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两湖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研 究的热点。相对而言,目前学术界对杜甫两湖诗歌的研究,相对其他区域诗歌研 究整体力度略嫌不够。本文把杜甫寓居两湖时期诗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三 方面,一是此时杜甫诗歌的内容,本文认为是:暮年的遭遇和情感、两湖地理与 风景、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此时期诗歌的基本倾向是在反映动乱现实,关心 国家命运,同情贫苦人民的同时,表现自己的苦难和艰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 与情感。这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二是此时诗歌在意象选择上 的特点,本文认为,此时期诗歌意象类型丰富,具有漂泊色彩。三是两湖诗的艺 术特色,本文认为杜甫两湖诗风更为沉郁,意象更凝重,内容更悲怆;杜甫两湖 诗艺术构思也出现了变化,一方面丌拓诗境,另一方面简练篇章;杜甫两湖诗表 现手法更加老成,白描娴熟,叠字突出。总之,两湖诗歌是杜甫有感于困难与忧 伤而写的,内容沉郁表达简洁是其特色,十分成功。通过对杜甫漂泊两湖时的生 活和创作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全面了解他的晚年生活和创作,可以更清晰地了解 这位伟大诗人在生命晚期的艺术创新和生命抗争,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完整的 杜甫。两湖时期是杜甫生命和创作的又一光辉时期,显示了杜甫与苦难抗争的生 命信念和作为诗人的伟大创造精神。 关键词:杜甫;两湖诗;内容;意象;特色 a b s t r a c t d uf u , o n eo ft h eg r e a t e s tp o e t s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a ,h a sb e e nt h ef o c u so f a t t e n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 u pt on o w , q u i e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p r o f o u n dr e s e a r c n o n h i ma n dh i sp o e t r yh a sb e e nm a d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s p e a k i n g , 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no n t h ep o e t r yo fh u n a na n dh u b e i , a l t h o u g hh a sm a d es o m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b u tt h e o v e r a l le f f o r tw a sn o te n o u g h , n o ta saw h o l e ,i n d e p t hs t u d y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t h r e ea r e a s ,f i r s t ,i ti st h a t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 t h ep o e t r yo fh u n a na n dh u b e i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e m o t i o no ft h e t w i l i g h ty e a r s t h eg e o g r a p h ya n dl a n d s c a p e o fh u n a n a n dh u b e i t h ea f l a i r so fs t a t ea n dp e o p l e sl i v e l i h o o da f t e rt h e ”a ns h iz h il u 8 n p o e t r yo ft h i sp e r i o dt e n dt or e f l e c tt h et u r m o i lo f b a s i cr e a l i t y , 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 n a t i o n sd e s t i n y , t h ep e o p l es y m p a t h i z e dw i t ht h ep o o r ,t h i s i saf u r t h e rd e e p e n i n go f d uf u sr e a l i s t i cw r i t i n gr e s u l t s s e c o n d l y , i sn o w i ni m a g i s tp o e t r ys e l e c t i o no ft e x t , i m a g e st y p et h i sp e r i o d ,w i t hal i t t l e c o l o u r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p o e m smt h e i m a g eo fc h o i c e ,s h a r pf e a t u r e s ,t h i s i st h ei m a g et y p ei s r i c hw i t hc o l o ra n d m e l a n e h o l ys t y l eo fd r i f t i n g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c o n t e n ta n d1 m a g e so nt n e b a s i so f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o e t r ya t t h i st i m e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t h ep o e m sw i t hs h a r pf e a t u r e si nt h ei m a g eo f c h o i c e ,t h a ti st h ei m a g et y p el sr i c h w i t hc 0 1 0 ra n dm e l a n c h o l ys t y l eo fd r i f t i n g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t e n t a n d i m a g e so nt h eb a s i so f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o e t r ya tt h i st l m e t h e l a s ti st h e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uf u sp o e t r yi nh u n a na n dh u b e ia r em o r eg l o o m y ,m o r e d i g n i f i e di nt h ei m a g e ,t h ec o n t e n ti sm o r ep a t h o s ;d u f u sp o e t r yi nh u n a na n dh u b e l h a v eb e e nc h a n g e si nt h e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o nt h eo n e h a n dt oo p e nu pp o e t r y o n t h eo t h e rh a n dc o n c i s ec h a p t e r ;d uf u sp o e t r y i nh u n a na n dh u b e la r e m o r e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i nt e c h n i q u eo fe x p r e s s i o n ,l i n ed r a w i n g s k i l l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p r o m l n e n t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l i f ea n dw r i t i n go fd uf uw a n d e r i n g i nh u n a na n dh u b e i , w a n d e r i n gt h r o u g ht h et i m eo fd uf u s l i f ea n dc r e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m o r e1 n 。d e p t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h i sl a t e rl i f ea n dc r e a t i o n ,y o u c a ns e em o r ec l e a r i y t h eg r e a tp o e t ,t h el a t ea r t i s t i ci n n o v a t i o ni nt h el i f ea n ds t r u g g l eo fl i f e ,y o uc a n a l s o m a x i m i z et h ep r e s e n tc o m p l e t ed uf u d u f u sl i f ed u r i n gt h eh u n a na n dh u b e l1 sy e t a n o t h e rb r i l l i a n ta n dc r e a t i v ep e r i o d s ,s h o w i n gt h es t r u g g l eo fl i f ea n ds u f f e r i n gd u f uf a i t ha n da sap o e to fg r e a tc r e a t i v i t y i i k e yw o r d s :d uf u ;t h ep o e t r yo fh u n a na n dh u b e i ;c o n t e n t ;i m a g e ;f e a t u r e s 1 1 1 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岛粞艿 日期:加辟箩月2 石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沙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论文收录到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团。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 日期:2 d f 莎午箩月26 日 日期:加f d 年箩月2 乡日 劈勺 主 b 专叮 ,jj_1叫n 。葛嗣 名 名 签 签 者 师 作 导 引言 关于杜甫的研究,自唐至今,成果斐然可观;对他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 两湖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对杜甫两湖时期的诗作编年,清代学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和杨伦的杜 诗镜铨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现当代以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 等对杜甫两湖时期的诗作时地作了系年研究,魏泽一试论杜甫在湖南作诗的编 次问题一文深入研究了杜甫在湖南的诗歌,魏泽一将杜甫流寓湖南的三年,分 成六个阶段来逐段编次杜诗:一、由公安过洞庭湖到岳阳;二、由岳阳到长沙; 三、由长沙到衡阳;四、由衡阳返居长沙;五、由长沙逃难经衡阳至末阳回棹; 六、第三次入长沙迄死。李佐棠先生在杜甫在株洲作诗的时间、编次、地点考 一文分析了杜甫在株洲的十首诗。通过考证,确定了这十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 订正了以前对这十首诗的某些错误。丘良任先生杜甫在湖湘:杜甫湖湘诗研究 资料汇编资料特别详实,有助于探索杜甫两湖诗作的编年。黄去非是当今学者 中对两湖诗尤其是湖南诗编年研究较系统的人。他在杜甫入湘早期行踪及诗作 编年、杜甫寓湘中期行踪及诗作编年、杜甫寓湘晚期行踪及诗作编年中对 杜甫寓湘早期、中期、晚期的行踪及诗作编年都做了详细系统的探索。大家的研 究集中在湖南时期,杜甫在湖北时期的诗歌缺少研究。 