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 人购买小汽车已然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小汽车进入家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停车设施规划与建 设的相对滞后,致使目前各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日益突出。2 0 0 8 年9 月份,新 颁布了最新的天津市居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对停车位的配比数量做了大 幅度的上调。对未来将要建设的居住区而言,数量的增多并不一定代表着停车 问题的彻底解决。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对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深入探讨将是一 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来合理缓解一些矛盾, 为创造人车和谐的居住区进一份力,是本文选题的原动力。 论文首先分析了推动我国小汽车发展的相关因素,概括了我国小汽车发展 的现状,并简要评述小汽车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接下来,论文回顾和总结 了西方国家针对小汽车问题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并借鉴了国外小汽车发展 道路的经验教训。其次,论文研究采取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并重的方法,对天 津市近几年新建的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大量第一手调研资料,探讨了适 应私家车发展的新建居住区的规划模式。另外,对于停车场景观设计、停车管 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停车问题规划设计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s u s t a i n e da n d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a sw e l la l st h e c o n s t a n t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p e o p l e sl i v e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 ,p r i v a t e l y - p u r c h a s i n gv e h i c l e s h a v eb e c o m ean e wf o c u so fc o n s u m p t i o n t h i si sa ni n e v i t a b l er e s u l ta t t r i b u t i n gt o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m m u n i t ye c o n o m y , l e a d i n gt h et r e n dt h a tc a l l h a r d l yb e r e s i s t e d h o w e v e r ,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l a y o u to fp a r k i n gi n s t a l l a t i o n si nt h e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a r ec o m p a r a b l yl a g g e d m e a n w h i l e ,t h ep a r k i n gp r o b l e mb e c o m e s e v e nm o r es e r i o u si na n yo t h e rc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l a t e s ts e r v i c i n gf a c i l i t y s t a n d a r d sf o r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i nt i a n j i nd e c r e e dl a s ts e p t e m b e r , t h eq u a n t i t yo f p a r k i n gs p a c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m o v e su p f o c u s i n go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m a yb eb u i l ti n t h ef u t u r e ;t h ei n c r e a s eo fq u a n t i t yi sn o tt h es i g nf o rp a r k i n gp r o b l e mh a sb e e n t o t a l l yr e s o l v e d a sac i t yp l a n n e r , i ti ss t ) c o m p l i c a t e dt oi n t e n s i v e l yd e a lw i t ht h e p a r k i n gp r o b l e mi nt h e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t h ev e r ym o t i v eo fc h o o s i n gt h i st o p i ci st o s u m m a r i z ep r a c t i c a ld e s i g n sw h i c hc a nr e m i ts o m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a l s op r o m o t e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 sa n dv e h i c l e s t h ee s s a yi n s to fa l la n a l y s e ss o m ef a c t o r st h a te f f e c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f a m i l y - o w n e dv e h i c l e si nc h i n a ,s u m su p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b