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i 压之象日期:丛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越导师签名 【 日期:业 山东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钱钟书先生是二十世纪学术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其后期学术著作管锥编 内容深广,包蕴丰富,涉及文、史、哲等各个文化领域。本论文专门梳理其中的文 艺理论思想,并采用现代文学理论的体系框架重新整理论述这些文艺思想。本论题 是钱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对于全面认识钱先生的文艺思想,对于中西文学、中西 文论的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文论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 第一章管锥编文学本体论。主要从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作者不同 于作品中的“我”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独立自足的本体特性。 第二章管锥编文艺创作论。第一节主要从“穷愁著书”、情感宣泄、消 遣娱乐等方面谈了文艺创作的动因。第二节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情感问题,主要包 括:文学创作中的“移情”问题;作者必须在作品中投入真情才能打动读者;文中 情感并非情感发生当时的情感,而是对当时情感的冷静的艺术加工。第三节探讨文 艺创作中的灵感与神秘经验,主要包括:文艺创作中灵感的巨大创造力;“冷静明 澈”与“昏黑沉酣”这两种灵感得来的神秘经验;第四节探讨文艺创作中的物、意、 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文学表达的困难;“心 手相左”的艺术表达的困难。 第三章管锥编文艺作品论。第一节探讨文艺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文 学语言的含蓄性与人的情感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语言 的含蓄性带来的审美效果。第二节探讨文艺作品的艺术形象问题,主要包括:艺术 形象的本体意义,即文学艺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拟物”与“寓物” 这两种艺术形象塑造的方式。第三节专论钱钟书先生的比喻观。 第四章管锥编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思想。第一节探讨文艺鉴赏的主体特 征,包括,理性冷静和激情投入两种不同的文艺欣赏的态度;文艺欣赏的审美心理 特征。第二节探讨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包括:“善作”与“善评”的关系; 文学批评的卓识对文学传统形成的作用。 最后结语部分,简单论述了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探讨文艺问题的特征和方法, 主要探讨沟通比较的方法和现象学的方法。 关键词: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 2 山东大学硕p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m q i a nz h o n g s h ui sa na c a d e m i cm a s t e rw h oi sw e l lv e r s e di ns t u d i e si nc h i n a a n dw e s t h i sl a t e rw o r kg u a n z h u b i a ni sp r o f o u n d ,a b u n d a n ti nc o n t e n t , i n c l u d i n g v a r i o u sc u l t u r a la r e a ss u c ha s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t h i st h e s i so r g a n i z e si t s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 ,a n dr e a r r a n g e st h e mw i t hs y s t e mf r a m e w o r ko fm o d e m 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t h e s u b j e c ti sb l a n k i nt h i s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s ,w h i c h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h i st h e o r y ,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o fe a s ta n dw a s t , a n d r e s e a r c ho nc l l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i si nf o u r 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g u a n z h u b i a n sl i t e r a r yo n t o l o g y i td i s c u s s e sl i t e r a t u r e s i n d e p e n d e n tc h a r a c t e rf r o m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a r t i s t i cr e a l i t ya n dt h el