对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研究首先是基础研究,而杜诗的笺注就是基础之 一,宋代有“千家注杜”之称。从宋至清,学者们对杜诗研究的风气依然鼎盛,因 此杜甫研究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近现代以来,尤其是19 7 9 年后,研究杜甫 的风气更加兴盛。如杜甫研究学刊( 前身是草堂) ,宣扬杜甫的爱国精神 和人本思想,深入研究杜甫的诗歌艺术。这个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杜甫研究的唯一 学术专刊,二十多年来,已编辑出版七十期,发表学术论文达一千多万字。其中 有钟树梁论杜甫荆湘诗、曾亚兰杜甫荆湘诗的忧患意识、熊志庭的留滞 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杜甫湖湘诗述略、刘洪仁人民性的光辉总结也 谈杜甫湖湘诗的主调、熊培庚谈杜甫漂泊湖湘的酒诗等二、三十篇,弥足 珍贵。 另外还有王定璋的杜甫漂泊湖湘时期诗歌探索一文从三方面束探讨了湖 湘诗:其一关心现实同情民苦,热切期盼回到朝廷是杜甫湖湘诗中的基本倾向; 其二情调悲凉的感慨身世之作是杜甫晚年诗歌的重要主题;其三,追怀往昔之作 与应酬地方官吏的诗歌,在杜甫晚年诗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王天杰的杜甫湖 湘诗初探认为湖湘诗具有深厚的忧患感,呈现出悲剧美。刘开扬的两湖晚期 诗作述评一文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杜甫的两湖诗:一、杜甫在湖北的诗歌创 作;二、入洞庭湖南上衡州的纪行诗;三、重返潭州的诗歌创作;四、潭州逃难 到病死。 研究杜甫两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的文章有:胡大浚落日余晖的伤感和 美丽简论杜甫的两湖诗认为,“伤感”“悲怆”是两湖诗情感的基本特色;“悲 剧美”是两湖诗基本的美学特质。易琳试论杜甫湖湘诗的创作风格认为,杜 甫湖湘诗的创作风格有以下三点:一、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密切结合,思想内容 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二、蕴含着抑郁无奈的感伤;三、抒发了北归的渴望与 乡愁。张鹄但见性情气骨不见语言文字杜甫湖湘诗引发的审美思考认 为,杜诗能形成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所说的“杜诗只有“无两字可以评之:有者 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 艺概诗概) 这种境界,主要有 三点原因:其一是“为情而造文”,杜甫继承了诗经、汉乐府“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二,也离不开杜甫高尚的“性情”、“气骨”。其三, 杜甫的诗歌语言是朴素的,自然、清新、简洁。 1 9 7 9 年以后,研究杜甫的专著也不少,例如:陈贻掀杜甫评传、莫砺锋 杜甫评传、冯至杜甫传、江希泽少陵诗传、陶先淮、陶剑杜甫长沙 诗笺注等,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是以两湖或者荆湘、湖湘诗歌和 生活为主题的,则只有丘良任杜甫在湖湘:杜甫湖湘诗研究资料汇编。从表 面上看,似乎研究杜甫两湖诗的学者也不少,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属于一力字以内 的小论文,所以其所论述之内容也是很有限的,更谈不上是整体的、全面的探讨 了。 杜甫两湖时期诗歌多达15 4 首,学者们没有展开全面研究,只对比较重要的 两首诗情有独钟,一首诗是登岳阳楼,另一首诗是江南逢李龟年。 对登岳阳楼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从比较的角度来进行,如刘文刚( 登 岳阳楼) 与( 临洞庭) 是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谈临洞庭与登岳阳楼: 绳传冬同登岳阳楼,两种风格别样情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杜甫( 登 岳阳楼) 比较浅析从李白、杜甫所生活的不同时期缘起,阐述了二人不同的创 作道路,并以二诗为由,比较论证了同一题材所产生的“两种风格别样情”的必然 结果。另外单独研究此诗篇的文章也不少,如刘景挹( 登岳阳楼) 颔联别解 认为,这联从情调看不是雄浑豪放,而是悲壮凄怆。从内容上理解是,洞庭湖是 把吴楚坼离开来,华夏大地像在湖面漂浮,动荡;诗人由此想到国家的破碎,自 身的漂泊,忧从中来。这“吴楚”一联,正是一种“有我之境”,洞庭的湖光水影都 着上了作者忧愁之色彩。戴琼媛一曲博大而悲恸的挽歌从( 登岳阳楼) 看杜甫 “仁者爱人”的儒学境界认为杜甫在诗中“涕泗流”的恸哭绝非对自我悲惨命运的 哀叹,而是诗人忧国爱民的深层的、博大的悲痛。孙孟明杜甫( 登岳阳楼) 艺 2 术手法探秘认为,此诗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 即物与我) 的奇特结合,且 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以“小我”拥抱“大物”,这就是此诗所充分体现的对流式 的双向映衬。徐炼( 登岳阳楼) 在杜诗中的典范意义认为,在登岳阳楼 里可以很清晰看到“景大身小”的抒情范式,且诗中抒情者内外世界的反差包孕着 巨大张力。 研究江南逢李龟年的文章有:王文戈的“落花”正是“好风景”杜甫( 江 南逢李龟年) 解读。文章认为,有关此诗的赏析,以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 中的描述最为切当精彩。孙民的心系国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赏析认 为此诗能从日常小事中表现重大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陈若愚( 发白马潭) 解兼说读杜五例从语言学、语 用学的角度来解读杜甫的发白马潭一诗,兼说读杜五例:审度情理、审辨词 义、确定省略、发掘隐含、以杜证杜。这是非常新颖的。另外黄去非在说杜甫 ( 双枫浦) 中,对双枫浦一诗进行了具体详细的阐述。 总而言之,学者们对杜甫两湖诗的认识和研究逐步深化,但仍有可深入研究 的课题,应对此时诗歌的特点和地位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评价。 