r i e f l yi l l u s t r a t e s i n f l u e n c e sr e s u l t e di nc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n ,i tr e v i e w ss o m ep l a n n i n gt h e o r i e sa n d p r a c t i c e sb y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i nf a c eo fs i m i l a rp r o b l e m s ,b o r r o w st h e i re x p e r i e n c e s o nd e v e l o p i n gt h ef a m i l y - o w n e dv e h i c l e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e s s a yi sd e v o t e dt oaf i e l d r e s e a r c ho nn e w l y b u i l t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i nx i a n j i n , a sw e l la sac o l l e c t i o no f d o c u m e n t s c o n s i d e r i n gl a r g ea m o u n to ff i r s t h a n dm a t e r i a l s ,b e n e f i t i n gf r o m p r a c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o fb o t hm a i n l a n da n da b r o a d ,t h ep l a n n i n gm o d eo fn e w l y b u i l t 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w h i c ha d a p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a m i l y - o w n e dv e h i c l e sh a s b e e nt a l k e da b o u t b e s i d e s ,s e v e r a ls u g g e s t i o n sc o n c e r n i n g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s i g no fp a r k i n gl o t sa n dp a r k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h a v eb e e ng i v e n k e yw o r d s :t h e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t h ep r o b l e mo f p a r k i n g ,u r b a nd e s i g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鲞叁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2 0 0 9 年1 月2 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叁壅蠢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墨洼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 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2 0 0 9 年1 月2 0 日签字日期:2 0 0 9 年1 月 第一章绪论 1 1 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 购买小汽车己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 后,小汽车进入家庭作为新一 代的代步工具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城市居住区而言,私人小汽车 的剧增,对居住区原有道路、环境均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 活品质。 本人在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同等学力硕士生期间,从事了大量的居住区规 划设计工作,对居住区的停车问题十分关注。解决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是一项 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仅仅关注于居住区本身的规划建设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从大处着眼,把居住区停车问题纳入到天津市停车系统,从更宏观的角度 探讨这个问题。由于笔者水平和学识有限,文中还存在许多的不完备或是见解 尚浅之处。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和充实。论文的 研究内容只能算是此类研究课题中的一小部分,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老师、学长 及学友给予批评和指正。 1 。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 2 1 确立明晰的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天津市近几年新建居住区作实地考察调研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和整理,在对停车问题进行总结后,对其产生的原因做一定深度的剖析。论文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提出了居住区停车规划建议: 停车指标的制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几种确定停车 指标的方法。着重建议停车指标的指定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权衡考虑,来 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 停车位的规划设计与布局。这是停车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停车方 式、停车布局规划等方面。 机动车动态交通组织。