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VB教务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1页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VB教务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2页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VB教务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3页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VB教务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4页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VB教务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中学教学教务管理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涉及到大量的数据管理也使得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十分繁杂,而在电脑迅速普及广泛应用的今天,利用电脑相关知识解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也为数据的操作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系统的开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趋势针对某初级中学的情况而开发的一个单机版的小型综合应用系统,本系统包含了教务分工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科考核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系统的开发工具为Visual Basic6.0,同时还有数据库的一些简单应用,同时用户可以在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进行二次开发。关键词 教务 系统 管理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Involving the management of a mass of statistics, it has become rather complicated. The computer, which has been rapidly popularized and widely used today, has been used to deal with it not on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but also making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atistics much easier.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e light of this tendency, which is a small synthetical applying system involving a single machin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several functional part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of divis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staff informati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us of students,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results and the management of examinations .The tool used to develop the system is Visual Basic6.0 and some simpl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data. Clients can further improve and develop system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eeds.Key word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management 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11 软件来源分析 112 Visual Basic6.0简介 113 软件设计目标 5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621系统需求分析622系统可行性分析11第三章 新系统逻辑方案12第四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34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13411系统方案确定13412软件结构设计1342数据库设计1443 Access数据库简介1444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方案14第五章 系统设计16第六章 功能描述17第七章 实施概况 2271系统开发环境2272系统测试2273系统运行与维护2373系统转换方案26总结27参考文献28附录29第一章 绪论1. 1软件来源分析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海量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高校教务信息而设计的。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校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教务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我们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籍异动、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等,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而使用计算机对教务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也是现代高校教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各种情况。1.2 Visual Basic6.0简介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最为流行、使用最多、最为先进的可用作企业级开发工具的产品有: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Borland公司的Delphi Powersoft公司的PowerBuliderJava等等在目前市场上这些众多的程序开发工具中,有些强调过程语言的执行效率;有些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效率的得高,各有各的优点和特色,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然而,语言工具的便利性和高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便利的工具,却没有好的语言作支持,许多特殊化的处理动作必需要耗费数倍的工夫来处理,使得原来所标榜的效率提高的优点失去了作用;相反,如果只强调程语言的效果,却没有便利的工具作配合,会使一些即使非常简单的界面处理动作,也会严重地浪费程序设计师的宝贵时间。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Visual Basic是一个非常理想选择。