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3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参加 2005 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广东省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 对象, 探讨赛艇训练的训练特点以及用理化指标对训练进行监控的方法, 希望找出某些有效 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为赛艇的科学训练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在整个训练周期内, 对女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的部分机能指标如: 血红蛋白 (hb) 、 血尿素(bu) 、血睾酮(t)进行了测试;对测功仪多级负荷测试、测功仪模拟比赛,5km 跑步,12km 自行车训练等进行大量的乳酸测试和分析;运用血乳酸和 polar 表以及桨频、 船速对训练课进行评定和监控;对训练的内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和结论结果和结论: 1.长时间系统的有氧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血 红蛋白浓度变化与运动距离之间成中度负相关,并具有显著性意义(r=-0.568,p0.05) 。 从 13 周至 36 周,血尿素浓度和训练距离成中度相关(r=0.68,n=8,p0.05) 2.系统的有氧训练睾酮使显著性的提高,血睾酮变化趋势和血色素一致。42 周睾酮值处于 全年较高水平,表明赛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 3.长时间系统的有氧训练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乳酸阈功率, 整体上看, 功率乳酸曲线有向 右移动的趋势。 5.运动员的 2000m 最大能力呈上升趋势, 赛前 2000m 最大能力较冬训初期和 13 周有显著性 提高,说明在赛前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6.自行车训练和跑步都可以作为赛艇有氧训练的辅助手段, 但自行车训练更易于控制, 应适 当减少跑步训练的比例。 7.循环力量练习作为陆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和水上比赛供能特点接近. 关键词:赛艇 血红蛋白 血尿素 血睾酮 有氧训练 训练监控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4 abstract abstract object:obje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the lightweight women rowers for the 10th nation games in 2005,analysis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 and ways to monitor training with physical parameters. the object is to find some physical paramet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o guide further scientific training of rowing athletes. methods:methods:some function index of lightweight women rows athletes such as hb,bu and t are measured in whole training period. dynamometer multi stage load measurement and 2000m rowing ergometer all-out test are also measured. blood lactate measure and analysis for 12km,40-minute water ,5km running and12km bicycle. the training result is evaluated by blood lactate, polar chart, paddle frequency and canoe speed. statist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raining arrangement and strengt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results and conclusions: 1. during the rowing training term, aerobic training caused the increasing of hb concentration.hb concentration changed periodically. hb concentr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volume (r=0.568,p0.05). bu concentration correlated with training volume (r=0.68, p0.05) .2. aerobic training caused the increasing of serum t level, there was the similar chang tendengcy between serum t level and hb concentration.serum t level of 42th week was highest ,and it indicated open-women rowers physiological ability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3.after long time aerobic training pat4 increas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rowing training term,the curve of power-lactate had a tendengcy of right.4.2000m rowing ergo test results rose as a whole. 