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8040040 分 类 号 g4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当前公立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策略 以山东省某些高校为例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 申 请 人 姓 名申 请 人 姓 名 蔡 秀 花蔡 秀 花 指 导 教 师指 导 教 师 唐汉卫唐汉卫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02010 年年 1 12 2 月月 5 5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12 月 5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12 月 5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 言 . 1 一、选题缘由 . 1 二、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2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3 第一部分 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特征 . 4 一、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 . 4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特征 . 4 (一)高校债务风险的隐藏性 . 5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转移性 . 5 (三)高校债务风险与政策的相关性 . 5 (四)高校债务风险与收益的非相关性 . 5 第二部分 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负债经营的相关理论依据 . 6 一、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外因 . 6 (一)政府政策导向是高校债务形成的环境因素 . 6 (二)扩大招生规模是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6 (三)银行的主动性合作是高校债务形成的间接原因 . 7 二、高校债务风险形成与扩大的内因 . 8 (一)会计信息失真 . 8 (二)教育质量低,影响办学效益的提高 . 8 (三)学费收入的难以增长降低了高校的偿债能力 . 9 (四)为求发展校校合并、扩建成为必然 . 10 三、高校负债办学的理论依据 . 13 (一)高校债务资金的用途 . 13 (二)高校债务应在受益期间内公平分配 . 13 (三)教育成本逐年递增使高校负债办学成为必然 . 14 第三部分 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策略 . 14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14 二、提高高校的资源使用效率 . 15 三、提高办学效益 . 15 四、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 16 五、短期贷款转换为长期贷款 . 17 六、加强贷款高校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 . 1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七、银行应严控高校贷款,防范信用风险 . 18 结语 . 20 注释 . 21 参考文献 . 22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24 致 谢 . 2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走的是大众化的道路,其突出表现就是上世纪末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扩招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但政府的财政补助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迫使绝大多数高校不得不 实施高额举债的方式来进行新校区的建设,这又引发后续一系列的高校债务风险问题。笔者 认为解决高校贷款问题,涉及到高校、银行等诸多主要社会主体,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 具有深远的重要影响,降低高校债务风险迫在眉睫。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本部分在定义了高校债务风险的基础上,探 讨了高校债务风险的特征。 第二部分:为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与扩大的现实原因分析及其相关理论依据。笔者充分 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分析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在高校债务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高 校外部治理主体政府、银行以及高校内部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债务风险形成扩大的原因, 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为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策略。本部分从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目标出发,根据 高校债务风险控制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对策和建议,提出相 适应的方案,使高校能够顺利的还款付息,以避免由于清偿债务困难给高校发展带来的各种 不利影响。文章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明确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分析高校债务风险形成原因 以及探讨降低风险的方法,在构建高校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及设计高校银行贷款规模控 制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另外,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山东省几所高校为例,进行 论证。 总之,高校银行贷款,一方面为学校带来蓬勃生机,扩大学校建设规模面积,吸引人才,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希望,通过 对高校债务风险的系统分析,也可以为高校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促使高校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债务风险; 高校银行贷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nowadays,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mass education, which is profoundly manifested in the large-scale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rom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enrollment is based on great amounts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yet the government has never increased its financial aid on higher education. hence, mos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to put themselves in large sums of deb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nlarged campuses, which thereby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debt risks to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resolution of extra-large sum of loa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volves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mselves, banks and other major social establishments,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economic boost and social harmony.