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风险、保障和制度建构——以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为例.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风险、保障和制度建构——以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为例.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风险、保障和制度建构——以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为例.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风险、保障和制度建构——以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为例.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风险、保障和制度建构——以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本文从社会风险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风险及其制度建构的相 关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着大量的社会风险, 但目前农村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存在着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我国农 村老年保障机制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我国农村老年保障机制只所以存在风险一方 面是由于原有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等非制度化保障机制的弱化,另一方面是由于 制度化的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或其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某种程 度上可以说我国农村老年保障的风险是一种制度化或人为的风险,是由于政府的一 系列政策导致的结果。 由于我国农村老年保障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人为的风险,所以政府必须 在我国农村老年保障机制建构的过程中承担起主要的风险保障责任;然而由于社会 风险的大量存在以及政府风险保障能力的有限性,还需要充分的发挥其它风险保障 主体在农村老年保障机制中的作用,构建一个在责任分担基础上混合型的农村老年 保障制度,即建立一个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作为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基础、以健 全的社会保障作为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主体,以非制度的社会公益团体或通过 市场化的商业保险等作为补充的农村老年风险保障制度。 关键词 关键词 :社会风险; 风险保障机制; 制度建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ies security system of the rural old 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isk. it thinks that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rural china is facing multitude of social risks, but the existing risk safeguard ability of old age actually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leads to the rural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lacking of sustainability .the reason why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the rural old age exists risk on the one hand is as a result of the original non-institution family, the land safeguard function atten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owing to institution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supporting capabilities serious insufficient. so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risk is one kind of institutional social risk to some extent, caused by a series of social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because the risk of old age safeguard mechanism is one kind of artificial risk,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undertake the main risk safeguard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to construct safeguard mechanism. however, because of social risk massive existence and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safeguard shortage, it needs to fully mobilize other main risk safeguard bodies to construct the rural old age security positively, constructing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on the basis of a mixed rural old age security mechanism, namely establishing traditional family safeguard as the foundation, social security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non- system social public welfare association or the market commercial insurance as the supplement . key word: social risk; risk safeguard mechanism;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导言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据 2005 年 2 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透露,,我国 60 岁以上人 口已达到 1.34 亿, 超过总人口的 10%, 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 1.1 亿, 占总人口的 8.5%, 而全国 70%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估计到 2030 年,农村人口中 65 岁及以 上老龄人口将占 17.39%,城镇同一指标为 13.1%,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已远高于 城镇 1, 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将会对我国农村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的可持续 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体制、机制、理念和经济的非均衡 发展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二元结构、城乡分割的老年保障制度,城 镇居民拥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来保障老年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社会 风险,而农村居民的老年保障制度却一直被排斥在正规的、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依靠的依然是我国传统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来 保障老年生活中遭遇的各种社会风险。