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摘 要 摘 要 体操是教育部指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它又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 容,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体操专修课是在普修课基础上拓宽、 加深体操运动理论知识,培养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门提高课 程。而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是培养体操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我省高校体 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改 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 17 所高 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找出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 修课教学存在的不足,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 问题的建议,为加快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师学历、职称、科研等方面差 距较大,体操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较少;2.目前学生的体操基础素质普遍较差, 选择体操作为专项的学生呈缩减趋势,这一现象令人担忧;3.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 体操专修课教学周期偏短,教学时数偏少,重技术、轻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严重; 4.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的开课率较低,并且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统 一教材;5.在场地、器材等设施上,部分院校存在一场多用,项目间相互干扰等现象; 6.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 采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7.目前河南省大多数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考试只注 重终结性评价, 忽略了过程性评价, 考试方法比较单一; 8.体操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够好, 被调查的学校都未建立体操俱乐部。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河南省体操竞赛制度,加强体操相关 证书的考核与管理;2.改善体操专修课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加强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 力度;3.加强领导对体操专修课的重视,加大体操投资力度,加强体操专修课硬件设施 建设,普遍提高学生的体操基础素质,提高体操专修开课率,统一教材;4.增加体操专 修课总课时数,完善技术、理论、实践课时比例;5.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 vi 生能力培养;6.实现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建体 操俱乐部,组织开展校内外体操教学比赛。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对策 vii abstract gymnastics is the main course defined by education department sector for pe majors in campus.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the p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therefore, it means a lot for sport education for gymnastics majors. but gymnastics majors need further broaden and deepen knowledge of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 to cultivate teaching training and research skill. and gymnastics class in university is t he main way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gymnastics teachers. in order to find the shortage of the gymnastics training course in undergraduate sports edu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adopt document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etc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status quo in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gymnastics courses form fifteen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 factors and analyzes them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speed up the profes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gymnastics teaching reform. the results show: 1.there is a large disparity between teachers specialized in gymnastics in educa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itle and research capacity, etc. and few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gymnastics; 2.the quality of students specialized in gymnastics is low, and few students would like to choose gymnastics as their majors now. this is very worrying; 3. at present in henan province, the cycle of gymnastics class is short and there is a serious phenomenon that gymnastics class care too much in technique than theory and practice; 4. at present in henan province, the started course is in a low rate and there is no a scientific,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 5. in space, equipment and other basic facilities, some universities do teaching different in a same place which lead to disturb between each other;6. the teaching ways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hasnt formed a perfective system; 7. at present, many evaluation in gymnastic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ult and care little about process. besides, the testing method is one fold; 8.the extra activity in gymnastics isnt hold perfect and there is no gymnastics in the investigate universiti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i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1. improving the gymnastics competi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gymnastics-related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ertificates in viii henan province;2. improv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s and title structure of gymnastics specialist class, and try best 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er training; 3 leaders attention in gymnastics class and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of gymnastics specialist clas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basic quality of gymnastics students and starting rate of gymnastics should be improved generally. the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unified; 4. 