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自然地理学专业论文)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i 摘要 a b s t r a c t f o r e s te c o s y s t e m sp l a ya r t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n o to n l y g i o b a lc a r b o nb a l a n c eb u ta l s os l o w i n gu pt h ei n c r e a s ei n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t h e s e g r e e n h o u s eg a s e sa n dv i n d i c a t i n gt h et e r r i t o r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o0 1 1 c c hg a sd e n s i t y i nt h ea t m o s p h e r ew a sc o n t i n u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w h i c hm i g h te f f e c tt h eg j o b a l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嬲ar e s u l to ft h eo v e r 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f o r e s t s o u “x 爆a tp r e s e n ta c a d e m i a g e n e r a l l yd e e m e dt h a tt r o p i c a l ,t e m p e r a t ea n db o r e a lf o r e s te c o s y s t e m sa l e c i r l ) o ns i n k s , a n dt h e r ei sac o n t r o v e r s ya b o u tw h e t h e rs u b t r o p i c a lf o r e s te c o s y s t e m sa r ec 锄概s m k s o rn o t s o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d e f i n e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s o u r c ea n ds i n ki ns u b t r o p i c a l f o r e s te c o s y s t e m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p l a n t a t i o ne c o s y s t e m s b a s e do nt h ei n v e n t o r yd a t ao ft h 职冶p e r i o d sf r o m19 9 6t o2 0 0 7a n dr e f e r e n c e s r e l e v a n tt ot h e m , t h i sp a p e ru s e dv o l u m e - b i o m a s st oe s t i m a t ef o r e s tc 甚r b o na n dc x t r b o n d e n s i t ya n di t sd y n a m i cc h a n g e s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 a n dt h e nu s i n gk a y ai d e n t i t yt o s t u d yt h ef o r e s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r e d u c i n gr e g i o n a l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sp r e h m i n a r y t h e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f o r e s te x u - b o ns t o r a g e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i n c r e a s e d 1 7 8x 1 0 8 m gi n1 9 9 6t o2 0 4x1 0 8 m gi n2 0 0 7 ,w i t ha n n u a la v e r a g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m o u n to f 2 5 4 x1 0 6 m g , w h i l et h ec a r b o nd e n s i t yb a s i ni n c r e a s e df r o m2 2 1 m g h m 2i n1 9 9 6t o 2 5 7 m g h = m zi n2 0 0 7 ,m a i n l yd u et ot h ei n c r e a s e dr e f o r e s t a t i o na n da f f o r e s t a t i o n f o r d i f f e r e n tc i t i e si n 刑i a n ,e x c e p tn a n p i n g , s a n m i n ga n dl o n g y a n , t h ec a r b o ns t o r a g eo f p l a n t a t i o nf o r e s t sa r el a g e rt h a nn a t u r a lo n e s t h ec a r b o ns t o r a g eo f i t sn o r t h e r np a r ta n d m