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妇女守节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妇女守节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妇女守节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妇女守节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妇女守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性放达的历史时期。 唐代妇女受传统礼制的约束较少,生活比较自由开放,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不守 节”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学术界沿袭宋明理学家的思维, 基于唐代妇女贞节观念淡薄的认识,虽对这一时期妇女守节问题有所关注,然往 往只是把她们的守节言行作为特例而已,本意仍在强调说明唐代妇女的普遍不守 节。事实上,唐代妇女不守节现象虽然较多,但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有唐一代, 无论是皇室妇女、官僚士大夫家庭的妇女还是普通民妇,绝大多数仍自觉自愿的 守节,视守节为做女人之本与基本生活模式。文献资料中关于这一时期妇女守节 的事例比比皆是,无论数量还是其感人事迹都压过了当时的“不守节,形成了 颇有时代气息的守节文化。唐代绝大多数妇女重视守节、践行守节,原因主要有: 一是唐代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强化妇女守节正是维持这一社会秩序的重要 基础。二是唐代女子教育比较发达,不少妇女深受儒家“节义 文化的影响。三 是唐代门阀意识仍然在较大程度上维持,包括要求妇女守节的传统礼俗文化发挥 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四是统治者基于社会道德风尚与文化伦理提倡与鼓励守 节。五是唐代妇女享有较多的经济权利,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大致能够保障她们 守节的进行。六是唐代佛道盛行,宗教文化中有较为浓厚的守节思想,而当时妇 女普遍信仰宗教。唐代妇女选择守节之地,视其家庭状况与个人具体情形而有所 不同,一般居于夫家,也有的回到娘家,或者进入寺院道观等其他地方。从当时 守节妇女守节地的选择可知,经济因素乃是妇女守节的最主要因素。守节是对妇 女身心的巨大考验,唐代守节妇女大多过着清苦的生活,她们屏绝人事,不御铅 华,或寂寞度日,或信仰宗教,追求着节操精神上的“满足 ;她们要照顾老人, 抚育子女,成为稳定家庭、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支力量。唐代妇女守节不 仅对妇女本身及其家庭,而且对当时国家、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甚至于影响 了宋明理学的妇女意识。唐代妇女守节是唐代精神文明的表现与结果,极大地丰 富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守节文化。 关键词:守节;妇女;唐朝;文化;社会意识 a b s t r a c t i tw a sap e r i o dw i t hp o l i t i c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s p e r o u si n c u l t u r ea n dh u m a nb r o a d - m i n d e d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肋m e ni nt a n gd y n a s t yh a d f e w e rc o n s t r a i n t s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e t i q u e r e 1 i f ew a sf r e ea n do p e n 1 1 坨m o s t 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w a s n o t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b e c o m eaf e a s to fc o n 攫3 0 n s o c i a l p h e n o m e n o n ai o n gp e r i o d o ft i m e ,t h ea c a d e m i c c o m m u n i t yo f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o l l o w e dh o m et h i n k i n g ,b a s e do nt h ec h a s t i t yo fw o m e ni n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w e a k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c h a s t i t y , a l t h o u g ht h i sp e r i o dh a sb e e n 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i s s u eo fw o m e n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 b u to f t e no n l yt oe m p h a s i s t h e i rw o r d sa n da c t i o n so n l yo na ne x c e p t i o n a lb a s i s ,t l l