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飞卿诗集笺注》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飞卿诗集笺注》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飞卿诗集笺注》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飞卿诗集笺注》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温飞卿诗集笺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明末山阴入曾益曾为温庭筠诗集作注,撰八义集四卷。因其中舛错讹 误之处颇多,后清人顾予成复加补注,未竟而殁。其子顾嗣立又续为之注,并 重新编排,名之日温飞卿诗集笺注;此即今世所通行之温诗注本。一人之集, 迭经两朝三人 x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筮差盔 指导教师签名:奎差囟 砂譬年月,二日汐年月,2 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珠芳茅 训占年月,二日 引言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一生著述颇富,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著 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宋以后 因散佚,仅传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并流传至今。而温集的注本,则 以明人注释本为现存最早者。明天启年间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曾益为温庭筠 诗编集作注,大约因温庭筠有“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时 号“温八吟 的故事,故命名为八叉集。 清顺治四年至十年,顾予咸任山 阴知县,为之刊刻,流传一时。这是温飞卿诗集的第一个注本。后顾予成辞官 归家,翻阅曾注,惜其缺讹颇多,于是重为笺注,未竟而殁。其子顾嗣立于康 熙间为之续注,改名作温飞卿诗集笺注,于康熙三十六年由顾氏秀野草堂刻 印。这是温飞卿诗集的第二种注本。此后翻刻覆刻及各种影印本颇多,为今存 温集古注本中最见流行者。至于今人注本,则或就旧注作补充,或借鉴古注重 作新注,如今人郑文先生有温飞卿诗集笺注补,刘学锴先生有温庭筠全集 校注。新注本在吸收曾顾三人注本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笺注,同时对某些 讹误之处亦加以补正,从而使温集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注本,对于研读温诗多 有帮助。 尽管温集经今人努力,其注释已日趋完善,但旧注本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可 磨灭的,对其注者及注释工作的得失作出分析与研究,于了解温集在历史上的 传播,乃至于对今天的古籍整理提供借鉴,仍是颇有价值的。本文拟对三位注 者的生平略事考证,并将曾注及顾注互相比较,以求探寻各自特色,并参考刘 学锴先生的新注,对古注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分析与讨论。 o 见温飞卿诗集笺注第2 5 4 页所引“全唐诗话一则”。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7 月版。 o 国家图书馆藏本封面作 八义集,内部卷名却写做“八义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本作 八义集。 清田雯古欢堂集有读温飞卿集诗云:“一代才名干巽子,八吟义手亦徒然。不教词赋陪雕辇,空 读南华第二篇。”顾嗣立温飞卿诗集笺注序有言:“曾本合为四卷名日八义集。”王士祯居易录 卷四云:“顾又贻会稽曾益注温庭筠八义集四卷,清苑高孀序。益曾注昌谷集号精博。温注世鲜 传者,亦顾氏刻也。孀,字渊颖,门人陈僖蔼公之师。余池北偶谈中载其轶事。”王士祯渔阳诗话 卷下:“会稽曾益注李长吉诗,世知之矣。晚又得其所注温岐八义集,乃吴郡顾氏刻本。”诸条皆作“八 义”不作“八又”,可见八义集之名亦有来历。八义集或许属刊印不清楚之故。 第一章曾益及顾氏父子生平考略 第一节曾益生平、著述及交游考 曾益生平考证 曾益其人,方志、冒录书及与之同时人的文章中,均曾提及,但记 载详细者甚少。以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曾益的字、号及生卒年代进 行详细考证。 1 字号 曾益,山阴( 浙江绍兴) 人,其字、号在各种文献中有不同记载, 现稍作梳理并加以订芷: 嘉庆山阴县志人物志:“曾益,字谦受。 两浙辆轩录:“曾益,字谦受,号鹤冈,由阴人。 醑库全书总目提要温飞卿诗集笺注:“益,字予谦,山阴入。 王思任李贺诗解序:“益字谦,亦越之山阴人。 李维桢李贺诗解序:“会稽曾谦氏取长吉诗为之注释。灯 焦蠛李贺诗解序:“此曾君谦父诗解所为作也。 画史丛书图绘宝鉴续纂卷二:“曾益,字鹤冈,山阴人。” 越画见闻:“曾益,字谦受,号鹤冈,由阴入。” 明画录卷六:“曾益,字谦六,号鹤冈,山阴人。 