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等,我国 农村老年群体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风险,但是由于我国在农村并未建立起完备而有效 的老年风险保障体系,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将面临一种无保障的风险。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构建是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老 年群体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社会风险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有着强烈的风险保障需求, 但是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保障能力的不足将不利于保障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生活 的风险,不利于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农村的老年保障问题,可以清晰的 认识到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风险状况、农村现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以及老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风险保障机制的保障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从深层次原因去思考农村老年风险保障机 制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一种适合农村实际的、能够保障农村老年群体 生活无风险,能够保持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在我国 农村现有的老年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定型的前提下,本项研究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 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1.3 相关概念界定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风险(social risk):指由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在本文中界定 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对老年生活和老年保障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各种 因素。 保障(security) :是一种感到安全的状态,使人从焦虑、恐惧、危险、疑虑中 摆脱出来而获得自由。 风险保障机制(risk safeguard mechanism) :指通过某种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 方式、手段、方法等安全保障措施,以到达预防、减少、转移、或者分散风险的目 的,对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保障,使人感觉到一种安全的 状态。风险保障机制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社会保障和商业保 险等等都是防范社会成员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保障机制。 农村老年保障(security for the old age):指农村社会里通过各种制度化或 非制度化的方式对老年生活中的风险进行社会保护,使其处于一种安全中的生活状 态,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具体包括收入保障、医疗保 障、最低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等,在本文中农村老年保障主要指养老保障。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指国家或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予以保障的制度,它是因为社会成员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 本生活时,由政府或社会依法对其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上的援助,是国家对社会 成员面临社会风险进行防范的一种社会保护机制。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 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1.4 相关文献综述相关文献综述 建立农村老年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就引起相 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一方面从我国农村现有的 各种养老方式,养老方式存在的基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我国农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 行研究。由于养老保障制度是老年保障制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的文献 综述也主要集中于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 1、关于农村现有养老方式的研究;在历史上,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以家庭养老 为主,在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障经历了 50 年代初的家庭保障,人民公社时期 的集体保障,80 年代至今的以家庭保障为主,保障多元化三个时期(张仕平,刘丽 华,2000)。但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持了相 对完整的传统格局,自我供养和子女供养是两种主要形式(王梅等,1994);我国农 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王义才,2000)。 2、有关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存在的基础,面临的问题;农村现行的养老方式有 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渊源,家庭养老作为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方式,其存在 基础可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认识(刘庚长,1999);但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现实 的变化,农村的养老方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在规模和结构上 使家庭发生变化,规模上家庭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 能力降低。结构上家庭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不论是家庭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 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王义才,2000);刘庚长(1999) 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有人认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迁移,直接导致农村老年父母身 边子女数减少,从而冲击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虽然这些流动人口仍能在经济上接济 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会受较大影响;还有的从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的 角度认为:家庭养老的问题并不在于子女数的减少或子女外出打工无人赡养,而是在 有人赡养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依然比较低劣,这主要是子女不愿养老引起 的。