2000m rowing ergo performances of the last week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it indicated lightweight rowers physiological ability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5.both 5km running training and12km bicycle training were beneficial to aerobic ablility, but bicycle training was better. 6.strength circulation training,one of event-related strength training methods,was proven feasible. key words: rowing training, hb, bu, t, aerobic training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5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1 历史与现状 1.1 历史与现状 赛艇是由运动员、船和桨共同组成,以一个或几个桨手运用其肌肉力量为推动力背向前 进方向划水, 通过桨的简单杠杆作用推动船艇通过规定水域的竞技运动项目 12。 赛艇运动多 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进行, 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 增强全身肌 肉力量,调节神经系统平衡,十分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赛艇运动的起源被认为是 18 世界欧洲的简易划船赛,而正规比赛是从 1829 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的校际赛 艇比赛开始的。这项传统的划船比赛,每年都在天然的泰晤士河上举行,迄今已延续了将近 170 年。世界赛艇锦标赛男女共 24 项,世界青年赛艇锦标赛男女共 14 项,奥运会赛艇比赛 男女共 14 项。在天然水域比赛,往往受天气影响,甚至前后两组比赛时气候不同。因此赛 艇比赛的成绩仅作参考,至今没有世界纪录。 赛艇是一项周期性运动, 其技术动作是周期性重复, 每一个划桨周期包括提桨入水阶段、 拉桨阶段、按桨和推桨开始阶段、推桨阶段四个技术环节。赛艇运动有两种类型:双桨和单 桨。 双桨比赛的桨手们手持双桨, 两支桨分别位于艇两侧; 单桨比赛的桨手则每人仅持一桨。 赛艇比赛分为男子比赛和女子比赛,男子比赛包括单人双桨赛、双人双桨赛、轻量级双人双 桨赛、四人双桨赛、无舵手双人赛、无舵手四人赛、轻量级无舵手四人赛和八人赛。无舵手 比赛中的“无舵手”是指在比赛中没有舵手来引领方向。 女子赛艇包括以下几项赛事: 单人 双桨赛、双人双桨赛、轻量级双人双桨赛、四人双桨赛、无舵手双人赛和八人赛。所谓轻量 级是指:女子单人体重不超过 59 公斤,团队平均体重不超过 57 公斤;男子单人体重不超过 72.5 公斤,团队平均体重不超过 70 公斤。各参赛队的赛艇除对重量有严格规定外,对外形 和尺寸并无统一要求。船体外型一般为细长形,通常用耐用的碳纤维和塑料制成,以使赛艇 重量尽可能轻。在大型比赛中,参赛各队分在不同小组,赛程一般为四天。大部分赛艇比赛 都包括热身赛、淘汰赛、半决赛和决赛,这要根据参赛队多少而定。 1.2 赛艇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特点 1.2 赛艇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特点 根据生物化学理论,大多数项目比赛开始阶段都主要是 cp 供能,继而是糖酵解供能, 随糖酵解供能的减弱及糖的有氧分解供能的提高, 一旦糖有氧分解供能能够满足划桨运动时 的需要,则糖酵解供能消失。赛艇属于水上周期性有氧力量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有研究表 明在所有的有氧运动项目中,赛艇运动对人体的生理要求排在首位1。在赛艇比赛中,需要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 运动员在 2000赛程距离内表现出持续一定“高速度”的耐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无氧 代谢、有氧代谢,也有混合代谢,优秀赛艇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能承受高负荷、 大强度的比赛2。赛艇所有项目赛程均为 2000m,比赛大约耗时 68 分钟,要划 210280 桨,桨频约为 3038 桨/分,随级别与艇别的不同而不同。在赛艇运动中,全身大约有 70% 的肌肉参与了运动。起航时每一桨的功率达到 8001200 瓦,途中达 600900 瓦,比赛中 的平均功率是 450550 瓦。因此优秀的赛艇运动员既需要强大的有氧能力,还要有较强的 无氧做功能力,以确保每一桨的输出功率和启航-冲刺阶段的生理需要。一名桨手在比赛中 同时利用三种不同的能量代谢供能。在赛艇比赛的第一阶段,即在出发阶段前 10 桨内,是 以 atp-cp 代谢为主;在比赛第二阶段:大约 20m300, 即 10 桨后至 60-90 秒以糖酵解代 谢为主;在赛艇比赛第三阶段大约 3001700,以有氧代谢为主;在比赛的冲刺阶段:大约 17002000主要也是混合代谢供能。在整个比赛中有氧代谢居于主要地位,占总能耗的 70%86%,20%25%的能量来自无氧供能系统,但这三种供能方式并非绝对独立3,有 氧代谢系统、糖酵解系统、磷酸原系统都被最大最充分的调动4。 1.3 赛艇的训练 1.3.1 赛艇训练的训练方法 1.3 赛艇的训练 1.3.1 赛艇训练的训练方法 赛艇训练方法,是指持续训练的匀速训练方法和变速训练方法、间断训练的重复训练 方法和间歇训练方法, 以及测验-比赛方法等具体的各种训练方法, 包括长距离持续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化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游戏与比赛训练法 12。