从上可见,曾盏的字有谦、予谦、谦受、谦六、鹤网几种。按,嘉 庆山阴县志及两浙帮轩录均为清入所修,而王思任、李维桢及焦 兹则与曾益同时,因此三人所叙应较为可靠,曾益字应为谦,取周易 “满招损,谦受益”之义。 2 生卒年代 关予曾益生卒年代,各种史料均无裴确记载,教今只有据其诗文集 坻场集( 国家图书馆藏) 及相关文献加以考证。曾益昌谷集前 有王思任、焦兹及李维桢之序,故曾益应与三人同时,为明末清初人。 2 临川人,隆庆五年由进士知遂安县,英敏任事,作士爱民,筑城创学, 葺书院,纂邑乘,饬宗法,习宾射,严条编,查飞诡,举坠修废,百度 维新,历升温处兵备。同书卷二百二十四“社稷坛 条:“遂安县志: 1 日在县精,明洪武初建。万历三年,知县吴掇谦改置城嚣二西步。 可 见自隆庆五年( 1 5 7 1 ) 至万历三年( 1 5 7 5 ) ,吴搦谦一直任浙江遂安县令。 若以1 5 5 3 年为限,此时曾益为1 9 - 2 3 岁,符合鬯益在维扬三赋琼花 观燕赋有岸所说的“结发之麓,煲| j 曾益与吴掇谦相识当在此时。据 今人吴书荫先生考证:“吴撼谦曾两任盐运官,一次是由镇江知府降职 为鼹淮运判,另一次是万历十六年,由绍兴兵备左迂两浙运判( 见钦 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一“职官 ) 又据乾隆镇江府志卷 三十二“刺守 条,吴搦谦,万历十一年任镇江知府,十三年,由曹一 鹏接任。他降为两淮运判,分司淮扬,当在万历十三年( 1 5 8 5 ) 。 国如 此一来,那么此后三年即万历十四年( 1 5 8 6 ) 至万历十六年( 1 5 8 8 ) 吴 搦谦应担任过两淮运判及绍兴兵备( 见绍兴府志) 。可见在吴援谦仕 宦生涯中,至少有十年时间是在浙江做官。绍兴府府治离山阴县、会稽 县不远,因此,吴掇谦任绍兴兵备期间与曾益交往的可能性极大。 酒史丛书图绘宝鉴续纂卷二第蹬二页记载:“曾益,字鹤溺, 山阴人,善梅花,为人古道,寿近百龄。斗此处言曾益“寿近百龄”,若 以此为据,则曾益卒年当在1 6 4 8 - 1 6 6 3 年左右。 3 家世 关于曾氏家世,从坻场集中得知其父母均高寿。有一兄长,早 卒。此外,还有一弟一妹。父母和弟弟因曾益兄长的旱逝过于悲伤,后 也相继辞世。坻场集中紫芝堂椒赋有如下一段文字云:“紫芝之 堂与郡庠临,为益所构,以娱我二亲者也。益先君子敛耀不出,鹤发星 星,寿跻九秩,母氏七旬,僭老顺适,有如鹿门之隐栖,不减商山之潜 德,于采紫芝,跪进朝食。庭有芳椒,维亲手植于焉。亲逝,我怀罔极, 蓼莪之痛,风本之忆,藏在是矣。遂把泪丽赋之,圈:益湛椒雨以 称觞弟,饷椒糈以代菽兄,陈菽颂以声歌妹,缮椒图以致祝斑适丁 m 霓 笺校於正,燕京学摄蓑十西麓,j 艺京大学爨敝桂,2 0 0 3 年5 月。 4 家难之踵至,庭干倏兮摧残,庭柯倏兮憔悴,兄既以作客而殂,弟复以 哭兄丽毙。我母以痛子磊残躯,我父以悼母丽即世。文中记述了翻己 家庭变故情况,并将家中人口信息叙述出来。上有兄,下有弟、妹,可 知曾益为次子。 刘宗周在曾氏家乘序中提及曾益的家族渊源云:“吾越有曾谦 父者,盛有才藻,以编摩著述自娱,尤工绘染,为远近所珍,予未之识 也。日手辑曾氏家乘成,造予请序,予喜而诺之按曾氏色宗 圣十六传而据徙豫章,又二十五传而延铎始分居南丰,又四传而文定公 巩以文章学彳亍鸣天下,为宋名儒,文定公再传惠,通判温州次越州,合 门死金入之难,少子密独免,遂家于越,是为会稽曾氏祖。又十传丽至 谦父,上距文定,一嫡相传,信宗圣之宗孙乎。”o 可见曾益应为曾子 后裔,曾塞第十世孙。曾氏家乘为曾益所著,今所知曾由刘宗周及 王思任作序。原书惜来得见。 。 4 生平 曾益生平未见有述,此处仅据其坻场集对其生平略作考述。 万历二十年( 1 5 9 2 ) ,作昆仑篇赠魏鉴地师。序云:“壬辰口( 原 文脱,疑为“冬 ) 十月,余读书潮滨,有客望余入,余出倒屣迎。此 处壬辰为明万历二十年( 1 5 9 2 ) 。 万历二十九年( 1 6 0 1 ) 一万历三十四年( 1 6 0 6 ) ,作秣陵答张肃 之司马,可知此时曾在南京。张岱琅娠文集传家传载:“乙未, 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满六载,考卓异第一授兵部武选 司主事。丙午,副山东。” 按:乙未为明万历二十三年,即1 5 9 5 年。 推后六年为明万历= 十九年,即1 6 0 1 年,张汝霖担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丙午为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 6 0 6 年。司马为对兵部官职的称呼,故此 诗应作于此闯( 或此螽) 。 万历三十四年( 1 6 0 6 ) ,作送张肃之兵宪起任吉安。张岱琅娠 文集传家传载云:“祖讳汝霖,号雨若授兵部武选司主事。丙 。见刘宗周刘蕺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奢王愚任所作之窿收在王季遂先生小晶中。 母照琰婕文集第1 0 7 页,上海:贝跨出房,1 9 3 5 年。 5 午,副山东。国丙午为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 6 0 6 年。故此诗应作于是 年。 万历三十六年( 1 6 0 8 ) 秋,入燕,病居两年。坻场集四招序云: “岁戊审秋始受笈入燕,抱稿两载,淹留无所成,回思畴昔,心摇摇焉, 因幡然归来营理恫业。”戊申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即1 6 0 8 年。此间有游 燕行、病、怨、燕邸作等诗。 