目前,数据库产品较多,每种产品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选择数据库时,应考虑数据库应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本系统选用的数据库语言Visual Basic语言,该开发工具具有很多长处: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对对象和条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种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访问(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总的来说,Visual Basic具有以下特点:可视化编程:用传统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时,都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来设计用户界面,在设计过程中看不到界面的实际显示效果,必须编译后运行程序才能观察。如果对界面的效果不满意,还要回到程序中修改。有时候,这种编程-编译-修改的操作可能要反复多次,大大影响了软件开发效率。Visual Basic提供了可视化设计工具,把Windows界面设计的复杂性“封装”起来,开发人员不必为界面设计而编写大量程序代码。只需要按设计要求的屏幕布局,用系统提供的工具,在屏幕上画出各种“部件”,即图形对象,并设置这些图形对象的属性。Visual Basic自动产生界面设计代码,程序设计人员只需要编写实现程序功能的那部分代码,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4.0版以后的Visual Basic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但它与一般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不完全相同。在一般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对象由程序代码和数据组成,是抽象的概念;而Visual Basic则是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作为一个对象,并为每个对象赋予应有的属性,使对象成为实在的东西。在设计对象时,不必编写建立和描述每个对象的程序代码,而是用工具画在界面上,Visual Basic自动生成对象的程序代码并封装起来。每个对象以图形方式显示在界面上,都是可视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是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结构,接近于自然语言和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Visual Basic语句简单易懂,其编辑器支持彩色代码,可自动进行语法错误检查,同时具有功能强大且使用灵活的调试器和编译器。Visual Basic是解释型语言,在输入代码的同时,解释系统将高级语言分解翻译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指令,并判断每个语句的语法错误。在设计Visual Basic程序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运行程序,而在整个程序设计好之后,可以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EXE),脱离Visual Basic环境,直接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Visual Basic通过事件来执行对象的操作。一个对象可能会产生多个事件,每个事件都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响应。例如,命令按钮是一个对象,当用户单击该按钮时,将产生一个“单击“(CLICK)事件,而在产生该事件时将执行一段程序,用来实现指定的操作。在用Visual Basic设计大型应用软件时,不必建立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的程序,而是编写若干个微小的子程序,即过程。这些过程分别面向不同的对象,由用户操作引发某个事件来驱动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或者由事件驱动程序调用通用过程来执行指定的操作,这样可以方便编程人员,提高效率。访问数据库Visual Basic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利用数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窗口,可以直接建立或处理Microsoft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同时,Visual Basic还能直接编辑和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如dBASE,FoxPro,Paradox等,这些数据库格式都可以用Visual Basic编辑和处理。Visual Basic提供开放式数据连接,即ODBC功能,可通过直接访问或建立连接的方式使用并操作后台大型网络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在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标准,直接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并提供了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库操作指令和多用户数据库访问的加锁机制和网络数据库的SQL的编程技术,为单机上运行的数据库提供了SQL网络接口,以便在分布式环境中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方案。动态数据交换(DDE)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ynamic Data Exchange)技术,可以把一种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动态地链接到另一种应用程序中,使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建立起一条动态数据链路。当原始数据变化时,可以自动更新链接的数据。Visual Basic提供了动态数据交换的编程技术,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与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建立动态数据交换,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将每个应用程序都看做是一个对象(object),将不同的对象链接(link)起来,再嵌入(embed)某个应用程序中,从而可以得到具有声音、影像、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信息的集合式的文件。OLE技术是Microsoft公司对象技术的战略,它把多个应用程序合为一体,将每个应用程序看做是一个对象进行链接和嵌入,是一种应用程序一体化的技术。利用OLE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复合式文档(compound document),这种文档由来自多个不同应用程序的对象组成,文档中的每个对象都与原来的应用程序相联系,并可执行与原来应用程序完全相同的操作。动态链接库(DLL) Visual Basic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具备低级语言的功能,对访问机器硬件的操作不太容易实现。但它可以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将C/C+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加入到Visual Basic应用程序中,可以像调用内部函数一样调用其他语言编写的函数。此外,通过动态链接库,还可以调用Windows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实现SDK所具有的功能。1.3 软件设计目标本软件包括六大模块,即教务分工管理模块、教师表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学科统计管理模块、数据导出管理模块。本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该软件通过查询、修改、统计等应用模块来具体的对学校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的效率。