i d c a s ti sl a r g e rt h a nt h a to fw e s tc e n t r a la n ds o u t h e r n p l a n t a t i o nf o r e s tc a r b o na n d f o r e s td e n s i t ys h o wa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c r e a s e , w i t ha ni n c r e a s i n gr a t eo f5 1 、4 17 d u r i n g t h e1 2y e a r s ,s t a t e - o w n e df o r e s th a v es e q u e s t e r e d4 1 9x 1 0 6 m go f c a r b o n , w i t ha na n n u a l r a t eo f0 3 5xl 慨a n dt h ea v e r a g ec a r b o l ld e n s i t yo fs t a t e - o w n e df o r e s ts h o w e da 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c r e a s ee o m2 8 9 3 m g h m 2i n1 9 9 6t o3 8 6 7 m g h m 2i n2 0 0 7 k e y w o r d s :f o r e s tc a r b o ns t o r a g ea n dc a r b o nd e n s i t y ;s p a t i a la n dt e m p o r a l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v o l u m e - b i o m a s s ;k a y ai d e n t i t y 删1舢y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确 估算区域尺度和森林生态系统尺度的碳汇能力,是国家尺度或全球尺度的森林生态 系统的碳汇功能的研究的基础,因此,为了正确评估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 细致的研究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缺乏足够可信的观测数据和长期的积累资料,全球尺度的c o , 收支仍然存 在失汇的现象,精确估算森林碳库的大小及碳汇能力是研究的难点之一森林调查 资料具有时间和样地连续性、分布范围广和包含所有的森林类型等优点,可以分析 和检查森林经营效果、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而被广泛应用在区域尺度森林碳储量 和碳密度的估算中。 因此,本论文基于福建省九地市连续四次的森林调查资料,应用材积源生物量 法,分别从林种、树种、林龄的角度对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时空动态进行 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国有林场和人工林在福建省森林碳库中的作用,继而从宏观尺 度上初步探讨森林在减少区域碳排放方面的贡献,主要结论如下: ( 1 ) 在1 9 9 6 - 2 0 0 7 年期间,福建省乔木层森林碳储量从1 9 9 6 年1 7 8 x1 0 8 m g 的增加到2 0 0 7 年的2 0 4 1 0 3 m g ,平均年增长率为9 0 9 ,平均碳密度由1 9 9 6 年 的2 2 1 m g h m 2 增加到2 0 0 7 年的2 5 7 m g h m 2 ) 从森林碳储量的潜力来看,成过熟林 的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的从1 9 9 6 年的2 0 7 5 增至2 0 0 7 年的4 7 7 3 ,面积 占林分总面积的比例从1 9 9 6 年的1 0 7 8 增至2 0 0 7 年的3 2 3 2 ;从森林类型来看, 硬阔林占全省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库的4 1 8 6 ,马尾松和杉木林占全省森林植被乔木 层碳库5 5 9 1 。 ( 2 ) 福建省人工林碳储量由4 5 3 10 7 j 垤增加到6 3 3 x 1 0 7 m g ,造林面积由1 9 9 6 年的2 8 9 x1 0 6 h m 2 增加到2 0 0 7 年的3 0 9 x1 0 6 h m 2 1 人工林的碳密度显著增加,由 1 9 9 6 年的1 5 6 8 m g h m 2 增加到2 0 0 7 年的2 0 4 3 m g h m 2 。 ( 3 ) 2 0 0 7 年福建省国有林场碳储量为1 2 8 6 xl o n g ,碳密度为3 8 6 7 m g h m 2 , 比1 9 9 6 年的碳储量( 8 7 1x1 0 6 m g ) 和碳密度( 2 8 9 3 m g i l 如j ) 增加了4 7 6 1 、3 3 7 3 ; 国也有林场的森林面积从1 9 9 6 年的3 0 1 2 x1 0 4 t m l 2 增至2 0 0 7 年的3 3 2 5 x1 0 4 h m 2 , 增浮为1 0 3 8 ,其中人工林碳储量所占的比例从1 9 9 6 年的7 4 6 2 增至2 0 0 7 年的 h i _ _ - i v 3 福建省森林资源概况 3 1 森林植被类型 3 2 森林资源的分布 3 3 森林资源数量 第二章研究方法 1 森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1 1 林分生物量。 v n 1 1 1 2 1 3 l s 1 5 目录 1 2 竹林和经济林等生物量。 1 6 1 3 森林碳储量计算方法。1 6 2 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2 1 工业活动的碳捧放量 2 2 农业活动碳排放量 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第三章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异 1 7 1 8 1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异 2 福建省林分碳储量的空间分异 2 1 不同林种碳储量和碳密度 1 9 2 2 不同优势树种碳储量和碳密度。