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reduce the debt risk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 one concentrates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bt risk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part, the definition of debt risk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given and the features of debt risks are explored. part two focuses on the analyses on practical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of debt risk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arguments. with abundant institutional analyses,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debt risk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feature analyses towards debt risk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reason why debt risk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me to expan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incipal executive government at the exteri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anks and the interi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 as to foreshadow the further demonstration on the precaution towards debt risk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part three is mainly about the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the debt risks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liminate the debt risk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bt risks control. meanwhil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re being put forward to suggest how debt should be paid off smoothly so as to avoid various unfavorable influences that may be brought about by insolvent difficult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roughout the thesis, researches are made within the given standard, the concept of debt risk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clarified, the possible causes of debt risks form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s are discussed. some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taken while the debt risks early-warning index system is being structured and the method to control the bank loan scale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designed. besides, case study is used here, with case analyses of sev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short, bank loan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on one hand enlivens the institutions by enlarging the campus and attracting more talent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es the debt risks of the institutions. once the fund chain is broken, the consequences are far beyond imagination. through the analyses on debt risks syste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author wishes, some favorable references could be contributed to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debt risk bank loan fo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高校巨额银行贷款的形成既有来源于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 等外部原因,也有高校自身扩张所需等内部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高额负债带来的风险, 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教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选题缘由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表现在 90 年代末 我国高校的大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巨额的财力投入来提供基本办学条件。教育部对本 科院校的生均占有土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设备值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达标的将被 出示红牌或黄牌,直接影响到招生规模的发展。1998 年以后,普通在校生人数以直线方式迅 速增长,学校原有的教室、实验室、宿舍、饭厅、图书馆、操场等等成为发展的瓶颈,均已 不能满足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学校扩建成为必然。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内扩建, 土地成本太高,资金压力也更大。于是乎各地政府纷纷出面替高校到城郊去征用农民土地构 建大学城新校区。一时间甚嚣尘上,让成百上千亩的荒地迅速变成教书育人的高校校园,需 要巨额资金的投入。然而政府不但没有相应的财政补助, 甚至连土地出让费也要高校自己筹 措。新校区的扩建为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仅够维持高校 目前自身运营的条件下,向银行贷款便成为了解决高校扩招资金短缺问题的主要渠道,为此 也就形成了高校贷款过程中蕴含着的巨大的债务风险。实际上高校贷款潜藏的债务风险早己 露出冰山一角。据业内人士估计,银行贷款占到学校基建总投资的 80以上。高校贷款年限一 般为 1 年、2 年、3 年,也有个别高校贷款年限为 8 年、10 年。一些高校原来大举扩张、“举 债兴教”,本想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高校扩招收费来偿还,但在国家投资有限、巨大的资金缺 口不可能完全靠学费来填补的情况下,所欠债务只能一拖再拖或“拆东墙补西墙”。随着高校 还贷高峰的到来,这种风险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营,给高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阻 碍。据统计,2003 年底山东省 85 所高校贷款余额高达 96.94 亿元,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 要 5.15 亿元, 其中有 5 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其总收入的 2 倍。而山东省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 的增加量每年只有 1 亿元, 可谓杯水车薪,也就是说,至少还有 4.15 亿元利息要高校自己解决。 2000 年以来, 全国高校校舍增加了 3.2 亿平方米, 到“十五”末,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3,同时到来的是高校偿还债务的高峰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正如有人担心的那样,公办高等学校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究竟是什 么?有多大?高校是否走到破产的边缘?它的发展趋势将又如何? 如果按照企业的标准来 看,某些高校事实上已经达到了“破产”的边缘。 2008 年以来,各高校已经迎来了还款的高 峰,但在国家拨款、学杂费收入、及学校其他渠道收入不足的情况下,未来几年以后,随着 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逐步减少,生源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未来高校的还款将更加困难。 