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gymnastics course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hours ratio of technology, theory, practice should be improved; 5.reforming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focusing on capacity-building of students; 6.mak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diversity and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to evaluate students truly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actively; 7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econd class; forming gymnastics club and organizing gymnastics competition in and out of campus.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henan province, sports department, gymnastics,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strategy iv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1 前言 1 1 前言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世纪, 是一个改革的世纪, 是一个人 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 力外,应对日益激烈的变革与竞争的适应力和活力成为取胜的重要保证。身体是人立身 的根本,拥有健康的、富有活力的身体是人成就事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 础。科学、合理的锻炼是拥有健康的、富有活力的身体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体育专业人才是集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于一体的集合, 在进行传授、 普及体育健康知识、 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体育技能的同时, 也进一步履行并实践着增强全民体质和为全民 健身服务的重任。 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方法,而体操是体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是人 类最早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改善机能状况、塑 造健美形体、培养意志品质等多种功能,全民健身中有许多和体操有关的内容,例如大 众健身操、中学生广播操、轻器械体操、徒手操等,这些都以体操独有的魅力和方式为 全民健身更好的、更方便快捷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要想培养好合格的体操专业人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特指竞技体操) 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我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下文简称“体操专修 课” )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高校体操教育的对象是从事体操活动中的一个特 殊的群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年轻而富有活力,是 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通过高校体操专修教育,培养大量的体操专业人才, 更好传授人民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建立正确的健身理念,让人们掌握行之有效的锻 炼身体的方法与措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以及为保持我国竞技体操在国际上的优 势地位做出积极的贡献。 目前我国体操的一大亮点就是我国的竞技体操在国际上的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了辉 煌的成绩。特别是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创造了奥运会体操史上的奇迹。体操是 中国的传统强项,自从 1984 年首次全面进军奥运会以来,体操是中国每届奥运会上都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 有金牌进账的两个项目之一。我国竞技体操辉煌的成绩背后,无疑需要一个强大的体操 体系在支撑着,包括学校体操教育、群众体操普及、各级体校的体操运动和省市级体操 队的建设等等。这其中体操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校的体操教育,其担 负着培养体操专业人才的重任,包括高校体操师资的培养、中小学体操教师的培养、社 会体操指导员的培养、体操教练员与体操科研人员的培养等等,是我国培养体操人才中 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我国竞技体操水平已处入世界领先地位,但体操人口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从 事体操的人口和关注体操的人口上。从搜集的资料中得知,我国从事体操专业的人口在 逐渐的缩减,而且目前各大、中、小学体操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甚至出现萎缩的趋势, 这不仅影响到体操课本身的实施和推广, 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小学体操教育的质量和学生 的体质状况,以及体操在我国大众建身中的普及,其前景令人担忧。像奥运会、世锦赛 这样的大型赛事,电视、媒体和普通大众关注的比较多,某些体操运动员已经家喻户晓 了,如李宁、李小双、李大双、李小鹏、杨威等。但对于小型的体操比赛和体操活动关 注程度还显不够,使得很多人、尤其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体操仅包括男子六项和女子四 项,产生体操不适合大众健身、不适合学校开展等片面的认识。其实体操中有很多适合 大众健身、学校开展的项目,如趣味体操、轻器械体操、徒手体操等。当前我国学校体 操开展情况和体操普及情况与我国领先于世界竞技体操的先进水平不匹配, 也有造成我 国竞技体操 “青黄不接” 现象的可能, 进而影响我国竞技体操水平在世界中的优势地位。 如何能保持我国竞技体操长盛不衰的地位,如何将体操运动深入到全民健身中去, 我们的体操教学中还存在哪些缺陷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理所当然的落在了体操 教育者的身上。笔者希望通过对河南省高校(特指本科院校)体操教学的调查和研究, 找出目前河南省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缺陷,提高体操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最终促进体操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通过搜集资料以及本人对近些年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操专修情况的了解, 目前体育 教育专业体操专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操专修的人数有萎缩的趋势;学生体操专业素 质有所下降;毕业生工作单位不理想等。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探究其影响因 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加快我国高校体育教 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操专业人才尽微薄之力。 