i f ea r t i s t i c , a sw e l la s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a n t h o ra n dt h e “i ”i nw o r k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t h ef i r s t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 m o t i v eo f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f r o mw r i t i n gab o o ke n e r g e t i c a l l y , i m p r e s s i n ge m o t i o n , a n d e n t e r t a i n i n g t h es e c o n d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e m o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i nc r e a t i o n i tc o n s i s t s 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t r a n s f e r e n c e a u t h o rm u s td e v o t eh i st r u ef e e l i n gi fh ew a n t st om o v et h e r e a d e r s t h ee m o t i o ni sn o tt h a tw h e ni to c q l r s ,b u tt h a ta f t e rc r e a t i v ed e s i g n t h et h i r d 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i n s p i r a t i o na n dm y s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i nc r e a t i o n i tc o n s i s t so ft h e g r e a tc r e a t i v i t yo fi n s p i r a t i o n , a n dm y s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b r o u g h tb yt w ok i n d so f i n s p i r a t i o n sc a l l e dc o n t e m p l a t i o na n df a n a t i c i s m t h ef o n h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t t e r , e m o t i o na n dt e x ti nc r e a t i o n i tc o n s i s t st h ed i f f i c u l t yi n l i t e r a r ye x p r e s s i o na n d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 t h a ti st os a y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w o r d sl i ei n h i si n a b i l i t yt of u l l ye x p r e s sh i sm e a n i n g , t h et l i i r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g u a n z h u b i a n s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w o r k s t h ef i r s ts e g m e n t a n a l y z e st h el a n g u a g ei nw o r k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o n n o t a t i v el a n g u a g ea n d c o m p l i c a t e de m o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o fl i m i t e dw o r d se x p r e s sl i m i t l e s sm e a n i n g , a n dt h e 3 山东大学硕t 学位论文 a e s t h e t i ce f f e c tb r o u g h tb yi m p l i c i t l yo ft h el a n g u a g e t h es e c o n d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 a r t i s t i cf i g u r e si n w o r k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o r i e n t e dp r i n c i p l eo fa r t i s t i cf i g u r e sa n dt w o i m a g em o d e l i n gn a m e da n a l o g y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 t h i sb e i n gt h ec a s e ,l i t e r a t u r ea r t e x p r e s s e se m o t i o nt h o u g h tm o d e l i n gi m a g e t h et h i r ds e g m e n td i s c u s s e sq i a n z h o n g s h u sv i e wo fa n a l o g y t h ef o r t hp a r ti sa b o u tg u a n z h u b i a n st h