万历三十八年( 1 6 1 0 ) ,归山阴,作四招。四招序云:“自余 卜居城南,构草堂三楹,凿池数亩,畜鸳养鹤,植梅百本于其间,吕与 二三友生啸咏觞歌,靡不乐也。岁戊串秋始负笈入燕,抱病两载,淹留 无所成,回思畴昔,心摇摇焉,因幡然归来营理旧业。而鸳鸟已失,鹤 亦告殂,庭梅摧残,非复昔日之盛,寻盟知器,盖寥寥已,窃效宋玉作 四招以招之。”可知在入燕之前,曾益在山阴城南居住。 万历四十三年( 1 6 1 5 ) ,作挽马行为张尔蕴。张尔蕴,即张烨芳, 张岱七叔,卒于1 6 1 5 年。学 万历四十五年( 1 6 1 7 ) ,作送张肃之司马转贵州督学二首。张岱 琅擐文集传家传载:“丁巳贞父视学江右,大父视学黔。 丁巳 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即1 6 1 7 年。 万历四十五年( 1 6 1 7 ) 一万历四十八年( 1 6 2 0 ) 注李贺诗,有昌谷 集注。按:昌谷集注前有焦兹、李维桢及王恶任序。焦兹卒予明 万历四十八年( 1 6 2 0 ) ,则此书最晚应于1 6 2 0 年成书。 1 6 1 8 年,有戊午除夜、送王思任司李之任袁州。戊午,1 6 1 8 年。至季重先生自叙年谱万历四十六年条云:“八月报移袁州。 故 此篇送王思任司李之任袁州应作于是年。 万掰四十七年( 1 6 1 9 ) ,有跫来献岁。己未为明万历霸十七年, 即1 6 1 9 年。 母见琅婕文集第1 0 6 1 0 8 页,一海:灵时由房,1 9 3 5 年。 张岱琅媳文集传附传载:“语仲叔葆生,三叔尔含,七叔尔蕴也。”“攀叔诲烨芳, 号七磐乙卵,宋羽皇谢耳伯至山,酸雨游云门。水涨,赤体走冷溪中,冲击过顶,致病两 躁。九月辍趣莼,套小效。医者目:药枣有大毒,日食一分莼,一囊鞋嚣目尽。季掇日:谁 能耐此? 罄囊中药一夕啖尽,毒发遂歹e 。”乙卵为明万历四十三年,即1 6 1 5 年。 露觅琅嫘文集第l o 铲1 0 8 页,上海:贝叶由房,1 9 3 5 年 6 天启元年( 1 6 2 1 ) ,越郡名园赋成。有雨中玉兰诗三十首。 名园后五赋青棘园梧桐赋云:“辛酉春暇名园赋成。”辛酉为明天 启元年,即1 6 2 1 年。雨中玉兰诗三十首序云:“辛酉春,余同史伯 豉冯晋叔过王伯良斋。时雨连日,伯良留小酌,出积雨玉兰摧坠之 作,索和,立就十首。至晚伯驶成,再和。次晚晋叔以和章至,复和。 前后积诗三十首。 八义集前有高孀、沈润、顾予咸三人序。绍兴府志卷二十 职官志统辖“五国朝分守( 参政) 宁绍台道”条载:“陈谟,辽东 人,顺治三年任。沈润,淄川人,进士,顺治五年任。朱虚,山东曹州 人,进士,顺治十三年任。可见,沈润于顺治五年至十三年任参政, 分守宁绍台道。嘉庆山阴县志人民志职官载:“顾予咸,顺治四年 任,有传,入祠。刘应斌,十年任。”雅园居士自叙记载:“是冬除 目至,调越之山阴顺治五年戊子春去任。二月抵里门。离太孺人膝 下十有四月,悲多于喜。居月余,凭限日迫,太孺入促之行,束装赴任 时四月二十一日,余莅治之七日也顺治六年己丑冬,计天下群吏, 举卓异第一,赐绯衣,例截俸,候行邑号繁剧,一切治以简。旬日一视 事,日与其乡之贤士大夫走匿山水间高吟狂饮八年辛卵,廷议用师 海上九年壬辰冬又计吏,再举卓异,赐袍服。癸巳秋始量移比部( 福 建司主事) ,计两邑俸共七年。 可知顾予咸于顺治五年四月到任,顺 治十年秋离任。三人为曾益八义集作序应在三人同时在浙江任职期 间,即顺治五年( 1 6 4 8 ) 四月至顺治十年( 1 6 5 3 ) 秋之间,书亦刻于是 间。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0 5 0 册云:“倪文正公遗稿二卷, 明倪元璐撰,顾予咸辑,清顺治八年刻本。”颇疑八义集也为此间 所刻。 顾予咸所撰温庭筠诗解序末云:“会稽曾益,南丰嫡裔,注其 集,阅之博而核,详而有体,表章力居多。昔朱晦庵欲注杜集而未果, 曾子以史学饶为之,三十年前注长吉集行海内。李温俱以诗雄于唐,兹 见顾予成著雅园居士自叙第2 - 3 页。民国二十七年( 1 9 3 8 ) 铅印 戊寅丛编本。 7 集出,命不朽云。” 按:此处“三十年不一定为确指,但至少应为二 十六年,至多应为三十四年才可约称“三十年。现仅以三十年约略推 之。以顺治五年( 1 6 4 8 ) 与顺治十年( 1 6 5 3 ) 各上推三十年,当在万历 四十六年( 1 6 1 8 ) 至天启四年( 1 6 2 3 ) 间。若八义集为顺治五年刻, 上推二十六年为天启二年( 1 6 2 2 ) ,上推三十四年则为万历四十二年 ( 1 6 1 4 ) ,则万历四十二年( 1 6 1 4 ) 为曾益注李贺诗集的最早年份。若 八义集刻于顺治十年( 1 6 5 3 ) ,上推二十六年为天启七年( 1 6 2 7 ) , 这是其注李诗的最晚年份。前已考明昌谷集成书不得晚于万历四十 八年( 1 6 2 0 ) ,因此此处应以万历四十二年( 1 6 1 4 ) 为上限,万历四十 八年( 1 6 2 0 ) 为下限。按:万历四十八年( 1 6 2 0 ) 距顾予咸到任的时间 顺治五年( 1 6 4 8 ) 为二十八年,距其离任时间顺治十年( 1 6 5 3 ) 为三十 三年。“三十年”虽为约数,但照常理也应以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 三十二约称“三十年”的可能性最大。故万历四十八年( 1 6 2 0 ) 为昌 谷集成书的最可能时间。又,高蠕序云:“唐八百年以上之诗,遇知 八百年以下之人注且解焉,或谓某句用古人某事,出某处,载某书。是 虽闳览博物者之能,亦必其人之精神至今日而当一出。非草草分文析字、 烦言碎辞者_ 比。晦庵之于毛诗、邵庵之于杜律,岂不注岂不解,人尚议 其咯咯然镜考指明未及洞心潭思。