2 l 2 3 不同龄组森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j 2 3 3 福建省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研究。一。2 5 3 1 林分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2 6 3 2 林分不同优势树种的碳储量与碳密度。2 7 4 国有林场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异。2 9 4 1 国有林场碳储量和碳密度 4 2 人工林国有林场碳储量和碳密度 。2 9 。一3 1 5 讨论。一。二。3 3 第四章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变化动态。一一3 5 1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动态。3 5 1 1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o 。一。3 5 1 2 福建省林分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动态 2 人工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动态 2 1 林分分林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2 2 林分各优势树种的碳储量与碳密度 2 3 森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 7 4 4 一1 l ! ; 4 8 。4 9 3 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5 1 3 1 国有林场的碳储量和碳密度 v 绪论 绪论 1 研究背景 全球变化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超越自然变革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各种变化,这 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全球变化不 仅通过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且通过影响 生态系统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生态服务,改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间接作用于人类社 会,因而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所以如何适应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2 1 世纪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生态与环境科学问 题。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不仅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交换的基本参数,同时也 是估测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和排放含碳气体数量的关键因素。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是 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f l 捌,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 平衡进行了研究和探究,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陆地生态 系统碳平衡估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大碳库, 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源、汇、库的作用。森林碳储量、碳源汇强度及其空间分布 格局研究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森林碳储量是国际 气候公约和 宁德市( 6 5 8 ) 漳州市( 6 2 5 ) 泉州市( 5 9 2 ) 莆田市( 5 5 2 ) 福州 市( 5 4 9 ) 厦门市( 4 2 9 )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的分布特点是从北向南,从东 向西呈现递增的趋势,2 0 0 7 年福建省森林平均覆盖率为6 9 ,全国森林覆盖率在 2 0 0 7 年末为1 7 ,远远高于高全国预计到2 0 1 0 年2 0 和2 0 5 0 年2 6 的森林覆盖率。 1 0 5 0 0 8 4 乒6 3 o 叁4 2 恺 2 1 0 bcdef6hij 矗 口南平市口三明市日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一泉,i l 市莆田市福州市宁德市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薪炭林,d :特用林,e :经济林,f :竹林,g :疏林,h :灌木 林,i :未成林造林地,j :苗圃地,k :宜林荒山荒地 图1 2 福建省林业用地状况 f i g 1 - 2 s i u t i o no f f o r e s t l a n d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3 福建省森林资源概况 3 1 森林植被类型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带的边缘地区,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带。 