论文主要讨论了住区路网规划及人流、车流的组 织方式,目的是为了创建“入车和谐”的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人居环境; 停车景观。结合停车设施探讨景观措施,为住区创造优美环境的居住提 供一定的设计方法。 停车管理。健全合理的停车管理模式是联系居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的良 第一章绪论 好纽带,也是居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必要保证。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 几点有针对性地服务建议。论文构架如图i - i 。 第一章绪论 图1 - 1 论文构架图 第一章绪论 1 2 2 居住区实例调研与资料收集并重 在资料的收集上采用了全面铺开,重点调研的方式。即通过各种方式,如 相关文献的整理,政府机关网上相关资料收集,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停车背景资 料。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若干新建居住区做了实地调研并获得大量的一 手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 访问小区物业管理公司; 对小区进行现场调查; 对小区居民进行访谈; 对小区业主通过网络进行访谈。 1 2 3 客观分析体系的建立 在对大量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除了通过现象分析出问题本质以外,本 文还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同一城市不同区域进行对比等等。进而更客 观、更深入、更全面地分析了天津市新建居住区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 础上,对如何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处理好居住区停车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剖析, 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3 相关概念释义 1 3 1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 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 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根据不同 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市居住区可划分为居住区( 3 5 万人) 、居住小区( 1 1 5 万人) 和居住组团( 0 1 0 3 万人) 三级1 。本文所指的居住区泛指这三种级别的 总称,不特指某一级别。 1 3 2 配建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区别于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又称建筑物附设停车设 施。配建停车场是提高停车场供应水平的主要停车设施,在停车场体系中占主 导地位。配建停车场按照建筑物性质又可细分为居住区、商业建筑和非商业建 筑三类配建停车场。居住区配建停车是指满足居住区正常使用和运转而设置的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0 0 2 年版,g b 5 0 1 8 0 - - 9 3 4 第一章绪论 必需的交通工具停放位置,一种是专为居民存放交通工具而设置的停放位置; 另一种是为居住区内部公共建筑所吸人群停放交通工具而设置的停放位置。有 时,这两种类型也可以复合使用,如利用白天使用较少的居民专用停车位停放 非居民使用的车辆,这样有利于节约用地和成本,提高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本文所指的配建停车主要是居住区内居民私人小汽车的停车位,至于其它类型 交通工具的停放,限于重点不再涉及。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第二章研究背景一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2 1 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我国现阶段所出现的汽车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小汽车如潮水般进入家庭这 一现象所蕴涵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分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 1 1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由衣食为主向住行为主 过渡,国内对汽车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这是汽车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小汽车时代到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 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2 0 0 7 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 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 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 4 6 6 1 9 亿元,比上年增长1 1 4 ,加快0 3 个百分点, 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 0 9 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3 7 8 6 元,比上 年增长1 7 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 2 2 ,加快1 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4 1 4 0 元,比上年增长1 5 4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 5 ,加快 2 1 个百分点1 。