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_第1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_第2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_第3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_第4页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论文着重论述了陈与郊的生平及其杂剧作品,探讨了陈与郊的生平、诗文 和传奇对其杂剧创作的影响,以及杂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全文分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陈与郊的生平。主要包括其家庭、科考、仕宦、交游以及退居 后的著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其仕宦和交游作进一步的补充论述。 第二部分论述陈与郊的诗文和传奇。主要分析其散曲和诗文中体现出的人生 轨迹。并着重将其传奇和杂剧作比较,归纳出两者之间存在的的共同点。 第三部分首先从题材和形式的角度论述陈与郊的杂剧创作。其次,从内容的 角度,依次分析陈与郊的三部杂剧作品。最后,结合时代背景与同时代其他作家 的创作,分析其杂剧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通过对陈与郊及其杂剧的研究,肯定其在明杂剧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并借助 单个作家及其剧作的具体论述,给予明杂剧在个案研究领域方面必要的补充。 关键词:陈与郊南杂剧生平杂剧创作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h a s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c h e ny u j i a ob i o g r a p h ya n d h i sp o e t i c d r a m a , d i s c u s s e 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i f e ,p o e ma n dr o m a u n to nh i sp o e t i cd r a m a p r o d u c i n g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c h a p t e ro n e i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i cd r a m a t i s tc h e r ty u j i a o s b i o g r a p h y i n c l u d i n gh i sf a m i l y , e x a m i n a t i o n ,o f f i c i a l d o m ,i n t e r c o m m u n i o n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o nt h eb a s i co fr e a d y - m a d er e s e a r c h f u la c h i e v e m e n t ,e m p h a s i z e dh i s i n t e r c o m m u n i o nw i t ho t h e rl i t e r a t o r s c h a p t e rt w o i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c h e r ty u i i a o sp o e ma n dr o m a u n t i ns e a r c ho f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h i sl i f ea n dh i sa r t i c l e s s u m m a r i z et h ec o m l n o ng r o u n d s b e t w e e nh i sr o m a n n t sa n dp o e t i cd r a m a sb yc o m p a r i n g c h a p t e rt h r e e , f i r s t , a n a l y z i n gt h et h e m e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o r mo fc h e n sp o e t i c d r a m a s e c o n d ,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c o n t e n t e s p e c i a l l ya n a l y z i n gt h et h r e ep o e t i c d r a m a so fc h e ny u j i a o e v e n t u a l l y , 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b a c k g r o u n da n dc i r c u m s t a n c e , b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o t h e rw r i t e r s ,c o n c l u d e dt h es h o r t a g ea n dl i m i t a t i o no fc h e n y u j i a o sp o e t i cd r a m ap r o d u c i n g