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传》读书报告 2.doc_第1页
《林肯传》读书报告 2.doc_第2页
《林肯传》读书报告 2.doc_第3页
《林肯传》读书报告 2.doc_第4页
《林肯传》读书报告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 书 报 告书 名:林肯传班 级: 学 号: 姓 名: 金文钊林肯传 读书报告一、前 言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从艾米尔路德维希的林肯传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出生贫寒遭遇坎坷的凡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于美国具有巨大转折意义、让世界瞩目的伟大的总统的。亚伯拉罕林肯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一个传奇式人物。在1861-1865年美国内战时,林肯在人民的推动下,他领导联邦平定了南部反动奴隶主的武装叛乱,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从而使美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他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不朽人物。关于林肯的传记有许多,其中卡尔桑德堡的林肯传是一本写得比较好,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传记,原著在1940年获普利策历史奖。但就我个人而言,则更喜欢艾密尔、鲁特维克所著的林肯传。艾密尔、鲁特维克是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他毕业于海德堡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早期创作诗歌和剧本。三卷本歌德传一个人的故事出版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流派,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他的传记代表作有拿破仑、俾斯麦、林肯、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莫扎特等。读艾密尔、鲁特维克的林肯传,笔触细腻,对人物的性格、信仰形成有深入的探索,更容易让我走进人物的内心,伴着人物的心路历程,一路成长。所以,我想谈的是艾密尔、鲁特维克的林肯维克的林肯传。二、林肯传全书概况艾密尔、鲁特维克所著的林肯传全书分五大部分,分别是雇工 、公民、斗士、解放者、人民之父。这部传记为我们研究林肯和美国内战,了解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读完该书有以下三个方面大有收获:(一)了解林肯其人,本书叙述了林肯的一生,尤其对他性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了详尽的描写和刻画、分析探究;(二)了解美国南北战争,分析了南北战争的起源和战争经过;(三)了解美国早期的历史。本书结合林肯的家史讲述美国劳动人民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开拓边疆的精神。了解美国的昨天,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今天。本书作者写作态度比较严肃,他对于美国内战的某些重大问题和看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作者站在反对奴隶制、拥护资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在书中叙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充分肯定了林肯的历史功绩和进步作用。他确认: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度,他看到内战带来的结果是“黑人被当作财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黑人可以从一个他们过着悲惨生活的地方迁移到另一个他们也同样要过悲惨生活的地方去”,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金融和运输业几乎可以“不受约束地突飞猛进了”第一部雇工,讲述了25岁之前的林肯的成长过程。1846年至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等。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年仅36岁的母亲不幸去世了,这也因此培养了他独立思考与处事的能力。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叫莎莉布什(Sally Bush)4 的善良开明的女性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丈夫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对小林肯充满爱心,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等等。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青年时期的林肯以高尚的人格拥有了“真诚的亚伯拉罕”的称号。第二部公民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生涯的开始。在一场政治集会上林肯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并连任三届至1842年,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并从事土地测量。1836年,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在斯普林菲尔德合伙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黑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该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消除奴隶制。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第三部斗士,描写了林肯退出国会后,重新投入了律师行业,他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穷人,帮助弱者。而且始终对美国的蓄奴制保持着一以贯之的抨击态度。