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芦引吃2 , 摊字:锄锄f 导师签字:矽( 勿7 以?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堂 圭l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导师签字: 李撕 签字日期:2 0 07 年明蟛日 曲砀 钇矿 日 舀嘭 : 月 名 缈 签 f 截 悔 偈 叩 文 加 论 : 位 期 学 日字 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文摘要 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 少成果,也编制了或修订了一些测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量表,但这些研究中还没 有见到“自我和谐”因素的介入。因此本研究选取“自我和谐”这一因素,来考 查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和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高中生 的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依据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济南、菏泽市各一所高中的高一、 高二年级各2 个班,共4 9 8 名高中生,运用装订成册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3 ) 生活目标能切 合实际。( 4 )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6 )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 适度的情绪表达 山泰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及控制;( 9 ) 在不违背社会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 0 ) 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王登峰和张伯源认为心 理健康的指标是:( 1 )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 ) 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 ( 3 )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 )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 ) 能协调与控制情 绪,一0 境良好;( 6 ) 人格完整和谐;( 7 ) 智力正常,智商在8 0 分以上; ( 8 )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转引自黄希庭、郑涌,2 0 0 0 ) 。 华东师范大学韩永昌教授等人根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结合中学生的教 育实践,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六条标准:( 1 ) 智力正常,乐于并善于学 习;( 2 ) 悦纳、尊重自己并不断地塑造自己:( 3 ) 情绪欢乐、适宜:( 4 ) 乐 于交往,善于交往;( 5 ) 性格健全,行为正常:( 6 ) 适应社会( 韩永昌,2 0 0 5 ) 。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呈上升趋势,相关因素研究得到重 视,下面简要将其研究成果列举如下: 傅远蒂( 1 9 9 9 )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自编的父母关心程度问卷对成都十 三中学初二和高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3 2 4 5 ,其中, 初二女生最高为4 7 0 6 ,高二女生最低。初二学生的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的检出 率最高。高二男生自责倾向、身体症状;高二女生的恐怖倾向和自责倾向的检出 率最高。楣关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以及关心内容对子女的心理 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王小新( 2 0 0 1 )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河南省焦作、新乡、商丘、许昌、 南阳、信阳等地的1 l 所中学的1 8 7 2 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 良好的占总人数的2 5 2 7 ,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 2 2 3 ,心理问题倾 向严重的学生占1 5 。总体看,心理健康水平男生好子女生,城市好于农村,初 中好于高中。 王玲风( 2 0 0 6 )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湖州市四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 3 1 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年级最差,二年级最好, 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恐怖倾向上,一年级学生的得 分均高于二、三年级。在心理状况方面,男生好于女生,总体心理问题倾向严重 者的检出率为3 0 9 6 。 李英华等( 2 0 0 7 )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北京市东城区四所高中的1 1 1 8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 7 的高中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中学习焦虑、 过敏倾向、躯体症状的检出率分别是:5 0 8 、1 9 ,1 和1 8 7 。m h t 全量表得分 比较结果显示: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重点学校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 学生,高一、高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 从上面的材料叙述中可以看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问题的调查与 对比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 h t )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有 1 0 0 道题目,数量较多,作答方式只有“是”“否”两个选项,没有程度上的差 异,作者在以前使用时发现,学生感到有些题目难以作答,只能强迫性的选择其 一,这样收集到的资料必然就会漏掉很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有必要对 心理健康 诊断测验进行修订。 5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以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回顾 牾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其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 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产生重大影响( 王长虹,2 0 0 1 )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 自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自尊的青少年,其父母一般也更温暖和支持,为 他们树立了生活的典范,在有关他们的决定中听取他们的意见( i s b e r g 等,1 9 8 9 :l a m b o r n 等,1 9 9 i ) 。 自从1 9 9 3 年,岳冬梅等人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尬u ) 翻译并修订成中文版 后,该量表就开始在国内广泛使用。