(陈彩霞,2000);从养老需求的角度来讲,老年人口扶养比增大,老年人口高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龄化加剧的现实,使家庭养老资源需求上升,进而也对家庭养老提出了挑战(张仕平, 1999)。 3、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相关研究;由于农村现存的主要养老方式存在许多 问题,所以从 90 年代开始不同的学者从社会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 问题和对策性进行研究。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提高是发 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客观要求(刘贵平,1999)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宪法精 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 工具之一,也是有效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李珍,2006) ;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 有其必要性,但还需要有可行性。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将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的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村和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最重要基础 (李珍,2006) ;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化水平低、目 标人群覆盖过窄、 保障水平低 (孙光德, 董克用, 2004) ; 公平性差等 (刘书鹤, 2002) ; 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该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建 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孙光德,董克用,2004)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改革方向,渐进 式的路线(邓大松等, 2002) ,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景天魁,2004),政 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充当着主导的角色,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 责任,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机制, 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 重要职责(李迎生,2005)。 从以上的文献分析中可以发现,我国对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养老保障)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养老方式、现存养老方式合理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各种不同的观点繁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能 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制度化的能够保障老年生活中社会风险的农村老年保障制度, 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现状、重对策研究,而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因此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社会风险的概念,尝试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去探讨我国 农村老年群体生活中面临的风险、农村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现有的老年风险 保障面临的风险以及农村老年保障机制出现风险的内在原因分析,以期望能够在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国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条件下建构一种能够保障我国农村老年群体无风险 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 1.5 研究的思路、类型和方法研究的思路、类型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思路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生活中遭遇到的 各种社会风险、农村老年群体的风险保障机制以及风险保障机制的保障能力,进而 探讨农村老年保障机制能力不足的内在原因,最后探讨如何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我国 农村实际的、能保持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保障机制。内容主要包括: (1)依托风险和风险保障的概念,探讨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生活中的风险以及应对风 险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 (2)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保障机制的保障能力和保障能力不 足的原因分析; (3)从风险和保障责任的角度探讨如何重新构建我国农村的老年保 障机制,以达到农村老年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4)概述了本文的结论和不足; 1.5.2 研究的类型和方法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类型属于一般宏观性研究,研究方法以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为主;(1) 文献分析:任何一项研究只有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才可能避免做大量无用 功以及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才可能有所突破与创新。 (2)比较研究:对于不同的个 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群体他们之间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而且他们应对风险的 保障机制也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风险保障机制在分散风险的能力上同样存在着差 异,所以在研究农村老年生活的风险和不同的风险保障机制时要采取比较研究的方 法。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2 社会风险和风险保障机制概述社会风险和风险保障机制概述 2.1 风险和风险社会风险和风险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 。风险已经 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风险” (risk)概念并不 是从来就有的,它原是早期资本主义商贸航行的一个术语,随后逐渐成为商业行为 和金融投资中的一个日常性概念,旨在说明赢利的行为可能承担的利益损失,这种 风险是可以通过计算量化的风险。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化工厂和核能工业的污染(如 外泄事件),使社会科学家开始用这一术语指涉技术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灾难潜能。 “风险”概念的用法扩大,反映出现代技术工业的灾难潜能。