杜甫两湖诗是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再现了诗人的晚年和大历时期的政 治和社会,表现了杜甫对于艺术的创新精神和对于理想的追求品质,特点突出, 地位特殊,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客观的评价。对杜甫漂泊两湖时的生活和 创作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可以更进一步地去了解诗人 的晚年和他的创作;可以更清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在生命后期的伟大而孤独的形 象。这样也就更能全面、深入认识杜甫。杜甫的两湖诗也是研究唐代湖南和湖北 两个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在文学欣赏方面,更具有相 当高的价值。 本论文以19 6 2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杜诗镜铨作为原典资料。 本论文研究范围,定在杜甫5 7 岁( 大历三年正月) ,由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 开始,到5 9 岁北归秦地,卒于潭岳之间为止( 大历五年底) ,总共是三年时间。 在杜诗镜铨,此时期的诗歌是从大历三年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 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儿四十韵一诗开始,到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 奉呈湖南亲友一诗为止,总计1 5 4 首诗。 关于杜甫在此时期的生活与创作阶段的命名有三个,即荆湘时期、两湖时期 和湖湘时期。本论文采用“两湖”作为此时期的称名,与“荆湘时期”、“湖湘时期”, 所指均属同一时期( 大历三年正月大历五年底) 。 全文主体共分三章: 第一章杜甫两湖诗的内容。杜甫流寓两湖时期创作的诗歌,有独特的内容。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暮年在两湖地区的漂泊生活和情感,两湖地区的地理和风景, 以及此时的朝政与此地区民生凋敝的情况,非常重要。杜甫漂泊两湖时期的诗歌, 虽然只15 4 首,不能比“潼关诗兴多”的创作高峰期,也略逊于蜀中,但是就其创 作的全过程来看,有其特色。基本倾向是反映动乱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同情贫 苦人民,把自己个人遭遇放在国家命运、民族生存和人民生活这个广大的社会背 景之下,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关于两湖山水名胜、气候的诗,丰富清新,对了 解唐代两湖地方的历史地理、气候很有帮助。 第二章杜甫两湖诗的意象。杜甫流寓两湖的诗歌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 象,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独特的意象群。杜甫的两湖诗的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类:自 然意象类,这是两湖诗中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其中包括山水、气象、动物、植物。 杜诗中的自然事物,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如洪波( 涛) 、鸥、云、燕、花、雪、 月、落同、老马、白马、呀鹘、白发( 首) 、朱凤、北风等等。现实意象类。社 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如战争、逃难等。创造物意象类,如建筑、器物、服饰、 城市、村庄等。人类自身意象类,如涕泗,耳朵、眼睛等。两湖诗意象蕴含了杜 甫此时此地的独特思想感情,选择这些个性化的意象和他那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和 谐一致的。 第三章杜甫两湖诗的特色。杜甫在两湖的最后三年里几乎每天都是生活在 贫病交加、流离奔波之中。在身体状况极其糟糕,又无人可依的情况下,杜甫内 心无限痛苦与忧愁。杜甫两湖诗歌抒发内心的苦闷、忧伤的情感,表达结交朋友、 求取救济,以此来解决温饱问题的意愿,关注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充 分反映出他在这个阶段中的苦难生活和沉痛感情与深刻思想,使得诗风更为沉 郁;艺术构思出现了变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开拓诗境,出现了静的活泼的境界; 诗篇更加趋向于简短,表达更加简洁;两湖时期诗歌的艺术表现也有改变,它多 用白描和叠字。杜甫诗歌炼字造句,向来都被人们所称道。他晚年的诗歌简洁平 淡而更加沉郁,黎靖德认为“诗都哑了”,这是完全不懂杜甫两湖诗歌的艺术特点。 两湖诗歌是杜甫有感于困难与忧伤而写的,内容沉郁表达简洁是其特色,十分成 功。 为了达到预定的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分析归纳法、统计法。本文结合古代文 献资料和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对杜甫两湖时期的诗歌进行综合分析,既重材料,又 重逻辑思维,既立足于杜甫的创作实际,又站在当代的理论高度上。分析作品, 运用例证归纳法,也运用数据统计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也全面统计,综合 分析,然后总结,得出结论。 4 第一章两湖诗的内容 杜甫在湖北、湖南流寓的大历时期,像“丧家狗”、“穷辙鲋”一样地生活,诗 歌内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杜甫自己暮年的遭遇和情感,两湖地区的地理与风景, 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是这个时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1 1 暮年的遭遇和情感 杜甫在两湖时,遭遇了冷淡、意外与洪水。到了江陵,邀杜甫出川i 的兄弟杜 位不热情接待,地方行政长官卫伯玉不热心帮忙,其他的亲友只是聚会喝酒游玩。 公安的情况也跟江陵差不多。到了岳阳,裴使君有心无力,潭州、衡州、郴州的 亲友人数虽多,却无济于事。韦之晋连面也没见就去世了,崔伟由于耒水山洪暴 发而未见到,只有聂县令曾救五同饥饿之难。杜甫原来就疾病缠身,到两湖以后, 贫病交加,结果命丧湖南。 在两湖,杜甫想得到亲友的事业支持和生活帮助,但所得仅仅是一点生活上 的帮助,而且很少。