o u g h to fl i t e r a r y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n d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t h ef i r s t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s u b j e c tc h a r a c t e ro fl i t e r a r y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 i n c l u d i n gt w od i f f e r e n ta p p r e c i a t i v ea t t i t u d e s , c a l ma n dp a s s i o n , a sw e l la sa t h e i s t i c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u r i n ga p p r e c i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s e g m e n ta n a l y z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l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a n d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 i n c l u d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k i l l e da t c r e a t i n ga n dc r i t i c i z i n g , 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t h a t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d e a l st of o r m a t i o n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 a tl a s t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m e t h o di n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i s t i c q u e s t i o n s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m e t h o d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 k e yw o r d s :q i a nz h o n g s h u ;g u a n z h u i b i a n ;v i e wo fl i t e r a t u r e 4 山东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导论 钱钟书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在其绵延几十年的 学术生涯中为我们贡献了一大批有独特创见和伟大价值的学术著作,也为我l f l 仓, j 作 了大量精妙绝伦的文学作品。“钱钟书是为数不多的真学者之一,钱学也是毫无 愧色的真学问。”o 钱先生主要的学术著作有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 七缀集等。管锥编是这几部学术著作中成书最晚的一部,也是钱先生文艺 思想最成熟的一部学术著作。此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文艺、历史、哲学、 宗教、文献训诂等等各个方面。本论文主要要作的就是试图将这部内容丰富的巨著 中的文艺思想梳理出来,并加以整理论述。 一、本论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在当代学术史上,无论我们给钱钟书及“钱学”以怎样的高度评价都不过分, “钱学”之所以能够引起那么广泛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钱学”的意义是 巨大的,钱钟书先生的文艺思想的意义是巨大的,作为钱先生最重要的一部学术著 作,管锥编的文艺理论价值也是巨大的。因此,本论题的研究也是极具意义的。 在这么小的一篇论文里,不便对其意义及价值作鸿篇大论式的探讨,但至少有以下 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论研究的巨大意义。管 锥编虽是一门融贯各学科的“杂书”,但却始终以文学为主线,以文学为本,而 管锥编探讨学术问题又是以探讨中国古代十部典籍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所说 的以文学为本实质上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本。钱先生在管锥编里,总能以他的 睿智和渊博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从作家、作品、文体、思潮等等作出独到而 深刻的评价与见解,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每一位古典文学 研究者都必须承认的。在对古典文学作出精到研究与评价的同时,钱先生还对中国 陈子谦:论钱钟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序言第1 页。 5 山东人学硕l 学位论文 古代的文艺理论做出了卓越的研究。这对于当下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和中国古典文 论继续在当代发挥其价值都将是意义巨大的。