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6年5月2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摘 要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整合的教育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们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素质则决定着该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关于教学方式的完善创新和教育理念的探索,大部分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来完成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教师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由此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出发,结合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以及课程整合和创新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提出了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途径。首先明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中小学信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其中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驾驭信息的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最后提出培训模式变革、参与教育科研、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学习、自主学习与反思学习这四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today, people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schools of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etc., try to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most of the work is b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to explore and impro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come in handy, become concern a focus on how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Therefore, to expl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rom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ncept, combined with our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mak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irst, a clear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clud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cludes common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ontological knowledge, educ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 conditional knowledge; expertise includ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ci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promote and implemen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he ability to control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training mode change, educational research, learn from each other subject teacher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reflective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se fou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ltureII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方法11.文献研究法12.内容分析法1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及基本理论2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分析2(一)专业知识3(二)专业能力3四、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一)培训模式变革51.沟通各教育机构52.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6(二)参与教育科研8(三)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学习8(四)自主学习与反思学习8五、硏究总结与展望8(一)研究成果9(二)研究创新9(三)研究不足与展望9参考文献10致谢12III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课程整合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和新兴科技接轨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和国家教育改革的关注,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就成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然而,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调研发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年轻、专业基础较好、学科知识丰富、有较强的职业晋升意识,但也存在教师资历太浅、能力提升空间狭窄、教学未与研究相结合等阻碍专业发展的问题1。通过对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发现,当前国内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发展需求、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规划探究、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专业发展方向及策略模式、情意研究、专业知识结构及素质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七个方面,而针对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则处于近乎白纸的状态2。本文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理论,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提出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相关的文献,书籍,期刊杂志等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之后,得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大量参考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整理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和专业发展素养,从而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2.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来对文献的特定主题内容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可以提示该论文研究资料的本质,全面、客观地掌握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3。利用内容分析法可以对信息及内容按类别不同进行统计,并通过参考各类别的统计数据,进行叙述性的说明写作。这种研究方法被大量用于分析文本材料。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及基本理论要探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离不开对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理解得越透彻,对我们后续研究的展开就越有利。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发展成熟。很多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观点概念也让研究拥有不同的角度,如创意推行论4、见识治理论5、扎根理论6等,它们都对信息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这个问题也是基础概念探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部分专家如郑诇军7、秦沛8、邓家滨9等人,探索的是师范学校如何培育信息技术教师的方法及对策,另有一些学者则着重对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如何以培训作为主要继续教育手段的研究,与此同时,有关职后教育培训的新理念研究也在同步进行,具体可见黄梦霞10、顾卿11、炎楷军12等人的研究。除了上述研究方向外,还有少量专家在从事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新课程的改革及课程建设。如中国的黄海晏博士就对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做了具体且深入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在改革中遇到的挑战做了分析总结,并从自身的观念转变、信息储备和操作演练过程等方面论述信息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教育变革,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13。钟柏昌等人解释了信息技术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的过程与模式,丰富了教师与新课程成长的内涵及概念,并提出了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14。 