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文体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文体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文体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文体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文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三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小说创作为读 者奉献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在历代小说创作潮流之中,她总能身列其中而有优异的作品奉 献。在文学逐渐边缘化的现在,她依然倔强地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是中国文 坛的一棵常青树。 既然是文坛的常青树,就必然有写作的法宝。王安忆的法宝是在写作上的不断求新求 变。她的小说语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具体化语言到抽象化语言的转变奠定了她在 文坛上叱咤多年的语言基础;之后又发展到独特的论说体语言和立象以尽意的意象化语 言;求新求变使她小说的语言风格显得格外摇曳多姿。在小说结构方面,王安忆同样花费 了很多心血,她不仅在线形结构方面进行探索,而且还在其它多维结构方面进行尝试。小 说的叙述方式是小说成功的关键所在,王安忆也留下了她独特而宝贵的创作经验 本文主要分三个方面来论述王安忆的小说文体。在绪论中,论述王安忆在中国当代文 坛上的重要性,以及从文体角度研究王安忆小说的意义。正文分三章,主要从语言、结构、 叙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王安忆小说的语言特征,从她小说语言的阶 段性特征着手进行分析。第二章从主结构和次结构两个方面来对王安忆小说的结构进行综 合研究,主结构又两个方面,次结构是对小说中镶嵌体结构的考察。第三章从叙述方式角 度来分析王安忆的小说,包括叙述语式、叙述频率和叙述角度等。最后,结语对前三章进 行概括和综述。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文体语言结构叙述方式 a b s t r a c r w a n ga n y ii so n e 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n o v e l i s t s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s c e n e , h e r3 0y e a r so ft i r e l e s sw r i t i n gp r o v i d e san u m b e ro f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f o rr e a d e r s d u r i n gt h e d i f f e r e n tn o v e lt r e n d si nt h ep a s t ,s h ew a sa l w a y sa m o n gt h e ma n d h a da g o o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a t t h ep r e s e n t ,f a c i n gt h ef a c tt h a tt h el i t e r a t u r ei sg r a d u a l l ym a r g i n a l i z e d ,o n l ys h ei ss t i l ls t a n d i n g o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s c e n e s h ei sa ne v e r g r e e ni nc h i n a l i t e r a r ys c e n e a sa ne v e r g r e e n ,s h ei n e v i t a b l yh a sam a g i c w e a p o nf o rn o v e lw r i t i n g w a n ga n y i sm a g i c w e a p o ni nt h ew r i t i n g i sn e v e r s t o p p i n gi n n o v a t i o na n dc h a n g e h e rn o v e l sa r es od i f f e r e n tt h a t e v e nc a nd i v i d ei n t os e v e r a lp e r i o d s ,f r o mt h ec o n c r e t et ot h ea b s t r a c tl a n g u a g e ,a n dt ot h e t h e o r yo fl a n g u a g e ,a n df i n a l l yt h ei m a g eo ft h el a n g u a g e ;t oc h a n g et h el a n g u a g es t y l eo fh e r n o v e l sm a k e sh e rl a n g u a g ea l w a y sk e e p i n gc h a r m i n g o nt h en o v e ls t r u c t u r e ,w a n ga n y i s e x p l o r a t i o nn o to n l yr e f l e c t so nl i n es t r u c t u r eb u ta l s oo no t h e rm u l t i - d i m e n s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 s o n t h em a n n e ro fn o v e ln a r r a t i v e ,w a n ga n y ia l s oh a sh e ro w nu