杜甫在两湖的7 6 首酬赠诗和一些感怀诗清楚地反映了他暮 年的这种遭遇和因此而生的情感。 在江陵,杜甫未得预期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因为才出川不久,所以困难不很 大。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云:“湖月林风相与清,残樽 下马复同倾。久拚野鹤如双鬓,遮莫邻鸡下五更。”表现杜甫初到江陵时畅饮赋 诗,通宵达旦的情况。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字云:“海 内文章伯,湖边意绪多。玉樽移晚兴,桂楫带酣歌。春同繁鱼鸟,江天足芰荷。 郑庄宾客地,衰白远来过。”宇文晁崔或重泛郑监前湖云:“郊菲俗远长幽寂, 野水春来更接连。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敲侧未回船。樽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 珠碎却圆。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两首诗描写了杜甫初到江陵冶 游的优雅情趣和期盼援手的心情。后来,渐感世态炎凉,心情就沉重多了。宴 王使君宅题二首云:“泛爱容霜鬓,留欢上夜关。自吟诗送老,相对酒开颜。 戎马今何地? 乡园独在山。江湖堕清风,酩酊任扶还。”杜甫感激王使君留宴, 但是此时正是戎马之际,乡关遥远,酒不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麻醉自己的良药。 正如杨伦所说:“我则无家可归,惟有付之一醉而已。”杜甫决定离开江陵。舟 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作于离开江陵之f ; ,说:“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 都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经过忆郑驿,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8 8 9 页。 5 斟酌旅情孤。” 得不到亲友救助,杜甫十分艰难。杜甫在潭州时,想吃一顿当地的土特产菰 米和莼菜,还得求助于崔、卢两位侍御。本是生活艰辛,杜甫却说是思念崔、卢 两侍御:“衰年病只瘦,长夏想为情。”还在奉赠李八丈曛判官倾诉起自己 的苦情:“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垂白乱南翁,委身希北叟。真成穷辙鲋, 或似丧家狗。”杜甫把自己比作摇尾求食的丧家犬,多么辛酸。暮秋将归秦,留 别湖南幕府亲友总结在湖南的遭遇,极为哀痛:“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杜甫在韦之晋逝世后,理想实现不了,生活也成了问题,可是“谁悯敝貂裘”呢? 无人怜悯杜甫,湖南幕府亲友也鲜能泽及涸辙之鱼。 杜甫寓居潭州,深感陌生和孤苦。清明二首其二说:“此身漂泊苦西东, 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泪下,悠悠伏枕左书空。”风湿痹痛已经使杜甫右 侧偏瘫,他躺在破船里,泪流不止,伏在枕上用左手在空中写字,以此来排遣心 中的忧愁与不快。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白r 苹时,杜甫感慨不已:“春去春来洞庭 阔,白苹愁杀白头翁。”丘良任先生说:“衰年多病之躯,远来长沙,眼前生计, 事业前途,在在堪忧。对此春光,不免下泪这种心情,是无法解脱的,可是 更艰难的旅程,还要继续走下去。” 这样极端的痛苦,使他更对“汉主山河”、“秦 城楼阁”的美好过去思念不已。陶先淮、陶剑在杜甫长沙诗笺注中洗:“全诗 一气贯注,景象新鲜,情怀愁苦。切时、切地,切合诗人处境和初到长沙之客身。” 小寒食舟中作将良辰美景与漂泊归思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诗中的“戴鹞 冠”是自况,说自己的生活同于隐士。虽然如同隐士一般,可心始终向着长安, 这便是杜甫的独特之处:“似隐非隐,似吏非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 雾中看”,这两句写景,将垂老漂泊的身世写出。 大历五年冬天杜甫离丌潭州的时候写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 呈湖南亲友,反映进入湖南以后的困苦生活。一张乌皮小桌几已经磨损不堪了, 用绳子重重捆住还在用;又短又窄的衣服不知道已经补了多少个补丁,没有钱去 买新衣服,所以只能补了穿,穿了再补;病魔一直缠身,天天还要吃药;年幼的 小女在逃难中夭折了,只能埋在异乡的路边。凄惨的倾诉,字字含泪。 杜甫流寓两湖期间,无所依托,经济拮据,精神越来越苦闷。在渴望得到援 助以维持生计之时,也想与朋友寄赠往来,消解心中郁闷。行次古城店泛江作, 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是杜甫快到江陵时,为了得到卫伯玉的援助而写。 杨伦:杜诗镜铨,j :海:上海古籍i j j 版社,1 9 6 2 年,第9 8 1 页。 圆丘良任: 杜甫确i 湖湘,长沙:湖南文艺i j 版社,2 0 0 3 年,第1 3 9 页。 陶先淮、陶剑:杜甫长沙诗笺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h :版社,2 0 0 1 年,第5 5 页。 韩城武:诗圣一一忧患世界中的杜甫,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7 9 页。 6 “颂扬与倾诉兼之,希冀垂青,投奔之意自明。”既有求助的目的,也是交流的 话语,例如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赞美卫伯玉新楼建得雄伟壮丽:“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又称赞卫 伯玉文武兼优:“杖钺褰帷瞻具美。”杜甫的这些话饱含着寄人篱下的心酸。得知 寓居当阳的家人生活难以维持,杜甫决定暂离江陵,前往武陵,可是因为水浅不 能到达,杜甫只好硬着头皮回头向江陵的群公求助。水宿遣兴奉呈群公有云: “鲁钝仍多病,逢迎远复迷。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杜甫向诸公陈述自己在 接人待物、送往迎来方面的失误及其原因,希望诸公能谅解。“巨海能无钓? 浮 云亦有梯。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韩城武说:“为了得到一点援助,他甚至 把未来的荣遇都拿来先支付了。”