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 摘要 摘要 席勒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 愈加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席勒的美育思想源于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德国社会的 腐朽落后以及法国革命的残酷、“自由、平等、博爱的毁灭引发了席勒的深刻反 思和理性批判,他认为人性的沉沦和堕落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并主张通过审美实 施救赎。在这条审美救赎的道路上,席勒为人类现实找到了一个美好的参照对象, 那就是人性素朴和谐的古代希腊。然而,理想毕竟遥远。而康德哲学给了他最直 接、最深刻的启发,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美育思想的起点、途径、手段和研究方法 等方面。席勒也在康德哲学的研究中实现了超越,构筑了自己的审美教育思想大厦。 席勒的美育思想全面、系统、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人的美学教育书简中。 其核心观点就是“人们是通过美走向自由的”。他认为艺术作为美的主要表现形态, 能够打开纯净的美的源泉,滋养培育高尚完美的人性。而审美是通过人的游戏驱 动力来表达的,现实中支离破碎的人性一旦导入审美游戏便能得以融汇、统一, 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在这本书中,席勒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美育” 的概念,并将其同人的自由紧密相连。 席勒的美育思想2 0 世纪初在中国现代美育的集体情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被广泛接受并得到了中国化的选择和阐释,成为中国现代美育理论构建的最重要 的基础之一,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们。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 国现代语境与席勒所处的时代的相似之处,即中国当时进步的、忧国忧民的仁人 志士的追求和梦想与席勒是高度契合的。席勒对中国现代学者的影响,我们从王 国维的“嗜好 和“去毒 诸说对“游戏说 的汲取和融合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席勒美育思想中国现代美育 作者:施勤 指导教师:朱志荣 r e s e a r c ho n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m i o na b s t r a c t r e s e a r c ho n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f r i e d r i c hs c h i l l e r sp r e c i o u ss p i r i t u a ll e g a c y , a b o v ea l l ,h i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h a ss h o w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v a l u ew i t ht h ep a s s a g eo ft i m e 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h i sr e f l e c t i o no nr e a l i s t i cl i f e t h ed e c a d e n c ea n d b a c k w a r d n e s so fg e r m a ns o c i e t y , t h ec r u e l t yo ff r e n c hr e v o l u t i o na n dt h er u i no f “l i b e r t y , e q u a l i t ya n df r a t e r n i t y a r o u s e ds c h i l l e r sd e e pr e f l e c t i o na n dr a t i o n a lc r i t i c i s m h et h o u g h td e c l i n ea n df a l lo fh u m a n i t yw a sr e s p o n s i b l ef o ri ta n dh ep r o p o s e dt o r e d e e mi tb ya e s t h e t i c s o nt h er o a do fr e d e m p t i o n ,h es e ta n c i e n tg r e e c e 、) l ,i ms i m p l e a n dh a r m o n i o u sh u m a n i t ya sar e f e r e n c e h o w e v e r , t h ei d e a lw a s ,a f t e ra l l ,r e m o t e t h e n , h ew a sm o s ti m m e d i a t e l ya n dp r o f o u n d l yi n s p i r e db yk a n t i a n i s m ,w h i c hw a sr e f l e c t e d i nt h eo r i g i n ,a p p r o a c h ,m e a n sa n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o fh i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o nt h i sb a s i s ,h e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w a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d c l e a r l yr e f l e c t e di nh i sl e t t