n i q u ea n dv a l u a b l ee x p e r i e n c ei n t h ec r e a t i o n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d e s c r i b e sw a n ga n y i sn o v e ls t y l e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so nw a n ga n y i si m p o r t a n c ei n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h e rn o v e l sf r o mt h e s t y l ep o i n to fv i e w t h e r ea r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i nt h et e x t s ,m a i n l ya b o u tl a n g u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 n a r r a t i v ew a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w a n ga n y i sn o v e lf e a t u r e so ft h el a n g u a g e c h a p t e r i ia n a l y z e s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h e rn o v e l sf r o m m a i ns t r u c t u r ea n ds u b s i d i a r ys t r u c t u r e ,t h ef i r s tp a r t o fw h i c hh a st w oa s p e c t s i nt h ec h a p t e ri i i ,w ep l a nt or e v i e ww a n ga n y i sn o v e l s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n a r r a t i v ew a y s ,i n c l u d i n gl a n g u a g ep a t t e r n ,n a r r a t i v ef r e q u e n c ya n dn a r r a t i v e v i e wa n g l e t h ec l o s i n gr e m a r k sa r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a b o v ec h a p t e r s k e y w o r d s :w a n ga n y i n o v e ls t y l e l a n g u a g e s t r u c t u r en a r r a t i v ew a y s i i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僻蓑 1 日期:力d 呓库j 17 口日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 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饶f 菩 日期:冲nh 绪论 从1 9 7 8 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以来,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中国 文苑的天空上可谓斗转星移,文坛上的潮水也几经涨落。但无论是时空变化还是人事倥偬, 时间的潮水却无法淹没她的名字,王安忆俨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颗长明星。这三十年 来,王安忆凭她的聪敏才思和矢志于文学的韧性,为我们奉献了约i 0 0 部作品集,并被译 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传播。王德威评价说,“王安忆是当代大陆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已然成为一座高峰,一座散发着文学魅力的高峰。她扎实的创作 业绩,还有她蓬勃的创作态势,都使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不得不先 丈量王安忆这座独特的山峰。 事实上,王安忆之于文学的意义是非常典型的。作为一个高产的小说家,她恒久的写 作生命力和在文学创作上的不倦探索,使她在寻根文学、知青文学、身体写作等多次文学 潮流中均能独领风骚;可以说,她的创作历程是研究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绝好标本。 不可否认,在目前的理论刊物上,研究者们针对王安忆小说的创作批评如火如荼,这是我 们感到欣慰的。但是,这些论文往往高屋建瓴,或仅仅从某个阶段某部作品入手,很少有 对王安忆的整个创作历程作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这样的研究于王 安忆丰硕的创作成果相比未免大失比例。诚然,对王安忆的小说进行研究的确是一件苦差 事,她的作品之多,风格之千变万化,思想之繁芜多元都是令研究者望而却步的。 综观对王安忆小说的评论,研究者们主要是从社会文化、创作心理、女性主义、文体 学等角度对其小说进行批评的。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文学要负载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是, 我们同样不能不承认文学有它自足性的一面。韦勒克沃伦说,文体学将成为文学研究的 一个主要部分,“因为只有文体学的方法才能界定一件文学作品的特质。 2 徐岱也说,掌 执着小说中意味的生死大权的,是“文体 而不是“本事”。文体“是小说唯一可以用来 同非文学艺术相抗衡的资本,小说凭着它而得以在艺术大家族中安居乐业。3 在中国,素 有重视文体的传统,拿童庆炳的话说,“中国是最讲究语言体式的国度,最讲究文体的国度 。 