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doc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doc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doc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doc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题目: : 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连云港内河道疏浚工程二区岸坡 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稳定性分析和护岸挡墙初步设计 姓姓 名:名: xxxxxx 学号:学号: 院院 (系):(系): 专业:专业: 工工 程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职称:职称: 评评 阅阅 人:人: 职称:职称: 二二 0 0 一一 0 0 年年 六六 月月 2 摘要摘要 连云港港是长三角主要港口和江苏最大海港,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 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 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连云港的航运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 中,河道疏浚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河道疏浚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本文主要集 中讨论河道清理后的岸坡工程设计。 本文在开篇讲了连云港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象水文,对本工程在连云港河 道疏浚工程中的重要性做了简略介绍。然后讲了本工程护岸部分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在第四章里,讨论了护 岸部分的岩土特性,对护岸部分岩土进行了分层描述,初步讨论了护岸部分的全新统海陆 交互相地层结构特征,通过对户岸部分的岩土特性讨论,厘清了本护岸存在的工程地质问 题,明确了后面几章要解决的问题。从第五章,开始进入护岸工程的设计,讲了护岸工程 设计的条件,包括护岸工程设计的依据规范和护岸工程设计的使用数据。鉴于在护岸工程 设计中,岸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本文单独分出第六章,对岸坡稳定性进行了专门讨论, 采用毕肖普条分法分析了岸坡稳定性,然后重点分析了影响岸坡稳定性的因素。第七章的 重点是讨论挡土墙的设计,首先根据勘察资料讨论了挡土墙的型式,所用材料,再采用理 正软件进行挡土墙设计,然后在用理论公式做了一系列验算,验算结果全部符合要求,最 后给出了沉降缝和排水设施的设计。 本文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对护岸部分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述,提出了在河道疏浚时岸坡的 稳定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随后对这些问题中的主要部分做了集 中分析和解决。本文的稳定性分析和挡土墙设计均采用理论计算和理正软件计算相结合的 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河道疏浚 护岸工程 岸坡稳定性 毕肖普条分法 迭代实现 理正软件 挡土墙设计 2 ABSTRACT Lianyungang port is delta main ports and Jiangsu largest seaport, it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in North and Midwest to the sea, the new 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 bridgehead, is a hinterland container transport between Asia and Europe-based and assume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ransit port land and water transpor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Lianyungang, will have greater 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channel dredging will be a problem that we have to face. River dredging must consider all aspects of the factors. This article focuses mainly on river clean-up of the bank slope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alk of the Lianyungang location, geography, meteorology and hydrology,on the project in Lianyungang, the importance of river dredging done in the brief introduction.Then talked about some of the bank protection works topography,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stratigraphy,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etc,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work.In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on