世界银行及国家计委权威机构的预测研究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 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因为我国长期政局稳定,为 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使劳动力从 低效的农业向高效的制造业流动,而且生产力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改革深化也 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国小汽车 发展的根本动力。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加, 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必然带动消费升级,而拥有汽车是许多家庭的第一 目标。据公安部门最新统计,截至2 0 0 7 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 5 9 8 亿 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私人机动车比2 0 0 6 年增长1 0 9 2 ,保有量占 机动车总量的7 6 0 9 。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近期内有意购车的家庭 1 ( 2 0 0 7 年终经济述评:中国高速驶向私人汽车时代,中国信息报2 0 0 8 0 1 3 0 6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达上千万1 。 从人们对生活水平需求不断提高的角度上讲,出行的便捷、舒适、高效也 是人们购买小汽车的主要原因。拥有一辆私家车,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出行时间机动、速度快、可满足人们长距离的出行需求;灵活方便,不需换乘。 汽车进入家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工作 效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家用小汽车具备上述多方面的优势,因此随着大 城市空间的扩展,必将成为受城市居民青睐的交通工具。尽管有油价上涨金融 危机这些不定因素的影响,但小汽车还是以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拥进人们 的家庭。 2 1 2 国家制定的明确的政策导向 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政府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私人 汽车的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世界各国经济发 展历史表明:汽车工业如果作为国民经济的带头产业,将会带来巨额产值和丰富 效益,而私人小汽车的大量使用则是实现这一目的前提。2 0 0 4 年6 月1 国务院 重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再次明确指出:“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 0 1 0 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 的贡献”。 2 0 0 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我国居民轿车 消费迎来了更快发展的新时期。鼓励汽车消费,有利于振兴我国的汽车工业,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繁荣。 2 0 0 9 年国务院发改委在发展改革工作中指出:应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和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 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9 个支柱产业振兴规划, 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要产品和重要生产能力。汽车产业对拉 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汽车市场的开放 中国自1 9 9 9 年加入“w t o 之后,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开放,与以前 1 ( 2 0 0 7 年终经济述评:中国高速驶向私人汽车时代,中国信息报2 0 0 8 一0 1 3 0 7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相比,价格愈来愈低的进口小汽车成批进入我国市场。2 0 0 2 年对中国汽车工业 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中国政府为实现加入w t o 做出的承诺,大幅度 地减少了对于汽车工业的规制与保护政策;轿车生产领域基本上实现了自由竞 争;汽车需求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系;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民间资本也在涌入汽车工业;汽车工业 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到2 0 0 4 年,汽车工业已经发生翻 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产量已经超过5 0 0 万辆。2 0 0 8 年1 , - - , 5 月汽车产量就以到 4 3 5 5 0 万辆。 汽车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地满足了消费需求,这是2 0 0 7 年车市快速 发展的市场原因。全年上市新车超过1 0 0 款,除去节假日,平均每隔一天就有 一款新车或改款车上市。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汽车公司纷纷 把最新车型拿到中国来生产,国内自主品牌厂家也不断推出新车型。一项调查 表明,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轿车品牌比美国还要多。日益丰富的汽车产品,极 大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了车市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轿车产品方面,轿车全年销量首次突破4 7 0 万辆,同比增长2 3 5 。除 小排量车型销量有所下降外,轿车其它排量区间车型的销量都有明显增长。