钱先生研究文论问题虽以中国古代文 论为本,但他却是在现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视野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今天的文 艺理论的观点、话语方式与方法等较之中国古典文论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几乎所有 的理论者都认为中国古典文论有巨大的价值与意义,也都认为发掘中国古典文论的 价值对于今天的文论建设非常重要。前些年有人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 话题,后来又有人批评说这种提法不妥,但不管怎么说,中国古典文论必然要走向 现代,接受现代的重新认识、评价、运用,今天的文论建设也必然要吸取古代文论 的成果。怎么做到这些? 钱先生在现代文论和西方文论视野内对古典文论进行探讨 的方式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他总能使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些观点与现代文论和西方文 论圆融地对接。 其次,是对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也是学术界对钱先生高度赞扬 和充分肯定的。由于钱先生研究文艺问题始终立足中西的大视野,所以他总能发现 中西文学、文论的相同的“诗心”、“文心”,发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同的 文学规律。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钱先生在管锥编里努力做的是打通中西文学, 所以他在面对中西两种异质的文学时更多的是寻找它们的相通之处。就是,钱先生 几乎每论述一个问题都会找出西方文论里和中国古代文论里相同或是相通的观点。 这一点可以从本论文后面四部分的论述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钱学”可以说是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观,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热极一时的 学问,“钱学”研究也一直很热,直至今天仍有许多人在研究。但诚恳的说,“钱学” 受关注的程度远远大于其被研究的程度。这样说,并非没有根据,由于“钱学”的 深刻性、伟大性,也由于“钱学”极其独特的方式,所以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 但也正是由于“钱学”的深刻、伟大、独特,使得真正能够接近“钱学”、理解“钱 学”并愿意静下心来耐着性子研究“钱学”的人远远少于关注它的人。 管锥编是钱先生最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但或许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 6 山东大学顾卜学位论文 学术界对于管锥编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尤其体现在对这本书中文艺思想的发 掘上,做的远远不够。现有的研究中,专门研究管锥编的专著很少,并且多数 是从宏观方面做的研究,如何明星先生的( 管锥编 诠释方法研究,主要研究的 是管锥编探讨理论问题的方法,还有蔡田明先生的 述说主要介绍 管锥编一书的性质、文体、思想内容等,此书也探讨了管锥编里的一些具 体问题,其中有涉及文艺思想的一些具体研究,但只是收集整理式的札记,没做更 为系统的论述。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如陈子谦、季进等在自己的钱钟书研究著作中也 涉及到对管锥编的研究,也是从宏观上研究钱学的方法,钱学与西学的关系等 等。除了论著,关于管锥编的研究论文也有很多,有一部分从文献训诂学角度 探讨管锥编中的具体问题,有些探讨管锥编里涉及的某个理论小问题,也 有一部分从宏观上研究管锥编理论探讨的方法及管锥编的意义、价值等。 在管锥编的研究上,还未发现有人细致的发掘其中的文艺思想,并将这些 文艺思想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逻辑统一的整理和论述,而这正是本论文选题的出发 点。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前面已经说了,管锥编是一个内容丰富繁杂的学术著作,共分析评价了周 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 列子张湛 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等十部古籍,它不是文艺理论的专著,但蕴含丰富的文艺思想,却还没有人细致地 将其中的文艺思想梳理出来加以整理和论述。所以,不管是从“钱学”研究角度讲, 还是从文艺理论研究的角度讲,做好这一论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钱先生管锥编里涉及的文艺理论问题,但就是文艺理论 问题在此书中的内容也不是一篇硕士论文能够完全概括的,所以,本论文主要探讨 钱先生在管锥编里有明确论述的关于文艺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而对于大量的 钱先生对一些具体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作家的过于零散的点评就不作探讨。 本论文论述管锥编中的文艺思想采用的逻辑线索是现代文论著作的一种惯 7 山东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常框架,即分别从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鉴赏与批评论四个 方面去讨论管锥编中分别与此相关的内容。采用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构架本论文 的逻辑结构,旨在使钱先生的一些文学理论观点在现代文论的框架和话语方式下得 以更好的呈现和被理解,以显示其意义和价值,所以本论文不旨在构架一部内容完 备的文学理论教材,因为钱先生的管锥编不是涉及所有的现代文论问题,本论 文只是将其中涉及到文论的一些观点用现代文论的框架整理论述一下。也正是由于 钱先生管锥编中关于文艺理论问题的内容涉及到本论文主体部分的四章并非比 例相同,所以,本论文主体部分的四章篇幅有所不同,这是由管锥编涉及的多 少决定的。