.The method of whole mine ventilation is central juxtapose ventilation system.The ventilation of the dead-end working places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uxiliary ventilation by the auxiliary fans. The total amount of wind required is 4730.4m3/min, and the ventilation resistance 956.5Pa at easy period while difficult period of 1617.5 Pa. The equivalent orifice is 3.08 m2 when easily period whlie difficult period is 2.38m2.So I choose the FBDCZ(B)-12-No28 with the axial-flow as the main fan 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the whole airflow of the requirement. In summary, the suburba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is simple, reasonable, stable and meet the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of fighting ability. The special part is safety evaluation of coal mine and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which is used to ensure that how to apply the approach to safety evaluation to the coal mine-the industry with high hazard, then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accidents. The translation part is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of passive systems. Key words: Cheng Jiao mine; the design of ventilation system; safety evaluation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目 录 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址特征矿井概述及井田地址特征.1 1.11.1 矿区概述矿区概述.1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1 1.1.2 居民、经济、资源供应.1 1.1.3 地形地貌 .1 1.1.4 主要河流 .2 1.2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3 1.2.1 地层 .3 1.2.3 水文地质条件.4 1.2.4 地温 .6 1.31.3 煤层地质特征煤层地质特征.6 1.3.1 煤层埋藏条件.6 1.3.2 煤质 .6 1.3.3 煤层顶底板.7 1.3.4 瓦斯、煤尘等.7 2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9 2.1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9 2.1.2 矿井可采储量.11 2.2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17 2.2.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7 2.2.2 矿井基本巷道 .22 2.2.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28 2.2.4 矿井提升 .31 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32 3.1 煤层的地质特征煤层的地质特征.32 3.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2 3.2.1 带区的位置和划分: .32 3.2.2 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 .32 3.2.3 带区车场及主要硐室的布置 .33 3.2.4 生产系统 .34 3.2.5 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的确定 .34 3.2.6 煤层和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和接替顺序 .34 3.2.7 确定带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 .35 3.2.8 确定带区生产能力和采出率 .35 3.3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38 3.3.1 采煤工艺方式 .38 3.3.2 回采巷道布置 .42 4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44 4.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矿井通风系统选择.44 4.1.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44 4.1.2 矿井通风方法选择 .46 4.2 采区通风采区通风.47 4.2.1 采区通风方式确定 .47 4.2.2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47 4.3 掘进通风掘进通风.49 4.3.1 通风方法的选择 .49 4.3.2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49 4.3.3 掘进通风设备的选择 .51 4.3.4 掘进通风的技术管理和安全措施 .51 4.4 矿井风量的计算和分配矿井风量的计算和分配.53 4.4.1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 .53 4.4.2 配风 .56 4.5 矿井通风阻力矿井通风阻力.56 4.5.1 矿井通风路线 .57 4.5.2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57 4.5.3 矿井通风总风阻 .57 4.5.4 矿井等积空的计算 .58 4.6 