其 中,1 6 2 0 升排量区间车型共销售1 4 4 万辆,同比增长4 5 6 7 ;2 0 2 5 升排量区间车型共销售5 1 6 6 万辆,同比增长2 6 5 6 ;3 0 , - - - 4 0 升车型共销售 1 2 1 万辆,同比增长了4 5 倍。表2 1 为近年私人汽车拥有量调查表。虽然受 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乘用车发展速度将放缓,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 0 0 5 以上的增长。预计2 0 0 9 年 2 0 1 5 年,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 0 一- - 5 ,这 在国际汽车市场仍称得上是高速发展。 表2 - 1 2 0 0 2 - 2 0 0 6 民用车辆及私人汽车拥有量( 分车型) ( 单位:辆) 民用汽车合 年份载客汽车大型 中型 小型微型 计 2 0 0 22 0 5 3 1 6 7 7i2 0 2 3 6 7 97 5 4 8 4 41 0 4 8 0 2 9 7 8 9 7 4 4 6 2 3 2 3 3 6 0 2 0 0 32 3 8 2 9 2 5 414 7 8 8 0 8 27 5 7 6 1 21 i 5 9 5 7 5i 0 1 7 2 0 6 62 6 9 8 8 2 9 2 0 0 42 6 9 3 7 1 3 7i7 3 5 9 0 5 57 8 0 5 5 81 2 4 5 3 8 01 2 4 8 8 9 1 42 8 4 4 2 0 3 2 0 0 5 3 1 5 9 6 6 2 92 1 3 2 4 5 5 38 2 1 3 2 4 1 3 1 6 5 4 71 6 1 8 3 4 9 43 0 0 3 1 8 8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数据来源:( 2 0 0 7 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就天津市而言,最新 数据表明:0 8 年9 月全 市机动车保有量达 1 3 5 7 万,其中小汽车 6 6 7 万、私人小汽车超 过5 0 万辆1 。从2 0 0 0 年 开始保持较高的增长态 势,如图3 1 所示。 图2 - 1 天津市小汽车保有量情况变化 2 1 3 城市化进程进入提速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提速阶段。在1 9 5 2 年到1 9 7 8 年间,我国的城市化率,即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长仅为5 5 个 百分点。而从1 9 7 8 年到1 9 9 8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则由1 7 9 迅速提高到3 0 4 , 增加了1 2 5 个百分点。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使我国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 0 万以 上的大城市数量明显增加。1 9 7 8 年到1 9 9 8 年,我国大城市数量由4 0 个增加到 8 5 个: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1 0 0 万的大城市由1 3 个增加到3 7 个,5 0 万 1 0 0 万的大城市由2 7 个增加到4 8 个。据国家统计局2 0 0 7 年9 月2 6 日发布的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七;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 发展提供的数据:2 0 0 6 年我国城市总数为6 6 1 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 8 7 个,比2 0 0 2 年增加8 个。城镇人口5 7 7 亿,城市化率4 3 9 2 。城市化带来城 市规模不断扩张,一方面使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不断完善,道路用地面积不断增 加,客观上为小汽车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另一方面,城市蔓延导致居住与 工作地点的出行距离增加,因而传统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不再体现出方便 快捷的特征,人们对机动车出行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 市自行车已基本退出城市交通的舞台。而一些大城市,基于各种因素考虑,也 1h t t p :m e n o r t h c o lc n 2 0 0 8 一0 1 0 42 2 :4 5 2 人民日报海外版2 0 0 7 年0 9 月2 7 日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9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纷纷采取限制摩托车发展的策略。这些因素都直接成为引起机动车迅速增长的 动因。 2 2 小汽车数量发展对城市负面影响 小汽车的增长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小汽车具有自由、舒适和灵活的特 点,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但是另一方面,小汽车 的增多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2 2 1 对城市土地和能源的占用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小汽车大量增加,车辆 行驶与停放所需要的交通用地比例不断上升,这对土地资源并不充足的我国城 市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再有,我国的能源也并不充足,而小汽车的使用需 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也与我国制定的低消费能源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相违 背。 小汽车由于自身产业的高附加值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己经被 广泛认可。但另一方面,由于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城市原有的交通设 施不能满足需求,出现了诸如交通安全、交通堵塞等问题,并由此带来对城市 经济的负面影响。据统计,2 0 世纪6 0 - 7 0 年代,美国平均每十分钟就有一人 死于交通事故;曼谷的交通拥堵使得城市中心功能难以发挥,严重地影响了城 市经济发展。 