e r so nh u m a n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w h o s ec o r ei d e aw a st h a t “b yb e a u t yp e o p l em a r c ht o w a r dl i b e r t y h et h o u g h t ,a r t ,a sam a i nf o r mo fb e a u t y , w a sa b l et oo p e nt h ep u r es o u r c eo fb e a u t ya n dn o u r i s hn o b l ea n dp e r f e c th u m a n i t y a e s t h e t i c si se x p r e s s e db yd r i v i n gf o r c eo fh u m a ng a m e s i nr e a l i t y , i n c o h e r e n t h u m a n i t y , o n c ea e s t h e t i cg a m e s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c a ng e tm e r g e da n du n i f i e d ,a n do n l y t h e n ,c a np e o p l ei nt h eg a m e sb ei n t e g r a t e do n e s i nt h eb o o k ,s c h i l l e ra d v a n c e d ,f o rt h e f i r s tt i m ei nh u m a nh i s t o r y , t h ec o n c e p to f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n di n t i m a t e l yr e l a t e di t t oh u m a nl i b e r t y 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f o u n da ni n t e n s i v er e s o n a n c e ,i nt h ee a r l y 2 0 也c e n t u r y , i nt h ec o l l e c t i v ec o m p l e x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w i d e l y a c c e p t e da n d 埘t hs i n i c i z e do p t i o na n d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i tb e c a m eo n eo f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b a s e so ft h e o r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a n d 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t h ea d v o c a t e s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t h er e a s o nf o r i i r e s e a r c ho ns c h i l l e r st h o u g h to f 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t h i sl i e si nt h er e s e m b l a n c e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m o d e mc o n t e x ta n ds c h i l l e r st i m e ,t h a ti s , t h ep u r s u i ta n dd r e a m so fc h i n e s ep r o g r e s s i v ea n de o n c e m e dp e o p l ew e r eh i g h l y c o m p a t i b l e 、析t hs c h i l l e r s s c h i l l e r si n f l u e n c eo nc h i n e s em o d e m s c h o l a r sc o u l db e p a r t l ys e e nf r o mt h ea b s o r p t i o n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g a m et h e o r y i nw a n gg u o w e i s t h e o r i e so f “i n d u l g e n c e a n d “d e t o x i c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s c h i l l e r ;t h o u g h to fa e s t h e t i ce d u c a t i o n ;c h i n e s em o d e m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i i i w r i t t e n b y :s h iq i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z h uz h i r o n 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禾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趣勃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引言 引言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纵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生生不息的航程。