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正义问题是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问题。 千百年来, 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 不间断地思索着这个问 题。 他们是当代西方久负盛名的政治哲学家, 他们对正义 问 题进行了 深入的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本文主要对他们两人的正义理 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考察了正义理论的历史渊源, 主要介绍了古希腊柏拉图、 亚里 士多德等人的德性正义理论、 近代及现代资产阶级正义理论, 旨 在梳理出正义理 论在西方的发展脉络。 接着从正义理论的基本理念、 核心内 容及正义性证明三个 方面阐述了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最后, 从正义理论的内 容及正义理论的 特点 两个方面介绍了诺齐克的权利正义理论。 第二部分对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理论 进行了比较, 首先分析了 他们理论的差异方面, 接着分析了他们理论的相同方面, 最后, 通过以 上比较得出他们两个人的理论都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 他们的争 论仅仅是自由主义的家族内部之争, 并且都有其历史及阶级 泊 勺 局限性. 第三部分 分析了两人理论体系的缺陷及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 析了 他们理论的 缺陷, 接着着重探讨了 他们两人的正义理论对解决当 前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公平效率问题、 收入分配问 题所具有借鉴的意义, 对社会主义民主法 治建设、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等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正义;政治哲学;罗尔斯;诺齐克;比较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abs tract t h e j u s t i c e p r o b l e m i s a 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 o f p o l i t ic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r o u g h t h e a g e s , p e o p l e h a v e b e e n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i s q u e s t i o n w i t h o u t s t o p p i n g t h r o u g h v a r i o u s k in d s o f w a y s a l l t h e t i m e . r a w l s a n d n o z ic k a r e p o l i t i c a l p h i lo s o p h e r s w i t h a lo n g s t a n d in g re p u t a t i o n i n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y w e s t , t h e y h a v e c a r r i e d o n d e e p t h i n k i n g t o t h e j u s t ice p r o b l e m , h a v e f o r m e d o n e s o w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y s t e m .t h i s a r ti c l e m a i n l y h a v e m a d e c o m p a r a t iv e re s e a r c h t h e i r j u s t t h e o ry , t h e f u l l t e x t i s d i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p a n s e f i r s t p a rt o f t h e a rt i c l e h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o r i g i n o f t h e j u s t i ce t h e o ry a t fi r s t , w e h a v e i n t r o d u ced t h e j u s t i ce t h e o ry o f a n c i e n t g r e e k p l a t o , a r i s t o t l e a n d m o d e m a n d m o d e m j u s t t h e o ry o f c a p i t a li s t c l a s s . t h e p u r p o s e i s t o c o m b o u t t h e j u s t i ce t h e o r y d e v e l o p i n g h i s t o ry i n t h e w e s t e rn .a n d t h e n w e h a v e e x p l a i n e d j u s t i ce a s f a i rn e s s b y r a w l s f r o m t h r e e r e s p e c t s o f b a s i c i d e a , k e y c o n t e n t a n d j u s t i d e n t i fi c a t i o n o f t h e j u s t t h eo ry . f i n a ll y , w e h a v e i n t r o d u ce d n o z i c k j u s t i ce 一 t h e o ry fr o m t w o r e s p e c t s o f k e y c o n t e n t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h e c o n t e n t .t h e s e c o n d p a rt o f t h e a rt i c l e c o m p a r e s r a w l s a n d n o z i c k j u s t i ce t h eory . f i r s t , w e h a v e a n a l y