e ys t i l li n t e n d e dt oe m p h a s i z e t h a tw o m e a li nt a n gd y n a s t yg e n e r a l l yd i d i l tn o t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i nf a c t ,t a n g w o m e n , a l t h o u g hn o t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w a sv e r yp o p u l a rb u tn o tt h em a i n s t r e a mo f s o c i e t y t a n gd y n a s t y , w h e t h e ri tw a st h er o y a lw o m e n w o m e ni nt h ef a m i l yt o o b u r e a u c r a t i co ro r d i n a r yp u b l i cw o m e n 。t h ev a s tm a j o r i t yo fw o m e nw e r es t i l l v o l u n t a r yt o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 t h i n k i n gi tw a st h e i rb a s i cl i f es t y l e d o c u m e n t so n t h i sp e r i o dh a dn u m e r o u se x a m p l e so fw o m e n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 w h e t h e rn u m b e ro r t h e i rt o u c h i n gs t o r i e s ,t h a ts u r p a s s e dt h e ”d on o t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 f o r m e dav e r y s p i r i t e dc u l t u r eo fc h a s t i t y m o s tw o m e n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f u l f i l l i n gt h ec h a s t i t y , m a i n r e a s o n sw e r e :t h ef i r s tw a s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w a ss t i l lam a l e c e n t e r e ds o c i e t y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h ec h a s t i t yw a sa ni m p o r t a n tf o u n d a t i o no fm a i n t a i n i n gs o c i a lo r d e r t h es e c o n dw a sw o m e ne d u c a t i o ni nt a n gd y n a s t yd e v e l o p e d ;m a n yw o m e nw e r e 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 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t h et h i r dw a s ”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s t i l lm a i n t a i ni nt a n gd y n a s t yt os o m ee x t e n t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s t o m c u l t u r es t i l lr e q u i r e dw o m e n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t l 托f o r t hw a sb a s e do ns o c i a l m o r a l i t ya n dc u l t u r a le t h i c s r u l e r se n c o u r a g e da n da d v o c a t e dc h a s t i t y t h ef i f i h w o m e ne n j o y e dm o r ee c o n o m i c a lf i g h t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c e r t a i ne c o n o m i cb a s i s t os a f e g u a r dt h e i r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t h es i x t hw a st h eb u d d h i s ta n dt a o i s m r e l i g i o u sc u l t u r e sp r e v a l e n ti nt a n gd y n a s t y r e l i g i o u sc u l t u r ew a si nam o r ed e e p t h i n k i n gc h a s t i t ya tat i m ew h e n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w i d es p r e a d i n ga m o n gw o m e n w b m e nc h o s ec h a s t i t y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 