很多研究者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惦u ) 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魏运华( 1 9 9 9 )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把u ) 对6 4 4 名中小学生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父母温暖理解的教 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 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石绍华( 2 0 0 3 ) 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 支持对子女的自尊水平有积极的影响;父母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对青少年自尊的 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邹琴、李文虎( 2 0 0 6 )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南昌市 4 5 7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板性上差异显著。男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自我 刻板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因子上,男生和女生得分没有明显 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和谐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 自我和谐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自 我和谐有显著影响。 张旭锦( 2 0 0 7 ) 运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尊量表对武汉市某职业学校的2 4 6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学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两 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而他们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上的 得分又显著低于高中生常模;自我灵活性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常模。自 尊量表的总分与自我和谐量表的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 刻板性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的相关不显著。回归分析发现,自我 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自尊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钱铭怡、肖广兰( 1 9 9 8 ) 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症状 自评量表( s c l 一9 0 ) 、自尊量表和自我判断调查表对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 自我效能感、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尤 其是不良的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只有父亲情感温暖 与理解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不显著。而且还发现自我效能和自尊是父母 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自尊 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有关,而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不仅与抑郁有关,并且与个体 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存在相关关系。 关彩萍、王芳芳( 2 0 0 1 )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m b u ) 和症状自评量表 ( s c l - 9 0 ) 对太原市某中学6 5 5 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父母对待男、女 不同性别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同,二者只有在父母偏爱被试和母亲惩罚严厉上没有 显著差异之外,其余的各因子均差异显著。父母给女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而父 亲给予男孩子更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随着年级的增 高,母亲对子女的拒绝否认、过干涉和过保护随之减少。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 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父母教养方式的各 因子与s c l - 9 0 各因子的相关均有显著性。其中父母情感温暖与s c l - 9 0 各因子呈负 相关,其余因子与s c l - 9 0 各因子均呈正相关。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 山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 展。 王春霞( 2 0 0 2 )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 9 0 ) 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m b u ) 对沈阳市3 6 0 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略差, 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心理健康总分低分组和高分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 差异检验显示:在父母情感温暖、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 和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高分组在父母情感 温暖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低分组,而其它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分组。这说明,父母 的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关系密切。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 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李瑞芹、钱继伟( 2 0 0 3 ) 运用e 阳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父母养育 方式量表对山东省四所重点中学的1 9 3 7 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 中学生个性中的p 、l 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城市,在e 、n 两个纬度得分低于城市;女 生的p 分、e 分高于男生。个性的p 分、n 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e 分 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分干涉呈负相关。