s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e o f t h e i r t h e o r i e s . s e c o n 氏w e h a v e a n a l y s e d t h e s a m e re s p e c t o f t h e i r t h eor y , f i n a l l y , t h r o u g h t h e a b o v e r e l a t i v e l y , w e g e t s u c h a c o n c l u s i o n : th e i r t h e o r i e s a r e b o t h w e s t e rn n e w l i b e r a l i s m t h e o r i e s , t h e i r d i s p u te i s o n l y t h e b a t t l e i n s i d e f a m i l i e s o f t h e l i b e r a l i s m , a n d a l l h a v e l i m i t a t i o n o f i t s h i s t o ry a n d c l a s s . t h e t h i r d p a rt o f t h e a rt i c l e a n a l y s e s t h e d e f e c t o f t h e i r t h eore t i c a l s y s t e m s e a n d e n li g h t e n m e n t o f u s . a t f i r s t , w e u s e d t h e ma r x i s t b a s i c c o n cep t t o a n a l y s e t h e d e f e c t o f t h e i r t h eory . a n d t h e n t h e a u t h o r a r g u e t h a t t h e i r j u s t i ce t h eory w i l l h a v e a m e a n i n g l e s s o n s t o t h e f a i r e f f ic i e n c y p r o b l e m , p r o b l e m o f i n c o m e a ll o c a t i o n w h i l e s o l v i n g t h e p r e s e n t s o c i o -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o u r c o u n t ry a n d t h a t t h e i r j u s t i ce t h eory h a v e a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f u n c t io n t o d e a l w i t h p e r s o n a l a n d n a t i o n a l re l a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i s t d e m o c r a c y a n d t h e rul e o f l a w. k e y w o r d : j u s tice th e o ry ; p o l it ic a lr a w l s ; n o z i c k ; r e l a t i v e l y s t u d y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引言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这是由 正义的基本内 容和性质所决定的。 正义 既是一种理想性的价值理念, 也是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 作为价值理念, 正义是 以人类的需要为尺度而确定、 规定社会的“ 应有”的 状态。 人类的这种需要可以 使人们摆脱客观事物的存在或客观事物既有存在的限定、束缚, 自由地由自身的 需要出发先行规定事物的存在的属性, 人们对于正义的基本理解往往决定着他们 对 “ 应然的社会生活的判断” 。在现实上,正义表现为一种制度安排, 制度是一 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为实现合作而制定的、要求大家共同 遵守的、 长期 有效的、 确定性的公共规则, 它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们一出生, 便无可选 择地活在某种社会制度之下。 制度构成一定社会的结构、 框架和关系。 正义作为 一种价值形态, 就是对一定社会制度进行价值评判的尺度。 可见, 正义问题是关乎人类生活的重要问 题, 因此, 什么是正义? 正义的标 准是什么?如何实现正义?这些问题也就成为千百年来政治哲学家们一直不停 思索的对象。 在西方,自 古希腊以来, 无数的政治哲学家思考了这些问题, 但是 真正形成理论体系则只有2 0 世纪7 0 年代的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与诺齐克口 并 且他们关于正义理论的论争支配了整个西方政治哲学近半个世纪, 在西方学界影 响巨大。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一种社会道义论。 他认为, 一个群体必须一次性地决定 在他们中间什么是正义的, 什么是不正义的, 一个社会, 当它不仅被设计得旨 在 推进它的成员的利益, 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开的正义观管理时, 它就是一个 组织良 好的社会, 因此,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美德,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美 德一样。 在他看来, 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 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 务, 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因而, 正义的主 题或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 他期望运用正义原则对主要的社会制度进行调节, 处 理社会经济中的不平等, 从而达到一个公平的社会。 他不同 意功利主义的 正义观, 批评功利主义仅仅关心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而基本不关心这些福利或欲望的满 足是如何分配的。 也就是说, 功利主义可以以更大的社会利益为借口来侵犯个人 自由 和权利, 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 这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所不能接受的.