时至今日, 人本意识已经从精神领域愈加明确地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从美学的角度,为健全 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人性的擢升寻找理论依据,可以开掘积极而活跃的教育元素, 因而更具现实意义。 提到美育,德国有一位思想家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现代审美教育之父 席勒,他1 7 9 5 年发表的人的美学教育书简被人们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美 育的宣言书”。 在这本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及美育问题。他在第二封信中说:“为了解决经验 里的那个政治问题,必须采取通过美学问题的途径,因为人们是通过美走向自由 的。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是第一部从美育的性质、起点、途径、手段及其社会 作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美育的著作。在席勒看来应“让美优先于自由 回,美 的艺术能够弥合人性的裂伤,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也就是说通过美育人性 将走向和谐与自由。席勒的美育思想是对时代的反思,它在康德哲学怀抱中孕育 诞生。 席勒对于美育的贡献是不朽的,正是从他开始,美育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独 立地位。在人的美学教育书简中席勒明确提出有“一种情趣和美的教育,并 在逻辑上区别于“健康教育 、“理智教育”、“品德教育 。他指出:这种情趣和美 的教育的用意“是在最大限度的和谐气氛中培育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 。 这一点之于席勒以前人类对自身感性的关注和需要如康德般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是革命性的,真正将美育与伦理教育划清界限,开启了以“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 体 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美育时代。 席勒的美育思想着眼于人性的完整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颠倒了 社会政治经济与精神文化艺术的关系,被抹上了浓重的乌托邦色彩。即便如此, 也并不妨碍它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重要指引价值。席勒传记的作者卢迪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0 页。 o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0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3 8 页。 l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 引言 格萨夫让斯基在接受德国镜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列举的两个要点就很能说明 问题:一是他称席勒是德国教育思想的发明者,因为席勒美育思想强调人本身才 是教育的目的,人不是为了受教育而去学习的。二是对于席勒的“游戏说”,萨夫 让斯基的理解是:整个文明其实都是建立在这种游戏的创造之中,人们将严肃的 事情转变为游戏,如宗教被赋予文艺的形式、侵略性在竞赛游戏中得到宣泄等等, 甚至包括整个议会制度。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席勒美育思想的重大意义仍然没有被 人类真正认识。 人类历史走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同时对人类自身关怀与尊重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如何完善人的本质特征,培 养造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需共同探讨的问题。 与此相违背的是社会对人自由本性的束缚与限制又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席勒美育思想的启示意义就愈加明显。穿越了两个多世纪的时空,席勒美育思想 光芒依旧,继续受到关注,对它的研究和开掘也包括遥远的中国。 研究席勒美育思想有利于了解中西方美育思想的全貌。席勒美育思想具有承 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承上他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等人美育思想的继承 者,更是康德的追随者。他从康德的起点和框架出发,以自身的艺术经验和诗情 充实了晦涩的康德美学原则,由美学的抽象性走向现实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 了超越。启下他影响了卡尔荣格、萨特、苏珊朗格,还包括青年马克思,同 样也影响了中国现代美育的先哲们,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他们 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席勒美育思想的印记,其中的某些部分还与席勒有着惊 人的相承相沿。 研究席勒美育思想还有利于合理修正我国教育现状。席勒在人的美学教育 书简中尖锐地指出了资产阶级所建立的理性王国的弊端,深刻揭示了美育与人 的自由发展、培养完美个性的关系。他一再强调美育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完整性 生成,使人类达到和谐、自由、幸福的境地,主张通过游戏的方式实施美育,显 示了其美育思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现今通俗的话语说就是通过艺术之美来陶 冶人,使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疲于应试,家庭、学校 和社会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智力,分数代表一切、说明一切,严重忽视了人格培养, 其危害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重温席勒的美 育思想,无疑能够为反思、修正我国教育现状提供有益借鉴。 