训练方法的 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是赛艇训练成败的重要原因, 每一种训练方法都会对机体产生特有的影 响,既能使机体产生训练的正效应,又可能使机体产生负效应,赛艇训练应综合使用各种训 练方法,根据训练的不同阶段、任务和对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这些训练方法对赛艇训 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训练中训练方法要力求多样, 训练手段要力求 多种, 表 1 是国际赛艇协会教练员教材中列出的有氧训练的方法; 不仅是赛艇专项训练的方 法、手段,而且包括相同或相近项群,如长距离游泳、田径中长跑、自行车训练等的训练方 法、手段均可参考、借鉴。同时,要求我们的教练员对每一种训练方法、手段的目的和作用 等,都要深刻理解、透彻认识,恰当地确定选用时机,不断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训 练质量。 赛艇水上训练要注意有氧、 无氧、 混合供能比例, 水陆比例等各种比例的科学搭配, 要有精确的监控指标。要使教练员掌握根据水上训练的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 法和手段。 要加强赛艇陆上力量训练的专项化研究, 使各种力量训练的动作结构尽量接近专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7 项动作,且训练强度要适合比赛要求,负荷量要满足运动员成绩增长的需要,并积极开发与 研制赛艇专项力量陆上训练器材。 此外,还要进一步研究赛艇测功仪与水上运动成绩的关 系,力争达到测功仪训练量化、精确化和陆上训练向水上运动有效转化的效果。 表 1:现代赛艇水上有氧训练有效模式 有氧 训练 模式 类别 操作方法 生理需求 生理效应 技术效应 使用 主体 持续 训练 lsd“技术 长划” 90min,心率 130-150 次/min,桨 频 18-22 次/min, 16-20km 有氧及代谢平衡。 能量供应为 100% 有氧或涉及少量无 氧,但没有乳酸积 累 增加酶活性,毛细血管 及线粒体数目。增强肌 肉中氧的利用,提高无 氧阈及最大摄氧量利用 率 使技术动作自动 化及提高及技术 效率 全年 混合 间歇 训练 ss“稳态 划” 30-10 桨放 松划 90min,心率 140-160 次/min,桨 频 22-24 次/min, 16-20km“ 30/10” x10 , 3组 心 率 170-190 次/min,桨 频 33-36 次/min, 12-14km,组间积极 放松 4-5min 有氧与无氧的比率 为 50/50 至 70/30。 乳酸积累较少,为 5-7mmol/l 加强心脏功能使心率 储备增加提高心输出 量,增加氧运输 提高竞技时技 术提高比赛时 肌肉收缩速度 准备期 预备比 赛期 “ 17/5 ” 17-5 桨 放 松划 “17/5”x20,3 组心 率170-190次/min, 桨 频34次 /min , 12-14km, 组间4-5min 积极性休息 同时训练有氧与无 氧代谢能力 改善心功能,为教练提 供机会在各种桨频下控 制技术,增加比赛时的 肌肉收缩速度。多人艇 利于产生合力和整体节 奏 提高划船动作的 自动化,在比赛 时保持技术,提 高疲惫时的速 度,提高比赛时 的技术 准备期 预备比 赛期 比赛期 “4-3-2-1” “4-3-2-1”x4,桨 频 24-26-28-32,心 率 170-190 次/min, 桨频 30-36 次/min, 12-14km , 组 间 4-5min 积极休息 准备期 预备比 赛期 比赛期 “ 5-25-30- 25-2-2-1” 水上划: 5-25-30-25-2-2-1 心 率 130-190 次/min, 18-20km,不停顿 调动肌纤维和肌糖元, 改善 心功能, 增加心率储备, 提 高心输出量, 增加毛细血管 及线粒体数目,增加氧运 输, 改善氧利用, 提高无氧 阈和最大摄氧量的利用效 率 准备期 预备比 赛期 比赛前 期 比赛期 (引自 fisa 资料,2000200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8 1.3.2 力量耐力训练 1.3.2 力量耐力训练 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 实质上是在 67 分钟比赛时间内反复完成划桨动作所需 要的肌肉耐力,它在比赛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能量供应系统的强弱、容量、灵活性和 节省化是决定力量耐力的基础能力, 同时最大力量水平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力量耐力的 基础力量。 目前力量耐力训练常用的方法有稳定耐力训练法和循环力量训练法, 发展力量耐 力时, 肌肉工作方式可采用克制性和退让性工作相结合的动力工作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还可 以利用静力性的练习。采用动力性工作方式时,动作速度要求中速,动作尽量到位,不宜过 多采用快速动作。采用静力性练习时,不可憋气,以免影响循环和呼吸系统的运行。这些训 练都是在对肌肉进行持续反复地刺激, 主要的训练目的是改善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供应能力和 神经-肌肉系统募集肌纤维的能力。 对以往力量耐力研究的调研表明,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 原苏联的柴商斯基(zatsiorsky)就对力量训练的组、次数负荷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负荷重量 为最大力量的 30%70%,练习次数在 20 次以上的练习,可以作为发展运动员力量耐力的 主要训练手段5。在此之后,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不同负荷(重量和次数)对力量耐力的影响问 题,安德森(anderson)等人6、豪格尔(hoeger)等人7、潘普斯(pampus) 8、霍夫曼(hofmann) 9和阿拉巴斯(arabas)等人10均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大体上和柴商斯基保持一 致。1999 年,沃夫冈(wolfgang)等人对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11,他们以 26 名女 子和 62 名男性体育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测试了 4 种练习的从 50%90%最大力量的最大练 习次数和完成练习的时间,确定了以最大力量的百分比作为力量负重强度依据的可靠性。 