杜甫实在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想出此法争取 群公援助。大历五年春天,杜甫为了得到萧十二使君之助,奉赠萧十二使君 竟洗“监河受贷粟,一起涸中鳞”,可见生活之贫困,语气之急切。 杜甫来湖南,为其进取之心所驱使。虽然有“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 的 感叹,但不甘寂寞,“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显得很焦虑。泊岳阳城下 说:“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尽管前途未卜,但 鲲鹏之志犹存。江汉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 同孤。落日心犹壮,愁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此时虽然已 经穷困病弱,却从来都没减弱对国家的责任感。他总是想等到身体好转后,为国 事尽一份力量,落日也可照亮人间,老马也能贡献智慧。真是“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杨伦说:“此自伤为国老臣而不见收恤。”可诗人在两湖处处失望。他靠 友不成,投亲不遇;为理想而来,却放弃了理想;为避乱而来,却碰上了臧玢兵 乱,结果是“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朱东润说:“杜甫从夔州出来很可能抱 着一种希望,也许在荆湖一带找到比较好一些的东道主,但是他所遇到的只能使 他失望。” 杜甫生活困难,却并没有忘怀国事。 “主忧急盗贼,师老荒京都。旧邱岂税 驾,大厦倾宜扶。”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近呈苏涣侍御表达 了对战乱不能平息、国家不能中兴的忧虑。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希望裴 虬“上请减甲兵,下请安井田”;奉赠卢五丈参谋琚告诫卢琚:“天子多恩泽, 苍生转寂寥。休传鹿是马,莫信鹏如鹗”;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 陈贻掀:杜甫评传,上海:上海古籍:l j 版社,1 9 8 8 年,第1 2 2 0 页。 岛韩城武:诗圣一忧患世界中的杜甫,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5 4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一卜海: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5 7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f l ;版社,1 9 6 2 年,第9 3 5 页。 固同i :,第9 5 4 页。 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卷二一一杜甫叙论,上海:东方中心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7 9 页。 杨伦:杜诗镜铨,j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9 6 页。 7 官兼寄韦韶州勉励友人:“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以国事勉励友人的心态 在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近呈苏涣侍御表现得十分明显:“附 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杜甫把 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抱负寄托在朋友身上,殷切希望他们能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里,贡献出自己的才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湖南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说:“遭 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大历五年春所作江南逢李龟年云:“歧王宅旱寻常 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与沦 落的身世构成强烈的反差,“落花时节”与衰败的国势互为映衬,浓缩了唐代几十 年间的盛衰,表现了杜甫一生的忧国心事。杜诗详注说:“此诗扰今追昔, 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 总之,杜甫在湖南,伤时感遇,欢愉少见。地隅说:“江汉山重阻,风 云地一隅。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平生心已折, 行路同荒芜。”杜甫用秦公子王粲遭乱流寓来自比,用三闾大夫屈原直言进谏而 遭放逐来自比。幽人表现杜甫流寓失所的苦痛心情。诗以幽人命题,意在自 身年老而不能用世,故欲托高人以遁迹。“洪涛隐笑语,鼓橙蓬莱池。崔嵬扶桑 日,照耀珊瑚枝。风帆倚翠盖,暮把东阜衣。”辗转依人,日子实在不好过,然 而没有办法改变,杜甫只好寻找神仙世界,为自己造出片刻仙境。 1 2 两湖的地理与风景 杜甫流寓两湖期间,到过很多地方,创作了许多纪行诗。纪行诗在湖北比较 少,湖南比较多;在由岳州前往衡州途中,纪行诗的比重更大。纪行诗记录了杜 甫自己的行踪和行程,也反映了两湖地区的地理与风景。关于行踪和行程,学者 所论详尽;而地理与风景,是薄弱环节。 唐时,两湖偏远,开发滞迟,仅次岭南,原始生态留存较多。杜甫诗有描写, 如“古今树”、“盘藤轮”、“古樵路”,“涨沙霾草树”圆,“野树侵江阔”。江边盘藤 如轮,野树丛生;陆地古树参天,长草成荫,森然可怕。偏远之地,殊为静寂, “郴岸静”,“僻路殊悄悄。”人烟稀少,凶禽恶兽较多,“万罩鱼龙伏,三更鸟兽 呼。”白天怪兽面目狰狞,夜晚野禽叫声凄惨。但两湖地方更有美丽的自然景物。 湘江岸“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峻峭秀丽;“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仇兆鳌: 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2 0 6 l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5 2 页。 