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词牌名释义(一)-苏幕遮徐志耀酝酿写这个系列是在前些天给学生讲课后古诗词背诵中的范仲淹苏幕遮,我随口提到词牌就是词的曲调,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前面李煜所写的相见欢,词牌名表现了欢乐之意,但词的内容却表现作者内心的悲凉。学生就问道:“苏幕遮是什么意思?”我一时语塞,因为这个词牌似乎没有什么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仿佛与屏障有关。但我也不敢望文生义,回去查了查资料,才发现这是词牌中极为少见的音译词。由此开始,就准备酝酿写一写我们教材中所出现的词牌之名。当时临近考试,时间较紧,暑假开始,就利用闲暇时间将我找到的材料一一罗列出来。“苏幕遮”,据唐贞元年间慧琳所编的一切经音义卷四十所载,是“西戎胡语”,正确发音当为“飒麿遮”(全唐诗张说有五首相关的七绝诗,作“苏摩遮”)。据宋史所引宋王延德高昌行纪,称当地“出白?绣文花蕊布,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当原指一种帽子。但后来演变成一种舞蹈,一切经音义称“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皆舞蹈名称)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啗人民之灾也。”张说在其文集同题诗下有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两篇同时记载,苏幕遮为西域传入的歌舞,从一切经音义中所载可见,舞蹈气氛热烈,欢腾鼓舞,且与游人同乐,是一个西域的节日专门舞蹈。并且从内容与形式上,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泼水节很相似。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五中“浑脱队”一条中载唐中宗时清源尉吕元泰上书言时政,专言此舞“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幕遮旗鼓相当,腾逐喧噪。”从这段话中可见,这一舞蹈当时已不仅仅在京师长安流行,外地也能看见。但对于舞蹈的时间,容斋随笔有吕元泰要求皇帝禁止此舞,称“何必羸形体,讙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焉?”从中可以推测舞蹈的时间当在寒冷的时候。而盛唐的名相张说的诗则更为明确,有“腊月凝阴积帝台”“长取新年续旧年”之句,说明这一舞蹈应当是在新年辞旧迎新时所跳的。有趣的是,泼水节也相当于当地人民的新年。在龙榆生先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称这一曲调为“宋词家所用,盖因旧曲另度新声”,而词谱中也以范仲淹的这首词作为初调,从曲的内容来看,与这一舞蹈原本所包含的喜庆祈福之意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附:苏摩遮张说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急鼓送寒来,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人教版教材中的词牌名释义(二)水调歌头徐志耀唐代大曲中有水调,为商调曲。而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引乐苑称:“水调,商调曲也。旧说水调、河传,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制,曲成奏之,声韵怨切。”在唐圭璋、钟振振两位先生所撰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前言中称词起源于隋。词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其所配合的曲调,却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和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同宴)乐 ”,因此其诞生与隋的大一统所带来“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所引发的“文化上的汇流”密切相关。而水调产生于隋,当为最早的词之一。所谓“歌头”,据龙榆生先生说,“凡大曲有歌头,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即水调歌头的曲调是水调的开头部分。乐府诗集中称水调“按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最为怨切”,并举白居易诗“五言一遍最殷懃,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为证。此曲在唐、五代、宋均很流行,乐府诗集载唐代有新水调,亦为商调曲。而唐代著名的传奇小说,唐卢肇所撰的逸史李谟一篇中记载唐开元时期吹笛位居第一的李谟在越州(今绍兴)镜湖巧遇独孤丈,指点他吹笛的故事。其中,独孤丈就指出李谟在吹奏凉州时,“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而马氏南唐书载南唐元宗李璟在即位时命当时著名的歌人王感化“奏水调词”。