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 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 较研究 他坚持认为, 基于正义, 个人具有一种不可侵犯性, 其自由和权利不能因为其他 考虑而牺牲,忍受一种不正义的惟一理由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不正义。 与罗尔斯不同, 诺齐克的正义理论是一种权利道义论。 该理论坚持个人主义 传统、 诉诸自由市场体制下的个人的选择, 认为从道义上评估正义和公平的对象 只能是个人的 行为, 而个人行为正当 性的标准则在于是否符合个人权利。 诺齐克 继承了古典放任自由主义的传统, 认为个人拥有权利,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可 被别人以 某种方式用作工具, 有些事情是任何人或团体都不能 对他做的, 即使是 为了 较大的 社会利益, 做了 就要侵犯他们的权利。 立足于个人权利, 他强调持有 物在历史上形成的拥有权, 强调财产分配的非模式化。 认为只要历史上形成的拥 有财富的方式是正当的, 是自由交换的产物, 就应当承认其拥有权的合法性。 唯 一限制条件是交换中不使别人的状况恶化。 政府和社会不应当 对这种拥有权和交 换横加干涉或要求财富的重新分配,否则就会导致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虽然两人的正义理论都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是为西方资产阶级服务的, 有 其历史局限性, 但是, 他们的理论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毕竟对现代化和市场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自己的看法,故对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 解决社会中的突出矛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能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作用. 基于此, 笔者意在对二人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期对他们的理论 有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一、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理论 ( 一)正义理论的历史渊源 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正义理论 人类对正义问题的探讨由来己久, 在西方, 对正义问题的探讨最早出现在古 希腊。 在那里, 正义意味着一种德性, 是作为一种行为的限度来使用的, 其作用 是要求人们在个人生活和日 常行为上保持一定的限度, 以协调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国家的关系。 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他主要讨论了道德正义。 他将正义与智慧、 勇敢、节制并列为“ 四主德”之一,并且认为正义是其它美德实现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这些美德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而是分别属于国家中不同等级的个人。 他将社会成员分为三个等级: 统治者、 武士和劳动者。 智慧为少数统治者所具有, 统治者利用知识智慧组织管理国家. 勇敢为武士所具有, 用来保护国 家, 节制为 劳 动 者 所 具 有, 用 来 克 制 劳 动 者 的 情 欲以 使 劳 动 者 安 心 劳 动。 正 义 则 是 上 述 三 个 等级各司其职, 互不干涉, 正义就是注意自己的事情而不要干涉别人的事。 他还 把正义与国家的和谐联系起来, 认为“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 事。 洲当生意人、 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 便有了 正义, 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 家了。 ”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认为正义是最高的美德, “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 汇” 。 他认为,当 一个人依照理性自 愿选择时, 而且,当一个人知道他行为的 对象、 手段和在做什么时, 他如此的行为就是正义的. 这种公正的美德不仅使人 公正, 而且使人关心他人; 不仅是个人美德, 而且是社会的行为准则。因此, 这 种美德应该成为成邦的准则。 他说, 公正原则要求公民以成邦利益为重, 城邦的 善是所有公民善的集合和基础。 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城邦的善, 他非常重视法 律的作用。 在他看来, 法律以公正的性质维护城邦的利益和统治者的利益, 国家 政治和权力应该以 法律为依据, 法律不仅限 制社会成员的 行为, 而且限制统治者 的行为。 此外, 在分配领域, 他最早区分了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 分配的正 a 柏拉图: 理想国 ,商务印 书馆, 1 9 8 6 年,第1 5 6 页。 m 亚里士多撼: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 9 9 0 年,第9 0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义指的是社会的财富、权力及其它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东西的分配原则。 他说: “ 分配性的公正, 是按照所说的比 例关系对公物的分配。 ” 。 分配的原则主要 是 “ 数量相等”和 “ 比 值相等” 。所谓的 “ 数量相等”是指 “ 你所得的相同事物 在数目 上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 , “ 比 值相等” 则是指“ 根据各人的真价值 按比 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 , 两者中最主要的是“ 比 值相等” 原则, 即以 人 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为基础对个人实行一种不平等的分配。 