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i i ii ii ii ii ii ii i ii iiif 、t18 8 2 9 3 3 i i i i l 1 前题1 l ( 三) 当l j i 教材评价研究的不足以及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有待完善l ( 四) 个人兴趣以及“课程人 的职责所在2 二、文献综述2 ( 一) 研究现状2 ( 二) 研究现状评析5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6 ( 一) 研究的目的6 ( 二) 研究的意义6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6 ( 一) 研究的思路6 ( 二) 研究的方法7 第一章视角转换:教材评价的信息化要求。8 一、教材评价的本质与特征。8 ( 一) 教材8 ( 二) 教材评价9 二、教材评价的价值与功能l o 三、教材评价的视角与观点。1 1 ( 一) 教材评价的多元视角及其意义l l ( - - ) 信息化视角是当代教材评价的必然选择1 2 第二章对象转移:传统教材到信息化教材的发展1 4 一、传统教材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 4 ( 一) 教材发展的四个阶段1 4 ( 二) 教材发展的历史规律与启示1 5 二、信息化教材的发展及特点。 ( 一) 教材性质由立足教学资源偏向学习资源。1 6 ( 二) 教材功能由服务教授向服务学习转变。1 7 ( 三) 教材结构由单位体转向组合体1 9 ( 四) 教材设计由封闭性、静态化向开放性、动态化发展。2 0 第三章机制变更:信息化教材评价改革的内部机理2 3 一、师生思维方式的改变2 3 ( 一) 主质疑重反思2 3 ( - 3 主分析重联系2 3 ( 三) 主探究重创新2 3 二、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2 4 ( 一) 对话交流。2 4 ( 二) ,合作互动2 4 三、教材编写呈现方式的改变2 4 ( 一) “教 材、“学 材的各自演变:单一到分流再到综合。2 4 ( 二) 三大转变。2 5 四、师生教材使用方式的改变2 6 ( 一) 丰富的可选择性2 6 ( 二) 交流的动态性。2 7 ( 三) 生成的创造性2 7 ( 四) 开放的远程性2 7 第四章规则重建:信息化教材评价标准的确立2 9 一、原则与要求2 9 ( 一) 目的性2 9 ( 二) 科学性2 9 ( 三) 动态性3 0 ( 四) 可行性。3 0 二、维度和指标3 0 ( 一) 重视信息获取和内容创生31 ( 二) 注重情境创设和虚拟再现3 2 ( 三) 提倡间题探究和自章创新3 2 ( 四) 鼓励对话交流和协商讨论。3 3 ( 五) 实现自我反馈和智能管理3 3 结束语3 6 参考文献3 7 至殳谢4 3 摘要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纪文平 指导教师王牧华副教授 摘要 教材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材的评价工作又是教材发展 的风向标,可谓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教材评价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日益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基层一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共 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工业文明步入信息社会,教材的编写方式、呈 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等已然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需要以信息化的视 角来对“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 这一命题进行重新审视,需要对信息化发展给 教材评价带来的视角转换、教材由传统教材到信息化教材的发展、信息化教材评 价的内在机制,以及信息化教材评价的要求、维度和指标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 在真正意义上保障教材质量和教材的健康发展。 全文共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 思路与方法等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说明教材评价的视角发生信息化转换的必然性。教材评价的信息 化要求对教材评价的本质与特征进行重新认识,对教材评价的价值与功能进行重 定位。在信息社会应当倡导不同的教材评价视角与观点。对教材评价进行多元视 角的观察研究更有利于教材评价的发展,并指出信息化视角是当代教材评价的必 然选择。 第三部分,阐明教材评价对象由传统教材到信息化教材的转移。信息化教材 应取代传统教材而成为教材评价的新的对象。通过对教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的梳理和厘清,并结合现代信息化教材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得出对教材各属性的 重新认识和把握,对此进行剖析并作为教材评价工作的重要参考。当前信息化时 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我们把握信息化教材的特征和发展走向。且这种趋势将随着信 息社会的不断深化越趋明显。 第四部分,揭示信息化发展必然要求教材评价机制的变更。信息化促使教材 评价改革内部机理发生变化。信息化对于教材评价的影响发端于它首先引起了人 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变革,通过作用于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引发引起 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的变革,由此再影响到教材评价。本研究指出当前受由 于受信息化时代到来的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教材编写呈现方式以 及师生对教材的使用方式都已发生改变。 第五部分,探讨信息化教材评价规则的重建。本研究立足现状,着眼未来, 指出建立信息化教材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实属必要。通过对信息时代学习者学习 的完整过程分析,在遵循教材评价标准确立的原则基础上,将评价的维度分为: 信息获取和内容创生、情境创设和虚拟再现、对话交流和协商讨论、知识构建和 创新实践、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五个部分,并列出相应的指标条目,以期对当前 的教材评价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i i 关键词:信息化教材教材评价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r i m a r ya n d 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t e a c h i n g 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 l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 m a s t e rg r a d u a t eo ft h e o r yo fc u m c u l u ma n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j i w e n p i n g a d v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w a n gm u h u a a b s t r a c t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i st h ek e yf a c t o rt oi m p r o v et h et e a c h i n gq 谳i t y ,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c o u l db et h ev a n ea n dg u i d ei t so w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h e n c ei th a s 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i t ht h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c hi nt h ed e v d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 t h e o r yr e s e a c ha n dp r a c t i c ee x p l o r a t i o nh a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b e c o m eo n e o ft h ef o c u sp r o b l e m st ot h er e s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e r si ns c h o o l s ,s t u d e n t sa n dp a r e n t s h u m a n b e i n ga r et r a n s f e r r i n go u r s d v e sf r o mi n d u s t r i a ld v i l i z a t i o nt oi n f o r m a t i o n s o c i e t yw i 廿l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s p e e d t h em o d e s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c o m p i l i n ga n d p r e a e n t a t i o nh a v ec h a n g e dal o t , a sw e l la st h em e t h o d sa n dc o n t e n to f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 s ow en e e dr e v i e wt h eq u e s t i o no f w h a tk i n d 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i s e x c e l l e n t i n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 , w h i c hm e a n st od i s c u s st h ep r o b l e m si n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b r o u g h tb y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l i k et h et r a n s f e r m a t i o no f t h ea n g l e s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h a sb e e nc h a n g e d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t o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 a n d t h ei n n e rm e c h a n i s mo f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a l s ot h e d e m a n d ,d i m e n s i o na n di n d e x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e v a l u a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a s ar e s u l t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q u a l i t i e sc o u l db es e c u r e da n dh a v eap r o m i s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r to n e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tm a i n l ye x p o u n d st h eo r i g i n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b j e c ta n d c o n t e n to ft h i ss t u d y , a n a l y z i n g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s t a t u so f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e h t h e t h i n k i n ga n dm e t h o do ft h i ss t u d y a lea l s oe x p l a i n e di ni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 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c h a n g e s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e v a l u a t i o n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i tr e q u i r e san e wr e c o g n i t i o no nt h ee s s e n c e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r e o r i e n tt h ev a l u ea n df u n c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i n 1 1 1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 , p e o p l es h o u l da c c e p t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a n dv i e w so f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 w h i c hc o u l db eb e n e f i t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h i n g 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 a n d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i sn e c e s s a r yf o r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t h et i f f r dp a r t , t oi l l u s t r a t e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t o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a b o u t t h eo b j e c t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n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 h o u l dr e p l a c e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o n e w i t h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 