1.3.3 赛艇训练的训练控制 1.3.3 赛艇训练的训练控制 训练控制是提高训练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表 2 是赛艇训练控制过程中关于运动负荷量 的结构组成。 而目前国内的赛艇训练的强度划分通常采用德国赛艇协会的方法, 其六个等级 强度的划分与负荷结构见表 2; 表 4 是赛艇水上训练强度等级、 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举例12。 表 2:赛艇训练的负荷组成 训练指数 训练指数的表示方法 量度 强度 时间 密度 公里、重复次数、小时 米/分、公里/分、桨频、心率、血乳酸 秒、分、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 每次负荷之间的间歇、负荷与恢复的比例、恢复程度(如心率下降至某一数) (引自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赛艇,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9 表 3 德国赛艇协会水上训练强度等级 等级 强度 桨频(桨/分) 心率(次/分) 乳酸(mmol/l) 100% 最大 200 12 100%左右 3436 185195 612 90%左右 2930 180185 46 80%左右 2628 170180 3.54 75%左右 2225 160170 2.53.5 70% 22 6 16-20 170-180 4 16 150-170 2 (引自广东省赛艇队内部资料 ) 1.4 测功仪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 1.4 测功仪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 赛艇是在室外水面上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受水面条件及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 同时间、 地点进行的水上比赛的成绩难以进行纵向比较。 对在水面上划船期间的运动员的生 理参数进行评价更是十分困难 12 。 而在七十年代由瑞士杰辛博士设计制造赛艇测功仪后, 这 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赛艇测功仪是以赛艇划桨为特征的专项练习和机能测试的专门仪 器,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赛艇测功仪有两种, 一种是挪威的 dr.gjessing 型拉杆测功仪,另一种是美国的 concept型链条-飞轮式 赛艇测功仪13。许多赛艇专家对两种测功仪进行了机械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发现 两者的输出功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者线形关系非常高(r=0.92) ,另外在生理生化指 标上几乎相同。 craven 等(1993)对 concept风阻测功仪进行了研究, 指出测功仪上的划桨 动作与水上划桨非常接近, 因此可以用于准确测定赛艇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变化; 测功仪使测 量标准化,这是水上测试所不能比拟的 14。hagerman(1994)研究了测功仪 2000m 模拟水上 2000m 比赛,认为这种方法是对真正比赛时生理需求的现实模拟 15。henry 等(1995 年)对 使用 concept做递增负荷运动所得到的最大功率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测试所得的相关系 数为 0.9416。schabort 等进行了在 concept测功仪上进行 2000 米专项重复测试的可靠性 研究,发现在不同测试的平均功率的变异系数为 2.0%,各测试的相关系数为 0.96,认为这 种测功仪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同时认为利用测功仪测试可以进行赛艇运动员生理生化方面 的科学研究17。由于这种仪器轻便使用,操作简单精确耐用,受到国际赛艇界的重视和广 泛接受。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1 1.4.1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1.4.1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6 分钟的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是赛艇运动员专向能力的体现,被认为是除去划桨 的赛艇比赛,是运动员体能最好的衡量指标。目前,通用的是在 concept进行测试,该 测功仪能够显示 2000的成绩和所作的平均功率。学者们认为,一名世界级运动员必须具 备良好的专项能力, 表 5 为世界级优秀赛艇运动员的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和我国优秀运 动员的比较。 表 6 世界级优秀赛艇运动员的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比较。 组别 世界水平(功率) 我国优秀运动员(功率) 男子公开及 420 41026 男子轻量级 380 36216 女子公开级 300 32111 女子轻量级 260 26110 但是不能简单地以 2000测功仪的成绩或者功率来评价运动员的能力,具备了良好的 专项能力的运动员不一定能成为世界级优秀赛艇运动员,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和 2000m 水上比赛的成绩并不是正比关系。张华杰等在研究国家队 2000m 测功仪测试的成绩后认为, 由于测功仪与水上划船的差异,完全用测功仪成绩和功率还不能完全代表运动员的实际能 力, 采用 2000测功仪的功率除以体重的 2/3 次方这一指标来评价赛艇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 合理的65。 2000m 测功仪测试后的血乳酸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一方面较多的一般无氧训练和专项 无氧训练可使血乳酸提高, 另一方面运动员较多白肌纤维的个体有较高的血乳酸, 抛开测功 仪测试成绩单看血乳酸水平对于评价训练效果是没有意义的33。 