矫正的正义是对分配的 正义的补充, 旨 在克服按比 例分配所引起的财富分化等社会弊端, 以维护中 庸之 道。他指出: “ 矫正性的正义生成在交往中它不是按几何比 例( 比 值) 而是按 算术比 例” , 。 所谓的“ 算术比 例” 是 指一种平均的分配, 即“ 正 如 把一条 分割得 不均的线段, 比 较长的线段取出 超过一半的那一部分, 增加到较短的线段上去, 于 是整条线段就分割均匀了” 。 . 这是西方最早的分配公平观念的 集中表述, 这一思 想给以后的正义观以极大的影响。 与古希腊不同, 古罗马时期的正义思想的主题是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法律本 身不仅体现着公平正义, 而且被广泛运用于维护社会公正。 这一时期的西塞罗集 中 讨 论了 法 律正 义. 他 认为 正 义 意 味 着 人民 共同 拥有国 家 的 法 律, 并 且 相 互承 认 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就是正义, 正义就是法, 正义具备原则与规范的性质。 2 、近代资产阶级正义理论 进入近代以 来,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急剧发展起来,在“ 文艺复兴”新思潮哺 育下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 赋予正义观新的内 涵, 西方的正义 观念发生了大的转变。 其主要倾向之一是把自由、 平等、 权利作为正义的核心概 念,以 社会契约论为论证方法。 格老秀斯、 洛克、 卢梭、 孟德斯鸿、 康德等一大 批思想家,从 “ 自 然状态” “ 自 然权利” “ 社会契约”等理论学说出发, 引出他们 的正义观念。如洛克认为, 自 然状态下的人为了解决人们之间发生的纠纷,更有 力地保障个人权利,自 愿订立契约构建社会与政府。 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而 侵害个人权利, 洛克主张订立一系列法律来限制政府权力。 政治社会的道德合理 性基础和最根本目 的 便是保障每 个人的生命、 自由 与财产, 人民 的自 由 权利是衡 。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 ,苗力田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0 年. 第9 5 页。 。 亚里士多撼: 尼各马可伦理学 . 苗力田 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0 年, 第2 3 4 页。 .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 。 苗力田 译,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杜, 1 9 9 0 年, 第弱页. 。 亚里 士多 德: 尼各马可 伦理学 , 苗力田 译, 中国社 会科学出 版社 1 9 9 0 年, 第9 6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 卜 毕业论文罗尔斯与 诺齐克正义理论比 较研究 量正义的根本标准, 正义就在于服从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的国家法律。 卢梭认为, 由于存在孤立、分离的个人无法克服的生存障碍, 人们便订立契约以组成社会国 家。 每个缔约者都把所有的 全部权利转让给整个集体, 于是所有人的意志融合为 一个总的意志公意。为了防止当 权者个人专断, 维护人民利益,卢梭提出了 “ 人民主权” 论。 他认为正义就在于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并且把出自良 心 的正义德性与出自 法律的正义规则看成是实现普遍正义的两种手段或途径。 康德 提出: “ 可以理解权利( recht , 权利、正义、法律) 为全部条件, 根据这些条 件, 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 按照一条普遍的自由 法则, 确实能够和其他人的有意 识的 行为 相协调。 ” 。 正 义“ 就是一 个按照自 由 的普 遍法则与 其他 人意 志相 协调的 各种条件的总和” 。 这样理解的正义,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一 种正义的关系和秩序。由于国家和政府是人民订立契约的结果, 因此国家必须按 法律办事, 保护人民的自 然权利。 上述正义观念, 把正义与自由、 平等、 权利联系 起来, 与理性、民主、 法制联系起来, 以契约论为论证方法,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近代西方正义观的另一种倾向是以功利主义为标准来考察正义问题。功利 主义是根据对人们的幸福的影响来直接或间接地评价行为、 政策、 决定和选择的 正当性的一种政治和伦理传统的名称。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葛德文、 边沁以及密尔。 它的早期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休漠和斯密。 如休漠的“ 公共的效用是正义的唯一 起源” 这一著名论断, 可以 看作是 对功利主 义正义 观的 最早 表述。 边沁 最 先使用 “ 功利主义” 一词, 他认为道德就是追求快乐, 而快乐的根源则在于利益的满足, 利益、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 的和标准, 是人类幸福的基础。边沁 把社会看作 个人的总和, 也把社会利益看作个人利益的总和, 由此得出结论: 道德生活的目的 就是追求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密尔从正义与功利的关系问题、评判正义 与非正义的根据、 对非正义的处罚以及对正义的奖赏和回报出发全面论述了功利 主义正义观。密尔指出功利并不是指对个人有用或者有利, 而是指公共福利、人 类利益、 公共利益。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遵从法律且为公共利益, 则是正义的: 如果 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法律且损害了公共利益, 则是非正义的。正义的 行为理应奖 赏和回报, 非正义的行为重则受法律制裁, 轻则受舆论和良心制裁。 功利主义者们 . 康 德: 法的 形 而上 学 原 理 , 商 务 印 书 馆, 1 9 9 1 年 , 第4 0 页. . 休说: 道协原 则研究 , 商务印书 馆 , 2 0 0 1 年,第3 5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都认为, 人必须在互相交往中彼此促进利益。