h i s t o r y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f u t u r eo fm o d e m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w r i t e rg e tan e w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q u a l i t y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 w h i c hc o u l db ea n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1 1 1 e 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n e e dac o r r e c td i r e c t i o no f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m l ,t h i s t e n d e n c y w i l lb em o r eo b v i o u s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c i e t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 t or e v e a lt h ea l e r a t i o ni nm e c h a n i s mo r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s p u r s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t oc h a n g ei t si n n e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1 1 1 ei m p a c t , i nt h ef i r s tp l a c e , c o u l dc h a n g et h ew a ya n dc o n t e n to f l e a r n i n ga n dt h e nc h a n g et h ec a r r i e ro ft h ec o u r s e 一-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a tl a s ti tc o u l d i n f l u e n c et h e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p o i n to u tt h a tt h ew a y so f t h o u g h t , c o n m m u n i c a t i o na m o n g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a sw e l la st h ec o m p i l i n ga n d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h a v ec h a n g e d i nt h ei n p a c to f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耽ef i r hp a r t , t oo b s e r v et h er e b u i l do ft h er u l e s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h a st h ef u t u r ei nm i n db a s e do n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 a n dp o i n to u tt h en e c e s s i t yf ob u i l d i n gt h es y s t e n no fs t a n d a r da n di n d e xi n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t h ec o m p l e t el e a r n i n g p r o c e s so fs t u d e n t s i ni n f o r m a t i o ns o d e t y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e d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 e v a l u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t h i sp a p e rc l a s s i f yt h ee v a l u a t i o nd i m e n s i o n si n t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b t a i n e d a n dc o n t e n t e v o v e m e n t , s i t u a t i o n c r e a t e da n d d u m m y e m e r s i o n , c o m m t m i c a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i o n c o n s t r u c tk n o w l e d g ea n dp r a c t i c ec r e a t i v i t y , s e l f - e s t i m a t e da n dk n o w l e d g ef e e d b a c k ;a l s ot h ec o r r e s p o n di n d e x e sw i l lb el i s t e dt o c o m p l e t et h ec u r r e n t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a i l se v a l u a t i o n i v k e yw o r d s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e a c h i n gm a t e r i a l s 导论 导论 一、选题缘由 当i ; 人类社会正处于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社会的 方方面面,而社会的变革又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既是 对教育中的关键要素教材的一场严峻考验,又是一次促使其可以产生飞跃发 展的大好机遇。 ( 一) “好一教材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重要前题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联系着 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 ,对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教材也肩负着学习者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任务。因为教材凝结了人类 生产实践经验的精华,传递知识经验。具体至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而言,教材集 中地反映了教育教学目标,它实际的实施效果和结果又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的影响。同时教材以国家的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通过充当师生之间的中介角色, 使教学过程的得以顺利完成。如果说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核心所在,那么可以 毫不夸张的说教材就是课程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了世界各国都把课程改革和提 高教材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也是如此。