为了保持“钱学”的特色,在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论述上,本论文尽可 能保持钱先生原有的话语方式,再对钱先生的话语用妥帖的现代文论思路和话语加 以阐释和论述,使之融入本论文大的逻辑框架内。 8 山东大学硕仁学位论文 第一章 管锥编的文学本体论 前面已经交待,本论文试图用现代文学理论的一种惯常框架结构此篇论文,所 以把这么一章作为探讨钱先生管锥编文艺思想的第一章。在文学理论关注的问 题中,本体论应该是比较宏观的对文学的研究,但在管锥编中,钱先生较少有 这种宏观的论述,而多是针对本身就较为具体的中国古典文艺思想所作的一些具体 的文艺理论问题的探讨。但在管锥编中,我们仍旧可以找到一些零散的材料, 从中可以看到钱先生的文学观的一些侧面。之所以说是一个侧面,是因为,钱先生 没有要在管锥编中探讨文学本体论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在管锥编中就没有 关于这个问题的系统论述,只是一些零散的论述,只包含本体论所要讨论的问题中 的几个小问题。要系统研究钱先生的文学观,则必须研究钱先生的所有理论著作, 但这不是本文所要做的。所以这一章不是要系统的探讨文学本体论问题,而只是探 讨管锥编中涉及到的,可以在本体论框架内讨论的几个问题。 所谓本体论,它大致应该讨论文学是什么,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本体性特征、 性质是什么。这是今天的文学理论首先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 困难的问题。不同的理论家和理论著作给出的答案也都不尽相同。韦勒克( r e n e w e l l e k ) 和沃伦( a u s t i nw a r r e n ) 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的第二章提出了什么是 文学,什么是文学的的本质等问题,但却没有给文学下明确的定义,只是从文学作 品独特的篇章结构表现、与科学语言及生活语言相比中显现的文学语言的独特性、 文学不求实用的目的以及文学的虚构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的本体特性。 国内学者 童庆炳则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探讨了文学的本质特 性。o 山大狄其聪先生的文艺学新论则在探讨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文化、文学 与语言、文学与艺术的关系中突显了文学的一些本体特性。o 钱先生在管锥编中,虽没有系统探讨文学的本体特性,但却对这一问题有 所涉及。 参见韦勒克( r e n ew e l l e k ) 、沃伦( a u s t i aw a r r e n ) 著文学理论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刘象愚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 参见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救程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 参见狄其聪著文艺学新论第二章文学的人学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 9 山东大学硕t 学位论文 一、“情欲信,词欲巧”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 这是非常能够体现文学本体特征的一对矛盾关系。真实性和虚构性都是文学重 要的特色,那么它们的具体含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经常要通过叙述一定的事或物来表达主题。那么出现在文 学作品中的事或物一定是生活中真实的么?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中说: 它们( 注:指文学艺术) 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小说、 诗歌或戏剧中所陈述的,从字面上说都不是真实的;它们不是逻辑上的命题。 小说中的陈述,即使是一本历史小说,或者一本巴尔扎克的似乎记录真事的小 说,与历史书或社会学书所载的同一事实之间仍有重大差别甚至在主观性的 抒情诗中,诗中的“我”也是虚构的、戏剧性的。我”小说中的人物,不同 于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小说的人物不过是由作者描写他的句子和让 他发表的言词所塑造的。 所以我们说,艺术追求的不是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人物,而是要表达 某种真实的思想、情感或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所谓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 的艺术形象所达到的合理合情合意的程度一。圆 钱先生在管锥编 第一卷第9 6 页详细的探讨了这个问题。钱先生先谈了中 国古代大量的因为表达的需要而不能符合事实的例子,后面总结道: 盖文词有虚而非伪、诚而不实者。语之虚实与语之诚伪,相连而不相等, 一而二焉是以文而无害,夸或非诬礼记表记:“子日:情欲信,词欲 巧”;亦见。巧”而不妨。信”诚伪系乎旨,征夫言者之心意,孟子所谓“志” 也;虚实系乎指,验乎所言之事物,墨经所谓“合”也。所指失真,故不 “信”;其旨非欺,故无“害”言者初无诬罔之。志”,而造作不可“信”之 。辞”;吾闻而。尽信”焉,入言者于诬罔之罪,抑吾闻而有疑焉、斤斤辩焉, 责言者蓄诬罔之心,皆“以辞害志”也。高文何绮,好句如珠,现梦里之悲欢, 韦勒克( r e n e w e l l c k ) 、沃伦( a u s t i n w a r r e n ) :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缸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第1 5 页。 