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1、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 B 狂人日记 )。A 孔乙己B 狂人日记C 在酒楼上D 阿Q正传2、我的话是作家( D林语堂 )的散文集。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林语堂3、萧红的小说后花园当中关于冯二成子与邻家姑娘的故事,象一篇典型的启蒙主义的小说,歌颂( B爱情)的力量。A 友谊B 爱情C 人性D 青春4、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诗坛,( C废名 )诗歌的玄学色彩很浓。A 徐志摩B 戴望舒C 废名D 冯至5、在凌淑华的短篇小说酒后当中,妻子在家庭中处于(B主导地位)。A 和丈夫不和的境况B 主导地位C 和丈夫平等的地位D 依附地位6、鲁迅的小说写到复仇的,除了铸剑,还有( B孤独者)。A 祝福B 孤独者C 复仇之二D 复仇7、在中国文坛从( A晚清开始到五四),小说实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A 晚清开始到五四B 从五四开始C 从民国开始D 从1917年开始8、下列不属于卞之琳诗歌的是( A新的粮食)。A 新的粮食B 距离的组织C 圆宝盒D 尺八9、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当中以( B曹七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被金钱异化,自食食人的悲剧女性形象。A 白流苏B 曹七巧C 姜长安D 薇龙10、下列诗人曾获得“大十字勋章”的是( D冯至)。A 徐志摩B 艾青C 郭沫若D 冯至11、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是( A红烛)。A 红烛B 死水C 女神D 野草12、( A圆宝盒)是卞之琳诗歌当中具有“智性”特征的一首。A 圆宝盒B 灯C 向太阳D 火把13、周作人著作的基本出发点是(D人道主义的理知精神)。A 革命B 母爱C 童心D 人道主义的理知精神14、鲁迅的短篇小说铸剑收入其小说集(C故事新编)。A 朝花夕拾B 呐喊C 故事新编D 彷徨15、对于曹禺的剧作雷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是作家生命郁热的产物)。A 是继日出之后,曹禺的第二部杰出剧作B 全剧的时间集中在两天中C 挣扎和残酷是作者想提供给读者的唯一的戏剧感受D 是作家生命郁热的产物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6、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为中国话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ABCD )。A 优秀的剧作家B 现代话剧运动的重要参加者和组织者C 主持南国社和南国艺术学院D 抗战期间写作抗战剧本17、诗人戴望舒一生结集出版的诗集有(A 灾难的岁月B我底记忆 D 望舒草 )。A 灾难的岁月B 我底记忆C 十年诗草D 望舒草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沈从文是现代中国小说史上难得的文体家B 断魂枪写的是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A 沈从文是现代中国小说史上难得的文体家B 断魂枪写的是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C 老舍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和高峰D 鲁迅和茅盾都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最重要的作品都是短篇小说19、鲁迅的野草包含下列篇目(A 死火B 雪C 秋夜D 风筝)。A 死火B 雪C 秋夜D 风筝20、郭沫若曾参编过创造社刊物有( B 创造季刊C 创造日D 创造周报 )。A 女神B 创造季刊C 创造日D 创造周报21、下列关于雷雨的剧本结构正确的说法是(A 戏剧冲突丰富激烈 C 全剧发生的时间集中在一天内D 场景只有两个)。A 戏剧冲突丰富激烈B 场景共有5个C 全剧发生的时间集中在一天内D 场景只有两个22、雷雨包含着多样的悲剧(A 女性被侮辱、被压抑的悲剧 C 纯洁的青春梦想破灭的悲剧D 乱伦的爱情悲剧)。A 女性被侮辱、被压抑的悲剧B 男性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C 纯洁的青春梦想破灭的悲剧D 乱伦的爱情悲剧23、田汉的剧作名优之死当中的人物有( B 刘振声C 刘凤仙)。A 杨梦梅B 刘振声C 刘凤仙D 美瑛24、冯至十四行集最主要的艺术和思想渊源来自(A 歌德B 存在主义哲学 D 里尔克)。A 歌德B 存在主义哲学C 罗丹D 里尔克25、关于子夜的艺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小说气势恢宏,结构严谨C 小说缺乏应有的“偶然性”带来的趣味和灵动)。A 小说采取的是“纵深化”而不是“蛛网式”的写作方式B 小说气势恢宏,结构严谨C 小说缺乏应有的“偶然性”带来的趣味和灵动D 小说作者在结构设计上并不追求符合“时代真实”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6、简述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主要经历。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身上有苗族和土家族两个少数民族的血液。14岁高小毕业后,沈从文进入地方行伍,跟随军队走过湖南许多地方,既见识了湘军的勇武,也见多了地方上的黑暗与愚昧。五四运动后,沈从文阅读到许多新刊物,接触了新思想,渴望到外面的世界。于是,北上想进大学学习。未果,就以休芸芸为笔名写作,郁达夫、徐志摩都很欣赏沈从文的才华,是最初在文坛提携他的人。后来,胡适介绍沈从文去上海公学教书。1930年代,沈从文写出他的以湘西为主题的代表作品,主编天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作家群中的核心人物。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来到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成为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仍在北京大学教书。1949年之后,沈从文停笔,转而从事文物研究工作。1988年去世。 沈从文1930年代初期曾经回到家乡凤凰。为当地变化深感忧虑:“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典范”,沈从文试图通过小说边城来描写“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以及“目前堕落处”。