后数十年,又会稽曾谦氏出,浮英华 湛道德,阖户三年,注昌谷一集,真立长吉于旁,推心代口,一一诘之 而一一通之。后投闲年余,再阖户而并注八义一集。”若以上推万历 四十八年( 1 6 2 0 ) 为昌谷集的成书时间为准,则据此序中所说的“阖 户三年注昌谷一集”,曾益开始注李贺诗的年份当是万历四十六年 ( 1 6 1 8 ) 左右。再据“后投闲年余再阖户而并注八义一集”,可知两书 成书时间前后相接。昌谷集成后,又过了一年左右即1 6 2 1 年左右, 开始注八义集,书成于何时则不得而知。 5 著述 曾益现存其文集有坻场集。 此外,还曾注李贺诗,有昌谷集 o 见曾益八义集,国家图书馆藏。 o 同上。 。国图藏。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未刊稿本。 8 政。曾益集中青棘园梧桐赋序云:“辛酉春给涑路叔瑰君移文 邀益过青棘之园。”按:此处陶崇道之字不确。考之诸文献,不见有载。 山阴及会稽所有县志中明末清初除陶崇道外,不见其他陶氏人曾做给 谏,因此颁疑曾益此赋中所云之陶姓“给谏 郎为陶崇道。 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生丽颖异,弱冠举予 乡,天启二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寻授编修,历任兵部右侍郯、 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谥文正,定谥文贞。东林列传有传。曾 益集中有万卷楼玉兰赋。万卷楼,倪元璐别业。 曾如春字景默,嘉靖进士,临川入,河南巡抚、河清总督、 工部右侍郎。江西通志卷八十二有传。曾益集中有秋夜大中丞景 默曾公招饮磊乐亭、奉贺总河司空曾公景默四蓖。 刘迅侯山阴入,解入。翠娱阁评选 王季重先生小品) 卷 一名园咏序云:“吾友刘迅侯,解人也。袖中有沧海,笔下无尘气。 当为蕊家。,曾益集中有同刘迅侯饮宣园诗。 焦兹字弱篌,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 人。 宫至翰林院修撰。磐集中有奉题焦弱庚太史。又,焦兹曾为曾益之 昌谷集注作序。 彭汝楠字伯栋,文质孙,福建莆田人,万历薅辰进士。知会 稽县,后擢礼科给事中,历任大理丞、兵部左侍郎等职,赠尚书。福 建通志卷四十四有传。曾益集中有赋得潘封制锦歌上彭会稽、赋 得土城乳燕贺彭会稽考满。 。 韩敬万历庚辰科状元,浙江归安入。曾集有赠韩求仲太 史诗。 沈存德字楣如,会稽入。明锦衣翌经历沈炼孙,沈襄子,万 历崇祯( 1 5 7 3 - 1 6 4 4 ) 间人。曾任太仆寺主簿、贵州都匀府、思州府知府。 长于词赋,善画花卉。天扇七年( 一六二七) 胡正言辑十竹斋花卉翎毫 谱中收有其画。又画友梅图。( 见十竹斋书画谱) 曾益集中有寒 玉馆梅赋,写“益友沈君相如以弱冠登仕,烨有词名,更风流以接踵, 兼忠孝之相仍有数梅环树中庭,主入久出,苔破虫侵益偶过之, 1 2 隽之逡巡,沈君顾谓曰:语有之:天道喜消长,物理足盈亏。睹颠梅 也于知盛衰试为余赋,以壮余之斯行,可乎? 一又,锦衣篇序 云:“锦衣为沈公炼作。公忠节耿耿,世所习闻。其孙相如与益友善, 命作斯篇。”可见二人相交甚深。此外,曾益集中还有至舀夜同徐桢 生诸君集沈相如太仆宅、有怀沈相如比部等诗。 吕美箭吕文安( 吕本) 孙。曾益集中有淇园芭蕉赋。淇园, 吕美箭别业。 诸公垦明初御史韩宣可后人之婿:读书快圊。曾集有春夜 过诸公旦侠园同胡朗初赋物四首、鼍矾一得之诸公旦,质虽较赢,落 墨为甚诗。 高孀字荐馨,清苑人,有渊颍集。曾益八义集前有 其序。 张渊字维,号缨泉,鄞县人。嘉靖进士,授兴化府推窘。 历任南京工部主事、武昌府知府、由西副使、江西参政、广东贵州左布 政使等职。浙江通志有记载。曾集有寿张节推诗。 陆梦褪字启述,号瑞庭,万历戊戌进,出阴入。万历闻知 丹徒县,后任御史、南京兆尹等职。曾益集中有阜庄牡丹赋,题下 小注云:“陆启述宪副别业。” 一、顾予咸考 第二节顾氏父子生平考 顾予咸,字小阮,号松交,江苏长洲( 今苏州) 人。子嗣立所作闾 邱先生自订年谱“康熙四年条云:“时先考功已羟田,年五十三。 “康熙八年条云:“( 嗣立) 年五岁,始出就傅。七月五日先考功卒于 家,年五十七。 从中可知顾予成卒子康熙八年( 1 6 6 9 年) ,上推五十 七年,则其当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 1 6 1 3 年) 。 雅园居士自叙载:擘丙戌,再行科举,以有所激,发愤下闺。 榜发,获中第十九名。 丙戌,顺治三年。又:顾嗣立闾邱先生自订 年谱“康熙三十八年乙卯”条载:“嗣立恭进万寿圣德诗一千字又绝句 十首上,读至四海含生沾雨露,天心独眷在东南,上颔首。久之, 因问及家世。嗣立对日:先臣顾予咸,顺治三年迸士。历官吏部考功 司员外郎。”据此知,顾予咸当为顺治三年进士。但其余各家史料均误 载顾予咸为顺治丁亥( 即顺治四年) 进士。 韩菱吏部考功司员外郎顾先生予咸墓表述其生平云,初为宁晋 知县,治理有方,不久调知浙江山阴。雅园居士自叙载云:“( 丙戌) 季冬偕南征赴公车选受宁晋令是冬除目至,调越之山阴顺 治五年戊子春去任,二月抵里门,离太孺人膝下十有四月,悲多于喜。 居月余,凭限日迫,太孺人促之行,束装赴任。时四月二十一日, 余莅治之七日也。 可见,顺治三年至顺治五年春,顾予咸在宁晋。顺 治五年四月,始至山阴。据嘉庆山阴县志人物志职官载:“顾予 咸,四年任。有传,入祠。刘应斌,十年任。可知官方记载与官员实 际到任时间有出入。故从事实上看,顾予成当是顺治五年至十年在山阴 任知县。在此任中,顾予咸聚集刻工,刊刻了曾益的八义( 叉) 集, 此实为温庭筠诗注之第一刻本。