1 前言 3 1.2 研究现状 针对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通过河南大学图 书馆查阅了1979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包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万方),查阅河南大学、河大体院馆藏过期期刊、现刊及图书,发现与本研究密切相关 的体操专修方面的论文44篇,其中期刊论文41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在44篇论文中, 有关体操专修教学现状的有2篇,有关河南省体操专修教学现状的只有1篇期刊论文。 经过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发现有关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的 研究比较少,只有一篇期刊论文,并未发现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由此可见,河南省高 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发现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体操专修方面的论文有: 1.2.1 关于河南省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关于河南省体操专修教学现状的论文只有一篇期刊论文,即周国魁等人写的河南 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教学现状与对策 , 本文主要介绍了课时分配、 体操技术、 体操理论、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这几点,调查范围与内容有限。缺少了师资力量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科研情况、课程及课时量、裁判、运动员等级、 进修学习等等)、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学生选课动机、上课人数、技术、理论掌握情况、 实践能力情况等等)、场地、器材以及考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1.2.2 关于体操专修课程改革的研究 严爱平等人的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的改革课题,文章建议建立一专 多能的体操专修课程体系, 要去打破项目的界限, 逐渐形成多门短课时的课程专修体系。 赵明写的对我院体操课程改革设想初探一文在分析当前体操专修课程存在问题的基 础上,结合学校体育和社会对体操教学的需求,对体操专修课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即增加体操各部分课时量及与体操相关的课程课时量。 这两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体 操专修课程的整体改革进行了探讨,但其研究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小,研究对象仅局限于 个别体育院系。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4 1.2.3 关于体操专修课内容改革的研究 为了体操人才的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体操专修课程改革应当从总体内容 出发,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以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姚侠文等人在其文章运动训 练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对体操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如 增加理论课课时,减少技术课比重,增加体操相关课程内容,增加科研、实习和实践。 郑鸿、张涵劲在论文体操专修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提出首先要在教材内容 上进行改革, 使学生的理论和能力等全方面发展, 不能只注重竟技体操技术水平的提高, 而应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多能的人才。 这些论文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教学内容体系 的框架构建上,尚未对具体组成内容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述。 1.2.3.1 关于体操专修教学内容的研究 1.2.3.1 关于体操专修教学内容的研究 杨兰珍在其论文高师体育系女子体操专修技术课教学点滴中,结合实践,就招 生来源、学生质量、选修体操专修学生数量、学生水平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路俊艳、郭孝平在论文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对体操专修课程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 中提出转变思想观念, 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操为主的教学观念, 明确体操专修课程目标, 专修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体操专业人才, 而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学校及社会需要的多能一 专的全面型人才。同时还提出了降低体操动作难度,增加体操相关内容,如形体练习, 扩大体操内涵,充实课程内容,因材施教,合理的安排体操教学。 1.2.3.2 关于体操专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1.2.3.2 关于体操专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体操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体操专修课程教学 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此类研究主要从理论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 开。 李锡胤写的体操专修理论教法的实践与探讨与李克健等人写的运动训练专业 体操专修理论课“六步”教学法的研究两篇文章属于理论教法方面的研究,前者主要 探讨体操专修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 提出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法改为多渠道为主 的教法;后者主要指出“六步”教学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王晓明在其论文“发现法”在体操专修教学中的应用中,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 的比较分析,得出“发现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结论;虞明蔚在其 1 前言 5 论文体操专修课中“口头表达”技能的教学方法中,主要针对技术教法方面进行了 研究,探讨了体操教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和训练方式。可见,目前有关体操专修课教 法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某一方面的教学方法展开的,尚未形成一定的方法体系。 传统的体操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示范和运用教学挂图等手段起到一定的直观作用。 随 着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体操教学手段也相应现代化、多样化。从所收集的资料来看, 有关体操教学手段运用的研究比较少见,陈国伟的论文关于体操专修课技术教学中幻 灯投影的运用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陈国伟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充分阐述了运用幻灯投影这一教学手段对提高在体操专修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及其重要作用。 质量的意义: 幻灯投影的运用, 突破了以往教学手段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扩大了直观范围,丰富了直观内容,强化了直观效果,从而能更充分地发挥直观作用。 1.2.4 关于体操专修的模式设置研究 1.2.4.1 关于课程模式的研究 1.2.4.1 关于课程模式的研究 路俊艳、郭孝平在论文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理论研究 中对体操专修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未来课程模式的 发展方向及课程模式优化选择的对策。 