1942年沈从文在他的重要长篇长河的题记里,把自边城以来的创作都说成是为了给这个民族寻找出路,探讨“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这可以说是沈从文1930年代至1949年之间创作的最重要的动力,他的所有创作都可以归结为为民族寻找出路。 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史上难得的文体家。他的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开创了既有别于“国民性批判”又不同于阶级斗争学说的独特的对于乡村生活的观照点。 27、简述歌德和里尔克对冯至诗歌创作历程的影响。冯至在1930年出国留学之前,即他写作昨日之歌等诗作的时代,还比较地耽于青春感伤的抒情,1930年至1935年在德国的留学,重新研读歌德和里尔克,使他克服了青春忧郁,告别青年而走向中年,有了更高意义上的完成。歌德影响冯至的主要是他的“脱皮”和“断念”的概念,冯至后来对此有过追忆,他引用歌德给一个性格忧郁的朋友的话来表述歌德:“人有许多皮要脱去,直到他有几分把握住他自己和世界上的事物为止。你经验很多,愿你能够遇到一个休息地点,得到一个工作范围。我能确实告诉你说,我在幸福中间是在不住的断念里生活着。我天天在一切的努力和工作时,只看见那不是我的意志,却是一个更高的力的意志,这个力的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在冯至看来,歌德一生丰饶的背后,“随时都隐伏着不得已的割舍和情心情愿的断念。”而割舍和断念并非出于被迫,而是出于更高的意志的引领,为了人类而工作的自觉责任,促使歌德将所有的激情、欲望以及痛苦、折磨都弃置不顾,惟有工作是永恒的。这一切在转向之后的里尔克那里也能找到,“在诺瓦利斯死去、荷尔德林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际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岳。他到了巴黎,从他倾心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一件事:工作,工匠般的工作”。(冯至: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工作,工匠般的工作”,这是冯至从里尔克和歌德那里获得的重要的生存动力,从此写作不再是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人类工作的一部分,这种艺术观与人生观的改变,才促成了他后来的“完成”。1937年抗战爆发后,冯至辗转各地,最后终于在昆明西南联大落脚,抛开了烦琐的日常事物,潜心于教学与研究,冯至终于将在德国的积累以多种形式爆发了,他写成了诗集十四行集,诗化小说伍子胥,并开始了关于杜甫与歌德的学术研究。 28、请从鲁迅对个体生命思考的角度谈谈散文集野草的基本内涵。野草被称作是鲁迅的哲学,对人的个体生命的思考,是野草的一个重要内涵。 首先,在时间的坐标上,鲁迅将人的生命置于“将来现在过去”中考察,他否定了人们对“将来”的幻想与对“过去”的缅怀。他说在将来的“黄金世界”中,也仍然有叛徒将被处死,在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因此永远有矛盾和冲突,不可能出现一个和谐、绝对完美的“黄金世界”。对于过去,鲁迅也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在野草当中的一篇风筝,鲁迅也写到了童年的黑暗,儿童之间的伤害和压迫。鲁迅堵住了人们心灵逃避的处所,就是要人面对现实,这可说是野草的基本思想,人必须正视作为人的基本的生存困境。 其次,鲁迅又关注个体生命和他人的关系。他分别考察了个人与敌人、个人与爱人、个体与群众的关系。对于敌人,他在这样的战士当中,提出了著名的“无物之阵”的概念。战士向敌人掷去投枪,击中之后发现“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于是战士被无物之物耗尽了一生,“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敌人是几千年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而不是某一具体物或人。而爱人的爱,也会成为阻碍战士前行的羁绊。过客中的过客,连小女孩递过来的一块破布都不接受,就表明了对人间温爱的警惕。而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把真实的生命的活动都当作表演,所以战士与绝望中拒绝表演作为“复仇”。29、简述艾青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诗歌写作上的追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艾青的成名作,1933年1月写于狱中。“大堰河”是用上海话读出的艾青乳母“大叶荷”的谐音。此诗在春光杂志发表时,艾青使用原名“海澄”的上海话谐音“艾青”,作为发表时的笔名,这是他首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的乳娘大叶荷的一生作为长诗的主线,抒情主人公“我”以充满深情的笔调追忆幼年时代在大堰河的照顾下成长(“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诗歌写到大堰河一生经历的悲苦,劳作的辛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当时获得了各阶层读者的热爱,是因为他以一个“地主的儿子”的身份,挚情地歌颂了一个劳动妇女,其中传达出来的是深深的爱,正如胡风所言:“艾青底诗使我们觉得亲切,当是因为他纵情地而且是至情地歌唱了对于人的爱以及对于这爱的确信”。当然这首长诗也对“这不公道的世界”进行了诅咒,并由对大堰河的爱与悲中转化出强大的现实批判的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国现代诗歌也是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才完成了抒情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质变,他从一个地主阶级的儿子,明确宣布以劳动者大堰河为母,并和她的儿子们以兄弟相称,“我”把自己的情感真正溶入到劳动者的情感中,并且从个人的感恩上升为对一个阶级的赞颂与皈依,要将自己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种情感已经从个人与个人的纽带,转向个人与群体,甚至与人类的关系。 大堰河我的保姆,使用了大量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形象:“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这些形象不但具有农村生活气息,而且还具体地写出了大堰河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过程。 艾青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散文化,他后来写有专门的文章谈诗的散文化,在写诗的起步期,他的诗歌就是充分自由的,散文化的。