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ii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榆林地区 20 所普通中学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和体育教师为研 究对象,对其场地器材、学生的参与和家长支持程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学 校支持程度、运行机制、以及企业参与程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发现当前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榆林地区普 通学校大部分是硬件设施如场地器材较少, 没有足够程度场地和器材供学生参加 训练和比赛。榆林地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非常高,但是训练时间不足,训练 水平不高,参加比赛机会少,出路较窄加之家长和升学的内部压力较大。是榆林 地区篮球运动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较 为合理,为榆林地区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和前提。但因教师参加工作的 途径不一样,工作前的运动经历普遍比较低,工资福利待遇地域差异大,执行训 练计划和青少年篮球训练大纲不足,因而导致榆林地区篮球运动水平止步不前。 学校以升学为目的, 对篮球关注程度下降, 因而投入较少。 其资金来源渠道又少, 所以导致资金不充足,没有力量来保证篮球运动又快又好的发展。榆林地区青少 年篮球运动竞赛体制不健全,其竞赛体制没有起到检验和提高训练成绩的效果。 榆林地区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因而参与学生的日常训练和参与比赛的态度一 般,投资不合理,没有起到对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催化和激励效果。 二、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吸 纳社会资金,积极改善和提高硬件设施和基础物质条件,提高人均场地数,供大 多数学生参加训练和比赛。应淡化家长和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学校的场地应对 学生免费开放,提高训练水平,增加学生参赛机会,强化现代体育意识。每年设 有固定的比赛,开设篮球教练员培训班,缩小福利待遇的差距,重视运动管理人 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体育教师科学化训练程度。对新 形势下篮球运动发展的认识应加强,加大对篮球运动的关注度,保证有教师和学 生来训练和比赛,放开资金来源渠道,保证篮球运动又快又好的发展。应充分发 挥竞赛的轴心和杠杆作用,增加比赛场次和场数。赛制形式可以灵活运用。以赛 代练,以赛促练,赋予了运动竞赛更多的内涵,实现训练层次连接良性运作。通 过政府出面,坚持让企业搞一些以青少年为主的比赛,让企业的投资更加合理更 加有持续性。 强化社会各界人士的现代体育理念, 加强校企合作, 弘扬体育文化。 关键词: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研究 论文类型:应用型 关键词: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现状研究 论文类型:应用型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iii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many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expert interview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and so on. taking the basketball backup talents and sports teachers in the 20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 yulin prefe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their basketball grounds and equipment, the degree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parents support , sports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schools support degree, operating system, and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degree. firstly, the investigation finds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enagers basketball personnel training in yulin area is: most schools in yulin area are lack of playing grounds and facilities, which are fundamental to students training and compet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basketball is high. however, the training time is insufficient; the training is inefficient; the opportunity for competing is limited; and the students outlet is narrow. whats worse, the pressure from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parents is immense.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why the basketball game in yulin area can not be improved all along. sports teachers academic degrees and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s are reasonabl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ulin basketball game. however, sports teachers learning background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ir sports experiences before teaching are limited; their wages and welfare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executing training plan and the training syllabus of them is ineffective. thus, the basketball in yulin goes no furth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entrance examinations, all school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basketball so that their investments in basketball are not enough. the source of fund channels is few and the money used in basketball is insufficient. thus, the basketball can not develop quickly and well. the operating system and competition system of teenagers basketball in yu lin area are not perfect, whose competition system can not help to check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result.