h a v i n gf i n i s h e dt h es t u d yo fc h e r ty u j i a ob i o g r a p h ya n dh i sp o e t i cd r a m a , w e w i l lc o n f i r mt h es t a t u sa n dv a l u eo fc h e r ty u j i a o sw o r k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i n g d y n a s t yp o e t i cd r a m a , o f f e r e dt h es u p p l e m e n ti nc a s es t u d yo fm i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i c d r a m a t i s t s k e yw o r d :c h e ny u j i a o s o u t h e r np o e t i cd r a m a l i f ep o e t i cd r a m ap r o d u c i n g i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手曷塘j 鲞 走铲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卣如芘 签字日期:j p 口7 年弘月二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走嗲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借阅本人授极掌箔鳅i 妒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学位篡篙搿鞠椴黧物砺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醐脯 导师签名:歹r 力。吁。 签字魄沪7 年弘月三7 日签字啪产彳月7 日| 。 lv|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f 引言 引言 杂剧作为元曲的主体,并没有随着胡元的灭亡而衰歇,明代的杂剧在剧坛上 仍有其自身的光彩。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出现了许多以文人生活为题材并由文人 创作的戏剧,即“文人剧”。文人剧在整体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创作主体强 烈的情绪性,即以个体情绪反对传统的整体精神。之后的南杂剧,在体制上创作 出了有别于元代及明初北杂剧的新的形式特征,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剧的成熟。 陈与郊的杂剧创作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关于明杂剧的研究,较早的当推卢前编定的明杂剧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 1 9 4 0 ) 和张全恭的长文明代的南杂剧( 岭南学报第六卷第一期,1 9 3 7 ) 。 5 0 年代以后,有周贻白先生整理的 明人杂剧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8 ) 、 傅惜华先生的明代杂剧全目( 作家出版社,1 9 5 8 ) 、台湾陈万鼐先生的全明 杂剧( 鼎文书局,1 9 7 9 ) 和曾永义先生的 明杂剧概论( 台北学海,1 9 7 9 ) 。 进入9 0 年代,有徐朔方先生的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 ,徐 子方先生的明杂剧研究( 文津出版社,1 9 9 4 ) 和明杂剧史( 中华书局,2 0 0 3 ) 以及戚世隽先生的明代杂剧研究(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 。另外,关于 明杂剧的专题论文近几十年也有二百余篇面世。 但是,目前学界针对明杂剧作家的个案研究,还只局限于徐渭、孟称舜等几 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作家,像南杂剧时期诸多杂剧作家的生平以及其创作尚没有 学人进行过全面的个案分析。所以,选择“陈与郊及其杂剧研究”作为本文的研 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学术意义 本文在陈与郊的生平研究方面,主要在徐朔方先生晚明曲家年谱的研究 基础上,结合陈与郊的诗文著作,着重论述陈与郊与同时代文人剧作家的交往。 在陈与郊的杂剧研究方面,目前尚没有研究专著问世,只有少数几篇论文的研究 中涉及到他的单部作品。本文结合作者的生平、诗文、传奇等方面,着重分析论 述陈与郊在杂剧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第一节家庭 陈与郊,字广野,号禺阳、隅阳、玉阳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诞轩等,本姓 高,系出蒙城,北宋英宗高皇后之同祖。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甲辰( 1 5 4 4 ) 二月 二十三日,陈与郊生于浙江海宁( 今海宁市盐官镇) 。陈与郊所著隅园集o 卷 二族谱序记载:“先大夫命予日郊,又字予日广野,盖取诸同人。同人 不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哉。” 海宁陈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琼之后。