即:父母温暖、理解的 养育方式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易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的人格特 征;而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内向、谨小慎微、悲观的人 格特征,从而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发人群。 张志群、郭兰婷( 2 0 0 4 ) 使用自编的一般调查问卷、b e c k 抑郁问卷和父母教 养方式问卷( e m b u ) 对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有自杀意念的被试体验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较少,而较多 的感受到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的影 响;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都较大,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子女 的保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异性家长的过于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韩娟等( 2 0 0 4 )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 m b u ) 和症状自评量表( s c l - - 9 0 ) 对3 5 6 名医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男女生在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因子上 差异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与s c l - 9 0 各因子 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s c l 一9 0 各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父母教养方式 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提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 平,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叶苑、邹泓等( 2 0 0 5 ) 运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和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 市两所中学的9 2 8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功能的沟通、父母控制 和父母关注维度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在沟通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差异 显著,高一学生得分高于初一学生,在父母控制维度各年级得分差异显著,初一 年级得分高于高一年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功能的冲突与和谐、沟通和父母控 制因素均可正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6 问题提出 6 1 问题的产生 从研究综述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研究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青少年 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也编制了或修订了一些测查青少年心 理健康的量表,但还没有见到有“自我和谐”因素的介入。因此本研究选取“自 我和谐”这一因素,来考查自我和谐、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关 系中的作用;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它们 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工具上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测查多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而 该测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题目较多,作答只有两种方式等。 在研究对象上,以大城市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较多,以小城市和农村学生为被 试的研究少。在我国,大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分别属于不同的亚文化区域,他们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教学条件和人 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生活方 式、亲子观念、获得信息的途径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父 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分别选取济南和菏泽市的各一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调查,以丰富这方面的理论。 6 2 研究目的 综合以上的分析,本研究目的有两个: 1 、本研究将根据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对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进行修订, 山东师范大掌硕士学钽论文 使之结构更加清晰,作答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2 、考查自我和谐、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 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6 3 研究假设 根据以往相关研究资料的结果分析和日常观察发现:父母对待不同性别的青 少年的教养方式并不相同。不同家庭来源的学生其父母的文化素养不同、思想观 念各异,家庭经济状况不周,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不同,这些都可能造成青少年 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有所差异,心理和谐程度不同,自尊水平各异,心理健康 状况不同。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拟提出以下假设: 1 、城市与农村学生、不同性别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学生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 存在差异。 2 、不同家庭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其自我_ 和谐程度 有差异。 3 、不同家庭来源、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学生自尊水平有所不同。 4 、不同家庭来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存在差异。 5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水平能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 研究一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修订 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对中 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国内研究者编制或修订了一些相关 的量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中,使用最多的还是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它是1 9 9 1 年,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根据b 本铃木清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 测验修订而成,适用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测查。