但至今仍有许多高校在继续贷款,因此,对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高校面临 的债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防范和应对,已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综合运用相关 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高校贷款风险的生成机制,希望透过分析使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对高校贷 款风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相应的制定出减少贷款风险的办法。 本文研究的意义:近年来,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已不言而喻。但高校扩招 后续产生的高校贷款问题成为经济界热点课题。解决高校银行贷款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 问题本身。由于它涉及到的是高校、银行等诸多主要社会主体,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具有 重要影响。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集中地和发动机,解决其贷款问题对于维持高校发展的稳定性和 连续性,培养知识人才、满足区域各层次人才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辟新 产业,对于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高校银行贷款行为的规定和政策,对高 校银行贷款进行控制。教育部、财政部在 2004 年度出台了一些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在高校 的贷款规模以及贷款审批上对高校的贷款行为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在规范的研究上,对高校 贷款风险的成因,贷款风险的控制、规避和转移也有了相当多的探讨和研究。北京大学公共 政策研究所的王雅琴、肖立辉、宸心于 2007 年 6 月的政策献言巨额高校债务如何化解? 将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归纳为:扩招后国家财政投入难以跟进;部分高校的贷款申请和利用 过程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国家教育支出的结构性问题;教学评估体系等。同时,将解决方 案归纳为:督促学校实施自救;尝试拓宽融资渠道;督促高校合理利用贷款资金;科学管理 高校贷款行为;政府出面协调现有债务的偿还;调整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标准等方面。应 该说是对当前有关高校贷款风险控制研究理论的一个相当完整的归纳。 在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根据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如蒋林的高等院校贷款的规模控制 。还有一些高校贷款风险指标体 系的研究,如谭学琴的高等学校财务分析基本指标的计算与实证分析 。这些都提供了对高 校贷款风险控制的手段。 公办高校贷款办学在我国与之前的其他改革问题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还很不足,各种专 著、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内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且重复现象严重,水平不高。因此对 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对理论界其他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而言积累的经验不足。 在国外,由于高校体制、管理和资金来源的差异,国外高校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校虽然 也有贷款,但很少出现类似国内公办高校那样的大规模、大范围的贷款,高校贷款所带来的 风险也仅是个别的现象。所以,借鉴意义也微乎其微。 三、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导向为高校的扩招敞开了大门, 各高校在忙于“圈地” 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应教育拨款的不足,资金问题成了目前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 使得各高校向银行贷款成为解决资金困难的主要方式与手段。资金到位后即可以进一步扩大 校区,扩招更多的学生,聘请更多的优秀教师,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但在贷款扩招中也隐 含着巨大债务风险,一旦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就会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 本文研究的目标就是运用数字分析的方法,分析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 问题的办法,使高校能够顺利的还本付息,以避免由于难以清偿债务给高校发展带来的各种 不利影响。我国的教育被有些人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然而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 革其实也一直未呈间断过,通过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也可以为高校体制改革提供 有益的参考。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在高校债务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探讨 了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的特征。 第二部分:高等学校债务风险形成与扩大的内、外部原因分析及其相关理论依据。在进 行高校债务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银行以及高等学校内部等分析了高等学校债务 风险形成与扩大的各种原因,并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债务风险的及时防范和研究化解策略做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铺垫。 第三部分:高校债务风险的化解策略。本部分从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目的出发,根据高 校债务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借鉴了相观文献中的统计数据。另外,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山东 省几所高校为例,进行论证。 第一部分 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特征 一、高校债务风险的概念 本文中的“高校”特指“公办普通高校”,为了表述的方便,将“公办普通高校”简述 为“高校”。 本文研究的高等学校债务是特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入款,是能以货币计量的, 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高等学校债务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和后勤保障等方面 的支出。本文仅就这一类债务进行探讨。 风险基本可以包含以下特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具有一 定程度的可控性;风险具有适度的预测性;研究风险的目的是利用风险的可控性,阻止潜在 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债务风险是指法人单位由于负债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包括负债风险和经营风险。具体说 负债风险是指因借贷而产生的风险,即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及由此引发的对法人单位正 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高等学校的债务风险是高校负债办学而产生的风险,本文将从 高校债务风险的特征、形成原因等各方面予以阐述。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特征 债务风险与风险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广泛存在于法人单位 的各种债务活动中。债务风险的存在虽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在进行债务活动前, 人们是可以根据预先知道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其这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对债务风险进行一 定的预测。债务风险与风险投资报酬率呈正相关,一般说来,风险投资报酬率越高,债务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险也就越大。 1 (一)高校债务风险的隐藏性 我国公办高校的贷款数额庞大,且大多为银行贷款,而高校的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又难以 按市场价值定价,高校贷款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所以 高校贷款风险的衡量难度大,对风险的大小难以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大小程度难以预料, 所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较长期的潜伏性。