4 从文体的角度研究小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国也早有古例。 其实,对王安忆小说从文体方面进行研究并不乏其例,可多是零碎的或印象式的批评, 1 王德威:四说王安忆,如此繁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7 页。 2 美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0 3 页。 3 徐岱:小说叙事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9 4 页。 童庆炳:导言, 文体与文体的创造。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页。 要么是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鲜有从精微的技术层面着手。鉴于从文体角度研究文学作品 的重要意义,以及从文体角度研究王安忆小说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采用文体学的相关理论, 从语言、结构、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对王安忆的小说进行考察。通过对这三个向度的剖析和 研究,旨在对王安忆的小说有一个整体的和系统的观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体呢? 有学者( 如申丹) 对文体的定义拘囿在语言学的范围之内, 但我认为目前对文学文体的定义正如李洁非所界定的,是指“文学所表现和采取的形式规 律和形式特征”1 ,或者如杨星映概括的更为具体的定义,即“文学作品文本的体制结构和 语言体式 2 小说艺术研究和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研究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对王安忆作 品的文体研究有利于审视她作品的特质和内涵,也有动于我们了解和剖析时代文化精神, 这是一种将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浑融一体的研究方式。本文即从王安忆小说语言、结构和 叙述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 1 李洁非: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史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6 页。 2 杨星映:中西小说文体形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3 页。 2 第1 章漂泊的语言王安忆小说语言风格探析 语言是小说的肌肤,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一段时间语言却成了思想的传声筒, 或承载理论说教的工具:语言在小说这种文体中的位置,几乎被忽略乃至遗忘,语言的功 用降至只需将内容表达准确、清楚即可。新时期以来,语言逐渐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文体大师汪曾祺在小说语言风格的修为上造诣极高,他曾专门攥文强调小说语言的重要 性,“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 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 1 ,“语言是本质的东西”2 。小说批评家黄子平也恳切地呼吁, “不要到语言后面去寻找本来就存在于语言之中的线索3 这些语言本质论的观点赢 得了我国众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赞同,作家和文论家们都日渐注意并重视起小说语言的价 值和功用。 王安忆从事小说写作三十年,著述甚丰,硕果累累。作为一个具有漫长创作历史的作 家,王安忆小说的语言是摇曳多姿,变化多端的。并且她自己也承认,“我的写作语言变 化多 4 。刚开始时,她对语言并没有自觉的追求,“最初写东西从来不考虑语言问题,心 里想什么就写什么。 5 但是,经过写作初期的摸索,逐渐成长起来的她日渐意识到锤炼语 言的重要性,“( 我对语言) 越来越看重了越来越在意这个问题6 。她本人的创作实 践也很好地体现了她对小说语言自觉追求的努力。所以,对王安忆小说语言作共时性的观 照分析必然会挂一漏万,所以我在这里采用历时性的分析方法,力求对王安忆不断变化的 语言风格作一个整体的全面的关照。 巴赫金说,“掌握语言,使其服从于自己的意向和语调,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7 执著勤奋的王安忆随着自身写作经验的积累,也在不断地寻找着能够承载自己思想力度的 语言方式。对王安忆小说语言的考察,主要从三个层面:首先,通过阅读文本提炼出小说 的语言特征,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其次,分析读者在阅读文本中的这些语言特征时可能产 生的心理效果;最后,考察语言特征和心理效果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主体意义和美学效果。 根据王安忆小说语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将她小说的语言风格分为三种。依次来看: 1 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小说文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页。 2 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小说文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页。 3 黄子平: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 二题) ,小说文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 2 0 3 页。 