图1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模式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分析能够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条件中的首要条件,只有在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创造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在信息技术领域,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参考目前世界各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教学的课程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教师的专业发展技能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一)专业知识1.普通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与普通的学习课程相比较,信息技术课程并非是简单的自然科学课程或者是单纯的技术课程,它涉及了教育、技术、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它是一切学科课程的基础,是更好的实现其它学科课程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不仅仅要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还要扮演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专家,其它课程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师,新型科技课题引入的决策咨询顾问等各种各样的角色,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例如新兴科技信息知识,信息检索技能,艺术欣赏,人文社会哲学以及逻辑类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综合的知识。2.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掌握了这些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的基础之上,才能正确的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思维工具和方法有效的传达给学生。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掌握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且要能够在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大潮流下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3.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教师相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加具有教育家的特质,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教育科学知识有极高的熟悉度,能做到信手拈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状态思想状态,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在特定的情景教学中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反应。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累积这些实践性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信息技术课独特的教育艺术、教学风格15。(二)专业能力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来有效的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将这个能力细分开来,主要的就包含信息技术课程开发能力,准确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教育方法探究的能力,有效调节课堂氛围的能力等等。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在这之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拥有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给予信息技术教学教改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兴科技知识有着敏感性和研究探索好奇性,时刻关注着信息技术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教育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并对此作出深刻的研究和分析。2.推进和实施课程整合的能力课程整合是教育部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理念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则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整体质量和进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理念价值,基础的理论,基本的模式和方法,进而对此深入探索,强化自己这一能力,从而有效的实施课程整合,更好的完善教学。3.驾驭信息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得学生具有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收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实现转化创新的能力等。但在教授给学生这些实践技能之前,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应该拥有比这更高的能力,处理信息驾驭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足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信息技术问题的专业技能,才能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淋漓尽致。4.持续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科学领域的更新与发展速度相当的快,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必须时刻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新兴课题的提出,以及信息技术内容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授一些能与实际相关联系生活应用的信息技术内容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成自身角色带来的任务和职能。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观念以及其他教师的经验,通过模仿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加上自己的教学风格,最后演变为独有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四、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显得尤为必要。国内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文献,但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理念,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分析整理出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期填补一些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一)培训模式变革通过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最普遍的途径,旨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质量。从理论上说,直接参与和执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有政府职能机关、国有从事教育培训的机构或企业、教师工作的单位及教师自己等。可是在社会发展还那么迅猛的、义务教育还不像今天那么普及的年代,很多地方连教师的储备都不足,更不要提教师专业发展的执行和参与了。不仅如此,由于地域的限制和资源的分配不均,许多地方的教师没有决定自身专业发展方式的权利,也对专业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教育体系的需要,迫于学校继续任职或上级部门审查的要求,在非主观意愿的情况下去参与在职培训等专业发展相关的活动。这种被动的培训模式亟待改进。因为只有让教师充分理解专业发展的理念,让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有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想法和规划,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培训,只有这个时候的培训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正因如此,明确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改变当前教师培训的框架设计,搭建全新培训体系势在必行。1.沟通各教育机构当前大环境下,除了教育领先的一线大城市意外,我国绝大部分的省市还没有把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统一起来,没有按照终身发展的教师教育理念去进行系统的培训设计。因此培训安排相对独立、没有关联。但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所以信息技术院校一定要关注教育实践,使职前教育的理论不再那么空洞,只有这样能将研究成果变成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具体方法,部分信息技术院校才有资格承担职后教师的培养工作。(1)各专家交流合作培训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有专业的制定者。各科学技术协会的专家和省市重点中小学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成专家小组,通过大家共同的交流探讨,制定出教师培养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安排。另外,信息技术院校可以聘请各地的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经常性进入高校为师范生作报告、讲座。