道德就是人们在利己 动机的影响之 下为了增进普遍福利而产生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的效用最有利于社会普遍 的幸福, 那么这个人就获得最高尚和最持久的快乐 成了最有道德的人。 这就是功 利原则, 也就是正义的原则。 “ 正义这个原则本身要求产生最大限度的快乐或幸 福。 ” 。 3 、现代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正义理论 西方哲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化, 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 一是以孔德、斯宾塞 为代表的早期实证主义, 一是由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这 两种哲学思潮既消解了 人们对永恒理性的信仰又破除了人们对本质的形而上学 追问 , 从而使实证主义与非理性主义逐渐进入到正义研究领域, 使正义研究领域 一度成了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一统天下。 实证主义认为, 正义就在于服从法 律, 正义的行为就是由实证法律所规定的行为。 英国法学家约翰 奥斯丁是法律 实证主义正义观的著名代表。他主张将法理学同伦理学相区分: 法学家所关心的 只是法律( 是什么) , 而不问其是否符合理想或正义。 他对法律所下的定义是: 法律 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命令是一种以惩罚为后盾的希望, 是优势者用以约束劣势 者的; 只有普遍的命令才具有法律的性质。 一项法律, 只要是以适当的方式颁布的, 即使在道义上十分邪恶, 仍然有效。根据这一理论, 他把正义仅仅理解为合法性。 实证主义正义观, 从认识论根源来说也与非理性主义相关。 由于他们发现凭借理 性不能完全解决正义问题上的各种争论, 于是就试图用法律的确定性来弥补正义 概念的不确定性, 从而形成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正义观。根据这种正义观, 正义是相对的,“ 正义的价值不过是情感的任意表露而已,不同的经济、政治、 文 化 群体 或 个人 有不同 的 甚 至 根 本不 相 容的 价 值 观 念和 主张, ” 。 因 而 也 不 能 为 人 的理性所确切地认识和把握。 如罗斯认为: 构成自 然法基础的那些有关人性的基 本假设完全是任意的, 由 此推断出的道德法律思想因而也是任意的 , 无法在客观 上被证明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 祈求正义无异于砰砰敲桌子: 一种将个人要求变成 绝对要求的 感情表现。 ” . 凯尔 逊认为 , 正 义观念 是与 人们的宗教的、 哲 学的 或 政 治的观点相连的, 根本没有办法说出谁是谁非。 。 葛德文: 政治正义论, . 商务印 书 馆, 1 9 8 0 年. . 张文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湘研究 , 法律出版社,1 9 9 6 年, 第5 7 页。 . 协登海狱: 法理学一法哲学及其方法 ,华夏出版社, 1 9 8 , 年,第2 4 6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正义观看到了正义观念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 但却由 此完全否定了正义观念的绝对性和确定性; 它看到了仅仅凭借人的理性要发现永 恒的正义是不可能的, 但却因此而把正义完全看成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的表达。 这样一来, 它实际上 取消了 正 义问 题。 。 ( 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公平正义论 西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是西方信仰发生危机的一个时代, 人们对社会普 遍不满, 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给人们提供某种借以安身立命、 某种能够为之献身的 价值, 而现代实证主义、 相对主义的正义理论无法承担这一任务。 这便预示规范 正义理论的当 代复兴,于是出现了复兴自 然法的 运动.作为这一转折标志的, 就 是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罗尔斯于1 9 7 1 年发表的 正义论一书。 正义论实现了 两大复归: 第一, 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 义向 规范理论的复归, 从而使西方的 自由 主义传统得以 承续和弘扬: 第二, 实现了 从功利主义向 “ 社会契约” 论的回归, 强调了个人权利对于福利总量的优先性、正义对于功利的优先性。同时, 正义 论的发表也使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发生了转变,从自由转变到了正义。 1 、作为公平的正义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 以平等自由为核心概念, 以制 度社会道德规则为理论宗旨, 以抽象虚拟为论证特征的规范正义理论。 他是西方 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一个社会可以具有很多美德, 例如效率高、 协调得当、 稳定等等, 但是, 罗 尔斯认为正义才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美德。 他在 正义论 一书的 第一页就开宗 明 义地指出: “ 正 义是 社会制度的首 要美德, 正如 真理 是思想的 首 要美德 一样” 他把政治学讲的正义的社会与哲学讲的真理的思想体系作了比 较。 他认为, 缺少 正义的社会就像没有真理的思想体系一样, 都会被修正和否定。一个思想体系, 无论它多么的精巧 和实用, 只要它不是真理, 就不具有最高的价值; 同 样, 一个 社会体系,如果不具有正义,无论她是多么的严密和有效,也不是合理的社会。 罗尔斯认为正义之所以特别重要, 在于正义既是人们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 又是 。 参阅沈晓阳: 西 方正义观含的 历史演变及其启示载 杭 州师范 学院 学报必会科学版) z o o 年第3 期 . 罗尔斯: 正义论 ,何怀宏等译.中国杜会科学出 版社, 1 9 8 8 年, 第1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调节社会上的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从理想的角度看, 正 义是道德情感或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理想的一部分。 