但是该测验有1 0 0 道题目组成,题量较大,只有“是”和“否”两种选择方式。笔者在以前使用的 过程中,学生反映有些题目难以回答。如果题目作答有程度上的区别会更符合学 生的实际情况,也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进行修订。 一、研究方法 1 1 测查工具 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有1 0 0 道题目,分九个维度:a ;学习焦虑b : 对人焦虑c :孤独倾向d :自责倾向e :过敏倾向f :身体症状g :恐怖倾向h : 冲动倾向x :效度量表。笔者对原量表的文字作了一些改动,修改后的题目请心 理学专家和一些在读高中生对题目的语言描述提出了改进意见。将答案由原来的 2 级记分,改为5 级记分,即:l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大部分不符合”, 3 表示“难以确定”,4 表示“大部分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 1 2 被试、测查程序和统计处理 选取济南一所中学和菏泽一所中学的高一、高二各一个班共2 1 9 名学生作为 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测试试卷当场收回,回收率1 0 0 。剔除无效问卷,共得 到有效问卷2 1 6 份。其中高一学生1 0 2 人,高二学生1 1 4 人;男生1 1 5 人,女生 1 0 1 人。所有数据用s p s s l 3 0 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2 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结构与题目确定 对所测样本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以考察修改后的m h t ) ) 的结构 是否清晰。除去考察效度的1 0 个题目,对剩余的9 0 个题目进行因素分析,分析时 采用c a t t e l l 陡阶标准选取基本因素,根据因素的陡阶检验和解释方差的百分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参照轴作直交旋转,逐步删除载荷量小于0 3 0 ,共通性小于0 2 5 的项目。共选 取了8 个因素。闯卷中的第7 0 、7 1 、7 2 、7 3 等共1 0 个题目构成了因素1 ,它们与恐 怖、害怕有关,把它命名为“恐怖倾向”用g 表示;第2 7 、2 8 、2 9 、3 0 、3 1 等8 个题目共同构成了因素2 ,它们与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有关,把它命名为“孤独倾 向”用c 表示:第5 l 、6 1 、6 3 等7 个题目共同构成了因素3 ,它们与身体症状有关, 把它命名为“身体症状”用f 表示;第3 7 、3 8 、3 9 等7 个题目共同构成因素4 ,这 些题目都与自我谴责有关,把它命名为“自责倾向”用d 表示;第2 、3 、5 、8 等6 个题目共同构成因素5 ,它们都与对学习的担心有关,把它命名为“学习焦虑” 用a 表示;笫2 l 、2 2 、4 4 等6 个题目共同构成了因素6 ,它们都与过分敏感有关, 把它命名为“过敏倾向”用e 表示;第8 1 、8 3 、8 7 、9 9 共4 个题目构成因素7 ,它 们与冲动有关,把它命名为“冲动倾向”用h 表示;第1 7 、2 4 、5 7 共同构成了因 素8 ,它们均与对人焦虑有关,命名为“对人焦虑”用b 表示。这八个因素共解释 方差达5 0 1 3 。因素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 和表2 。 表卜l 修改后问卷因素分析中各因素的荷重( n = 2 1 6 ) 选取特征根大于1 且因素荷重大于0 3 的题目,共保留了5 1 个题目,加上 效度量表,修改后的问卷共有6 1 个题目构成。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2 2 修改后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2 。2 1 信度检验 2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了对修改后测验的信度进行检验,采用了两种方式,即计算分测验的内在 稳定性( a 值) 和重测信度。选取参与试测的菏泽高中两个年级学生,间隔6 个星期进行了重测,各分量表及全量表的稳定性系数、分量表及全量表的重测相 关系数,分别见表1 - 3 和表1 - 4 。 表卜3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8 ) 2 2 2 效度检验 对量表进行因素分析后,分别与对8 个因素和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卜5 修订后量表各因子及总分的相关系数 注f 幸:p o 0 5 :料;p o ,o l 下同 三、讨论 修订后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共保留6 1 个题目,由9 个因素构成,有较好的 信度和内容效度。修订后的量表采用5 级记分,更符合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也 更符合心理发展的要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结果更为合理。但是,这次修 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考察;有 些因素保留的题目较少,如对人焦虑只有3 个题目,冲动倾向只有4 个题目。这 山东师范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必然会对问卷的信度和分测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在后续研究中,要考察量表的 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增加一些合适的题目,充实分量表的内容,提高量表 的信度和效度。以使修订后的量表的结构更为合理;信、效度更高。 研究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心理健康的研究 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尊 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关系;以及青少年自我和谐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还很少。自我和谐是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如果自我与 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人的心理就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 我和谐是心理和谐的基石击,而个人的心理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本研究 试图运用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现状, 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深入分析父母教养方 式、自我和谐、自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小,在此基础上为维护青少年的 心理健康、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济南、菏泽各一所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每个 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平行教学班,共5 0 7 人,济南1 8 9 人,菏泽3 1 8 入;由 于收集数据过程中某些被试流失,共得到有效被试4 9 8 人,其中,高- - 2 6 0 人,高 - 7 _ - 2 3 8 人;大城市学生1 8 6 人,城镇学生1 5 5 人,农村学生1 5 7 人;男生2 5 4 人,女 生2 4 4 人;独生子女2 4 3 入,非独生子女2 5 5 入;平均年龄为1 6 4 2 岁。 