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65 4.6.1 选择通风机的基本原则 .65 4.6.2 矿井自然风压的计算 .65 4.6.3 矿井通风机的选择 .66 4.7 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68 4.7.1 矿井反风措施 .68 4.7.2 矿井通风配套装置 .69 4.8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及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概算矿井通风费用及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70 4.8.1 矿井通风费用 .70 4.8.2 矿井通风系统的综合评价 .71 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矿井安全技术措施.73 5.1 矿井基本概况及各类灾害矿井基本概况及各类灾害.73 5.1.1 井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73 5.1.2 井田地热 .73 5.2 可能发生主要灾害事故的原因可能发生主要灾害事故的原因.73 5.2.1 可能发生瓦斯积聚和爆炸的原因 .73 5.2.2 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 .74 5.2.3 可能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 .74 5.2.4 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 .75 5.2.5 可能发生粉尘事故的原因 .76 5.3 事故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事故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76 5.3.1 成立救灾指挥部 .76 5.3.2 各主要灾害的处理计划与措施 .77 5.45.4 矿井防尘矿井防尘.79 5.4.1 矿尘的基本概念 .79 5.4.2 矿尘的产生 .79 5.4.3 矿尘的危害 .80 5.4.4 矿尘的防治 .81 专题专题 .85 1.安全评价现状安全评价现状.85 1.11.1 国内外安全评价的现状国内外安全评价的现状.85 1.1.1 国外安全评价的现状 .85 1.1.2 国内安全评价现状 .88 1.21.2 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90 2 2安全评价的一般方法安全评价的一般方法.91 2.12.1 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91 2.22.2 安全评价的分类及相互关安全评价的分类及相互关.92 3.3.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93 3.1 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93 3.1.1 安全检查表分析的优、缺点 .94 3.1.2 事故树分析的优、缺点 .95 3.1.3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优、缺点 .96 3.23.2 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101 3.2.1 下面以某矿的具体安全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101 3.33.3 安全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小结安全评价方法适用性分析小结.104 4.4.总结总结 .105 5.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06 翻译翻译.108 英文部分英文部分.108 中文部分中文部分.113 致致 谢谢 .113 一 般 部 分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 页 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址特征矿井概述及井田地址特征 1.1 矿区概述 1 1. .1 1. .1 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永夏矿区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面积为 1150km ,其中含煤面积为 2 716km ,全区探明储量 2556Mt,其中精查储量 1476Mt。全矿区规划 7 对 2 矿井,规划能力 10.05Mt,其中统配矿井 4 对(车集、陈四楼、城郊、新桥) ,地方矿井 3 对(葛店、新庄、刘河) 。 城郊井田位于矿区的中部,覆盖城关乡、城厢乡的全部及侯岭、双桥、 十八里、蒋口乡的一部分。南北长约 8.9km,东西宽约 6.6km,勘探面积约 37km2。矿井北临陈四楼井田,南接新桥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17301162521,北纬 335352340035。 矿区内交通方便,永城市西北至陇海铁路商丘东站约 95km,夏邑东站 62km,东北至京沪铁路徐州车站约 100km,东南至宿州车站约 75km,距京 九铁路的亳州车站 55km,且均有柏油公路相通,乡村之间公路相通。1986 年国家计委关于河南省永夏矿区总体设计的批复中确定矿区铁路支线 在青阜线青町车站接轨,目前青町至永城矿区集配站段铁路已经竣工。城 郊矿井铁路专线在集配站接轨。 (见图 1-1) 1 1. .1 1. .2 2 居民、经济、资源供应居民、经济、资源供应 本区地处黄淮冲击平原东部,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在井田范围内有 大小村庄 179 个,户数约 12437 户,居民 53954 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 70 户,区内人均耕地不足 1.5 亩。 土产材料砖、瓦、石子和料石均可就地供应,钢材、木材和水泥等物 资可经公路及铁路直接运至矿井工业场地。 供电电源双回路均可来自矿区自备电厂,电压为 110kv,自备电厂装机 容量为 75000kw,一期工程装机容量 25000kw,目前已正式发电,二期工 程已设计完毕。 本矿井可供选择的水源,地下水有新生界松散层和生产期间井下排水, 地表水有沱河水。 1.1.31.1.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东部,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坡度 为 1/45001/6000。城郊井田东南部的 3405 孔最低,地面标高 31.03m;井 田西北角的 0612 孔最高,地面标高 34.58m。