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4 8 页。 本论文所引管锥编中的内容均出自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五卷本管锥编。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幻空中之楼阁,镜内映花,灯边生影,言之虚者也,非言之伪者也,叩之物而 不实者也,非本心之不诚者也。 就是说,表达的虚实与表达的诚伪并非一回事,相连而不相等。有时候为了表 达的需要,所述事情并非真事,但所表的思想情感却是诚恳的,真实的。创作者初 无虚妄之心,却用一些虚构的事情来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这时,如果读者尽信其言, 怪罪作者有虚妄之心、之志,那么在理解上就犯了“以辞害志”的错误。钱先生仍 旧用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了这个抽象的道理: 氍红楼梦第一回大书特书“假语村言”,岂可同之于“诳语村言”哉?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答赵良日:“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 设以“貌言”,。华言”代“虚言”“假言”,或稍减误会以华语为实言而。尽 信”之,即以辞害意,或出于不学,而多出于不思潘岳闲居赋自夸 园中果树云:“张公大谷之梨,梁侯鸟稗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靡不毕殖”;红楼梦第五回写秦氏房中陈设,有武则天曾照之宝镜、安禄山 尝掷之木瓜,经西施浣之纱衾,被红娘抱之鸳枕等等倘据此以为作者乃言古 植至晋而移、古物入清犹用,叹有神助,或斥其鬼话,则犹“丞相非在梦中, 君自在梦中”耳。亚理士多德首言诗文语句非同逻辑命题,无所谓真伪; 锡德尼( p h i l i ps i d n e y ) 谓诗人不确语,故亦不诳语;勃鲁诺( b r u n o ) 谓诗 宜别“权语”与“实语”;维果亦谓。诗歌之真”非即。事物之实”。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文学真实就是文学作品中真 实的思想情感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即 “志”必须真诚。所谓文学虚构,指文学作品中所述事情或人物的虚构性,不必是 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不可以刻意表达虚假的感情或不合逻辑的经不起推敲的 道理。 - - 、“修词成章之为人”与“立身处世之为人”作者与作品中“我”的关系 在这对关系中同样能体现文学的本体特色。在抒情性作品中都有一个潜在或显 在的抒情主人公,在第一人称的叙事性作品中也有一个主人公“我”。现代文学理 论早已明辨此二者的区别。文学作品必须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文学世界。上面我们已 经说明了文学不同于生活真实,这里要说明作者与作品中“我”的关系。 我们通常说“文如其人”,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作者的个性、性格等主观的东 西必然会在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表现,但我们也知道并不能将 作者与作品中的“我”等同。其实这一点并非现代文学理论才注意到的,中国古代 文论也注意到了这点。钱先生在管锥编中借助中国古代文论细致的说明了这一 问题。 在管锥编第一卷8 7 页,毛诗正义卷第二十二则桑中篇中,钱先生 说,关于诗经中这一篇的作者,向来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是“淫者自作”,有 的人认为是别人托淫者的口气作,以讽刺淫事。钱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夫自作与否,诚不可知,而亦不铀辩。设身处地,借口代言,诗歌常例。 貌若现身说法,实是化身宾白,篇中之“我”,必非诗人自道。假日不然,则 氍鸱鹗出于吐人言之妖鸟,而卷耳作于女变男形之人病也诗中如【玉 台新咏卷三陆云岱为顾彦先赠妇四首,一、三代夫赠,二、四代妇答;刘 禹锡悼武元衡,而诗题为代晋安佳人怨,并有引言“代作”之故词中 更成惯技,毛先舒诗辨坻卷四论词日:“男子多作闺人语;孙夫人妇人耳, ( 烛影摇红词乃更作男相思语,亦一创也”。 所以说,读者如果一定要将文中的人比附到作者身上,或者用作者的经历附会 文中的人物都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是一种错误的文学观。 文学是由作者创作的,但文学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文 本,不能简单的将作品中的人物想象成作者。钱先生在管锥编第四卷第1 3 8 8 页探讨了文品与人品的关系,深刻的说明了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山东夫学硕f 。学位论文 所谓“作者修词成章之为人”与“作者营生处世之为人”未宜混为一谈。 十八世纪一法国妇人日:“吾行为所损负于道德者,吾以言论补偿之” 。文 如其人”,老生常谈,而亦谈何容易哉! 虽然,观文章固未能灼见作者平生为 人行事之“真”,却颇足征其可为,愿为何如人,与夫其自负为及欲人视己为 何如人。立意行文与立身行事,通而不同,向背倚伏,乍即乍离,作者人 人殊;一人所作,复随时地而殊;一时一地之篇章,复因体制而殊;一体之制 复以称题当务而殊若夫齐万物为一切,就文章而武断,概以自出心裁为自陈 身世,传奇,传记,权实不分,睹纸上谈兵空中现阁,亦如痴人闻梦死句 参禅,固学士所乐道优为,然而慎思明辩者勿敢附和也 通过钱先生的论述,我们再作简要分析就可明了作者与作品中“我”的关系有 两层,一层意思是,作者与作品中的“我”完全不相关,作品中的“我”完全是虚 构的,只是借为抒发情感或叙事的一种途径。另一层意思是,作品中的“我”可以 理解为作者本人,但作品中的“我”只是作者愿意成为的一种人,只是一种不是事 实的愿望,这个“我”与现实中的作者仍有着天壤之别。就是说不管在前一种情况 下还是在后一种情况下都不能轻易的将作者与作品中的“我”随意相比附,应当按 照文学的自律去理解文学。