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2.1系统需求分析问题的提出 这里的管理软件系统是指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部分,与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不同,管理软件总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存在,为解决特定管理问题而出现。 通常的管理软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PM(项目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的特点就是针对特点企业的特定需求,采用管理软件的模式,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正如市场经济的的市场驱动原理一样,管理软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需求驱动,优秀的管理软件总是满足趋近全部的需求,并且没有不必要的冗余功能。影响的形式 通常的管理软件项目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明确的需求,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用户完全清楚自己的需求并能够明确提出需求,这样需求分析的工作就已经简化为直接把用户需求拿过来既可;而事实上,由于涉及行业、专业的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用户基本上不可能明确提出满足管理软件设计需要的需求,不可能明确提出为软件开发人员所一致理解的需求;这就使用软件设计者进行需求分析成为必须。 管理软件项目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不必要的冗余功能,理想的管理软件应该是全部满足需求而又没有任何多余,但是有时候为考虑扩展的需要,我们定义并涉及了一些冗余,特别在性能方面的,同时在软件功能方面也有所扩展,有时候就将以往应用成功的功能模块大量的照搬过来,从表面上功能非常完善;可是从用户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或许你就可以明白该怎么做了,任何事物都是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越简单越好,软件也一样,用户只要求他需要的和他关心的功能,对于不需要和不关心的,用户不愿意了解、知道、看到,想想用户在使用时看到大量的选择无从下手操作时,你或许能够理解到这一点。 建议的方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商,作为软件需求分析员,该如何行动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激发用户的热情 首先要激发用户的激情,要准确的了解用户需求,需要跟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如果用户没有激情,我们是不可能准确的了解到用户需求;孔子知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方没有渴望没有激情是不可能建立交互的,需求分析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任何用户的冷漠就会使我们变的如同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往往费力游说后,得到的是对方挂断电话或者上茶送客。 准确了解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 作为一个需求分析人员,需要了解客户所在的行业情况和客户企业的背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行业语言,我们去做需求分析,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客户的语言和思想,如果对行业不了解,很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客户没有办法我需求分析人员进行沟通。 注意倾听 在需求分析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认为我们自己是专家,从而表现在工作的时候就更多自己说话和指导别人;通常这个不是一种好方式,我们对业务对需求的了解,我们不可能到达客户的那种专业水平,他们知道自己做什么,知道自己想什么和要什么,在需求分析的时候,就是要听,听明白客户做什么、想什么、要什么,需求分析只需要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再用自己的话给客户描述一遍,如果客户能够完全明白需求人员的描述并且认为你理解了他们的需求,就完全可以了。 路线图方案 小布什对杂乱无章的中东问题搞了一个路线图方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那块皮;需求分析其实有时候很容易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我们怎么下手呢,同样我们也来个路线图方案;首先可以从商务谈判人员沟通入手,了解一些大概背景,然后可以从决策层入手,了解一些决策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从管理层入手,了解需要管理的内容和理想的方式,最好再找些基层的操作员了解一些操作习惯和工作习惯,再在专门负责的工程师协助下完成需求,最后最好再找决策层印证一下,这样可以做到比较有数。 使用原形 先行者为我们总结了很多经验,软件原形就很好的一种方式,特别针对管理软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花了很长的时间做需求分析,客户很想知道软件最好的表现形式和操作方式,不知道预期的结果,而我们的需求分析人员也无法准确的为客户进行描述,这样很容易造成双方对需求的理解不一致。而软件原形刚好解决这个问题,软件原形针对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快速构建软件系统的轮廓,并开发设计几个典型摸版,让客户对系统有个整体认识,对操作和表现方式有个整体认识,这样客户就可以直观了解他可以得到内容和预期的结果,更能够准确的描述需求。 准确表述 作为专业文档,需求分析在准确表述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准确表述有利于分析、设计、实施等不同环节的人员进行沟通理解,这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些模版,也可以自己公司建立起一种规范,对需求的描述进行规定约束。 大轮廓、小方案 对于大的项目来说,任务的分解非常重要,这时候可以按照大轮廓、小方案的方式进行需求分析;具体做方法是,先梳理项目的总体目标、体系结构、组织结构、总体业务流程,并进行总体分析, 然后在按业务流程的段落进行分解。 可能的结果 在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客户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对于有些要求,我们按常规的做法很难达到,或者技术上很难实现,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要求往上寻找,发现有很多方法来实现,总可以找到一对我们最简单的方法;客户要求往往是结果,对于我们的方法并不关心,这个在需求分析要注意。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必须要有对原业务的一个深入了解、提取、抽象、升华的过程,教务管理软件需求分析尤其如此。 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是从用户的业务中提取出软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对用户业务问题的分析,规划出的软件产品。这个步骤是对用户业务需求的一个升华,是一个把用户业务管理流程优化,转化为软件产品,从而提升管理而实现的质的飞跃,这一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能否得到用户认可,顺利交付给客户,客户能否真正运用我们的产品帮助他解决业务或管理问题。 按照软件工程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描述,需求阶段我们可以细分为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两个小阶段,需求调研需要充分细致的了解客户目标,用户业务内容、流程等,这是一个对需求的采集过程,是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准备。