1.4.2 无氧阈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4.2 无氧阈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无氧阈()是指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人体运动达到某一强度(无氧阈)后,机体 内出现氧需要量大于氧供给量, 细胞进入无氧氧化过程, 体内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 谢转换的临界点,由 wassermann 提出后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训练中,尤其是被体能类运 动项目的研究者高度重视 18。 无氧阈常以乳酸含量达到 4mol/l 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或功率、 心率、%vo2max 来表示,称为乳酸无氧阈(at4)或乳酸阈。乳酸阈功率是根据血乳酸浓度变 化与运动强度或做功能力变化的关系获得的。 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经过长期训练,其在专项上表现出的无氧阈在一个时期内将达到一定 稳定水平, 排除专项技术影响因素, 运动员的值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2 练强度负荷的安排, 机能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其值也相对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hc heikamp 等(1991)在两次递增负荷实验中发现,at4 对应心率、速度、摄氧量在运动组 的重复测试相关性高度相关,认为 at4 可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做出准确评价 19。1976 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 mader 和他的同事提出 4mmol/的无氧阈概念而广泛运用于田径游 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 在体育实践中,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常作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定指标。但研究发现 vo2max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而 at4 对应功率占 vo2max的比例却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从 而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20。 有研究认为通过系统的训练, at4 可提高 45%以上21。 da mahler 等(1985)研究发现 3 个月训练后 at4 心率及%vo2max 下降,但 6 个月后则显著提高 22。jm steinaker(1993)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可达最大成绩的 80%-85% ,并认 为 wat4是决定赛艇 2000m 成绩的最有效指标 23。cosgrove 等(1999)的研究发现 2000m 赛艇 计时速度与 at4 时的预测速度显著相关 (r=0.73) 77。 同样的结果也在 s.a ingham 等 (2002) 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78。曹景伟(1999)对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指标进行了筛 选,在 11 项机能指标中,最后入选有效指标的只有无氧阈速率和心功能指数 24。s grant 等(2002)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两次递增负荷实验中,at4 时对应速度的重复性相关系数为 r=0.92 25。at4 的高度可重复性,为其在训练中作为有效评价手段提供了可靠依据。无氧 阈测试的方法有乳酸法、rq 法、slop 法、eq 法、积分肌电阈法。其中乳酸法是体育 实践最常用的方法。 但目前对于如何准确测定乳酸无氧阈还有一些争论。 国外学者很多认为 多级负荷中每级符合必须超过 8 分钟。 挪威学者研究了跑台上进行四级负荷测试, 认为每级 负荷持续时间要 8-10 分钟, 才能使摄氧量保持稳态 26。 hertmann(1990)也认为持续 8 分钟 以上的稳定负荷才能使人体达到稳态 27。 但杜忠林(1997)等人对赛艇运动员三级负荷测试法 的研究发现 8 分钟与 4 分钟三级负荷二种测试方法间存在高度相关,两种方法比较而言 4 分钟测试是一种更实际的测定乳酸无氧阈的方法 28。 1.5 生理生化指标在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评定中的应用 1.5.1 体型 1.5 生理生化指标在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评定中的应用 1.5.1 体型 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既有较高的划桨绝对力量, 又能取得较大的划距, 运动员既需要大 肌肉力量,又需要有良好的有氧耐力作为基础。而最大绝对力量、最大输出功率与体重呈正 相关 5。由于在划船期间,体重有滑座支撑,体型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更有利条件29。 所以公开及运动员一般身材高大。 轻量级运动员则在限定的范围内尽量高大。 赛艇运动员专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3 项身体形态参数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坐高、指尖距、坐臂长、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 胸围、肩宽、呼吸差、大腿围、上臂围、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等。伸臂长、坐臂长和跪臂长 等,这些指标不同程度地能直接反映运动员在划船过程中技术动作发挥的程度,对于选材、 个体化的最优技术设计与评定有直接作用。