i rf a m i l ys t a t u sa n dp e r s o n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v a r i e dt h eg e n e r a ll i v i n gi nt h ef a m i l y , a n ds o m er e t u r n e dh o m e ,o rt oe n t e rt h et a o i s t t e m p l e sa n do t h e rp l a c e s a tt h a tt i m e ,f r o mw o m e n sc h o i c eo nw h e r et ok e e pt o c h a s t i t y , w ec a ns e et h a t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 sw e r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i nw o m e n 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 k e e p i n gt oc h a s t i t yw a sah u g ec h a l l e n g ef o rw o m e n s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n t a l ,m o s tw o m e nl i v e dap o o rl i r e ,o rl o n e l y o rr e l i g i o n ,t h ep u r s u i to ft h e m o r a li n t e g r i t ys p i r i t ”m e e t 。t oc a r ef o rt h ee l d e r l y , t h e i ro f f s p r i n g , a n db e c o m e s t a b l ef a m i l y , p r o m o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e c o n o m ya n dc u l t u r e ,af o r c e w r o m e n sc h a s t i t yi nt a n gd y n a s t yn o to n l yi n f l u e n c e dw o m e nt h e m s e l v e sa n d i i f a m i l i e s ,b u tt h ec o u n t r y , t h es o c i e t ye v e nw o m e 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w o m e n sc h a s t i t y w a st h ef r u i to ft h es p i r i t u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g r e a t l ye n r i c h e dt h ef e u d a ls o c i e t yo f c h i n a sw o m e n sc h a s t i t yc u l t u r e k e yw o r d s :k e e p t oc h a s t i t y , w o m e n ,t a n gd y n a s t y , c u l t u r e ,s o c i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吴永芳 签字日期:划p 年亨月2 罗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姜永劳 签字日期:如p c | 年多月2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扇瓜 年厂月口日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 己i 吉 丁1日 ( 一) 唐代妇女守节问题的提出 守节,简而言之,就是维持、保护贞节。“贞节 的内涵极为宽泛。在传统 社会中,所谓贞节一般是特指对女性性的要求:女性须为男性保持身体的“洁 即性贞。“贞操 、 “贞节,并且特指女子对男子的贞,成为主要内容。具体地 说,女子婚前不能失贞,婚后要从一而终,丈夫生时不能离夫改嫁,丈夫死了不 能再嫁他人。其中,为维持、保护自己的贞节而死者;或者夫死后,立志不嫁, 坚守贞操,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贞节是生产力发展到出现私有财产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及其存在是不以个 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父系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确立后,以女性为中心的贞操意识 就不断加强。私有制确立一夫一妻制形成以后,财产占有形成的异化之一就是男 子对女子从精神到肉体的占有,社会对女子贞的要求亦开始提出并日益坚固。据 文献记载,春秋前期还没有妇女守节的风俗。如管子日:“凡国都有掌媒, 取鳏寡而和合之,则谓之合独。 王夫子诗广传亦言:“古者无少寡之妇;夫 死而田归,无以养之,则嫁之也。惟老而无夫日寡。”春秋后期,奴隶制向封建 制过渡,封建经济基础的增长,反映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来,与之相适应的封 建礼法便应运而生。如礼记郊特牲日:“信,妇德也。一与之齐,终身不 改,故夫死不嫁。 史记田单列传说:“贞女不更二夫 。列女传宋鲍女 宗传:“妇人一醮,夫死不嫁以专一为贞,以善从为顺。一但总的说来,先 秦以前贞节观念较为淡薄。 秦汉以来,随着大一统精神文化的践行,贞节意识逐渐有强化的趋势。史 记始皇本纪多次提到秦始皇在泰山、碣石门和会稽刻石中写有“女贞 之事。 