在进行人才培 养模式革新的前提下,着眼于培养信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因此,在 对教材信息化任务不断加深的今天,回顾教材的发展演变,探讨各个阶段教材发 展的规律实属必要。 ( - - ) 教材评价对于教材建设具有核心导向作用 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需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障,而教材的正确评价则又是教 材质量提高的前提。不论在何种领域,对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有效地的评价都是其 存在并得以发展的“生命线 评价具有指向标的作用,特出的功能就表现在它的 导向作用。无所例外,教材的评价工作对教材的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 作用,是教材建设有序进行的保障,学校教学活动和反思的助推器,学生全面和 谐发展的催化剂。 ( 三) 当前教材评价研究的不足以及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有待完善 当前的教材研究和评价指标的制定,在视域范围上,往往只聚焦教材在目前 已经“有了什么,而对教材将来“会有什么缺乏关照;论述和研究的对象常 常局限在教科书,由此则导致了其基本上是以迎合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为立足点。 r 两南人学硕t :学位论文 这一特征确是其他教材类型所不具备的。但倘若只是一味的强调它的地位,必然 导致对于教材作用和整体功能的忽视,这种狭隘视阈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同时, 信息化的突进狂飙对我们的大肆促动已然不再允许我们以这种静态的固定的思维 方式去分析和制定相关的教材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要准 确认识和把握教材的“时代属性”转变,考量其权重,才能进而划分出更为科学的 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弥补当f j 的不足,保持评价的应尽之职,有效地发挥其核 心导向作用。 ( 四) 个人兴趣以及“课程人挣的职责所在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处在总结反思和质变深化的关键时期,充分的挖掘教材 在新时代的属性转变,准确把握教材改革和建设的主线所在,找准立足点和发力 点,是教材研究应有的题中之意;为课程改革和各级教材机构特别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践提供有效地科学决策参考,是每一位课程人应尽的本职工作和份内之事! 二、文献综述 ( 一) 研究现状 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承载着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 求,又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由于面临着不同的主体和其自身的“庞杂, 因此对其进行评价就成了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是这样的挑战引起了研究人员 的密切关注,尤其在制定教材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当前已经取得了 一些成果。 1 基础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 1 ) 指导思想以及理论基础的多元化 任丹凤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根据图式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在微观命题、 宏观命题和综合命题三个层次上从1 6 个维度对教科书加以评价。这些维度之间 不是孤立的,具有层层递进和层层深入的关系。 从质量学的视角出发,王郢以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评 价研究,提出教材的评价要从质量理念出发,从而力争满足产品客户的需求和价 值需求,也即满足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需求并加 以协调和科学化。他认为中小学教科书评价核心在于应当以教师、学生等教科书 用户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来衡量教科书的质量。 ( 2 ) 关于教材评价的本质、目的、原则、功能、方法、等属性分析研究 国任丹风运用认知心理学开发与评价教科书【j 】教育科学,2 0 0 2 ( 6 ) 。f 郢新课程背景f 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与趋势展望【j 】哈尔滨学院学报,2 0 0 9 ( 1 0 ) 1 4 1 1 4 3 贞 2 导论 教材评价的本质究竟为何? 曾天山认为教材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两者 密不可分。教材评价是针对教材本身及其教学因素显示性的评价,教材评价属于 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评价既包括对教材本身的评价,也包括对教材教 学的评价。教材既是师生教学的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教学的工具,因此对教材的 评价应视其是否体现了教材既是教学依据又是教学工具的性质,是否贯彻了教育 方针提出的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丁朝蓬在 教材评价的本 质、标准及过程一文中以“评价刀的哲学概念作为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逻 辑起点,认为教材评价应当存在两对相应的主体,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并进 一步指出评价的过程包括: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参照系、获取价值主体的信 息、获取价值客体的信息和作出价值判断。邝丽湛则提出教材评价的本质乃是评 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 不同的评价目的必然导致评价者的视角存在差异。钟启泉指出对教材进行分 析评估的一般性或者称之为基础性目的是对教材的质量和价值作出判断,或提供 资料和事实作为决策和判断的参考,也就是要分析教材在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 生智力和思想品德成长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估教科书的功能效益 水平。 在评价的具体方法方面,曾天山认为可以从教学评价中借鉴,运用教材分析 法( 即为筛选分解指标而进行的教材分析过程) 、调查研究法( 建立在教材分析基 础之上,具有检验和深化教材分析的作用) 、抽样测试法( 既确定分级指标,又确 定分解教材的最低标准) ;比较研究法( 纵向与横向比较,确定本教材在其中的地 位) 、理论研究法( 针对分解教材指标中的难题,可分为单项研究法和整体研究法) 。 在评价技术方面,可以借鉴测验对所进行的知识能力检查,为教材评价提供重要 的反馈信息: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请专家与教师打分并述由,形成一致结论, 指出教材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教学模型方法评价教 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材评价技术量化评价的不足。固孔凡哲则从质 量学的角度提出对于教材不仅要进行其内在质量的分析,更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价, 即教材在实施中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使用数学建模法、内容分析烦、层次 分析法、执行方法、对比实验法。