some of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protection on the part of the rock revetment was layered descripti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some of the new revetment and sea delivery system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ratum.On shore part of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s to discuss and clarify the existence of the bank prote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specifically the later chapters to solve the problem.From the fifth chapter,we entered design of bank protection works, talking about the design of bank protection works, including an engineering design based on revetment bank prote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use of data.View of the revetment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in the importance of engineering design,Chapter VI of this paper are listed in a separate slope stability was devoted, by Bishop slice metho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and then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lope stability.Chapter VII of the discussion focused on the design of retaining walls, first discussed the retaining wall according to survey data of the type, materials used, more, I use software to design retaining walls.And then do a series with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checking, checking all the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Finally,the design of the settlement joint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was given. Core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revetment discusse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when the proposed dredging the river bank slope stability problems, and triggered a serie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then these questions do focus on the main part of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This stability analysis and design of retaining walls are use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 reasons are a combination of software. Keywords:Channel dredging Bank protection works Bank Stability Bishop slice method Retaining Wall Iteration 2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1 第一节 地理位置.2 第二节 气象、水文.2 第三章第三章 护岸部分工程地质条件护岸部分工程地质条件.4 第一节 地形地貌.4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4 第三节 地层.5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6 第五节 特殊性岩土.6 第六节 不良地质作用.7 第四章第四章 护岸部分护岸部分 16 号横剖面所在位置的岩土特性号横剖面所在位置的岩土特性.9 第五章第五章 护岸工程方案的设计条件护岸工程方案的设计条件.11 第六章第六章 岸坡稳定性分析岸坡稳定性分析.13 第二节 护岸上的作用分析.14 第三节 毕肖普条分法的原理及其实现.14 第四节 影响岸坡稳定的因素分析.21 第五节 护岸防治措施.23 第七章第七章 挡土墙设计挡土墙设计.24 第一节 挡土墙采用理正软件设计.24 第二节 挡土墙设计人工验算.30 第三节 排水设施.33 第四节 沉降缝和仲缩缝.34 致谢致谢.