4 王安忆:谈长篇小说创作答记者王相莉,故事和讲故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4 5 页 5 齐红、林舟: 王安忆访谈,作家,1 9 9 5 年第1 0 期。 6 赵为民:一九九七访王安忆,海上文坛,1 9 9 7 第3 期。 7f 苏】巴赫金:c d , 说理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7 4 页。 3 1 1 具体化语言和抽象化语言 王安忆本人对小说创作有许多精辟和独到的见解,曾提出著名的“四不要 原则。其 中有- - n 是关于小说语言的,即“不要语言的风格化1 。这一句概括了王安忆对小说语言 所持的理念和她在小说语言方面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研究王安忆小说的语言风格,我们不 能不从这里切入。而要理解所谓的“语言的风格化,就要涉及到“具体化语言 和“抽 象化语言 的辨析。王安忆本人的创作实践,其实就是由具体化语言向抽象化语言过渡和 转变的过程,在八十年代后期确立了抽象化语言的风格之后,至今一直是她抽象化语言风 格的保持和发展阶段。 “具体化语言 和“抽象化语言 的概念是王安忆提出来的,作为小说家的她在这里 扮演的是评论家的角色。我们先来看一下她对这两种语言的界定。具体化语言极易理解, 就是指日常化、经验化的语言,即在具体环境下发生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征是具有地域 性和时代感,读来别具氛围感和现场感。叙述者采用契合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叙 述对象的身份和性格,也即是王安忆所说的“什么人物说什么话”,但是它“只能借助读 者的想象来实现它的目的”2 ,并不具备建造的功能。所谓“抽象化语言 ,是由“语言中 最基本的成分 砌成的,多用动词,形容词出现频率极少。这种类型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对它的接受不需要经验做准备,因为多是具备最基本理解力的人都能明白的常识性语言。 上述主要是王安忆对两种语言的阐解,我们再来补充和解释一下。其实,具体化语言 就是具有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的语言。像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中的人物说的就是具有浓重山 西地方色彩的语言,这可以叫做风格性的具体化语言;王朔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多说的是地 道的北京话,作为首善之区的公民得风气之先,人物嘴里跳跃的多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潮 词汇,这是富有时代感的具体化语言。这两种具体化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得人 物形象鲜活生动,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抽象化语言不太好理解。说到抽象,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和“形象 相对的 抽象。卢卡契曾将中世纪的骑士小说和十八世纪的侦探小说中图式化的惊险情节称之为 “抽象描写 ,将人在行动中体现出的基本性的东西称之为“抽象图式 ,无疑,这里的 “抽象 和王安忆所说的“抽象 是同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抽象有如下一种解释:从许 1 王安忆:自序,故事和讲故事。杭州:浙江文艺f f 版社1 9 9 1 年版,第3 页。 2 王安忆:自序,故事和讲故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3 页。 4 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由此看来,抽 象化语言即最为直观化、规范化和共义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强大的造型功能,因为它 能够在人的头脑里将信息符号更为便捷地转化成相应的图象。这种语言的特点是具有较强 的塑造功能和巨大的表现力,作为文学性语言,能够更易和心灵结合创造出语言奇迹。虽 然最为简单常见,这种具体的词汇却具有创造的能量,“一切风格化、个性化的语言其实 都是由它派生出去的,它是小说世界真正的建筑材料。 王安忆对这两种语言风格的倾向性极其鲜明。综观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其小说语言发 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化语言向抽象化语言转变的过程。无论是王安忆处于习作期的留 级生、小蓓和小其等,还是流逝、尾声等更富有“艺术技巧的”的文字,这些 “处女作 阶段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呈现了“具体化语言 的风格。此时的小说语言,老老 实实,没有花样,充满了原型的气息。但是,是明显经过修饰的,爱用定语的小说语言, 用多个形容词来修饰一个名词,穷形尽相,突出了形容词的限定和烘托功能。这种类型的 语言就是“具体化语言 ,它在这里不体现为风土化和时代感的语言,而是体现为限定词 语频繁的运用上。契诃夫曾批评高尔基有时使用太多的定语,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的毛 病。看起来相当费劲,既破坏了完整的印象,又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王安忆 创作初期的语言就有这样的嫌疑。 至u 1 9 8 4 王安忆访美归来,大刘庄和小鲍庄便是兼具“具体化语言”和“抽象 化语言 风格的典范。这种语言奇景在王安忆小说创作中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而她的这 种努力,却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铭记了王安忆。八十年代中期的大刘庄和小鲍庄是 王安忆自觉追求“抽象化语言 的开始。