在北宋张先著名的天仙子中就有“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贺铸的摊破浣溪沙亦有“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之句。足见,水调在那一时期的流行程度。并且,从宋人的词中也可以感受到,水调的曲调“最为怨切”的特点。作为“诗余”的词,在唐至北宋初期往往只是文人寄寓闲情的文艺形式,但水调似乎已经有了一些讽喻的功能。乐苑中就记载隋炀帝创制水调后“王令言闻而谓其弟子曰:但有去声,而无回韵,帝不返矣。后竟如其言”的记载,与陈后主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非常类似。而前面所引的马氏南唐书中记载,元宗命王感化歌水调时,“感化唯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元宗辄悟,覆杯叹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水调的讽喻功能突出的更为明显。不过在苏轼的词中,水调歌头已经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了。如梦令、浣溪沙、卜算子词牌名释义(三)徐志耀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所创作。据南宋胡仔所编的苕溪渔隐丛话载:“东坡言,如梦曲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云如梦。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名。”而明末清初学者褚人获所编撰的坚瓠集则将全词录入,词曰:“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与东坡所载词的次序有区别。李存勗为一赳赳武夫,按褚人获言,“李存朂搽画粉墨与敬新磨等日闹优场,粗犷之极”,能写出如此婉丽的词作也属罕见。从词的内容上看,这首词的内容当与桃花源记关系不大,而与搜神记中所载刘晨、阮肇入天台,见桃树遇仙女的故事相符。故事称两人被仙女招为婿,群仙毕至相贺,“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归思甚苦”的记载与“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的词句的意境相似。御定词谱则补充了此词的一些异名及来历:“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词有比着梅花谁痩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浣溪沙为唐教坊曲。教坊为唐代所设立的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人崔令钦所撰教坊记中列教坊曲调二百二十五,就包括浣溪沙。另有摊破浣溪沙,上下片各增三字,又名山花子。此词牌名当取自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西施浣纱的故事是古来文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亦是文学常用的题材。明代梁辰鱼所著浣纱记,被称为“昆曲之祖”,就是取材于此,并在剧中设置与纱有关的情节。西施离开临别时将溪纱分开她与范蠡各持一半。末尾写灭吴之後二人在太湖舟中成婚,又取出溪纱一同泛海而去。这一剧情使这一词牌名多增添了几分家国情仇。而唐宋词鉴赏辞典称“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因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此词又名小庭花,当取自南唐元宗李璟句“此情唯有落花知”。御定词谱载此词其它异名及来历:“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贺铸名减字浣溪沙;韩淲词有芍药酴醿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阴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卜算子北宋盛行此曲。卜算子,据明末清初著名词曲家宜兴人万树所撰词律,称这一词牌有两个来历,其一为“骆义乌(骆宾王,因其为义乌人,故名)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而另一来历则为“取之按山谷(黄庭坚)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骆宾王“用数名人”,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不少类似的题目,如秋日送侯四得弹字、秋日送尹大赴京、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在兖州饯宋五之问、初秋于窦六郎宅宴等。而黄山谷此句出自其词作河传,此词有序曰:“有士大夫家歌秦少游瘦杀人,天不管之曲,以好字易瘦字,戏为之作”,这首词有与秦观词相戏的意味。词曰:“心情老懒,对歌对舞,犹是当时眼。巧笑靓妆,近我衰容华鬓,似扶着,卖卜算。思量好个当年见,催酒催更,只怕归期短。饮散灯稀,背锁落花深院。好杀人,天不管。”从词意中看,是将自己戏称为一个东张西望的算命先生,颇有趣味。