明洪武初,高琼入赘海宁城东陈明 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原籍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 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白明代中叶起,始举科甲;有清一代,海宁陈氏为 海内第一望族,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明代陈与郊、陈祖苞和清 代陈之遴、陈诜、陈元龙、陈世倌等均为其族人。 陈与郊是海宁渤海陈氏的第七世子孙,其祖父陈经( 1 4 2 8 - - 1 5 5 3 ) ,字士纶, 号南竹。祖母王氏( 1 4 8 3 一1 5 7 5 ) ,享年九十三岁,去世之时正是陈与郊初登仕 途的万历三年乙亥( 1 5 7 5 ) 。 海宁州志稿卷二十收录的汪道昆明陈处士经暨 配王氏合葬墓志铭中叙述:“处理河间,寻以当室奔王母丧,又明年则举丧而 榭王母一( 处士) 距生成化壬寅( 1 4 8 2 ) ,年七十二云( 祖母) 少处士者 一年,享年九十三矣。”汪道昆所著太函集卷四十九也收录了海宁陈处士 经暨配王氏合葬墓志铭 陈与郊的父亲陈中渐( 1 5 1 1 1 5 6 5 ) ,为郡诸生,性情豪放不羁,重然诺, 好旄与。母亲严氏( 1 5 1 1 一1 5 9 0 ) ,为人和善,持家有道。陈家虽是当地首屈一 指的富户,但因常常过于热心济困怜贫,致使家产倾覆。与郊在这样的家庭教育 之下,自然养成了宽和平正的性格。其所著 黄门集卷一衰亲恋子,迎事艰 难,恳乞罢官归养疏中写道: 生臣最晚,而臣生最赢堕地不五期,两目臃肿臣母e 7 夜泣臣时日 寒月,至含水舐臣目障 隅园集) ,下文简称本集 2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与郊是长子,严氏生他之时已三十四岁。初生之时,陈与郊身体赢弱,严氏 日夜啼哭、悉心照顾。陈与郊成年后每每提及此事,言语之中都饱含对母亲的感 恩之情。万历十五年丁亥( 1 5 8 7 ) ,严氏病重,与郊上书乞求归养,奏折中写道: “陛下攉之琐闼,于仅六载臣母今年七十七老矣去冬十二月二十五日信 到,谓臣母九月病脾,呕逆横作。病困,呼臣不置”,但是,当时陈与郊的乞归 要求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从可见的记载来看,陈与郊仕途之中两次告归的理 由都是母亲病重,第二次刚好是万历十八年他被同僚弹劾、遭致舆论非议之时。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卷二十四大传记载:“已擢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 念严太孺人老,乞归。行三百里闻讣,奔还。”本集卷十四 哭邢太夫人辞中 陈与郊也提到“十八年春,余丧母归”,字里行问表露出对丧母的无尽哀痛。 陈与郊有三个弟弟,分别是与侯( 字均野,号望阳) 、与伯( 字长野,号循 阳) 和与相( 字h 野,号虚舟) 。宗谱卷三十四第七世参政虚舟公记载,与 相( 1 5 4 5 1 6 2 8 ) 是万历元年乡试中试,五年进士,万历二十二年任成都知府, 万历四十一年三月自广西副使升贵州参政。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 1 5 5 9 ) ,陈与郊时年十六,娶学博朱省吾之女。李维桢 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o 记载:“金坛广文朱公舜臣,与王父同为郡诸生,甚 欢。以女字公。公十六,为郡诸生,就婚金坛。金坛曹( 大章) 太史见而称之: 此我辈人。”万历四年丙子( 1 5 7 6 ) ,岳母七十寿诞,陈与郊作寿外母朱孺人介 寿序。两年后,岳母去世,陈与郊作 祭外母朱孺人文表达哀思。 朱氏为陈家生下二予,长子祖皋( 1 5 6 4 一1 6 1 9 ) ,字元常,号区吴,学名蓥。 次子祖夔( 1 5 6 5 - - - - 1 6 2 6 ) ,字元瑞,又字季常,号增城,学名璩。本集卷十二上 武安王谓其长子“八举不第,四十无成。”可见陈祖皋在科举考试上屡屡受挫, 人到中年尚无成就。宗谱卷二十四第八世赠刑部郎区吴、增城二公记载: 区吴公以廪生入太学,增城奢亦由博士弟子从兄游雍万历辛卯同为主 司遴拔,将署榜,为监司所抑区吴公遂弃举子业,以古学自淬厉,增城公 则诗酒娱情,亦狂亦狷 陈祖皋与陈祖夔二入学业出众,小有名气,尤其是祖皋,“治春秋最有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 ,以下简称宗谱 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 ,见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十八。 3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声”。4 ) 万历十九年辛卯( 1 5 9 1 ) ,兄弟二人同时参加乡试,陈祖皋还名列榜首, 但是由于当时陈与郊正处在舆论质疑和同僚弹劾的风口浪尖之上,受其父的负面 影响,二人都被监司除名。陈祖皋在科考上屡遭失败之后,放弃举业,专心治学。 万历三十三年,祖皋因牵涉命案而入狱。其妻因此自缢身死,死时已怀有身孕, 一尸两命。这是陈与郊一生中承受的最大的打击,他为救其子四处求人,尝尽世 态炎凉、人情冷暖,临死前仍为此事奔波。 次子陈祖夔后来再次通过科考步入仕途,曾担任光禄寺丞。祖夔才华横溢, 工于书法,博雅好古,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相友善,虚心向其请教。董其昌亦把 他引为知己,称赞他“深于书学,各体俱工,尤擅楷法”。因此,董其昌还曾特 地来到盐官,留住陈家多日,二人共同切磋书法,兴来即挥毫作书。祖夔一生注 意搜集历代书法精品,经过他镌刻传世的有渤海藏真、玉烟堂集古法帖。 董其昌对此评价很高:“虽网罗千载,而鉴裁特精此帖出,而临池之家有所 总萃矣”。另外,祖夔还集刻了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玉烟堂法帖、妙法莲花经 等。 