o 参见印芝虹德国的席勒? 世界的席勒? ,译林,2 0 0 5 年第5 期,第1 7 9 页。 2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 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席勒1 7 5 9 年出生于符腾堡公国的一个医生家庭,1 8 0 5 年在魏玛逝世,短暂的 四十六年浓缩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在他的生命历程里,虽然没有直接置身的硝烟 战火、刀光剑影,但同样有一场场惨烈的斗争,一次次辉煌的胜利。而胜利的果 实便是他遗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瀚、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精雕细刻的传世佳作。 他的作品时时呈现着对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和挑战,处处充满着对祖国及人类美 好未来的热爱和憧憬,张扬着自由的色彩。他的思想跨越了2 0 0 多年的时空,在 今天依然光彩夺目! 成就席勒的因素众多,本文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 他所生活的时代。歌德说“我所以得天独厚,是因为我出生在世界大事纷至沓来、 方兴未艾的年代 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席勒。其二是来自康德哲学的影响。正如 朱光潜先生认为的那样,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包括人的美学教育书简,“都 在接触到康德之后五年之内发表的。这就足以说明康德的著作引起了他对美学问 题进行辛勤的认真的思考。 第一节教赎现实德国 席勒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国势衰落、矛盾重重。虽然早在1 6 世纪德国就已 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封 建诸侯割据的加剧及其地位的稳固。另外,1 7 世纪爆发的3 0 年战争,在极大地破 坏和阻碍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巩固了这种割据与分裂的局面。“德国经此 浩劫,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几乎倒退了2 0 0 年。” 当时德国的版图如蛛网般破碎,各公国、侯国或伯爵、男爵领地多达三百个 左右且彼此独立。以王公诸侯为代表的专制势力,牢牢把握着政权,各有自己的 内政外交。小邦均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可以为所欲为。席勒故乡的统治者卡尔欧 根就是一例。这个骄奢淫逸、独断专横的暴君信奉路易十四的妄语:“朕即国家 。 他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一所军事学院卡尔学院,命令凡是他手下的军官臣子 参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总序第1 页。 o 转引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2 8 8 页。 o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4 2 9 页。 o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8 7 - - 2 8 8 页。 3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都必须把儿子送进卡尔学院学习,为的就是培养忠诚驯从的臣仆以延续个人政权。 因此,席勒不得不离开奈卡河畔幽静温馨的小城马尔巴赫,离开人间最美好的亲 情,走进这所被当时民主主义诗人舒巴特称为的“奴隶养成所”。席勒童年柔美绚 丽的色彩顷刻间被精神奴役的灰色全部取代,也从此开始了他没有终止的、为自 由的斗争。 在这样一个专制势力非常强盛的分裂体中,地方经济主要服务于各地王公贵 族的需要,所以到处关卡林立,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流通严重受阻。虽然在一 些重要地区先后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但德国经济的总体只能是极端萧条的。 农民大部分处于封建农奴地位,饱受封建贵族压迫。而颇为发达的市民阶层则苟 且偷安,自私自利。 政治上的封建割剧、经济上的封建地主占有制和城市的封建行会制度,严重 阻碍了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德意志民族在封建腐朽的专制统治下呻吟着。对 于德国这样一个分裂的、多邦的、落后的国家,恩格斯有一段经典描述:“这是一 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 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搜刮, 商业的不景气。一切都很糟糕,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一切都烂透了, 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 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自由i 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普遍精 神在德国的蔓延,就连卡尔学院也没有能够把自己的学员与世隔绝。席勒在这里 接受了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们的先进思想,得到了丰富而深厚的精神滋养。