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6 附图 1 本工程地质平面图兼布孔图 附图 2 河道地质横剖图 附图 3 河道地质横剖图加挡土墙示意图 附图 4 河道地质纵剖面图 本科毕业设计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东北隅、海州湾南岸,北邻山东,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 港口相距在 500 海里的近海扇面内,是全国 25 个主枢纽港之一,是长三角主要港口和江 苏最大海港,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以腹地内 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 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北起烧香河老闸以西 600m 处(中云台物流园区规划东边界) ,沿烧 香河向西南至云善河交汇处进入云善河向南至云善河闸处向西南至善南闸进入盐河 向南流经灌云县城穿过新沂河至灌南县盐灌船闸引航道与盐河交汊处,航道工程全 线长 69.546km,所经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包括三级航道疏浚里程 69.546km,新建护岸 87.85km;改建、新建桥梁 13 座;新建通航船闸 4 座,闸室有效尺度为 230234m;新 建运盐河地涵 1 座,地涵尺寸为 1372.73m;永久征地 7899 亩,临时征地 11152 亩; 拆迁房屋 191788.5m2,修建服务区 1 个(陆域配套设施由地方配套建设) ,布设航道标志 以及进行航道绿化等。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全线采用三级航道通航标准建设,设计最大船舶吨级为 1000 吨。 航道建设标准:航道底宽 45m;通航水深 3.2m;航道弯曲半径 480m。 桥梁建设标准:新建桥梁净高不小于 7.0m,净宽不小于 60m,原则上要求一跨过 河。 善后河枢纽、新沂河枢纽建设标准:按 III 级水工建筑物三级航道通航要求建设, 单线 1000t 船闸,船闸有效尺度为 230234m。 运盐河地涵建设标准:运盐河地涵尺度 1372.73m(长净宽净高) ,设计流量 7.29m3/s,过涵落差 0.15m。 受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航道工程 (K0K26+05,K34+900K54+997,K61+593K69+546) 、运盐河地涵工程及张店盐河桥 至仲集桥之间的 6 座桥梁地质勘察工作,剩余 204 国道桥至烧香河大桥之间 7 座桥梁、新 建通航船闸 4 座等另由航道局委托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本人于 2009 年 9 月份有幸在此项目中实习,对本工程段的各方面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认识到本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疏浚,也了解到在对待护岸工程的方案上,大家各有不同 的倾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各种方案都有其合理性。本人仅有 20 余天的实习经历,做 太高难度的护岸方案,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在护岸工程的方案选取上,本人毫不犹豫 的选择了挡土墙。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护岸挡墙的设计并不显 眼,与石笼柔性挡墙和生态护岸相比,甚至显得有些落后,但是通过护岸挡墙的设计,本 人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要做工程地质领域的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 本科毕业设计 2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项目所经区域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辖区,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 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 新沂市、淮阴市沐阳县毗邻;南与淮阴市涟水、盐城市响水县相连,东西长公里, 南北宽约公里,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82411948,北纬 34003507之间(详见下图-1 本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 。 图-1 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 第二节第二节 气象、水文气象、水文 2.2.1气象 拟建工程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属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 性、不稳定性、过渡性特征。春季雨量偏少,有寒流。春夏之交时有冰雹,夏季多暴雨, 夏秋有台风。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正常年景少雨雪。七、八、九三个月盛行东 南季风,常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受台风影响79月多暴雨。气象特征如下: 2.2.2 水文 本科毕业设计 3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北起烧香河老闸以西600m处(中云台物流园区规划东边界),沿烧 香河向西南至云善河交汇处进入云善河向南至云善河闸处向西南至善南闸进入盐河 向南流经灌云县城穿过新沂河至灌南县盐灌船闸引航道与盐河交汊处,航道工程全 线长69.546km,所经河流均属淮河水系.绝大多数河流呈东西流向,汇入黄海;唯盐河、 云善河呈南北走向,沟通其它各河道。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区域水系图见图-2. 