回 关于评价的原则性,高凌飚指出无论在教材评价过程的哪个阶段,都应该遵 循公开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四项原则。 此外,站在我国当前教材市场健康发展角度,高凌飚认为迫切需要进行教材 。曾天山教材论【m 1 江西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2 6 _ q 7 页 。邝孵湛教材计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川教育研究,2 0 0 2 ( 7 ) 西曾天山教材论【m 1 江西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1 6 0 页 。孔凡哲我国中小学教科传评价发展的趋势分析川教育科学研究,2 0 0 6 ( 6 ) 2 8 3 0 页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评价的制度化建设,不仪需要制定教材评价的法规和条例,还需要有制度的承担 实体,即相应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除行政管理部门外,尤其需要专门性的 教材评价中介机构,并通过它构建起全国性的评价网络,以保证教材评价成为经 常性、制度性、专门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更好地推动教材评价研究的开展,促 进教材评价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 关于建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研究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教材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既体现了许多方面的一致 性倾向,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于教材的使用。同时在具体的评价方 式、角度、出发点、维度设置上又在呈现多元化取向。 ( 1 ) 根据教材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划分 选择教材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来作为制定评价体系标准的情况较多,这种 方式划分出来的指标体系较为具体和清晰,符合一般人们对于教材的认识。 在以新时期的我国教育方针为出发点的基础上,高凌飚从知识性、思想性、 认知性和工艺性四个方面对教科书评价指标提出划分标准。囝通过这几个方面,对 教材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练习与活动、以及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等的 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以及效益效率作出分析和评估。 曾天山所提倡的教材评价体系,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参与为辅。实际 从指标体系的表述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质也是根据教材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划分。如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教材动态,则可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教材 的教学因素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法、教学过程四个维 度进行分析:教材内容的抽象水平以及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水平。圆 ( 2 ) 根据教材的本质和属性划分 丁朝蓬认为教材的评价指标应该产生于对教材内在的本质结构和属性的分 析,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定,应该可以反映教材质量的全貌。他采取了较新的划 分方式,以教材的目标、内容特性和教学特性三个维度作为评价的维度。这样就 跳出了我们将教材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一部分的常规思维。而是将学生学习所应达 到的目标、知识和技能选择与组织、。教科书的表层结构等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教科 书价值高低的判断标准。 ( 3 ) 根据教材的实用性划分 。 方红峰的研究注重实践性,他从教科书选用评价的角度,对教科书的选用评 价划分了五个纬度,包括内容维度、语言文字维度、教学设计维度二编印设计维 。高凌飚e 编梁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弓t 具【m 】一匕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2 5 - 6 页 。曾天山教材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1 5 5 - 1 5 6 4 导论 度、课堂使用维度等。比较看来,方红峰的的划分角度更加重视教材的实用性, 所关注的焦点贯穿于教科书从编制到审定再到使用的全部过程。通过选取其中经 常出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因此考察的重点就显得更具有针对性, 显得很实用,让人感觉很“实在 。 ( 4 ) 根据具体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划分 有李慧君的关于人教版教材评价的研究。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和总结, 作者做出了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两部分,一是教材使用者对 教材进行评价,也称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是针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以此作为 指导意见和准绳将评价的维度化分成教学内容、教学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另一 部分是编写者自我评价,也称内部评价,是指按不同的科目分别制订标准。这种 分科进行标准的设定由于是分科进行,因此指标制定时相对而言比较具体,针对 性较强,对及时改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有着比较大的帮助。 ( 二) 研究现状评析 教材评价,就其在教育实践中作用来讲,是一项就教材的质量高低作科学分 析评估,鉴定其价值和可用性的活动,从而为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作出科学决策服 务,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因此其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已有研究成果与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 于教材评价工作的时代性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材的评价工作至少还应在 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应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评价标和指标体系。对与不同地 区、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教材既要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宏观标准,又要有具 体细化的微观指标,做到一般与特殊相兼顾。 2 注重教材评价的发展性,教材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一成 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形势和教育体制的变化及教育研究的进展而历史地变化的。 