海拔标高为+30m,微向东南 倾斜。区内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厚度一般为 100m 左右。工业广场 标高+30.0m。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2 页 图图 11 城郊矿交通位置图城郊矿交通位置图 1.1.41.1.4 主要河流主要河流 城郊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淮河支流的沱河从本区北中部自 西向东流过,沱河源于商丘北侧响河,雨季流量剧增,旱季干涸无水,属 季节性河流。实测最高洪水位标高+29.79m, (1963 年 8 月 9 日) ,年平均 水位标高+26.39m,最大流量 384 m3/s(1963 年 8 月 9 日) ,年平均流量一 般为 12m3/s。其上游永城市段常年关闸蓄水,致使下游断流无水。 本区地处中纬 34 附近,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蒸发量大于降 雨量,干湿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4.3 ,日最高气温 41.5,日 最低气温为-23.4。年平均降水量 962.9,年最大降水量 1518.6,年最 小降水量 556.2。大气降水量多集中在 78 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以上,年蒸发量 1808.9。永城地区受地震影响不大,地震烈度小于 6 度。 城郊矿 勘探区 公 路 铁 路 图 例 宿县 淮北市 涡阳 茴村 薛湖 徐州市 商丘市 砀山 芒山 亳州 夏邑 永城市 顺和 33 00 20 40 34 00 20 40 11700 11600 1170011600 33 00 20 40 34 00 20 40 省 南 河 江 苏 省 省 徽 安 山 东 省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3 页 1.2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 1.2.11.2.1 地层地层 永夏矿区的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上奥陶至 下石灰统、三叠系至古新统缺失。 井田地层基本与区域地层相一致,根据钻孔揭露自下而上可分为中奥 陶统(O ) ,中、上石灰统(CC ) ,二叠系(P)和新生界(Kz) 。 22 3 (1)中奥陶统(O ) 2 在井田内穿见最大厚度达 490.42m,可能包括部分下奥陶统。 (2)中石灰统、本溪组(Cb) 2 主要由铝土泥岩和鲕状铝土泥岩组成,厚度 4.5411.42m,平均厚 8.21m。 (3)上石灰统太原组(C t) 3 由较稳定的薄厚层状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有鲕状铝土 泥岩。含煤最多时达 10 层,单煤层厚度 0.180.75m,平均厚度 0.4m。本 组厚度 135.7159.2m,平均厚度 145.82m。 (4)下二叠统山西组(P S) 1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厚度 72.4130.1m,平均 102.54m。含煤 3 层,位于该组中部的二 煤层为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 2 (5)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 X) 1 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鲕状铝土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 45.03105.00m,平均 69.63m,含煤 57 层,其中三 为可采煤层,是井田 2 2 内又一重要的含煤地层。 (6)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 S) 2 由泥岩、铝土泥岩,中细粒沙岩组成,本组平均厚度 747.59m。 (7)上二叠统石干峰组(P sh) 2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夹有紫斑泥岩和砂岩。 (8)第三系(R) 中新统(N ):厚度 76.10170.16m,平均厚度 99.41m,底部局部有 1 次生灰酸岩沉积,中上部以粘土为主,夹亚粘土及少量砂土。 上新统(N ):厚度 151.69192.97m,平均厚度 171.57m,以细中砂 2 土为主,与粘土、亚粘土交替沉积。 (9)第四系(Q) 更新统(Qp):厚度 45.2079.50m,平均厚 59.76m,由粉砂、细砂与 粘土、亚粘土及少量亚砂土所组成,局部见有中砂。粘性厚度大于砂性土。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4 页 全新统(Qh):厚度 27.1848.90m,平均厚 34.17m,以粘土、亚粘土 为主,夹细砂及亚粘土。 1.2.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在区域构造体系中,本区位于、华北台快东南偶、山东台背斜徐蚌凹 折带中;秦岭昆山维向构造带东段北支的南侧,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东 侧。 城郊井田位于北北东向的永城隐伏背斜的西翼中段,北北东向断层构 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近东西向构造,局部发育有北西向构造。总体构造 特征是以宽缓褶皱为主,伴随一定数量的断裂构造,且多集中在表现明显 的背、向斜两侧。 地层产状总趋势向南西西方向倾斜。地层倾角一般在 3 6 ,个别地 00 段达到 8 16 。已查明断层 8 个,断裂构造 20 条。见图 1-2城郊井田构 00 造纲要图 。 (1)褶皱构造 井田内褶皱构造除柏窑背斜与蒋阁向斜比较紧密外,其余均属褶幅不 大的隆起和凹陷。主要有:四里禅向斜、柏窑背斜。 (2)断裂构造 井田地层走向为北北东向,中部、北部由于受小褶曲的影响,呈波状 起伏,走向变化较大。地层产状总趋势向南西西方向倾斜,地层倾角一般 在 36,褶皱和断裂构造呈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展布。 本井田精查勘探时在 41km2范围内组合大小断层 5 条,其中较大的断 层有 2 条,井田东北部即以一大断层 F5 为界。 总之,整个井田以近北北东向断层构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近东西向 构造,局部发育有北西向构造。总体构造特征是以宽缓褶皱为主,伴随一 定数量的断裂构造。晚古生代中基性岩浆岩活动比较强烈,并对煤层有一 定的破坏作用。 1 1. .2 2. .3 3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新生界松散层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及四个隔水层组,由于新生界底部 砂层少,富水性又弱,与基岩之间有平均厚 44.29m 的粘土隔水层,对矿床 一般无充水影响。 