第二节科考与仕宦 陈与郊的科考与仕宦生涯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隆庆元年中举开 始到万历十年顺德府推官任职期满,这个时期通过科举考试,初登仕途,壮志满 怀,小有作为;第二时期是万历十年到十七年,任职吏科,长期位居闲职,郁郁 不得志;第三时期是万历十八年到万历二十年,仕途生涯的最后三年,大起大落, 饱受非议。 一、第一时期 明穆宗隆庆元年丁卯( 1 5 6 7 ) ,陈与郊二十四岁,“以春秋举于乡”。o 本 集卷七、八、九、十收录了他的乡试墨卷,依次为策、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 拟宋以程颐为崇政殿说书谢表,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次年,春试不 第,三年后,“再不第南富。归而足疾,三月不庭。医凌生针之愈。邻人连公与 万历野获编,卷十六科场陈祖皋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卷二十四大传 4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叔弟于狱,虽对簿手不释卷”。再三年之后,万历二年甲戌( 1 5 7 4 ) ,陈与郊三 十一岁,以第三甲第七十二名同进士出身,“会试举第四人,出王文肃公( 锡爵) 之门”。o 之后的殿试,陈与郊的名次并不高。由于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 院事申时行是当时的殿试读卷官,陈与郊入仕之后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王锡爵和 申时行政治上的亲信。本集卷九人君守成业而致盛治、卷十拟唐以御制金 镜述颁示近臣谢表就是当时会试的墨卷。同年,因进士分发六部者须参与见习, 陈与郊进入工部营缮司观政。 万历三年乙亥( 1 5 7 5 ) ,陈与郊被任命为河问府推官,正七品。该年冬天, 因祖母王氏去世,陈与郊辞去官职,归家以嫡长孙身份替亡父守祖母丧二十七月。 两年后,陈与郊复任顺德府。推官,宗谱卷二十四大传中记载:“时执政方综核名 实,畿辅吏奉行刻深。公独宽大,多所平反”。杭州府志卷一三四本传记也载: 万历二年进士,授河间府推官畿府夙号难治,又张居正当国,以法绳 郡县与郊济以宽和,人称陈佛子徼拜吏科给事中 材料中说,京城附近的郡县历来是难以治理的区域,又由于当时正处于首相 张居正擅权的晚年,所以当时河间府的吏治非常严苛。但是陈与郊在顺德府任职 的六年,一直用宽和的态度对待百姓,因此有了“陈佛子”的称号。 二、第二时期 万历十年壬午( 1 5 8 2 ) 六月,自顺德府推官升吏科给事中,从七品。万历十 四年丙戌( 1 5 8 6 ) 春试,陈与郊的老师礼部尚书兼文渊阋大学士王锡爵任会试读 卷官,并推荐陈与郊任房考,“事竣,乞致仕养母。以非独子不得请。命册鲁世 子妃,假道归省。入报,迁吏科都给事中”。o 万历十六年戊子十月( 1 5 8 8 ) ,自工科左给事中升迁为吏科都给事中,正七 品。万历十七年己丑( 1 5 8 9 ) ,辅臣王锡爵之子王衡与申时行的女婿李鸿参加乡 试,牵涉进顺天乡试舞弊案,引起一场风波。次年春试前夕,为了替王衡等人洗 刷,举行了一次复试,陈与郊以春试房考官身份参与此事。 三、第三时期 万历十八年庚寅( 1 5 9 0 ) 到万历二十年壬辰( 1 5 9 2 ) ,这三年是陈与郊为官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 卷七十八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 卷七十八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 顺德府,今河北邢台 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卷二十四大传 5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的最后三年,也是他仕途上大起大落的三年。据明实录记载: 壬子,光禄寺少卿王汝训奏劾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险 皮嵬琐,浊乱朝 政言日者奉旨,非会荐不得私举市恩与郊故违,疏荐原任都御史张 l - - , 趣吏部推用巡抚贵州,不几日而论罢原任礼都尚书沈鲤,鲤侃侃有古大臣 风与郊为所厚求官不得,喋之阴嗾给事中陈尚象捏语装诬,以致不安其 位尚书杨巍常语侍郎赵焕曰:陈与郊真小人,不知何故夤缘升转 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辩王汝训诋诬,疏入,并下部议吏部尚书杨巍奏言: 臣原未訾与郊为小人,汝训漫然加臣,不知何谓巡抚张九一以边功,抚臣 奏荐擢用,初不以与郊故与郊焉得而趣之汝训以一卿寺攻讦言官,此 则非政体之大者上日:言官为朝廷耳目,此纠察弹劾为职京堂官擅自参 论,箝制言官,大坏政体王汝训调南京用,陈与郊照旧供职任戌,升 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从上述材料可知,正月初九日,陈与郊因为举荐张九一而被同僚光禄寺少卿 王汝训弹劾,但是得到了礼部尚书杨巍的庇护,王汝训被降职,陈与郊照旧供职。 十天后,陈与郊由吏科都给事中升入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由正七品升为正四 品。