在我国,交通堵塞和拥挤也是城市交通面临的最为突出、最为普遍的问题, 从而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大城市,市区机动车流量严 重超标,市区主要干道负荷度己达9 0 。自8 0 年代以来,中国特大城市市区机 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 0 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 2 公里左右。在一些大城 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平均时速甚至已下降到每小时8 1 0 公里。全国3 1 座百万 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 有时已接近半瘫痪状态。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小汽车分单双号行驶的措施,造 成极大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城市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 百亿元。 第二章研究背景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由来 2 2 2 对城市形态结构的影响 随着汽车数量的大量增多,城市居住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上交通条件和私 人汽车的发展,随之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城市无限制地向外扩张,引起城市 结构松散,从而导致人们用于上下班的时间和金钱支出增大,这也是极为不经 济的。小汽车增多,也随之带来的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如占道停车,侵占公共 活动场地和绿地,制造噪声和尾气污染,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等,这些问题逐渐 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3 1 早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西方国家的小汽车发展起步比我国的小汽车发展早几十年,因此,其研究 探索针对小汽车发展的对策也较早。西方国家在研究探索针对小汽车发展的对 策时,其所采用的方法、研究的范围和研究涉及的深度都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 程。这个发展过程反映出小汽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小汽车问题所涉 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针对小汽车问题的理论及策略至今仍然是许多城市规 划的指导方针,因此,对这些理论及对策加以研究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3 1 1 邻里居住单位( n e ig h b o r h o o du ni t ) 美国社会学者佩里1 9 2 9 年提出“邻里单位 ( n e i g h b o r h o o du n i t ) 的概念, 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他认为:在住宅附近,一定 要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他把设有这种设施的用地,称之为“家庭的邻里”, 通往这种用地的道路不应穿越交通量很大的干道。所以,邻里单元规划模式是 以小学和公共设施为中心,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元的人口规模, 保证几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邻里单元内部道路系统限制外部车辆穿行。 邻里单位理论对停车规划的影响在于组织一个相对独立的交通系统,并在汽车 数量很少的情况下,注意了汽车交通安全与环境问题,对今后的居住区规划理 论的发展响着较大的影响。 5 图3 - 1 邻里单位示意图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3 1 2 德朋方式( p m d b u r nla y o u t ) 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人车之问出现竞争,特别是过境交通的进入造成了居 住区环境的恶化,同时威胁着居民的安全。雷德朋方案采取完全人车分流系统 ( 即车行道与步行道完全分离的系统) ,其根本思想是实施设计步行系统的概念, 使行人和汽车不产生平面变叉,台理布置住宅、道路及人行空间的尝试( 图3 - 2 ) , 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建筑综合体为超级综合体( s u p e r b l o c k ) , 面积1 2 2 0 公顷。所有的住宅都围绕大块公共绿地布置,绿地里有学校、活动 场地以及其它公共设施。几个超级综合体再组成一个邻里单位心e i g h b o r h o o d u n i t ) ,其问有步行系统联系起来: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分离,街道分等级,以 防止不必要的过境交通:住宅的主要起届室和卧室面向住宅的后花园和步行小 道路,而厨房面向街道。超级综合体的宽阔绿化带渗透到整个城镇的公用体系。 这种公用设施的发展支配了整个公共绿地,加强了人车交流,同时也提供了足 够的市镇服务设施。雷德朋方式第一次把步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在平面上彻底 加以分隔,这种分离系统能够确保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安全,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私人汽车发达时代的人车矛盾,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雷德朋模式体现了 种新的设计形式,为居住区规划和基于分级交通体系 的邻里单元布局提供了新的原型,被认为是适应机动化时代发展规划的重要一 步。 但在实践中,平面的人车分行系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田32 口蘸月体系典型单t 平w 1 3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该系统更适用于新区的开发计划,而在旧区中很难把己成形的人车混行的道 路网梳理成人车两套系统。 