钱先生也在此处批评了索隐式的对待文学的所谓的学 者。 通过上面两点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管锥编中,虽然关于文学本体论 的论述不多,但我们也可以通过钱先生的论述认清文学不同于生活真实,也不能随 意将作者和作品比附。这就是独特的文学本体特性,我们应将文学看作独立自足的 文学世界。 山东大学硕t 学佗论文 第二章管锥编的文艺创作论 第一节论文艺创作的动因 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尤其是文艺心理学都试图对文艺创作的动因作出探讨,钱 先生在管锥编中也在不同地方探讨了创作上的几个动因。 一、“穷愁著书”困境动因 首先在管锥编中被提及的是“穷愁著书”说,在管锥编第一卷里的史记 会注考证论苏秦列传- - $ i j 的3 1 5 页,钱先生引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然 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指出:“则建树功名,从事创作皆因穷之所 激发也。”但钱先生在探讨“穷愁著书”这一问题时非常严谨。在此处,他又接着 引桓谭新论求辅进一步说,贾谊“不失志”则“文彩不发”,淮南王不富贵 则不能“广聘骏士”使著书,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言”。据此,钱先生指出:“盖 著述之事固出于穷,而亦或出于达。”即像虞卿、贾宜、扬雄等人在穷愁的情况下 可能发愤图强,立志著书立言,但像淮南王这样的富贵之人也可能凭借自己的富贵 优势去招贤纳才为已著书,使自己扬名于身后。 在这里钱先生只是略为提及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两种著书传统,真正对穷愁著书 著书创作动因作详细探讨的是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卷9 3 5 页全汉文卷二六 这一则中。 钱先生指出;“发愤、舒愤之旨,孟子早畅言之。尽心:人之有德 慧术智者,恒存乎灾疾;孤独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告子: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 钱先生又引苟子宥坐篇事例说明。发愤、舒愤之旨。但钱先生明确指出: “孟、旬泛论德慧心志,马迁始以此专论文词之才,遂成惯例。”也就是说在司马 迁以前,人们认为“穷愁”的境地可以让人发愤,进而在德慧心志上都有所成就, 只是到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观点才成了以后论及文学创作动因的惯例。随后 山东大学硕l 学位论文 钱先生又列举了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不平则鸣”的例子以及欧阳修梅圣俞 诗集序中“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人之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等近2 0 余例 来阐明了中国文论史上关于“穷愁著书”、“发愤著书”的创作动因传统。 然而,钱先生在谈论“穷愁”与“诗工”问题上,并不认为二者是简单的因果 关系,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钱先生在引述了大量的关于“穷愁 著书”的论说后,又说:“坎坷可激思力,牢骚必吐胸臆;穷士强颜自慰,进而谓 己之不遇正缘多才,语好词工乃愁基穷本,文章觑天巧而抉人情,足以致天仇而招 人祸。”也就说不但“穷愁”可以是“诗工”的因,而且“诗工”也可以是“穷愁” 的因,即才高者,文章作的好的人也会因其才高而导致其在仕途上不达,人情上不 得志。钱先生引徐勃徐氏笔精卷三:“今之为官者皆讳言诗,盖言诗每不利于 官也。不惟今时为然,即唐以诗取士,诗高者官多不达;钱起有言微官是何物? 许可废言诗! 其意远矣! ”等数例证明了“诗工”也可使人“穷愁”的观点。 但钱先生的卓识与伟大不止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与古典文论的稔熟,还在于其 能在浩如烟海的中西文化、文学遗产中探究出中西文学共同的“文心”、“诗心”。 他能凭借自己的渊博找到中西文学共同的规律。管锥编中此种情况随处可见。 这里关于“穷愁著书”的探讨即是一例。钱先生在梳理了中国古典文论的这一传统 后,接着说:“西方十六世纪学者撰文人厄遇录,托为主客问对,具陈古来才士 遭贫、病、夭折、刑戮种种灾毒;叔本华且愿有人撰悲剧观之文学史。心析学 谈造艺之幻想云:人而如愿随心,则不复构楼阁于空中,过屠门而大嚼,其有云 梦海思者,必仆本恨人也”。聊聊数语,便将西方从古代n - - 十世纪盛行的文艺心 理学中与中国的“穷愁著书”传统类似的传统揭示出来了。 二、“情动而行于言,感生而发为文”储感动因 文艺创作是复杂的事,文艺创作的动因也不尽是“穷愁著书”就能完全概括的, 钱先生在管锥编中没有系统论述这一问题,但纵观整部管锥编,我们可以 发现钱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是较为全面的。 在第三卷1 1 8 8 页,钱先生引陆机文赋:“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山东人学硕。卜学位论史 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指出:“情动而行于言,感生而发为文。乃乐 而后思涉,哀而后方言;然当其涉也,言也,哀、乐油然 复从中来,故必笑,已叹。既兴感而写心作文,却因作文而心又兴感。”也就 是说,创作乃是作者情感宣泄的需要,由感兴而引发的不可抑止的情感,在作者冷 静下来之后,在作家创作中再次“复现”,它也是创作的一种动因。钱先生在这里 引述的陆机文赋的这种情感也就是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描述的情感。 此外钱先生在管锥编中还提及创作动因中的另一种情况,即创作也是消遣 娱乐、解忧忘愁的一种方式。国在第四卷1 4 7 6 页钱先生引洛宾王上吏部侍郎 启中“固立身之殊路,行己之外篇”,又引其与程将军书中“句使将词 翰为行己之外篇,文章是立身歧路耳,又何足道哉? ”。