林肯位卑不忘忧国,特别是道格拉斯提出了不得人心的“人民主权论”后,林肯在反对奴隶制的信仰支持下,与奴隶制的支持者代表道格拉斯展开了10场大辩论。一幢裂开的房子不可能久立不倒”林肯铿锵有力地在人头攒动的一个大厅里喊出了这句圣经式的话。经过大辩论,“西部小城的明星照亮了整个国家!过去的母亲们仰慕克莱!今天的女儿们崇拜林肯”。林肯声名鹊起,1856年,林肯因强烈反对扩大奴隶制而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1860年11月,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第四部解放者,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制造分裂,发动了叛变,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并制订了新的宪法,选举新总统。 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林肯采取谋求同南方和解的方针,军事上节节失利。在各阶层的强烈要求下,一系列打击奴隶制的法令在1862年得以通过。1862年0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01月0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文件给黑奴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许多黑奴脱离了南方军队,参加了北方军。第五部人民之父,在1864年大选中,林肯提出了废除奴隶制的第十三条修正案并列入共和党竞选纲领。他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口号,鼓舞士气,于1865年04月取得内战胜利。11月0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总统。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喜剧我们的美国亲戚时,被演员约翰布斯刺杀,次日晨逝世。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三、对林肯传的评价1、作者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凛冽的寒风扫过平原,一时间,参天大树的枝桠被吹的狂乱摇摆,嘎嘎作响。风,也无情地摇撼着一座低矮的小木屋,仿佛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出自林肯传第一部第一节清贫之家)读着林肯传,觉得艾米尔的语言是比较简单、生动、形象。他并不因为所进行传记的人物是伟大的美国总统而采用比较理性的语言风格,相反,语言至诚且流露出更多感情色彩,从中我们可真真切切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位伟大的总统的无限崇敬之情。作者就像林肯身边一株植物,平静而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又像住在他心里的精灵,洞察着他的心理,最后通过笔尖将一切传达给世人。他善于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复杂性格极其处世立业的原则态度。作者还常通过对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来映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暗示人物最后落场。作者描写林肯的忧郁时,他写到:“他走路的时候,忧郁仿佛马上就会从他身上抖落下来一样。”(林肯传第三部第六节)用这幅奇妙的图画描绘了林肯的情绪。正是作者这种近似故事讲述的文笔,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林肯成长的一生轨迹,看到了亚伯拉罕林肯遭遇的种种不幸,但却成长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平民总统。 2、作者以严密的逻辑解剖了林肯的性格形成 林肯传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为人知却真实可信的林肯形象。林肯一生饱受创伤,神情忧郁绝望,但他却风趣幽默,智慧超人,而且始终百折不挠,屡败屡战,为美国乃至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幽默是林肯疗伤的法宝,也是其智慧的结晶。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个性,与他的家庭父母有很大的关系。(1) 幽默的天性,让他乐观向上。他爸爸天生乐观。“爸爸却很乐于讲述他自己的童年生活,对他来说,讲故事简直就像打猎一样有趣儿。伴着惊惧,男孩听完了整个故事!原来!自己的名字“亚伯拉罕”是从被印第安人杀害的祖父那儿袭下来的。天知道!父亲当时看到了多么可怕的场面,可对此他却仿佛满不在乎!只是大笑着说道现在已经是另一个时代了!”“父亲讲的故事是多么奇妙动人啊!可他目不识丁。”“没过多久,父亲又当上了小城的警察,他很乐意。”“他到处溜达所到之处都引来很多人,因为人们爱听他讲故事。”(林肯传第一部第二节)。林肯一辈子更擅长讲故事,爱讲故事,这的确基于一种遗传。“几个星期以后林肯便成了美国国会大厦最擅长讲故事的人了,当议员们聚在大厅里聊天时,能听到陌生同伴讲故事,起先林肯总是沉默,只是观察着自己将来的听众,几天后,他才开始加入到谈话的行列中去。以后他便总喜欢高跷着两条长腿坐在壁炉旁讲故事了。”林肯天生的好口才让他成为了广受人民爱戴的会讲故事的总统。(2)他的忧伤让他内心柔软善良。“但在孩子们心目中,妈妈更年轻也更温柔,孩子们最喜欢她,当男孩暗自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妈妈时,总会被她那黯淡的略带黄色的皮肤那轮廓分明的面容,那粗大的骨骼和那灰暗的眼睛里发散出来的奇怪又略显忧伤的目光深深地打动!他好像明白了妈妈为什么总喜欢以一种舒缓的节奏给他们唱歌了。”“然而,一个星期天,当他们全家人去村子里看望朋友时,男孩却意外地发现!妈妈似乎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快乐,她不停地跳舞,仿佛不知疲倦一样,男孩第一次目睹了一个人由忧伤到欢乐的奇特转变。在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中,男孩似乎悟出了什么。他猜想,平时沉默寡言的妈妈准是隐藏了自己的某些情感。想到这儿,男孩有点儿害怕(林肯传第一部第二节) “在大家有说有笑时,我仿佛也总是侃侃而谈,但当我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便会有那么强烈的受挫感和自卑感,在这种时候我甚至不敢随身带刀子。”“内心充满了抑郁伤感,充满了神秘的渴望和希望”(林肯传第一部第九节)林肯的这种忧伤的气质伴随着他的一生。但正是这种诗人般的忧伤,让他始终对贫苦的人群对遭受苦难和压迫的奴隶有了深深的同情。