随着生态危机问题热 化, “风险”概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己从单纯技术、经济的范畴扩展为一个社会 理论的范畴,并在社会科学文献中逐渐广泛采用,现代社会的利益分化及其冲突也 被引入这一概念。 “风险”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因此关乎不再是技术“风险” ,而 是权力 “风险” , 即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要其他人担负巨大损害的权力 (李瑞昌, 2005) 。在现代社会,风险概念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是从 1986 年贝克发表风险社会 一书开始的,认为“风险是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的方式。风 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 的一些后果。 ” (贝克,2004)。他还认为“风险概念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各种 风险其实是与人的各种决定紧密相连的。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他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的上风险。 ”随后 吉登斯(2000)也从现代性的视角考察了风险社会,他认为风险有两类,一类是外 部风险,像旱灾、地震、饥饿和暴风雨等来自自然界和人类行为无关的风险;第二 类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即人为的风险,外部风险有着确定的原因和可预测的结果, 而人为风险在起源和后果上都不确定。风险概念和风险社会与人为的不确定性相联 系,是一种独特的“知识与不知的合成” 。它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指在经验知识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二、是指在风险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和行动。他还认为“风险 这个概念与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概念是分不开的。当某种结果是百分之百的确定时, 我们不能说这个人在冒风险。 ”而拉什从风险文化的角度(2002)认为:伴随风险文 化时代而来的也许是人类许许多多的惶恐和战栗,并且不再有小规模的惶恐和战栗。 当然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并不是对某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 前人类社会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述,是指人类社会正从前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 转变,是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一系列后果进行反思(杨雪冬,2005) 。在本文中可以 把社会风险定义为:由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到农村老年保障的风 险即为影响农村老年保障制度供需失衡的不确定性,未来可能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 对老年保障机制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2.2 风险保障机制风险保障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风险的大量存在,因此就需要一种社会保护机制来防 范社会成员遭遇的各种社会风险,风险的存在使得防范社会成员风险的风险保障机 制的构建成为一种必要,即从社会风险的角度来说,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的目的就是 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社会保护机制来保障社会成员遭到的各种社会风险,减少个人 面对社会风险时的脆弱性,减少社会风险对个人造成的损失。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 期,存在着不同的应对风险的社会保护机制,如在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中由于 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人们面对自然风险时可能求助于超自然的宗教或迷信活动,虽 然无法提供风险保障,但是宗教和巫术的确经常性地提供了缓解风险事业中所包含 的不确定性的方法,从而得以把风险经验转化成相对安全的感觉(吉登斯,2000) 。 在工业社会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规避、防范社会风险 的机制可以借助于保险互助的方式(如商业保险) 。在现代社会,制度化的社会保障 则成为了一种最主要的风险保障方式,如西方国家实行的福利保障体制,由国家提 供从“摇篮到坟墓”的风险保障。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成为最主要的风险保障方式有其本身存在的必然性,因 为要想真正消除社会成员的风险,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人或其家庭有足够的抗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拒各种风险的能力及储备。二是社会上有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帮助有需要者能够化 解其个人风险;第一个条件在任何国家或任何时代都绝对不是能够具备的,这就要 使国家从制度上考虑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成为需要,社会保障事业的兴起正是从社会 成员面临风险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求出发的。社会保障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 会发展而言,它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生存保障而化解了其遭遇的个人风险和可能的 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防范和控制社会风险的必要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精 巧的社会稳定器(郑功成,2000)。从现代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过程分析:现 代社会保障是伴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用于消除现代经济所带来风险的一 项制度安排(周瑞明,2006) ,因此要想真正的防范社会成员的社会风险就必须建立 在风险共担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一种最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具有比其它类型的风险保 障机制(自保障或商业保险)更强的风险保障能力,但是从风险保障能力的角度看,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支撑就无法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供给,也无法对社会成员 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社会保护。即使其它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具有社会保 障分散风险的保障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们同样能满足一定社会群体的风险 保障需求,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机制供给不足或者缺失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的发挥 其他类型的风险保障机制。