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yulin are private ones, and their competition attitude is not positive. thus, their investment in basketball is unreasonable, which does no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basketball in yulin area. secondly, the following are the strategies to foster teenage basketball personnels in yulin: raising social fund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facilities; improving the amount of per capital basketball ground to meet the demand of most students training and competing. strengthening the modern sports mind of the parents and students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one; opening all schools basketball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iv grounds freely to all students;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 giving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to compete in basketball game; holding regular basketball game every year; improving training courses for basketball coaches; reducing the gap of different welfare treatments;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building up sports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ports teaching staff, and according to the plan,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level of the sports teachers step by step;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sent basketball developmen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basketball game; ensur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controlling the source of fund channels; pledging to develop basketball game quickly and well; maximize the actions of axis or level in basketball competition; increasing the amounts of basketball competition; arranging the competition form flexibly; replacing the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and using the completion to stimulate the training to enlarge the connotation of basketball competition, so th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raining will work in concert with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governments interference, calling on enterprises to support some teenagers basketball games; making the enterprises investments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sustained; intensifying the idea of the modern sports in various social communities,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o that the sports culture will carried forward. key words: yulin area; teenagers; basketball gam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type of thesis:applied research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错误! 链接无效。 错误! 链接无效。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对 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版, 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门公布论文并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西安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 导 师: 日 期: 日 期: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30 承 诺 书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西安体育学院。 如果今后发表与在读期间学 位论文相关的内容,需署名培养单位,否则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 年 月 日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1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运动是振奋人心,强国富民,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 工程。篮球运动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最早、最 长时间雄霸于亚洲体坛的项目。然而,我们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尽 管我国篮球仍然保持着在亚洲篮坛上的地位和荣誉, 但在世界赛场上却仍止步不 前。一直堪称有雄厚基础的篮球项目,却在不知不觉中日渐削弱,历史和现实都 在敦促我们从后备人才发掘这个视角去审视中国篮球。对中国篮球运动来说,后 备人才的培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当今国际篮球运动的竞争中,一个 国家的后备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质量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是我国 篮球运动发展的战略问题,应从基层抓起。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部,地缘广袤,北接内蒙,西临宁夏,东面则与山西 省隔黄河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因汉、蒙、回等少数民族杂居。 导致榆林地区民风强悍,身材高大且崇尚武力,身体力量和耐力尤为突出。在体 育方面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摔跤、举重、皮划艇、竞走、中长跑、散打等是榆林 体育的强势项目。 为专业队输送了很多优秀苗子, 为陕西省体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十年代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在陕西省也是名列前茅,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培养 了许多人才。但随后在金牌战略的冲击下,榆林篮球运动便止步不前,篮球后备 人才梯队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当时榆林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信息闭 塞,经济文化落后,缺少和关中地区的密切联系,加之当时的培养模式是体校 省队国家队的模式 ,所以榆林市的篮球运动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 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榆林地区蕴藏丰富的煤、气、油、盐等 矿藏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已成为陕西乃至全国资源经济发展的龙头,人均 gdp 在全省遥遥领先。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投入和人才优势发 展发掘。各种投资巨大的商业篮球比赛经常进行。篮球是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更有理由发展成为与人才与经济相匹配的领先项目。“全 国参加篮球运动总人数超过 3 亿,篮球已成为中国大众参与率最高的运动项目、 青少年最喜爱的团队运动项目以及国内外企业最为关注的运动项目” 1。