他不追求诗行的整齐划一,韵脚的和谐,但却注重排比的大量使用,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也是如此。全诗十三节,每节行数不一,多的达十六行,少的则只有四行;全诗没有压韵,但大多数诗节的首尾是重复的,并且确定了每节诗的情绪。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0、分析沈从文的边城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边城于1934年1月至4月在国闻周报连载,1934年10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单行本。以后四十多年,沈从文对边城的文字、故事时间、人物年龄多次修改。 边城的主要内容: 摆渡船的爷爷和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爷爷朴拙,待人接物颇有古风,重义轻利;翠翠天真,快乐。祖孙两平静生活被翠翠萌动的爱意打破。船总顺顺家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喜欢傩送。爷爷为使孙女幸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他的行动却招致一系列误会。大老天宝求亲不成,抑郁而押船下江,溺水而亡。老二无法从因哥哥死亡而引起的自责以及对老船夫的不满中解脱,也随船下行,不知归期;爷爷在一个暴风雨夜死去,白塔塌了,翠翠在等着可能归来的人。 边城有强烈的宿命感。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但偏偏阴差阳错,每一个人的心愿都没有办法实现。这可说小说开篇就已点明的“天”(即命运)的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小说也描写了作者所倾心的自然人性在“现代”急剧变化中的困窘与无奈,团总碾坊对渡船所构成的钱与势的压力,中寨人用心不良的对爷爷的伤害,龙舟赛上势利的人的谈话,都展露了“现代文明”对于乡村的侵蚀。 边城的艺术特色: 边城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节制与含蓄,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有时通过梦境来呈现,有时则正话反说,更多时候是“欲说还休”的停顿与沉默,叙述者的干预有限,也从不明点,这就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沉浸进小说文本所构筑的由山水人情共同组成的世界,才能理解小说作者的用心与命意所在。 边城是现代小说史上“诗化小说”家族的成员,我们很难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来解说边城的“景物描写”、“风情描写”。这些不是作为人物故事的陪衬,用于渲染人物内心而出现的,在边城中,自然风光、风俗人情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是小说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具有人的自然化的思想,小说当中的自然意象,竹林、黄狗、鱼、虎耳草等,都和人物的喜怒哀乐有密切关系。竹林是翠翠庇护之所,她和二老感情的起点是二老一句“大鱼来咬你”;翠翠梦见上山摘虎耳草,是为二老的歌声所陶醉。 边城中乡情民俗、自然风光、人事命运三者结合得很好。小说开始就描写茶垌地方的自然风光,又在小说中写了中秋与端午这两个节日,具体地展开当地的民俗风情。 边城也使用了象征手法,最明显的是白塔。塔在小说里是渡船老人的象征,他所代表的那一份淳朴的人情,既古老又神圣,虽难免于坍塌,但小说结尾处白塔的重建,正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品格重建的信心。31、分析矛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1933年问世的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小说大规模地描写都市生活的开山之作,子夜容量巨大,结构宏伟,茅盾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要求,采用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倡导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自己的小说中加以发展,创造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子夜的模式,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模式,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新的文学范式的意义。 茅盾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注重小说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追求对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hp开发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白银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南充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齐齐哈尔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莆田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邮储银行2025长春市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云南地区
- 农业银行2025新乡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吴忠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山南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T-GDEIIA 56-2024 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CRISPR-Cas9及基因技术》课件
- 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 中医预防老年痴呆方案
- QC七大手法培训
- 建设弹簧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企业财务分析实践指南
- 青少年足球训练安全保障措施
- 体格检查(心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