完全人车分流系统使向着行人专用道的空间因人的频繁活动很积极,而远离 行人专用道的空间变得极为消极,成为居住区不安定因素的滋生点。 完全人车分流系统从侧面鼓励了机动车的快速行驶,对行人特别是儿童容易 造成伤害。 3 22 0 世纪6 0 年代“后小汽车交通刀以来的理论与实践 伴随着汽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速公路深入市区,用地无限制蔓延,交通拥 挤,事故频繁,合乎人性的城市生活环境己不复存在。逆城市化现象也导致了 城市中心区的衰退。 西方社会各国纷纷在研究汽车交通的出路,既要享受汽车带来的物质文明, 又要解决其产生的弊端。人们开始反思汽车文明带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 3 2 1 对汽车文明的反思 1 9 6 3 年亚历山大和车门也夫合作出版了公共性与私密性,书中称汽车 为影响居住空间的“第一号敌人 。针对汽车对于行人的威胁则指出:“当一部 汽车从高速公路驶离,而走上边道,最后停止在我们居住的居所边的街道上时, 对汽车的控制便似乎失去了效能,“人行道本身已经不再是朋友或邻人彼此互 相谈心沟通之所”。简可布( j a c o b s j )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研究 了城市街道的生活性,认为它们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器官”,并指出人车 分流,在大范围内是可行的,但是环绕居住区的停车场、进出道路会使居住区 与周围环境分隔开,从而使居住区与城市解体并不利于居住生活。 2 0 世纪6 0 年代末,西方社会公众已普遍对政府大力提倡小汽车交通,大 量修建道路网提出质疑,再加上2 0 世纪7 0 年代“石油危机”,包括英、德、荷、 法在内的许多国家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公众抗议修路运动。1 9 7 2 年多林格 ( d o l l i n g e r ) 发表“全车社会一书,对德国社会滥用小汽车提出尖锐的批评。 他引用了海外周刊上的文章描述西德小车司机的驾驶习性并加以总结评论 道:“当你在这个国家看到人们开车时,必定会认为所有西德人无疑例外地总有 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死亡企图。而交通、居住和行人环境的呼声日益增加,这 样就出现了“交通安宁运动( t r a f f i cc a l m i n g ) 。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 1 4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行等传统交通方式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出现了t o d 和论。这些都可称之为“后 小汽车交通 ( p a s tc a rt r a f f i c ) ,其目的都是限制小汽车交通泛滥,保障城 市生活合乎人性环境的要求。表3 - 1 为居住区中小汽车交通发展在不同历史阶 段的比较。 表3 - 1 居住区中小汽车交通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比较 交通组织交通方式交通工具环境质量 前小汽车交通 步行、自行行人、居民共享 ( 1 9 2 0 年前) 1 人车混行车、 自行车、公交 空间,环境质量 车 公交好 小汽车交通人车分流小汽车占用大部 ( 1 9 2 0 年至( 雷德朋方 小汽车 小汽车分道路空间,环 今) 式)境质量差 后小汽车交通步车混行行人区划、交小汽车、公 行人、居民、小 ( 1 9 7 0 年以( 庭院式道通安宁、自行交、自行车 汽车共享空间, 环境质量合乎人 后)路) 车、公交( 合理结构) 性标准 资料来源:陈祯耀, 西方“后小汽车交通”现象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1 9 9 3 1 3 2 2 居住区交通安宁理论 。 交通安宁的概念来自于1 9 7 0 年德国大量步行区的建设,并受绿党的影响, 提出要加强环境问题的研究,采取一种新型的交通和速度管理方法,创立一个 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追根溯源,交通安宁理论的确立来自英国的布恰兰 ( b u c h n a n ) 报告。 1 9 6 3 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城市交通( t r a f f i ci nt o w n s ) 的布恰兰 ( b u c h n a n ) 报告。这个报告书是英国的科列恩和布恰兰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城市 汽车交通问题提出来的,报告根据城市汽车交通的特点及其问题,导出了规划 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事例调查进行了验证。 布恰兰报告对城市地区道路交通的长期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在于解决提高交通的容量和保护居住区环境之间的矛盾。报告认为城市道 1 s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路的功能不仅限于交通,还应包括可达性和空间交往。由于大量汽车交通涌入 城市街道,使道路失去了上述两个功能,且使环境严重恶化,对此报告提出了 “分散道路网”和“居住环境区的概念,并以“细胞”和“循环系统”来比 喻:市区由细胞组成,而道路网是使生命的基本物质进行循环的系统,就像人体 的血液循环系统,必须依靠功能合理的道路网,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比 作细胞的“居住环境区 被定义为“没有外来( 无关的) 的交通”区域,并且提 出在环境中应将环境的考虑置于汽车使用之上,这样明确了以人为主的设计思 想。比作循环系统的道路网,按照交通的性质和数量,应有干线道路到支线分 级形成的各种道路体系组成,即道路分为干线、地区分级道路、街坊分散道路、 出入道路四级,道路网应具有按此顺序相接的分级结构( 如图3 - 3 ) 。交通安宁 主要是结合人们在工作、娱乐及居住行为中对街道的使用要求和偏好,创造安 全而富有吸引力的 - - - ,目c = :翔叫乓= 乒 l - 、_ _ 匪因 图3 - 3 布拾兰报告对“居住环境区”的定义 居住区街道环境,并减少机动交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鼓励和支持步行,骑自 行车及其它交通方式。“交通安宁的理论使居住区交通环境的规划上了一个新 台阶,这种理论得到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再实践。直到1 9 9 7 年5 月在美国佛罗里 达州坦帕召开的国际交通工程协会( i t e ) 大会中,交通安宁的定义才得以最终确 立:交通安宁是指包括减少机动车辆带来的消极影响,改变驾驶者的行为方式和 改善非机动道路使用者的状况在内的所有措施。