加之 nba,cba,cuba 等比赛与篮球文化的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篮球活动。 全国的中学篮球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篮球运动已逐步成为社会生活,校园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各级学校提供体育文化的同时,也必然承担国家培养和输送 了大批的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责任。 尽管目前我国存在许多形式不同的篮球人才 培养体系,但是小学中学大学俱乐部国家队这一金字塔式培养体系已得 1 李元伟.2007 中国篮球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r2007.10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2 到了篮球理论界的共识,国家正在投资打造这一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体系 中最为关键层次是中学生篮球队伍的建设,因其广泛性成为大学篮球队伍、俱乐 部二三线球员的选拔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榆林中学篮球队伍的建设至今没 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开发。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事业的生存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篮球 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 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变革,给我国原有的培养体系带来 了很大的冲击。为此,我国的体育工作者对后备人才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颁布实施,把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 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确认为专门的条款,从法律上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 供了保障。 在国务院颁布的 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中也明确指出,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从国情出发,保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在体育事业重点的选择上,要以青少年体育为重点,青少年体育要 以学校为重点。 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曾讲到:“后备力量的培养是青少年 篮球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青少年篮球的发展才 有后劲,一个项目要保持水平不断提高,必须遵循项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 长规律。 2”可见,在世界青少年篮球的竞争中,一个国家的后备人才培养显得 多么重要。 刘玉林, 白喜林在 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 和梁观绍的 中 美两国培养篮球运动员途径的比较分析 两篇文章中指出我篮球后备人才存的主 要问题是:篮球人口萎缩,后备力量匮乏。原因就是体制不健全和经济体制不相 吻合。相比之下美国的篮球运动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群众篮球 基础广泛后备人才雄厚 34。 目前我国有很多文献对我国篮球运动运行体制献计献策。如高建磊在对我 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的制度创新要素分析一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 方法。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分别从政府行为、科技能力、公众参与三个角度,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结果:目前人才 发展中存在多种非持续因素的制约,体校系统的人才规模大量减少,部分基层体 育教师制订的训练计划不科学。想要使人才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青少年篮球竞 赛体制改革,建立篮球人才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战 2袁伟民.1998 年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3刘玉林,白喜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 1998/8 第 34 卷第 8 期 4 梁观绍.中美两国培养篮球运动员途径的比较分析j体育师友 1994.3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3 略, 使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发展拉近与世界水平保持同 5。 再如杨鹏飞在 对 建有中国特色篮球管理体制的研究中说到:我国篮球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建立起 新的培养青少年优秀篮球运动员体制, 大学生篮球运动和中学生篮球运动应承担 我国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应与省市青年队和体育运动学校嫁接。不 断建立和完善篮球法规,建立起选秀制、体育教师聘用制、外援引进制等制度。 尽快形成强对抗、多形式、多层面的竞赛体制 6。还有安雅然在青少年篮球后 备人才培养机制理论研究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篮球后备 人才培养机制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在新经济条件下青少年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科技、集聚、新经济等 观念来促进青少年篮球培养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从理论方面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 提出对策 7。 孔庆鹏在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和丙国星在学 校中构建“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的探讨两篇文中提出:建立“体教结合”和 建立“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的形式来解决新形势业余训练的根本方法,是培养 和造就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指出学校是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一块沃土,对 我国篮球运动的崛起起着重要的作用,势在必行。 “体教结合”也是经过大量实 践证明的。是新形势下解决业余训练的根本方法,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必有 之路 89。 在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过程中存着大量问题,很多学者提出相应的对 策。孙亦峰在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提出;在解决过程 中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应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运作模 式和机制。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导向作用 10。冀晓在后备 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中谈到;虽然新时期以来,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 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办法单一。 业体校下滑,新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训练体系未健全起来,教育结构也没有全 面改革,中专体校招生困难,竞赛的杠杆作用没有能得到充分发挥。体育教师队 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 客观的评价了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形式在演变 过程中的得与失 11。周春芬的试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指出,目前我国 篮球培养体制存在畸形的现状。 