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木本植物种以我 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 0 0 0 m 以上出现黄山松。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衫、油 杉、福建柏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 其中许多种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 福建师范大学李秀花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省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在水平方向上以闽中大山带为界,即西起永定下 洋、沿博平岭山脉、经戴云山至三沙湾入海一线,东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 林地带,西北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在同一地带内,由于纬度、海拔高度 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其森林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内的原生植物群落,大多已破坏殆尽,现存的多 为次生林、人工林或残林。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有: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天然次生植被、海岸植被、人工植被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内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因森林开发利 用时间较长,原始林很少见,出现了许多天然次生林和人工营造的针叶林、针阔混 交林。主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木林、栽培植被等。 3 2 森林资源的分布 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林木,它是一种可再生的植物资源,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 时刻都在变化着。福建省比较稳定的天然林,很多遭到破坏,现有森林多为天然次 生林和人工林。 、 常绿阔叶林在地域上多分布在南平、龙岩、三明3 个地市的2 9 个县市,其蓄积 量占全省的8 6 。这些常绿阔叶林多生长在海拔5 0 0 1 0 0 0 m 之间的山区,长期受人 类活动的影响,林相杂乱。 马尾松次生林是福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常绿针叶林。多是常绿阔叶林长期 遭受砍伐破坏、荒山天然更新出现的,特别是在贫瘠干燥的山坡便可形成相对稳定 的群落,多沿着坡脊、山脊呈块状或带状分布。人工营造的纯林主要分布在闽南沿 海一带。 杉木林在全省分布较普遍,绝大部分为人工经营的纯林;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 林,其分布是从南部的诏安至闽江口的长乐沿海一带,蜿蜒千里,在防风固沙方面 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竹类分布范围很广,主要为毛竹,其次是篓竹、花竹、刚竹、 绿竹、麻竹、苦竹等。毛竹除纯林外,常与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等混生。 福建栽培的经济林有很多种。油茶主要分布福安、霞浦、拓荣、德化、安溪等 县市;油桐的分布也很广,在闽北呈小块状分布或套种于杉木幼林中;板栗以长汀、 永泰、上杭、寿宁等县为最出名:乌柏主要分布在闽清、清流等县。 散生林木很多,山地散生的马尾松数量最大:在较低的丘陵和平原地区,常见 的有相思树、枫杨、榕树、木麻黄和果树等。 第一章研究区域概况 灌木丛林及荒草山,全省各地都分布,而以南平、三明、龙岩3 个地区( 市) 为 多,其面积占全省的7 3 。灌木丛林多数是由于森林砍伐、火灾或在陡坡山崖处樵 采退化而成的。再遭破坏则变为荒草山,有的甚至成为不毛的童山。此外,在沿海 的海滩上也生长有小片的红树林。 3 3 森林资源数量 森林资源的主体是林木,属于再生植物资源,受自然生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据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 2 0 0 7 年) ,全省森 林资源现况为: 我省土地总面积1 2 2 x1 0 7 h r n 2 ,林地面积9 3 3x1 0 6 h m 2 ,非林地面积2 9 0 x 1 0 6 h m 2 。其中天然林林分面积为2 9 7 x1 0 7 h m 2 ,蓄积量为9 8 x1 0 7 m 3 ;人工林林分 面积为1 2 2x1 0 7 h m 2 ,蓄积量为6 6 x1 0 7 m 3 。 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8 4 0 x1 0 6 h m 2 ,疏林地面积7 0 0 x1 0 4 h m 2 ,灌木林地面 积2 1xl o s h m 2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 8 xl o s h m 2 ,无立木林地面积4 8 xl o s h t n 。 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积6 5 9x1 0 r d a i n 2 ,经济林面积0 9 1x1 0 6 h m 2 ,竹林面积0 8 9 x1 0 6 h m 2 ,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 9 。 