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doc_第1页
2019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doc_第2页
2019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doc_第3页
2019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doc_第4页
2019年风俗习惯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青海省乐都县地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东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一带自古以来便是由内地进入藏区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横穿境内使该县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辖区内居住有汉、蒙、藏、土、回等名组这些均使乐都县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浓郁对青海各族文化风俗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大美之地县政府所在地碾伯镇文物古迹颇多特被是东关街的西来寺创建于16XX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2100多平方米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观音殿等都无不宏伟壮观 乐都以田园景色而久已著名清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描写郊野风景的佳作所谓“东溪春色”是碾伯镇八景之一府志称“春时小桥流水花发鸟鸣亦可游赏”由于乐都比西宁海拔低温度高山乡风光幽美大概正因为山乡气候好风景秀所以穆天子传上叫做“温谷乐都”的吧 乐都温润的气候也适宜于水果生长每当秋季碾伯镇上水果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上乘其中“乐都的沙果子”是早已远近闻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乐都人乐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种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还有一种“软儿梨”也很有名其吃法很特别一般是放置到严冬待冻成冰梨吃时放在凉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如果自然解冻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尽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 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居多 柳湾在乐都县东高庙镇镇东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是柳湾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村北那东西走向的旱台也从来没有外地人光顾过197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前的世界于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队的工作者在这里扎下根来发掘他们勤奋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发掘结束他们在这里清理了1700余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多件文物而彩陶多达15000件一个彩陶世界清理出来了考古工作者将它命名为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后来又创办了柳湾彩陶研究中心厚厚的两大本青海柳湾在全国发行“柳湾”从此出名为国内外文化、学术界所关注游人也从此摩肩接踵前来观赏 柳湾墓地是新石器时期的从考古文化分期讲出土的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也有齐家文化的类型其中以马厂类型的数量多 彩陶是原始先民们的生活用具先民们不仅讲究实用而且讲究美观在陶器上绘有大量精美而神秘的花纹图案底色与花纹颜色搭配得当相得益彰彩陶上还有大量类似十、工、之类的符号有人认为是最早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是数学代码还有人说是氏族的徽号 彩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件“阴阳合体壶”陶壶颈腹部塑有一个全裸的人像下边又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性器官可是性器官是两性的既有男阳又有女阴很难说人像是男还是女搞原始文化的学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实这件彩陶的价值恐怕在于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环节即由女性崇拜走向男性崇拜的过渡阶段男女性同时崇拜 在柳湾墓地附近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质地为夹砂红陶表面为紫红色并绘有条纹、回纹、三角纹等黑彩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长统靴相似这种陶靴在中国还是首次出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它形象地说明了早在青铜器时代青海高原上的先民们已经会制作和穿用长统靴子了 柳湾彩陶中精品众多每一件都会使人发现一个新的问题让人看到原始文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要想感受一下原始文化莫过于亲自到柳湾彩陶世界里漫游一番 青海有句谚语:“去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意思是看一看瞿昙寺的建筑就可以想象出北京紫禁城的样式这自然有些夸张但瞿昙寺的殿堂建筑的确有点像故宫据说当初就是仿照故宫修建的所以又有“小故宫”之称尤其可喜的是青海的古老建筑群在历代劫火中屡遭焚毁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极少而瞿昙寺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瞿昙寺在乐都县城南17公里的瞿昙乡乡以寺名足见寺院之影响 寺的周围群山围绕近处林木葱茏郁郁苍苍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远处乐都南山终年积雪寒光逼日“皎洁凌空似玉山”“影射长天迷素鹤光浮浅水失群鹇”便是的写照在雪岭翠山的映照下瞿昙寺更加幽静壮丽古香古色从山门而入迎面就是高大的金刚殿穿过金刚殿即是瞿昙寺殿和宝光殿;左右两边殿堂众多依次而进后边是最宏伟的隆国殿从高处看主要的大殿与山门对齐建在一条线上 