是“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语言,这种最简单的 语言即是王安忆所说的抽象化的语言。但与抽象化语言并行不悖的,却是“具体化语言 的大量涌现。试看选自大刘庄中的文字: 1 前面是一片黄豆地,黄豆地过去是红芋趟子,红芋趟子过去是花生 地,花生地过去是小学校,小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太阳照着。 2 小勉子一甩眼泪,赌气说:“大志子姐,你不在家当老闺女了,又 咋啦? ” 这两段文字,除了最基本的动词和名词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作修饰词,是非常 1 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文汇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5 3 页。 5 简洁的小说语言,因而是“最为简单最无含意因而便是最抽象的语言 。在第一段中,项 真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力极强的动词的运用,抽取出- n 生动的金秋乡间画面。第二段中, 一个“甩 字,形象地刻画出了乡里姊妹小勉子率真和憨态可掬的形象。仅有的一个形容 词是由动词转化来的,这时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乡村女孩子在婚姻上听凭家人摆 布的不甘和抗争的心态表现得形象鲜明。整体上看,抽象化语言是王安忆本文运用的一大 特色。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句同样是王安忆小说体现“具体化语言 风格的典 范。“红芋趟子”、“老闺女 、“咋啦”这些词汇,如果缺乏安徽地域生活经验的读者 可能不甚明白,王安忆在这里为了表现淮北的人情世态,插入了大量的淮北方言,这些方 言词汇,就是表现特定环境里的,“什么人物说什么话1 的风土话语言,也即是具体化语 言。抽象化语言和具体化语言在这里水乳交融,俭省有力地摹写了淮北乡间的纷纭人事, 同时也丰富了王安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以后王安忆再也没有像在大刘庄和小鲍庄 里那样自觉地让二者在同一篇小说里共存,它们是王安忆小说语言中一个独特而奇妙的存 在。 八十年代至今的王安忆,干脆抛开具体化的语言,坚持用抽象化的语言来讲述各种各 样的故事。风土化的语言和时代感的语言几乎销声匿迹,永远是由最简单的动词构筑的语 言之流。来看2 0 0 0 年的妹头: 这天下午,他俩说好了,放学后去人民广场,临要走时,阿五头被班主 任老师叫去办什么事了阿五头把书包交给他拿着,让他等着。他先是 在教室里等,后来教室里的同学都走空了,只剩他一个人,他便站到教 室门外走廊上等着。阿五头还没回来。 这种抽象性语言在王安忆中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它追求小 说的物质化过程,虽简单却具有无限生长的构筑能力。它摈弃了“情景展示性”的语言, 放大了小说中叙述人的功能,更多地表现了叙述者对语言进行的主观组合,可以更好地展 现叙述者“语言方面的修养、学识和锻炼”。 王安忆小说文本中,由具体化语言向抽象化语言的转变,无疑对王安忆小说的语言风 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她早期的小说文本中,注重小说语言的地域性,采用方言俚语, 让人物言行符合自己的特定身份,对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主旨都起到了必不可 少的作用。王安忆小说转向抽象化语言,力求回避语言的风格化,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 1 王安忆:颜色的历程,故事和讲故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9 页。 6 回避风格的独特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杜绝具体化语言,王安忆的小说由此失去了时代 和地域的独特性以及活泼的张力,但是,这种最简单的建筑材料,却为王安忆筑起了千姿 百态的语言大厦,抽象化的语言风格不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王安忆在这种貌似平淡的抽 象化语言里,竭尽所能,演绎出了“由平淡达辉煌 1 的语言奇迹。 1 2 独特的论说体语言 语言大师汪曾祺说,成熟的作家“大都有比较稳定的语言风格 2 ,王安忆亦如此。自 从她认定抽象化语言之后,抽象化语言便成为她小说中最为基础的语言风格。 但是,稳 定的语言风格并不代表一成不变,她用抽象化语言作底,将一种论说体的语言发展到极致。 王安忆对这种叙述语言有着近乎执拗的喜好,同时她也意识到对这种语言风格的追求,面 临着“摈弃语言的个性化和风格化 3 的危险。然而,最后她还是义无返顾地跳进了这口 “消灭个性的陷阱 4 。 布斯将小说的叙述方式分为“展现 和“讲述”两种,王安忆早期的小说侧重于客观 化的展现,大刘庄和小鲍庄是客观呈现的典范。到“三恋 出炉,侧重于讲述的 叙述方式已经有了大致的形状。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抽象性语言在王安忆小说 文本中占据统治性位置,这种纯叙述的语言风格逐渐在她的小说文本中定型。这在第三章 还要进行具体分析,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提及。此后,这种叙述性的文字 一直为她所衷爱。及至到了逐鹿中街弟兄们好婆和李同志等,文本所用语言就 完全成了纯叙述语言。而论说体语言就和这种讲述的叙述方式有密切联系。 “论说体 语言的命名借鉴了王德威对王安忆小说语言风格的评论。所谓论说体语言 是建立在讲述的叙述方式之上的。具体来说,论说体语言就是既“论 又“说 的文字。 论是评论,说是解说,就是叙述者对叙述对象做出评论或解释的文字。“论说”使得叙述 者的话语在文本中大行其道,叙述接受者看到的都是经过叙述者过滤过的语言;文本充满 了叙述者的声音,以致于整个文本弥漫着主观的气息。布斯曾将此称之为“小说中作者的 声音 ,是隐含作者声音的直接显现。什克洛夫斯基在分析陌生化话语时,曾提出一个节 约力量原则。