全省森林总蓄积量为4 6 4 x1 0 8 m 3 :林分蓄积量为3 0 4 x1 0 8 m 3 ,疏林蓄积量为 0 1 7 x1 0 8 i l l 3 ,散生木蓄积量为1 0 8 x1 0 6 m 3 ,四旁树蓄积量为0 0 5 1 0 4 m 3 ,毛竹总 株数为1 7 4 x1 0 9 株,杂竹总株数为0 2 3 x1 0 9 株。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二章研究方法 1森林碳储量的研究方法 1 1 林分生物量 为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许多专家i s , 9 】对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与生物量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的研究,并总结了一些估算区域和全球尺度森林生物量的方法,例 如b r o w n 1 2 1 和s c h r o e d 一1 4 】提出的生物量转化因子连续函数法( b i o m a s se x p a n s i o n f a c t o r ) ,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估算区域甚至全国的森林生物量,本文采用该方法 对福建省的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 b e f 值随着林龄、立地、林分密度、林分状况不同而异,而林分蓄积量综合反 映了这些因素的变化,林分蓄积量( x ) 与b e f 具有如下函数关系嗡嘲: 肼= 口+ ( 2 1 ) 式( 2 1 ) 中,b e f 为生物量转化因子,x 为蓄积量,单位是m 3 i b m 2 ,a 和b 为 常数,无单位。当材积很大时,b e f 趋向恒定值;材积很小时,b 职很大。这一数 学关系符合林木生长相关( a l l o m e t r y ) 理论,适合于几乎所有的森林类型,由该式即 可以实现由样地调查向区域推算的尺度转换,从而为推算区域尺度的生物量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也使区域森林生物量的计算方法得以简化。 由于b e f 是一个变化的量。因此,从理论上讲,要准确的利用某一森林类型的 蓄积量来计算其总生物量,应当分年龄和密度级别来进行。因为密度的大小已反映 在森林的蓄积量中,故理论上,某一地区、某一森林类型的总生物量的公式模型如 下: 】,= a ,b e e 毛 ( 2 2 ) i = 1 式( 2 2 ) 中,y 为某一森林类型的总生物量,i 为龄级;4 、x i 、s e e 分别为 第i 龄级的林分面积、平均蓄积量和换算因子, 龄级的森林生物量按下述公式模型计算: 】,= a ,, 三明市( 3 2 8 9 m g h m 2 ) 龙岩市( 2 4 2 6 m g i m a 2 ) 福州市 ( 1 7 3 6 m g h m 2 ) 泉州市( 1 7 4 1 m g h m 2 ) 莆田市( 1 4 7 6 m g h m 2 ) 漳州市 ( 1 4 6 0 m g l t m 2 ) 厦门市( 1 4 4 2 m g h m 2 ) 宁德市( 1 3 5 1 m g h m 2 ) 。 1 9 福建师范大学李秀花硕士学位论文 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福州市宁德市福建省 图3 - 1 九地市森林碳密度的分布图 f i g 3 1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f o r e s tc a r b o l ld e n s i t yi nt h e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2 福建省林分碳储量的空间分异 2 1 不同林种碳储量和碳密度 福建省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和薪炭林四个林种乔木层的总碳储量为1 7 0 x 1 0 8 m g ,占福建省森林生物量碳储量( 2 1 8 1 0 8 m g ) 的7 8 1 7 ,所以,研究这四 个林种的碳储量的组成及分配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研究区域的碳储量分配情 况。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在各林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防护林的平均碳密 度碳密度最大为2 6 1 3 m g h m 2 ,南平市的防护林的碳密度最大为4 6 7 7 m g h m 2 ,最小 的是宁德市为9 5 3 m g h m 2 ;薪炭林的密度最小为1 1 3 6 m g h m 2 ,南平市的薪炭林的 碳密度最大为3 0 9 9 m g h m 2 ,宁德市的薪炭林的碳密度最小是8 2 1 m g h m 2 。 从表3 3 可以看出,各树种在对应的林种的碳储量分配和密度情况类似与林种 特征:从面积来讲,用材林所占面积最大,为4 0 2 x1 0 6 h m 2 ,占林分总面积的5 7 5 4 , 其中三明市和南平市的用材林的面积为1 0 2x1 0 6 1 w d 和0 9 5x1 0 6 b a n 2 ,占用材林面 积的4 8 9 。同时还可以发现,现在福建省森林经营的目标是以用材林为主,其次 为防护林,特用林和薪炭林所占的比例则比较小。 