温飞卿诗集笺注后记对此有记载, 云:“昔先考功令山阴时,邑人曾君,名益,字谦,注温庭筠诗四卷, 日八叉集。先考功谓其用心良苦,特鸠工剞劂,流传一时。闾邱先生 自订年谱“康熙二十五年”条云:“秋九月,山阴士民怀考功遗爱,呈 请崇祀名宦祠。 可知山阴县于康熙二十五年时修名宦祠,顾予咸入祠。 嘉庆山阴县志所谓“入祠”即名宦祠。 顺治十一年,“复举卓异第一,乃擢刑部主事,母忧。依礼,当 服丧三年。服毕,“补官,调礼部。寻选授吏部,转考功司员外郎 。 年 韩荚 年十七,三兄( 蹰和) 年十五,六兄( 延年) 九岁,俱嫡母陆太宜 人出。八兄( 嗣皋) 年四岁,庶母汪孺人出。四兄( 嗣悦) 年十四,已 予元年冬补郡学博士弟子员。十冤( 嗣协) 年三岁,俱与余阑母。”其 中来载五、七、九兄,或早夭。 年谱“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条云:“年十九,始爱交游。与同里 英俊结文会,有依园会艺行予时。 二十岁始学诗。各家诗家源流 指派,大略能言。康熙二十三年冬至京师。康熙三十年抱病闲居,始诠 次元人诗集。三十三年元百家诗集成。三十五年续注温庭筠诗,三 十六年刻印。康熙五十一年中进士,官至武英殿纂修,参与编纂四j | | 方舆路程考略、四朝诗及历代诗余、广群芳谱等数十种。五 十四年癌乡。曾浪游南j 艺,结交文人名士,后居家故匿秀野,读书吟咏 其中。擅长作诗,隽“汪左十五子之一。有秀野堂诗集六十八卷, 闾邱诗集六十卷。其生平行事详见闻邱先生自订年谱。此从略。 1 6 成愁烟。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绣龙画雉填富 井,野火风烧驱丸鼎。殿巢汪燕砌生蔫,十二金人霭炯炯。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空荒古陂。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 野棠如雪枝。 曾益注:“南朝天子讥德安,射雉刺失度。对菲射雉时,乃 茵射丽出之。时下言是时也,天河尚确踢,星渐稀,漏方断,寐来 觉。尘高骑发,而入莫之知。迨其行也,鱼跃予沼,鸟栖于柳。万户群 起而靓妆,鸡既明丽天方报曙,总言其早,为鸡鸣时事。盘踞,就钟 山言地胜。三百年,自吴至齐。朱方,南方。杀气成愁烟,乱作。 彗星拂地,罄天罄地。浪连海,薄内外。战鼓渡溉,自北而南。 尘涨天,罄地罄天,争夺无已。正势穷处,由是而君及后迫而投之 井,风火吹铄而大宝已去。吾见昔日之殿今归鸟有,而燕巢其问。砌亦 灭没而蒿长其间,所存几何,意唯有铜人十二耐霜炯炯而不磨尔。此无 论齐,齐之后粱。梁之害终于台城而城何在也。其基虽存,鞠为茂草而 已。即经春暖而陂池已荒。此无论梁,梁之后陈,陈之乐歌出后庭而歌 何在也。玉树摧残仅见野棠而己,即或开落而枝复如雪。人知有天下为 奢,具庸岂知荣华衰谢展转循环,若留而待所必至者。其话噘深矣。” 此诗实为慨讽南朝君主宴游荒政,终至灭亡之事。曾注一一发明诗 中各句含义,并指出诗人言外之意,颇为详细。将诗中所言之事之物图 画于读者眼前,使温诗更加形象。此外,又于最末讲述诗文所发感慨, “人知有天下为奢,具庸岂知荣华衰谢展转循环,若留丽待所必至者。 其迁噘深矣,揭示温诗深意。相较仅释词释典之注释,此类注解虽与 注释之例有所不合,但却能帮人解读温诗,充分表现出曾益不一般的敏 锐与愤性。 温诗通常意蕴深幽婉约,隐晦凿折,难以读懂。但经曾益注解后, 逶篇诗意豁然可解。如夜窭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虬须公子武侯客,一饮千 钟如建瓴。鸾嘲姹唱圈无节,眉敛湘熘袖霹雪。清夜恩情四座嗣, 莫令沟水东西剃。亭亭蜡酒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飘飘戟带俨 1 r 相次,二十四支画龙竿。裂管萦弦共繁曲,芳尊细浪倾春醵。高楼 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曾益注云:“蜻蜓,钗式。坠发为坠,言重。宴用歌舞,故以 选妓为首。称碧即山,山斜缘碧尽,尽故屏开,言辞暮入夜。虬 髯,见姿美;五侯,族贵;一饮于钟,兴豪。此则言宴。鸾咽, 喉好;妖,唱声婉转:圆,字工;无节,无少滞。此言歌。属 敛湘烟,妆淡;袖回雪,态绰约。此言舞。四座圆,同欢笑。莫 令别,勿令散。蜡残则夜阑。风露寒,天将曙。载带樱次,侍 卫森列。龙竽二十四,明僭拟。末言管弦交作,彼此劝酬,迨至客散, 则楼头之杏花可睹,丽新月尚明如瞪目然,迄晓而未尽晓。此刺当时贵 戚宴乐之奢僭。 曾益不单一字一旬地讲解了温诗所指内容,丽虽细细解柝了诗文结 构,言首二旬总写时间西是辞暮入夜时分,宴会开始;三因旬写宴会; 五六旬写歌舞。看过如此清晰的讲解,再读温诗顿觉诗文内容清晰易懂。 温诗中包含许多写景之诗,但常常是寓情于景,虚实相生。曾益常 能体味出个中意味,将诗人之情之感揭示出来,呈示于读者眼前。莲 浦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注云:“舟行浦上所见者,废苑荒烟而 已。而莲犹在也,甚p 向水自媚,譬对镜然愁莫支也。时则堤上有裘马之 游而江风夕起,荷心有露若珠之圆,然其圆也,非真圆也,随风摇荡只 有散漫而已。夫故苑闲寂,而仅存者莲。莲露依微丽风靡有定。景物幻 化何常之有? 这段注文当属对诗文的二次解读。从原诗来看,不得不 佩服曾益作为个画家感觉敏锐、观察细微,鉴赏水平很高。他能从温 诗中读出一种景象,并能为世人用文字加以描摹,使温庭筠之所见如现 后人眼前,更能使人身临其境体会温庭筠当时之心情。 可以说,这类讲疏包含着曾益细细研读温诗的心血,能将温诗如此 细致入微地点明点透,足见其用功之深。 