在此, 他提出了“ 秩 序良 好的社会” 这一概念, 他分析说, 当一个社会不仅被设计得旨 在推进它的成 员的利益, 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开的正义观念有效的管理时, 我们就可以说 这是一个 “ 秩序良 好的 社会” 。 在这个社会里:( 1 ) 每个人都接受、并且知道别 人也接受同样的正义原则; ( 2 ) 基本社会制度普遍满足, 并且普遍为人所知地满 足这些原则。 公开的正义观念的作用是在目 标各异的人中间建立起了公民友谊的 桥梁, 使他们可能实现稳固的合作, 换言之, 公开的正义观是构成了 一个“ 秩序 良 好的 社会” 的 人们间 联合的基本章程, 是构成了 一个“ 秩序良 好社会” 的基本 条件。 从现实角度看, 正义是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手段。 社会 是由一些追求自 身利益的个人组成的自由的联合体, 这些利益不同, 目 标各异的 个人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都承认某些行为规范具有约束力, 并使自己的行为都遵 循它们,由此就形成了一个旨 在推进所有参加者的利益的合作体系。 然而, 社会 作为相互增进利益的 合作的冒 险形式。 它不仅具有一种利益一致的典型特征, 而 且也具有一种利益冲突的典型特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 “ 就需要一系列原则来 指导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安排之间进行选择, 达到一种有关恰当的分 配份额的契约. 这些所需要的原则就是社会正义的原则, 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社会 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办法,确定了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 配。 ”。 由此出发, 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本身的主题或对象应是社会的基本结构, “ 或 更准确的说, 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 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 之划分的方式。所谓主要制度,我的理解是政治结构和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 。 罗尔斯指出, 诸如对于思想和良 心的自由的 法律保护、 竞争市场、生产资 料的 个人所有、 一夫一妻制家庭就是社会制度的实例。 社会基本结构之所以是正义的 主题, 是因为它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罗尔斯认为, 人们的生活前景既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 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也受到 人们出 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 然察 赋等偶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偶 然性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但它们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 人生目 的 和志向的形成, 。 罗尔斯: 正义论 , 何怀宏 等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 版社. . 罗尔斯: 正义论 ,何怀宏等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硕 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并实际造成了人们在生活前景上的不平等。因此, “ 假设这些不平等在任何社会 的基本结构中都不可避免, 那么它们就是社会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 。 给予每个人 的公式中 填空的 人, 将注定会去寻找一种模式” 。 。 诺 齐克认为,包括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内, “ 人们提出的几乎所有分配正义原则都 是模式化的, 如按照每个人的道德价值、 需求、 边际产品、 努力程度或上述因素 的总的 平衡来对每个人进行分配” 。 相对于模式化分配原则, 一个非模式化的 分配原则则可被界定为一个不是模式化的分配原则, 即在分配时, 它并不是按照 某人在某种“ 自 然维度” 或其综合、 排序中的得分而去进行分配。 如果用简单的 公式来点出模式化原则与非模式化原则的对立, 那么可以说, 模式化原则的公式 大致是“ 按照每个人的 ( x x ) 给予每个人” ,或者“ 按照 ( x x ) 分配” , 在括号中, 人们会填上 “需求” 、 “ 劳动” 、“ 贡献”或别的什么。但这样是把接受者与给予 者割裂开了, 把分配与生产割裂开了, 实际上是等于把要分配的物品看作如 圣 经中所说天降的“ 吗哪” ,来自 乌有之乡。而作为非模式化原则的权利原则, 他提出了这样的公式:“ 按照每个人所选择的从每个人那里给出,按照每个人的 下列情况给予每个人,即被给予者本人正致力于此 ( 也许有别人的契约援助) , 别人也愿意对他做这件事, 愿意给他他们以前一直 ( 按这一公式) 给予他的, 而 现在又尚 未用掉或转 让的东 西” 。 这一原 则可以 简化 “ 按 其所择给出, 按其所 选给予” 。 诺齐克这里实际上是在强调给予者,强调他的意愿和选择,尊重他自 愿给予的对象和方式。 当然, 他认为这不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公式, 而只是为了 。 陈闻 桐: 近 现 代西 方 政 治哲 学引 论 , 安 徽 大 学 出 版社1 9 9 7 年 版, 第3 9 1 页 . . 诺齐克: 无 政 府、国 家与乌 托邦 . 诺 齐克: 无 政 府、 国 家与 乌 托 邦 . 诺齐克: 无政 府、国 家与乌 托邦 . 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 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工 年9 月 第 1 版, 第 1 6 1 页. , 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1 年9 月 第 1 版. 