这样能让师范生及时了解基础教育的改革现状和社会对教师的具体需求,师范生就能够及时针对社会的需求学习相应的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些老师还可以为在校生作学科教学知识相关的讲座,相对于科学技术协会的专家,他们更加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演讲的内容可能更接近现实教学,在校生能更好的把握演讲中传授的知识,更有代入感。相对应的,各个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聘请信息技术院校的教师,参与具体的教学研究,有利于大学老师深入中小学一线进行实践研究,又可以将这些研究的成果等带入高校课堂,让师范生可以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动态。(2) 建立长期实践基地有关的教育部门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地方信息技术协会和当地一些中小学达成长期合作,建立固定的教育实践驻点。这样的做法可以给教师职前教育一个难得的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给教师职后教育一个交流成长的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信息技术院校都与一些中小学有合作,作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基地,但有时合作并不是长期。这种实习基地也不能称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如今,师范生实习的时间本来就短,一般就在两个月左右,实践能力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提高。如果师范生是自己找的实习学校,给他们安排的指导老师可能是没有指导实习生经验的老师,只是让实习生跟在后面听听课、批批作业、偶尔上上课,不能真正帮助实习生提高教学能力。但如果有固定的实践驻点,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可以互相协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实习生的培养目标,真正使他们在有限的实习期内学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而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实习生的指导,自身的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己自身的专业发展十分有益。2.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把要教给教师掌握的知识点和课程体系通过严谨的方式组合起来,最终实现各个阶段和整体一样重要的课程内容体系,叫做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1)职前培养有关教师的职前培养,要注意培养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今,各大信息技术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安排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通教育学、学科专业知能、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排课比例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专业课程课时太少、内容简单且重复率高。除此以外,常见的问题还有就是理论和实践没有互相结合,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未相匹配。现实中,不同于基础教育的快速变革,职前教育的改革进展缓慢,想要做好职前教育课程的安排,一定要关注基础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经过对以上那些常见的问题的简单分析,对职前教育课程可以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针对现在信息技术院校教育专业课程只有单一几门的情况,应该增加相关的教育专业类课程。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按照难度的不同设置学分,学分修够才算合格。我们不一定把这些课程都设置成必修课,适当的增加一些别的类目的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到的知识更加的全面,从而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冲击,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师范专业已经开设教育技术课,笔者认为它也应该成为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 第二,均衡理论与实践课。师范生在进行职前教育的学习时,不出意外都是以概念学习为主,很少能遇到实践类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这样不科学的课程安排,我们就要力求理论的实践化。我们应该让师范生尽早开始参与教学实践与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应伴随教师整个职前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尽可能每隔几个月就安排半个月的教育实践,让在校生以不同的身份回归中小学校园,感受不同学校的教学氛围,与中小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交流。这样通过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 第三,聘请一线教师做兼职教授。我们可邀请一些著名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走进大学校园,为在校生讲授他们教学生涯遇到的问题以及最后解决的办法,还可以分享一些个人感言及对未来教师的忠告,总的来说就是把前人的实践成果引入职前教育课程中去。这些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对于在校生的成长也能起到意向不到的推动作用。(2)职后培训 第一,针对不同阶段,增设自主选择的课程资源。区别于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职教师由于个人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别、教师自身能力有别等因素,即使是同一科目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在职教师的层次都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情况,应该先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通过对需求信息的整合分析,设立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选修课,从浅显到深刻,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到专家级的共同探讨,让在职教师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选修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让每个教师都有选择的空间,更加有针对性。只有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培训,培训才能发挥它应该达到的效果。 第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职教师的特点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常常是工作时间和培训时间冲突,只能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接受短时间的培训。所以教师职后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不同与职前教育,要有它自身的特点。基于信息技术教师与互联网时代接轨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比其他科目传统教师更多的学习资源。相比于学科传统教师开展培训都是面对面授课的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更快更好的掌握本学科知识技能,必须依靠信息更新速度更快涵盖内容更广的网络平台,脱离传统的教室授课模式,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是由于这样的需求,当前网络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迅猛。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建立了BB网络教学平台,那么在职后教育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为在职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网络课程的建设中要注意不能“重教轻学”,不是把大量的课程资源上传于网络即可的,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一定高。网络环境下,也要重视教学情境、学习活动,一定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们养成“我要学”的好习惯。要让网络课程活起来,做到既能节省在职教师的时间,又能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成果。这些教育的资源,师范生也可以利用起来,有好的作品、观念、案例等等都可以在此分享,让师范生可以不用走出校门了解当前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3)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首先,扩充课程。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针对的是不同的人群,他们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设置不同种类不同深度的课程。课程的种类一定要齐全,充分涵盖教师发展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全方面切实促进教师在自己领域的成长。其次,避免重复。有些课程,在职前教育中已经开设过,而且当时课时是非常充足的,这样的课程,在职后教育中,就可以不要再作为必修课重复开设了。我们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研讨,既能减少时间,又能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减少这些重复的课程的课时,我们就可以开设更多的相关选修课和实践课,促进教师的综合发展和专业发展。(二)参与教育科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社会上引起越多越多的关注。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能上一堂精彩的课,更要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开展研究。