比如指尖距、伸臂长、坐臂长和跪臂长分别对于 赛艇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幅度、 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先天的物理限定作用, 如果选材时开始注意 了这些形态学指标的优化,就为运动员以后的发展留下了更大的潜力。进行赛艇运动时,运 动员会动用全身 70的肌肉参与动作。yoshiga 等(2002 年)的研究认为赛艇运动成绩与 大腿肌肉发达程度相关。 曹景伟等研究认为在这些身体形态参数中呼吸差、 大腿围、 上臂围、 瘦体重、 体脂百分比与专项成绩提高高度相关。 周成林等研究认为的赛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与 机能素质各指标相关, 相关存在显著性意义, 说明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同是赛艇运动员获取 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因素。赛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指标由四肢体态、机能素质、髂 宽形态、心肺功能、上体形态构成。其中以四肢体态最为主要,贡献率分别为 11.65、8.7、 7.19、 6.87。 国外学者在对 2000m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某些生理变量与其运动能力关系中发现, 运动员的瘦体重与运动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 0.85,如何降低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数,提高 瘦体重,是中国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1.5.2 心率 1.5.2 心率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它也是反映体内代 谢情况的一个非常灵敏的生理指标80。由于其实用、简单、易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被普 遍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心率监控极为重视, 教练员不仅可以利用心率对 训练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同时还可以利用心率对体能和伤病的恢复进行全面的监控81。 要使运动训练效果最优化, 取决于对训练三个要素即训练强度、 训练持续时间与训练频度的 有效安排与监控。这三者之中,训练持续的时间与训练频度比较容易控制,最难控制的是训 练强度。外部负荷作用于运动员后,能够引起其机体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能通过心率表现出 来。 赛艇训练中, 随着专项运动强度的增加, 运动中的心率也增加, 在其达到稳定状态之前, 与专项运动强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因此,在赛艇训练的实践中,常以心率作为监控运动强度 的指标来指导训练79。对于运动训练后最大心率会不会改变一直有争议。运动生理学家认 为,运动训练对最大心率影响不大30。但近年关于该问题有了新的结果,zavorsky 等31在 总结了前人有关研究结果发现, 共有 12 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会显著降低最大心率(0.0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4 最后 zavorsky 得出结论:有氧训练可降低最大心率。国内也有学者持此观点32。 1.5.3 血红蛋白1.5.3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俗称血色素,是当前在机能评定中常用的指标。血红蛋白是血液红细 胞中含铁的蛋白质,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在红细胞中浓度高达 34%,占红细胞中蛋白质 总量的 90%33。血红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有三点:一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构成血 液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缓冲, 平衡肌肉, 血液中的酸碱度 (主要以缓解, 消除酸性物质为主) , 维持红细胞内外的酸碱值恒定,三是调整血液重量以及粘稠度34。通过长期观察与实验, 我国运动员在安静时血红蛋白数值范围与普通人基本一致,即男性为 120160 g/l,女性为 110150g/l35。赛艇作为一种耐力性项目,血红蛋白的含量应达到最大有氧代谢能力要求 的水平,即男子赛艇运动员最适宜的血红蛋白数值为 160g/l,而女子赛艇运动员最适宜的 血红蛋白数值为 140g/l36。有研究表明,当赛艇男子运动员血红蛋白大于 160/l,女子运 动员血红蛋白大于 140/l 都具有更高的有氧能力, 而且并没有因为他们血液的粘稠度较高 而影响他们的运动能力。例如,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得主的血红蛋白最高,经常在 165170/l 之间, 而血红蛋白经常在 180/l 左右的男子最高者, 其有氧机能也在队友中 名列前茅。 血红蛋白长期较高的运动员, 可能由于他们的微循环对较高的血液粘稠度有了适 应, 因此他们的循环机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而且较高的血红蛋白使他们具备更高的载氧能 力,但是短期内血红蛋白大幅度增加是极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37。 长期运动训练能够使人体的血红蛋白增加, 高强度或者大运动量训练使组织需要更多的 氧, 血红蛋白增加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生理反应。杜忠林(2001 年)研究湖北省赛艇运动 员的血红蛋白后认为, 训练年限在七年以上的高水平队员的血红蛋白, 显著性高于训练年限 仅为三年左右的队员的值, 并认为训练可以使血红蛋白大约平均有 12.3%(4%23%)的增幅; 且血红蛋白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了一定的训练年限后, 血红蛋白就不会继 续增加38。 