第 1 6 5 页. , 何怀史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杜,1 9 9 1 年9 月第 1 版。 第 1 6 2 页. ,何怀宏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1 年版, 第 1 6 5 - 1 6 6 页。 首都师范人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简明和对照。 在他看来, 其他的分配正义论都是一种模式化的分配理论, 因此, 他还分析 了模式化正义理论的错误。 诺齐克认为, 模式化的原则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会妨 碍人的自由, 造成不断地干涉个人生活, 侵犯个人权利。 模式化原忽视了 给予者 的一面, 而只注意接受者的一面, 它看到了 接受者的权利, 却忘记了 给予者的 权 利。不管是通过所得税、消费 税、遗产税等税收制度,还是直接收取企业利润, 或者是通过一口 不知来龙去脉的社会大锅来进行分配, 模式化的分配正义原则都 涉及到对他人活动的擅自 干涉和利用,都等于是拥有对他人产品的部分所有权, 而这种所有权是没有根据的,是违反了道德约束的。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二、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之异同 ( 一)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的不同 1 、正义观上的不同:平等主义正义观与权利主义正义观 正义观是人们依据正义准则对人的生活进行价值评价的看法和观点, 人们的 立场不同, 选择进行正义的评价和标准也不同, 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意味着不同 的正义观。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理论的不同首先体现在他们两者的正义观上。 对于罗尔斯来说,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而正义总意味着平等, 体现了一 种平等主义的正义观。 平等概念的内 涵包括所有社会成员在政治、 经济、 个人生 存权方面的平等要求, 这一概念贯穿在罗尔斯正义理论之中。自由原则虽然是强 调自由的优先性, 但他突出的是作为“ 平等” 的自由, 是保障每个人的平等的自 由权利,以保证每个人在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 不受侵犯, 在这里, 它不仅强调 了公民权利的平等, 也强调了平等参与并突出了 平等参与的公平价值: 机会公平 平等原则是要给每个人以 平等竞争的机会, 以便促进人们通过自 身的努力减少不 平等的差别; 差别原则则是在社会出现不平等的情况下, 把不平等限制在一定的 程度上, 尽量做到平等。 在他看来, 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一般观念就是平等地分配 “ 社会基本的善 ( 自由、 机会、收入、 财富的基础) ” , 除非某些不平等分配有利 于 “ 最少受惠者” ,他通过在分配中关注最不利者表现出了对平等的偏爱,通过 对处境最差群体的关注而体现了 对平等的强调。 诺齐克虽然也赞成正义的重要性, 但他与罗尔斯不同, 他主张正义在于权利, 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体现了一种权利主义的正义观。 诺齐克所关注的是个人 权利的获取与维护的正义合理性。诺齐克坚持, 个人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 个人权利的核心问 题是个人财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正义问题, 正义论就是要确保个 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任何他人或团体都不能以 任何理由侵犯个人的权利, 即使这种侵犯是为了 较大的社会利益。 可见, 他把对个人权利的重视程度作为正 当性与否的标准, 这个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符合如下一个普遍法则: 不但个 人的自由权不可侵犯和剥夺, 而且个人在行使自由权过程中获得的其他社会权益 也是不可侵犯的。 超越一个政府应该行使的范围而对个人的权利和财产横加干涉, 首都师范大学硕 七 毕业论文 罗尔斯与 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就会丧失社会正义。 这样, 两个人正义理论的冲突就表现在: 罗尔斯把平等设定为始源性的东西, 因而需要调节贫富差异; 诺齐克把权利设定为始源性的东西, 认为贫富差异是天 经地义的事情, 无须调节. 这也决定了两种正义理论的内 在区别, 罗尔斯从“ 平 等” 概念出发, 他的理论是从社会层面来立论的, 关注的的是社会结构 ( 社会制 度) 和权益分配的社会客观的 正义合理性、 社会权益的分配问 题, 因而他的正义 理论是社会协调型的, 体现了 一种社会道义论的 特征。 诺齐克从“ 权利” 概念出 发, 他的理论是针对个人立论的, 因而他的正义理论是个人独立型的, 体现了一 种权利道义论的特征。 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正义观是否存在熟是熟非的问 题呢? 笔者认为, 权利重要 还是平等重要, 作为一种正义观都不具有终极判断的性质, 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 也不能说哪个更为合理。 不同的正义观反映的是不同利益的代表人对不同社会价 值的偏爱, 罗尔斯代表了当代西方市民 社会在收益、 财产和其他利益方面最贫穷 的人们的观点, 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弱势群体 ( 包括贫者、 弱者、 不利者、 地 位较低者) 的利益和正义的要求。 而诺齐克则代表了 强者、 富 者、 处于 较有利地 位的群体的正义要求。 2 、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效率与公平之争 罗尔斯、 诺齐克正义观的分歧突出反映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对公平与效率关 系的不同认识。 罗尔斯认识到,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经济, 其优点是经济效率, 而 最大的弊端是听任市场的偶然性支配, 由竟争起点、 机会的不公平决定利益分配, 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 在社会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已 经有可能通过差 别原则调节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使其达到恰当的正义 ( 公平) 。 