固杨伦:杜诗镜铃,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6 5 页。 蛳杨伦:杜诗镜锋,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1 0 2 8 页。 四杨伦:札诗镜铨,j :海:上海古籍 i ;版社,1 9 6 2 年,第9 7 i 贞。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6 2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6 5 页。 山川如画,“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岳阳楼和洞庭湖是天下壮观。“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圆“雪岸丛梅发, 春泥百草生”;“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翠芽穿襄蒋,碧节吐寒蒲” 洞庭湖多么优美! 而且“湖阔兼云雾”,“鄂渚分云树”,“吴楚东南坼,乾坤 同夜浮”,洞庭湖多么辽阔! 湘阴北九十罩有黄陵庙。湘夫人祠有云:“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蒴。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写祠中祠外景象,凄凉而美丽。墙壁朽空,碧水自春,玉佩生藓,燕子在布满灰 尘的翠帷中飞来飞去。祠南夕望有云:“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 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在 湘夫人祠周围,夕阳照射在用百丈竹牵挽的孤舟上,极目光所到之处,天上的云 与江边的沙连成一片,雾气弥漫在山水之间,令人联想起山鬼春竹与湘女暮花的 凄美故事。杜诗详注引黄生语:“泛舟之际,江中景色已佳;兴来犹复杖屦 登临,目断更觉云沙飘渺。既而同夕空祠,仿佛湘娥、山鬼,灵均所赋,若或见 之。因叹地虽清绝,而俯仰兴怀,万古一长嗟。”杜甫对湘夫人祠的记录,成了 后代了解当时这一带地理特色的宝贵参考资料。 岳麓山在长沙湘江西岸,山脚有道林寺,山腰有麓山寺。岳麓山道林二寺 行说:“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 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 级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莲池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方丈涉海 费时节,玄圃寻河知有无。”把岳麓山写得如此清净壮阔,只有杜甫。“一重一掩 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原来想在此终老:“飘然斑自身奚适? 傍此烟霞茅可 诛。”韩城武先生认为:“老杜产生这种诛茅草以结卢室,傍烟霞而止飘荡的念头 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太累了,该休息了。虽说根本无力建房,只是写诗念叨念叨; 但是这样念叨念叨也好,一个追求精神的人,就是借此成为精神富翁的。” 衡山在湘江上游,望岳写其景观。衡山盘纡数百里,大小山峰七十二座, 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为最著。“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 不朝,争长橐相望”,刻画了祝融峰高峻挺拔,与其他四峰的与众不同之处。杜 杨伦:杜诗镜铨,卜海:+ 卜海古籍 f 版社,1 9 6 2 年,第9 6 2 页。 岛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j f 版社,1 9 6 2 年,第9 5 2 页。 西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 j 版社,1 9 6 2 年,第9 5 3 页。 “杨伦:杜诗镜铃,上海:f j :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5 6 贞。 杨伦:杜诗镜铨,i :海:j :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5 5 页。 间- j :。 彤杨伦:杜诗镜铨,卜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5 4 页。 乱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 i j 版社,1 9 6 2 年,第9 5 2 页。 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2 0 6 1 页。 曲韩城武:诗圣一忧患世界中的杜甫,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6 8 页。 9 诗详注引树萱录云:“岳之诸峰,皆朝于祝融,独紫盖一峰,势转东去。” 杜甫两湖诗还描绘了两湖的气候。杜甫写两湖一带的气候,主要表现了四种 情况:一是气温比较高,冬天比夔州要冷;二是雨量充沛,季节不均;三是风多 又大;四是秋冬经常有雾。 两湖地区气温比较高,三月的气温就相当高了:“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北风说:“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执热沈沈在,凌寒往往须。”夏天 气温更高,热得难受。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说:“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 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嶂兀火云升。思沾道喝黄梅雨,敢忘宫恩玉井冰。”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说:“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 堤。”回棹说:“火云滋垢腻,冻雨裒沈绵。”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 通简台省诸公云:“入舟虽苦热,垢腻可灌溉。”两湖地区虽气温比较高,但秋 冬比夔州冷得多。