这段记载还提到陈与郊代人向原礼部尚书沈鲤求官遭到拒绝之事,陈与郊因 此记恨沈鲤,沈鲤的致仕也与陈与郊的弹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陈与郊的升 迁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明实录还有这样两段记载: 癸酉山东道试御史王明参陈与郊憔媚小人,资俸俱浅,猎转大拂舆 评,乞即行罢斥,并敕该部以后推升须挨循资俸,毋一味模棱,使馀邪得志 得旨:杨巍秉铨多年,科臣升转,酌量劳年才力,如何妄肆讥评,王明罚俸 三月乙玄尚书杨巍言,陈与郊以考察叙劳,量加优升,其来已久,不在 论俸之列臣奉职无状,自当罢斥上令安心供职,勿以浮言介意 山东道试御史万国钦言:尚书杨巍尝称陈与郊为同心,又自谓不知王麟 趾为其乡人与郊之升转,麟趾之罢斥,皆巍等以恩仇快之 上述材料提到,王明参奏陈与郊“资俸俱浅”,乞求皇帝罢斥,但皇帝认为 杨巍举荐陈与郊是完全公正的,王明因此被罚俸三月。另外,从万国钦对杨巍和 陈与郊指责中也可以看出,陈与郊屡被同僚参奏都没有受罚,的确都是杨巍为其 辩白维护。虽然,事实的是非曲直现在已经难以做出公正判断,但是从留下的记 6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载中可知,当时的舆论的确都是直指陈与郊的。万历野获编卷十九台省吏 垣都谏被劾记载: 戊子己丑间,浙人陈与郊以辅臣王太仓门生,又职稍久因考选引用推 官李春开,与同僚及清议诸臣相左,遂为少卿王汝训、主事吴正志,进士薛 敷教所聚攻虽获转太常,请告归,竞以言章冠带闲住 此外,快雪堂集卷五十今年正月十二日日记也记载:“吴比部正志论李春 开、陈与郊,雒评事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语侵今上甚急,读之汗背。”虽然官 升太常,却遭来舆论的施压和同僚的聚攻,这使得陈与郊萌生了告退之意。 万历二十年壬辰( 1 5 9 2 ) 正月,也就是陈与郊升迁为太常寺少卿的整两年后, 被以当考试官时“考选过滥”的罪名,而遭免官,时年四十九岁。明实录记 载: 御史张应扬言,顷外计不免者省臣三,台臣二当日考选则吏部尚书杨 巍、都御史吴时来、文选郎中刘希孟,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实司之闻各官 行贿数千,遂厕言路乃有治行殊尤,而仅博南曹,甚且劣选者今时来盖 棺事定矣,巍晚节不终去矣,希孟木偶人也,与郊提木偶也选台谏,希孟 奇货也,与郊居奇货而求善价者也均当罢斥,以儆官邪疏下吏部 根据御史张应所言,杨巍、吴时来、刘希盂与陈与郊等人因为是科考的实际 操办者,在考选过程中牵涉了行贿受贿之事,从而导致言路倾斜、选才不公,所 以请求皇帝罢斥陈与郊等官员,以儆效尤。皇帝下旨,陈与郊被免官,以冠带闲 住。从材料上看来,陈与郊是否行贿受贿虽是个疑问,但是其免官的根源是“考 选”,也就是说,陈与郊仕途的终结与他在万历十七年任春试房考官一事是有密 切关系的。可见,万历十七年“顺天乡试案”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结 束,陈与郊的升迁与罢黜实际上都是此事间接引起的。 自万历二年进士出身,陈与郊先后授河问、顺德两地推官,徵拜吏科给事中, 后迁工科给事,实际职务为营建大峪寿宫监工,因营建有功,调为礼部给事,居 省八年,方擢翰林院提督匹夷馆太常寺少卿。陈与郊在京为官十九年,一直居于 闲职,不平愤懑于色,牢骚不绝于口。作为门生,陈与郊唯王、申二位老师之命 是从,政治态度保守,仕途上亦没有多少作为,即使官升太常寺,也只是掌管宗 庙礼仪等事务,没有实权。多年来,更因为为人耿直、处事保守,得罪过不少同 7 陈与郊及其杂剧刨作 僚,甚至一度遭来舆论的纷纷质疑。万历二十年免官之后,陈与郊便一直寓居海 宁隅园,潜心著述。 第三节交游 作为文人,又在宦海沉浮二十载,陈与郊与当时很多文人、官员都有交往, 其所编八卷殖川集就是一本书信集,收录了他一生中写给3 1 5 人的4 0 2 封书 信,其中2 7 5 位是有职务的文武官员。其中更包括同时代不少的戏曲作家,尤其 与王锡爵、王衡、沈瑕、和屠隆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与王衡父子的交往 殖川集开篇首先收录的是陈与郊写给“王荆石座师”的三封书信,这是 由于陈与郊不仅师出王锡爵之门,而且还是王锡爵政治上的亲信,对陈与郊影响 最大以及关系最深的老师就属王锡爵。 王锡爵( 1 5 3 4 - - 1 6 1 0 ) ,字元驭,号荆石,江苏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 1 5 6 2 ) 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万历五年( 1 5 7 7 ) 以詹事掌翰林院,累官礼部尚 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 为万历帝所采纳。及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乃自劾乞罢,不许, 改官吏部尚书。有王文肃集、疏草。王锡爵不仅创作戏曲,致仕之后还自 己组建了昆曲家班。昆山腔改革家张野塘和魏良辅弟子赵瞻云,都是王锡爵的门 客。汤显祖牡丹亭初出,王氏家班曾搬演,其子王衡之杂剧真傀儡亦由 家班搬演。太仓王氏家班,从万历二十二年创办,活动历两朝四代,约八十年之 久。陈与郊另一位老师申时行也创办了戏曲家班,其家班阵容齐整,实力雄厚, 为江南称首,到康熙初年仍有活动。 万历到明末是中国历史上戏曲家班不断涌现而且逐渐盛行的时期,当时诸多 著名的传奇作者都养有家班以精研曲艺不说,更有大量官宦豪贵家庭豢养优童歌 儿,征歌引舞、附庸风雅、侑客待宾,一时酿成家班极盛之世。除了王、申二人 之外,陈与郊的好友沈瑕和屠隆家中都曾自办家班。文人创作戏曲并让家班演员 搬演,堪称是当时文人圈中的时尚,这也是陈与郊等文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的一 个重要因素。 8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海宁州志稿卷二十一王锡爵为陈与郊父母写的明赠吏科给事中陈风山 公暨配严氏墓志铭中就写道:“万历甲午予分校南富,得士曰陈生与郊” 可见,王锡爵是在万历甲午与陈与郊结下的师生之谊,之后几十年一直保持着密 切的联系。本集中收录的一部分书文,就是陈与郊奉恩师之命“代王座师作”。 