包括道路设计、路面设计、道 路设施设计、景观设计、交通管理和交通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至此,“交通 1 r 路路路叵 豉敷救境分分舒环缝匡坊往平地街瑶兰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安宁 作为一个规划标准己成为共识。 如今,“交通安宁在西方国家的道路交通领域中已上升为一种规划理念, 它是指给予道路使用者平等权利及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道路交通设 计。它从一个全新的视点,对居住区交通环境规划设计问题进行综合探讨。许 多国家和地区由此出发,形成一套从道路交通微观入手的类似规划指引的管理 方式。它的法规特质使其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3 2 3 人车共存的居住庭院式道路c w o o n e r f ) 在最初,人们总是寻求人车分离的方法来解决汽车交通带来的人车对立矛 盾。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在居住区内实行彻底的人车分离所带 来的问题。因为司机明确是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样会鼓励加快车速。本来这 些宽阔的街道是居民交往、孩子游戏的好地方,但现在竟成了危险的场所,街 道被汽车占据,因而失去了人的活动不再成为具有人性的空间,同时也容易助 长犯罪行为。荷兰的w o o n e r f 改造规划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车混行方式,即在限 制车速和流量前提下的人车共存方式,这是交通安宁理论最成功的实践。1 9 6 3 年,埃蒙大学( e m l n e n ) 城市规划教授波尔在进行荷兰新城埃门规划设计时,开 始探讨如何克服在城市街道上小汽车使用和儿童游戏的矛盾,设计了一种新的 道路平面,其目的不是交通分流,而是重新设计街道,试图使两种行为有共存 的可能。波尔认为使各种类型道路使用者都能公平地使用道路进行活动是改善 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波尔设计的口袋式尽端式道路取消了人行道,行人可自 由地使用全部道路空间,而其平面布置又使得小汽车司机感觉好象在自家的花 园内行驶。在行人、儿童游戏、小汽车交通混杂的条件下,通过别具匠心的设 计,迫使汽车减速,安全和环境质量均有保障。而小汽车也可安排在道路适当 空间上,有的就在家门口,大大减少了停车集中于车库而被窃现象,因此也受 到小车使用者的欢迎。波尔为其设计取名为“温奈尔弗 ( w o o n e r f ,意为居住 庭院) 。温奈尔弗的主旨就是行人优先于机动车,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设计导创 中( 如图3 - 4 ) :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图3 _ 4 一条原有街道改建成“w o o n e r f ” 资料来源:h o u s i n gd e s i g ni np r a c t i c e 为步行者创造宜人而有吸引力的步行环境,这可以通过大量的植树、变化 的铺地和街景设施、游戏设施来实现; 汽车必须停放在规定的地方,禁止随处停车,停车位可用植物、桩柱等限定, 并可考虑采用不同形式的铺地来划分; 为儿童提供活动场地和游戏设施,场地用桩柱、围栏、铁链等限定,那里汽 车不容许进入以保证安全,但也应考虑整个街道都该是儿童的活动场所; 避免产生交通分流的设施,禁止有隔离的车道和较长的路缘石,这样会使汽 车加速; 整个场地步行者可随处到达,但机动车不能; 采用迫使减速的设计方法:如大的转弯、路面驼峰、陡坡以及局部缩小路宽, 过长的路段会鼓励加速所以应该避免。 温奈尔弗总的观念是避免传统街道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分离,相反将它们 融入一块板路面以产生居住院落的视觉印象,并通过绿化、坐椅等强化这种感 觉,车速降至行人的步行速度( 不超过2 0 公里d , 时) ,高峰小时车流量不超过 2 5 0 辆。到1 9 7 6 年,庭院式道路设计在荷兰取得合法地位。然而在7 0 年代末 汽油价格的下跌削弱了荷兰经济,造价昂贵的庭院式道路设计步伐减慢了,然 第三章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 而其主要思想却己广为流传,同时也影响了其它许多国家。 3 32 0 世纪9 0 年代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的规划理论 在西方,许多城市由于土地使用政策和交通政策往往以适应小汽车发展为 主,结果城市以低密度向四周蔓延,这种发展方式带来了许多经济、社会和环 境问题:空气和水污染加重、开敞空间减少、就业和住房比例失调、土地和住宅 成本上升、交通严重阻塞、社区生活减少、犯罪率上升,这些主要是由于对于 小汽车过份依赖而忽略其它可替代的交通方式而造成的。这样,小汽车问题不 仅仅只是局限于居住区或城市中心区,而是影响到整个城市和区域。解决这些 问题也不仅仅只是靠人车分离或行人优先,必须和城市用地、能源节约、环境 污染紧密结合。于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规划师倡导建立以步行和公 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设计趋向,出现了反对蔓延、重整城市、建立真正社 区的理论新都市主义。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传统邻里区( a r d i t o i n a l n e b u o h r o o dd i t s r i t c ,简称t n d ) 、步行地块( p e d e s t r i a np o c k e t ,简称p p ) 、 以公交为主的开发模式( 简称t o d ) 等。这些理论都试图用交通策略来解决土地 使用和郊区发展中的问题,阻止城市蔓延,创造高密度多种功能混合的社会。 公共交通社区规划思想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使公共交通重生,还在于它能够提 供符合人性的建筑环境,因此有利于促进邻里复兴。 3 3 1 传统邻里区( 简称t n d ) 传统邻里区( t n d ) 理论借鉴了老城居住区的特点,强调街道生活、步行活动、 距居民区在步行范围内的功能集中的区中心、邻里间的联系和不同收入阶层以 及不同年龄人的住区的混合的重要性。 t n d 道路交通规划和一般的郊区规划有几点不同: t n d 采用高度联接的格状路网,而不是流线形街道或尽端路。在格状路网中, 总的交通量将减少3 3 ,在干道上的交通量则减少7 5 : t n d 的道路外观设计更加吸引人,更步行化,道路的宽度只包括两条3 米宽 车道、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