泰山刻石云:“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会稽刻石云:“饰 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絮诚。夫为寄i 豕段i , 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贞。”汉代仍以政府的名义 鼓励妇女守节。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夫为妻纲,官方做出了女子从人者也的规定, 宣传女子“从一而终 。汉宣帝于神爵四年( 前5 8 ) 下诏赐贞妇女帛。后汉安帝 元初六年( 1 1 4 ) 又有旌表女子贞节事。另外,刘向作列女传贞顺篇,专门 硕 学位论文 探讨了妇女贞节问题,他希望社会以礼法来制定妇女生活的准则。班昭对男尊女 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纂成女诫一书,在该 书专心篇里宣扬:“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 可违,夫固不可离也。”这些表明,秦汉时期贞节观念日渐趋附向严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贞节观念一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强化。这方面的事例不少, 晋惠帝时裴颁曾作女史箴,把妇女的贞操比作膏玉、兰花。其中说:“膏不厌 鲜,女不厌清,玉不厌洁,兰不厌馨。 竭力提倡女子的贞节和寡妇不可再嫁。 因而六朝出了不少烈女。南史孝义传载,霸城王整之之姊,嫁卫敬瑜为妻, 十六时丈夫死去,父母公婆劝她改嫁,王氏为保持贞节,“乃截耳置盘中为誓。” 地方官嘉其美节,为她建置门楼,题名曰:“贞义卫妇之闾。 梁书止足传 说,豫章有个叫万唏的贞妇,少孀居,无子,父母让她再嫁,她誓死不从,太守 赐以束帛,表其节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较为动荡,妇女守节的政治、经济、 文化基础动摇特别是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影响,贞节观念也表现出放松的一 面,极大地冲击了儒家重贞节思想。据北史后妃传,孝敬帝后,改适杨情。 齐孝昭后元氏,齐亡后入周氏宫中。后主后斛律氏,齐亡,嫁为开府元仁妻。胡 氏后亦改嫁。公主中,魏陈留长公主,本刘旭子妇,改适王肃。又冯翊长公主嫠 居,孝武以之归周文。后妃、公主尚如此,民间妇女的离婚再嫁自然更为平常。 此间妇女的淫逸之事屡见不鲜。北齐书薛王叔传载,北魏时,“魏东平王元匡 妾张氏淫逸放恣,【薛】玻初与奸通,后纳以为妇。 北齐书徐之才传:“北 齐时“徐之才妻魏广阳王妹和士开知之,乃淫其妻。之才遇见而避之,退日: 妨少年戏笑。”总之,妇女的贞节观念,经秦汉、魏晋南北朝,虽有愈益加重 的趋势,但并没有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与实践的规臬。魏晋南北朝时期,贞节观 念虽然受到冲击,但仍然得到维持和发扬。 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妇女守节越来越严格。然而,这一情势至唐代似乎发生了 逆转。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妇女生活比较自由开 放,她们能成群结队地骑马外出郊游,穿胡服及暴露性的服装,参加社交及多种 体育活动甚至参与国家军政事务。唐代妇女的地位相对较高,受礼制束缚也较少, 贞节观念较淡薄,两性关系相对自由、民主。“妇强夫弱,内刚外柔”的现象普 遍而突出,妻多妒悍、“怕妇也是大好”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上至宫廷,下至民 间,超越封建礼教之事比比皆是,私奔、改嫁之事随处可见。以致朱子语类历 代类三中宋代理学家朱熹为此慨叹:“唐源流出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 异。 唐前期,即使是帝王立后册妃,也不嫌弃已婚之女,如太宗纳亡弟元吉妻 为妃;玄宗纳子寿王妃为己妃。到唐宣宗时,朝廷下诏“起今日以后,先降嫁公 主县主,如有儿女者,并不得再请从人。”对公主郡主的再嫁有了较为严格的限 制,一般妇女只要服完三年夫丧,便可改嫁。正是由于唐代从法律到社会舆论对 2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 妇女再嫁都持较宽松的态度,因此唐代妇女改嫁的现象相对较多。据新唐书公 主传载,整个唐代,公主再嫁的达二十多人,其中高祖女四人,太宗女六人、 中宗女二人、睿宗女二人、元宗女八人、肃宗女一人,这些公主中三次嫁人的有 三人。国这说明当时的朝廷对此是不以为怪的,此风上行下效,不仅存在于帝王 宗室之家,而且普遍存在于官僚、贵族以至于平民之家。当时门第显赫的仕宦之 家也不忌讳再醮之女,譬如宰相宋瑕之子娶了寡妇薛氏;严梃之的妻子离婚后嫁 给刺史王琰,后来王犯罪,严还救了他;韦济之妻李氏夫死以后,主动投奔王缙, 王纳为妻室。就是一代大儒韩愈,女儿先嫁其门人李汉,离婚后又嫁樊仲懿,可 见读书人家也不禁止女儿再嫁。夫妻双方情志不合而协议离婚得到法律的保护。 唐律户婚律明文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夫妻“义绝则 离。妇女在感觉婚姻不美满时也可以自主提出离婚。婚姻实践和政府的婚姻政 策中,对妇女再嫁宽容,应该说是唐代婚姻风俗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当时 妇女在再嫁方面不受社会舆论的谴责,拥有较多的自由和自主性。正因为唐代的 贞节观念较前代后世松弛,宋元以来的道学先生才骂这个时代是“脏唐烂汉 。 现当代学术界或许为了强调唐代的开放、自由,女性地位的崇高,也不断淡化唐 人的贞节观,认为唐代是一个不太守节的时代。 事实上,守节作为封建时代的一种基本观念,唐代仍然是宣扬贞妇烈女的大 多数妇女还是努力践行守节的。因此本论文就唐代妇女守节问题展开探讨。 ( 二) 关于唐代妇女守节问题研究的述评 长期以来,唐代被视为妇女开放而不守节的时代,因此,针对唐代妇女守节 问题的研究几近空白。