曾益的注释,予名物、地理颇为篱核,无有繁琐之弊。考察八义 集中曾益注释之原貔,很容易看出这一特点。如郭处蠢瓯歌“倾 头不觉金乌斜旬,曾益弓l 广雅注云:“墨名阳鸟。又如雉场歌 量9 任畴述征记“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作解,虽于“木兰注 释得其解,但却有割裂语词之嫌。 二、隔靴搔痒例 某些常用词汇人人皆知其意,本不必注释,曾益却要详细注崽,可 说毫无意义。这一特点在书中有多处体现,现仅列举数例:遐水谣 题嚣之“遐字,曾益注为“遐,远也”;“天兵九月渡遐水”句,曾弓l 扬雄赋“天兵霞临 句,又引李陵书“凉歉九月”匈加以注解。天兵、 九月、遐,均为常潮词汇,根本无需注解,曾益却要字字作注,来免有 多此一举之嫌。 又如生襟屏风歌末匀搿不似樱橇千子红”,曾益弓l 广雅注 目:“樱桃一名含桃。”虽属扩大含义,但亦可不注。又如莆栗歌“黑 头丞相九天归 ,曾注:“史记:秦簿王十二年置丞相。”姑且不论此 注准确与否,单说丞相设于何年需不需要给出注释。若需注明,是否每 一首诗中的官职名称都要依次注明呢? 若全部加以注出,岂不是满篇皆 是历史材料的堆积? 兰、讹误例 曾益常有书名或所引诗文与原作出入或讹误者。如晓仙谣“宫 花有露如垂泪坩一句,应是反用曹植浮萍篇“泪落如垂露 诗句, 然曾益原注引曹植诗,却云:“曹植诗云:露下如垂泪。堋又如,锦 城曲有“江城学种相思子句,“相思予 一词本用左思吴都赋 搿相思之树旬,曾益却将吴都赋误作蜀都赋。再如张静婉 采莲曲小序叙述张静婉事,典出南史,曾益却误作世说。 四、引诗文不具篇名例 曾益引用诗文注解温诗时,往往只引用一句,不将与之相连的一并 引出。全书基本皆是如此。如晓仙谣“阚轩未辨凌云字一句,曾 引沈约咏月诗“网轩映珠坠”句注“网轩”一词出处,却不将另一 句“应门照绿苔”一并引出。这种例子在集中枚不胜举,多为顾予成后 来补注完全。 此外,曾益注释,常不标出所弓l 诗文之具体篇名,哭简单写某某人 2 1 诗或某菜书。如:硗仙谣“鹤扇如霜金骨仙”旬,曾益弓| 陆机羽扇 赋作注,却不提羽扇赋之名,只简单写为“陆机赋”。又如雉 场歌“彩仗铿锵已合围句,曾益注云:“李陵书:亲自合围。”不 仅不具体标潞篇名,而且只引一句。此类情况较多,不一一举例。更有 甚者,甚至书名入名均不点明,只注明朝代名。如照影曲“黄印额 山轻为尘”,曾益原注:“唐诗云:蕊黄无限当山额。一按:此种注释 实太疏略,不能提供读者以覆按线索。这类情况在曾益原注中多有出现, 后大多都为顾氏所删去。 有时,曾益还会节引诗赋内容。如舞衣曲“夜向兰堂思楚舞 旬,经顾予咸补注后,注释内容变为:“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 于兰堂。然曾益原注却是:“张衡赋:宴于兰堂。虽说文意没有什 么差别,但有时难免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五、割裂原文例 曾益注典并不是将原文内容摆出来,嚣是撮其大意,略陈大旨。此 本非缺点,但因曾益弓l 书有时过于随意,任意裁剪,因此难免讹误。如 锦城曲“文君织褥春机红一句,孵益弓l 司马相如传释“文君辨 其人云:“文君,卓王孙女,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夜奔相如。至今 有文君井在城之南。不仅点明文君身份及行事,蔼且交待了文君并所 在,比之颥氏后来增李 蜃的注解,语词篱洁且内容较富。( 顾氏增李| 、最 该注如下:“司马褶如传:楣如与娅邛令相善。临邵富入卓王孙有女 文君,新寡,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夜奔相如。) 然,与鼷所补之 司马褶如传原文相比,可看出曾益所注与原文内容之顺序并不一致, 实属转述,有失谨严。 又如送崔郎中赴幕“发迹岂劳天上桂帮一句,曾益原注回:“晋 书;郄诜对武帝醋:驻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 一) 枝, ( 昆山之片玉) 。 “相思莫道长安远 旬,曾原注:“晋书明帝纪: 明( 顾注无此字) 帝( 幼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 数岁,( 尝坐置膝 前,) 有使从( 鼷注无此三字,仅有一字“属”) 长安( 使) 来,元帝问 日( 因问帝网) :长安与臼孰近孰远( 汝谓日与长安孰远) ? 明帝( 顾 2 2 注无此) ( 对) 日:长安远( 近) 。(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 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j 对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 乃异间者之言乎? 对日:) 举头( 目则) 见日,不见长安。( 由是益 奇之) 虽然甸意相近,然曾原注与晋书原文差异过大,且偶有失 误,故顾予咸加以补正。 六、未能知人论诗例 曾益只知就字论字,依据每一字每一词的来历或含义来注释,却不 曾联系温庭筠生平对温诗加以详注,实乃一大遗憾。如春日将欲东归, 寄新及第苗绅先辈:“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两句是温 庭筠据自己生平不得志的经历有感而发,理应注出温庭筠几次试而不中 的经历,但曾益并未注明。 七、牵强附会例 曾注典有时牵强附会。如经五丈原“夜半妖星照渭滨”一句, 乃用诸葛亮身亡事,曾益原注却牵强附会,解作曹操事。其注日:“天 文志:妖星,慧孛类,见则不出三年其下有军灾国丧。