另外作为应对社会群体生活风险的风险保障机制本身同 样也存在着某种内在风险的可能性,或者由于各种社会条件的限制,社会保障并不 能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风险,最终可能会导致部分社会成员的无保障风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3 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风险和风险保障机制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风险和风险保障机制 3.1 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风险现状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风险现状 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成员面临着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社会风险,从不同的 角度,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首先,从风险产生的因素来看,可以分为自然风险 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如地震、航海、洪水以及干旱等事件 的发生给人带来了风险,而社会风险则是指社会因素影响和作用下的风险。其次, 从能否避免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可避免风险和不可避免风险。有很多风险只要我们 认识到位、措施得当是可以避免的,如地区冲突可能引发暴力、战争尤其是核战争 的风险,如果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就可以化解战争风险。还有些风险虽然是不可避免 的,但是我们可以使它的危害性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就个体而言,任何一个人 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等生存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采取各 种风险保障措施,把疾病等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后,从风险对个体的影响程度 来看,可以分为生产性风险和生存性风险。生产性风险主要指各种工伤事故对人体 造成的伤害风险。这在以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及其相应的行业领域中普遍存 在。生存性风险主要包括失业、养老、生病和死亡风险即生、老、病、死等四种类 型的风险(高和荣,2004) 。 具体到我国农村的老年群体来说,他们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一种社会风险、生存 性的风险(生活风险) 。农村老年群体由于劳动能力、收入来源或健康状况等原因, 更容易陷入贫困、养老和疾病等生存性的社会风险中,在现代社会中无疑处于一种 相对弱势的地位,更加容易遭受到比其他的社会群体更多的生活风险。根据对全国 72 个行政村 10401 名农村老人做的一次调查,发现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只有 650 元, 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 45.3%,三餐无保障的占 5%,年节饮食与平日无差别的占 16%, 93%的人一年增添不上一次新衣,6.9%的人没有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 67%, 大病住不起院的高达 86%,农活 85%自己干,家务活 97%自己做。 2具体来说我国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村老年群体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贫困风险、疾病风险和养老风险等。 3.1.1 农村老年的疾病风险农村老年的疾病风险 疾病风险指由于个人本身患病所引起的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 发生的各种损失和伤害。疾病风险具有随时性、经常性的特点,它伴随人的一生, 但是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由于抵抗力的减弱更加容易患病,加之贫困的原因,更 加难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 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分别占了 21.6%、5.7%,而农村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情况合计超过 52.6% 3(如表 3-1 显示) ,农村老年人 正在面临着老年疾病的风险困扰。 表 3-1 农村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情况(2000) 合计 60-64 65-6970-74 75-79 80-84 85+ 没有 46.8 51.3 47.7 42.8 43.1 42.9 48.2 有 52.6 48.0 51.7 56.6 56.6 56.7 50.4 未回 0.6 0.7 0.6 0.6 0.4 0.4 1.4 资料来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编,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疾病风险在历史上由于受经济能力和医疗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 人们的关注,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许多无法医治的疾病具有了延 长生命的可能性。医疗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减少了疾病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加 了风险,使人们增加了更长时间忍受疾病的折磨。而且疾病风险具有风险连带性, 疾病不仅表现为个人健康损失,常常会对他的家庭造成一定的损害,即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现象。疾病导致贫困,贫困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加重,由贫致病、因病返贫、 贫困交加,在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据研究发现、贫困地区 中,因病每年支出医疗费用占家庭总支出的 10%12%左右,而且有 16%的家庭借钱 看病,9%的家庭看病后拖欠医院款项,6%的家庭因看病变卖财产,一些地区因病返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贫户占贫困人口的 50%以上。虽然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不断发 展,但由于农村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的老年人由于缺乏支付市场化 的医疗费用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农村老年人最大的风险就是疾病风险,因为疾病 的发生经常会导致一种生活能力的缺乏,即个人无法进行自我养老、陷入贫困的风 险。 3.1.2 农村老年的贫困风险农村老年的贫困风险 老年贫困风险即老年人由于收入水平低下,缺乏再生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 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生存状态。我国是一个城市化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口数量的 80%生活在农村,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农村也是最容易遭受贫困的地区,特别是 相对于农村大量的老年人而言。 尽管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农村扶贫运动, 但根据 2000 年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的测算结果显示:全国老年贫困人口数量仍有 921-1168 万人,其中城镇数量为 185-246 万人、农村数量为 736-922 万人。全国老 年贫困发生率为 7.1-9.0%,其中城镇老年贫困发生率为 4.2-5.5%、农村老年贫困发 生率为 8.6-10.8% 3。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贫困不仅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难以有效改善,还表现在略高于绝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人口生活状况的不稳定。根 据调查显示:2003 年我国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80 万 人。即使已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也极容易返贫。