令人窒 息的“奴隶养成所 没能把席勒培养成卡尔欧根公爵忠诚驯从的臣仆,相反却 成就了一位纯粹的“叛逆者 。对自由的渴望、对封建暴政的反抗,在席勒那里表 现的尤为强烈。应该说随着1 8 世纪欧洲大陆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博爱”观念 的深入人心,希望民众无条件服从既定的统治秩序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个 体对自由的追求日益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1 8 世纪进入最后三十年,“山雨欲来风满楼 ,反抗封建专制,争取自由解放, 建立欢乐自由王国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这一切在德国文学界以“狂飚突进”运动 为标志表现最早、也最为强烈。年轻的席勒以强盗剧本的写作积极响应并投 o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6 3 3 - - 6 3 4 页 4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身进去,他通过强盗主人公卡尔莫尔大声疾呼:“我的精神渴望着行动,我 的呼吸渴望着自由。当个凶手,强盗! 凭这句话,法律就踩到我的脚底 下”! 这呼声“是震撼人心的抗暴宣言,是反封建的政治檄文”圆。 席勒在强盗中“打倒暴君 ;在斐耶斯科的谋叛里向往共和主义的自 由,鞭笞独夫民贼;在阴谋与爱情里无情地揭露和谴责封建制度的腐朽堕落; 在唐卡洛斯中表达了对拯救民众的英雄的期盼。从这四部狂飙时代的剧作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而坎坷的席勒对于“自由、平等、博爱 的苦苦追求。 另外,席勒对历史的研究也表达着同样的心声。1 7 8 6 1 7 8 7 年席勒研究历史的成 果是尼德兰独立史和三十年战争史。尼德兰独立史被他当作自己祖国 挣脱封建桎梏的榜样,而透过三十年战争史他看到了自己祖国仍然灾难深重 的原因。由此可见,革命被席勒视为实现其梦寐以求的自由理想的有效途径。对 于革命他怀有一种美丽浪漫的幻想,并且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就在这时1 7 8 9 年7 月1 4 日震惊全欧的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的革命 志士攻陷了象征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马赛曲的激昂旋律响彻四方,人权宣 言更是彰显了人类所向往的自由。欧洲的动荡和变革达到了一个非常时期。 这一切如霹雳般击中了德国这片混乱的世界,直接触动了长期受虐待、受压 迫的莱因河此岸的德国人民,大家欢呼雀跃、热血沸腾。席勒更是欣喜若狂,他 似乎看到了未来德国、未来人类的美好希望已经被法国以政治革命的方式率先实 现了,并坚信自由的社会理想也必将在德国大地上实现。 然而,伴随着法国大革命风暴的逐步升级,出现的却是大规模的暴力镇压、 流血动乱。特别是进入雅各宾专政后,更加趋向极端。革命从最初争取“自由、 平等、博爱”的斗争,最后演变成了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人之间以及雅各宾党 人相互之间的革命派内部的血腥斗争。1 7 9 3 年,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安多纳德相 继死于断头机下。为席勒签署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公民证书的大名鼎鼎的革命家丹 东,以及最为激进的山岳党领袖罗伯斯庇尔也未能幸免。以致于著名的革命家罗 兰夫人在押上断头台时喟然长叹:“唉,自由,以你的名义犯下了多少罪行! 断 头机下无辜生命血流成河竟然成了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场景,原来主张争取人权 的革命家,竟然成了践踏人权的暴徒。许多革命党人最终被自己昨日的战友送上 o ( 德) 席勒:强盗,张玉书译,见张玉书选编 席勒文集戏剧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4 l 页。 o 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戏剧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前言第4 页。 5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了断头台。 以暴力恐怖取代革命激情的雅各宾专政宣告了“理想革命”时代的过去,令 席勒深感失望。路易十六命丧断头机后,席勒写信告诉克尔纳说他不能再看法国 报纸了,并将那些革命者比作“屠夫 。他在大钟歌中这样评价法国大革命: “唤醒狮子,危险异常,老虎的利齿会带来死亡,然而恐怖中最可怕的乃是人一 旦发狂。n 些把天国的火炬交给永远盲目者的人真该遭殃! 这火炬没有给盲人带 来光明,r 会引起熊熊烈火,把各城各邦化为灰烬。 席勒的梦想变成了废墟! 法国大革命的残酷,“自由、平等、博爱 的毁灭,使席勒无比痛苦地陷入了 深深的思考。他感叹:“人以其行为给他自己画像,而在现今时代的戏剧中又在描 绘着怎样的一种形象啊! 一边是日益粗野,一边是意志衰退:这是人堕落的两种 极端表现,而都出现在同一时代。” 一方面,“在为数较多的低等级的人群中,我 们见到粗野的、不受法律制约的内在驱动力,它在市民秩序解体之后迸发出来, 往前狂奔,去满足其兽性;“另一方面,文明阶层让我们看到性格的软弱和堕 落这幅更加叫人恶心的图景 。在席勒看来,革命之所以会变成这付模样,之所 以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自由,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沉沦和堕落。就低等 级的人群来说,由于缺乏教养,人就非常容易受自然性的驱使,暴力自然而然成 了他们在革命中发泄狂怒、满足兽性的惟一选择。这是席勒竭力反对的,他认为 被暴力革命“裂解的社会如不迅速上升为有机的生命,则将退回到原始状态。 另 外,知性的启蒙也并没有使文明阶层的人变得高尚一些,相反却使他们的心志遭 到束缚和奴役,即他们的“自由评判惟其专横意见之马首是瞻 、他们的“情感惟 其怪诞的习俗所左右 、他们的“意志则受其诱惑的支配”o 。