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doc_第1页
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doc_第2页
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doc_第3页
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doc_第4页
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创新之处写范文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如何 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 论文创新点: 1、首次把根-土界面的研究和兽药污染联系起来,过去相关的一些研究主要是针对重金属方面的,分析根-土界面一些特有的性质对磺胺类药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2、研究手段,由先前的重视“静态端点”研究转向对把握动态过程的研究,这是研究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和结果手段的一大进步。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玉米根-土界面毒性研究 摘要:通过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根系作用,过氧化氢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胁迫的反应均不敏感。但在高浓度磺胺间甲氧嘧啶(50mgkg-1)作用下,试验初期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试验后期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SMM胁迫下根际效应表现的更为明显的。SMM胁迫下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由于玉米根际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MM污染对根际微生物的毒害。一般情况下,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均要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明显。 关键词:磺胺间甲氧嘧啶;脲酶;过氧化氢酶;土壤呼吸;玉米;根际效应:A TheEco-toxicologicalEffectofSulfadiazineSodiumonCornRhizosphericandNon-rhizosphericSoil Abstract:Theeffectsofsulfadiazinesodiumonsoilrespirationandactivitiesofureaseandcatalaseincornrhizosphericandnon-rhizosphericsoilwereinvestigatedbyusingarhizobxsimulatingrhizosphereenvironment.Thestudyshowedthatsulfadiazinesodiumhadnotsignificantlychangedthecatalaseactivityduringthemostincubationperiodswhetherlteffectedbycornrhizosphericornot.Theactivityofsoilureasewasinhibitedatthebeginningbutstimulatedafterwardsinhighdosageconcentrationofsulfadiazinesodium(50mgkg).TherhizospheresoilureaseactivitiesofSMMpollutedcornlandsarehigherthanthoseofCKlands,andhaveasignificantrhizosphereeffects.Soilrespirationwasinhibitedbysulfadiazinesodiumindifferentdegreesincornrhizosphericandnon-rhizosphericsoil,thedegressoftheinhibitionhadthedose-effectrelationshipwiththeconcentrationofsulfadiazinesodium,thehigheroftreatedconcentrationofsulfadiazinesodium,thestrongerinhibitionofsoilrespirationsuffered.SMMwaslesspoisonoustosoilrespirationwiththeeffectofcorn rhizospheric.Meantime,theenzymeactivitiesandsoilrespirationinrhizosphericsoilwerehigherthanthatofnon-rhizosphereallalong,therhizosphereeffectwassignificant. Keywords:sulfadiazinesodium;urease;catalase;soilrespiration;corn;Rhizosphereeffect 抗生素被大量的用到畜牧业生产中,而其在畜禽生产中的使用则令人担忧,目前大量抗生素常以高剂量使用治疗各种疾病,以低剂量使用促进畜禽生长和增产。据调查,在美国每年70%抗生素用作畜禽生长促进剂1,而在丹麦1997年也有一半以上的抗生素用作畜禽的生长促进剂2。然而抗生素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并不能被完全吸收,大部分随尿粪等排出体外。研究结果表明,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随尿或粪便排出体外的量约占抗生素用药量的4090% 3-6 -1 。这些药物随动物粪便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 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农田良性循环,并在环境中产生大量耐药致病菌,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 7-8 。近年来,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传统的人工合成抗菌药,是以磺酰胺(磺胺)为代表的各种衍生物的总称,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廉,因此这类药物是兽药临床和畜牧业养殖最常用的药物添加剂之一。有研究表明,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的吸附性比较弱9-12,即具有较强的移动性,容易迁移至地表和地 下水对水质产生污染。此外,磺胺类药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生态系统健康造成威胁。 13 ,所以能够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从而对土壤 土壤酶主要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且易受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的影响,环境污染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变化很大,因此土壤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土壤的环境状况。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可以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总活性,是评价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重要指标14-15。植物根际是根与土壤环境相互耦合的生态与环境界面,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特别旺盛的场所,能加快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及其它矿质元素的活化 16 ,由于经常不断地接受根系脱落物和分泌物,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与非根际土 壤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关污染物在根土界面的形态及毒性变化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方面17-20,而有关兽药在根-土界面和非根-土界面毒性效应的研究开展的较少,因此急需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作用下,玉米根土界面与非根土界面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变化,掌握在土壤中磺胺间甲氧嘧啶作用下,作物是否产生明显的根际效应及根际效应对土壤特定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掌握磺胺类药物在根-土界面微域环境中的生态环境行为,以期为制定降低磺胺类兽药对环境的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供试药品:磺胺嘧啶钠(SulfadiazineSodium):分子式为C10H9N4NaO2S,化学名为N22嘧啶基42氨基苯磺酰胺钠盐。