御定词谱中列举此词的异名为:“苏轼词有缺月挂疎桐句,名缺月挂疎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人教版教材中的词牌名释义(四)相见欢、望江南、渔家傲词牌名释义徐志耀相见欢唐教坊曲,词谱以为“南唐李煜词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更名秋夜月,又名上西楼,义名西楼子。”此外,“康与之词名忆真妃;张辑词有惟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因名月上瓜州。或名鸟夜啼(当为乌夜啼)。”。词律以为相见欢为本名,出自唐(为五代前蜀王衍侍郎)薛昭蕴词:“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蕃马,小屏风。 卷罗幙,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薛绍蕴为唐末五代时人,此词内容是表达闺人思念之意,有盼望相见欢之意。但按教坊记所载乌夜啼相关故事:“宋彭城王义康、衡阳王义季,弟(帝)囚之浔阳。后宥之,使未达。衡王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据史书记载,刘义康被囚后六年被杀,并无二王同囚遇赦事,此故事为民间传说。但听乌夜啼,以为吉兆,似乎更符合相见欢的题意。而乌夜啼、相见欢并见于教坊记所列曲名之中,既有可能本是两曲后合一,也有可能是一曲多名。教坊记作者崔令钦事迹已不可考,但书中多记开元间事,年代肯定早于薛昭蕴,这一词牌名的起源当出自教坊记中的这一故事。而这一故事本身也以南朝宗室残杀为背景,虽然是喜剧结局,但悲凉之意颇深,因此李煜的两首相见欢表达自身内心的悲苦,也不能说与词牌名没有关系。望江南唐教坊曲名,词谱以忆江南为正名,当源自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而词律据乐府杂录,以为“本名謝秋娘,李德裕镇浙西,为妾谢秋娘所制,后改为望江南”。按白居易幼年遭逢战乱,寄居于江南,而李德裕镇浙西当在宪宗之后,两人谁先创此体实难判断。不过,白居易的诗集均在此诗下注“此曲又名谢秋娘”。或许,此曲是白居易晚年所作。白居易卒于会昌年间,当时正是李德裕权势最盛之时,依体写诗也不奇怪。此曲异名极多,词谱列如下:“段安节乐府杂録此词乃李德裕为,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又名梦江口;李煜词名望江梅,此皆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名安阳好;张滋词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句,名梦仙游;蔡真人词有铿铁板,闲引歩虚声句,名步虚声;宋自逊词名壶山,好丘长春词,名望蓬莱;太平乐府名归塞北,注大石调。”从中也可以看出此词的流行程度。渔家傲此调是北宋流行歌曲,曾有人用来作“十二月鼓子词”。此词始见于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而得名。唐宋词鉴赏辞典称此词的特点是“句句用韵,声律谐婉,既可用于一般抒情,尤宜表达悲凉情感”。范仲淹的渔家傲为其代表作,而其岳阳楼记中亦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句,可见渔歌对其影响之深。范仲淹幼年生活在太湖之畔,“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景象时时出现,而类似“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也时时令他感动。因此,他以渔家傲来填词,表达的情感自然至为真切,因此此词才能成为绝唱。附,晏殊渔家傲:“画鼔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沁园春、破阵子、南乡子词牌名释义(五)沁园春沁园春当为五代或宋初所制曲。“沁园”是东汉沁水公主的园林。沁水公主为明帝女,章帝妹。后汉书载章帝时,外戚窦宪因其妹为章帝皇后,强横不法,“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后来章帝一次出宫时“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语塞)不得对。后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迭,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宪大震惧,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虽不绳其罪,然亦不授以重任。”章帝早逝,和帝年幼,太后执政,窦宪随即专政,为东汉外戚干政之始。从这则史实也可以看出沁水公主的园林在当时必定是一处名胜,否则已经富贵之极的窦宪又怎会对之垂涎呢?因此,沁园频繁出现于唐诗之中,如则天、中宗、睿宗时崔湜有句:“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晩看”(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邵升曰:“沁园佳丽夺蓬瀛,翠壁红泉绕上京”(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可见当时沁园已经成为了一处风景名胜,并且两人诗均是游宴时所作,可见当时仍为皇家园林。其时韦后、太平公主权势强盛,史载韦后女长宁公主也曾强夺唐宗室亲王的园林,沁园在当时必定极为著名,也是长宁公主强夺的园林之一。其后韦后伏诛,长宁公主虽幸免,但权势已失,故园归属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被玄宗除去后,园林又易手。