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转移性 金融领域内的风险有很强的传导性。从 2007 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知道,某 种程度上高校债务风险与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少许的相似之处,都是贷款规模太大,并且贷款 对象都没有相应的还款能力,且债务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传导到其它方面。 2公办高校的公共 和非盈利的特性决定了债务风险最终将转移给政府。学校、银行之间的债务,政府将是最终的 承担者。当高校因不能偿还贷款而影响正常教学活动,高校通过提高学费标准或通过压缩教 学科研经费支出等手段来偿还贷款时,势必会引起社会公众和舆论的不满,政府会从维护社会 稳定的角度出发,出面救助学校;从另一方面看,高校产权属国家所有,高校的投资者主要是 政府,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也依赖于国家的收费标准,高校的资产归 国家所有。高校向银行贷款搞基本建设,最终生成的资产属国有资产。当高校过渡负债而无 法偿还贷款时,政府作为高校资产的所有者,将是债务的最终承担者,这就将高校的贷款所 产生的债务风险转移给了政府。 (三)高校债务风险与政策的相关性 首先,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无政府相关政策保证其一定有收益的情况下,银行不 会向高校提供大数额的举债融资。其次,正是由于政府政策的调整和高校自身贷款的意愿, 银行在权衡其风险与收益的情况下,高校贷多少,给多少,这才成就了高校的巨额负债以及 巨额负债下的高校债务风险。因此,高校债务风险与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休戚相关。 (四)高校债务风险与收益的非相关性 一般理论上来讲,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的,即风险越大的投资,其投资收益率越高。 但高校的 债务风险与投资收益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关的。一方面,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实行的 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在某些投资项目的立项方面,并没有进行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论证,在投资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上,也没有向企业一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投标、竞标程序和市 场化管理,因而,投资项目利益与风险相互均衡的市场机制就不可能形成,最终的风险将会由 高校、政府部门来承担,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的投资者,却没有承担相应的风险。另一方面, 高校债务的风险与收益的非相关性,还表现在高校负债不能形成财务杠杆效应。在财务管理理 论中, 当资产利润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时,负债投资获得的利润会高于债务的成本价值, 此时的投资能使负债单位获利,实现投资单位价值最大化,此时的负债经营可以带来财务杠 杆的效应。由于高校是非盈利性的,无法计算盈利或亏损,也就无法比较负债投资获得的收 益是否高于或低于债务成本,因此也就不存在负债经营带给高校的财务杠杆作用。 3 第二部分 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负债经营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外因 高校债务风险的预见、风险的控制和风险的产生有别于一般的经济主体,其形成与扩 大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政策导向是高校债务形成的环境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经济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之后, 出现了经济疲软现 象。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长下滑和通货紧缩的严重局面。为 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拉动需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政府在 1999 年实施 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高等教育被纳入 其中,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4以教育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已略见成效。 此外,利率变动也会给高校带来债务风险。一旦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发生变化,利率作为国 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则随之发生变化。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资金成本的大小。 利率降低时,高校贷款所承担的利息就会较低,高校所负担的财务费用减少,这样就降低了 高校的债务风险。贷款的利率提高时,高校此时的贷款利息增加,高校所负担的财务费用提 高,这样高校就要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自 2007 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调高了银行贷款利率和 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高校面临的付息压力将会与日俱增,增加了高校贷款的资金成本,扩大 了高校的债务风险。 (二)扩大招生规模是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政府倡导扩大招生规模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高校贷款的主要原因。自 1999 年政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倡导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据资料显示, 2008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为 540 万人,是 1998 年全日制招生规模 108 万人的 5 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5,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世界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另一方面 则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按照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 2000 年财 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目标,2000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 是 2.87,2003 年的比例是 3.28,即使最高的 2008 年,比例也只有 3.48。通过简单计 算:2000 年至 2008 年因教育投入不足 4而导致财政教育累计少投入 13000 多亿元。假设高 等教育债务的年平均余额为 2500 亿元,年融资成本为 6,按单利计算,那么 2000 年至 2008 年仅融资利息就足以造成 1350 万元的高等教育债务。 5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倡导扩大招 生规模不能同步进行的情况下,政府下达的招生计划已远远超过高校自身的承担能力。教育 部又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中“办学条件评估”等方式,严格的规定本科院校的生均占有土地面 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设备值、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师生比等办学标准,不达标的将被 出示红牌或黄牌,直接影响到招生规模的发展。财政拨款体制也从原来的在一定基数的基础 上逐年增长逐渐过渡到以招生人数定额拨款体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都和学校招生规模、 学生人数成正比例关系,由此扩大招生规模是增加财政拨款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这种政策诱 导和形势迫使下,高校为迅速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原有的教学条件,满足教学评估中“办学 条件评估”中的各种需要,只有借助贷款资金。 6 (三)银行的主动性合作是高校债务形成的间接原因 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高校贷款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和成长性,只要生源不断,教育事业收入就具有连续性及可靠性,归还贷款就有依赖,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对银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银行对高校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积 极地开展“银校合作” 。