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并有了相当的研 究成果。 涉及到唐代妇女守节问题的通论性论著,主要有李树桐唐代妇女的婚姻 ( 台湾商务,1 9 8 8 年) 。该书的第四部分为“改嫁与离婚 ,认为法令准许孀妇 改嫁,但亦不干涉守志贞节的自由,并列举公主改嫁等事实就明。另又列举两唐 书列女传等记载,说明妇女并非毫无贞节观念。向淑云唐代婚姻与婚姻实 态( 台湾商务,1 9 9 1 年) 。第五章“再娶与再婚 由男子的再娶讨论妻妾的嫡 庶问题,由女子的再嫁了解唐代妇女对贞操的开放程度。高世瑜唐代妇女第 三章唐代妇女的业绩与生活( 三秦出版社,1 9 8 8 年) ,论述唐代妇女的爱情、 婚姻和贞节观,伦常礼法与家庭生活及妇女的妆饰与审美。段塔丽唐代妇女地 位研究( 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 论及唐代女性的社会风貌、家庭地位、社会地 。关于唐代公主再嫁情况参见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 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1 2 7 页一1 2 9 页相关论述。 3u 硕l :学位论文 位、习俗文化与妇女地位及唐代女性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上的地位。毛阳光从墓 志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2 期) 。 唐代社会虽不以再嫁为耻,但唐代妇女的再嫁也不普遍,贞节观仍然是保守传统 的,这可从大量的墓志中得到证实。杨玉峰传奇小说反映的唐代妇女贞节及地 位问题( 明报月刊,1 9 8 6 年l 期) 便曾质疑唐代妇女有公开社交的说法,他 以为唐代传奇所见的不过是士大夫与妓女的交往,不能推论出唐代妇女都有公开 社交的机会,。杨文能指出某些推论的过当,惜他也没有注意传奇以外的史料确 有其它阶层男女的公开交往。李钊光唐豪侠传奇女性观刍议( 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2 期) ,作者指出唐豪侠传奇鲜活生动的形象 引人注目,其中表现出的择偶观、价值观、贞节观真切反映出唐代转折期的特质。 贞节观念的淡化与胡风的冲击和科举制的全面推行有很大关系。李文才、谢丹的 ( 太平广记) 所见唐代妇女的婚恋生活(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2 期) ,文中指出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妇女生活的资料,对认识和 探讨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代妇女 具有“择偶自由”、“妇女不重贞操 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有很 大提高。 就唐代妇女守节某一方面的展开研究的论著,近年来也日渐丰富。( 1 ) 传统 的家庭“守节 文化教育。杨小敏女论语一与唐代后期知识女性的家庭伦理思 想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2 0 0 3 年第2 期) 。该文论述了女论语这部关于唐 代女子行为规范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教育和社会地位的变化。马林涛唐 代女子家教浅析( 齐鲁学刊2 0 0 0 年第5 期) ,唐代家教颇有特色,唐代女子 家教比较成功是其特色之一。唐代女子家教开明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 妇女守节与宗教。李玉珍唐代的比丘尼( 台湾学生书局,1 9 8 9 年) ,唐代士 族比丘尼出家的原因可分为五大类:寡妇守节,离婚出家,还愿,家道中落及为 先人追福作功德。本章第二节探讨士族社会中比丘尼的角色及功能,作者举出汉 末至晋二十一个例子中,未见高门士族女因失婚而出家;而在北朝十七个例子及 南朝十六个例子中,已有出家为尼来坚持守节的个案。到了唐代,士族女守寡出 家者较多,这些出家寡妇的共同特征是无子或后丧子,作者相信以比丘尼这宗教 身份为唐代妇女所提供的守贞之路,已渐为当时社会所认可。内尼与宫观女冠两 制都是唐代处置宫人的一个出路,内尼制主要用作处置妃嫔,她们过的是守节的 和与世绝俗的生活。焦杰从唐墓志看唐代妇女与佛教的关系( 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年第1 期) ,佛教在唐代风靡一时,对朝野和社 会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占当时约一般人口的女性,由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和 种种原因,其中很多人投身到佛教信仰的队伍中。她们或是出家为尼或是在家修 行,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遵守佛教的戒律。她们中虽然信仰佛教的原因不同,但 4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 她们在整个宗教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执著和坚忍是相同的。其中提到中年丧夫,饱 受痛苦,希望通过诵经念佛来求得解脱是信仰佛教的目的和原因之一。杨小敏论 唐代妇女的道教信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3 期) ,唐代道教盛行, 妇女是信仰道教的重要一支。她们来自社会各阶层,信仰的原因各式各样。由于 道教自身的局限,信仰道教的相对于佛教的少。即便如此,唐代妇女群体尤其是 后妃公主信仰到道教,仍是重要的社会现象。( 3 ) 守节方式。张国刚中国家庭 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 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 ,探讨了妇女守节的方 式,主要是在夫家守节和归宗守节。