应该优化资源配置、 加大力度提高基层教练水平、 注重智力的开发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12。 5高建磊.对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的制度创新要素分析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07 6杨鹏飞.对建有中国特色篮球管理体制的研究j 7安雅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理论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8孔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j 少儿体育训练、1999(2) 9茵国星.学校中构建“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的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10孙亦峰.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9.3 11冀晓.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体育报,2002.3.29 12周春芬.试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4 在篮球后备人才中可持续发展中。钟秉枢老师等在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 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一文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加深, 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详细地见绍了影响我 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三个主要因素:竞技能力及潜力、科 学文化素养、健全人格塑造以及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13。 郁俊在从 cuba 谈中小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谈到;少儿篮球社会化 是必然趋势。但基础还是在中小学,还对篮球后备人才社会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指导决策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教育部门也应改变思路。体委、教委还应采取措 施,鼓励社会、企业、商家等多种形式推广篮球,以及提倡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有 经验的兼任体育教师等方法为我国篮球事业打基础 14。而在姜明,鞠洪卫的中 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建议文章也谈到选材应从少儿时期就选。因为,一是少 儿是选爱好, 长身体, 打基础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是培养和选择爱好的最佳年龄。 其次是小学生从事篮球训练其成才率较高; 二是小学是选拔和培养篮球后备人才 的重要基地;三是应该提高小学的专业素质 15。 陈永的陕西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采用文献资料 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的 18 所市级以上的 篮球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问题有;数量较少,布局不合理。 经费短缺且筹资渠道单一。管理体制流于形式,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师业务素养 需要提高,训练系统化不高。运动员来源窄、水平低运行模式单一及相互比赛交 流太少等。针对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调整布局、结构,加强 监管。增加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走多元化运行模式,增加相互间的交流比赛, 提高体育教师和训练科学化程度及疏通人才流通渠道, 促进篮球传统项目的健康 发展 16。焦胜利在我国篮球学校现状及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篮 球学校较体校缓解了学训矛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另一方 面可以为国家发现和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增加篮球人口,加快和普及篮球运动人 口,受到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及对“篮球学校”这一概念提出自 己独到的见解 17。 孙树勋在 河南省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的文中谈到; 为了解决我国篮球人口萎缩, 后备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大力发展青少年业余篮球 俱乐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扩大篮球人口数量等。要求各部门要大力扶持各级 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的创建于发展。俱乐部的培养对象是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在校 13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14郁俊.从 cuba 谈中小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j 1999/4 第 15 卷第 44 期 15姜明,鞠洪卫.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建议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第 19 卷第 2 期 16陈永.陕西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9.6 17焦胜利.我国篮球学校现状及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6.4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5 学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篮球技、战术训练,不影响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 习。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了体校的学训矛盾,使得学生学习与训练 两不误。 文中通过大量事实分析证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为我国篮球运动培养大量高素质后备人才,而且对 普及篮球运动扩大篮球后备人口数量,提高全面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8。 高晓虎在篮球运动与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文中得出篮球运动对青少年 社会化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指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终生问题。文章应用文献 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因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 了阐释,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 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较为全面阐释和分析 19。 以上这些文章对于我们了解国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和培养中 出现的问题及培养可持续发展、篮球学校、篮球俱乐部等我国目前篮球人才培养 现状、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现状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目前推行的“体教结 合” ,大力发展课余训练以及高水平运动员招收政策变动的新形势下,有关中学 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的研究较少。 为此本人想通过对榆林地区普通中学篮球后备 人才实际情况的调查,掌握榆林地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并对此提出发展对 策,进行系统研究。