1.5.4 血尿素 1.5.4 血尿素 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大负荷运动,机体对能量的需求成倍的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分 解代谢在机体供能方面的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39 ,33。 在运动中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可以提供约 5%-10%的能量, 以弥补糖原供能的不足, 其分解代谢的产物使运动后血尿素 ( )增加,目前认为能灵敏的反映肾功能和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情况,反映机体对负 荷的适应能力, 是评定机能状况的灵敏指标, 在评定运动量的大小和预防过度训练方面有重 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还可以作为机体负荷后的恢复指标。资料表明,我国正常人清晨空腹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5 值为 1. 797.14 毫摩尔/升,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参考值一致,但一般处于正常值的上 限,部分运动员略有超过。有研究提示,似乎运动水平越高,安静值越高,这可能是 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来弥补糖原供能的不足, 因此分解产物尿素有较明显的增加, 同时蛋白质代谢也经常处于活跃状态的缘故40。急性运动可使值大幅度上升,这已 经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明, 而其上升的幅度受运动的时间及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一次 负荷,一般在三十分钟以内的运动负荷,值变化不明显,只有当负荷时间长于三十分 钟时,水平才较明显增加,其机制大体是:在运动应激状态下,骨骼肌产生腺苷一磷 酸,该化合物对肌肉有刺激性作用,在磷酸腺苷脱氨酸的催化下,水解为毒性较小的次黄嘌 吟核苷酸及氨,氨被转运到肝脏合成尿素,同时,在连续的剧烈负荷中,细胞浆下降, 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更加促进了蛋白质的分解,从而使值急剧升高33。目前对血 尿素如何进行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从现有的研究报导来看,大多采用临界值(阈值)的方 法,通常将临界值定在 88.3mmol/lfeng。在最近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了新的方法,范家成等 提出用质量控制图评价血尿素在运动中的变化的方法; 杜忠建议以血尿素的升降幅度或周量 法来评价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这些方法都需要在运动实践中不断检验41。 1.5.5 睾酮 1.5.5 睾酮 睾酮是人体内的主要同化激素之一,可以刺激组织摄取氨基酸,减少尿肌酸量,使肌 酸和三磷酸腺苷作用合成磷酸肌酸,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肌纤维和骨生长,使骨皮 质增厚,促进钙的保留和沉淀,使长骨骨骺愈合;同时,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等,直接 促进骨髓造血。但对无贫血的正常人,睾酮对红细胞的生成无重要作用 42。对于急性运动对 血睾酮的影响,虽然有资料报道:一次高强度短时间运动后血睾酮值有所降低 43,但目前对 于运动后血睾酮值下降的原因报道还很少。 同时也有许多研究证明, 短时间的中等强度和极 量强度运动后血睾酮水平升高 33 33 。运动后血睾酮增加的原因可能有: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训 练后使体内血睾酮相应升高,且与皮质醇成正相关,因此,运动可促使血睾酮水平升高,可 以认为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内分泌调节的生理反应, 即是对运动训练的某和适应。 众多研究 表明, 长时间运动训练或力竭性运动会使血睾酮水平降低, 但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机制还不十 分清楚,其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4。 睾酮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或运动能力的指标已有多 年,但是睾酮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很难准确的进行评定 45。有研究认为:如果在运 动员 15 公里跑或 1 小时跑后,血睾酮、皮质醇、ck 皆正常,则说明运动量是适宜的,血 清皮质醇大量增加,而睾酮下降则表明运动员负荷过大,易造成运动过度疲劳;如果血液中 睾酮、皮质醇不变或变化很小,则说明负荷适量。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6 2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赛艇是奥运会的传统项目和金牌大户, 但由于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 我国的赛艇项目 在奥运会上一直没有实现成绩上的突破, 与此相对应我国有关赛艇科学训练生理生化方面工 作和研究均相对薄弱。 