规格为1mL:100mg(江西新世纪民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2)供试土壤和种子:供试土壤采自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园,属于未受任何化学品污染的洁净土壤,取自0-20cm耕作层,其理化性质见表1。试验时将土风干、过2mm筛。玉米,品种为天塔5号,F1代,发芽率98%;购自新乡市种子公司。 表1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Table1Thephysical-chemicalpropertiesoftestsoil 干容重(Drydensity)/(gcm-3)1.41 8.31pH (H20) 有机质(Organicmatter)2.01% CEC1)/(cmolkg-1) T-P2)/(mgkg-1) T-K3)/(mgkg-1) K-N4)/(mgkg-1) 12.260.040.180.09 1)阳离子交换量;2):总磷;3):总钾;4):凯氏氮 1.2实验设计 盆栽实验,通过根际袋区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实验装置见图1)。取新鲜土壤自然风干,过2mm筛。磺胺间甲氧嘧啶溶解于水后,均匀加入到上述土样中,充分搅拌、混匀,待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浓度设为0,5mgkg-1,20mgkg-1,50mgkg-14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称取上述土样1kg于花盆中,其中250g装在300目的尼龙网袋中,作为根际土壤。种子播于根际袋中,待发芽后每盆定植5株幼苗(图1)。培养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分别于种子发芽的第5、10、15、20、25和30d,取玉米根土界面与非根土界面不同处理的土样,测定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的强度。 图1根际袋Fig.1Rhizobag. 1.3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滴定测定土壤呼吸强度。试验处理:称取相当于干重为50g土样于100mL高型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湿润土壤,使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将小烧杯放入容积为1000mL的可密闭标本瓶中,同时放入盛有20mL0.2molL-1标准NaOH的小烧杯,封闭瓶口后置于251的生化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天,取出小烧杯测定土壤呼吸作用,重复3次,同时做空白对照。土壤CO2的释放量呼吸强度以100g干土24hCO2释放量21-22表示,单位mg/100g.24h。1.4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参照关松荫的方法 23 + ,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单位以100g土1h催化尿素降解产生NH4-N的毫 克数表示(37);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单位以1g土1h消耗的0.1molL-1KMnO4毫升数来表示(室温,20)。1.5数据分析与统计 本文中数据的平均值、所作的方差分析、t检验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获得。 2结果与分析 2.1磺胺间甲氧嘧啶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的影响 脲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氮循环密切相关。土壤脲酶能促进土壤尿素分子中酰胺碳氮键的水解,生成的氨是植物氮素营养之一,在氮肥利用和土壤氮素代谢方面有重要的意义24-25。不同处理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见图2和图3。研究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变化较大,其抑制率在-36.2%-45.1%之间,且均在试验第25d脲酶活性达到最大。在试验第5d,低浓度SMM(5mgkg)作用下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激活效应,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当土壤中SMM浓度为20mgkg和50mgkg时,SMM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土壤中SMM浓度的增加,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即w(SMM)=20mgkg- 1 -1 -1 -1 时,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3.0%、24.9%,w(SMM)=50mgkg,抑制率分别为42.2%、 -1 42.9%。在试验的第10-25d,当SMM的浓度为20mgkg-1时,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 处于激活状态,而当SMM的浓度为50mgkg时,脲酶活性的激活效应则能持续到整个试验周期。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26。 由图2和图3可见,不同试验时期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SMM浓度为5mgkg的作用下,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脲酶活性与对照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对于玉米根际土壤,SMM污染胁迫下的脲酶活性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根际效应,根际内脲酶活性较没有污染和非根际脲酶活性都大大增加,尤其在试验10-25d,w(SMM)=50mgkg1时,分别为同时期对照根际土壤的1.2-1.4倍。高浓度SMM(50mgkg)胁迫下,在试验前15d,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提高了137.4%,而同等处理水平下的非根际土壤中其活性提高了123.8%;在对照根际和非根际土中则仅上升了16.3%和11.8%。以上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激活效应强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明显。 -1 -1 -1 图2磺胺间甲氧嘧啶对玉米根际脲酶活性的影响 Figure2InfluenceofSulfadiazineSodiumontheactivitiesofureaseincornrhizospheresoil 图3磺胺间甲氧嘧啶对玉米非根际脲酶活性的影响 Figure3InfluenceofSulfadiazineSodiumontheactivitiesofureaseincornnon-rhizospheresoil 2.2磺胺间甲氧嘧啶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生物体内,能有效地防止土壤及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生物体的毒害,其活性与土壤的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的活性有关。因而,一直是人们衡量外来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的一个重要研究指标27-29。由图4和图5可见,在试验的第5d,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内过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 一、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论文的学术浓度不够 很多论文写的都是别人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没有写实践中存在的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别人已解决了的问题不宜再写,否则很难写出新意;有的论文写得像教科书、像教授上法律课的讲义,往往先是写有关概念,然后是写特征、构成要件、区别与联系及意义等,再就是写国外如何规定,由于论文的功能不是普及已成定论的法律知识,不是给老百姓看的,而是给专家及做学问的人看的、评审的,所以这样 写肯定不行,评不到奖;论文写得好不好,还要看引用文章的丰富程度,有的论文作者对别人的文章引用得不够。 (二)论文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 有的是写成了纯理论性的文章,写纯理论性文章主要是专家学者要干的事;作为从事司法实务的我们写的学术论文应结合司法实践,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实践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要使人看得懂、看得信及有提示作用。 (三)论文写得过于宽泛、不集中 论文的题目一般不要写成“什么的研究”,评审专家反感在一万字以内的论文叫“研究”。有的论文行文太大,力量不集中、太散,面面俱到。在论文写作当中,不能贪大求全,要确定论文的重点,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