返贫农民往往 面临无粮下锅、无钱看病、没有钱送子女上学等等严峻的现实,这种极为贫困的生 存状况依靠农村的老年群体本身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如果不能借助于一种外力的帮 助去预防、减少风险,农村老年群体的贫困分风险将是不可逆的。 3.1.3 农村老年的养老风险农村老年的养老风险 养老指奉养老年人,即通过一定的措施、手段、方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至于 陷入一种无人供养的状态,也就是说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养老的实质就是老年人通过什么方式动用和支配养老资源以获得保障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问题,而养老风险就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养老资源,或提供一种不充分的养老资源使 老年人的生活或精神陷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人口的预期寿命和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老年群体对生活 照顾和精神需求的增加。根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 2000 年 60 岁及其以 上的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达到 13012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0.30%,而农村人口 的比例达到 10.92%,高于城镇的 9.68%,如此多的农村老年人口使得农村的养老风 险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显现出来。农村养老的风险不仅是缺乏经济支持、 物质保障的风险,也是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精神层面的风险,是缺乏经济供 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结合。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基本上达到温 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农村老年人只要身体健康允许继续参加劳动,一般情况 下他们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尽管也会出现由于疾病、贫困导致物 质上无法保障的状态,但农村老年保障的风险最主要的则是精神状态无法获得满足 和缺乏生活照料的风险。 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的医疗、贫困和养老等生活中的风险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所 有的风险经常同时发生在同一群体(或个人)身上。在某种程度上,风险的发生并 不是一维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即一种风险发生以后,如果不能得到 及时处理和控制, 很容易引发其他的风险, 造成不同风险的叠加效应 (杨团, 2006) 。 一般情况下农村老年生活的风险首先是从疾病风险开始的,疾病风险的发生不仅造 成老人本身活动的困难、收入的减少、无人照料而且需要支付大量的医药费用,这 可能就是造成一个贫困家庭的开始。如果农村老年群体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许可,他 们都可以凭借其承包的土地进行独立生活和照料自己,一旦发生疾病的侵袭,农村 老年人的生活就可能无法获得保障,更无法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就陷入了贫困的 风险,由于生活的贫困又导致无力支付因疾病而需要的大量医疗费用以及导致个人 养老的困难。在养老、贫困和疾病风险的叠加下,农村老年群体就有一种对风险保 障的强烈需求,即在个人无力应对风险的情况下就需要另外一种风险保障机制保障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范围内来分散、预防或规避风险,而不是仅 限于个人或家庭的范围。如若风险应对缓冲机制的缺失将会导致社会个体抵御风险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的能力下降,各类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杨团,2006)。对于农村的社会成员和 国家来说,都要能够意识到我国农村老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风险及其可能对生活造成 的威胁,提高个人和政府对社会风险的认知能力、增强社会风险意识,以积极的态 度去防范社会风险,减少风险对个人、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 性。 3.2 我国农村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我国农村现有的老年风险保障机制 农村老年群体生活风险的出现使得应对风险的风险保障机制成为一种必要, 通过 风险保障机制来防范、减少、消除、规避或转移风险,由于我国农村老年群体生活 的风险主要是贫困、疾病和养老风险,贫困、疾病和养老风险的出现从根本来说就 是由于经济能力的匮乏,因此本文探讨的农村老年风险保障机制主要侧重于从经济 支持的角度对老年群体的保障。当然我国农村老年生活的风险不仅仅是由于缺乏经 济能力导致保障能力不足的风险,对于农村老年群体的风险来说,生活照料、精神 慰藉的缺乏同样是一种风险。综观我国农村老年保障的实际情况,现有的应对农村 老年群体风险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家庭保障、土地保障 4、社会保障(五保制度、社会 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和商业保险等。 3.2.1 家庭保障机制家庭保障机制 家庭保障机制即是通过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 的一种风险保障方式。家庭保障机制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保障方式,也是几千年来中 华民族最为稳定、有效的保障机制。它由家庭成员互相提供经济保障、互相提供服 务、互相满足情感的需要,在现在的大部分农村社会,家庭保障依然是一种最主要 的风险保障方式。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占整个养老保障的 92%, 是农民在养老问题上的“风险最小化”选择(程启军,2005)。家庭保障机制一般 是由子女提供物质、经济支持的保障来应对风险,子女是家庭保障机制最主要的支 持来源,不过老年人通过个人储蓄,配偶或亲属提供的各种支持同样属于家庭保障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的范畴。在现在的农村,家庭不仅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生活单位,也是聚集 财力抵御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风险的最基本单位(石光,2006)。家庭保障功能的发 挥依靠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和我国优良的孝道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代际之间 的一种互惠关系,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以自己的劳动向他们提供生存资料,子女 成年后,以自己的劳动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作为对父母的回报,这样以相互 提供物质供养的“反哺式”的家庭保障是代际交换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由于是在 家庭保障的范围内分散社会风险,因此家庭保障机制分散风险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但是家庭保障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即使在缺乏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也能提供一定的 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而且在某种情况下,农村老年群体最难以获得需求可能就是 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精神层次的满足,而不是经济支持,家庭保障机制能够发挥 其他保障方式不具有的风险保障功能。 