开元年间诗人储光羲曰“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即对这段历史变迁有所暗示,而当时另一位诗人芮挺章则在其诗序言中也写道友人的园邻与沁园相邻,从中可以想见沁园的风光:“仆三伏於通化门东北数里避暑之地,地即故倅天官顾公之旧林,今貮宰君李公之别业,右抵禁御,斜界沁园。空水相辉,歩虹桥而下视竹木交映,弄仙櫂而傍窥足,滌烦襟,陶蒸暑。”从中可以想见沁园的旖旎风光。在宪宗时韩愈有诗凭吊公主“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以沁园代指公主所居之地,可以想见沁园在当时依然著名。而唐末吴融诗“万态千端一瞬中,沁园芜没佇秋风”诗则表现此刻沁园已经随唐王朝的衰亡而彻底没落了。而时见于唐朝诗人笔下的沁园也多了几分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全唐诗中还收录了八仙之一吕洞宾所填的一首沁园春,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崔中举进士,遊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詞,诘其姓名,荐之李守,排户而入,惟見留詩于壁。”诗曰:“腹内婴儿养巳成,且居尘市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诗颇有仙意。但全唐诗所收录的沁园春,讲述炼丹求仙时,格律与今也不相同,当是后人伪托,不可信。唐宋词鉴赏辞典称此调始见于张先,当是五代或宋初创制。辞典称此词特点为“原属婉约词,因其格调开张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人及后人常用此词抒发激越之情”。而唐宋词格律则称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词谱中则记录此调异名如下:“张辑词结句有号我东仙句,名东仙;李刘词名寿星明;秦观减字词名洞庭春色”。破阵子破阵子是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旧唐书音乐志则载太宗“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辞。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坐宴者皆兴。”而卷二十八还记载了此曲的阵型、分部,“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疾除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唐宋词格律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一段为之”,词谱则以为“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但无论形式如何变换,此调中所包含的激壮慷慨之情依然可以感受到。破阵子流传极广,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载玄奘会见当时北印度的统治者戒日王时,戒日王说“尝闻摩诃至那国(大支那,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足见这一乐曲影响之广,已经令万里之外印度国王为之神往。而此曲创于太宗时,戒日王“闻之已久”,说明中印交往之频繁。南乡子南乡子属唐教坊曲。词谱中称“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欧阳炯词,冯延已、李珣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冯延已词。”全唐诗中录欧阳炯南乡子词八首,均描写南国风情,特别以“花发海南天日暮”、“笑指芭蕉林里住”、“路入南中桃榔叶”等句为代表。可以推测此调出自南方民歌,调名也应当由此而来。欧阳炯为蜀人,冯延己为南唐大臣,此词最早也为南方的诗人所用,词的内容也多为清新的抒情小调,其后被北宋诗人改造,至辛弃疾则为壮词。“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鬟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豆蔲花间坐晚日。翡翠鵁鶄,白苹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略谈词牌名的含义与作用徐志耀七年级七上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七下无八年级八上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八下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九年级九上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浣溪沙苏轼(簌簌衣襟落枣花)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南乡子辛弃疾(何处望神州)九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词牌名的来源词牌名的来源有以下四点:1名人秩事或文学作品中的典故传说。