正因如此,许许多多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课题被提出,这些课题都具有创新性、价值高、空间广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良好局势,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踊跃参与各项课题的研究,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和专家们组成研究小组,以科研的方式实现职业生涯的进阶。(三)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学习与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可谓水乳交融, 密切不可分割。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同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学习、扶持成长。常见的形式有相互对话、团体督导、合作学习三种,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强调各个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融合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不光要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所了解,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四)自主学习与反思学习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拥有开放的教育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互联网作为当今获取信息最快捷、最实惠的渠道,是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还应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电子档案等形式反省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管理观、评价观。反思能够大大缩短教师的专业化历程。五、硏究总结与展望(一)研究成果本文以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目标,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的研究,再把研究对象缩小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提出了四种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文献、资料查找阅读,了解该领域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浏览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再次,浏览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最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结合信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能,提出四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二)研究创新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四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广大中小学信息老师实现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参考。(三)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分析还存在很多遗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在分析影响专业发展途径的因素上也有考虑不到之处,还需今后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中来,一步步优化及发现新的途径,更好的帮助信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参考文献1 刘赣洪,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3):107-111.2 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师教育:人文社科版,2012(7):14-19.3 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教育学报,2004,24(2):1-4.4张红岩,张新明.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J.中小学电教:计算机教师,2007,12(3):16-18.5黄桂晶,张进宝,罗李.基于“扎根理论”对微软“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人文社科,2008,10(5):86-89.6周雄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养方案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自然科学版,2008,23(30):49-50.7孙沛.对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培养,2009,56(2):107-109.8刘家彬,陈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办法的探索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4):444-448.9张麦侠,强雪,刘博.浅谈西部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教师发展,2007,12(2):24-26.10詹青龙,顾小清.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新思维J.中国电化教育:专业培训版,2007,45(7):13-17.11焉凯,高逢玲.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继续教育J.教育信息化:人文社科版,2004,9(10):40-41.12王海燕.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适应性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自然科学版,2008,24(3):89-93.13钟柏昌,李艺.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专业发展,2009,22(5):65-67.14王佑镁.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研究,2012,2(5):112-116.15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信息技术版,2013,9(8):35-39.16马晓玲,王蓉,李璐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素质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人文社科版,2011,3(45):12-16.17王炜,黄黎茵.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自然科学,2008,7(17):23-27.18董京峰,陈会秋,张雪萍等.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信息技术,2006,3(44):23-26.19崔英玉.中韩两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情况的比较分析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5.20梁彦红.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文教资料,2009,22(16):136-139.21苗逢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发展,2003,1(3):18-21.22司小玲.内蒙古西部地区城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23杨志珍.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24徐晓红.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25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未来发展,2010,24(3):103.26王相东.中小学信息教育现状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未来发展,2010,25(3):105.27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新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28连秀云.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J.中国教育学刊:社会科学版,2003,29(5):123.29张一春.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人文社科版,2003,25(3):105.30孟宪乐.教师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J.现代教育论丛,2006,22(16):36-39.31王卫全.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的成绩、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烟台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嘉兴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幼儿园公开招聘劳动合同制教职工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东海实验室招聘行政服务人员2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宜宾珙县县内选调珙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及工作人员5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降钙素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形的旋转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财政的管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沸腾实验试题及答案
- 城市污水管网供水系统协调方案
- 光伏组件选型与安装方案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单位保安执勤方案(3篇)
- 二三轮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云南咖啡购销合同范本
- 中职导游业务课件
- 园区卫生清洁管理办法
- 秋季养生课件中医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中信集团协同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