因此对它价值度和质量高低的评鉴不能指望一劳永逸,需要以变化的、发展的眼 光看待。 3 关注教材评价的过程性,即教材评价的指向不能仅仅是静态的,除了教材 本身还应当对教材使用的实际效果做出。因此要考虑对教材效用有切身体会的教 师和学生评鉴,他们的意见才最具参考性。 4 不能抛弃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所谓教材的特色化。此举出发点为好,但在 实际执行时易操之过急,图于表面,从而使教材创新流于形式,形成虚浮,无法 。方红峰论教材选用视野中的教科书评价川课程教材教法,2 0 0 3 ( 7 ) :1 9 2 4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保证教材的健康有序发展。教材评价工作更要切忌以此作为教材的衡量标尺。应 当说只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适合学校和学生使 用的教材就是最大的特色。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的目的 本文期望通过对教材的性质、功能、形式、结构、设计和使用作重新的探究 分析,指出当前教材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关人员对教材诸属性的认识偏差。 在此基础上厘清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一本好的教材究竟应当以什么为参考,提出若 干在制定教材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是应当考虑和注意到的因素和方面,从而为教 材更加科学有效评价工作作出有益的参考,力求为其指明方向。 ( 二)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教材的各类属性作出新的梳理,对当前已有教材评价研究和业已制 定各个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批判分析,从而使对教材的认识更具时代的发展 性,丰富了教材的评价的理论研究,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更新的维度、 角度和分析原则。 2 实践价值 对教材的评价研究反思以及教材属性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对教材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的建议,为当前我国在提倡教材多样化后招致困惑甚至曲解,进而带来教 材市场的依然“无序 拨开一丝迷雾;为教材管理和审批的行政决策单位、教材 选用的学校单位以及与教材“亲密接触”的师生的使用带去考量的参照;为教育 教学活动高效、有序的展开提供根本上的保证。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信息化时代对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 响这一大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分析,继而切入到教材发展这一具体事项维 度,对教材的性质、功能、形式、设计、结构以及使用等六中属性的深度剖析, 得出教材认识不得不改革的结论。最后再阐述信息他对教材评价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及为其指引了发展方向,教材的评价工作和理论研究应当充分和准确的估量信 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其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所占的适当“分量 。 6 导论 ( - - )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查找图书馆教育类著作、报刊、杂志以及中国知网( c n ) 、维 普数据等中文数据库和p r o q u e s t 等外文数据库以及浏览国内外相关网站中有关信 息化教育、教材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全面地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2 比较研究法 包括两个方面的比较,即开展对中外关于信息化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以及实 践成果的比较研究,从中挖掘对信息化教材评价有用的素材;还要对当今社会不 同时代的技术发展进行比较的研究分析,旨在为信息化教材评价的研究寻求理论 支撑以及现实依据。 3 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遵循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历 史的联系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总结规律,提出见解的过程。本研究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去追溯教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以探寻信息化教材发展的路径。 7 两南犬2 p -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视角转换:教材评价的信息化要求 一、教材评价的本质与特征 ( 一) 教材 什么是教材? 教材和教科书是否可以通用2 教材和教具又是否是等同? 这是 研究教材以及教材评价时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必须澄清的概念前提。特别是在 对教材做相关评价时,对象的范围和确定性,直接影响到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 划分和制定。 就现有的资料文献来看,国内外相关学者大致存在如下几种对教材定义: 1 教材有两种解释: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 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 教学资料。 2 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 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 识世界的媒体。圆 3 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中介媒体。o 4 教材即狭义的课程。回 5 布鲁纳认为,教材是传递教学内容的手段。 6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教材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利用的 一切材料和手段,师生活动的媒介。 7 戴尔( e d g e rd a l e ) 认为,教材是概念教学的手段,教材所显示的“经验 圆锥图 极好地说明教材排列,这些以语占符号为核心的视听经验系列使学生形 成概念,借助思想将符号所直接象征指示的对象表达出来。 8 达尼洛夫认为,教材并非学科内容本身,它是在理解了学科内容的前提下 向学生传递的手段,担负着调动学生的能动的学习活动的任务,教材对于学生而 言是教学中交际的对象。因此,教材是以教授活动与学习活动为媒介的方法上、 技术上的手段,教材即是以学习者的认识进步为媒介的要素,即以潜在思维、概 念及关系清晰化的手段。 9 教材的编订是课程编制的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学习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 。中国大酉科全丰;教育卷。中国大酉科全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1 4 4 页。 o 廖哲勋著:课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9 7 页 o 范筠薯:教育哲学,世界书局,1 9 7 3 年版,第1 8 4 页。 o 欧阳中仁著:现代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