2 、测量工具 2 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啪u ) 本研究采用家庭教养方式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们广泛使用的父母教养方式讶 价量表( e m b u ) ,该量表是1 9 8 0 年由瑞典u m e a 大学精神医学系c p e r r i s 等人编制, 用于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 9 9 3 年对原量表 进行了修订,根据对原量表题目重新进行因素分析,共得至h 6 6 个题目,包括l l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维度,其中父亲教养方式有6 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 个维度,分别是: 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 表为4 点量表,l 、2 、3 、4 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本量表修 订时选用的被试平均年龄为1 9 5 岁,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从0 4 6 一o 8 8 、分半 信度0 5 0 o 9 l 、重测信度0 5 0 0 9 1 。 2 2 自我和谐量表( s c c s ) 采用王登峰根据r o g e r s 有关自我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 s e e s ) ( 王登峰,1 9 9 4 ) 。量表有3 5 个题目组成,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 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 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 级评分,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题 目的得分之和,量表总分是将“自我灵活性”分量表反向记分,再与另外两个分 量表得分相加得到。分数越高说明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 3 自尊量表( s e s ) 采用r o s e n b e r g ( 1 9 6 5 ) 自尊量表( s e s ) 。该量表共有1 0 道题目,要求被试 在很不符合到完全符合4 个等级上评价自己。总分在1 0 4 0 分之间,分数越高,表 示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4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姗t ) 使用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该量表是由笔者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 学教授周步成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修订而成。本测验共有6 1 个题目。 由8 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构成,它们分别是:学习焦虑( a ) 、对人焦虑( b ) 、 孤独倾向( c ) 、自责倾向( d ) 、过敏倾向( e ) 、身体症状( f ) 、恐怖倾向( g ) 、 冲动倾向( h ) 和效度量表( x ) 。量表采用5 级评分,l 表示完全不符合自己,5 表示完全符合自己。分量表的得分是其所包含题目的得分之和,量表总分是前8 个内容分量表分数之和。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3 、施测方法与程序 本研究主试由作者本人担任,利用学生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 测试前,先由主试向被试讲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保证为他们严守秘密, 打消被试的顾虑,以鼓励他们真实作答。 4 、数据处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运用s p s $ 1 3 0 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输入、整理和分析。 0 三、研究结果 i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结果分析 表2 - 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城乡、性别、独生非独生的差异比较 因子城市农村 t 男生女生t独生非独生 t 注:城市学生是济南市学生的结果f f l :父亲情愿温暖 f f 2 :父系惩罚严厉;f f 3 :父亲过分干 涉;f f 5 :父亲拒绝否认;f f 6 :父亲进度保护;m f i :母亲情感温暖; 加f 2 :母亲过分干涉与过 度保护;h 矿3 ;母亲拒绝与否认;m f 4 :母亲惩罚严厉如p ( 0 0 5 :料;p ( 0 0 1 下同 上表的结果显示: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 解、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于涉与过保护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父亲惩罚严厉显著 低于农村学生。总体看,城市父母的教养方式更为积极。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关 心和沟通,同时他们对子女的干涉也较多。高中生的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采用 的教养方式不同,他们给予女孩子更多的温暖与理解,而给予男孩子的惩罚更多, 具体表现是:男生的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父亲惩罚严厉显著 高于女生;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显著高于女生。只有在母亲惩罚严厉上没有明 显差异。上表的结果表明,独生与菲独生青少年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历差鼻, 父母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较少的父母惩罚严 厉。母亲给予独生子女更多的拒绝否认。 2 高中生自我和谐及自尊的结果分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2 高中生自我和谐及自尊的城乡、性别比较 表2 - 2 的结果显示:城乡高中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差异显著, 城市学生的自我灵活性高于农村学生;自我刻板性低于农村学生。在自我与经验 的不和谐和自尊因子上城乡学生没有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比较发现,男生在自 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因子上 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表2 - 3 高中生自我和谐及自尊的独生非独生和年级比较 表2 - 3 的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高中生在自我和谐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没有 明显差异;独生高中生其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自我和 谐及自尊的比较发现,高一学生在自我灵活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 在其余因子上二者没有明显差异。 3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结果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城乡、年级比较结果表明,城乡高中生在心理健康多数 因子上存在差异。农村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 症状和心理健康总焦虑倾向上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好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在学习焦虑、 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及心理健康总焦虑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也就是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二学生。