这种忧伤的气质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内心善良的人。他内心的善良,成就了他一生伟业。正如马克思所说:“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亚伯林肯是人们对他的称呼.他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敌意,要把善心施与众人.”林肯。无怪乎有人说:上帝在世也不过如此,林肯是苏格拉底第二,林肯隐忍有术,我惊叹于如此自成美好人格的壮举. 他悲天悯人.他不忍于见到南方奴隶地狱般的生活,他难以接受几百上千年的奴隶制度,他更不可接受,一个合众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分崩离析.战争中,他自责,他伤心欲绝于民众士兵的生灵涂炭为了统一,他忍下了阁员对他的侮辱,他忍下了麦克莱伦之类无理的要求,他忍下了公众舆论时不时对他的恶语相加,他忍下了面对战场“万古枯”的悲凉心境,甚至,他以更博大的胸怀认为,南方人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他常常换位思考,他从不随便呵斥某个人,因为他博爱地认为:如果我是他,我也会那样做.“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敌意,要把善心施与众人.” 他是这么说的。当小贩,他可以为多收了别人5美分而走上几十里路去还钱;当律师,他可以无偿地无私地为正义的一方服务,可以抛弃能够为他带来丰厚收入的为某些“不正义”的人辩解的业务.无论他做什么,从不忘职业道德和凌驾于权利和金钱之上的真理。3、作者对林肯坚定的信仰的产生同样作了深邃的剖析“在这儿,他经常会看到自己可怜的同胞们,也经常会想起那个混血女奴的故事。那一幕给他留的印象太深刻了,简直有些怵目惊心。这一切都促使他竭尽所能地去观察和了解奴隶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奴隶主们的奢淫生活。他的思想毫无疑问已经走出了乡村的小天地,他亲眼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看到了异样的饭食和衣物如何在异地他乡创造出一个异样的生活环境。” “所有的黑奴都在地里干活。年轻的林肯则在一旁观察着他们!这些赤裸的、大多用锁链拴着的奴隶们夏天必须干足十四个小时。在毒太阳无情的照射下,拖着沉重的步伐忙碌、收割、捆绑或者拖、拉、背、扛。就是在风雪交加寒冷刺骨的冬天,他们至少也得干十个小时。中午,他们只有一次时间很短的休息。在他们和马匹之间站着一个手持鞭子的监工不时的大声吆喝着什么,如果哪个黑奴实在累了站住休息一会儿,长长的鞭子马上就会落在他的身上。”(林肯传第一部第八节)这一切,让他开始觉醒。作者循着林肯生活的足迹,作者在探究林肯的信仰的起源。作者仿佛与林肯合为一体,在他的灵魂中,感受着他的内心,感受着对黑奴的深深同情。正因为作者通过这样深入的剖析,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林肯形象是如此真实,如此触手可及。我们也随着林肯的视野,走入他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同情,他的痛苦。林肯传中,林肯是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信仰:友善待人、乐于扶弱、怜爱儿童、保护动物。他的生活中还有两大要素:写作和演讲。那时他们的领袖是克莱,他的偶像是杰斐逊。在天性和思想上林肯更接近的是杰斐逊。“他时常会感受到杰斐逊给他的巨大吸引力,杰斐逊并不是英雄,但他有着着眼全社会的福利思想,有着从本质上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希望。”“林肯一定是仔细研读了杰斐逊的论著,因为此后他经常引用杰斐逊的话和观点。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经典:我们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条真理即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上帝赋予每个人无可争议的同等权力:生存的权力、自由的权力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等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们建立了政府,政府只有得到人民的许可之后才能行使它的职权。”作者一直试图剖析这林肯一生为追求“人生而平等”这一伟大事业的不竭的动力。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人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一步步来付诸行动。这种真实让我们无可辩驳,也更增加了我们对伟人的敬仰。4、作者对林肯的才华智慧不仅是描写更多的是剖析“三根筋挑着个脑袋,当他伸开手臂打手势时,我才看到他的手到底有多大。他演讲时一直压低着声音,就像是一个习惯了露天演讲的人,怕在这里声音太大吓着别人似的。他演讲中使用了过时的字眼:我自言自语道:哪,老朋友,这在荒凉的西方是可以的,但在纽约却行不通。就是这样朴实无华,显然他也乐得给人这种印象。开始时,他几乎根本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的衣服就仿佛是在那个巨大的身躯上,他面目黯然,苍白无色,好像粗胚锻打出来没有经过细加工似的,满脸生活贫困的痕迹,那双深凹进去的眼睛忧郁而焦虑。可不一会儿,当他进行到讲话的主题时,脸上便溢出了一层烁目的光彩,这是他内在的火焰释放出来的。他的声音开始宏亮,表情专注,显然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去了。他的演讲朴实而严谨,似乎带着点圣经的风格,讲到重要的部分时,大厅里鸦雀无声,而当他讲到高潮时,大厅里便会顿时掌声雷鸣”。因为林肯的演讲,不仅仅是才华和智慧,他的演讲,是他光彩夺目的思想,是他为追求真理而喷发的生命的火焰,这个火焰,照亮了所有人,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作者浓墨重笔地描写林肯与道格拉斯的大辩论时,作者很少写到演讲的技巧,而是着重剖析了两人的立场和内容,重点突出了林肯自始至终坚持的“人生而平等”的伟大思想。在大辩论的章节中,作者写到:“这两个男人,一个会首先取得短暂的胜利,而另一个却将会在今后取得长期的胜利。”(林肯传第三部第十四节)。 “英雄 也许是时势造就的,但从平凡到达伟大的过程却是要比经历生死还要痛苦的过程。”高尔基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成长过程中的磕磕绊绊在当时于我们的确是无情的刺刀,而经过岁月的沉淀奉上给人生的却是最值得回味与珍藏的财富。亚伯拉罕林肯,就像蚌中经受千万砂砾磨砺的珍珠,越是磨砺,便越是强硬越是闪烁着璀璨的光泽。正如马克思所说:“他是一位到达了伟大境界而依然保持自己优良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