万历二年,代王锡爵作贺孙中丞太公太夫人双寿序和翰林院编修凤林张公 墓志铭;万历二年甲戌( 1 5 7 4 ) 十月,王锡爵之父梦祥卒,陈与郊作祭封公 王老太师文;万历十六年戊子( 1 5 8 8 ) ,作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 读阳和张公墓志铭,原注:“代王相师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 1 5 9 7 ) ,送周廷 参知县上计,作文送建翁周邑侯入觐序和送周邑侯入计序,后文注:“代 王相公( 锡爵) 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 1 5 9 7 ) 七月,王锡爵妻朱氏去世,陈 与郊为此作祭师母王太君文;万历三十五年丁未( 1 6 0 7 ) ,陈与郊代王锡爵作 贺郭太翁闵太母偕寿八十序。文中陈与郊以恩师口吻写道:“余被召,方上 书,海宁太常陈生过余州劝驾,余觞之明农草堂” 王锡爵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 1 5 9 4 ) 致仕,三年后又遭丧妻,情怀甚是悲切。 王文肃公文集卷二十八尺牍陈喁阳太常一文中,王锡爵曾经这样描述了 当时的心境: 爵五年来,每遇岁节辄避出远境,盖盘中鱼菽,市中灯火,种种皆增悲 之具膝前一儿,虽百方为乃翁强笑称觞,对之转复凄然若使者迟来一二 日,则贱踪亦当在山南山北矣 写此文之时,正是王锡爵倍感落寞与悲伤的几年,因此陈与郊在万历二十七 年曾经遣人前往太仓问候恩师,文中所提及的“使者”就是指此事。王锡爵于万 历二十二年五月以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致仕,万历三十五年六 月加少保,皇帝召见,王锡爵以年老多病以及王衡染疾为由,推辞不赴。 由于座师王锡爵的关系,陈与郊与其子王衡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衡( 1 5 6 1 1 6 0 9 ) ,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王衡是著名的才子,少年时曾作 和归去来辞劝父归隐,以此事闻名远近,钱谦益列朝诗集评价王衡:“读 其诗,知其才器无所不有,固不尽于诗,而诗亦不足以尽辰玉也。”但是,明朝 科考科目是八股文,王衡十八岁时秋试失利后,只得违背自己的诗歌爱好,专攻 据杭州府志,德安郭一轮于万历三t 三年任海宁知县 9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八股,他自己曾说三次改变文风,“少年壮气尽矣”。o 作为辅相子弟,王衡有两 次深受其累。当他二十八岁时,他参加顺天府乡试,荣获第一名。由于礼部郎中 高桂、饶伸揭发这次乡试作弊,而且证据确凿,王衡因为位列第一以及其特殊身 份首先成为人们怀疑的对象。虽然事实上作弊之事与王衡无关,但是王衡父子都 认为此事是奇耻大辱,王锡爵因此深感愤恨,萌生退隐之意,并且向皇帝请旨要 求覆试,以证清白。次年二月,王衡覆试通过,陈与郊此时以春试房考官身份参 与王衡覆试。 事实上,这次少壮派官员提出弹劾,是十年前首相张居正的两个儿子破格以 高名次录取而引起的过时的抗议。这次考场风波触发一连串矛盾冲突,包括少壮 派和元老大臣之间,在野的东林党和执政之间的斗争,五年后,也就是万历二十 二年,导致王锡爵自首相致仕南归。而陈与郊在万历十八年告假回乡省亲,实际 上也是因为受到这些矛盾的影响被迫退职。 当然,顺天乡试案的最直接受害者还是王衡,他因此接连三次不参加春试, 一连耽误了九年,万历二十年那一次虽然参加了,却因为头场不顺利而中途退出, 而且第四次也是相同的情况。直到万历二十九年辛丑( 1 6 0 1 ) ,王衡才考取第二 名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此时王衡已经四十_ 岁。看到历经坎坷的王衡终于进 士及第,陈与郊感慨万千,因此特地前往太仓向王锡爵表示祝贺。本集卷十七休 歇偈序记载: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闻王辰玉之及第也,欲走贺相师,倭耗傍徨,徙家 顿邑,至廿八日始克入吴( 三十日) 至太仓,日未晡,遂谒太保先生, 又一目还 王衡所著的缑山先生集中也收录了他写给陈与郊的书信,信中说道: 书生褊心,每见野史纵横,狐嗥鬼啸,生平棘心第一事而上不能窥作 者之坛,下不能汗穷愁之简,志长发短,空有此心乃者先生独欲创出鸿裁, 订其纰缪一代词人充栋未闻有念及此者,此乃真不朽矣两朝录。 家无全抄,从琅琊借得一半,想尚足供数月披玩也冉冉节至,伤心灯火, 不见者已数年华障忽颁,且匣而藏之异日或与剡溪佳客共暖冷肠,今尚 缑山先生集卷九李茂才文序 两朝录,或指两朝实录,纪南宋光宗宁宗两朝事,或指吴瑞登嘉隆宪章录之类,其为史书则 无疑从信中王衡的言语判断,陈与郊似乎曾经在运两年修订过史籍,但是具体何书尚不可考 1 0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未忍自娱也 “琅琊”指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他和王衡都是江苏太仓人。“华障” 应该是指此年王衡四十贺幛,即万历二十八年。王衡四十一岁才中进士第二名, 从信中“志长发短”的感叹也可见此信是写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及第之前。 万历三十三年,陈祖皋入狱之后,王衡再次寄书问候陈与郊: 自尊府被事以来,何日不在心其初骇雷剧雨,惟不肖亦怦怦焉俄而 公论渐出,无论亲仇之口,皆为翁家讼冤,则大兄虽在桁杨中,不肖亦焕然 心解矣目今当事,谁无耳目,谁无人心,直是为体面异同所锢缚,莫可奈 何此正君子明夷读易之时,着不得一分烦恼也不肖愁病淹缠,至今 不出户庭 王衡此次寄信给陈与郊,除了表达对陈门冤案的不平,也感慨了对人生世态 的无奈。此时的王衡已身染重病许久,不能进食,更无法说话。万历三十七年正 月二十九,王衡在大出血后病逝,终年四十九。王锡爵老年丧子,悲痛欲绝,在 一年之内为爱子写下了十一篇祭文,篇篇催人泪下。次年,王锡爵和陈与郊相继 病逝。 