陈弱水试探唐代妇女与本家的关系( 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 9 9 7 年第3 期) ,探讨唐代妇女与娘家的关系。 文章详细考察了唐代关于这一问题的规范理论,及妇女与本家关系的若干形态, 包括妇女婚后生活的典型状况、夫随妻居的问题、妇女与本家的一般性接触、长 期归宁与夫亡归宗、长住本家于家庭结构、本家对妇女婚姻的干涉、归葬本家等。 一个重大的发现是,至少在统治阶层,妇女夫亡归宗是生活的常态。 毋庸讳言,这些成果,还不足以真正揭示和说明:唐代仍是一个倡导贞节、 维持贞节的时代。从上述可见,关于唐代妇女守节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状态。 关于唐代守节问题的研究,没有专论,但有不少论著涉及。 ( 三) 研究唐代妇女守节问题的意义 研究唐代妇女的守节问题,虽然已谈不上填补研究的空白了,但毕竟是一个 较为新的领域。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认识唐代的妇女问题有较大的帮 助,而且可以从一个较新的层面认识唐代社会。可以在几个方面达到研究的创新。 比如从经济上研究妇女守节现象,虽然前人在这上面也有所研究,但是都没有从 守节原因的各个方面详细论述。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文在分析和探讨唐代各阶层妇女守节问题时,因官方 史料( 如正史、典章制度等) 相对不足,因此广泛征引了唐人文集、墓志、敦煌 文书、笔记小说等资料。这其中唐人笔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虽有虚构成分,但由 于是当时人写当代事,主要内容大多比较客观真实,只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 ,往往有不少宝贵资料可资利用。 5 硕上学位论文 一、唐代妇女守节现象普遍 唐代妇女守节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群体。社会各阶层的大 多数妇女视守节为妇女的基本生活和行为标准。 ( 一) 皇室女守节 皇室女是整个社会妇女的最高代表,她们的行为往往具有标榜的作用与意 义。如前所述,皇室公主不守节现象的现象较多,特别是在唐前期更是如此,唐 前期女子再嫁相对自由,据唐会要卷六中,唐代公主计两百一十一人,唐代 宗以前改嫁的相对较多。以致形成了皇室妇女不守节重要证据。甚至于有人推断, 唐朝皇室公主( 妇女) 都不守节。事实上,皇室女大都恪守贞节,即使是在再嫁 盛行的唐前期,唐朝公主守节的绝对数量仍占多数。新、旧唐书记载的大量 事例表明唐朝后期,守节更成为皇家妇女的主流。如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中 “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初,琮尚永福公主,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 可为士人妻乎? ”更许琮尚主。琮为黄巢所害,主泣曰:“今日谊不独存,贼宜 杀我! ”巢不许,乃缢室中。主治家有礼法,尝从琮贬韶州,侍者才数人,却州 县馈遗。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成得其心,为世闻妇。“ 因话录宫部:“德宗初嗣位,深尚礼法。谅暗中,召韩王食马齿羹,不 设盐酪。皇姨有寡居者,时节入宫,妆饰稍过,上见之极不悦。异日如礼,乃加 敬焉”。自代宗以后,已经看不到公主再嫁之事,其中有一些公主入道。新唐书诸 帝公主传:“万安公主,天宝时为道士。竹“义昌公主,为道士。薨成通时。”万 寿公主,下嫁郑颢。主,帝所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万寿公主 奉舅姑,宜从士人法。”旧制:车舆以镣金钿饰。帝曰:“我以俭率天下,宜自近 始,易以铜。”主每进见,帝必谆勉笃诲,日:“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叉曰: “太平、安乐之祸,不可不戒! ”故诸主祗畏,争为可喜事。帝遂诏:“夫妇,教 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 ( 二) 士大夫的妇女守节 士大夫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坚,士大夫家庭的妇女也当是社会女界的中坚。 他们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或主导了社会的行为。总体而言,唐代士大夫家庭 6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 的妇女守节较为自觉与普遍。这方面的事例相当丰富,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据旧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字淑英,安邑公矩之女,以孝闻乡 党。德武在隋,坐事徙岭南,时嫁方逾岁,矩表离婚。德武谓裴日:“我方贬, 无还理,君必俪它族,於此长决矣。”答日:“夫,天也,可背乎? 愿死无它” 欲割耳誓,保姆持不许。夫姻娟,岁时塑望裴致礼惟谨。居不御薰泽。读列女 传,见述不更嫁者,谓人日:“不践二廷,妇人之常,何异而载之书? 靠后十年, 德武未还,矩决嫁之,断发不食,矩知不能夺,听之。德武更娶尔朱氏,遇赦还, 中道闻其完节,乃遣后妻,为夫妇如初”o 在新唐书列女传中“房玄龄妻卢,失其世。玄龄微时,病且死,诿日: “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泣人帐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 它。会玄龄良愈,礼之终身。崔绘妻卢氏,幽州范阳人也,为山东著姓祖幼 孙,常州刺史父献,有美名,则天时历鸾台侍郎、文昌左丞,天授中为酷吏来 俊臣所陷,左迁西乡令而卒。