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_第1页
缺铁性贫血_第2页
缺铁性贫血_第3页
缺铁性贫血_第4页
缺铁性贫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铁性贫血( IDA) 概 念 IDA属于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缺铁影响血红素合成进而引起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 原卟啉(原紫质) 血红素 Hb 铁( e ) 珠蛋白 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 ,因各种原因造成缺铁时 ,先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流行病学 最常见贫血,尤在第三世界,以婴幼儿、育龄妇女发生高。 铁 代 谢 一、铁分布: (一)功能铁: Hb铁: 67% 肌红蛋白铁: 15% 转铁蛋白铁: 34mg 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约 68mg (二)贮存铁: 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二种形式,男性约 1000mg,女性约 300400mg。 铁总量约: 5055mg/kg(男) 3540mg/kg(女) 二、铁的来源与吸收 每天造血约需 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红细胞;食物中每天可摄取11.5mg,孕、乳妇需 24mg。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则吸收率低。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影响吸收的因素有:铁状态、胃肠功能(酸碱度)、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某些药物(维 C)等。 三、铁的利用与贮存: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入细胞内,还原成二价铁,形成 Hb,多余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式贮存在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 四、铁的排泄: 1mg/d,女性:哺乳、月经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二)铁吸收障碍 (三)铁丢失过多: 主要时长期慢性失血,见于 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过多;咯血和肺泡出血;血红蛋白尿;其他。 二、发病机制: (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贮存铁减少,发展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时,会出现铁代谢指标异常: 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 细胞内铁 铁粒幼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 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增高。 (二)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 FEP 及ZPP 。由于 Hb生成减少,红细胞浆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影响患者精神、行为、体务、免疫力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 缺铁可致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 二、贫血的表现: 症状 体征 三、组织缺铁的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 体力、耐力下降: 生长发育迟缓: 易感染: 外胚叶营养障碍: 粘膜: 皮肤: 指(趾)甲: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HbRBC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 , MCH , MCHC 。红细胞体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二、骨髓象: 幼红细胞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浆少、边缘不整齐,呈老核幼浆现象。 三、铁代谢: 血清铁 、 TiBc 、 Ts 、 STfR 、血清铁蛋白 。 骨髓细胞外铁阴性,内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 4.5ug/gHb。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 ID(贮存铁耗尽) 血清铁蛋白 ( 12ug/L); 骨髓小粒中可染铁(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 15%; Hb及血清铁尚正常。 (二) IDE(红细胞内铁缺乏) ID的 + ; 转铁蛋白饱和度 4.5ug/gHb; Hb尚正常。 (三) IDA: IDE的 +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Hb正常, MCV、MCH、 MCHC均 有机。 (一)口服铁剂: 为首选,如硫酸亚铁,为减少反应宜餐后服用。注意点:疗效观察:用药时间:应在 Hb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 46m,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补足贮存铁。 (二)注射铁: 在口服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时,可用铁剂注射。 常用右旋糖酐铁 铁总量 (mg)=(需达到 Hb浓度 -患者 Hb浓度 ) 0.33 患者体重 (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