即,大量日常话语的采用会减少语言本身所造成的阻滞,语言的畅达会使主 1 王安忆:更行更远更生答齐红、林舟问,重建象牙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0 1 页。 2 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小说文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l 页 3 王安忆:叙述的登场,漂泊的语言。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5 0 页。 4 王安忆:叙述的登场,漂泊的语言。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5 0 页 7 题长驱直入地作用于人脑,从而将语言到预定意图之间的距离压缩到最小的程度。因为顺 滑的语言在人们的脑海里直接转化成形象,所以人们不再停顿下来关注语言,语言在这里 只是简单的传达信息的工具和媒介。论说体语言在王安忆小说中经常会有一些习常的句 式,如“是”、“其实”、“的意思”、“像 等。它自身的特点 要调动人们的心力去思考语言的能指,人们的阅读速度无疑就会减缓,在这种情况下,只 有解决了眼前的语言障碍,进一步的阅读行为才可发生。而在这种情形下,论说体语言延 宕了其在接受者脑海里出现的时间,语言自身的美感在延宕的时间里凸现出来,更易被叙 述接受者细细品味。 福斯特以来的作家,很多作家都倾向于客观的或戏剧式的呈现式语言,因为这种叙述 方法及其派生的语言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叙述文本里的蕴涵,很多人认为这要比浸透叙述 者话语的叙述型语言要高明得多。王安忆九十年代的语言几乎全是论说体语言,整个文本 看上去都是叙述者的话语,充满了主观性的语调。那么深谙写作三昧的王安忆,为何却反 其道而行之呢? 我们可以借鉴南帆在考察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辨证关系时的看法。他认 为,文学话语与日常用语的同源性使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永远牵连不清,文学话语一直在 试图从日常用语中挣脱出来,从而“制造一种美学分裂,它企图从而葆有一个日常用语所 无法企及的语言空间。 1 可以说,客观展现的语言具有非常稳定的功能,它因为与日常语 言太过接近,作者进行发挥的余地就少之又少。而论说体语言由于更多地浸染了叙述者的 理性色彩,可以对日常语言进行更大程度的悖离,“某种程度地悬离现实,从而具有了 无限的繁衍空间和强大的生殖能力。 很多入喜欢阅读客观展现的语言,在这种叙述语言中,读者容易将文本现实化,沉浸 到小说氛围中去。王安忆的语言风格却特意不让读者与她文本中的人物同化,你好不容易 有了点现场感,她的这种论说体文字却将你一头拉回到现实中来,让你始终与叙述对象保 持着一定的距离,时刻意识着自己叙述接受者的角色。布莱希在评说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时, 曾运用了“间离效果 的理论,用它来评述王安忆的这种叙述语言也不算不妥。布莱希认 为,演员应当阻止观众陷于出神入迷的状态,避免观众的完全投入和共鸣。论说体的文字 也有同样的功效,这种因为阻遏读者与叙述对象过分接近的语言其实为读者制造了一个局 外人的位置,让他们理性地来看待作者的小说文本。其实,这与王安忆处于“在一个安全 的套子里2 “隔岸观火的写作状态非常相似,她要她的读者也是理性的,节制的。 从论说体语言的功用上讲,它可以满足王安忆对小说“合理”性和“写实的结实性 1 南帆:文学的维度,上海:三联书店,1 9 9 8 年版,第7 7 7 8 页。 2 王安忆、张新颖:谈话录( 三) :看”,当代作家评论,2 0 0 7 年第3 期。 8 的“苛求,因为这种语言不仅想达到给叙述接受者一个合理的解释的目的,而且它的兴 由所致而来的体积确实是非常“结实”的。这种论说体语言虽然不用借助读者特定环境的 经验,但却要调动读者的日常审美经验,因为这些夹叙夹议的文字中包含的文化符码无不 需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来实现它的审美目的,所以文本读来会比客观呈现的语言要艰难得 多。这种语言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文章中处处感受到叙述者声音的存在。这种语言在王安忆 小说中的大量运用增加了文本接受的难度和阻力,使得阅读时间减速放慢,容易造成读者 的心理疲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王安忆小说中的这类文字,是需要读者饱满的 文学热情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的。布斯在说到托尔斯泰插入文本中的议论时说,虽然托翁的 议论过去了一百年,却仍然保持着新的活力。这些宏篇大论,繁复迂回,“自溺却也自醒, 沉郁而又清明。希望王安忆小说的论说体语言也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1 3 立象以尽意:意象化语言 王安忆作为一个小说家,在文坛上最为风光得意时应该算小说长恨歌风靡海峡两 岸之际。长恨歌在王安忆的小说作品中,应该是情节性较强的一部。此外,它的独特 性可能就体现在一种非常特别的语言风格上。我在这里将它称为意象化语言。这种语言以 前并没有人专门为它命名,人们多是将其作为一种语言意象来研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于她的整个创作过程,到九十年代的香港的情与爱、长恨歌等小 说文本中表现得尤为出色和精彩,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不可错过的文字奇观 2 。 对于意象,中国古代文论就曾有所提及。叶燮在原诗中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 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 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 可言之理,必有不可言 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3 这里所指的 “诗当指文学艺术,意思就是说不能直接描摹的东西可以用间接的意象摹写出来。