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是矿床主要直接充水的水源,但由于井田内砂岩 富水性很弱,渗透性差,径流滞缓,补给源不足,故对将来的矿床开采一 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5 页 太原组上段灰岩是开采二2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二2煤底板下距 K3(L11灰岩,平均厚 1.64m)平均距离 50m,距 L8灰岩(平均厚 10.49m)平均距离 80m,L8 上距 L11 一般平均在 30m 左右,其间又有泥岩, 砂质泥岩相隔,基本无水力联系,因此,如不受断裂构造影响,正常情况 下不会造成突水。 本井田断层富水性微弱,具有一定的隔水性能,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 大导水威胁。 综上所述,本井田是一个与外部水力联系微弱,补给不足的较完整的 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开采煤层远离地表水体,无流水影响,间接充水岩层 “灰岩”虽然单位涌水量较大,局部在断层处有与煤层对接的可能性,如留 好煤柱,远离断层,一般是不会突水的,本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F30 二二二二 二二 F9 F6 F3 F16 二 F4 二二 二二 F3 F4 二二二 二 二 二 二 二 F28 F2 F7 F20 二二 F5 F17 F1 F14 二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二二 二二二 二二二 二2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 二2 F12 二 二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F2 二2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二 F21 N 图图 1-2 城郊井田构造纲要图城郊井田构造纲要图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6 页 属中等类型。 矿井正常涌水量 400m3/h,考虑上段灰岩突水,最大涌水量为 500m3/h。 1.2.41.2.4 地温地温 井田内地温仅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井田的平均地温梯度为 2.67 /100m,从地温梯度看,浅部地温梯度较高,深部地温梯度较低。 从二煤组煤层、三煤组煤层地温等值线图上看出,等温线与煤层底板 等高线基本平行,二煤组煤层-500m 以浅的地温一般低于 30C,-600m 以 深的地温除井田东南部小面积低温区外,一般为一级高温区。在 3127 孔 (F3 断层西侧)-700m 以深地段,地温大于 31,为一级高温区,其余地 段地温一般低于 31。 1.31.3 煤层地质特征煤层地质特征 1 1. .3 3. .1 1 煤层埋藏条件煤层埋藏条件 煤层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平均倾角为 5.82,高差 为 550m 左右。其中上部煤层更加平缓,倾角只有 3 度到 4 度,下部煤层倾 角较大,部分地方达到 1215 度。煤层上部露头深度大约有 300m。 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有下二叠统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P1 x) , 两组煤系地层总厚度平均 172.17m,煤层总厚度平均 9.22m,总的含煤系数 为 5.93%。下二叠统山西组(P1s)含二煤组,由 13 个分层组成,分层编 号从下至上分别为二1、二2、二3,二2煤层平均厚度为 2.95m,含煤系数 为 3.8%。下石盒子组(P1x)含三煤组,由 47 个分层组成,分层编号从下 至上分别为三1、三21、三 、三3、三4、三5、 、 、三6及三7,合并为 3#煤, 2 2 三 煤层厚度为 4.18m,含煤系数为 9.0%。井田内二2、三 煤层为可采煤 2 2 2 2 层。三 煤层赋存于三煤组中下部,下距三 煤层顶板平均间距 4.19m,上 2 21 距三 煤层底板平均间距 8.42m,煤层平均厚度 4.18m,属主要可采煤层。 4 二2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之中部,至上部 K 标志层平均距离 52.02m,距下部 4 K 标志层顶平均 49.10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平均 2.95m,属主要可采煤 3 层。 1.3.21.3.2 煤质煤质 二 2 煤层属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易选的优质无烟煤。 三 煤层为中灰分,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中等可选性的无烟煤。 2 2 各可采煤层中贫煤数量较少,除它的发热量稍高于无烟煤外,其它煤 质特征与无烟煤相似。 二 2 煤层为无烟煤,首先可作为化工用煤,包括气化用煤及发生炉煤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7 页 气用煤和化肥用煤,其次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等。 三煤组各层煤可用于发电,水泥工业及民用,详见表 1-1可采煤质特 征表 。 1 1. .3 3. .3 3 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 三煤组煤层直接顶板,底板主要为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 砂岩,抗压强度一般小于 600kg/cm2(局部大于 600kg/cm2) ,稳定性差,管 理有一定困难。 二煤组煤层直接顶,底板多为细中粒砂岩,厚层状泥岩(厚度一般大 于 5m) ,局部为砂质泥岩或落层状泥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 600kg/cm2 , 岩石的完整性,稳定性较好,顶板易于管理,底板一般不易发生底鼓。 1 1. .3 3. .4 4 瓦斯、煤尘等瓦斯、煤尘等 井田中各煤层沼气含量一般小于 0.5cm3/g,属低沼气矿井。各煤层均无 煤尘爆炸危险。各煤层均属不自燃发火煤层。 综上所述,本井田具有储量丰富、资源可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 层无自然、煤层不爆炸、低沼气等有利的资源条件,地质勘探程度达到了 精查勘探的要求,可作为矿井设计、建设、生产的依据。井田内各煤层均 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