对于高校的贷款行为,银行系统始终都是抱着欢迎的态度的。而高校 贷款对于银行系统而言是新兴的市场,高校贷款是银行争相扩展的市场业务。除了高校本身 的发展可能获得偿还资金以外,银行确信在高校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也会出面解决问题。 对于最近几年而言,高校贷款施行了政府的审批制度,而政府的这种审批相当于政治上的支 持,更加会使银行确信高校的贷款会得到偿还。由此看来,高校贷款对于银行而言是优质贷 款,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认为存在政府的担保,银行主观认为高校贷款风险比其他行业 小。 把贷款用于高等教育产业,不仅可以得到还款收息的保证,而且有利于银行优化资本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构,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因此银行对于提出贷款申请的高校无一不满足要求,形成了“贷 多少,给多少”的现象。但同时,银行的贷款一方面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 面又使高校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内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 1、支出不实。高校会计制度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方法,在这种会计 方法下,高校的暂付款,绝大部分是垫付未核销款,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这就形成少计支 出现象,不能真实体现学校的实际债权。高校实际应该形成支出而未支出的各种基建维修工 程尾款及教学设备赊购等款项,应计入当期债务却没有在账表上真实反映,使高校的实际负 债额大于账面上的负债额,没有完整体现学校债务,也会使会计信息失真,无法提供真实的 会计资料。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 被低估的这部分财务风险正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部分。 7 2、收入不实。高校收缴的学生学费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但在收缴的同时一次性计入 收入。对于科研经费,特别是国家纵向基金经费,研究周期长达几个年度,也一次性没有分 摊的计入收入,形成年度收入账面余额大于实际余额,高估年度内的偿债能力。 3、净资产不实。每项固定资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短者两三年,长者几十年,例如, 房屋的使用年限最高为 70 年。资产在其使用年限内,其实际价值会随着消耗而减少。企业上 把这部分消耗计提为折旧,计入当期成本,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大致 相符。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高校的固定资产(包括教学楼、各种实验仪器、大 型设备、图书等) ,其折旧的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许多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价格昂贵 的设备,其更新的周期越快,折旧就越多。高校在不计提折旧的前提下,有些资产即使已无 利用价值,即其实际价值几近为零,但在账面上仍以新购置时的原价计入资产,这种情况下 所表现出的结果是虚增了净资产。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对于新增固定资产由于报 账时的严格要求能及时办理账面价值增加,但会计无法掌握各院部、各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 情况,对于报废已不能利用的固定资产,账务上不能及时清减。报废手续的繁琐又使得各单 位不愿办理,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二)教育质量低,影响办学效益的提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设置老化,无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 求,致使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毕业”即“失业”现象严重。甚至一个大 学毕业生竞争不过农民工,许多人感到投入教育的数万元经费蒙受损失,放弃学习机会便成 为可能,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随即产生,使得高校声誉严重受损,并直接影响到学校 社会生源问题,这是教育质量低下的突出表现。如果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就无法经营好高校, 更谈不上打造高校自己的品牌。高校品牌是一所大学以及培养的人才与其他高校相区别的标 志,是竞争力的表现,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当今全球化竞争生源的形势下,教育质量尤其重 要。适龄高考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各种民办学校、国外大学竞相加入竞争生源的行列,国 外考场直接进入了国内。最明显的表现是:几年前,几乎没有几所高校第一志愿招生不满的情 况发生,但近些年,已有多所高校多个专业第一志愿已无法完成招生计划。面对生源问题的 严峻形势,只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保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保 障学费收入的稳定。所以,教育质量和学校声望对高校债务风险具有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力。 如果教育质量不好,高校声望不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扩大招生数量,从而使高校收益每况 愈下,债务风险更加恶化。 (三)学费收入的难以增长降低了高校的偿债能力 目前高校收费标准已逼近甚至超过了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而未来几年高等教育适 龄学生也呈递减趋势, 据统计, 2008 年全国 18 岁的适龄青年有 2600 万人, 2009 年只有 2000 万人,2010 年后仍持续下降,一直到 2017 年来只剩 1149 万人,比 2008 年减少 56,2013 年,山东省适龄高考生数将比 2008 年减少一半,因此,高校依靠学费收入的增长将很有限。 再有,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家庭的支付能力和国家的教育公平原则决定了普通 高校的收费标准不能再提高了,由此通过再提高学费筹资还贷是不可行的。“能力支付”是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个人交纳学费的额度不应超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我 国全国高校人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的800元左右上涨到2004年的5000元左右, 住宿费从1995 年的 270 元左右上涨到了 2004 年 1000 一 1200 元,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 费用在万元左右。1999 年中国统计摘要指出,98 年农村家庭年收入为 3018 元,城镇居 民家庭年收入为 5458 元。由此可见高校收费已超过了广大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但高校则面 临着两难的境地,收费标准受物价部门的严格控制,社会上要求严查教育乱收费的呼声居高 不下,收费标准维持在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旦数学专业真题及答案
- 外墙防腐保温施工技术标准与规范方案
- 2025年甘肃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混凝土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方案
- 广告牌制作合同4篇
- 碳捕集利用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案
- 高级管理人才离职经济补偿及竞业限制协议
- 2025年幼儿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 平凡的荣耀测试题及答案
- 离婚财产分割与债务承担详细协议书
- YYT 1244-2014 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
- 西方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基础教育精品课”PPT课件模板
- DB32-T 4063-20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鉴定标准-(高清现行)
- 通用顶管监理规划
- 3养殖水环境及控制(1)ppt课件
- 小学一年级新生学籍注册模版
-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 竖井滑模施工组织设计
- 最新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 1.5 求近似数》PPT课件
-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 T 163-200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