3.2.2 土地保障机制土地保障机制 尽管对于土地在农村能不能算做一种保障方式在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5, 但 土地确实在发挥着一种最低生活保障的功能,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可归纳为以下6 个方面: 第一, 土地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二,土地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第三,为农民的后代提供土地继承权;第四,土地对农民有资产的增值功效; 第五, 土地对农民有直接收益功效;第六,免得重新获取时掏大笔费用的效用(王克强, 2000)。从建国以后我国农村老年保障方式的变化,即从家庭保障时期集体保 障时期多元化保障时期来看,每一种保障方式的变化实际上都与我国的土地制 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建国初期,土地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当时的保障方式主要 就是通过家庭、依靠土地提供保障;在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作为集体的财产,农村 居民不再拥有土地,家庭不再具有生产的功能,也就无法通过土地获得保障,当时 的保障方式主要是依靠集体提供保障;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后,农村社会按照人口的数量均分土地,个人又可以依靠承包的土地获得收入,主 要的保障方式又变成了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多元化时期。均分土地的政策实际上 就是国家通过土地的家庭承包这种契约的方式来对农民实行的一种普惠性的福利保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障。然而土地保障功能的发挥是需要通过家庭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如老年人虽 然拥有自己的承包地,但是他们并不具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内部才能 发挥其有效的保障功能。因此有人也把土地保障等同于家庭保障,在自然经济状态 下,这种说法是很合适的,但在现代农村社会一个家庭的收入更多的依赖土地外的 收入,把家庭保障等同于土地保障就有点不合适宜。虽然土地保障可以起到一个最 低生活保障的功能,但是它和家庭保障一样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并不足以分散农 村老年群体的社会风险。 3.2.3 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 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孙光德,董克用,2004),它是将老年保障的风险从家庭内部向家 庭外其他社会成员转移分散的一种保障机制,具有比家庭保障或土地保障更强的风 险保障能力。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的方式,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公平,它最大的 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分散社会风险,能够更加容易 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至于因为某一个别社会群体风险的出现导致其老年保 障的不可持续性,它也意味着国家开始正式介入到农村的老年保障,也是制度化、 正规化保障方式的开始。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形态主要有:社会养 老保险、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 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建立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始的,但是覆盖 面相对狭窄,只是在一小部分地区实行,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然是未入之地。 当然这只是相对于制度化的、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而言,事实上建国以后在广 大的农村地区即开始实行农村社会救助(五保制度)制度,对于无劳动能力、无法 定赡养人的农村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生活照料等,一直在发挥着很大的保障作用。 在 1991 年 6 月,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在山东省、 江苏省试点,1993 年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随后发展速度相 对迅速,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高峰期” , 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 8000 多万人, 如 1998 年底全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有 8025 万人, 1999 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保人口为 8000 万人,但从此以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或处于 停滞状态中。如到 2000 年底,全国农村人口保险的人数为 6172 万人,2001 年低全 国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 5995.1 万人, 2002 年末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是 5462 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大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 7% 6。根据县级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方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以县级为单位实施;农民 个人缴费为主,集体给予补助,个人和集体的缴费全部进入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在 农民达到退休年龄(即 60 岁)后,可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领取养老金。农民的缴 费分十个档次,月缴费最低 2 元,最高 20 元,也可以一次性交费。 农村老年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实施的对特别困难的“三无”老年人实 行的社会救济,具体来说就是五保制度。农村的五保制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老 年人分散供养,即有村级基层组织给予居家照料。截止 2001 年底,全国农村分散供 养的五保老人为 186 万,占全国散居“五保户”总人数的 83.9%。农村传统救济方式 中由集体支付的金额为 173183 万元,占总支出的 58.3%。另一种方式是集中敬老院 供养,住进敬老院的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是由所在的乡村提供粮食和资金,有乡镇企 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至 2000 年,全国有乡镇敬老院 3.8 万所,收养“五保”老人 62 万人。 7 除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外,商业保险在农村的一些地区也 发挥着它独特的风险保障作用。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的海上保险,它主要是通过 商业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广泛筹集资金,当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时, 向保险人或收益人支付保险金。商业保险实际上贯穿着投保人之间互助互济、分担 风险的原则,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宗旨。我国自1980 年恢复商业保险 以来,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1982 年人身保险费收入仅为158 万元,到2002 年已达 到2274. 8 亿元,但农村市场所占份额极小。 8(如表3-2) 表3-2 按年龄分的农村老人买人寿保险状况(2000) 购买状况 合计 (total) 60-64 65-6970-7475-7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