隆国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建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大殿面积为912平方米高筑坡台之上飞檐翘角画粱雕栋高大雄伟富丽堂皇殿内还有一座高达3米的泉神堂堂中有一眼泉水人称瞿昙池据说是神泉饮之聪明倍加大殿两边廊房相连浑然一体人们称之为“七十二间走水厅”在两廊墙壁上佛画如长卷粗粗看一遍也得半个小时 二、乐都县春节风俗介绍 湟水千年流唯富南凉都(乐都县在十六国时为南凉国都城)富饶的物产蕴育了发达的乡土文化同时来自互助的青稞酒文化、源于牧区的藏文化、扎根于本地世居汉族群众并吸收了甘肃、陕西风格的青海东部文化及祖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河湟花儿共同蕴育出了乐都县独具特色的春节风俗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开始忙于为过年做准备到处都弥漫着节日将至的喜庆气氛 在县城地区人们早早便忙着大扫除采办年货准备过节食品了年货主要是各类食品、烟酒、蔬菜和肉类及走亲戚时的礼品过去的礼品主要为茯茶、酒等农家则或捎些自家炸的油饼或带点自家田地里产的东西现在市面上各种礼盒为拜年礼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过节食品主要是炸油饼、炸麻花、馓子等面食及炸丸子、卤肉等肉类馓子是青海特有的一种油炸面食形如一盘线粗细如同筷子卤肉种类很多猪肉、猪蹄、牛肉、鸡等均可卤制作为过年食品 而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头“年猪”用一年的时间精心饲养为过春节做准备进入腊月家里的男人们便会选定一个好日子起柴架锅杀猪程序极为干净利落;而主妇们则将猪肉仔细清洗然后将一部分肉以卤、炒等方式制成各种美味邀请左邻右舍来自家做客这也同时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成为一个固定的习俗 品尝着鲜美的肉食佐以青海特有的青稞酒真是 朋酒思乡曰杀牛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一早便忙碌起来贴对联进行年前最后一次清扫到了下午便开始准备年夜饭饺子是永远的经典和面剁陷包饺子油泼辣子炝蒜泥一切都准备停当而在年夜饭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祭祀祖先 传统信仰相信人死了仍会在“阴间”“活着”因此这里的祭祀活动便带上了一层浓浓的迷信色彩祭祀时携带各类食品、“纸钱”等物品到祖先坟前焚烧俗称“烧纸”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祖先便能吃到子孙孝敬的食物收到能在“阴间”通用的“纸钱”最后再浇上“奠茶”和酒在县城里的居民因老家较远而选择到路边或郊外的田地进行祭祀乐都县属城乡结合地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丧葬祭祀方式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路边被焚烧过后留下的痕迹破坏了环境青海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隐患然而几百年传下来的风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的因此笔者希望这种传统的祭祀方式能渐渐朝着文明、环抱的方向发展同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引导和对火灾隐患的防预 祭完祖先一家人便齐聚桌前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还有卤肉、排骨、猪蹄、肘子等佳肴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精彩上演团圆饭便开始了!真是一派和乐融融的盛世图景! 窗外的鞭炮声已是此起彼伏因为是小城便没有了“禁放”、“限放”等约束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大人的看护下尽情燃放烟花整个除夕的夜晚全城成了一个烟火的世界 有的家庭还有守岁的习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喝酒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老人们说除夕晚上守岁到天亮可以更长寿 初一早晨晚辈们要给长辈们拜年乐都的礼节拜年要“磕头”如果头“磕”得响则叫“响头”是礼仪中最重的一种孩子们还可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般说来大年初一人们是不会去走亲访友的因为了除夕夜守岁彻夜未眠后人们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渐渐地这也成为了一种习俗现在不管是守岁还是不守岁的人家基本上大年初一是不会去亲友家拜年的 大年初二是在自己家族中互访的日子堂叔伯兄弟间你来我往是增进族中感情的方式之一大年初三则是出嫁女儿回娘家、女婿看望老丈人的日子初四起人们便开始到一家家亲戚家去拜年 到了亲戚家若家中有长辈则以“磕头”礼仪拜年问候主人会邀请客人入坐敬上糖果烟酒等然后将精心准备的一盘盘菜肴端上桌盛情款待客人这里还需提及青海的“酒文化”青海酒类以青稞酒著称于世豪爽的青海人也将青稞酒文化发扬得内蕴丰富情感质朴一瓶酒一个酒碟两个或四个酒盅猜拳喝令推杯换盏之间青海人的豪情立现然而酒桌礼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敬酒上一般来说都是晚辈向长辈、年龄小的向年龄大的敬酒并且是年龄最高者为八盅意在“八福长寿”小辈敬叔伯辈则为六盅或四盅意在“六六大顺”或“四季发财”同辈间兄长为四盅敬酒时要相应地送上自己对长者的祝愿而被敬者有时也会礼节性地推娩这时就需要敬酒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才智如何才能说服他将酒喝下去吉祥话、祝福、善意的恭维最后被敬者不得不顺从地将酒喝下并且心悦诚服满心欢喜而主人给客人敬酒时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如果客人坚决不喝的话主人会认为是自己招待不周当然客人身体原因等则另当别论敬完酒主客之间便开始“划拳”赢者兴高采烈输者也心悦诚服杯酒下肚心里顿时暖和起来正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 据文字记载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至于社火来历还有一种说话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 现在河湟地区社火在融入了“花儿”文化后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艺术美花儿又名少年是产生并流行于甘、宁、青、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在“花儿与少年”、“亲家母”等调令的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