如浣溪沙采自西施浣纱的故事、卜算子则与骆宾王以数字名人的习惯有关、沁园春中的沁园是东汉沁水公主的园林、武陵春取自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在桃花开放时节误入桃源的故事、相见欢的异名乌夜啼则与刘宋两王被囚家人闻乌鸦夜啼的故事有关。2取自唐代著名的乐曲如水调歌头是唐代著名乐曲水调的开头部分、破阵子则是截取自唐初名曲秦王破阵乐。3源自词人名句,词牌有许多异名,绝大多数都是取自此词牌中著名的句子。例如如梦令的异名小庭花就取自五代时南唐中宗李璟的句子“此情唯有落花知”。人教版中许多词牌名就取自于初创者的名句。如如梦令取自初创者后唐庄宗李存勗的句子“如梦,如梦”,而也有人认为卜算子之名源自黄庭坚的句子“似扶着卖卜算”,望江南本名忆江南,取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渔家傲则取自北宋初名相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江城子取自五代中后蜀欧阳炯的词“如西子镜照江城” ,而醉花阴则取自北宋末年诗人毛滂的“人在翠阴中”及“劝君对客杯须覆”几句诗意。4对外国舞蹈的音译或称呼。如苏幕遮就是一个音译词,原意为“头巾”,实指西域的一种舞蹈。与之类似的还有菩萨蛮,就是当时人对来自西域的女子舞蹈队的称呼。教材中出现的词牌名唯有南乡子来源不详,但此词牌为唐教坊曲,而教坊曲的词牌多取自秩事典故,从词牌名称判断,当指来自南方的歌谣。上述的四种来源并非泾渭分明,同一词牌名也可能有着多种来源,例如破阵子所源自的秦王破阵乐是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自己的赫赫战功所创,而李存勗所创作的如梦令记述就是刘晨、阮肇入天台,见桃树遇仙女的故事。词牌名的 含义词牌名的含意有以下三点:1了解词在诗歌史上的发展变化过程。最早的诗歌的最主要作用在于记事,“诗言志”,孔子编撰诗经,将表现家国情思、高尚的生活态度的诗歌视为正声,而以表达男女爱情的“郑卫之声”则被视为“淫”声。因此诗歌往往承载了文人对个人生命的追求与反思。而词的起源与诗不同,词源于音乐。从上述的词牌名的来源可以发现,词牌名来源与音乐是密切相关的。而取自秩事典故的词牌名多是唐教坊曲,取自著名的词句的词牌名有不少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可见,词在最初诞生时,其主要是为了配合音乐的演奏。今天流行下来最早的词发现于敦煌藏经洞,被称为“燕乐曲子歌辞”,简称曲子,主要内容大多表现男女爱情,主要作用为“言情”。词中自然也有“言志”的内容。一般认为,词最早出现在隋代,虽然已无相关的词作流传下来,但从水调、河传等词牌名就可以推测出其出现与隋代人民繁重的劳作相关。史籍也记载了这些词的内容表现了人民的疾苦。而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敦煌古往出神将”(菩萨蛮)、“攻书学剑能几何”(定风波)等词作,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但在当时将音乐定位为娱乐的背景下,这些词作注定不能成为主流。“词本花间”,花间集中主要的内容依然是表达爱情及享乐的生活,足见词初期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娱乐。文人作词也仅仅是将之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消谴,与自己个人的追求无关,故而词又被称为“诗余”。即使是破阵子这样慷慨激昂的词曲,最早作为词作出现在晏殊的词中,也仅仅是表现少女的游戏,对爱情的憧憬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开始逐渐占据文人的内心,传递他们的人生追求。在北宋后期出现的一些词牌,如醉花阴,为毛滂自度曲,但其中所蕴含的已经是一种文人超脱的情怀,与文人的生命价值联系起来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的出现,表现了词的一种觉醒,由李煜开创的表达人生的词作思想从此时起得以真正成为词坛的主流之一,从此之后,词也成为一种“言志”的诗歌形式。即使是浣溪沙南乡子之类典型的民歌小调,在苏东坡、辛弃疾的笔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安全相关培训课程课件
- 教学设计-平均数
- 3.2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民事案件撤诉申请书
- 地亩子申请书
- 安装网线需求申请书
- 安全监理培训学习计划课件
- 房屋租用申请书范文
- 职工互保申请书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护理教育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培训课件的字体版权
- 中医治未病课件版
- 【课件】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专项培训课件丨
- 2025-2030年中国礼品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预防校园霸凌》课件
- 共用检验设备协议书
- 采砂作业合同协议
- 《2025年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全册)
- 施工单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角色与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