哭李尚书说:“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醉歌行赠公 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说:“是同霜风冻七泽,乌蛮落照衔赤壁。”留别公安 大易沙门说:“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两湖一带雨水充沛,但是季节不均匀。雨水集中在从仲春到盛夏这一段时间 里。发白马潭说:“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遣遇说:“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两诗写春 雨导致了湘江涨水。乘雨入行军六弟宅说:“曙角凌云乱,春城带雨长。”舟 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说:“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两诗写长江边 的江陵城遭受大雨。湘江流域夏季雨水多。入衡州说:“此行怨暑雨。”江 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说:“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野流行地日,江 入度山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雨来铜柱北,应洗伏波军。”水流已经成 河,还可以作为军事力量。雨水之大可以想见。聂末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 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 时属江涨,泊于方田说:“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漾。”雨水造成耒水山洪,阻 挡了杜甫去郴州的行程。秋后雨水减少。重题说:“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 秋雨仅能打湿旗帜。杜甫写到了两湖地区的雪。大历三年年底到大历四年春有雪: “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雪岸丛梅发, 春泥百草生。” “壤章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大历四年冬也有雪:原指望“湖 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但是,“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北雪犯长沙, 仇兆鳌: 杜诗详滓,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1 9 8 5 页。 杨伦:杜诗镜钤,i :海:卜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6 2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5 2 页。 杨伦:札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h j 版社,1 9 6 2 年,第9 5 l 页。 杨伦:杜诗镜铨,j :海:一i :海古籍:l 版社,1 9 6 2 年,第9 5 3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 9 6 2 年,第9 5 5 页。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2 年,第9 9 0 页。 1 0 胡云冷万家。”固 两湖一带风多风大。春天的风比较大,次晚洲说:“参错云石稠,陂陀风 涛壮。”铜官渚守风说:“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咏怀二首之二说: “风涛上春沙,十罩浸江树。”不过湘江的春天有时也是风和日丽的。过津口 说:“和风引桂揖,春同涨云岑。”遣遇说:“磬折辞主人,丌帆驾洪涛。” 冬天的风特别大。别董颂说:“穷冬急风水,逆浪丌帆难。”另外还有诗句云: “岸风翻夕浪”。关于长江荆江段,公安县怀古说:“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 平。”冬深说:“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发刘郎浦说:“挂帆早发刘 郎浦,疾风飒飒暗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十同北风风未回, 客行岁晚尤相催。”岁晏行说:“岁云暮矣多北风。”反映了风多大风的特点。 两湖一带,冬天多雾。江边星月二首之二说:“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 移居公安山馆说:“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 北风说:“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向晚霾残r ,初宵鼓大炉。” 杜甫对两湖的气候描写虽然不象他写夔州的气候那样详细,但是抓住了当地 气候的主要特点,基本上反映了当地气候的整个面貌。 1 3 安史乱后的朝政和民生 流落两湖时,杜甫以舟为家,举债度日,与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杜甫目 睹了百姓的悲惨生活,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对他们深表同情。诗歌 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后两湖百姓的苦难悲惨生活。 岁晏行云:“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 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 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 头尽吹角,此曲哀悲何时终? ”描写了水乡百姓的凄惨情景。因为统治者不问丰 歉,诛求未已,“索钱多门户”,“渔夺成逋逃”,百姓冒着严寒艰辛劳作,还不得 不卖儿鬻女。 在由岳州到潭州的途中,杜甫目睹了繁重的赋役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遣 遇说:“石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