当我们已经了解、理解了用户的业务,于是可以开始分析需求了。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由产品工程师或系统分析员或两者分阶段合作完成全部的需求分析工作。 一、 提取出核心、主要、急迫的业务,明晰业务流程 通过需求调研,我们会发现用户各方面的业务很多,从大处着眼,包括用户的各种业务项目、业务流程。这时需要我们回头去查看软件的项目规格说明书,再次温故客户对软件项目或产品的最初提出的需求目标和范围,我们的软件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众多的业务中提取出用户核心的、主要的、急需的业务,这些是我们软件需求主要关心所在。从用户繁杂的业务中进行业务、业务流程的提取,把那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同一种业务提取出来。我门需要分析用户的这个业务流程中哪些是系统能帮助管理的,哪些是要在系统外处理的,充分分析了用户现有的业务和业务流程,我们进入下一步骤。二、 运用管理思想,优化业务流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一是我们采用了网络计算机这些新的技术手段,较之原先手工、电话等方式在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将会带来新的方式,必将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根据对用户业务的理解,考虑是否可以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现有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当然一旦牵涉到业务流程的修改一定要与客户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只有客户认同方可确定,因为这一定会在软件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套执行。三、 进行业务分类,规划系统蓝图 以上都明确了以后,我们可以描绘系统蓝图了。系统有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哪些模块,各个模块处理哪些业务,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关系,基础数据从哪里进入,通过哪些处理生成哪些结果等等。这个过程需要整理、抽象用户业务,规划软件实现,规划软件系统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因为系统的页面实现是按照系统模块的规划,所以应尽量采用用户易理解、熟悉的方式、词语进行模块的描述。四、 详细描述软件功能点 规划出了软件的功能模块,只是软件的功能框架结构,下一步就需要明确描述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了。包含什么内容、能做什么操作,每一个功能点的说明、优先级、业务规则、详细功能描述等等。五、 需求分析的质量控制 软件需求分析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方向,所以需求分析的质量至关重要。对于这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则可以通过内部评审和同行评审的方式,然后是客户方的评审。项目组内部评审或同行评审主要是根据公司规范和评审人员本身的经验对需求分析中不明确、不合理、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规范的地方予以指正。教务管理系统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需求,能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方面作出评定。 2.2系统可行性分析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教务处信息而设计的。 教务处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教务处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教务处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采取手工方式对学籍,成绩等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一般学籍,成绩等是记录在纸质的材料上,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学生,老师,学生成绩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通过对该教务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了解之后,现对该单位开发教务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技术上可行:该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市场上销售且价格较低,甚至可以使用原有的设备,软件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Visual Basic,这些软件在MIS开发中已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可行:由于公司急需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务处的档案文件进行管理,因此对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大力支持,开发经费没有问题。管理上可行:另教务人员对开发该系统也是大力支持的,同时制定了培训计划,并进行了实施MIS的物质准备和工作准备。综上所述,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都是可行的。第三章 新系统逻辑方案在本系统被批准立项之后,我实地去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进行了参观和学习,现对该单位教务导处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分两步进行,一是初步调研,二是详细调研。由于该教务出行政人员较少,因此在调研时采用了会议讨论法和个人访谈法两种方法,通过会议讨论法了解教务出的整体情况,对开发新系统的态度等。通过个人访谈法了解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及具体运作方式、过程等。在对该校教导处的手工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与该教导处的相关行政人员的反复协商、论证,最后确定了该教务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第四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4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411系统方案确定通过对系统调研与分析,系统主要应完成的功能如下:学籍管理、教师表管理、学科管理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数据统计管理。412软件结构设计教务管理系统包含学籍管理、学科管理、教师表管理、查询等功能。该系统执行时,先输入数据,然后根据输入的数据选择执行路径;教务管理系统属于事务型系统,其系统主要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接受数据事务中心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科管理教师表管理图4-1教务管理系统示意图4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了Microsoft推出的Access数据库,这是微软集成到Office中的一个桌面数据库,能够快速方便的和Office的其他套件综合使用。由于Access具有显著的简易性和有效性,大量的桌面数据库系统都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ccess的好处还在于,如果你的系统扩展到Client/Server模式的时候,可以使用Microsoft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SQL Server,此时,程序只需要简单的修改一下链接(ADO的数据源)就可以,这样,为程序的平滑扩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4.3 Access数据库简介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 Office 套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Windows 98,NT,2000,XP环境下运行。