图-2 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区域水系图 本科毕业设计 4 第三章第三章 护岸部分工程地质条件护岸部分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航道二、三、七标段兴建护岸结构。 二标起点位于板桥镇烧香河大桥西侧(桩号 K3+219) ,终点位于穿心桥东侧(桩号 K12+300) ,长 9.081km,本标段护岸结构主要采用灌砌块石重力式结构,局部岸段采用干 砌块石护坡种植芦苇的型式,采用换填碎石和水泥搅拌桩两种地基处理方式。 三标起点位于小王庄附近(桩号 K12+300) ,终点位于水厂北约 100m 处(桩号 K19+500) ,长 7.2km,本标段护岸结构为金属网孔积装箱金属网护垫结构(C-ST1-1 型) 、 灌砌块石挡墙金属网护垫结构(C-ST1-2 型)及金属网孔积装箱生态袋加筋结构(C- ST2-1 型) 、灌砌块石挡墙生态袋加筋结构(C-ST2-2 型) ,地基处理采用开山石换填地基 处理方式。 七标位于灌云县城北侧,是盐河的一部分,起点位于刘墩河口(桩号 K43+460) ,终 点位于新沟河口(桩号 K47+580) ,长 4.12km,本标段主要采用灌砌块石重力式结构,对 利用的原护岸采用钢筋砼方桩加固,基础处理分两种方式,即钢筋砼小方桩、水泥搅拌桩。 第一节第一节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本工程二、三标位于连云港板桥镇,七标位于灌云县伊山镇,地貌特征总体以平原为 主,丘陵次之,地势低平,呈西高东低趋势。区内人口较为稠密,人类活动迹象频繁,除 城镇附近交通较为便利外,其它位置公河较少,交通不甚方便。沿河两岸芦苇发育,河道宽 窄不一,水深较浅,地貌上归属黄淮冲积平原。 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3.2.1 区域地质构造 受地质构造控制,连云港地区的山体一般为西北角翘起,东南坡平缓,山体岩性基本 上由变质岩组成。连云港的云台山是横亘我国东西的秦岭大别云台山超高压变质 岩带的端点,这条超高压变质岩带不仅在亚洲最长,而且是我国南北两大板块的碰撞带, 这条地壳深处的南北缝合线,正好也是地上南北景观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云台山 以北是我国北方,以南是我国南方,地面上的南北分界线,基本上是地下的南北基底分界 线的投影。 由元古界海州群含磷变质岩系构成的褶皱基底,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刻一直处于隆起 剥蚀状态,直到中生代晚侏罗世才开始局部下降接受沉积。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盱眙响水断裂(北东向) ,及海州泗阳断裂(北东向) 。据 盐连高速公河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上更新世早期。 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资料,区内地块构造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区域稳定性良好,活动 性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域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一般性工程项目建设。 3.2.2 地震 本区区域上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造山带武当大别隆起区的东延部分苏胶隆 本科毕业设计 5 起之上。基岩为古老而坚硬的变质岩系,总厚度在 5000m 以上,新生代以来地壳较为稳 定,区域稳定性条件较好.根据地震历史资料,本区未曾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1668 年 7 月 25 日郯城 8.5 级强震曾波及连云港市。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勘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设 计分组为第三组,按该标准附录 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 ,本区 的地震动参数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以及区域地质资料,本工程航道沿线软土、软弱土发育,属抗震不 利地段。 依照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8) ,应按规范要求并结合当地有关规定采用 相应的抗震措施。 第三节第三节 地层地层 从钻探揭露的地层来看,本工程具有全新统海陆交互相地层结构特征;其上部地层 以海相成因的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中部为河湖相冲积成因的粘性土层,下部为侏 罗系片麻岩。为了与详勘单元土层编号一致,勘区分布的单元土层编号呈不连续状,部分 层号缺失,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主要层位为: 粉质粘土及粘土、淤泥、粘土及粉 质粘土、粘土及粉质粘土及花岗片麻岩。 该区各工程地质层及亚层的土性特征分述如下: 粉质粘土及粘土(Q4al ): 黄褐色、褐色,湿饱和,一般呈可塑状态,局部硬塑,混砂,含云母及铁锰氧化物,较 多植物根系及腐植质,高压缩性,低强度,广泛分布于勘区表层,为地表硬壳层,分布较 稳定。 淤泥(Q4al+m): 灰褐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无臭味或少许臭味,含云母,少量贝壳及腐 植物,局部混砂团。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 -1 粉质粘土(Q4al): 灰褐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含云母,少量贝壳及腐植物,局部混砂团。 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 粘土及粉质粘土(Q4al ): 灰色、灰黄色、灰绿色,饱和,一般呈软塑可塑状态,局部硬塑,混砂不均,含云母, 少量铁锰结核及钙质胶结。 -1 粉细砂(Q4al ): 灰色、灰黄色,颗粒较为均匀,饱和,松散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含云母,局部混少量 粘性土。 -2 中粗砾砂(Q4al ): 灰色、灰黄色,颗粒较为均匀,饱和,呈中密,含云母,少量钙质胶结块。 -3 粉土(Q4al ): 本科毕业设计 6 灰色,湿稍湿,松散中密状态,土质较均匀,混砂较多且不均. -4 淤泥质粘土(Q4al+m ): 灰色,饱和,呈流塑状态,混砂不均,含云母及贝壳屑,高含水量,高压缩性。 粘土及粉质粘土(Q4al ): 褐黄色混灰绿色,含云母、铁锰质结核及钙质胶结块,刀切较光滑,一般呈硬塑可塑状 态。 -1 强风化花岗片麻岩 J2-3: 灰绿色灰黄色,夹杂色,含未风化岩块,见灰白色石英岩脉,结构构造仍清淅可辨,原 岩风化较为剧烈,岩芯呈细柱状,局部呈砂土状,手掰易散。 第四节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勘区附近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在自然条件下,河道的感潮河段较长,农田受海水倒 灌的影响,大多为盐碱地,但兴修水利工程后,一般情况下已不受海水倒灌的影响,河道 水位基本上受制于人工调节,水面与岸坡顶部的高差基本上维持在 0。5米之间。河 内水流平稳,水位变幅小,大部分时间基本处于平水状态。 勘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 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覆盖整个工程区内,含水地层组为上部的全新统地层,埋深一 般在 0.501.50m,水位标高基本与地表水面一致,透水性较差。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控 制,季节性影响明显。孔隙承压水主要埋藏于勘区中、下部,全更新统砂性土地层,其含 水受水层厚度和河流水位控制;据地区水文资料介绍,勘区承压水水源丰富。这两类地下 水对工程建设影响的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具有埋深浅,水量丰富、水位变幅小等特 征,且孔隙潜水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与航道河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排泄方式为地表 径流排泄、蒸发和补给航道河水及地表水系。该含水层与航道河水相通,两者之间水力联 系密切。 勘区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属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冬季河流结冰厚度有限, 一般不会对航行产生影响。 根据详勘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结论为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长期浸 水对钢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干湿交替对钢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弱中等腐蚀性;对 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第五节第五节 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 勘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本次钻探揭示的软土见下表 2-1: 本科毕业设计 7 表 2-1 勘区软土层分布、特征表 序 号 单元土体名称 及编号 岩土层特征分布情况 1淤泥 具有典型软土特征,呈流 塑状态,强度低,高压缩性, 高灵敏度,工程性质差. 该土层普遍分布于 勘区,一般分布于浅层, 呈厚层巨厚层状. 2 -4 淤泥质粘 土 具有典型软土特征,呈流 塑状态,强度低,工程性质差. 零星分布,仅 ZK56 、ZK60、 ZK82、ZK83、ZK84 孔有 揭示,层厚为 1.1-3.0 米,, 层顶埋深 18.3 米. 航道沿线软土分布按埋藏深度分为浅层和中深层两种,其中淤泥属勘区浅层软土 层,一般分布在地表下 1.013.7 米内,层厚一般为 0.82O.3 米,呈流塑状,土质甚软。 该类土层结构松散、粘结力差,其主要危害不仅表现在承载力不足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变形等问题,尤其在航道中波浪的冲蚀作用下,极易引起边岸再造, 从而导致护堤淘空、坍塌、陷落滑移等,并威胁航道两岸建筑物的稳定。此类土层一般不 宜直接做为建构筑物基础.针对本次勘探揭示的软土情况,上部软土层宜采用石灰桩、水 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改善其结构及均匀性后可作为复合地基, 作为护岸工程浅基础的持力 层。另外,对于零星分布于本工程航道沿线范围的水塘、水田、沟渠内的表层软土,施工 时应予以清除.中深层软土为-4 淤泥质粘土,仅 ZK56 、ZK60、ZK82、ZK83、ZK84 孔 有揭示,层厚为 1.1-3.0 米,层顶埋深 18.3 米.呈透镜状分布,层厚较薄.对本航道护岸工程 来讲,影响较小,对于桩基础,则无需进行专门的地基处理,但桩身应穿过该土层。 第六节第六节 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 本勘区航道沿线上部地层大部由第四纪全新统新近沉积物组成,河岸两侧表层普遍分 布有淤泥质软土、填土。根据本次勘察地质调查发现,航道沿线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有: 坍塌、不均匀沉降、地震效应等,分述如下: 3.6.1 坍塌 据航道沿线的地质调查发现,本段航道沿线两岸植被较为发育,部分航段岸边发育有 较多的芦苇,在植被不发育的局部航段,岸坡存在坍塌现象,规模相对较小,长度在 300 米以内,范围分布在自然土坡堤岸的沿线,坍塌类型主要有船行波淘蚀作用、船舶作业撞 击作用、人类活动使上部荷载压载损毁等,产生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土坡堤 岸未进行岸坡护理,组成岸坡的土体强度太弱,抗冲能力差造成的。