绘早终,卢既年少,诸兄常欲嫁之,卢辙称病固辞。 卢亡姊之夫李思冲,神龙初为工部侍郎,又求续亲。时思冲当朝美职,诸兄不之 拒,将婚之夕,方以告卢,卢又固辞不可,仍令人防其门。卢谓左右曰:“吾自 誓久已定矣”乃夜中出自窦中,奔归崔氏,发面尽为粪秽所污,宗族见者皆为 之垂泪。因出家为尼,诸尼钦其操行,皆尊事之。开元中,以老病而卒。楚王 灵龟妃上官者,下邦士族也灵龟出继哀王后,而舅姑在,妃朝夕侍奉,谨甚, 凡珍美,非经献不先尝。灵龟卒,将葬,前妃无近族,议者欲不举,妃日:“逝 者有知,魂可无托乎? 乃备礼合葬。闻者嘉叹。丧除。兄弟共谕:“妃少,又 无子,可不有行。”泣曰:“丈夫以义,妇人以节,我未能殉沟壑,尚可御妆泽, 祭他胙乎? ”将自劓刖,众遂不敢强。王琳妻韦者,士族也。琳为眉州司功参 军,俗僭侈盛饰,韦不知有簪珥。 n - = - 子坚、冰有法,后皆名闻。琳卒时,韦年 二十五,家欲强嫁之,韦固拒,至不听音乐,处一室,或终日不食。卒年七十五, 著女训行于世。 士大夫家庭中的妇女守节在当时的小说中也有体现,如俗赋体小说韩朋赋 记,贞夫是一位“明解经书 、聪颖贤慧的淑女,婚后她立下“不再改嫁,死事 一夫”的誓言,与丈夫过着“如鱼如水的生活。在被梁伯诓骗入宫后,贞夫对 宋王的逼婚威胁毫不动摇。她十分蔑视那种“衣即绫罗,食即启口,黄门侍郎, 恒在左右 的“一国之母 的生活。她说:“芦苇有地,荆棘有丛,豺狼有伴, 雉兔有双,鱼鳖有水,不乐高堂;燕雀群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之妻,不乐宋 旧唐书 蔌唐书 旧唐书 颓唐书 赣唐书 卷一百九十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1 3 8 页。 卷- - g 五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8 1 7 页。 卷一百九十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1 3 8 页。 卷二百五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8 1 9 页。 卷二百五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8 2 2 页。 7 硕l j 学位论文 王之妇。”虽然她对韩朋之情坚贞不渝,但当她在青陵台见到被打落双板齿、正 在“判草饲马”的韩朋时,不但没有得到表达自己心愿的机会,反而遭到韩朋的 讽刺挖苦:“东流之水,西海之鱼,去贱就贵,于意如何? ”她为未被丈夫理解 而“汨如雨下”,毅然以血书相约:“天雨淋淋,鱼游池中,大鼓无声,小鼓无音。” 韩朋见血书后随即自尽。韩朋死后,贞夫来到韩朋墓所,“苫酒浸衣”,投身墓圹, 以身殉情。 ( 三) 普通民妇的守节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妇女是生活于普遍家庭,是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她们的 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社会的行为。虽然史籍对于普通民妇的记载相当少 见,但从相当少见的记载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她们守节的事迹。 如正史,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李氏,雍州泾阳人也。事舅姑以孝 闻。及舅姑亡没,三安亦死,二子孩童,家至贫瘠。李昼则力田,夜则纺缉,数 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侄兄弟者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太宗闻而异之,赐帛二百 段,遣州县所在存恤之。”又同书同传:“刘寂妻夏侯氏。滑州胙城人,字碎金。 父长云,为盐城现成,因疾丧明。碎金乃求离其夫,以终侍养。经十五年,兼事 后母,以至孝闻。乃父卒,毁脊殆不胜丧,被发徒跣,负土成坟,庐于墓侧,每 日一食,如此者积年。贞观中,有制表其门阎,赐以粟帛。”又同书同传:“冀州 鹿城女子王阿足者,早孤,无兄弟,唯姊一人。阿足初适同县李氏,未有子而夫 亡。时年尚少,人多聘之。为姊年老孤寡,不能舍去,乃誓不能嫁,以养其姊。 每昼营田业,夜便纺渍,衣食所须,无非阿足出者,如此二十余年,及姊丧,葬 送以礼。乡人莫不称其节行,竞令妻女求与相识。后数岁,竞终于家。钟又同书 同传:“樊会仁母敬氏,字像子,蒲州河东人也。年十五,适樊氏,生会仁而夫 丧,事舅姑姊姒以谨顺闻。及服终,母兄以其盛年,将夺其志。微加讽谕,便悲 恨呜咽,如此者数四。母兄乃潜许人为婚,矫称母患以召之。凡所营具,皆寄之 邻里。像子既至,省母无疾,邻家复具肴善,像子知为所欺,佯为不悟者。其嫂 复请像子沐浴。像子私谓会仁曰:吾不幸孀居,誓与汝父同穴。所以不死者, 徒以我母赢老,汝身幼弱。今汝舅欲夺吾志,将加逼迫,于汝何如! 会仁失声 啼泣。像子抚之日:汝勿啼。吾向伪不觉者,令汝舅不我为意。闻汝啼,知吾 觉悟,必加妨备,则吾难为计矣! 会仁便佯睡,像子于是伺隙携之遁归。中路, 兄使追及之,将逼与俱返像子誓以必死,辞情甚切,其兄感叹而止。后会仁年 十八病卒,时像子母已终。既葬,像子谓其所亲曰:吾老母不幸,又夫死子亡, 义无久活。于是号恸不食,数日而死。”。又同书同传:“樊彦琛妻魏氏,楚州淮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1 4 0 页 8 唐代妇女守节研究 阴人。彦琛病笃,将卒,魏泣而言曰:幸以愚陋,托身明德,奉侍衣裳,二十 余载。岂意衅妨所招,遽见此祸同入黄泉,是其愿也。彦琛答日:死生常道, 无所多恨。君宜勉励,养诸孤,使其成立若相从而死,适足贻累,非吾所取也。 彦琛卒后,属李敬业之乱,乃为贼所获贼党知其素解丝竹,逼令弹筝。魏氏叹 日:我夫不幸亡殁,未能自尽,苟复偷生。今尔见逼管弦,岂非祸从手发耶? 乃引刀斩指,弃之于地贼党又欲妻之,魏以必死自固。贼等忿怒,以刃加颈, 语云:若不从我,即当殒命。乃厉声骂日:尔等狗盗,乃欲污辱好人,今得 速死,会我本志。贼乃斩之,闻者莫不伤惜。 另外新、旧唐书之列女 传中有大量的例子讲述了妇人为贼人或者叛军所掳,宁死不屈,保持操守的例 子。