结果见表2 - 4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洼:如学习焦虑;b :对人焦虑;c :孤独倾向;d :白费倾向;e ;过敏倾向;f ;身体症状 g :恐怖倾向;h 冲动倾向;总分:心理健康总焦虑倾向下同 表2 - 5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别、独生非独生比较 上表的结采显示:,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在学习焦虑、对 山东师范大学顼士学位论文 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心理总焦虑状况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这些因 子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在冲动倾向上差异显著,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独 生与非独生高中生的结果比较显示: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心理 健康总焦虑倾向上,二者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说明独生 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 4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自尊的关系分析 表2 - 6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自尊的相关系数 由表2 - 6 结果可知,除父亲过分干涉和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外,父母教养方式 的其它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和谐总 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 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 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 分干涉与过度保护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和父亲拒绝否认与 自我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中,除父母情感温暖理解 外的其它因子与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 5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偏相关分析 从下表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t , b 理和谐和自尊变量以后,父母教养方式的 一些因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有些由原来的极其显著变为了显 著,有些由显著变为了不显著,如对于c 因素控制自我和谐因素以后,f f l 、f f 2 、 f f 5 、f f 6 、m f l 、m f 3 、m f 4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对于g 因素,控制自 尊以后f f 2 、f f 3 、m f 3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可以推论,父母教养方式 的某些因子与心理健康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而是通过影响自我和谐和自尊水平 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就是自我和谐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 山东师范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起到了中介作用。 表2 7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偏相关系数 f f lf f 2f f 3f f 5 f f 6m f l眦啪m f 4 a0 0 5 2 0 1 2 8 * 0 0 5 4 0 1 3 0 * bm 0 8 8 o 0 2 4 0 0 8 6 0 0 2 3 c- o 1 7 0 + - o 0 6 3 - o 1 7 1 0 0 6 2 n 0 0 4 o 0 3 3 - 0 0 2 2 0 1 1 5 0 0 6 3 0 0 9 1 o 0 4 2 0 1 5 5 * 0 0 6 6 o 1 4 l 0 n o 0 7 8 7 9 5 8 6 7 o 0 6 4 0 0 6 4 0 0 4 2 0 0 4 6 0 0 2 8 o 0 2 7 o o l l 0 1 2 7 02 8 0 + 0 0 2 0 0 3 1 6 + 0 1 8 7 * 0 0 7 2 a 0 7 70 2 6 2 * 0 ,0 9 7 o ,2 3 6 o t l 4 8 o 0 0 l o 1 傩+ 0 2 6 1 * 0 0 1 80 2 9 9 0 1 6 6 0 0 4 5 0 0 6 0 0 2 5 2 * * 0 0 9 5 o 2 7 8 0 1 3 2 *- o 0 0 7 01 5 8 0 2 2 0 o 0 4 50 2 3 2 0 3 9 3 * * 0 ,1 3 0 * 01 1 6 0 2 0 5 0 ,0 2 7n 2 0 2 + n 1 4 1 * 0 0 7 7 0 1 4 1 * 0 2 0 3 + - o 0 4 7 0 2 1 5 * 0 1 5 5 * 0 1 0 5 0 0 9 6 * 0 1 9 2 0 0 2 3 o j l 9 1 * 0 1 2 2 0 0 5 8 0 1 5 9 “0 1 0 2 - 0 1 7 0 * 0 o s 60 1 5 l ”0 1 4 3 * n 0 7 90 0 7 0- 00 5 7n 0 2 io 0 8 6 0 0 5 0 01 4 9 * + 0 0 8 7- o 1 7 3 *o 0 7 0o1 3 6 0 ,1 2 5 0 0 6 20 0 5 50 0 1 700 6 90 0 6 3- 0 0 5 90 0 1 40 0 7 60 0 4 0 do 0 5 5 00 8 6 0 0 9 1 00 7 40 1 5 9 *o 0 3 90 1 5 3 * 0 1 4 6 * 0 ( 1 7 8 - o 舯80 0 3 60 0 9 3 0 0 2 40 1 4 6 - 0 0 2 70 1 2 6 0 1 i o o 0 2 8 - 0 0 4 5o 0 4 6o j 0 6 50 0 3 7 0 1 3 8 *o 0 3 70 1 3 4 *o 1 1 2 0 0 4 3 0 0 1 00 伽1 6o 0 6 90 j d 0 50 1 2 7 * 0 瞄0 1 1 0 0 0 8 2 0 0 0 0 e- 0 1 7 2 + 0 2 2 6 0 1 1 1 0 2 6 1 0 1 8 8 * o 1 7 7 * 0 2 3 1 * 0 2 9 9 0 1 7 3 * 4 1 0 7 2 0 1 4 5 * 0 1 1 9 01 9 2 * 0 1 6 7 *- 0 0 7 00 ,1 9 0 * 0 1 5 1 * 0 0 8 7 n 1 7 1 01 9 6 0 0 8 7 0 2 3 6 * o 1 6 7 - 1 7 9 o 2 1 3 0 2 7 2 o 1 , 1 2 - 0 0 7 10 1 2 5 * 0 1 0 1 o 1 7 3 * 0 1 5 3 *- 0 0 7 40 1 7 8 * 0 2 3 3 * * 0 0 6 6 f - 0 1 5 l 01 5 7 0 0 7 70 1 8 0 l - 0 2 0 9 - o ,1 5 5 0 2 0 2 0 2 0 9 0 1 5 6 * - 0 0 5 80 0 7 90 0 7 70 0 8 9 0 1 9 0 ”0 0 5 80 1 6 0 * 0 1 5 9 * 0 0 7 9 - o 1 5 2 ”0 1 4 6 ”0 0 6 40 1 5 2 o 1 9 8 *o 1 5 8 * 0 1 9 3 ”0 2 0 i ”0 1 4 4 “ 以0 5 8n 0 7 5 ,o 0 7 70 0 8 40 ,1 s 7 *- 0 0 5 9o 1 5 8 * 0 1 5 6 * 0 0 7 5 g- 0 0 8 20 1 0 1 01 0 0 0 1 2 7 * 0 2 4 4 * *- 0 0 9 8 0 1 6 3 * 0 1 1 1 0 1 3 3 * 0 0 1 20 0 1 30 0 9 8 + 0 0 5 lo 2 2 3 - 0 ,0 0 l 0 1 1 2 0 0 4 7 0 0 5 3 0 0 8 30 0 7 40 0 7 80 1 0 7 0 ,2 2 5 o 1 0 2 0 1 4 2 * 0 0 8 70 1 1 0 + 0 0 1 3 - 0 o d l0 船8 o 3 o j 2 1 5 - 0 0 0 30 1 0 4 。