路俊艳的硕士论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子体操专修课程模式的研究和 熊建设、牛艳霞的论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子体操专修课程模式的研究两篇论 文中都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应加大女子体操专修课程模式研究的 力度,深刻了解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对体操普修、专修、二者 的衔接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完善体操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两篇论文都是从女子 体操专修角度来阐述问题的,问题阐述也很到位,但仅仅从女子这个角度,难免会有所 遗漏。有关领导和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工作能力。 1.2.4.2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1.2.4.2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丛威,张建国等的论文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和丛威的硕 士学位论文山东省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针 对体操专修课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同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6 时也提出了较具体的教学框架模型,包括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和动作技术三个方面的教 学框架模型。赵卫民、林春源等在论文体操专修教学模式的实验比较研究中针对体 操专修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经分析提出“发现式”教学模式,并举出“发现 式” 教学模式的众多优点。 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 为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1.2.5 关于体操专修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关于体操专修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体操专修学生各 种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探讨,如俞继英等在论文运动系体操专修学生能力培 养的内容和方法中对体操教练员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 统一的教学体系。崔先治、焦贵之在论文在体操专修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和自学能力中全面探讨了体操专修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体操专修学 生各种能力的学习方法与措施,以及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教会学生 自学的本领。另一类是针对某一种能力进行具体的研究,如刘明远写的体操专修课教 学能力结构及培养方法初探、姚侠文等写的运动系体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这两篇是关于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而邓壁娟写的体操专修教学中对学生专项运 动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则是针对运动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这些文章虽然能突出说明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也为体操专修课程教学实践 中学生能力的具体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论文的着眼点普遍偏小,对问题的研 究还不够全面。 1.2.6 关于体操专修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定 体操专修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目前尚不完善,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 探索阶段。如戚子华在论文我院男子体操专修课技术终考方案初探中制定了具有一 定实践意义的终考方案,其中包括考试内容、方法、时间、技术标准及成绩评定等内容。 曹太勇在其论文对体育院、系体操专修男生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评定标准初探中着重 从细节入手进行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专项素质评定标准。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 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我国体操教学从不同的侧面和 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是对于体操专修情况研究的较少,有关体操专修课程的研究 多是针对体操专修的某一环节进行的,如对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培养问题等的研究,对教学环节、师资状况、教材使用情况等的研 1 前言 7 究不够深入,缺乏对体操专修课程内容性质以及综合性的研究。有关河南省本科院校体 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的情况就更少了,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深入和综合性的研究。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体操的概念 体操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 或成套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 1。体操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 容。同时,体操在大众健身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 身体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2 体操专修课的概念 专修课是根据提高学生专项技能的实际需要,每位学生只能选修一门。与其它辅修 和选修课相比,专修课在课的密度、深度、强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体操专修课 即体操主项提高课,总体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掌握体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 能,具有从事学校体操教育、教学、组织活动的能力,并运用体操的手段和方法指导社 会体育活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 17 所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教学为研究对象。17 所本科 院校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 范学院,黄淮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新乡学院, 河南教育学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于2009年9月开始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 库、维普期刊等网站以及互联网收集有关文献,并系统地阅读了有关体操专修方面的书 籍、资料,大致了解了我国体操专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其发展动态,寻求课题研 究的思路与方法。这些文献资料对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对策上都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2.2.2.1.1 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对 17 所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 卷调查。其中体操专修学生的调查范围限定在 07 级(大四),由于大四的学生相对而言 有一定的训练经历, 对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的各个环节比较了解, 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能够较客观的反映现状。经调查,17 所本科院校中 07 级开设体操专修课的学校仅有 5 所,分别是: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 2.2.2.1.2 问卷效度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为全面了解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开设体操专修课的现状, 在查阅文献和了解河南省 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在高校中开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 卷,并对问卷设计聘请10位有关专家全面审核评定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并对问 卷做出“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五级程度的定性评价。