刘熙 载也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4 看来用意象摹写状物中国古已有之。 庞德( e p o u n d ) 对“意象 做了如下界定,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 1 王德威:四读王安忆,如此繁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1 2 页。 2 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见传人王安忆论,如此繁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0 7 页。 3 叶燮: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3 0 页。 4 刘熙载:艺概,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2 4 3 页 9 杂经验”1 ,是“各种不同观念的联合”2 ,意象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将难以言传的“虚用 明确可感的“实写出,或者是用易解的“实来摹写难解的“实 。这种虚实相生、实 实相扣意象化过程要借助比喻、通感、粘连等手法。所谓的意象化语言就是通过比喻、通 感等手法对叙述对象进行描摹的小说语言。王安忆曾提及张爱玲散文语言的一个特点是 “特别善于用实的来写虚的 3 。其实她本人深得其精髓,将这种意象化的叙述语言运用到 她的小说里,并且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程德培认为,语言在面对表达的困难时,要么以隐约含糊的表达,求得听者心灵神会 的理解;要么寻求相似事物的替代。4 虚实相生囊括了二者,但不同的是,王安忆在这里不 是因为语言表达的困难,而是为追求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而有意为之。它是建立在多种修 辞手法之上的,常用的是比喻,确切地说是隐喻和暗喻。雅各布森认为语言之所以把一个 意思与另一个意思联系起来,不外乎由于意思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互相类似,或在时空方 面某种意义上的互相接近。5 无论是实还是虚,牵连在一起的就是这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意象化语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利用虚实之间的相似性,化虚为实,将叙述对象描摹得具体可 感。在此,我参考和红军6 的研究将其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词语组合搭配的变异,尤其是名 词性语词与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不般配,这是艺术语言意向外化常用的方法。 a 西湖真是很风流的,是天生丽质,也是历代文人骚客的艳情装点的。( 杭州) b 为了保护这个故事,我长期以来把它缄默掉了。( 乌托邦诗篇) c 桑桑眼睛里的雾气重了,厚了,浓了,变成一片乌云。( 当长笛s o l o 的时候) d 功德箱里的银钱铜板往外潜,潜了一地。( 海上繁华梦) 如上面a 和d 用的是拈连意象,c 用的是比喻意象,而b 则干脆是形容词动用。“风流 和“天生丽质 往往是用来形容才子或佳人,这里却别出心裁地用来形容西湖。c 形容充 满忧伤的眼睛是“乌云 ,生动而富有新意。d 里的动词“漕”用得好,我们一般用它来 形容水沸腾后溅到容器外面,这里形容钱多的不可胜数。而b 里的“缄默”动用,让人对 这个词记忆深刻,它的生动让人难忘。当动词、形容词和不相符的名词放在一起时,名词 1 美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1 2 页。 2 同上 3 王安忆:情感的生命我看散文,重建象牙塔。上海:上海远东: 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9 页。 4 程德培:叙述语言的功能及局限新时期小说变化思考之一,小说文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4 5 页。 5 同上 6 和红军:论艺术语言的内在生成及其外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1 0 性语词发生义变而产生多种意象。还有一种意象化语言,是把对立、毫不相干的词语进行 悖理、反常的组合,形成非同一般的奇异效果。如下: a 一条柳丝从我脸颊上拂过,凉凉的,又暖暖的。( ( ( 从疾驰的车窗前掠过的) b 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 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泅染,洇染成青色的。( 比邻而居) a 中“凉凉的 和“暖暖的 形成一种反义意象,将我此时内心的羞愧却又因被人关 爱而倍觉温暖的心情外化出来;来看b 句,本来无色的空气在作者笔下成了灰和白,写出 了厨房的油烟气;而再转化成青色,便写出了厨房向洁净的转变,以至于空气都变成清新 的青色了。这里又包孕着通感的意味。无论是哪一种意象化语言,都可起到弱化甚至消解 普通语言固有的逻辑功能的作用,传达主体内在的复杂情感。这种意象表面上违背日常逻 辑和常规的语言模式,但它反映的却是心理真实。 : 前文援引的例子都是相对早期的作品,到了香港的情与爱和长恨歌,文本中处 处充斥着感性的意象化语言,它们一层层地渲染开去,给人一种密密层层,迂回往复的感 觉,为小说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语言外衣。其典型特征是喜欢用多种事物来阐释同一个主语, 形成繁复与流利的语言风格,增加了小说切实可感的物质性分量。这种语言风格,有些像 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的意味。比如,长恨歌里的这一段: 爱丽丝是女人的心,丝丝缕缕,又细又多,墙上壁上,窗上幔上,都 挂着的。地上床上,桌上椅上,都铺着的。针线里藏着,梳妆盒里收 着,不穿的衣服里掖着,积攒的金银片里搁着“爱丽丝”原来是这 样的巢,栖一颗女人的心,这心是鸟儿一样,尽往高处飞,飞也飞不 倦,又不怕危险的。 