陆机文:临渭 滨而外疑。注云:渭滨即长安城。疑,病也。曹操伐蜀过长安而病作。 按:此处明明是讲当年妖星高照渭滨,说明诸葛亮卒乃是天意,不知何 以扯到曹操身上? 八、注释过简例 曾益注释入名过简。如怀珍珠亭“香灯怅望飞琼鬓”之“飞琼”, 本应以注释人名的方法加以注解,曾益却简单引用列仙传:“西王母 命许飞琼鼓八琅之墩。 一未注出此人为何人,有何经历;二对诗意理 解也没起到作用。且所注引文讹误滋甚,列仙传内根本无此旬。曾 益所引内容应出自汉武内传,原文为:“西王母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 之簧。 又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氏族大全第十三卷“奏云和”条 云:“董双成,王母侍女也。王母降武帝殿,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墩, 双成吹云和之笛,许飞琼鼓灵虚之簧,安法兴歌玄灵之曲。打曾益张冠 李戴,出处和内容皆误。 回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对此已有补充纠正,详该书第4 2 1 页,中华书局,2 0 0 7 年9 月版。 2 3 此外,曾益释典时亦有过简缺点,让入看后如坠云里雾中,摸不着 头脑。如( t l j 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有“心许故人 知此意旬,曾益原注曰:“吴( 当为吴世家) :季札云:己心许 之矣。经顾予成补注,改为:“吴世家:季札解其宝剑,系徐君冢树 而去,曰: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m 经过顾予咸补注后, 诗句所用典故便清楚明白。与此相比,曾益原注过于简单,与未注相去 无几。 九、不明出处例 曾益引书常很随意,并不讲究原始出处或所据出处,这就使得征引 失去追源溯流的意义。如经五丈原“中原得鹿不由人一句,曾益 原注引汉书“秦失其鹿”,然史记中已有此记载,云:“蒯通曰: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鼐焉。因此当取史记 作为注释。 十、不当注典丽注或当注而未注例 某些词语在文中只是直用,并无深刻引申义,无需释典,曾益却依 1 日注出。如谢公墅歌“朱雀航南绕香陌句,“朱雀航 本是地名, 曾益却孳l 粱史“傅昭十岁于朱雀靛买历墨,袁觊奇之弦作解,曾注 显然误解原典,所注与庭筠诗意无涉。又翔送崔郎中赴幕别黔 南似断弦”中之“断弦拜一词,誊益弓l 琴谱注豳:“蔡邕弹琴,琰 方六岁。弦绝,琰云:第一弦。邕故断一弦,琰云:第四弦。m 按, 此处断弦菲用典,仅指别后音讯全无联系不上而已。曾益引典故注此词, 实属牵强。 又翔秘书省有赞监知章草题涛,笔力道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 因此有作题解:“曾注:官制:汉延熙二年置秘书监。唐书:贺知 章字季真。肃宗为太子,知章选宾客。授秘书监,历礼部侍郎。晚节诞 放,号四明狂客。请为道士,百官饯送,赐镜湖二顷。打按:曾注节引 新唐书,字词与原文稍有出入。虽说可注贺知章生平,但鉴于此诗 标明是针对“贺知章草题诗而写,故应当注出与贺知章草题诗有关 的典故,惜曾益并未做到。顾予咸后来引旧唐书对此进行补注:“ 2 4 ( 此前为贺知章生平,略去) 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成有可 观。又善蕈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秽二 注相较,确实颞注更胜一筹。 十一、弓l 典不注例 所引原文有时或许并不熊与所注诗文完全对应,此时当予以标注指 明,否则会让人莫知所以。如秘书省有贺艇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 风潞高运,拂尘寻玩,因此有作“越溪渔客贺知章句,曾仅注:“越 志:若邪溪与镜湖相通。一如此一甸,让入摸不着头脑,不知注解何物。 事实上,此处越溪即注释中所言之“若邪溪 。为理解方便,当直接指 弱。今人刘学锴先生已予以补注: 以上诸条,可觅曾益在注释尤其是引书方面的阀题。蒋益学识的确 渊博,对许多名物都麓做蹴确切注释,颇见功力。他凭一已之力注释温 诗,实属可贵。虽其有不少缺点,加上明代书坊刻书的低劣质量,出现 讹误自然难免,我们鼠不必过分苛责。在温集注释方面,曾益筚路蓝缕 之功,自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节顾予成注释的特点 顾予成长予以史证诗,其在曾注基础上,详事征引,确有发明曾注 之所未及者。如汉垒迎春词“淮王小队佟坠缨铃噙 旬,如自典故 “淮南王刘安好道”事,曾益却只引汉书云:“刘安封于淮南曰淮 王。有所未及,故顾予咸弓l 神仙传及西京杂记对此进行详细 说明,使人恍然大悟,知此处乃写淮安王好神仙之事,并借“淮王 指 代好神伯之事之帝王,堪为佳注。但颁注亦有不足处,。下面略作讨论。 一、妄删曾注,注释过简倒 颤予藏对曾注加以测削,有时未免出罐。如郭处士击瓯歌巅兰 钗委坠垂云发 旬材委坠押一词,罄益原注辱l 后汉书梁冀传甜冀妻 孙寿造倭堕甏 匈加以注释,同时后面又加以补充:“委坠倭堕闻。”如 2 5 此一来,注释就更加清晰明了。然而,顾予咸在进行补注时,却将此句 说明删去,引用更多有关“倭堕髻的典故来直接释解“委坠”,让人 颇觉突兀:倭堕髻为何物? 与委坠有关否? 