在为提高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整体水平和各级决策机构 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是篮球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篮球运动水平最高的国家,这与他们 完善的青少年训练和培养体制是分不开的, 这方面他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体育教师拥有自己的篮球理念,科学管理体制。美国大 学的体育教师大多是专职的,实行的是聘任制。十分看重工作经验和背景。在待 遇上又十分丰厚。美国大学的教练工作与普通体育课教师工作是两种概念,教练 是负责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提高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他们不参与普 通体育课教学,但要有相当强的竞争意识,并且责任重大。 第二,培养体制完 善,梯队衔接机制较好。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是以 nba 为主,而且是建 立在 ncaa 以及高中之上的。 nba 在每年度的总决赛之后, 有一次的 “新人选秀” 大会。参加“选秀”的新人均为 ncaa 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上的佼佼者。美国大 学生篮球队员基本上来源于中学。在联赛之下,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中学联赛体 系和小学联赛体系。第三,篮球运动非常普及,体教结合较好。在美国,中学篮 球运动非常普及。中学校内和校际的篮球比赛非常频繁也非常激烈,美国篮球运 18孙树勋.河南省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 2005.5 19高晓虎.篮球运动与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2007.4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6 动员的培养以学校为中心,意味着它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它有“60 多万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和 20 多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其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它有 源源不断的篮球爱好者进入社会,成为篮球比赛的呐喊助威者。美国体育后备队 伍之所以如此庞大雄厚,其主要原因就是体教结合非常好 20。 在欧洲,西班牙、俄罗斯、等各国篮球运动相当普及,欧洲篮球联赛的水平 在逐渐提高。近年来欧洲优秀运动员纷纷到 nba 打球,这足以证明欧洲篮球运 动的水平。 欧洲是现代社会的发源地, 各国之间地域相尽, 交流频繁, 相互影响。 因此各国在篮球训练上大同小异,基本上依托各种俱乐部和训练中心,辅以政府 制定的鼓励青少年训练的某些政策。而这些以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俱乐 部,一般都享有免税等优惠政策,一般都有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来任教,保证训 练的质量。小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都在学校进行,一般在下午 4 时才到附近的篮 球俱乐部去训练。这样既保证了不间断的文化学习,又能使他们从小就打下坚实 的篮球基础。 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也十分注重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日本 在 1961 年就颁布了“体育振兴法” ,其宗旨是把青少年篮球建立在国民群众体育 的基础上。日本体育少年团遍布全国各地,少年团是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 重要基地。韩国的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免试上大学和免服 兵役制。国民体育振兴团从 1975 年开始,为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支付特别奖 学金。这一制度对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韩国青少 年篮球的发展 21。 世界篮球运动发达国家的篮球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依托, 较好 的解决了学训之间的矛盾。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抽取(榆林中学、榆林市一中、榆林三中、榆阳区镇川中学、米脂中学、绥 德二中、子州中学、清涧三中学、佳县中学、横山中学、靖边中学、靖边体校、 靖边三中、靖边四中、神木中学、神木二中、神木体校、府谷中学、及榆林学院 附属中学、榆林市体校)等 20 所学校的喜欢篮球运动的高中在校学生及其部分 家长和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分析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0张卫平.美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概况m一.二.三. 21石磊.市场经济下各国体育政策 m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出版 1999.5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7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参阅了体育教育 学、训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资料,检索查阅了关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和开展方面 的文件;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校体育网、中国体育总局等网站,围绕我国篮 球的开展现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与所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为了解本领域研究的科技成果、最新动 态和有关政策、规定,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阅读了运动训练学 、 现代运动 训练 、 运动心理学 、 体育社会学 、 运动员科学选材 、 体育科研方法 、 常用体育统计方法 、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 运动训 练管理学 、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和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 (以下简 称为篮球大纲 )等多部著作,查阅了大量有关业余体育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的文献。为本研究的调查和推理及制定发展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访问了西安体院篮球教研室副教授以上教师 6 名, 较大型企业主管体育工会 主干部 3 名,榆林学院篮球副教授 5 名,高级职称篮球教练 5 名,通过访问主要 了解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选材、训练、训练体制管理、教育等状况,以及青少年 运动员训练的相关情况。 表 1 访谈对象统计表(n=19) 访谈对象 人数 百分比% 西安体院篮球教研室副教授以上教师 较大型企业主管体育工会干部 榆林学院篮球教研室副教授以上教师 榆林市高级篮球教练 6 3 5 5 31.57 15.78 26.31 26.31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设计及效度检验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及和导师商谈及专家的走访交流,根据研究内容,依 据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访谈的结果和研究需要设计三套问卷。初步拟定好设计 指标,就问卷的设计向 8 位专家(教授 4 人、副教授 2 人、主管篮球工作副主任 2 人征求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作出了相应的删选,分别是教师、学生家长和 学生问卷。 对每套问卷的调查内容初步设计后通过专家三轮筛选后进行效度检验。 制成 问卷调查表发放。第一轮,把征询表发放给每位专家,请他们作出有效性判断, 意见回收后进行筛选处理。第二轮,将第一轮的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并请专 家参考统计结果,慎重考虑,再次进行测试和判断,并允许修正自己的意见,调 查表回收后。