Access适用于小型商务活动,用以存贮和管理商务活动所需要的数据。Access不仅是一个数据库,而且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它可以方便地利用各种数据源,生成窗体(表单),查询,报表和应用程序等。 数据库是有结构的数据集合,它与一般的数据文件不同,(其中的数据是无结构的)是一串文字或数字流。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 Microsoft Access是一种关系式数据库,关系式数据库由一系列表组成,表又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每一行是一个记录,每一列是一个字段,每个字段有一个字段名,字段名在一个表中不能重复。图1是一个“产品”表的例子。“产品”表由10个记录组成,一个记录占一行,每一个记录由产品ID、产品名称、库存量、订货量、单价和折扣率6个字段组成。“产品ID”是字段名,其下面的1,2等是字段的值。 表与表之间可以建立关系(或称关联,连接),以便查询相关联的信息。Access数据库以文件形式保存,文件的扩展名是MDB。 Access 97数据库由六种对象组成,它们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 表(Table) 表是数据库的基本对象,是创建其他5种对象的基础。表由记录组成,记录由字段组成,表用来存贮数据库的数据,故又称数据表。 查询(Query)查询可以按索引快速查找到需要的记录,按要求筛选记录并能连接若干个表的字段组成新表。 窗体(Form)窗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浏览、输入及更改数据的窗口。还可以创建子窗体显示相关联的表的内容。窗体也称表单。 报表(Report)报表的功能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汇总,然后打印出来,以便分析。 宏(Macro)宏相当于DOS中的批处理,用来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Access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操作供用户选择,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模块(Module)模块的功能与宏类似,但它定义的操作比宏更精细和复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模块使用Visual Basic编程。 在安装Access后,在“程序”菜单中会出现Microsoft Access项,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Access”,启动Access。对话框中有两个组合框,如果要新建一个数据库可以选择“空数据库”或“数据库向导”选项,如果要打开已存在的数据库,则选择“打开已有数据库”选项,并选择要打开的数据库文件,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假定选择“打开已有数据库”选项,并选择“db1”数据库,则启动后的Access窗口。从打开的数据库可以看到Access数据库包含的6个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日常的操作主要涉及表、查询、窗体和报表。单击某个标签,例如“表”,会显示表窗口,表窗口中列出了数据库中的全部表。在表窗口中选择一个表,然后单击“打开”按钮,便可浏览该表的内容。按F11键可回到数据库窗口。 也可以使用文件菜单打开数据库,方法如下: (1) 单击“文件” |“打开数据库”,出现“打开”对话框。 (2)选择一个数据库,然后单击“打开”按钮。 关闭数据库窗口 单击数据库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数据库窗口。也可以单击数据库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再选择“关闭”选项,关闭数据库窗口。注意:不要单击Access窗口的关闭按钮,否则将关闭Access窗口。 用此方法关闭的数据库窗口可以用“文件”菜单的“打开数据库”选项重新打开。 4.3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方案硬件环境:内容最低配置建议配置主机奔腾二代300MP4 1.6GHZ以上内存64MBDDR256MB以上硬盘20GB40GB以上显示器VGA以上表4-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中文版编程软件和数据库:Visual Basic6.0中文版+Access2000中文版第五章 系统设计该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主要由6个功能模块组成教务分工管理:教务分工管理主要支持针对学校内部班主任职责分工的管理的功能教师表管理:教师表管理主要针对学校内部教工档案信息管理的功能学籍管理:学籍管理主要针对学校内部学生学籍增改信息管理的功能成绩管理:成绩管理主要针对学校内部学生考试学科成绩管理的功能学科统计管理:学科统计管理主要解决学校班级各科成绩数据统计的功能数据导出管理:数据导出功能主要针对用户从数据库中导出相关的Excel表格的功能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联机对话”模块的“超级信使”功能获得联机帮助,系统设置模块能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本系统的某些属性进行设置,以让系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对于对系统使用不明白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线帮助”获得一些提示。第六章 功能描述1、用户登陆单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对应的密码,按“确定”即可进入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或修改,登陆界面如下所示: 图6-1 登陆界面2、教务管理成功登陆后,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界面,如下所示: 图6-2 登陆界面 3、教务分工信息模块 用户如果要修改教师分工信息,可以单击“教务”,启动FrmAddFg.frm窗体,运行界面如下图:图6-3教务分工信息24 教师档案等信息修改进入系统的用户可以通过单击“教师”标签,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增加或者修改,启动界面如: 图6-4 教师档案信息25 学籍名单增改学生的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可通过单击“学籍”标签进入学籍的修改工作,界面如下所示:图6-5 学生成绩管理学生考试是学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学生的成绩是教学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系统提供了这样一个对学生成绩进行录入和管理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单击“成绩”标签,进入成绩模块,对学生的进行输入和统计,同时可以根据年级或班级的不同情况,通过对其中的属性设置来对本模块的功能进行重定位或再生。图6-6图6-727 数据导出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均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要查询出结果必须了解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列表,理解用SQL语句实现所需数据的查询,结果将以Excel表格的形式导出图6-828 联机对话和在线帮助本系统是单机版教务管理系统,用户如果希望获得其它的联机帮助可通过发送本机地址和端口与其它的客户端建立连接,以发送信息的方式实现通信,界面如下: 图6-9 第七章 实施概况71系统开发环境:系统开发环境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种。硬件平台是指开发与运行所需要的硬件环境,主要包括计算机机型及硬件配置。