当失败的恐惧“扼 杀了要求改善的热切的内在驱动力” 时,他们必然表现得摇摆不定,这被席勒认 。参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总序第l l 页。 o ( 德) 席勒:大钟歌,钱春绮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诗歌小说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第1 3 9 1 4 0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8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8 页。 o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9 页。 回(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9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9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9 页。 6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为是“令人发指 的。席勒意识到:人类的自我解放失败了,因为“精神的条件 尚不具备,慷慨的时刻碰上了麻木不仁的一代。”既然血与火的暴力革命不会带 来人们所期待的自由,那么席勒就要为现实的德国找一条有别于法国政治革命的 道路,这条道路同样通向自由。 再度转身环顾现实德国,席勒发现这是一个被欲求统治的国家。面对德国民 众正在经历的“野蛮”和“软弱 ,如何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席勒需要超 越,于是他的思想转到了抽象的理论探讨上,开始潜心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 著作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如论美书简( 1 7 9 3 ) 、论秀美与尊严( 1 7 9 3 ) 、论激 情( 1 7 9 3 ) 、人的美学教育书简( 1 7 9 3 一1 7 9 4 ) 、论崇高( 1 7 9 3 1 7 9 4 ) 、论天 真的诗和感伤的诗( 1 7 9 5 ) 、论运用美的形式的必然界限( 1 7 9 5 ) 等。席勒的美学 思想均源于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正所谓“德国古典美学是从改变落后、畸形的 德国现实出发,而为了避免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方式而进行的一场精神领域的革命, 这一革命与德意志民族性格和市民阶级特征相耦合而产生了一种寻求人类自我解 放的特殊形态的革命思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它是席勒对德国现实、法国革命深 刻反思、理性批判的精神成果,是法国革命在观念领域的继续,集中体现了席勒 的美育思想。席勒认定完美的人性是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前提,而完美 人性的获得取决于审美教育。只有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才不致出现高呼人权却 践踏人权、高呼自由却扼杀自由的现象。在席勒看来,自由的真正要义就是精神 的解放和人格的完整。面对人性的沉沦和堕落,席勒选择了审美救赎。 第二节回望古代希腊 落后腐朽的德国现实、暴力血腥的法国革命击碎了席勒的自由理想。在为众 人选择的审美救赎之路上,席勒回望历史,并为人类现实找到了一个美好的参照 对象:古代希腊一个人性素朴和谐的黄金时代。 早在1 7 8 8 年,席勒就曾发表诗歌希腊的群神:“那时,还有诗歌的迷人的 外衣裹住一切真实,显得美好,那时,万物都注满充沛的生气,从来没有感觉的, 也有了感觉,人们把自然拥抱在爱的怀中,给自然赋予一种高贵的意义,万物在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8 页。 o 曹俊峰、朱立元、张玉能:西方美学通史德国古典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页。 7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方家们的慧眼之中,都显示出神的痕迹。”显而易见,席勒同他的大多数同时代 人一样是古代希腊文化的崇拜者,他试图通过理想化的古代希腊文化召唤美的、 和谐的、有着完善人性的自由王国的到来。 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对古代希腊情有独钟,温克尔曼便是其中的一位。“高 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对希腊艺术的概括已成经典。在温克尔曼 那里,希腊的艺术精神是一帖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是一抹消除现实黑暗的光亮。 席勒自觉接受来自温克尔曼等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影响,继承并将这些思想纳入 自己的美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古代希腊的独特认识。 古代希腊,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席勒首先认为,在古代希腊,人们拥有 感性与理性和谐相融的内在协调,“在精神力量的那一美好的觉醒过程中,感觉和 精神是还没有严格分开的财物;因为还没有什么矛盾促使它们分裂开来,彼此敌 对,划清界限。” 诗歌还没有去追求“风趣”,思辨还没有“受到吹毛求疵的亵渎 , “二者在迫不得已时可以交换角色,为对方办事” ,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推崇真理。 那个时代“尽管理性可以升的很高,它总是充满爱心地把物质带在身后,尽管它 把一切区分得那么精细、那么清晰,却从未进行过肢解”,而是将人性进行分解, 然后“在将它放大之后在其璀璨的群神界里抛洒下来,“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混 合,“因为整个人性在任何个别的神身上都齐备不缺” 。