将问卷的初稿征询了 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请10位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与评价(见表2-1和表2-2)。 表2-1 专家构成情况统计表(n=10) 专家构成 体育教育专家 体操专家 专家构成 体育教育专家 体操专家 职称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人数 人数 3 2 0 5 表2-2 效度评价表(n=10) 程度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 程度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 选择人数 选择人数 3 6 1 0 0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30% 60% 10% 0 0 从专家评价的结果看,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符合研究任务,满足研究需要,具备进行 本研究调查的有效性。 2.2.2.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本省的实际情况, 教师问卷只针对河南省17所本科院校从事过或 正在从事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教学的教师发放, 学生问卷对河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 育专业07级体操专修课的所有学生发放问卷(5所学校的所有体操专修学生),具体发 放回收情况见表2-3 表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类别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率 类别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率 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 50 48 46 96% 92% 学生问卷 学生问卷 63 60 55 95% 87% 2.2.2.1.4 问卷的信度检验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所得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特对本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 采用了二次问卷调查法进行信度的检验。两次发放问卷时间不超过15日,然后通过spss 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见表2-4), 表2-4 问卷重测后的信度检验表 重测数 时间间隔(天)相关系数 重测数 时间间隔(天)相关系数 教师 教师 15 15 0.87 p0.01 学生 学生 25 15 0.84 p0.01 2.2.2.2 访谈法 2.2.2.2 访谈法 对河南省部分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方面的老师和体育部负责人进行了 访谈,了解各校体操专修课的开展情况和师资状况,以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访问了有关专 家,了解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以及教学方面的设想。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这些 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筛选。 从而为论文的写作积累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并拓宽了撰写论 文的思路。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处理, 主要采用了一般描述统计、频数统计,并进行绘图。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得到的理论数据和资料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归 纳,认证有关结论与建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3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个具有良好 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对师资队伍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是了解该学科现状 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高等教育的体育教育改革与市 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体育师资素质与人才培养素质相一致。 3.1.1 教师性别、年龄现状 3.1.1.1 教师性别现状 3.1.1.1 教师性别现状 图 3-1 教师性别结构统计图(n=46) 从图 3-1 看出,男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 83%,女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 17%。在性别 结构上男、女教师差距比例悬殊,男教师是女教师的多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以下几点:一、生理因素。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在力量方面男、女性客观存在着巨大 差异。二、社会因素。体操发展初期,较重视力量的提高,动作难度编排偏向男性化, 容易给人 “体操是男人专利”的错误观念,忽略了体操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三、 历史因素。在我国体操的发展历史虽然不算短,但人们对体操的了解不够深入,人们观 男, 83% 女, 17% 0% 20% 40% 60% 80% 100% 男女 性别百分比性别百分比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察到的是难度大、力量强、危险性大的体操动作,很容易就将体操归属为竞技类项目, 认为不适合女性。 3.1.1.2 教师年龄现状 3.1.1.2 教师年龄现状 表3-1 教师年龄分布表(n=46) 年龄区段 25 岁以下 26-35 36-45 45 岁以上 总计 年龄区段 25 岁以下 26-35 36-45 45 岁以上 总计 人数 人数 0 10 26 10 46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0 21.74% 56.52% 21.74% 100% 从表3-1可见,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年龄25岁以下没有,在 26-35岁之间的教师10名,占总人数的21.74%;3645岁之间的教师26名,占总人数的 56.52%;46-55岁之间的教师10名,占总人数的21.74%。从表3-1得知,有78.26%的任课 教师年龄在26-45岁之间,显示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但36-45岁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 的,为56.52%。根据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在3545岁这个年龄阶段是人的思维活跃, 创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个年龄区内,教师有丰富的积累、实践和熟练的技能,精 力非常充沛,创新意识强 3。说明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年龄整体趋 于合理化,这就为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1.2 教师学历、学位现状和职称结构 3.1.2.1 教师学历、学位现状 3.1.2.1 教师学历、学位现状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的调查和统计,得出表3-2。 表3-2 教师学历、学位情况统计表(n=46) 学位 学士 硕士 博士 学历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人数 26 19 1 0 26 20 所占比例 57% 41% 2% 0 57% 43% 学历、学位是反映师资队伍知识水平和智能结构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教育事业的 不断发展,招聘高学历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共同趋势 4。2005年对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5 高校教师学历的目标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 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 5 。