由于本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不高,比较经济,只要配备有PII处理器(或以上)、64M内存(或以上)、10G硬盘(或以上)的普通微机即可顺利运行。软件平台是指系统开发与运行的软件环境。本系统在开发时选用了稳定性较强的Windows XP中文专业版和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语言,同时选用了Access数据库,由于这些软件产品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因此彼此之间的兼容性较好,开发出的应用系统稳定性较高。Visual Basic 6.0具有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可以快速完成系统的开发,内部集成的数据库访问通道,使得可以轻松方便的对数据库管理。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由于我们的系统要求,采用它完全可以适合我们的工作需求,并且它所支持的数据类型十分丰富,维护简便,费用比较低,人员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升级。 本系统在单机上运行。7.2系统测试: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析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在开发本系统时,为了使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对本系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全面测试,采取的方式是:1、菜单项测试:为了保证每一项下拉菜单能够正确实现系统设计的功能,我把该教导处有关学生成绩、教师任课表等所有基础数据,基本上全部输入到本系统中,并对每一个菜单项反复进行了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从而保证了菜单级功能的正确实现。2、数据跟踪:完成菜单项测试后,对系统内的每一个数据进行了跟踪。3、综合测试:在以上测试的基础上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整体的测试,依次来检验系统功能是否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7.3 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1初始数据的输入本系统的的输入采用鼠标和键盘相结合的输入方法。2、怎样进入系统将本系统所在的文件夹拷贝到硬盘,然后执行其中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文件即可,应注意要将全部文件的属性变以存档,消除只读属性。3、怎样使用本系统:点击鼠标左键即可进行相应功能的选择。数据查询系统提供两种查询功能,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1)精确查询:如果用户在查询输入框内输入的是所要查询信息的完整内容,则实现精确查询,即此时查询出的信息是匹配用户输入信息的某条记录;(2)模糊查询:如果用户在查询输入框内输入的是所要查询信息的部分内容,则实现模糊查询,即此时查询出的信息是匹配用户输入信息的所有记录。用户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是教务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提供系统用户的管理及用户日志管理等功能,由系统管理员为使用教务系统的每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系统用户管理录入、修改及删除系统用户的登录信息,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所属系所、用户实名、用户描述等,使用教务系统的每个用户都有一条记录。 教师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提供教师基本信息、异动信息、科研信息、进修信息等管理功能。 基本信息管理(1)基本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出生日期、所在系所、所在教研室、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入校时间、职称时间、身份证号、授课类别、学科方向、个人简历、照片等内容。在显示基本信息时,用户可对显示的列进行筛选,以决定要查看哪些列的内容,选择好列后,用户可将结果保存下来,下次登录时系统直接显示选择好的列。(2)录入并修改教师的网络登录名和登录密码,教师通过自己的登录名和密码登录网站。(3)基本信息查询:按教师名、所在系所、所在教研室、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职称、学历、学位、是否授课、年龄段等条件进行查询。(4)历年库操作:可将当前的教师信息记录到历年库中,历年库中保存了历年的教师信息,可以方便地对历年教师信息进行查询、统计等操作。(5)数据导入/导出:可将外部数据文件导入到教师库中,也可将教师库的信息导出到外部数据文件中。外部数据文件采用DBF文件格式。(6)基本信息打印:可将全部教师信息或查询结果输出到Excel中,输出时,只输出用户筛选出的列,用户可通过单击列标题来改变排列顺序。教师异动信息管理(1)异动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教师的异动信息包括异动时间、异动原因、异动去向等内容,其中异动原因由用户自己定义,例如退休、病休、离职、调动、死亡等。(2)异动信息查询:按教师名、异动时间、异动原因等条件进行查询。(3)异动信息打印:可将全部教师的异动信息或查询结果输出到Excel中进行打印。系统的维护:本系统是个较复杂的人-机系统,由于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变化,不断影响系统的运行,同时需要系统不断地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地完善系统,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这就需要自始至终进行系统的维护工作。系统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维护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设备的维护;(1)程序的维护:指的是修改部分或全部程序,这种维护往往是在条件发生变化或原系统的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的。(2)数据文件的维护:指的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数据文件进行不定期的修改。(3)代码的维护:随着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可能会出现旧代码不能适应新要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变更代码,予以维护。(4)硬件的维护:指的是对系统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本系统的日常维护由教务处的专人来负责,如果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开发者来负责。维护活动的类型有:(1)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系统测试阶段没有发现的错误;(2)适应性维护。是指由于新的硬、软件环境,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而进行的维护;(3)完善性维护。是指由于业务处理方式和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提高,用户往往会提出增加新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的需求,为了完善而进行的维护;(4)安全性维护。是指为了进行防病毒、保密等而进行的维护。74系统的转换方案:本次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采用了并行转换方式,以保证平衡可靠的过度。即一方面使用本系统来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又继续沿用老的方式手工方式,这种状况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现了一些程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