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by tan yanhua supervised by prof. zhang dezhao maj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trad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1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社会发展至今,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相互 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是全方位的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 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指引生态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是生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度文明。 生态经济是兼顾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新型经济;是优于农业经济、工 业经济的德性经济;是包含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丰富内容的可持续 发展经济。生态文明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是反思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人类认识进一步 深化的文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相互依存,交互推进,是和谐发展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科学之举。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传统 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理论、西方后现代思潮等对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 研究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或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本论文在生态经济与生 态文明理论维度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对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自然观、价值观、 伦理观、科技观、创新观、发展观的论述和研究,从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经 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照人、自然、社会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不因发展经济忽略自然的存在价值和规律,又不 因保护环境而使经济发展停滞,要求走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局面,以此指导人类 社会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生态观;可持续发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by now, man has deep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how to keep a benig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m is the most urgent thing. the report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noted tha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uman and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ociety, and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every aspect. ecologic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a material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a precondition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economy and an advanc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economy is a new pattern economy which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 and nature respectively. it is environment-friendly economy which excels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economy. it is also a sustainabl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he green economy, the eco-efficient economy, and the low-carbon economy etc.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tains the three standards of civilization, that of product and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affluent life and of sou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n advanced civilization which introspects on the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a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n human civiliz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because the ecological economy coexists with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it is a wise move toward achieving the harmonious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a rich theoretical reference home and abroad which has provided abundant academic resource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such as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the theories of marx and engels and the postmodern ideological trend. in this thesis, a realistic approach is summarized theoretically on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economy and civilization and the research is elaborated on the view of nature, values, eth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econom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concerning the human being, society and nature. the construction does not ignore the law of nature nor stag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otecting environment, whose objective is to come to a win-win situation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key words: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iv 目 录 中文中文摘要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 1 导导 言言 . 1 1.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 1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2 1.2.1 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思想 . 2 1.2.2 进一步深刻理解、梳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生态经济与生态 文明思想的论述 . 3 1.2.3 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 . 3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 4 2.1 生态经济概述生态经济概述 . 4 2.1.1 生态经济的概念、内涵 . 4 2.1.2 经济形态的更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 . 5 2.1.3 传统经济的反思 . 6 2.2 新型的经济形态新型的经济形态 . 7 2.2.1 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 7 2.2.2 生态经济的特征 . 8 2.2.3 发展生态经济的紧迫性 . 9 2.3 生态文明概述生态文明概述 . 9 2.3.1 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 . 9 2.3.2 人类文明的转型: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 10 2.3.3 工业文明的危机 . 12 2.4 深化的文明形态深化的文明形态 . 13 2.4.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 13 2.4.2 生态文明的特征 . 14 2.4.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 14 3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维度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维度 . 16 3.1 中西各古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的关系中西各古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的关系 . 16 3.2 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现状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现状 . 16 3.3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层面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理论层面 . 17 3.3.1 中国早期的传统生态经济观和生态文明思想. 