上述例子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一类女子的心情了:“我夫不幸亡殁,未 能自尽,苟复偷生今尔见逼管弦,岂非祸从手发耶? 很多女子的丈夫在战争 中阵亡或者与妻子失去联系,妻子被敌军或是土匪所获,最终宁死不变节。这种 行为也是对于贞洁观念十分重视的表征。 除正史外,笔记小说也有不少记录。太平广记邓廉妻云:“邓廉妻李氏, 嫁未周年而廉卒李守志六七年,忽夜梦一男子求婚,李不许。自后每夜梦见, 李氏叹日:我誓不移节,而不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乃援刀截发,蓬鬓 不理,垢面灰身其鬼谢日:夫人竹柏之操,不可夺也一故事借鬼魅之口夸 赞守节为“竹柏之操 ,显然是为天下妇女树立效法的样板。 墓志中有关妇女守节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据张国刚先生的统计,唐代墓 志汇编、续编的3 0 0 0 余墓志中,再婚和改嫁的妇女仅仅只有l o 例,而明 确记载坚守贞节者就达到2 6 4 例。如裴溥( 7 0 6 - 7 4 2 ) 在丈夫去世后,有“息女 日仙官,女于安定皇甫溶;次女日仙葩”圆荥阳郑氏( 8 0 0 - 8 5 4 ) 于既笄之年嫁 给范阳卢子谟,结婚“未期年 而丈夫去世。郑氏“哀伉俪之年,誓心守节,抚 育稚女,虔奉先姑,夙兴夜寐,以成妇道”。 墓志中关于再嫁的情况记载很少, 或许是由于根本就没有记载,但对于坚持守节的描述确实是比比皆是。前面已经 举了很多多年守寡坚贞不渝的例子,有那么多妇女数十年坚守空房,“丹石生平, 孰能渝变;松竹志气,终自坚贞”。从墓志的行文中,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基本上 对此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若节”,“贞节”、“清贞”、“皎洁”、“贞心”、“霜 雪”,“秋霜 等等这些词的频繁使用,也体现了社会舆论对于寡居妇女的要求: 清心寡欲,坚贞不渝,“目不觇于非礼,耳不受于谀言。 如南和县令赵府君之 妻梁氏( 6 0 6 6 6 6 ) 吒勖濡孀袂,誓切河舟,敬坠羽于中霄,缄苦心于晚岁。抚兹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1 4 5 页。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3 8 页。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大中1 0 0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3 2 8 页。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开元0 3 4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1 7 7 页 9 硕f :学位论文 孺慕,弘士则于慈范;恤彼嫠闺,穆嫔风于柔i jj i ”。冯氏( 7 2 7 7 9 2 ) “孀居苦 节,备礼从家,婉顺执心,三随妇道”。固刘氏( 5 6 4 - 6 4 1 ) 1 4 岁结婚,“香名始 著”,便成了寡妇,“守节孀居,强逾数纪亲戚讶乎清贞,乡党嗟乎皎洁。”固 侯氏( 5 9 6 - 6 7 2 ) 3 7 岁开始守寡,将近4 0 年,“戚冒噤容,践霜雪而弥悴;贞心 固节,历岁寒而不渝。”左金吾卫司戈梁令殉中年早逝,妻子员氏“爰青松而引 操,横秋霜以比心。蓬首缠哀,柏舟兴誓。” 地方史志中也有不少例子说明普通妇女守节。嘉定赤城志风土门:“孝 女湖在县西三十里平野中,唐时有汪氏女,苦节不嫁,纺织以奉其亲。”封 建时代的节烈妇女的殉节,不少故事也都弥漫着一种愚笨的氛围。高邮州志 记载,唐朝高邮女子在一秋日,与嫂子在郊外赶路,天黑了却拒绝到附近人家投 宿,独自露宿野草丛中,因蚊子十分猖獗,这位女子的体质又相当孱弱,天微明 时居然失血而死。唧 普通民妇的守节行为及其观念,也反映在一些流行的诗文之中。敦煌唐人写 本云谣集风归云赤诚地表白她们的身世及信守坚贞爱情的崇高信念:“儿 家本是,累代簪缨。父兄皆是,佐国良臣幼年生于闺阁,洞房深。训习礼仪足, 三从四德,针指分明。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徒劳公子 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曾父坚贞。敦煌送征衣:“今世 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姻缘。两情准拟过千年,梦魂往往到君边,心穿石也穿, 愁甚不团圆。” 此外,处女守宫之说或自战国晚期产生以来,流传至唐代已成为较为普遍 的认识。一些诗文对此有较多的反映。如杜牧宫词二首之一:“蝉翼轻绡傅 体红,玉肤如醉向春风。深宫锁闭犹疑惑,更取丹砂试辟宫。钟又李贺宫娃词 句云:“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又李商隐河阳诗句云:“巴 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 守宫之说的流行正说明社会对妇女守节的重 视。 总之,唐代妇女尽管意识开放、前卫,不守节、寡妇再嫁现象较为普遍,但 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唐代不少妇女还是视贞节为自己的生命,她们恪守礼制之精 神,在实际生活中也践行守节。换言之,守节仍是唐代妇女的基本特征。 回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乾封0 2 3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4 5 7 页 。周绍良主编( ( 唐代墓志汇编贞元0 4 5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8 6 8 页。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