人们具有的多种能力从 不彼此倾轧,而是友好地互相尊重,协调发展。席勒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和笔 调描述道:“希腊的自然状态是与艺术的全部魅力和智慧的全部尊严相结合的 , 那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人们以审美的方式生存,并拥有自由完善的人性。“我们见 到他们既以丰富的形式、又以丰富的内容,既勤于深思、又诲人不倦,既柔和又 果断地在一种绚丽的人生中将幻想的青年时代与理性的成年时代结合起来。o 在 o ( 德) 席勒:希腊的群神,钱春绮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诗歌小说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 版,第3 8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l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2 页。 回(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2 页。 o 【德】席勒: 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2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l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l 页。 8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席勒眼里,古代希腊所拥有的人性是那样的自由完善,那样的自然美好,令人神往。 席勒还进一步认为,人性的完善不仅止于人性的自然。因为感性与理性和谐 相融的内在协调得以建立的基础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在古代希腊“每个个体 都享有一种独立生活、必要时又能结合成为整体 回。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独特要 求和欲望并不与社会整体的存在相排斥,社会整体的存在也同样不因自身的巨大 来笼罩甚至吞噬个体。总之个体是社会的成员,许多个体组成了社会,个体独立而完 整并凭借此造就了整个社会的完整。 然而与古代希腊相比,现实人类却完全丧失了这两种协调。席勒说:“但如今 需求支配着一切,迫使沉沦的人类屈服于其专制的桎梏之下。利益是时代的伟大 偶像,一切力量都该任其奴役,一切有才之士都应拜倒在它脚下。”人们对物质 的占有、对欲望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境。与此同时,启蒙运动的不断深入必然 导致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感性与理性的加速分离,理性对人 的强制不断加大。“一旦一方面扩展了的经验和较为明确的思维需要对科学进行更 加精确的划分,另一方面,较为复杂的国家机器使更严格地区分等级和行业成为 必要,人性的内在结盟也就土崩瓦解,而一场道德败坏的争斗也就造成和谐力量 的分裂。 人们原本完整的天性由于外在强力而“撕成碎片,人们“给自身选定 了一位主人 ,因此而“压制其余的天赋”。“一方面,繁茂滋生的想象力正在毁掉 理智艰辛种植的作物,同时,在另一方面,抽象化的精灵却在消耗本可用以温暖 心灵、点燃想象的火焰。”最后,“整阶层、整阶层的人只发挥了其天赋的一部分, 而其余部分则有如残枝断茎,了无痕迹。” 可以说近代人的发展是片面的,为某 一能力的发展牺牲了多种能力,为某一技能的进步牺牲了整体和谐。“人永远只束 缚在整体的个别的小碎片上,仅仅把自己培养成一块小碎片;他耳边永远只响着 被他不停地驱赶着的小轮发出的单调的噪声,永远也无法达到他本质上的和谐, 他未能将其天性中的人性表达出来,而仅仅成为其活动和知识的印痕。 o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3 页。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一年版,第1 6 9 页。 o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2 页一1 8 3 页。 西【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3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2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3 页。 9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与人的这种内在分裂相应,现实人类与社会的关系一定也是对立的。社会用 于衡量人的标准不是人之为人的标准,而是某种职业的要求,社会尊重的是人的 某种特长和技能,而非人本身。“心灵的其余资质受到忽视,只让这惟一受尊重、 获回报的资质享受各种各样的维护”,人的活动只能局限在其行业的界限之内, 社会不会去关心人们职业之外的嗜好。在“个别熟巧发展到如此的强度”的同时 又压抑人的其他禀赋,这种状态下的人只能是一个抽象物碎片、工具、手段! 孤零零的,只与有用、谋利相关。“于是,个别的、具体的生活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整体的抽象得以苟延残喘,而国家对于其公民则永远是陌生的,因为感情在哪里 都找不到它。”面对社会的限制和压迫,人们只得表现出冷漠、疏远和躲避,并 将自己如甲壳虫般包裹起来,在自身狭小的心灵中寻求自慰。现实人类丧失了这 两种协调,也就丧失了人性的完善、生命的本真、生存的和谐、生活的诗意。 相比于现实人类的痛苦,古代希腊人无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的古代希腊 人却远没有分裂的现代人在整体水平上来得更为突出、更为强大。面对这一深刻 的悖论,席勒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种群以任何其它方式都是无法取得进 步的” 。