二、与沈瑕,屠隆等人的交往 陈与郊所著殖川集卷三收录了一封写给“沈宁庵光禄”的书信,4 宁庵” 就是沈臻( 1 5 5 3 - - 1 6 1 0 ) 的号。沈壕是和陈与郊同时代著名的戏曲家,字伯英, 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生,曾任光禄寺丞。沈瑕和陈与郊不但有较深的交 往,而且二人的人生经历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万历二年( 1 5 7 4 ) 的进 士,同出苏州籍首相中时行、王锡爵门下。这一年春试,沈瑕名列第三名,陈与 郊第四名,一个是江苏吴江人,一个是浙江海宁人,家乡也临近。他们二人都由 于老师的推荐,沈瑕任万历八年春试房考、十六年北京乡试考官,陈与郊则在万 历十四年、十七年连任春试房考官。王衡被牵涉进去的顺天乡试案,房考官正是 沈瑗,而陈与郊在次年的覆试中出任房考官。沈璨在万历十七年因病告归,实际 上是在舆论压迫下引咎去职,其戏曲创作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沈氏十无端巧合 红蕖记中家门千秋岁引就是当时心境的写照: 袖手风云,蒙头目月,一片闲心再休热鹃鹏学鸠各有志,山林锺鼎从 来别独支颐,频看镜,总勋业词社乍闻弦管歇,垆畔有人肌似雪,扇影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梁尘欲相接醒狂次公肠已断,风流公瑾愁应绝畅开怀,妙选伎,延年诀 其实,沈瑕的这曲 千秋岁何尝不是陈与郊的心声? 陈与郊在万历十八年 告假回家省亲,实际上也是处于被迫,两年之后正式免职,一年后,沈瑕也被正 式免职。在离职之前,两人都因为苏州籍内阁大臣的庇护而升官,陈与郊由吏科 都给事中升太常寺少卿,沈瑕由行人司正升光禄寺丞。他l r - - 人出仕和退职的原 因和年代,他们政治上的态度和处境,再没有两个人会如此相似。此外,两人都 从事戏曲创作,陈与郊七本,沈瑕十七本,但都不愿意正式具名。陈与郊殖川 集卷八致孙世声书云: 蒙赐红蕖记但以此公之志之趣、之才,而谱曲不用曲韵,不 案曲名,不查曲宫调,何不屑至此耶或恐光禄君反唇相讥,便多齿颊 从此封书信中陈与郊的言语判断,当时除了沈瑕写了红蕖记之外,似乎 另外还有人写了改本。沈璨是当时“格律派”的巨子,自不必说,但改编之人却 是对格律一窍不通,因此遭到陈与郊的取笑。陈与郊和沈璩一样,极其重视戏曲 创作的曲律和声韵,其作曲音典雅,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颂。不过,他们创作戏曲 也有所不同:其一,沈璨有意为南戏中的一种声腔昆腔的兴起作出巨大的努 力,陈与郊则无所偏爱,即使有,也表现得不够强烈:其二,沈瑕强调本色,陈 与郊则以文词取胜。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 1 6 0 1 ) ,陈与郊曾为沈瑕亡母补作过一篇沈母h 太宜 人诔,诔云: 万历己亥秋九月,沈母卜太宜人以寿终其家其年家子陈与郊伏在海表, 比三年而始知之伯荚视余犹弟,予视伯荚之母犹母,而吊不及哀,奠不 及几筵,祭不及练与禅也,可再见伯荚乎往予上太常,名次伯英,得交伯 英鹱既伯荚为考功郎、光禄丞,予或在家,或在京师,离不三四年必合, 合必尽鹱然后罢故予与伯英相知为深伯荚处吴,予处越去之又十年所, 会予有急抵昊,逢伯英吴门伯荚旦暮指画,苟可以解予,忘其力之瘁而为 之也 从诔文看,陈与郊和沈璩相知很深,情同兄弟。他1 i l 二人致仕之后因两地相 隔有十年未曾见面,此番陈与郊入吴是为祝贺王衡进士及第而来,重逢沈瑕之后 才得知沈母已经去世,与郊感叹自己与沈臻友谊深厚却不能及时为沈母吊唁,因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此补作这篇诔文,表达哀思。万历三十二年甲辰( 1 6 0 4 ) ,陈与郊又曾致书沈臻 叙旧,信中言道: 即昨岁寿太原相公,往来城下,竟趑趄数四而不敢造戟门,岂为兄翁惜 觞酒豆内一醉饱三十年肺腑末弟耶实缘病妇病儿牵归皇遽,坐失抵掌良图 尔今吴县相公七十,形神前却,卒不果一趋,兄翁或鉴其累缚而俗尼者非 浅鲜也 太原相公即王锡爵,万历三十一年王锡爵七十寿诞,陈与郊曾前往贺寿,但 是因妻儿患病来去匆匆,没有去吴江拜访沈瑕。吴县相公即申时行,也是陈与郊 和沈璨共同的老师。 除了和戏曲家王衡、沈瑕关系亲近之外,陈与郊和另一位戏曲家屠隆也有很 深的交往。屠隆( 1 5 4 2 - - 1 6 0 5 ) ,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晚号鸿苞居士, 别署一衲道人、蓬莱仙客、娑罗主人,浙江鄞县人,与王世贞有师生之谊。明万 历五年进士,官河南颖上令,旋改青浦知县,晋礼部主事。屠氏风流豪放,既擅 诗文,复倾心戏剧且自组家班,所作诗文词曲,颇多藻饰,传奇风格属骈丽一派。 万历十八年春,陈与郊编黄门集三卷,收集了自己在给事中任上所作的 所有奏折,自序道:“臣以给事中事陛下九年,前后凡数十疏。笥中有草者尤十 二三。适理而视之,惟主上至恩,不觉流涕。”黄门集编毕,陈与郊写信求序 于屠隆。殖川集卷一屠赤水祠部就是这封书信: 虎林执别,动是隔年而深觞细杯,鸯歌鹤舞,至今恍在人目奉手命, 知昙花传奇,恨不奋飞席末,一受破妻归真之教吴中即刻,非旬月不 到海滨,令人遥遥望之疏草得假金玉之音张此蟋蟀杀青异日,当以 数册进呈 因屠隆昙花记自序署“万历二十六年九月一衲道人”,可见陈与郊是在 这一年为奏疏集求序于屠隆。陈继儒与屠赤水使君书云:“前读昙花记, 痛快处,令人解颐;凄惨处,令人堕泪,批判幽明,唤醒醉梦,二藏中语也。” 吕天成曲品评昙花记“其词华美充畅,说世情极醒。”可见,同时代的戏 曲家对屠隆的昙花记都甚是推崇,陈与郊信中所言“限不奋飞席末,一受破 妄归真之教”,定也是听闻昙花记的盛名了。而屠隆为陈与郊黄门集 凌敬言词隐先生年谱及其著述弓 沈氏家谱 记载沈母是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应比沈母卜太 宜人讳 所说的“万历二十七年九月去世”之说更为可信 1 3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所作的序中也称赞道:“尝戏论大江以南有三采笔:百谷用之尺牍,白仲用之诗, 广野用之奏疏。”