0 0 3 40 0 4 1 h- 0 1 1 2 * 0 1 6 3 * 0 0 5 1o 1 7 1 * 0 2 2 8 * * _ o 1 1 9 * 0 1 8 7 * 0 2 0 8 * * 0 1 9 9 * 0 0 0 l0 0 7 50 0 5 50 9 0 2 1 9 *- o 0 0 lo 1 4 4 0 1 4 8 * 0 1 1 8 o 1 0 6 + 0 1 3 3 * 0 0 2 90 1 4 4 0 2 1 5 o 1 1 7 0 1 7 2 * 0 1 7 9 , 0 1 7 1 * 0 0 0 20 0 5 40 0 3 7n 0 6 90 ,2 0 6 * *o 0 0 4n 0 3 2o 1 2 9 0 脚 总o t 5 9 *o 2 0 8 * * 0 1 3 5 *o t 2 4 3 0 3 1 2 * 4 1 1 醯0 2 9 1 1 * 0 2 8 2 0 2 1 1 * 分 - 0 0 1 2 0 1 1 9 6 0 1 6 1 * 0 ,1 4 8 * 0 3 2 s 4 1 0 1 20 2 6 1 0 2 2 6 0 1 0 4 0 4 1 1 5 5 “,0 1 7 0 ”0 1 0 8 0 2 0 9 ”0 2 9 3 ”- 0 1 6 8 * 0 2 7 2 ”0 2 4 9 ”0 1 7 5 * - 0 0 1 | 0 0 6 80 0 9 9 0 2 1 2 0 2 1 4 *00 1 7 0 2 4 8 * * 0 2 0 l ”00 7 8 注:第一行是简相关结果;第二行是控制自我和谐总分的偏相关结果;第三行是控制自尊的偏相关结果 第四行是控制自我和谐总分与自尊的偏相关结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表2 - 8 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和谐总分和自 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焦虑倾向均呈极显著正相 关。自我灵活性与孤独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倾向的正相关显著。自我刻板 性与学习焦虑外的其余心理健康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 自我刻板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 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7 、回归分析 7 1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自我和谐总分、自尊和心理健康总分为 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2 9 。 表2 - 9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自尊、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在自我和谐因变量上,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它 们的联合解释变异量是7 7 ,其中母亲情感温暖的解释量为6 4 ,父亲惩罚严 厉的解释量为1 3 。 在自尊因变量上,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是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这 3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个变量共解释自尊3 6 的变异量,父亲惩罚严厉的解释量为2 9 ,父亲过度 保护的解释量为o 7 。 在心理健康因变量上,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父亲过度保护、 母亲拒绝否认和父亲情感温暖。它们共解释心理健康水平的1 4 的变异量。对个 别变量来说,父亲过度保护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好,其解释量为9 5 ;其余 依次是母亲拒绝否认和父亲情感温暖,其解释量分别为3 6 、0 9 。 7 2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对自尊、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高中生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 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 1 0 。 表2 1 0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对高中生自尊、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在自尊因变量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四个变量分别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 我灵活性、父亲惩罚严厉和自我刻板性,它们共同解释自尊水平的1 6 3 的变异 量,它们分别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8 ,自我灵活性5 3 ,父亲惩罚严厉2 j2 , 自我刻板性0 8 。 在心理健康因变量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也有四个,它们分别是:自我与 经验的不和谐、父亲过度保护、自我刻板性和母亲拒绝否认,它们共可以解释心 理健康水平的5 4 7 的变异量。按照解释变异量的大小排序依次是:自我与经验 的不和谐4 9 6 ,父亲过度保护3 7 ,自我刻板性0 8 ,母亲拒绝否认0 6 。 由此可以看出自我和谐水平能较好的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又以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各因子、自尊为自变量,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 量进行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没有发生改变。 四、讨论 i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比较 有研究表明,城市青少年的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但对子女 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也多于农村青少年的父亲;城市青少年的母亲 与农村青少年的母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光材料生产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西游记》文化价值赏析报告
- 煤调湿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纯碱碳化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汇编及练习册
- 中药材加工工艺流程及市场分析报告
- 中英文技术文献翻译教程
- 医护人员岗位行为规范解读
- 心怀感恩主题班会完整教案
- 企业质量体系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 GB/T 21415-2025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正确度控制物质和人体样品赋值的计量溯源性要求
- 2025年9月江苏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 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修订《仲裁法》学习
- 患者走失应急演练脚本(2篇)
- 数据挖掘教学课件
- 2025年造价咨询公司廉政制度及保障措施
- 2025至2030中国停机坪货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补液课件教学课件
- 电池厂化成柜安全操作规范规章
- 电力公司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