席勒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首先,就人性自身发展的 角度而言,“希腊人的出现无疑是在这个阶段上既不能停步不前,也不能上升的一 个最大值。不能停步不前,因为理智必然在其现有储量的逼迫下脱离感受和直观, 而追求认识的清晰;也不能上升,因为只有一定程度的清晰才能与一定的丰富内 容和热度共存。希腊人达到了这一程度,如果他们想向更高的教育水平攀登,就 必须和我们一样放弃其本质的整体性,循不同的途径去追求真理。 其次,就文 明演进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大陆就进入了以工业文明为主 要标志的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这个社会的文化体制和国家制度把人们从原先的宗 法、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极大地凸显了个体的独立性,同时也把个体定位在远 比过去时代更高度发展的私有制及其社会分工的背景下。物质财富的空前丰富使 人们肉体生存的主动性得以增强,这源于功利心态的主导,还有知性、技术和机 器轮盘的驱动。“头几个共和国的简单组织 “降低为一种普通的、粗笨的机械装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4 页。 o (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4 页。 西( 德】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5 页。 d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8 5 页 1 0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第一章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 置。每个个体都享有一种独立生活、必要时又能结合成为整体的希腊诸国的那种 珊瑚虫天性质现在让位给一种精巧的钟表结构”,个体丧失了与社会整体的和谐, 沦落为“无数无生命的部件”圆,席勒认为是文化和文明“让新人类受到这一伤害 。 总之,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人性的分裂都是必然,而分裂的人性又必然导致个 体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发展到极致,甚至装上翅膀。对无数如此的无生命部件 “一一探询”所组成的群体,“与古代最优秀者比较起来可能具有的长处 人们是 “不会视而不见的”,就如同把“所有的个人加在一起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视力 也永远无法看到望远镜帮天文学家发现的木星的一颗卫星”一样“毫无疑问” , 他们必然“会把人类引向真理” ,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席勒在遥远的古代希腊为现实人类找到了榜样。然而,现在,国家和教会, 法律和习俗被分离:享受与工作,手段与目的,劳累与报酬相互割裂。”现实人 类在这种无法逆转的、必然的文明进程中丧失了古代希腊人所拥有的人性完美与 和谐。为解决进步与损失之间的矛盾,达到一个更高的文化阶段,获得一个更新 的人性和谐水平,席勒主张美育可以承担这份使命,他从拯救人类的急切心情起 步开始构建自己的审美教育思想大厦。 第三节超越康德哲学 现实令人沮丧,理想遥不可及,时代的黑暗孕育了丰富深邃的思想。在德国, 大批非凡的诗哲带着怯懦的民族印记,也带着对现实的超越,转向思想领域,用 纯粹思想上的斗争取代了现实的政治斗争。向自由心切的席勒便是这样的典型之 一,他被抽象思辨的无穷魅力所吸引,随康德沉入哲学王国去了。 席勒自谓研习康德花费了其十年功夫,1 7 8 2 年一1 7 9 2 年间,他完全沉浸在康 o ( 德) 席勒:人的美学教育书简,张佳珏译,见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理论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行业2025并购重组知识产权评估: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优化与路径
- 新能源行业人才流动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2025产业发展策略解析
- 2025年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分析与风险控制报告
- 招商银行聊城市东昌府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广发银行湘潭市岳塘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4年高职单招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兴业银行长沙市雨花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通关模拟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
- 浙江舟山市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通关模拟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网络交友新时代课件
- 电商直播行业合规性风险管控与流程优化报告
- 第08讲+建议信(复习课件)(全国适用)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
-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 生态视角下陕南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设计初步研究
- “研一教”双驱: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包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A证(企业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