恰当的正义意 味着一种有限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 意味着改善贫困阶层的处境。 这样, 他实 际上就提出了公平优先的社会发展战略, 以 此取代传统的效率优先的社会发展战 略。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罗尔斯并不是不考虑效率问题, 而是认为可以有多种有 效率的制度安排。 这些有效率的 制度安排可以建立在不平等的分配基础上, 也可 以 建立在平等的分配基础上, 因 此, “ 问 题是要在它们之间 进行选择, 找到一种正 义观来选出 一种有效率的同时 也 是正 义的 分配形式。 ” 。 罗 尔 斯认为 社会 财富 和利 m 罗尔斯: 正义论 , 何怀宏娜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8 8 版, 第6 6 页,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益的分配首先必须符合公平的正义, 然后才谈得上效率。罗尔斯最后得出结论: “ 正义是优先于效率的, 要求某些在这种意义上并非有效率的改变。一致性仅仅 在一个完全正义同时也有效率的体系那里达到” 。 诺齐克则坚持市场经济的自由 运转,即生产、交换、分配由自由竞争决定。 诺齐克用 “ 获取的正义原则” 、 “ 转让的正义原则” 和“ 矫正的正义原则” 的持有 正义来坚持和捍卫个人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 至于社会中弱者或曰“ 最少受惠者” 的利益由谁来保护, 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则不在诺齐克的视野里。在他那里, 正义理论强调的 是差别与不平等的结果的合理性, 这种差别的 合理性是发挥特殊 个体的自由 竟争的活力所在。 可见,诺齐克不关心社会分配结果之是否公正, 只 关心个人权利的产生、 创造和维护; 不关心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关心如何使人们 保持自由 竞争的活力; 不关心弱者的利益, 只关心强者的 权利和效益。 如果说在价 值取向上罗尔斯坚持公平优于效率的话, 那么诺齐克则把个人权利、效率放在首 位, 坚持效率优于公平。 3 、两人对 “ 差别原则”的不同认识 诺齐克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他对“ 差别原则” 的洁难上, 为 了弄清他们论争的逻辑, 先有必要看看罗尔斯对 “ 差别原则” 的论证。 罗尔斯对 “ 差别原则”的 论证分为两部分。 。 一是否定的部分,即说明社会和经济的不平 等产生在于人们在自 然天赋和社会文化条件方面的差异,而从道德的观点来看, 这些差异是偶然的和任意的, 也就是说, 作为其差异之表现的不平等是应该而且 必须加以纠正的。 那么如何纠正这些不平等呢?罗尔斯的办法是再分配。 这种从 一些人那里取走财富然后转给另一些人的再分配有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呢?对此 的回答就形成了关于“ 差别原则” 的另一部分即肯定的论证。 肯定的论证主要包 括两个理由:一是人们都从社会合作中受益;二是自 然天赋是人们的共同财产。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展示他们的冲突并对冲突作一分析。 ( 1 ) 社会合作如何影响分配 罗尔斯认为, 社会是一个相互利益合作的体系, 在社会合作, 每个人能得到 比 独自 生 活 更 大 的 利 益, 所以 大 家 都 愿 意 进 入 合 作以 获 取 较 天 的 利 益。 这 个 合 作 。 罗尔斯: 正义论 , 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 第7 5 页。 . 参阅姚大志: 现代 之后一 - 2 0 世纪晚期西方哲学 ,东方出 版社.2 0 0 0 年, 第9 4 页。 首都师范人学硕士毕业论文 罗尔斯与 诺齐克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体系不仅具有利益一致的一面, 而且存在着利益冲突, 明显地表现在利益的分配 上, 因为, 人都是自 利的都想要得到较大的份额。 这样就有必要提出正义原则来 调节利益的分配, 这个原则主要指导在各个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合作之间 进行选择。 在他看来, 分配正义问题是由社会合作带来的, 即如何分配社会合作 的利益。诺齐克对此提出质疑,一方面,人们并不总是处在 ( 自 愿) 合作状态, 社会合作状态也并不必然使人们获益, 有时可能使其受损: 另一方面, 为什么分 配正义是由社会合作创造的, 没有社会合作就没有正义问题了吗?他指出, 在不 合作状态中, 仍然会存在正义问 题, 例如, 某人偷了别人的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电行业智能家电发展前景报告
- 商场安保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量子科技行业应用前景与技术突破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环保科技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保安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宁波市2025年浙江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4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年上半年四川省广安市“小平故里英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京市2025江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招聘工作人员7人(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基础设施公司“主要领导讲质量”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 GB/T 4706.95-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95部分:商用电动抽油烟机的特殊要求
- 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脑梗死知识讲解模板
- 女性中医保健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暨南大学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