目前国内外文献多局限于测功仪和水上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 研究指 标局限于一次运动中的心率、vo2max、能量供应系统、红细胞、乳酸、睾酮、皮质醇,缺 乏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 国内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比较系统: 机能评定指标涵盖了心血管 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氧转运系统和贫血、骨骼肌系统及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 谢能力,但对赛艇的研究报道不多;训练监控多局限于整体项目的训练手段上,对某些具体 项目以及训练效果和目的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探讨了赛艇的训练特点以及用理化指标对 训练进行监控的方法, 希望找出某些有效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 为赛艇的科学训练进一 步完善提供参考。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7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备战并参加了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会广东省赛艇队女子轻量级运动员8人, 其基本情况见表 7。 表 7:女子轻量级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n=8) 年龄(year) 身高(cm) 体重(kg) 专业年限 (year) 平均值 26.193.00 173.811.80 54.783.01 8.493.08 3.2 研究方法 3.2.1 常规机能检测 3.2.1.1 血红蛋白 3.2 研究方法 3.2.1 常规机能检测 3.2.1.1 血红蛋白 测试时间:通常在上一小训练周休息日次晨 6:008:00。 测试仪器:xk-2 血红蛋白计 测试试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浓缩液,加蒸馏水至 1000 毫升,摇匀,贮棕色容器中可 稳定一年,浓缩液避光保存可长期稳定。 测试步骤:取运动员无名指指血 20ul,加入到装有 5ml 试剂的小试管中,迅速摇匀,再使 用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上的步骤调零、调标、再测试。采用比色法。 3.2.1.2 血尿素 3.2.1.2 血尿素 测试时间:通常安排在上一小训练周期休息日次晨 6:008:00,饭前进行测试。大训练 量课后于晚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之内进行测试,并与次日晨进行跟踪。 测试仪器:80-2 型离心机、565 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试步骤:取耳血 50 微升,离心(3500 转,10 分钟)出血清,取 10 微升血清加入到装有 1 毫升试剂的试管中,摇匀,立即吸入半自动生化仪中进行测试,采用比色法。 3.2.1.3 血清睾酮 3.2.1.3 血清睾酮 测试时间:休息日次晨 6:00-8:00 之间。 测试步骤:采用放免法进行测试。取静脉血 2ml,室温静置血凝,3000 转/分离心 7 分钟, 取血清。进行测试。 3.2.1.3 血乳酸 3.2.1.3 血乳酸 测试时间:训练后即刻或三分钟;测功仪测试中据测试要求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8 测试步骤:取指血约 50 微升,用加样枪取约 20 微升全血注入乳酸仪进行测试。 测试仪器:美国产 1500 型乳酸盐自动分析仪。 3.2.1.5 心率 3.2.1.5 心率 测试时间:训练中和训练后恢复 测试步骤:于训练前佩戴心率表进行即时监控,训练后将心率表的数据导入电脑进行分析 测试仪器:polar 心率表 s610(芬兰产) 3.3 训练的监控 3.3 训练的监控 按照训练计划对每个大周期以及每个训练周的训练量进行统计分析, 对训练内容和训练 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无氧有氧训练安排及比例。测试训练课课中,课后和水上模拟比赛后的 即刻乳酸,并记录心率变化,分析运动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机能状态。 3.3.1 测功仪多级负荷测试及乳酸阈的计算 3.3.1 测功仪多级负荷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存培训课件
- 法治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法律课件幻灯片
- 2025贵州习水县中医医院隆兴分院招聘见习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智能座舱车载智能充电交互设计报告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在光伏电站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报告
- 2025年制造业绿色供应链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
- 深圳燃气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数据应用创新分析报告
- 2025年农业生物技术在种子质量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报告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胆囊炎胆囊结石教学查房课件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实践实验报告2800字】
- 师宗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 中枢神经系统-脑梗死的影像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 DB14-T 2555-2022 费托合成异构烷烃生产规范
- 湖南省“西学中”人才培训项目申请审批表
- 【精】8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课件)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 YY/T 0801.2-2010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2部分:用于麻醉气体净化系统的终端
- YS/T 798-2012镍钴锰酸锂
- GB 2922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