详细坍塌地段见表 2- 2: 本科毕业设计 8 表 2-2 航道沿线自然岸坡发生坍塌地段 标段里程(米)长度(米)类型 K6+100350 右岸250人类活动破坏,局部失稳 K7+850K8+100 左岸250船行坡淘浊,局部岸坡坍塌 K8+300K8+600 左岸300船行坡淘浊,局部岸坡坍塌 K10+400600 右岸200船行坡淘浊,局部岸坡坍塌 K13+500610 左岸110船行坡淘浊,局部岸坡坍塌 3.6.2 不均匀沉降 本工程七标岸坡工程施工时发生坍塌,另据调查发现,在部分航道段附近的建筑物及 局部护岸,有不均匀沉降现象,主要表现为构筑物沉降裂缝,但程度较轻,未发现明显的 沉降塌陷,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基础底部土层强度低、压缩性高、结构不均匀所致。 3.6.3 地震效应 勘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根据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8) ,结合场区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内覆盖层厚度 多在 30.0 米以上,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场地,本工程航道沿线软土、软弱土发育, 属抗震不利地段。 本次钻探揭示,由地表至地面下 20m 以内,局部地段存在薄层粉土,根据颗粒分析度验 结果,其粘粒含量大于 10,在 7 度地震力下可不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 勘区内第层淤泥为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具流变性的软土,在 7 度地震力下易 产生震陷,在设计中应采取必要的抗震陷措施。 由以上介绍可知,本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不十分恶劣,但是坍塌,崩岸等工程 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有必要对本区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 9 第四章第四章 护岸部分护岸部分 16 号横剖图所在位置的岩土特性号横剖图所在位置的岩土特性 从钻探揭露的地层来看,本区段具有全新统海陆交互相地层结构特征;其上部地层以海相 成因的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中部为河湖相冲积成因的粘性土层,下部为侏罗系片 麻岩。为了与详勘单元土层编号一致,勘区分布的单元土层编号呈不连续状,部分层号缺 失,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大致层位为: 粉质粘土及粘土、淤泥、粘土及粉质粘土、 粘土及粉质粘土及花岗片麻岩。 16 号横剖图所在位置的地质层及亚层的土性特征分述如下: 粉质粘土及粘土(Q4al ): 黄褐色、褐色,湿饱和,一般呈可塑状态,局部硬塑,混砂,含云母及铁锰氧化物,较 多植物根系及腐植质,高压缩性,低强度,为地表硬壳层,分布较稳定.层厚一般为 1.05.7 米,平均层厚 1.63 米。 淤泥(Q4al+m): 灰褐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无臭味或少许臭味,含云母,少量贝壳及腐 植物,局部混砂团.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该层埋深较浅,平均埋深 3.14 米,下伏于 单元土层之下,分布连续.层厚一般为 0.88.3 米,平均层厚 5.65 米,为勘区主要软土层。 -1 粉质粘土(Q4al): 灰褐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含云母,少量贝壳及腐植物,局部混砂团. 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埋深 9.1013.95 米,平均层厚 4.70 米,零星分布,为软土层. 粘土及粉质粘土(Q4al ): 灰色、灰黄色、灰绿色,饱和,一般呈软塑可塑状态,局部硬塑,混砂不均,含云母, 少量铁锰结核及钙质胶结,中等压缩性,层位较稳定,埋深 11.5016.60 米,平均埋深 13.00 米,分布较为连续,层厚差别较大,为 0.214.40 米,平均层厚 3.85 米。 -1 粉细砂(Q4al ): 灰色、灰黄色,颗粒较为均匀,饱和,松散密实状态,土质不均,含云母,局部混少量 粘性土.层厚一般为 0.455.0 米,平均层厚 1.85 米,呈薄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于之下. 平均标准贯入击数 N=16(434)击。 -2 中粗砾砂(Q4al ): 灰色、灰黄色,颗粒较为均匀,饱和,呈中密,含云母,少量钙质胶结块.揭示层厚 3.003.70 米,平均层厚 3.35 米,呈透镜体状分布于之下,仅 ZK60、ZK61 及 ZK71 三孔 有揭示.平均标准贯入击数 N=19(327)击。 -3 粉土(Q4al ): 灰色,湿稍湿,松散中密状态,土质较均匀,混砂较多且不均.层厚一般为 0.74.5 米,平均层厚 1.89 米,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的上部或下部,分布不甚稳定.平均标准贯入 击数 N=10(317)击。 本科毕业设计 10 -4 淤泥质粘土(Q4al+m ): 灰色,饱和,呈流塑状态,混砂不均,含云母及贝壳屑,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仅 ZK50、ZK56、ZK60 孔有揭示,平均层厚为 1.37 米,层顶埋深 15.0-18.9 米。 粘土及粉质粘土(Q4al ): 褐黄色混灰绿色,含云母、铁锰质结核及钙质胶结块,刀切较光滑,一般呈硬塑可塑状 态,中等压缩性.分布连续及稳定,平均埋深 11.44 米,揭示平均层厚 4.83 米,大部分钻 孔该层未揭穿。 -1 强风化花岗片麻岩 J2-3: 灰绿色灰黄色,夹杂色,含未风化岩块,见灰白色石英岩脉,结构构造仍清淅可辨,原 岩风化较为剧烈,岩芯呈细柱状,局部呈砂土状,手掰易散.岩面埋深 19.7 米,岩面标高- 21.44 米,揭示层厚 3.5 米,层底未予揭穿.标准贯入击数 N=150 击。 附图四工程地质纵剖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工程段的岩土特性。 