爱丽丝是一座交际花公寓,这里的女人走的路和寻常女人不一样。这段话是一股运用 了隐喻、排比、拈连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意象语言流。王安忆用“墙壁 、“窗幔 、“桌 椅”、“针线 、“梳妆盒 、“衣服 和“金银片 这些实实在在的物什将乱世女子的 一枚飘摇无定的心充分物质化了,“最难琢磨的”女人心便这样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原 来是世俗生活里最基本最切实的物质保障。把心比作鸟儿,抽象的女儿心便被勾勒成了不 屈不挠的向往着日常生活的形象。这是用实写虚的妙处,这是意象化语言的奇迹。这种语 言描写的方式,“看上去有一种指东道西,事实上却紧紧契合。 1 意象化语言自身的形象 性特征,赋予王安忆小说语言内涵以隐蔽性和丰富性。叙述接受者的视野随着叙述者忽上 忽下,忽左忽右的叙述而左右冲奔,阅读的快感就体现在理解作者初衷的欣慰里。 意象化语言在王安忆的小说文本中形成一道奇妙的风景线。意象化的语言的产生,需 要作者具备对生活较强的感悟能力和对语言的驾御能力。意象化语言本身的特质,决定了 叙述接受者跟着叙述者的思维进行二度创造。它本身的多重意象使这种语言具有含蓄的特 质,复杂微妙的情感就在各种各样的意象中得以完满的呈现。“它以“像 来喻示 “意”,用意象来构建体验境界,形成直观感悟的形式,避开概念性的言说,充分敞开语 言,使之与心灵直接产生碰撞。2 意象化语言是王安忆小说中最具有特色的语言风格。长 恨歌之所以能够风靡九十年代的华人圈,和她的语言未尝没有关系。 王安忆对小说语言的探索是螺旋式上升的,由具体化语言到抽象化语言,由论说体语 言到意象化语言,多种语言风格体现了她在小说语言上面的努力。但正如王德威所说,“王 安忆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未尝不就是她新风格的开始。”3 对于她的论说体语言和意象化语 言,陈思和批评道:“繁复的比喻和过于抽象的议论,都使她的叙事语言脱离活生生的人 间烟火,甚至全然排斥了作品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语言成了任灵魂存放的精神通道。4 一 种语言风格,有人褒有人贬,倒也能体现出它的标新立异。富萍之后的小说语言,意 象化语言没有像九十年代那样花团锦簇,但依然贯穿延续了下来,论说体语言虽然没了以 前的锐气和锋芒,但也继承了以前的衣钵。从最近发表的后窗看来,抽象化语言依然 是她小说语言的基础,但较之以前,多了人到中年之后的老到和成熟,少了浮躁之气,更 显得精准和苍劲。 1 王安忆:情感的生命_ 我看散文,重建象牙塔。上海:卜海远东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9 页。 2 和红军:论艺术语言的内在生成及其外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3 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见传人乇安忆论,如此繁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9 8 页。 4 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士安- t l - i 。年代初的小说创作,文学评论,1 9 9 8 年,第6 期。 1 2 第2 章雅致的结构王安忆小说的结构探析 塞米利安说过:“赋予不具形式的素材以形式,这是小说家的艰巨使命。 1 小说结 构肩负的就是这样的艰巨使命。杨义在分析“结构 一词时,曾将其追溯到远古,认为“结 构”最早是一个动词,“结 意为“结绳,“构就是架屋。2 应用到叙述文体的结构中, 就指结构是筋脉性的东西,它提纲挈领地构筑了文章的骨骼。小说结构的重要性使得它向 来是作家费尽心思经营的对象。鉴于对王安忆小说结构的研究并不多且不够详尽,我们准 备在这里对她的小说结构进行全面的观照,以至于要拿出一章的篇幅来进行分析。 王安忆承认自己是“很在乎也很刻意结构的 3 ,她认为,“一切都是常态的,都由 于结构,由于人物关系,情节关系的重新分配,重新布置,使这常态的生活景象变成了喜 剧,我们应当好好地看一看戏剧,它是如何有效地将常态转换成反态。 4 她甚至还说,“文 字是谜面,结构是破译的密码,故事是谜底 5 。看来,她对小说的结构是异常看重的。这 表现在她对小说结构的自觉尝试和努力追求上。王安忆在多年的小说创作过程中,曾尝试 过多种小说结构形式。她对小说结构的追求是多元交错且是齐头并进的。本章拟从主结构 和次结构两个方面来对王安忆的小说结构进行全面的观照。主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线式结构,一种是非线型结构。在主结构之下,我们还要论述一下在王安忆小说中 表现的较为明显却从未引起关注的次结构,即镶嵌体结构。 2 1 姿态万千的线形结构 小说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创作的主要结构形式。我们一般将这种结构称之为单线性结构。王安忆 的小说有很多可以归之为单线型结构,但即使是这同一种小说结构,也并不都是雷同的。 在这种结构的内部,王安忆竭尽所能,让看似单一的结构富有多姿多彩的变化。王安忆的 小说结构和她的语言风格一样,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她小说创作的体裁特征和阶段性 1 美 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2 9 页。 2 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版,第2 4 页。 3 王安忆:谈长篇小说创作答记者王相莉,故事和讲故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2 4 3 页 4 王安忆:雅致的结构,独语。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5 2 页。 5 王安忆:雅致的结构,独语。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4 5 页。 1 3 特点,我们依次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