表3 2 林种碳储量和碳密度计算结果 t a b 3 - 2c a r b o ns t o r a g ea n dc a r b o nd e n s i t yi nf o r e s tt y p e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南平市3 2 0 0 三明市3 1 8 9 龙岩市1 9 5 9 漳州市4 6 6 厦门市0 1 7 泉州市4 0 6 莆田市 1 1 0 9 5 1 83 3 6 2o 1 0 1 0 1 73 1 3 50 0 2 8 8 7 82 2 0 60 0 7 2 6 1 51 7 8 lo 0 9 o 7 32 3 4 00 0 4 2 1 4 51 8 9 40 3 2 7 8 01 4 0 8 0 0 3 o 3 3 3 0 9 91 6 4 l3 5 0 84 6 7 75 5 6 o 0 8 1 9 6 0 1 3 9 0 3 4 4 9 4 0 3 2 3 - 2 7 0 4 0 18 5 3 5 7 52 7 8 4 2 0 6 53 9 4 0 7 01 3 5 02 3 71 5 6 l 1 5 1 50 7 3 0 3 7 1 0 6 4 0 4 0 2 6 41 5 1 60 0 9 3 7 48 - 5 33 1 22 1 6 0 1 4 4 41 8 6 0 2 41 1 6 50 7 95 6 21 4 1 40 2 1 1 0 7 8 6 9 2 1 0 8 0 6 0 7 0 4 5 4 9 6 9 2 4 8 5 1 5 8 4 7 2 6 3 6 5 0 1 2 0 9 2 0 4 9 3 7 3 8 5 4 ;5;筋加坫加5 o z叫篁。越梅谨 第三章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异 福州市4 1 62 3 5 91 7 6 30 3 31 9 4 1 6 8 93 1 5 1 8 8 31 6 7 4 1 6 6 7 7 4 2 1 4 8 宁德市 5 0 4 3 6 7 01 3 7 40 3 0 3 6 48 2 12 0 82 1 8 59 5 30 8 56 8 81 2 4 2 碳储量单位:1 0 6 m g :面积单位:l o m 2 ;碳密度单位:m g ,i l m 2 福建省各市森林植被的碳储量范围是8 2 8x1 0 6 m g - 5 4 1x1 0 m g ,其中南平市 的碳储量最大,其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和薪炭林的碳储量分别是3 2 1 0 7 m g , 1 6 4 x1 0 7 m g ,0 5 6 x1 0 7 m g 和o 1x 1 0 6 l v l g :其次是三明市,碳储量分别是3 1 9 1 0 7 m g ,1 3 9 1 0 7 m g ,3 2 7 x1 0 6 m g 和0 0 2 x1 0 6 m g ;碳储量最小的厦门市,分别 为0 1 7 x1 0 6 m g ,0 4 x1 0 6 m g ,o 0 9 x1 0 6 m g 和o 0 4 x1 0 6 m g 。各市的用材林的碳储 量的比重最大,从图3 - 4 可以看出,用材林碳储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龙岩 市( 6 6 7 4 ) 三明市( 6 4 7 9 ) 宁德市( 6 0 9 1 ) 漳州市( 5 9 3 3 ) 南平市 ( 5 9 1 9 ) 莆田市( 5 1 5 3 ) 泉州市( 4 3 4 4 ) 厦门市( 2 4 2 7 ) ,其次是防 护林,莆田市( 3 7 2 3 ) 福州市( 3 3 8 8 ) 南平市( 3 0 3 4 ) 泉州市( 3 3 3 3 ) 三明市( 2 8 3 3 ) 宁德市( 2 5 1 5 ) 龙岩市( 1 9 5 8 ) 。 宁德市 福州市 莆田市 泉州市 厦门市 漳州市 龙岩市 三明市 南平市 r i i _ j 01 5 3 04 56 07 5 碳储量所占的比例 口用材林四薪炭林防护林日特用林 图3 - 2 福建省各市林分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百分比 f i g 3 - 2 p e r c e n to ff o r e s tt y p ec a r b o ns t o r a g eo ff o r e s ti n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2 2 不同优势树种碳储量和碳密度 从表3 2 可以看出,2 0 0 7 年各优势树种的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比例为:硬阔 马尾松 杉木 桉树 软阔 木麻黄 珍稀阔叶树 珍贵针叶树,其中以天然林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业参观方案设计
- 心率监测器误差控制策略报告
- 定制型意外险个性化服务研究报告
- 香料精制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土保持治理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露天矿物开采辅助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经典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乐谱分享
- 静电成像感光元件(光导鼓)制造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钢制品检验员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反复记号 D.C. 小号 巴赫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北京四年级下册-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 纺织品产品召回流程指南
- 《DFMEA培训资料》课件
- 幼儿园红色故事:一封鸡毛信
-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 》课件-项目三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2023 年)》
- 2024年深圳市房屋租赁合同(3篇)
- 餐饮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2024年山东省(枣庄、菏泽、临沂、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大理州州级机关统一遴选公务员真题
- 一建机电实务压力试验总结
- 现代农业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