骆宾王的意思就是钱先生 所说的“士以修德为主,工文只是余事”。即应该以修身立德为主,探究如何创作 只是种消遣。洛宾王所谓“外篇”是借用庄子、抱朴子等书中的名目,意 即“题外之文”、“节外之枝”,就是正事以外的闲事的意思。 在管锥编1 1 9 2 页。钱先生引陆机文赋中“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 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以求音。”及陆云与兄平原书之二一“云久绝意于 文章,由前日见教之后,而作文解愁;聊复作数篇,为复欲有所为以忘忧。”等等 数例,这可以看作创作动因的另一种情况即消愁取乐。 第二节论文艺创作中的情感 一,“心亦吐纳”、“情往如赠”文学创作中的移情 文学具有表现性,而所谓表现性主要的是指表现人的情感圆,在管锥编中, 钱先生对文艺创作的情感问题也在多处做了论述。 参见蔡田明著管锥编述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 9 9 1 年版,第2 8 8 - - 2 8 9 页。 参见狄其聪著文艺学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9 页 山东大学硕卜学位论文 在管锥编第三卷9 0 8 页,钱先生在已阐释枚乘七发中“杂居垂髯,目 挑心与。”时,引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和裴驷史记集 解引张揖注:“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相阐发。钱先生指出,其实这两句话 的意思很寻常,与乐记中所说的“感于物而动”,花草粹编卷四无名氏喜 团圆所说的“眼是心媒,心为情本,内外钩连。”都是一个道理。钱先生说,古 人以身心为主,以事物为客,“故色来而后魂与”,“授恰是西人所谓感 觉。与件之的译。”这里所谓感觉“与件”即是“移情”。只不过,西方移情说的 原意是指人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客观事物身上去,而在中国古人这里说得更具诗意 化,不说入把情感移入事物身上,反而说事物好像有灵性,主动“来”挑动人,引 起人的情感反应。 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卷1 1 8 1 页对陆机( 5 c 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 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的论述中,对“移情”问题做了较为详细 的探讨。这里的“中区”,钱先生引李善的注释解释为“屋内”,“玄览”按照张先 的解释即“远览文章”的意思。这四句话前两句是说在室中读书,后两句是说在户 外欣赏风物。陆机文赋中紧接这四句的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钱 先生说,这两句是前面“四时”与“万物”的具体阐释。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景物会引起人不同的情感变化,秋天的落叶总让人感觉悲凉,春天柔嫩的枝 条却会引起人的愉悦的情感。紧接着,钱先生引萧子显自序中说的“风动春朝, 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和文心雕龙物色 篇中“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目既往还, 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以及钟荣诗品序中“若 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等例子对季节 与万物的变化会引起情感的感兴与变化做了进一步的阐释。钱先生指出在这种情况 下,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情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有来斯应”、“往返吐纳”,“盖 谓物来而我亦去,物施而我亦报”,是一种“i n t e r a c t i o n ”( 相互作用) 关系,而不 是“来斯受之,至不返之”的单向的被动接受关系。即“不言我遇物,而言物迎我, 不言物感我而言我赠物,犹日色授魂与”。也就是说在这种互动的物我关系中, 物与我都是主动的,物被赋予灵性,它似乎能主动引起人的感兴,而主体的人又把 1 7 山东大学顸t 掌位论文 感情寄于景物之中。“物迎我”突出了景物的主动性,“我赠物”突出了主体的主动 性,这二者的结合就是一种主客的互动性。“心亦吐纳”、“情往如赠”,钱先生指出 “刘勰此八字已包赅西方美学所称移情作用”。只不过西方美学已用它特有的理 论传统对移情作用做的是理论性的论述,而钱先生在这里揭示的中国古代文艺思想 则用中国特有的感性诗意情怀对移情作用做的是具体而形象的描述,它把物我的情 感交融互动揭示的细腻真切,虽是感性的描述却不失其揭示真谛的深刻性。 二、。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作品情感与作者情感 前面在创作动因论中曾提及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三卷1 1 8 8 页对陆机文赋中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的论述。那里主要 论述的是这几句话揭示的外在景物引起主体的感兴,导致创作这一问题。同样在 1 1 8 8 页,钱先生还从另一方面论述了这几句话的意义。哀乐虽为私情,文章则是 公器;作者独居深念,下笔时必笑、已叹,庶几成章问世,读者齐心共感, 亲切宛如身受。”也就是说,喜怒哀乐虽是创作者的私人情感,但形成作品面对读 者是则具有了共通的感染力。作者写作时的哀乐必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同 身受。钱先生还举了一例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世说文学门尝记孙楚悼亡赋诗, 作者之文生于情也,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