从46名教师的学历、学位来看,本科26 名,约占调查总体的57;硕士研究生19人约占调查总体的41博士学位的仅1人, 约占调查总体的2, 见表3-2。 这与教育部 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规定,“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应达到60以上”的要求 还有一定的差距。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少,还不到一半,这必将引起体 操专修课教学和科研的后劲不足。为适应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 教学质量,需要尽快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改善学历、学位结构状况。经调查和访谈, 认为造成教师学历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部分教师经验至上的教学观念,二是部分教 师知识结构的缺陷致使考研困难。虽然最近几年各高校招聘的教师多以研究生为主,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学历、学位结构不合理现象,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过少,这种局 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一般来说,学历越高,起点就越高,适应能力会越强, 发展潜力也越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高学历人才的培养。 3.1.2.2 教师职称结构 3.1.2.2 教师职称结构 所谓教师职称结构是指教师中具有初、中、高各级职称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师集体 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是反映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6。从如图3-2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助教职称的占12,讲师职称的占48,助教、讲师所 占的比例合计达60,副教授占40,正教授为0。显示河南省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整 体职称偏低,缺乏高职称的教师,职称结构需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体操专修课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这种高职称的比例低的现象,说明河南省体操专修 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 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体操运动 在河南省高校中的广泛开展是一个较大的阻碍。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6 0% 10% 20% 30% 40% 50%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正教授 12% 48% 40% 0 所占比例 图 3-2 教师职称情况统计图(n=46) 3.1.3 教师科研情况 表3-3 科研对体操教学的影响统计表(n=46)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不重要 人数 34 12 0 0 0 所占比例 73.9% 26.1% 0 0 0 通过表3-3看出,有73.9%的教师认为科学研究对体操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只有 26.1%的教师认为科学研究对体操教学的影响比较重要,而没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对体操 教学的影响不重要或不太重要。由此可知,科学研究对体操教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应该重视起来。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 能力的强弱是评价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3-4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体育 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发表核心期刊的论文平均数为3篇, 最多的达12篇, 最少的为0; 发表一般期刊的论文平均数为5篇, 最多的有12篇, 最少的为1篇; 独著或第一作者著作、 教材平均数为0.13,最多的为1,最少的为0;参编著作、教材平均数为2,最多的为10, 最少的为0;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平均数为0,被调查的人中没有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 主持过省部级项目的平均数为0.8,最多的为3,最少的为0;主持过厅部级项目的平均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7 数为3,最多的为17,最少的为0;参与国家级项目的平均数为0.9,最多的为6,最少的 为0;参与省部级项目的平均数为3,最多的为12,最少的为0;参与厅部级项目的平均 数为4,最多的为20,最少的为0;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的平均数为5,最多的为26, 最少的为0;参加各级学术会议的平均数为2.2,最多的为6,最少的为0。从以上数据看 出,河南省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总体科研情况还不十分理想,且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悬 殊,平均数偏低,有的甚至为0,表明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在发表 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表3-4 教师科研情况统计表(n=46) 核 心 期 刊 一 般 期 刊 独 著 或 第 一 作 者 参 编 著 作 或 教 材 主 持 国 家 级 项 目 主 持 省 部 级 项 目 主 持 厅 部 级 项 目 参 与 国 家 级 项 目 参 与 省 部 级 项 目 参 与 厅 部 级 项 目 获得 厅局 级以 上科 研奖 励 参加 各级 学术 会议 最大 值 12 12 1 10 0 3 17 6 12 20 26 6 最小 值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平均 数 3 5 0.13 2 0 0.8 3 0.9 3 4 5 2.2 3.1.4 教师担任课程及课时量情况 表3-5 教师担任课程及课时量统计表 兼代课程 周课时量 兼代课程 周课时量 最大值 最大值 4 26 最小值 最小值 1 12 平均数 平均数 2 21 经过调查和访谈, 了解到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任课教师大多存在同时兼 代多门课程情况,最多的达4门课程,只代一门课程的只占总数的8.69%,有90%以上的 教师都兼代多门课程,有的是几项技术课,有的是理论和技术课,尽管有的教师只代一 门课程,但周课时量却并不少,老师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周课时量最多的有26课时,最 少的也有12课时,平均数达到21课时。这样的课程量势必会压缩教师的科研时间和教学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8 3.1.5 教师裁判等级,运动员等级情况 表3-6 教师裁判等级、运动员等级情况统计表(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用爆炸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 民法研究生课件
- 大家保险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核心问题解析
- 民族风漫画人物课件
- 医护患位置关系静态区
- 新质生产力与颠覆性创新
- 安全法基本原则讲解
-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层次
- 学校一班级班主任工作方案其次学期
- 身体尺(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化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 欠款转为借款合同
- 公路隧道建设施工技术规范学习考试题库(400道)
- 严重创伤重症监护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带拼音词组)-2023修改整理
- 初中生自我介绍范文给老师
- 北京市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试卷ABCDE
- GB/T 14048.7-201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
- 议论文如何议论-使素材紧扣中心论点的方法
- 第十二章-地球系统科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