从以上叙述可知,本工程段的岩土性质偏土性特征,承载力不够高。在河道疏浚的大 背景下,开挖清淤的频率是很大的,单靠岩土体自身的性质很难保证崩塌不发生。 本工程段时有发生的崩塌和局部失稳即表明了进行岸坡防护的重要性。 本科毕业设计 11 第五章第五章 护岸工程方案的设计条件护岸工程方案的设计条件 第一节设计依据 (1) 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 (JTJ312-2003) ;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 (3) 连云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 366311-JTJ300-2000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 4.2 设计参数 粉质粘土及粘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统计值 快 剪固 快 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塑性指数液性指数 粘聚 力 内摩 擦角 粘聚力 内摩 擦角 压缩 系数 压缩 模量 eIpILCCa1-2Es 指标名称 %kN/m3kPa度kPa度MPa-1MPa 平 均 值38.5418.31.0821.960.48126.5515140.553.36 频 数4543444545161614121617 最 大 值46.019.21.2827.00.86201626230.925.50 最 小 值30.913.00.8819.100.2064690.291.90 标 准 值38.7317.81.2023.30.5010512110.632.99 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统计值 快 剪固 快 含水率 重度 孔隙比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压缩系数 压缩 模量 无侧限 抗压 强度 十字 板剪 切强 度 比贯 入阻 力 eIpILCCa1-2ququCuPs 指标名称 %kN/m 3 kPa度kPa度MPa-1kPakPakPaMPa 平 均 值68.916.11.88030.11.26 539101.681.731324.40.42 频 数2512542512572579392102101161164624048463 最 大 值84.419.12.30242.31.9213819192.533.102542.51.04 最 小 值46.512.71.17715.31.0111350.571.10516.10.05 标 准 值69.616.01.90030.61.3343891.721.691223.670.41 本科毕业设计 12 粘土及粉质粘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统计值 快 剪固 快 含水率重度孔隙比 塑性指 数 液性指 数粘聚力 内摩擦 角 粘聚力 内摩擦 角 压缩系 数 压缩 模量 无侧限 抗压 强度 eIpILCCa1-2Esqu 指标名称 %kN/m3kPa度kPa度MPa-1MPakPa 平 均 值27.13 19.3 0.74 16.31 0.53 2216.121180.315.8788.8 频 数13713413414013740404846636425 最 大 值37.00 21.1 0.95 28.10 0.93 462841290.589.80170.3 最 小 值21.00 13.3 0.57 3.70 0.03 47780.121.8030.4 标 准 值27.719.70.76617.20.50191419170.325.5172.83 本科毕业设计 13 第六章第六章 岸坡稳定性分析岸坡稳定性分析 本工程段岸坡具体情况有很多差别,现在选择本工程段 16 号土坡横剖面的情况来分 析。因为 16 号土坡横剖面所在位置相对于所有的横剖面位置而言,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极具代表性。 第一节 岸坡稳定性验算参数 勘区航道沿线的护岸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破坏、损毁,其主要原因除为人类活动、船行 波、软土地基以外,护岸基底土体抗冲能力较差,在船行波冲刷淘蚀作用下,易发生岸坡 崩塌及浅层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特别是护岸基础施工时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故 须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并视需要采取一定护坡措施.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建议采 用下表推荐值: 边坡稳定性验算土性指标推荐值 快 剪固 剪 单元土体名称及编号 天然重度 (KN/m3) C(Kpa) (度) C(Kpa) (度) 粉质粘土及粘土18.01661213 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16.363117 -1 粉质粘土 18.71191315 -2 粉砂 19.2/251028 -3 粉土 19.8/ 粘土及粉质粘土19.630133715 -1 粉细砂 20.0/ -3 粉土 20.31024/ -4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7/ I 区 粘土及粉质粘土19.345124015 粉质粘土及粘土18.315.551813 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17.29398 -1 粉质粘土 18.91131016 -2 粉砂 19.0526628 粘土及粉质粘土19.432112414 -1 粉细砂 20.1/633 -2 中粗砾砂 21.6/ -3 粉土 19.81225627 -4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32071514 区 粘土及粉质粘土19.736152217 本科毕业设计 14 粉质粘土及粘土18.81381614 淤泥及淤泥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