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v 3.3.2 马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 19 3.3.3 后现代思潮的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观 . 20 4 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生态经济 . 22 4.1 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价值观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价值观 . 22 4.2 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观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观 . 23 4.3 生态生态经济系统的伦理观和科技观经济系统的伦理观和科技观 . 24 4.4 小结:生态经济小结: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 . 25 5 生态经济的价值引领生态经济的价值引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 . 27 5.1 生态文明的资源利用观和经济增长观生态文明的资源利用观和经济增长观 . 27 5.2 生态文明的生态成本观和循环低碳观生态文明的生态成本观和循环低碳观 . 27 5.3 生态文明的创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的创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 28 5.4 小结:生态文明小结: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价值导向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价值导向 . 29 6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径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致思路径 . 31 6.1 树立生态经济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经济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性、集约性、可持续性全面协调性、集约性、可持续性 . 31 6.2 加强生态伦理的宣加强生态伦理的宣传教育传教育普及性、德育性、人文性普及性、德育性、人文性 . 31 6.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系统性、循环性、未来性、创新性系统性、循环性、未来性、创新性 . 32 6.4 完善生态经济管理的政策法规完善生态经济管理的政策法规整体性、长远性、可操作性整体性、长远性、可操作性 . 33 6.5 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绿色产业自然性、成本性、环保性自然性、成本性、环保性 . 34 6.6 科技与人文的整合科技与人文的整合文明观、伦文明观、伦理观、人本性理观、人本性 . 35 6.7 国际间的交流,全球化的合作国际间的交流,全球化的合作广泛性、依存性、多元参与性广泛性、依存性、多元参与性 . 36 7 结结 语语 . 37 致致 谢谢 . 3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9 附附 录录 . 42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2 b. 作者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言 1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物质 生产活动的资料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特别是近代 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对抗、斗争加剧,从而不再协调。远古时代,由于社会生产 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的关系处于蒙昧、受动的阶段,弱小的人类对神秘的大自然 顶礼膜拜,怀着深深的崇高感和敬畏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 与自然的位置悄然逆转。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认识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新的技术 革命使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人类为了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 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忽视和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性。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人 类统治、征服、控制和支配着自然,对自然的依附变成了肆无忌惮地掠夺。人类 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带来了生态困境。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才能不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 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和亟待解决的生态危机。 人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经济发展迅速进步的同时, 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等众多问题随之产生: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人口激增、土地沙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传统发展中单纯片面地 追求经济效益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生态危机”严重影 响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财富,为了实现既得利益, 人类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向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索取,在盲目追逐财富的 过程中,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经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为我们敲响了不可持续发展的警钟,经济发展的目的与生态保护的手段在一定程 度上的矛盾导致了我们不得不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经济的发展必须 顾及到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生态经济的提出与研究为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 日益严重的矛盾提供了一线曙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和可循之径。 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以 透支资源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繁荣的做法不可持续。因此,人类 的文明需要再次转型。人类创建生态文明势在必行。生态文明是一种相对于原始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言 2 文明的人类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文明。生态文明实现了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 世界各国采取大力措施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绩与突破。我国党 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社会 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 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 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用生态文明观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建设 生态文明,从根本上保证生态环境的改善,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人 类文明的又一深刻变革,走向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 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安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本 论文对工业文明影响下工业经济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缺乏的和谐关系,淡薄 的环保意识,严峻的生态现实等危机的深刻反思,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两 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分析,以期对经济、社会、生态、人、自然的建设、发 展有进一步深刻、全面与全新的了解,希望取得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和可行意义。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和加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 我国把对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不仅如此,国际社 会,各界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因此,研究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 重要而远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 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与生态文 明思想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全世界普遍关注生态与经济的矛盾问题。我国也越来越 重视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学术界也越来越加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 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开创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研究的新局面,通过对相 关问题的广泛收集、深入研究,反思和超越现有的理论水平,丰富和拓展了我国 经济建设和文明发展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实现生态社会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推 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工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言 3 1.2.2 进一步深刻理解、梳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 于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 “加强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不仅要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及马克思 基本原理的研究, 而且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研究1。 ”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紧迫问题,用生态经济和生态 文明的思想指导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日益关注生态与经济的矛盾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成为一切科学决 策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关经济、生态的论述和思想为生态经济和生态文 明建设提供充足的养料,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思想与生态文明 观。 1.2.3 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经济与生态 文明的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研究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对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发扬和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要深入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 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然而,我国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 很多经济与生态不协调的问题:比如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人们节 能减排观念意识淡薄;产业结构布局不科学合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口众多 资源稀少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 化消费结构,强化循环经济,创新科技支撑迫切需要我们加快研究生态经济 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生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发展生态经济,二者相辅相成,成为推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 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大理论基石。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4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2.1 生态经济概述 2.1.1 生态经济的概念、内涵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生态就是关于生命的存 在状态2 。生态是生命所处的环境。处于生态中的生命需要进行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循环,所处其中的每一种自然物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功能。本论文中所 指的生态系统是指有人参与的系统,主要包括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它包括自 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wart boulding)首次提 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经济的发展必然介入自然 的先在状态。生态系统的资源有限性与人类经济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 共同的矛盾。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内 外关于生态经济的研究成果很多。国外对于生态经济的研究对象与重点有以下几 种主要观点:第一、认为生态经济主要以经济研究为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自 然和经济的相互关系,过分夸大经济的作用,忽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造 成的危机。第二、认为生态经济主要以生态研究为主。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放弃经济的发展,片面 夸大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第三、认为生态和经济是一个整体,从生态学的角度 探索人类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与经济 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我国近 20 年来已逐步建立起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思想,以马 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生态思想,吸收和借鉴西方生 态经济学杰出成果的基础上关注和加强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兼顾生态和经济 的平衡,采取正确的发展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步 改变着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控制对于自然的控制成为今天的重大问题 3。 ”人类不断地反思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关系的模式,探索结果产生了一种新型 的发展模式即生态经济。生态经济要求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传统经济一味追逐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可 持续性,扭转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第二,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生态经济认为只 有处理好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把经济视为生态的一部分,才能使经 济增长的同时既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又不破坏自然资源的稳定限度,才能实现人 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第三,生态经济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经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5 行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兼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多方面的 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 总之,生态经济把生态资源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源泉,认识到生态平衡对 于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和不可破坏性,同时,又把经济手段作为维护生态资源的 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既不把生态凌驾于经济之上,也不把经济置于生态之下,而 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高效地配置资源,科学地发展经济,优化地平衡环 境的过程。 2.1.2 经济形态的更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济形态不断地变更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农业经济、工 业经济、生态经济等几种经济形态。农业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从事与 农业相关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实践活动。农业经济中生产力低下,产出 效率不高,利用率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农业生 产市场化低,生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农业经济的积累主要依靠对自 然的依赖和获取。总的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在生态可修复可承受的基础上进行 的。 工业经济 工业社会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自然、社会、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 人与自然的中介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经济增长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增加。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彻底转变。 “在现行体制下保持世 界工业产出的成倍增长而又不发生生态灾难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们已经超越 了某些生态极限4。 ”工业经济使经济和生态的对立关系凸显, “大工业和按工业方 式经营的大农业一起发生作用。如果说它们原来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地滥用和破 坏劳动力,即人类的自然力,而后者更直接地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那么,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会携手并进,因为农村的生产制度也使劳动者精力衰 竭,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各种手段,使土地日益贫瘠5。 ”工业经济的生产 方式忽视自然的规律,不顾自然的承受力,认为自然必须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正 如小约翰 柯布所说: “对经济学家而言,自然任何部分的价值,都仅仅取决于它能 在市场上带来怎样的价钱6。 ”在工业经济的模式下,人类迅速积累了巨大的物质 财富。然而,伴随无视自然权利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进行了报复。人类逐渐意识 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是优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生态经济学首先 是一种自然观。生态经济把经济发展视为生态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将生态系统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6 整体的重要性置于作为部分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之上,它追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自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保护7。 ”生态经济反思人类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关 系,否定人类一味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态度,将生态和经济结合研究,抛弃 人类中心主义,抛弃生态中心主义,寻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认为 人类和自然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 经济,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可 持续发展。 2.1.3 传统经济的反思 人与自然的对立 传统经济中的价值观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人的利益是终极目的,追 逐利益最大化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和价值,自然只是工具和手段。人是自然的主宰, 自然只是为人类创造财富提供源材料而已。人类为了实现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和 经济利益的无限扩大,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中介,用足够强大的力量征服自然、掠 夺自然、忽视自然,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的利益与自然环境的 利益完全割裂, 忽视了 “自然通过科学进入人的生存之中,从而改变了人的生存8。 ” 因而,人类开始反思工业化、城市化、物质化、消费主义盛行的传统经济的弊端, 深刻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类与生态共存共荣 的价值取向,自觉地把一切人类活动都纳入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既满足人 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态需求,又改善人与自然的对立局面。总之, “批判 传统经济学对自然的异化,必然走向生态经济观7” 。 人类中心主义 远在古希腊时代,人类社会就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康德明确指出人为 自然界立法。这些思想为人类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提供了自由限度和价值取向。 “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实体或目的, 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所有的事物9。 ”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其他存在者都从属于人类,过分夸大了人的作用和地 位,过分相信科学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能解决生态环境的困境。人类中心 主义的价值观导向传统经济活动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的利益为标准尺度去 衡量所有的存在。直到这种人类唯我独尊的传统经济活动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的困境,人类才幡然醒悟,自然界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类中心主义粗暴地对 待自然,长期以主宰者和统治者自居,然而,取得的经济成果只是暂时的胜利。 因此,反思传统经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引领人 类的经济活动,才能改变环境的困境,才能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正如张 德昭教授所说:“通过批判传统经济学对人的异化,必然走向人本主义的、德性的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7 济观7”。 2.2 新型的经济形态 2.2.1 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 20 世纪后半页进入大众视野 的新型的经济思想,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的结果;是缓解人和自然关系 深入认识的总结;是人类应对片面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恶化、生存发展危 机的深刻反思。 生态经济克服传统经济发展的弊端,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生态与经 济的结合,探讨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 调一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 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 绿色经济旨在提高生活质量,以经济和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 洁能源技术等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兼顾物质和精神满足,实现经济 的可持续增长,提倡有益于环境的经济行为。 循环经济是 20 世纪 60 年代鲍尔丁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改变“增长型”“投 入型”“消耗性”的粗放发展模式,建立一种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排放污物最少、 危害环境最小的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废物再利用、资源多次使用的,在生 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英国政府在 2003 年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 提出的。低碳经济是针对碳的排放量来应对气候变暖的经济问题,通过制定低碳 政策、开发低碳创新技术和发展低碳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和生活低能耗、低污染、 低排放,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 效应,有效节约资源,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既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又维持较低的 碳的排放量。从而缓解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和危害。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本质上都属于生态经济,他们立足于追求经 济发展的同时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提倡发展生态技术,探索经济和生态之间 的平衡关系。绿色经济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支撑低碳经济、 形成绿色经济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是人类消费观的根本转变;生态经济大力倡 导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使人类经济发展可持续,真 正形成一种生态化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 新摆脱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现状 ,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概述 8 2.2.2 生态经济的特征 系统性 生态经济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统一,是由包括人、社会、生态的经济生 产系统的多个子系统组成,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矛盾问题,涉及生态、 经济、科技等多学科、宽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生态经济把自然和人类看作 一个复杂的系统,用全面、联系、动态、发展、系统的观点看待各个部分物质和 信息的交换,一个子系统、一个小环节的不和谐都会影响整个系统协调性的发挥。 只有良性互动,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各个相联系的部分才能有序运行,维 持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循环性 生态经济系统包含着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遵循熵定律,能量最终 以热的形式消散,不可循环,而物质的流动具有可循环性,生态系统中的废弃物 经过处理可以循环再利用。生态经济提倡资源利用的重复性和循环性,缓解经济 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交换、经济积累、科技创新 稳定发展,优化高效。循环再生性是生态经济保持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物质 生产源于自然,然后分解回到自然,这种循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修复才能再生 和平衡。生态经济打破过度开采一次性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形成循环再生机制 和反复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节约能源资源,重新处理分化回收资源, 变成新资源重复利用,通过循环再生利用系统,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宁波市卫生健康委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69人(第二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江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湖南娄底冷水江市城发实业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实验室试验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黑龙江双鸭山市宝清县招聘就业见习人员917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信陵镇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中国安能集团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吉水县某行政单位招聘4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2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织金翔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西崇左凭祥市委宣传部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赣州南康赣商村镇银行招聘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社保协议书模板6篇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本大全
- 工艺设备变更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红星照耀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离婚起诉状民事诉状(离婚案件用)
- 前端Vue3项目实战教程
- 智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系统设计方案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有答案【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茅台酒厂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