由研究者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处理;第三轮,根据第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8 二轮调查的结果, 专家再次参考统计处理结果, 进行再次筛选、 判断及修改补充, 最终确定调查问卷内容。最终获得各位专家分别对三套问卷进行,好、较好、一 般、不好。进行较好以上有效性判断得出;教师问卷有效性为 0.875。学生家长 问卷有效性为 0.875。学生问卷有效性为 0.875。 表 2 第三轮问卷效度检验统计表(n=8 ) 对象 发出问卷 回收问卷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相关系数 体育教师 问卷 8 8 4 3 1 0 0.875 学生问卷 8 8 3 4 1 0 0.875 家长问卷 8 8 3 4 1 0 0.875 2.2.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本论文研究采用重测法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 检验, (教师 6 人,学生 15 人,学生家长 15 人采用打乱题号顺序,间隔 15 天的 方法再次进行发放与回收) 。经过对体育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两次回收的统计 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各项指标 p 值均大于 0.01(见表-3),信度系数分别为 0.91;0.89;0.85。说明两次调查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复测信度。 得出调查问卷。 表 3 问卷重测后的信度检测表(n=36) 对象 重测数量 (份) 回收问卷 (份) 间隔时间 (天) 相关系数 p 值 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 家长问卷 6 15 15 6 15 15 15 15 15 0.91 0.89 0.85 p0.01 p0.01 p0.01 2.2.3.3 问卷发放与回收 对榆林市十二个区县的 20 所中学发放(榆林中学、榆林市一中、榆林三中、 榆阳区镇川中学、米脂中学、 、绥德二中、子州中学、清涧第三中学、佳县中学、 横山中学、靖边中学、靖边体校、靖边三中、靖边第四中学、神木中学、神木二 中、神木体校、府谷中学、及榆林学院附属中学、榆林市体校)等学校喜欢篮球 运动的高中在校学生及其部分家长和在校体育教师。 其中体育教师问卷采用,利用上课或比赛期间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 计发放问卷 160 份,回收问卷 131 份,回收率 81.87%。学生家长问卷和学生问 卷除大部分自己发放外, 较远的县由自己熟悉的同学或老师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寄 出发放和回收。其中学生家长共计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问卷 168 份,回收率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9 84%。学生共计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问卷 379 份,回收率 94.75%。 表 4 问卷调查统计表 发出问卷 回收问卷 百分比(%) 体育教师问卷 160 131 81.87 家长问卷 200 168 84 学生问卷 400 379 94.75 2.2.4 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调查、访问所获有效数据,按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分类,利用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处理,计算出百分比和集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体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的体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深,很多体育项目己经开始由计划向市场来过度,形成 了以投资为主体,政府为辅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虽然篮球运动早已走向市场, 实行职业化。然而,榆林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篮球运动走入怪圈:一边是各 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举办各种篮球邀请赛以宣传企业, 一边是中学篮球训练缺乏 资金。社会力量参与篮球市场的热情度反差极大。有普及才有提高,有数量才有 质量,因此本文针对榆林地区普通中学进行了调查。目前,榆林市没有一所篮球 专业学校,所谓的篮球俱乐部也是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且势单力薄, 经常形成前面有人扑,但是后面无人继的尴尬局面。同时,榆林市仍没有一支职 业篮球队,这对于榆林这座经济在全国发展较快、又是国家体育其它项目后备人 才培养重点之一的城市而言,是个小小的缺憾。榆林市篮球发展、培养和输送主 要集中在各级中学及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其中,中学篮球运动又是青少年篮球运 动的重中之重。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场地器材是物质基础,没有它,一切无从开展。有了场 地,没有人来打球,那场地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二者缺一不可。在这项运动中, 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至关重要。离开它,这个项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体育教师们的篮球运动经历和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决定着这项运动水平的高 低, 而学校又是这项运动正常开展的保障, 企业则间接地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 本文针对这几个要素展开对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调查,得出对策,为相关 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1 榆林地区普通学校场地、器材和运动时间等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篮球运动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篮球场地器材等设施, 是开展青少年篮球 普及运动和专业训练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组织训练的硬件设施。同样,场地器 材也是保证运动队正常训练、比赛的基本条件。场馆及相应设施的缺乏和不完善 榆林地区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10 是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的一大因素。 3.1.1 榆林地区学校篮球场地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榆林地区 20 所学校的调查得知(都是各县示范性高中,学生人数相对较 多) ,有 5 块场地以上只有 3 所,4 块场地的有 5 所,3 块场地的有 8 所,2 块场 地的 2 所,1 块场地的 1 所,而且数量有限,有的场地还作为临时的足球场和排 球场或者是舞台。全市所有学校没有一座室内篮球馆。 表 5 榆林地区学校篮球场地调查表(n=20) 场 地(块) 5 以上 4 3 2 1 学 校(所) 3 5 8 2 2 百分比(%) 15 25 40 10 10 从表 5 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 20 所学校中,拥有 5 块场地或者 5 块场 地以上的只有三所,只占所调查学校当中的 15%。而这三所学校都是新修建的, (如榆林中学,榆阳区第一中学和绥德县第二中学)都在市郊区,或者本来这个 学校面积就大,有地方可以修建篮球场地。有 4 块场地和 3 块场地占 65%占我所 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人均场地数更少。可见篮球运动的硬件设施严重的制约着 篮球运动的发展。 3.1.2 榆林地区学校篮球器材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篮球运动中,有块场地再加个球,就可以组织活动。但在 90 年代初,榆 林地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场地短缺,设施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买不起球,无 球可玩,只有在学校组织上体育课或者组织比赛的时候才能摸到球 22。而现在, 几个学生的零用钱加在一块就可以解决篮球的问题。由此可见,如今场地器材等 硬件中除了场地因素外,其它不是制约榆林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3.1.3 榆林地区学校对篮球运动时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