又如该诗“宫中近臣抱扇立” 一句,“扇指皇帝仪仗雉尾扇,曾益原注对此加以注释:“唐书云 萧嵩为楣,奏请受朝备羽扇子殿上。 简明精炼,却被顾予威删去。 对于引用诗文注解温诗之注,顾予咸有时亦会将曾注所引诗文删 去。如遐水谣有“犀带鼠裘无暖色打旬,曾原辱| 崔鬏诗“蒙茸貂鼠 衣诗句注“鼠裘”,顾氏却将此注删去,换作杜甫诗句“暖客貂鼠衣 。 按:扶蠹容上看,二者均为以“貂鼠衣 释温诗之“鼠裘,没有不同; 从时间上看,崔鬏( 7 0 4 7 7 5 4 ) 生年要早于桂甫( 7 1 2 7 7 0 ) ,即便二 人生活年代有交叉,但顾氏据何断言杜甫此诗要早亏:崔颢之诗? 故顾氏 之删削行为有失严谨。 又如经五丈原“柳荫高蘧汉宫春静一句,用汉文帝至细柳营慰 劳周亚夫军,被拒营外事,蓄益未加注释,顾注所弓| 汉书原文过简, 云:“周亚夫军细柳,文帝劳军,至其营目:嗟乎! 此真将军矣。令 人难以尽知其义。今入刘学锴先生加以详细补注后,诗文理解起来便顺 畅自然多了。 二、牵强附会倒 晓仙谣有“乘空回首晨鸡弄挣旬,本用秦穆公女弄玉萧史升仙 典,意为弄玉夫妇乘凤凰升至半空时,人间的晨鸡才刚刚开始呜叫。顾 予咸却引太玄经“雌鸡晨呜,雄鸡宛头”来对“晨鸡弄加以注解, 未免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 。又如蒋侯神歌“画堂列壁丛双刃 句中 之“画堂列壁 语,顾引杜甫诗“古壁画龙蛇 进行注解,实属牵强附 会。再如汉皇迎春词有“宫城大锦红殷鲜 句,顾予咸引扬雄甘 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飚翠气之宛延及左传“左轮朱殷 来注 释,未免有附会之嫌。又如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有“十 o 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事物纪原卷一对此亦有记载:“唐书:明皇时,萧嵩为相,以 为天子舞降德仰,众入皆得见之, 肃穆之容也,奏请民援望受蘩,蔷羽扇予毁上,将出骚赣, 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坐定去扇,礼毕上将邋,又索扇如初。则此制之始自萧嵩请也。” o 麓学锴先生将就注诶佟警注,霓溢飞舞全集授注第2 7 茭。 蜀花开一夜风弦句,顾予成弓l 武则天诗“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嵛注,亦属牵强。 + 又如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道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 因此有作中有“福庭阐酋莫相忘匈,接上“荣路脱身终舀得”,本 指贺知章回乡后以自己原来的乡宅作道观修道事。“福庭常指仙家所 二 居之处,此处“福庭”当指贺知章改为道观的乡宅。顾予咸却受曾益原 注影响,国误入旁途,弓l 福地记注“福庭,云搿其山东接骊山、太 华,西连太自,至于陇山,北去长安城八十里,南入楚塞,连属东西诸 由,周围数百里,名目福地 ,将本爻道家泛称之语词坐实为具体地 理方位,使人甚觉无谓且牵强。 三、该注未注或该注乱注例 对于某些名物,本当注明其意,但顾氏有时并未傲到。如秘书省 有贺监知章革题诗,笔力道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瑰,嚣此有作有“几 年凉月掏华省 句,本当酋明“华省 ,再据贺知章生平以释之。但顾 予威补注仅引( i s 唐书张说请贺知章撰六典及文纂事来说明 此旬,不免难惬入意。刘学锴先生在补注中认为华省为清贵者之省署, 面贺知章曾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又曾授秘书监,均为清贵之职; 此外,唐代称尚书省为画省、粉省、粉署,“华省”之义与之相近;又, 贺知章曾作多首唱和诗,以贺之任达纵逸性格,此类事亦为“拘华省 之例。孕所言极是。 对于诗文内容存在理解难度的,本需注者注释,但鼷氏仅据字话注 释字义,并来能切合诗意。如黄昙子歌“点粉金鹂卵”,顾氏补注: 搿国语:鸟翼觳卵。韦昭曰:未乳日郛。试想,顾氏所注,为“卵” 之本义,入尽皆知,何须注解? 刘学锴先生在温庭筠全集校注中注 云:“金鹂,黄鹂。点粉,指黄鹂卵上的粉状点斑。”紧密结合诗句意来 注释,颇精到准确。 。饕益涿注:“禚庭,狁福遮也。”菸滏骧芬不误。 霓支学锴瀣嶷筠全集校注篱4 4 4 4 4 5 页。 四、未明语源例 对予文献整理来说,注释语词鑫然应溯语源,明其最初高处。蹶氏 补注在这方面对曾注有所补益,但其在对曾盏原注订正时,常因受曾益 原注影响,并未能指明所注词语之最早出处。如照影曲有“曾为无 双今两身句,曾益原注:“陶潜诗:今聚夕无双。”国顾注将曾注删 去,改弓l 古乐府云:“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就溯源瓶言,比曾注 有所进步。但顾氏所补之“精妙世无双”亦非“无双”之最早出处。 实际上,“无双 语出庄子盗跖:“生而长大,美好无双。” 五、擅改毖处例 对于阕一句话或嗣典故有许多不同滋处的情况,爵威取最早出处 为是。但也不可胶柱鼓瑟,而应分别处理。温诗塞寒行有“河源怒 触风翔刀句,曾益原萼| 郦道元求经注注云:“河源畿昆仑之墟。 大抵不错,僵顾予咸却非要改弓| 山海经,似乎不必。 六、改头换面例 顾氏有时会在将曾注稍作补充或修改后改为自己补注。侧:送崔 郎中赴幕有“属词还得幕中莲旬,曾弓l 南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