回 其中,王稚登和陈与郊也是好友。王稚登( 1 5 3 5 - - 1 6 1 2 ) ,字伯毂,一作百 觳,江苏江阴人,移居吴县。十岁能诗,及长,功力锐进。同辈十馀皆有诗名, 而推稚登为最。为人尚义任侠,尝就王世贞之子士骗于狱,深得时人钦重。然与 功名无缘,竟以布衣终老。万历十一年癸未( 1 5 8 3 ) ,陈与郊因病告退,小住杭 州,次年王稚登作诗春雨寄陈广野黄门问讯与郊。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1 6 1 0 ) , 王稚登过访杭州,与好友陈与郊相聚,有感与郊之子祖皋身陷囹固,作诗武林 访陈广野,o 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态昏暗的无奈: 老去侯赢愧寡谋,思君唯有汨空流佳儿无罪淹秦狱,故里难归学楚囚 燕市飞霜冤未白,苏堤衰草鬓俱秋嗟余亦是伤弓鸟,安得安期汗漫游 第四节退居 一、退居及著述 万历二十年壬辰( 1 5 9 2 ) 正月,陈与郊被劾免官,以冠带闲住,长居隅园。 隅园位于盐官镇西北隅,为浙西园林之冠。清代学者、邑人管庭芬在他的日谱 中曾经谈到: 六舟上人。曾言及,安澜园其地本安化郡王家园故址,其中树木半皆南 宋所遗明之中叶,陈与郊得之,署日“隅园” 安化郡王为宋靖康问太原守将王禀回,他以身殉所守国土,宋高宗遂封以王 号,召其孙王沆袭爵,而赐第于盐官,即今海宁盐官镇上,故其地旧有安化坊之 名。宋代词人葛胜仲。有i | 盎江仙上已日游海昌王氏园词一阕。可见,早在 宋代,这里就有名园之称。 明万历年间,此园归海宁陈家所有,因其在城之西北一隅,故陈与郊将此园 改名“隅园”,当时池周才二十余亩。陈与相之孙陈元龙的遂初园诗序中亦 百谷”指的是王稚登,“白仲”指的是黄之壁 王百毂集越吟集卷上 清代名僧达受,为管氏挚友 宋史忠义刘士英传 葛胜仲( 1 0 7 2 一“4 4 ) ,宋代丹阳人,曾任国子祭酒并湖州知府 1 4 第一章陈与郊的生平 称:“宁邑城西北隅多陂池,昔经曾祖明太常公因池为园,名隅园。”陈与郊得此 园后,对园林进行了翻新重建,有竹堂、月阁、流香亭、紫芝楼、金波桥诸胜, 并将自己的书斋取名“碧浪斋”。王稚登曾作有题西郊别墅壁( 即隅园) 诗一 首,大概是最早题咏此园的诗。明末清初的海宁人葛征奇。也写过晚眺隅园 一诗。近代国学大师、里人王国维亦认为:“苏临、天长、安化、移民四乡,当 即明之城隅四乡。”说明在明季时此园在江南仍然有点名气。 隅园归清太子少傅陈元龙后,更名“遂初园”,规模扩至六十余亩。其间, 清高宗乾隆帝4 次至海宁,均驻跸于此,并御赐园名“安澜”。后园内景物被仿 建于北京圆明园中,安澜园更名噪一时。迄今此园仅曲桥( 六曲梁) 尚在,伴以死 水一泓,作为人海沧桑的见证,供后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寓居隅园后,陈与郊便很少过问外界是非。他在 自誓文中曾这样勾勒描 绘自己的生活画卷: 若小圃虽云常到,亦不稍闲,时须浇竹浇花,暇欲听莺调鹤倘或有谈 兴,有饮兴,自当折简相招;纵然无俗情,无讼情,敢累杖藜见访任荒蒿 径,毋令鱼鸟之畏人;从扣竹扉,莫讶儿童之谢客矜其老静,鉴此真情 另外,李维桢所写的太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也对陈与郊这段时期的生活 作了类似的描述: 构别业城隅,终老建宗祠,置祭田,三党有缓急,脱朱孺人簪珥以 助性不饮酒博弈,不握算,不出游,惟以临佳贴,种名花为适作传奇 小令,令童子歌之,以起倦色自六籍外,刳心太玄潜虚,好屈宋扬马张左 诸家赋,日不能及古人,无以效颦 据墓志铭的描述,陈与郊退居隅园后,平淡闲散,悠然以度余年。与郊喜欢 把玩名家字帖,种植花木,将闲居之年,寄情于书法与园艺。 此外,陈与郊的散曲、戏曲以及其它著作大多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首先当属其所编的4 ( - ? s 名家杂剧。据汇刻书目,此书正集 八集,收杂剧四十种,续集五集,收杂剧二十种,全书应有杂剧六十种。今存残 本十三种。按 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中古名家杂剧,存残本五十五种。两 种残本去其重复者得六十五种。但按汇刻书目与今存残本统计,原书所收杂 本集卷十七题广修辞指南钞 末署。隅园老人书于碧浪斋” 著名女画家李因的丈夫 1 5 陈与郊及其杂剧创作 剧剧本则至少有七十八种之多。六十五种中徐渭、程士廉等明代人所作杂剧有二 十三种。所收元杂剧有关汉卿 窦娥冤、谢天香、玉镜台、金线池,王 实甫丽堂春,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 楼、黄粱梦,白朴梧桐雨,孟汉卿魔合罗,郑德辉倩女离魂,乔吉 金钱记、两世姻缘等二十四种。陈与郊对马致远传世作品大多收录,对王 实甫丽堂春似亦较重视,可能是反映了当时晚明剧坛评论之倾向与舞台演出 较多的实际情况。此书所收元曲选未收剧本有关汉卿绯衣梦、罗贯中风 云会等。又升仙梦、 赤壁赋、豫让吞炭、野猿昕经、蓝采和、( - - 郎神诸剧其它元杂剧剧本集未选录,均赖陈与郊编辑此书并由龙峰徐氏刊刻才 得以流传。但是,新续古名家杂剧未必是陈与郊所辑,很可能是后人续编, 具体编者不得而知。 另外,陈与郊还编著有 文章选句两卷、檀弓辑注o 三卷和杜诗注评 圆两卷。据海宁州志稿卷十二,陈与郊犹有著作考工记辑注二卷、 三礼 广义、方言类聚四卷、古今乐考国、葬录、晋元钩元二卷。海宁渤 海陈氏著录另列广修辞指南二十卷。 二、家难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 1 6 0 5 ) ,陈与郊长子祖皋以命案入狱。沈瓒近事从残 之陈祖皋详细记载了此事: 陈祖皋者,海宁陈太常与郊之长予太学生也太常为科长时,多负谤议 于世,而居乡饶于财,家僮辈怙势贩盐,时有之岁乙巳岁冬,祖皋以致祭 外家,行至硖石镇外家乃留之,空船而返路遏私盐船十数支至,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